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新教材_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提纲(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
【本单元综合解说】
本单元主要讲说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新高峰——明清两朝的统治(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

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等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二)、清朝(1616-1912):
(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西接西伯利亚
清朝疆域版图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
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二、★晚明科学巨匠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本单元综合解说】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人性取代神的权威,科学得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法先后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一、手工工场的出现
出现: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特点:出现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工人多,分工合作;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影响:商人、银行家和工场主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一)★原因:(根本)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

③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④对东方的贸易被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操纵。

⑤《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⑥传播基督教。

(二)★条件:
①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

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
③“地圆说”的流行。

④一些欧洲国王的支持。

⑤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四)
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4)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传播,如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甘薯传入亚洲和欧洲
2.消极影响:
(1)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野蛮地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

(2印加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文艺复兴运动
(1)背景: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

教会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

(禁欲主义)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概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相信人的力量,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

(3)地区: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

★(4)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但丁:意大利中世纪最后以为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
②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④米开朗琪罗:意大利,《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5)意义: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思想逐渐从中世纪宗教愚昧、专制主义中解放出来。

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

二、科学革命
★(一)、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哥白尼:波兰科学家,提出“日心说”。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人们对自然、自身的看法;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规律,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②布鲁诺:意大利科学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

被火刑。

③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天文望远镜)
④牛顿:英国科学家,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贡献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其中最突出的是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意义: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旧的观念被打破,科学受到推崇,科学知识得到普及。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三、启蒙运动
(一)、背景: 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受一定法则的支配,人有能力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这个法则,并把这种能力称为“理性”。

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发展了启蒙运动。

★(二)含义:法国出现一些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三)、代表人物:
①伏尔泰:启蒙运动的巨匠,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

倡导君主立宪。

倡导自由(我不同意你所说的一切,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②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的理论,
③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还强调三权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即防止腐败和极权。

★(四)、意义:撼动了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一、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时间:1640–1689年
★(二)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三)根本原因: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过程:★①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

议会中的很多议员拒绝通过征税的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

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③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战争的胜利,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成立共和国。

④旧王朝复辟。

★⑤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光荣革命)。

★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王权做了限制,该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者废除法律;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建立常备军。

《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五)、结果及意义:
结果: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议会最终取得对王权的胜利。

性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国内意义: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世界意义: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
★(一)、时间:1775-1783年
★(二)、主要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
★(三)、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五)、战争过程: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②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美国独立日)③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④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约克镇),双方转入和平谈判。

⑤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六)、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还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七)、★性质和意义: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意义:①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②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的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法国大革命
(一)、大革命前的法国:
18世纪晚期,法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全国居民(除国王外)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第二被称为是特权等级,而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二)、根本原因: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过程: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起义军攻克了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这一天成为法国国庆的纪念日。

攻占巴士底狱后,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实行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 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

这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3.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四)、★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法国大革命以后,虽经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启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

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同时法国大革命又是启蒙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复习提纲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个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4个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
(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
(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原料条件
(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
二、工业革命进程:
1、工业革命概况:
(1)开始行业:棉纺织业;
(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
(3)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
(4)完成时间:19世纪40年代(上半期);
(5)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2、代表人物及发明
(1)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点: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2)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3)水力纺纱机
(4)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运输行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3、工业革命的扩展:法国和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4、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对世界的影响: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开始城市化的过程。

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②对英国的影响:1840年前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P61
5、认识与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国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积极学习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的世纪”: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善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2、开始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影响: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普遍应用,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开始国家:美国、德国
发电机、电灯: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3、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4、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发明大王”。

(还有电表、
留声机、复印机、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等发明)
影响: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电话、电报:
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2、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3、1895年,意大利人马克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影响: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汽车、飞机: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2、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影响:增强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流水线生产出现: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1)新海路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系成了一个整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市场和劳动力,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时间:郑和下西洋 1405-1433(明朝)
哥伦布航海 1492
特点:时间长、时间早、规模大、船只数量多
时间短、时间晚、规模小、船只数量少
最远到达地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美洲
目的(动机):友好交往、炫耀国威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

寻找黄金、获取商业利益
影响: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而遭废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推动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但导致了对美洲财富土地的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奴役
历史评价要求全面、客观、公正。

哥伦布远航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市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其进步性。

对于哥伦布的评价: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联系起来,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但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使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工人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62--65
1、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2、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为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的阶级。

3、工人运动从追求经济权利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
4、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P63
(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2)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期)
(1)代表人物:(法)圣西门、傅立叶、(英)欧文――新和谐公社
(2)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对资本家的剥削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

6、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创立的条件: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思想条件:空想社会主义;③阶级条件:三大工人运动标志了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④实践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了当时工作的情况,亲自
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2)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
(3)内容: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意义:《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7、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1)成立时间:1871年3月
(2)人物:巴黎人民
(3)革命措施:建立工人自己的军队和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让工人自己管理工厂灯;
(4)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政权性质: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6)国际歌创作: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谱曲。

德国统一P66—68
一、统一的原因:
国家分裂状况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统一问题提上日程,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统一过程:议会和民主武力和战争(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
三、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原因: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农业;良好的教育和行政体系;单一的日耳曼民族;强有力的领导(俾斯麦);素来好战,对领土抱有无止境的扩张野心,梦想统一德意志;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战斗力强。

四、统一的经过(三次王朝战争)
丹麦(1864)奥地利(1866)法国(1870)
五、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凡尔赛)
六、德国统一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统一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七、德国统一的影响
(1)积极: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为世界强国(2)消极:通过铁血道路实现,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同时,保留了君主政体。

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

美国南北战争P68--70
一、美国南北战争:
1、美国领土的扩张:方式:购买、抢占、吞并
结果: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2、西进运动:①含义:P68
②评价:印第安人西迁的历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西进运动的历史又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3、背景:
①南北经济制度的尖锐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方种植园经济)
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南北矛盾的核心)
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5、过程:①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②初战: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
③扭转战局:颁布《宅地法》;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结果:1865年,北方获胜,维护了国家统一。

6、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出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8、局限性:但美国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种族平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9、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二、评价林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他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但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也有软弱的一面。

俄国、日本的改革P71--74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①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那时的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③1689年,羡慕西欧先进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实权。

2、目的:为了使俄国成为强国。

3、措施: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

4、作用: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5、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目的:①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②为了维护沙皇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

2、原因:①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根本原因)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④(直接原因)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3、时间:1861年
4、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5、措施(内容):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改革》,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6、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7、影响(意义、作用):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②局限性:这次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三、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①日本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②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一些大名和武士地位下降使他们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新兴地主日益接近;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日本的大门,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2、时间:1869年
3、人物:明治天皇
4、方式: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后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①政治上,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废藩置县”),以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择业。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军事上,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6、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至此,明治维新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7、性质:1869年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意义: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8、明治维新取得成功原因:
①日本的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经过斗争,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③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