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通史之4文明起源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国通史》章回题目1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国通史》章回题目1](https://img.taocdn.com/s3/m/4609aecfad51f01dc281f183.png)
电视剧《中国通史》章回标题
1.中华道路;
2.中华先祖;
3.农业起源;
4.文明起源;
5.邦国时代;
6.夏王朝觅踪;
7.殷商兴亡;
8.商代文明;
9.武王克商;
10.周王摄政;
11.周王室的衰落;
12.春秋争霸;
13.孔子;
14.列国变法;
15.战国七雄;
16.诸子百家;
17.秦国崛起;
18.秦始皇统一中国;
19.楚汉战争;
20.郡国并行;
21.文景之治;
22.汉武帝;
23.两汉经学;
24.昭宣政治;
25.王莽改制;
26.光武中兴;
27.丝绸之路;
28.清议与党锢;
29.黄巾起义;
30.三国鼎立
31.诸葛亮治蜀
32.西晋统一;
33.魏晋风度;
34.门阀政治
35.梁武帝治国;
36.北魏孝文王改革;
37.北周武帝;
38.陈朝灭亡;
39.魏晋佛教;
40.再造统一;
41.炀帝功过;
42.贞观之治;
43.武则天;
44.开天盛世;
45.安史之乱;
46.中晚唐的困局;
47.世界都会长安;
48.吐蕃兴衰;
49.敦煌;
50.唐朝的对外关系;
51.。
中国通史1至30集笔记
![中国通史1至30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784762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f.png)
中国通史1至30集笔记1.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1.百家争鸣: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孔子亚圣荀子王阳明阳明,心法、仁爱、尊卑有序,道家老子庄子无为;2.儒学完善历程:儒学、刘邦建立汉王朝孔子祭祀标志儒学登入上流,汉武帝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学,阳明心法,新旧儒学,明朝反腐;3.民族统一历程:北魏改汉、大唐长安文化自信、海陆丝绸之路、吉尔吉斯斯坦乡愁。
2.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知识点:猿人至古人至智人至现代人,主要变化为脑容量的增大、下颚的凸起、眉骨的凸起等。
3.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南方稻谷驯化为野生稻至生产稻,北方狗尾巴草与谷子驯化为谷子,直至明朝一直为第一大生产作物。
狗尾巴草为莠,良莠不齐的典故来源。
4.文明起源主要讲述各个文化作用圈的形成及互通过程,为讲述邦国的形成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等(史前五千年左右)5.邦城时代主要讲述各邦国即初始国家的兴衰过程,为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夏朝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史前四千年左右三大集团有华夏、三苗、武夷,发现的遗址有陶寺(文尧的遗址)、良渚、石茆(疑是黄帝遗址待证),石茆因气候骤降南迁而衰,良渚因气候骤升洪水而衰,陶寺因外族入侵与内斗而衰;万邦万国呈繁星点点直至夏朝出现而向月明星稀转变;中国一词源于陶寺,表示中城之都、中土之国;上古时代的龙山时代,又称三皇五帝时代,五帝一般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6.夏朝觅踪主要讲述考古学界寻找夏朝存在的过程,中心思想夏朝客观存在而非神话。
知识点:1.夏朝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20年至1600年,存续约四百八十年,十七名帝皇更替;2.大禹是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之子启取代益成王,改尧舜禹的禅让制变世袭制,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代后羿,少康中兴复兴夏朝,暴君夏桀是最后一位夏朝帝皇,商汤取代夏桀建立商;3.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夏朝中晚期),河南嵩山新砦遗址(启至太康),河南郑州王城岗遗址(疑是大禹阳都待证);4.商朝甲骨文是最早文字,夏出土的陶器上刻符疑是文字待证,可能是更古老的文字,最古老的文献资料商朝《尚书》、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均有夏朝记载,证实夏朝存在,但因当时未出现文字,夏朝史料少之又少,考古是探源的主要途径。
北大中国通史之中华文明的起源成套
![北大中国通史之中华文明的起源成套](https://img.taocdn.com/s3/m/63c94f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9.png)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兴燕
隆辽 洼文 文化 化区
红 山 文 化
——
玉
红 山
发 箍
文
化
——
小 河 沿 文 化
第14页/共47页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红 山 文 化 玉 龙
第15页/共47页
——
——
兴燕 隆辽 洼文 文化 化区 红 山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山东文化区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宫墙基址
第46页/共4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7页/共47页
周 口
店
文
化
石
观音洞文化砍砸器
锤
第8页/共47页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
第9页/共47页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苏秉琦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
苏秉琦 著
第10页/共47页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齐家文化双耳陶罐
第30页/共47页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外来说——本土说 对彩陶文化的认识
第31页/共47页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一元论——多元论 王国维—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 中原中心说——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多元一体
参考论著: 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 社,1998年。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4447190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3.png)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这片丘陵地带位于河南省渑池县,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当时的中国史前时代是什么样,大家一点线索都没有,然后现在突然发现了有一个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这个彩陶文化还跟中亚的彩陶文化还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发现,所以安特生就决定要做一次发掘。
这次发掘从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十六天,发掘出了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没有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留下只言片语。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它又处于什么时代?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在第一次发掘之后,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其中古史派运动非常的兴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国的古史系统完全给推翻了,顾颉刚提出那个是后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系统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国古史到底是什么样,中国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就成了一个问题。
但安特生毕竟是一个西方的学者,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观点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难道中国的远古文明真的是从地方流传过来的吗?在这片土地下面究竟还埋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时空,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发现,五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狩猎到耕种农作物,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文明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出现正式的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有很多古史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通史》纪录片目录
![《中国通史》纪录片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22e787a869dc5022aaea0030.png)
《中国通史》100集纪录片目录1.中华道路2.中华祖先3.农业起源4.文明起源5.邦国时代6.夏王朝觅踪7.殷商兴亡8.商代文明9.武王克商10.周公摄政11.周王室的衰落12.春秋争霸13.孔子14.列国变法15.战国七雄16.诸子百家17.秦国崛起18.秦始皇统一中国19.楚汉战争20.郡国并行21.文景之治22.汉武帝23.两汉经学24.昭宣政治25.王莽改制26.光武中兴27.丝绸之路28.清议与党锢29.黄巾起义30.三国鼎立31.诸葛亮治蜀32.西晋统一33.魏晋风度34.门阀统治35.梁武帝治国36.孝文帝改革37.北周武帝38.陈朝兴亡39.魏晋佛教40.再造统一41.炀帝功过42.贞观之治43.武则天44.开天盛世45.安史之乱46.中晚唐的困局47.世界都会长安48.吐蕃兴衰49.敦煌50.唐朝的对外关系51.唐代宗教52.五代十国53.宋太祖54.澶渊之盟55.与士大夫共治天下56.王安石变法57.靖康之难58.宋金和战59.偏安东南60.东京梦华61.宋代新儒学62.宋代文化63.契丹兴起64.西辽建国65.完颜阿骨打66.金朝兴亡67.辽金文化68.西夏兴亡69.蒙古兴起70.忽必烈大帝71.两都巡幸72.大元帝师八思巴73.海上丝绸之路74.马可波罗与中国75.元顺帝76.明太祖朱元璋77.永乐迁都78.郑和下西洋79.内阁制度80.土木堡之变81.王阳明心学82.海疆与互市83.张居正改革84.耶稣会士来华85.江南市镇86.白银资本87.崇祯帝88.入主中原89.王朝的稳固90.收复台湾91.统一大业92.军机处93.摊丁入亩94.文治与文字狱95.被动的自强96.鸦片战争97.太平天国98.甲午战争99.维新与革命100.帝制的终结。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https://img.taocdn.com/s3/m/c521900752ea551810a6874c.png)
第一章中国的远古人类和文明的起源第一节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概念:血缘家族:是同辈人的婚姻小团体,同一代兄弟姊妹互为夫妻。
氏族: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比较牢固的社会单位。
第二节从原始农业的出现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一、原始农业的出现1、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人们逐渐从食物的采集者开始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被称为“农业革命”。
2、稻和粟起源于中国。
3、影响:①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为定居提供了条件。
②人口增长。
③出现村落。
二、母系氏族的繁荣1、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半坡遗址(陕西西安、仰韶文化)(1)对偶婚,但不稳定;(2)以红陶为主的彩陶文化;(3)种植粟;(1)劳动工具:耒耜;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1)劳动工具:耒耜;(2)种植稻谷;(3)离地木屋和地面房屋。
陶器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重大发明。
三、父系氏族社会(5000年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1、代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
2、特征:(1)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开始站主导地位,女子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下降。
(2)婚姻从对偶婚过度到一夫一妻制。
按父系血缘关系。
(3)制陶也成为独立的行业。
(4)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
(5)阶级正在形成。
四、早期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条件:生产力的提高,出现私有财产,导致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2、国家的形成过程:聚落→中心聚落→城邑(早期国家,出现城垣)中心聚落:在聚落群中具有军事、宗教等中心地位,有统合各聚落的神权,与周围的普通聚落是一种主从关系。
聚落与聚落成员之间的关系部平等。
第三节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一、神话传说的部族和部族集团1、黄河流域黄帝:姬姓炎帝:姜姓2、东夷:居住在东方的部族。
3、伏羲和女娲:苗蛮部落。
4、部落战争炎帝黄帝合伙打败蚩尤→黄帝打扮炎帝部落,统一了中原地区。
5、部落首领:由推举产生,叫做禅让。
七年级历史第4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4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e4168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f.png)
七年级历史第4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4课是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学习。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这段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吧!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华北平原上,有许多村庄形成了一个文明的中心,这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被称为黄河流域文明。
这个文明的核心区域是现在河南省的中部和陕西省的北部。
在这个地区,人们养殖和耕作,使用石器和陶器制作工具,开始了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夏、商、周三代自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以来,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但是有关夏朝的资料很少,只有些许的文字和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王朝,它的正式历史从公元前1600年开始。
商朝是中国文明的一次重要进步,其实现了社会的大规模发展。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王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历经周、春秋、战国的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中国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之一。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战乱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出现了,如孔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等。
四、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漫长、最悠久的历史之一。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熟悉这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珍视历史,发现历史中的智慧和启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他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和政策,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万里长城等。
五、结语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这段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高中历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
![高中历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https://img.taocdn.com/s3/m/49b42550284ac850ac024261.png)
保障。
(4)文教:私学的兴起,加上统治者重用人才,推动了士的崛起,从
而成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
2. 知 识 梳 理
●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二、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新旧制度的更替
(三)政治:
瓦解,
建立
1.分封制崩溃:诸侯不尊王命(“楚王问鼎”)、
诸侯之间割据混战(“五霸”“七雄”)、 诸侯国内部弑君夺权(“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各诸侯国礼崩乐坏,旧的社会秩序全面崩解
(政治智慧、军事谋略、人生哲学)
(2) :温润仁厚 - 伦理观、仁、德、礼、民本、中庸、教育思想等
(3) :平易安和 - 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用等
(4) :严正冷峻 - 大一统、法术势、历史改革观等
(以法驭民、以术治臣、以势立君威)
“百家争鸣”是基于
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各自的
政治思想和主张,以期重建或新建一个有序的社会规范,都以现实关怀为
一、夏商周(前2070-前771)—— 奴隶制文明的发展、繁荣 (一)经济
1.农业
生产力:石器锄耕(少量青铜农具)+ 水草土虫害 + 五谷桑麻
生产关系:井田制 (1)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公田”-天子私有)
诸侯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买卖 (2)经营方式: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
(“千耦其耘”) (3)剥削方式: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
2.
(1)文明形态:奴隶制文明
封建制文明
知
(2)国家形态:分裂动荡
统一稳定
识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 时期,基本奠定了中华
梳
的内核框架,即以精耕细作和小农经济为基础的
理 、以中
央集权和官僚政治为基础的
2024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PPT
![2024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3c50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2.png)
龙山文化(蛋壳陶) 距今约4500—3800年
((距5玉今)器约多良、5元3渚祭0文0一坛—化、体43神。00庙出年)了距各今具5特00色0年的左史右前,文黄明河,、它长们江彼、此距西之今辽间大约河不汶63流断口00文域地-4化都5交00发流年展和 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学习任务三
远古的传说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求 了各部落的意见后,推举舜 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 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传 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禅让制 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1)禅让原则:贤德 (2)禅让实质:
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禅让概况:尧→舜→禹
学习目标
第四部分
课程总结
课堂总结
的 起 源
中 华 文 明
1.部落联盟时期
(1)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 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
蚩尤
原在我国东 部,后来发展 到山东、河南、 安徽一带,是 最早进入中原 的部落首领。
学习任务三 2.部落战争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 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抚万民, 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 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史记•五帝本纪》
学习任务三
(2)舜的事迹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舜
舜帝陵雕像(湖南)
虞舜耕田
虞 舜 , 姓 姚 , 名 重 华 。 父 瞽 ( gǔ ) 瞍 (sǒu)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yín), 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 归,负罪引慝(tè)。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 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https://img.taocdn.com/s3/m/72a96a057375a417866f8fcd.png)
1,中华道路:大纲。
吉尔吉斯斯坦的先祖是耶律大石(建立西辽)。
2,中华祖先:二百万年前泥河湾小长梁猛犸象。
禄丰古猿。
元谋人。
周口店北京猿人。
猿人——古人(早期智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新人(现代人,山顶洞人)砖家:山顶洞人其实已经是现代人了,如果他们去王府井,只要不说话,没人知道他们是山顶洞人的。
3,农业起源:狗尾巴草和野蘼子被我们祖先驯化成水稻和谷子(良莠不分)。
人猪合葬蛮有意思:一开始部落首领两边一雌一雄各一头,后来变成就一个猪头了,哈哈哈。
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
磁山文化。
兴隆洼遗址。
“家”猪。
4,文明起源:仰韶彩陶文化。
凌家滩遗址玉器陪葬。
牛河梁红山文化。
玉猪龙(向龙王求雨?)。
礼仪中心远离居住区也是由红山文化遗传而来,北京十三陵和天坛。
最早的古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良渚文化。
5,邦国起源:山西陶寺遗址:古观象台12节令。
圭表。
中国=地中之都,中土之国。
初始国家:陶寺,石峁,良渚。
王权国家:夏(河南二里头),商,周。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称为中国。
天下之中。
6,夏王朝觅踪:四川羌族禹步舞。
二里头夏都遗址。
贵州荔波水族水书。
后羿射日指的不是太阳,而是夏帝太康。
太康失国后裔代夏。
少康。
7,殷商兴亡:商汤(伊尹烹饪祖师爷)灭夏(夏桀)。
商王朝“革故鼎新”,国灭则鼎迁。
盘庚迁殷。
安阳殷墟遗址。
武丁妇好。
帝辛商纣王,摘星台,妲己。
姬昌周文王《周易》(将伏羲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
姜子牙。
比干。
帝辛姬发牧野之战。
8,商代文化:商代是一个凡事都要占卜的时代。
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
闰月。
商代已有半音,曲调。
陶器China 白陶。
酒具青铜器。
司母大方鼎。
商朝因酒而亡。
9,武王克商:周代诗歌总集《诗经》。
姜太公吕尚钓鱼,与他对话的周文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末代君主都被贬得很低,其实商纣王也很勤奋很能干。
牧野之战。
邑,牧,野,林。
10,周公摄政:《尚书》,陕西皮影戏,周公(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分封制(为了管理商朝的移民):71国,53个姬姓,其中宋,燕,晋,魏,齐,鲁最重要。
四大文明古国ppt.ppt
![四大文明古国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5d6e97192e45361166f535.png)
课件
数学——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 十进位制
在古埃及,出于对平面几何和 立体几何的深度认识,古埃及 在丈量土地和建筑设计方面也 有自己的高明之处。比如古埃 及的吉萨金字塔就是4各等腰三 角形的建筑。
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古埃及 人就创立了完整的数字符号, 采用了十进位制。
的国家据记载在公元前1000多年,“勾
广三,股修四,经隅五。”当直角三角 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 (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
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 三股四弦五”。
课件
二、古埃及
基本资料: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文明产生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 社会等级: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 被统治阶级:自由民、奴隶 文字:象形文字 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数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的 面积
课件
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上万年 的 图画、花纹发展,公元前
4000年左右产生成体系的象形 文字
课件
木乃伊
古埃及人的观念,人生在世主 要依靠两大要素:一是看得见 的人体,而是看不见的灵魂。 灵魂“巴”形状是长着人头、 人手的鸟。人死后,“巴”可 以自由飞离尸体,但尸体仍然 是“巴”依存的基础。
课件
四、古巴比伦
基本资料:发源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文明产生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
文字:楔形文字
建筑:空中花园
数学:60进位法
法律:汉莫拉比法典
课件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 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公元前6 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 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 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现已不存。空中花园据说采用 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 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 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 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 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 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 中,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谜, 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中国通史(全)
![中国通史(全)](https://img.taocdn.com/s3/m/c8f2a188680203d8ce2f2413.png)
第一讲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国早期文明的出现1、中国人的起源(1)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的起源之传说与神话:亚当和夏娃南方古猿阶段:330万年-440万年——能人阶段:160万-250万年——直立人阶段:160万-180万年——智人阶段:距今20万年以前(2)女娲造人说。
(3)北京猿人说(4)非洲夏娃说2、炎帝与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三皇五帝三皇: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轩辕,帝高阳,帝喾高帝,帝尧放勋,虞舜重华为什么炎黄二帝是最早的代表黄帝:(1)开始驯养使用牛马(2)发明了车船(3)学会打井,养蚕缫丝(4)发明了原始文字(5)制定了历法和甲子(6)发明了冠冕衣裳说明了中国文明发端于黄帝时代或至少以黄帝为代表炎帝:(1)原始农业(2)发明了医药1、今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1)“古史辨”派的观点:(2)当代学者对“古史辨”派的修正二、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1、多源的文明(1)仰韶文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中部-西安的半坡文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因此,可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地区(发现了彩陶)主要集中在甘肃省,也叫甘肃仰韶文化最后出现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青铜器时代的最早发现(1)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浙江河姆渡村。
发现已碳化的籼稻,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水稻(2)昙石山文化——闽江流域(3)红山文化——辽河流域2、多元的文明“满天星斗”论陕豫晋,山东,湖北,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1)不同的观点A、铜器的制造B、文字的出现C、域邑的形成(2)进入文明的标志:农耕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思考题:1、谈谈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2、举例陈述炎黄传说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考古发现的关系第二讲夏至秦朝的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一、夏、商、周三代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上的朝代:1、夏商周三代之更替①夏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存在470年。
2021届全国高考历史精品备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021届全国高考历史精品备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0ceb32f9cf84b9d529ea7aa3.png)
代早期 代中期 代晚期 代早期 代晚期
元 谋 人 、 丁村人等 山 顶 洞 人 仰 韶 、 河 大 汶 口 、
北京人等
等
姆渡等文 龙山、红
化
山、良渚
等文化
出现私有
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
财产和阶
级分化
部落联盟
原始人群
氏族(胞族)和部落
和向国家
过渡
以燕山、长城以 北为中心的北方
以关中、晋南豫西 以山东为中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自古以来就有人怀疑尧、舜禅让传说的真实 性,且有舜囚尧夺位的说法。另一种看法认为, 尧禅让而不传子,是由他的高尚品德决定的。 实则,尧舜时代处于军事民主制历史阶段,部 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需要加入联盟的各部落首 领会议共议。尧就继承者人选征求四岳的意见, 即有部落联盟首领会议的性质。禅让是史前存 在过的史实,属于原始民主制度的遗风。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7000~ 5000 良渚文化 5000~ 4000
(数字为距今年代)
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最初于1921年 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以后数十年间, 中原地区所发现类型相近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 仰韶文化命名。其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已 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以种粟(sù,小米) 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制陶业则以表 面有彩绘的彩陶最著名。西安市东郊的半坡遗 址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仰韶文化村落,其建筑已 有明确的布局结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陶纺轮
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 式建筑
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 镇首次发现,后来在黄河中下游发现了许 多同类型文化遗址,其年代大约距今5000 到4000年,又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和中原 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磨制石器比仰韶文 化更加精致,出现了一些新型农具。家畜 种类更多,牛、羊、鸡等开始被饲养。陶 器以一种黑色、陶胎极薄的“蛋壳陶”为 主要特征,还出土了较多的玉器。建筑技 术也有很大提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906d6c5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b.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背景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早期城市逐步形成时间大约在5 000 多年前形成城市中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代表良渚古城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说明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证实距今约5 000 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都城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意义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影响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易误警示1. 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2. 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5 000 多年的历史,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3.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项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之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非一人短时之功劳。
4. 禅让制的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 远古的传说(1)炎黄部落联盟形成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2)禅让制: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的方法。
(3)大禹治水:禹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
黄帝陵反映主题:人文初祖。
功绩: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2cf818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78.png)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第一集:中华道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百家争鸣的时代。
墨子,各种鬼斧神工的发明,宣传兼爱、非攻主张。
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的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政治思想。
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以法治世的法学,游说各国的纵横家,可谓百家争鸣。
而这些思想都跟儒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
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
那个时代孔子的思想并不能为各诸侯国所用。
孔子逝世后一百多年,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扬儒学的道路上,还是不为君王接受。
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主导焚书坑儒,儒家学说更是坠入深谷。
焚书坑儒十八年后,刘邦祭拜孔子,依然没有采用儒学的思想治世。
刘邦采用的道家思想。
随后汉朝建立六十年后的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开始真正的复兴。
这个时候,大儒董仲舒应运而出,董仲舒最为世人所熟知是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墨家等众多思想的精华,成为经过改良后的新儒学。
此时的儒学在秉持仁、义、礼、乐的基础上主张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由此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
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法、释、道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些思想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礼仪道政治观念,影响着诸多政权的成败兴亡。
王朝的衰亡悲剧曾不断上演,有分裂,有统一,但是最终还是要走向统一。
第二集:中华先祖人类进化分三个阶段,一个是猿人(直立人),古人(智人),新人(现代人)三个阶段。
后来又加一个阶段-南方古猿,所以等于四个阶段。
在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火了。
猿人在经历了大约几十万的漫长岁月后,又逐渐发展到了古人阶段。
中华文明起源_严文明
![中华文明起源_严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cf50089be53a580216fcfe6d.png)
中华文明起源
3
处于边缘位置 , 对中国文明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 正是因为大两河流 域处于中间区域 , 所以对于周边地区更具有吸引和凝聚作用 , 这也是中国文明起源发 展的一个重大特点 。 从历史背景上来说 ,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 , 新石器时代更为 发达 。 中国很多地区新石器时代都比较发达 , 但又不尽相同 , 发展也不平衡 , 有的地 区发达 , 有的地区欠发达 。 同样都发达的表现形式又不一样 ,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非 常大的特点 。 所以在文明起源阶段就表现多元性格的特点 。 三 、中国文明是什么时候起源的 公元前 4000 年的后半期是中国文明化的起步阶段 , 即开始表现出某些文明的迹 象 , 在这一阶段少数的文化区域出现了中心聚落 , 以前的一些聚落也就是所说的村子 基本发展水平差不多 。 在这个时期 , 这些文化区出现了比较大的发展水平更高的聚 落 。 这就意味着社会开始分层化 。 聚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大家地位平等 , 没有平 民 、贵族之分 , 因为那个时期生产力非常低下 。 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 社 会财富有所增加 , 有些人通过他手中的权利掌握了比较多的财富 , 这样就形成了贵族 阶层 , 与之相对的就是平民阶层 。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出有一些水平比较高的 聚落出现 , 我们称之为中心聚落 。 大概在公元前 4000 年后期 , 也就是公元前 3000 多 年的时候 , 这个时期是一个文明化比较普遍的阶段 。 我们可以看到在长江流域 、黄河 流域 、燕辽地区 ( 比如燕辽地区红山文化中的牛河梁 ), 公元前 3000 年左右或稍晚些 进入了初级文明阶段 。 这时候手工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 手工业开始分化 , 部分手工 业从家庭中分化出来 , 出现了专门制造特殊陶器 、玉器 、漆器等高级产品的手工业作 坊 。 为了争夺资源和财富 , 这个时期战争也就频繁起来 。 文明的起步往往与战争相 联系 , 但是战争的出现也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个表现 。 在往后到夏代也就是公元前 2000 年左右 , 进入了世袭王朝的文明时代 , 商周时代进入鼎盛时期 。 中华文明的起 源和形成 , 大体上就是这样 。 四 、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不平衡的 , 各个地区文明的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 , 是多元化 的 , 不是从一个地方起源 , 这也是我国考古学几十年中得出的一个基本认识 。 以前曾 经流行的中原中心说 , 现在来看不能成立 , 应该是多元起源 。 比较早的起源的地方 , 我们所知道的大概是这几个地区 : 一是中原文化区 , 包括陕西 、山西 、河南等地区 , 这 些地区比较发达的是仰韶文化 ; 二是山东地区 , 比较发达的文化是大汶口文化 ; 三是 江浙地区 , 比较发达的文化是良渚文化 ; 四是长江中游地区 , 比较发达的文化称为大 溪文化 , 以及在它之前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 五是燕辽地区 , 比较发达的是红 山文化 。 此后巴蜀 、甘青等地也出现了较发达的文化区 。 这些地区都处在核心区域 , 因此文明化较早 。 中国外面的区域进入文明时期则比较晚 , 在中间的区域中中原地 区的发展越来越突出 , 像商周汉唐这些重要的王朝都建立在中原地区 , 从这个方面来 讲 , 以中原为中心是有道理的 。 整个中国文明有中心 、有主体 、有外围 。 中国文明起
中国文明的起源(精选多篇)
![中国文明的起源(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1248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c.png)
中国文明的起源(精选多篇)第一篇: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与早期东传(一)这个问题呢?实际上是当前学术界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也是国际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文化与文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研究历程〃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理论与判断标准〃从近年考古发现看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历程〃早期中国文明东传中美洲及其对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中国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连续发展、未曾中断的文明体系,也是起源和形成时期最早的文明体系之一。
因此,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很早就引起学者的关注和探索。
那么就文明起源和形成问题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特例,近来一些学者还主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问题在文明发展史的研究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的研究如果我们从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他开始发掘仰韶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看法,后发表讨论中国文化的起源算起,迄今已经有90几年的历史。
文化、文明与文明社会学术界对这几个概念也是有差异的。
“文明”一词,在中国传世文献中,最早见于《易传》的《文言》,所谓“天下文明”。
《尚书〃尧典》也有“睿哲文明”,其义多为文采、光明。
我们现在使用的“文明”一词是西方学术界传入中国后的翻译用语。
近代以来在翻译英文civilization时多用“文明”一词表述,但也有用“文明”来表述culture一词意蕴的。
例如在国内一些学术论著中曾经出现过诸如“原始文明”、“史前文明”、“技术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等各种用语。
因此,对于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差异,还需要进行分析和讨论。
像“两个文明一起抓”,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一起抓。
文明怎么可能是两个呢。
文明和文化第二篇: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有感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有感这是一本小书,只有八万三千字,加上那些难以舍弃的珍贵照片和图表,也不过薄薄的一册。
这是一篇大作,它对中国考古学70余年的历史作了全局性的归纳,叙述我国三四代考古学家尤其是作者自己为建立具有特色的中国考古学派、实现考古学梦想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展现我国各地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总结中国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创建经过和实际应用,提出中国文明起源和古代国家形成的系统概念,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传世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这片丘陵地带位于河南省渑池县,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李新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当时的中国史前时代是什么样,大家一点线索都没有,然后现在突然发现了有一个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这个彩陶文化还跟中亚的彩陶文化还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发现,所以安特生就决定要做一次发掘。
这次发掘从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十六天,发掘出了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没有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留下只言片语。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它又处于什么时代?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在第一次发掘之后,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李新伟: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其中古史派运动非常的兴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国的古史系统完全给推翻了,顾颉刚提出那个是后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系统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国古史到底是什么样,中国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就成了一个问题。
但安特生毕竟是一个西方的学者,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观点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难道中国的远古文明真的是从地方流传过来的吗?在这片土地下面究竟还埋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时空,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发现,五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狩猎到耕种农作物,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文明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出现正式的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有很多古史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一直流传至今。
这是我国西安黄帝陵的祭祖大典,每年的清明节,会有大批的海外华人前来祭拜黄帝,这种活动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帝是中华民族共祖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同,根据古史记载推断,黄帝时代距今约五千年,因此才有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提法,但在那个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这些古史传说是否真的存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是否初步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可以以中国命名的文明呢?公元前3300年,河南西部庙底沟文化的一个大型聚落里,一个重要人物停止了呼吸。
事情发生地是现在的河南灵宝阳平镇铸鼎原边上的西坡遗址,他的死,在五千多年前肯定是一件大事。
2004年,这座大型的墓葬被发掘出来,同时被发掘的还有这座巨型的房址,总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为当时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公众聚会的场所。
李新伟:当时都清理完整个房址,全部清理完成以后,这么大一个房址给我的印象,我当时站在中间,穿越遐想了一下,那个感觉还是真的体验了一下,能够组织建造这么大一个建筑的人物,确实不是一般的人物,当时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
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它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却特别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浪潮。
李新伟:每一个彩陶它都是由工匠在上头描画,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彩陶,有的时候你可能看它整体风格是一样的,构图元素有弧线、三角,有圆点,有弧线,有很多基本的构图元素,也许大家冷眼一看,觉得都差不多,但是实际几乎没有一件彩陶是完全一样的,每一次这种描画都是一个艺术性的一个发挥。
彩陶的传播在当时辐射很广,随着中国野外考古的发展,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也逐渐瓦解,他的学说是建立在中国西部有比仰韶更早的史前文化基础上的,经过考古发现,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都是仰韶传播过去的。
这是河南渑池当地的一家彩陶作坊,至今还沿用仰韶时期的土窑来烧制陶器,虽然现在用电烧制陶器更快也更稳定,但他们还是更喜欢土窑的方式,经历过火的洗礼,陶器的颜色更好控制,质感也更强,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而五千多年前的祖先也许不会料到,今天的人们依然在沿用他们的方式,工具变了,环境变了,但民族的血脉没变,流淌在血脉中的智慧没变。
这里是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它的旁边就是裕溪河,这是巢湖通往长江的唯一水系,交通非常便利,河对面的这片土丘是一块庄稼地,然而,让人所不曾想到的是,这里竟然埋藏了一个已经消失的古老文明。
张敬国:我们所站的这个位置就是凌家滩的墓地,这个墓地呢是1987年正式进行发掘,我们一共进行发掘了五次,现在这个位置呢就是2007年最后一次发掘,2007年发掘的时候,这个编号是2007年M23,这个M23呢是我们目前凌家滩遗址所发现的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2007年的那次发掘至今让张敬国记忆犹新,因为还有一年他就将退休,在凌家滩挖掘了二十多年的他,隐约感觉这里将会有一次惊世发现。
张敬国:在这个挖的过程中,露出来很小的一块玉石料,当时呢,还没有整个露出来,只露出这么一小部分,我一看这么漂亮的玉石籽料,我说怎么这个凌家滩,会有这么一个玉石籽料呢,当时我也感觉到很惊奇,因为我想把它取出来,我一看这个太大了,就取不出来,我说就慢慢按着地层这么做吧,做了两天之后呢,整个这个玉猪就露出来了。
这是一件玉石的籽料,但上部却有明显的雕刻痕迹,上面雕有两个鼻孔和嘴,从形态上看像一头猪的形状,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玉雕猪形器,而更大的发现还在后面。
张敬国:我们有了这件玉猪的出土,我就想这个玉猪下边那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墓葬,果然,把这个玉猪地面上清理完之后,就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一个墓坑的痕迹就出来了。
在随后的发掘中,这座墓葬共出土了三百三十件随葬品,其中仅玉器就达到二百多件,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随葬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也属罕见,墓葬中用大量的玉器覆盖尸身,是我国玉敛葬的前身,开启了以玉器厚葬之风,而凌家滩遗址所发掘的玉器,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在其中的一座墓葬中,发掘了三件玉人,这是中国最早的玉人,而玉人的雕刻水平堪称精湛,有些地方连现代人都无法达到。
张敬国:98M29,15的玉人的这个号,这个玉人的背后呢有个牛鼻眼似的隧孔,这个隧孔里头就有一个点,就是管钻留下来的点,这个管钻的直径只有0.15个毫米,就是我们现在的技术去钻这个0.15个毫米的孔径,我们现在是做不到的。
经专家考证,凌家滩文化距今五千六百多年,当年,在没有任何金属和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就雕刻出了如此精美的玉器,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玉版,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
张敬国:我们叫那个玉版就叫原始八卦图,它正好就夹在这个玉龟的上下腹甲之间,所以河图洛书这个古代文献所记载的也符合了我们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个一种实据,所以说凌家滩的这个原始八卦呢,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八卦,周文王做八卦那都是在后来的事情了。
在五千多年前的江淮地区,当年的凌家滩人用精湛的雕刻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灿烂的文明。
这里有早期的祭祀礼仪,有五千多年前的原始哲学思想,这些流传下来的礼仪和思想正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而这些文明的背后是一个实力雄厚称霸江淮地区的氏族部落,而那座大墓的主人就是他们部落的首领。
这是位于辽宁省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处的牛河梁,在这片丘陵地带的土丘和山坡上经常会发现一些由石块所垒砌的特殊图形,有圆形也有方形,究竟是什么人在这里垒砌的石块,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考古工作者的介入让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个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神秘部落。
198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牛河梁进行发掘,这一遗址距今有五千多年,被称为红山文化,这些石块所垒砌的图形被称作积石冢,而在积石冢内发现了大量的墓葬。
刘国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积石冢是埋葬红山文化时期特殊死者的地方,这些人生前是什么,可能是不可等级的祭司死后被埋在积石冢石棺墓内,之所以建造积石冢,同时不仅仅具有埋葬的功能,同时生者也要举行祭祀活动,对先祖进行祭祀和崇拜,所以说他要把这些先祖埋在山冈或土丘的顶部,用积石冢的形式来埋葬他们,主要也有祭祀的功能。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大量文物的出土,这个神秘的史前部落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墓葬中同样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一个形象最为普遍,整体像一条卷曲的龙,而头部又被设计成了猪的形状,因此,被称为玉猪龙,同样还有一种C形玉龙,龙身被处理成大C字形,躯体更接近于蛇身,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是中国首次出现龙的形象,是祖先图腾崇拜的标志,我们经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根源就在这里。
在积石冢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圆形的祭坛,这些祭坛由石块堆砌而成,并且被分为了三圈环绕在一起。
刘国详:有的专家解释啊,认为这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盖天图解,能够反映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这种关系,明清时期的北京的天坛也是三环,这个跟牛河梁的三环石坛可以说一脉相承,这也是说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证据。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五千多年前的西辽河流域,已经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的红山人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人口不断增加,有了丰富的食物,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生产的道路,这样就促进了手工业分工,也加快了文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农业,使得红山人对天气的依赖越来越重,加上红山地区历来比较干旱,因此这些玉龙很可能是古人在祭祀时求雨所用,这与我国古代向龙王求雨可以说一脉相承。
这些积石冢和祭坛是红山人用来祭祀的场所,但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却依然没有发现红山人居住的场所。
刘国详:牛河梁遗址规模比较大,主体分布范围五十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我们在牛河梁遗址的周围没有发现居址,就是当时人生活的地方。
这群有着神秘祭祀习俗的红山人究竟住在哪里呢?他们为何要长途跋涉来这里祭祀?这是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距离牛河梁130多公里,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红山文化聚落。
2012年,在兴隆沟的一处红山文化房址里发现了一尊陶人,它面部写实、下身写意,头顶冠,额前有帽正,双目炯炯有神。
刘国详:这尊陶人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形体最大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也是形象最逼真的,面部高度写实的红山文化陶人,是红山先民对先祖进行崇拜的重要证据。
由此可见,这些居住在兴隆沟的红山人就是牛河梁祭坛的主人,牛河梁是它的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礼仪中心远离居住区,这也是我们民族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这中华民族祭祀文化的起源,类似于北京的十三陵和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