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弯矩筋保护层留置办法
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
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导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起着保护钢筋、确保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保障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现浇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应综合考虑构件的耐久性、粘结锚固以及截面有效高度等因素。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按构件的不同环境类别分别给出了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值,实际工程设计中也将该保护层最小厚度值作为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
现浇混凝土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由于种种原因,现浇结构实体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往往出现较大的偏差,楼板负筋较为严重。
而现浇板中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一直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目前建筑市场中,现浇板中上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部分甚至全部不合格。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现浇板配筋规格较小,一般为8~10mm,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工种交叉作业,钢筋容易因踩踏而变形,导致上层钢筋移位,甚至与下层钢筋重合,直接后果就是上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变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厚将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
工程概况某软件园工程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28层、地下1层,其中裙房3层,建筑高度100m,建筑面积达4.2万㎡,室内设备和装修标准高。
因此,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特别是现浇板中上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成为防止现浇板裂缝、确保工程创优的重要措施之一。
确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创优目标,经反复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项目部组织有关工种进行技术交底,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有关知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板面容易开裂;混凝土保护层过小,钢筋容易锈蚀,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使操作人员明白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同时与有关班组签订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责任状,明确直接责任人。
2.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在钢筋施工前,木工必须将模板全部搭设完毕,然后由钢筋工铺现浇板底层钢筋,完成后,暂时不垫保护层垫块,水电工开始布管,布管结束后,钢筋工再继续作业。
钢筋保护层超厚或不够时的处理措施
钢筋保护层超厚或不够时的处理措施1、钢筋保护层超厚钢筋保护层超厚的原因楼层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将楼板面筋踩踏下去,没有将其拉正恢复,导致楼板面钢筋(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
处理方法1、首先在楼板底部搭设好脚手支撑架顶紧,然后再进行楼板面剔凿除施工,采用人工剔凿楼板面混凝土。
剔凿时为避免扰动原有钢筋与混凝土,应使用小锤子、錾子进行剔凿施工,不可用大锤猛击。
2、剔凿除板面混凝土时,剔凿施工安排两人凿除,剔凿深度为≤30mm,不能多剔凿,先沿墙边、梁中间向两边剔凿,保证结构的安全,减少施工中对周边结构的影响。
3、剔除混凝土板面部分的原配筋不扰动,在上面重新植筋绑扎布置,配筋同设计板面的负弯矩筋配置。
4、上层新绑扎钢筋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拉结采用φ6 @600拉结筋拉结(植筋)。
5、剔凿后应保证原板面钢筋完整,如有弯曲应理直。
6、剔凿除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后,通过监理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清理剔除混凝土后,用墨斗在板面上弹好拟植筋位置及间距线,有墙、柱的位置植筋规格间距同原楼面板设计的负弯矩配筋,无墙、柱的位置面筋(负弯矩筋)锚固按规范长度锚入绑扎;面上层钢筋绑扎时由一侧梁、墙边开始,从梁、墙边50mm处开始依次植筋和绑扎。
8、按弹好的间距线,先植板面长向钢筋(在下层负弯矩筋),再植板面短向钢筋(在上层负弯矩筋),待植筋胶固化后开始绑扎钢筋。
质量要求1、主控项目:(1)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及锚固长度、接头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使用的钢筋必须具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且复试合格。
2、一般项目:(1)钢筋绑扎要求满扎,不得留缺扣。
(2)弯钩的朝向正确。
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1、基层处理:老基面凿毛→清污→冲洗→湿润→刷水泥浆一遍。
2、浇筑混凝土:采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掺微膨胀剂),从一个方向开始浇筑,混凝土摊铺后高出相邻板面同一标高1-2cm,严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80-100mm。
钢筋负弯矩筋专项方案
一、方案概述本专项方案旨在确保建筑工程中钢筋负弯矩筋的合理配置、施工质量及安全,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方案针对负弯矩筋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二、设计要求1. 设计依据本方案设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
2. 负弯矩筋配置(1)负弯矩筋应采用HRB400级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2)负弯矩筋的间距应根据板厚、荷载及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不宜大于200mm。
(3)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板厚加2倍的钢筋直径。
(4)负弯矩筋在板支座处应设置锚固筋,锚固筋的直径不应小于负弯矩筋直径的1.2倍。
三、施工要求1. 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负弯矩筋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2)施工场地应平整、干净,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工艺(1)钢筋加工:负弯矩筋应按设计要求加工成型,确保尺寸准确、表面光滑。
(2)钢筋绑扎:负弯矩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确保绑扎牢固、间距均匀。
(3)钢筋保护层: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25mm。
(4)钢筋锚固:负弯矩筋在板支座处的锚固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锚固牢固。
3. 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应对负弯矩筋的尺寸、间距、锚固长度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保负弯矩筋的施工质量。
四、质量控制要点1. 负弯矩筋的加工、绑扎、锚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 负弯矩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六、总结本专项方案针对钢筋负弯矩筋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建筑工程中钢筋负弯矩筋的合理配置、施工质量及安全,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供保障。
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位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现行的砼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砼结构设计规范,为确保砼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把保护层厚度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要求在结构验收时必须提供保护层厚度实体检测结果,作为结构验收的依据之一。
从我站监督工程的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情况来看,钢筋保护层控制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现浇板负弯矩筋及墙、柱纵向受力筋的保护层合格率较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一、管理措施:1.仔细审图,准确掌握各个构件的保护层数值;2.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加强技术交底、钢筋制作安装的检查工作;3.制定控制每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有效措施;4.加强成品保护,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减少钢筋绑扎完成后工作面作业人员数量;5.监理单位加强验收及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二、技术措施:(一)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控制:1.应在负弯矩钢筋端部设置直径不小于A12的通长钢筋马凳,中间部分设置纵横间距不大于800mm的小马凳,马凳高度应根据板厚加工准确,马凳支腿应焊接牢固;2.为防止钢筋跑位及弯钩朝向不一致,在弯钩下方应绑扎A6钢筋一道;3.在楼梯通道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砼浇筑时应铺设临时性施工活动跳板,避免钢筋受到踩踏变形;4.浇筑砼采用“后退法”,严禁采用“前进法”,倾倒砼时要尽量减少对钢筋的冲击;5.在浇筑砼时,派专职钢筋工进行护筋,发现钢筋被踩踏或支撑件移位时,及时进行修整;6.严格控制板厚尺寸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二)墙、柱钢筋保护层控制:1.检查墙、柱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是否准确,如有位移应及时校正;2.柱、墙的箍筋、拉钩的加工尺寸应准确且应绑扎牢固;3.柱、墙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纵横向间距不大于1m的垫块控制保护层(一般采用环形塑料垫块);4.墙、柱纵向受力钢筋均应采用直径不小于A12的限位钢筋防止钢筋位移(每层宜在中部和端部设置2行,间距不大于1m)。
钢筋保护层
3、各工种必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禁各工种在绑扎完毕的钢筋上搬运、堆放材料。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2-2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中铁三局集团建安公司2005年月日编号:
表C2-2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中铁三局集团建安公司2005年月日编号:
工程名称
太铁建南
高层住宅小区北楼交底部位钢筋护层专项共页第1页
一、各部位钢筋保护层留设
1、楼板、楼梯保护层
本工程设计楼板钢筋保护层15mm,在绑扎下排钢筋时,应每隔500~800mm放置塑料或大理石垫块,呈“梅花状”布置。绑扎负弯距筋时,设置马凳,马凳间距500~800mm,马凳制作要充分考虑板厚,制作合适的马凳,并将马凳与负弯距筋用绑丝绑扎牢固。垫块及马凳在板筋根部要加密,保证根部的保护层厚度。楼梯踏步下排筋保护层垫块要适当加密,绑扎牢固,防止混凝土施工时破坏。砼施工时一定要事先搭设施工用马道,尤其在悬挑构件及楼梯的浇筑砼时,必须搭设木板(5厘米厚)马道。
梁主筋保护层25mm。在门窗洞口模板安装完毕后,钢筋工要及时将梁底部保护层垫块垫上,并绑扎在主筋上,以保证在大模板或其它模板施工过程中垫块不移位。
在顶板模板支设好后,如梁的主筋发生位移,造成梁侧面保护层过小或过大的,要及时调整,并在侧面加塑料或大理石垫块。
二、成品保护
1、钢筋经过验收以后,在大模板吊装过程中信号工要注意钢筋的成品保护,防止垫块被大模板撞掉。
2、剪力墙钢筋保护层
剪力墙钢筋主筋保护层25mm。钢筋绑扎完成,在扣模前每500~800mm放置一塑料垫块,呈梅花状布置,来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同时每隔1000mm在剪力墙竖向主筋之间焊接定位钢筋,以保证保护层不小于25mm的同时,保证保护层不过大。在合模前必须检查保护层放置情况,方可合模。
钢筋的保护层控制方法
钢筋的保护层控制方法
1、钢筋保护层:梁下、现浇板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块或大理石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垫块的厚度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强度同砼强度;剪力墙、柱采用塑料定位卡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垫块的平面尺寸:当保护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为30mm×30mm,大于20mm时为50mm×50mm。
2、基础底板、现浇板保护层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块,纵横间距基础底板<1000mm、现浇板<600mm,基础底板板上部受力筋采用Φ16钢筋马蹬通长设置架立间距≤1000mm,现浇板采用Φ12钢筋马蹬通长设置架立间距≤1000mm,保证钢筋位置,控制保护层的厚度。
马蹬应设置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且应牢固焊接在下部负筋上, 制作方法如图示:
3、剪力墙、柱子钢筋采用塑料定位卡控制保护层,间距500mm,沿墙、柱子高度均匀布置。
4、梁及现浇板下部受力筋采用大理石垫块控制保护层。
梁下部垫块间距500㎜,板下部垫块间距800mm,呈梅花型布置。
梁侧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使用塑料定位卡。
对于负弯矩筋和悬挑构件,按照构件厚度加设Φ12通长马凳。
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摘要:无论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建筑学的角度考虑,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会对钢筋混凝土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给人们安全使用建筑物构成了威胁,同时,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本文对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保护层;偏差;成因分析;控制措施钢筋的保护层能够加强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当中的承受能力,也影响着对构件的承载力。
如果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过大,就会使混凝土的结构发生改变,出现楼板裂缝这种问题;如果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过小,就会使钢筋所承受混凝土的握裹力变小,这时,会顺着接受外力钢筋的方向发生越来越严重的裂缝现象,同时,构件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构件的承载力也随之变小。
诸多因素都可能会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发生改变,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差,根据有关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检验标准,在对结构进行验收的时候,务必要有保护层厚度的实际检测值。
因此,无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还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都要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保护层的厚度不会发生偏差,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大大提高。
1钢筋保护层的重大意义从物理学当中的力学角度来看,混凝土可以承受很强的压力,它的抗压性是比较强的,然而它的抗拉性是比较差的;钢筋的抗拉性较好,它的抗拉强度是非常大的。
把混凝土和钢筋进行有效的组合,可以取长补短,完全地把它们的优点体现出来,使它们更能够承受住来自外部的负荷。
钢筋保护层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从力学角度分析保护层偏差在板的负弯矩筋部位最容易出现钢筋保护层厚度上的偏差,从这种结构的力学角度来进行分析,跨中板底的正弯矩跟支座外的负弯矩是差不多的。
从接受外力要求上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钢筋的受拉应力跟混凝土的受压应力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点,钢筋在结构中的摆放位置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钢筋混凝土这种结构组合当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值是否跟设计值相符合,我们想要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出发点也在于此。
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专项方案
方案标题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基本情况,各参见单位、建筑位置、建筑高度、面积、抗震度、使用年限、混凝土楼板详细概述)编制依据(包括设计施工图及混凝土相关规范)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位置准确与否,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规范标准,特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本工程结构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如下表所示:(一)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1.施工前必须制备足量且符合相应设计厚度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材料选用自制水泥砂浆垫块,其强度不得小于结构构件混凝土的设计要求。
2.对于梁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施工安装间距不应大于1.5m,对于板类构件不应大于1.2m。
垫块的安装规格及牢固性。
3. 梁底保护层为防止压碎,设置塑料垫块或预制混凝土块后派专人要加强看管和保护。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挑构件上排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1.施工前必须认真、足量地制作用于保证负弯矩钢筋(上排钢筋)位置的钢筋马凳或钢筋撑脚。
当板厚小于300mm时,钢筋马凳或钢筋撑脚可选用直径为Φ6-Φ10的钢筋制作,钢筋马凳或钢筋撑脚的规格及数量必须经报验合格。
2.进行负弯矩钢筋(上排钢筋)绑扎施工时,钢筋马凳或钢筋撑脚应按双向不超过1m的间距,固定在上部负弯矩钢筋之下和下部受力钢筋之上;悬挑阳台板钢筋马凳要垂直受力主筋通长布置,间距不超过1m。
3.制作支撑马凳,将以前传统用的S形马凳改成工字形长条马凳,用楼板厚度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再减去上下两排筋的直径,即为长条马凳的净高度。
采用这种马凳,可以消除过去传统马凳不易固定、不牢固等问题而造成负弯矩筋下移和移位的制作专用手钩。
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找平时,由专人站在事先放好的小方凳上,用手钩将上排钢筋逐根提升,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和楼板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进行楼面混凝土浇捣施工前,设置与负弯矩筋(上排钢筋)相分离的施工通道和操作平台以避免压踏负弯矩钢筋(上排钢筋),导致钢筋位移和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
负弯矩钢筋保护施工方案
负弯矩钢筋保护施工方案一、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原则1.保证钢筋的正常施工安装:在进行负弯矩钢筋的保护施工过程中,应保证钢筋的正确的施工安装,防止钢筋的屈曲、错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保证钢筋的覆盖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保证钢筋的覆盖层厚度,防止钢筋的氧化、锈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结合:在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结合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钢筋的锈蚀和破坏。
二、负弯矩钢筋的保护施工措施1.合理的模板工艺设计:在进行负弯矩钢筋保护施工时,首先应进行合理的模板工艺设计,确保模板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选择适当的透水性模板:为了保证负弯矩钢筋周围的环境通风和干燥,可以选择透水性的模板,以提高钢筋与空气的接触。
同时,透水性模板还能够降低钢筋周围的湿度,减少钢筋锈蚀的风险。
3.使用防腐涂料或防腐剂:在负弯矩钢筋保护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防腐涂料或防腐剂进行喷涂处理,增加钢筋的耐腐蚀性能,提高钢筋的寿命。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保持养护环境的湿润,防止钢筋的锈蚀和氧化。
5.定期检查和维护:负弯矩钢筋的保护施工结束后,应定期对钢筋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钢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三、注意事项1.为了保证负弯矩钢筋的施工质量和维护效果,建议在进行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和现场勘察。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保护施工方案。
2.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4.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工作,确保负弯矩钢筋保护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在实际工程中总结经验,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负弯矩钢筋保护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
负弯矩钢筋的保护施工对于工程的长期稳定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各项施工措施应精细化、科学化,并有序进行。
只有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才能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摘要:无论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建筑学的角度考虑,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会对钢筋混凝土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给人们安全使用建筑物构成了威胁,同时,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本文对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保护层;偏差;成因分析;控制措施钢筋的保护层能够加强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当中的承受能力,也影响着对构件的承载力。
如果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过大,就会使混凝土的结构发生改变,出现楼板裂缝这种问题;如果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过小,就会使钢筋所承受混凝土的握裹力变小,这时,会顺着接受外力钢筋的方向发生越来越严重的裂缝现象,同时,构件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构件的承载力也随之变小。
诸多因素都可能会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发生改变,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差,根据有关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检验标准,在对结构进行验收的时候,务必要有保护层厚度的实际检测值。
因此,无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还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都要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保护层的厚度不会发生偏差,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大大提高。
1钢筋保护层的重大意义从物理学当中的力学角度来看,混凝土可以承受很强的压力,它的抗压性是比较强的,然而它的抗拉性是比较差的;钢筋的抗拉性较好,它的抗拉强度是非常大的。
把混凝土和钢筋进行有效的组合,可以取长补短,完全地把它们的优点体现出来,使它们更能够承受住来自外部的负荷。
钢筋保护层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从力学角度分析保护层偏差在板的负弯矩筋部位最容易出现钢筋保护层厚度上的偏差,从这种结构的力学角度来进行分析,跨中板底的正弯矩跟支座外的负弯矩是差不多的。
从接受外力要求上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钢筋的受拉应力跟混凝土的受压应力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点,钢筋在结构中的摆放位置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钢筋混凝土这种结构组合当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值是否跟设计值相符合,我们想要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出发点也在于此。
建筑施工优秀工艺做法(负弯矩筋保护层控制)
涉及
岗位
钢筋工长、质量负责
星级
★★★★★
备注
工程管理经验教训收集表
标题
负弯矩筋保护层控制
关键词
保护层控制
类 别
█结构□装饰□安装□安全□文明□施组□技术资料□其他
施 工
阶 段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装饰装修□竣工验收□全过程
部 位
□地下室□车库█户内□公共区域□外立面□屋面□室外□配电室□泵房
风Hale Waihona Puke 事项描述负弯矩筋因踩踏而偏位,上下层钢筋保护层厚
度不足。
负弯矩筋因踩踏而偏位,上下层钢筋紧贴在一
起,保护层厚度不足。
问题或危害
采用传统马镫,在混凝土浇筑时,负弯矩筋等部位容易因为踩踏,导致钢筋水平间距产生偏差,弯勾部位发生偏转,上下两层钢筋间距无法控制,影响平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易出现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削弱构建承载能力。
改进方案
1、用废旧钢筋,焊制长马镫,可同时支撑起4~5道钢筋,板筋在被踩踏时,能有效避免单根钢筋被踩踏时导致钢筋偏位、变形,能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2)
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一、前言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是在建筑工程中,用于确保钢筋负弯矩区的质量并保持其在设计要求内的保护层厚度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采用方钢支撑架进行支撑,可靠性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架的高度和位置,便于施工;能够保证钢筋负弯矩区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质量。
三、适应范围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特别是对于钢筋负弯矩区保护层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如桥梁、高层建筑等。
四、工艺原理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是通过设计合理的支撑架结构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钢筋负弯矩区的保护层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工程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钢支撑架型号和材料,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撑架的布置和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精细的施工工艺控制,确保钢筋负弯矩区的保护层厚度不受影响。
五、施工工艺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支撑架的安装与调整、钢筋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支撑架的拆除与回收等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和支撑架的稳定性。
详细的施工步骤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劳动组织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主要包括劳动力的调配与分工、施工进度的安排与控制、施工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要求等。
通过合理的劳动组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方钢支撑架控制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方钢支撑架、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天车等。
这些机具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介绍和操作说明。
负筋保护层控制措施方案
楼板负筋保护层厚度专项治理方案为确保楼板负筋保护层达到合格,我项目部经过对几种方法施工的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测对比,确定采用“方管加支撑”悬挂钢筋的方法。
一、材料1、方管规格:采用厚壁1.2mm厚以上,外框规格为;2、方管撑脚:采用Φ12的钢筋制作;3、铁铲:用25以上钢筋打成一头扁平的铁铲。
二、制作要求1、根据设计板跨,将6米长方管下料成长度为1.5米、3.0米等规格。
2、将方管焊成架体:两方管平行放置,间距400mm左右,两端头及中间用方管或Φ12以上圆钢作为拉杆焊接成一个整体,拉杆间距400mm左右,要求面平。
3、方管架体焊钢筋撑脚:架体高度为设计板厚。
4、为提高整个架体刚度,撑脚间距要求不小于400mm。
5、整个架体连接点包括拉桔和焊脚均应满焊,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偶尔的人工踩踏,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造成负筋的严重偏位、下陷和严重变形情况,较可靠地保证负筋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合格率。
三、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1、在楼面板负筋绑扎完成后,按板厚要求布设相应高度的方管架体,要求架体布设顺直,架体内边距支座边350mm左右。
2、所有板负筋与架体交叉点均用铁丝逐点绑扎牢固,负筋面必须紧贴方管底。
3、对于采用泵送砼的项目,整个施工段必须全部布完架体,并将负筋全部绑在方管上,方能组织钢筋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
4、架体应在砼振捣密实平整后初凝前方能拆除。
顺序为:振动棒振捣→平方管面找平砼→平板振动器振捣(要求砼面平方管面)→用铁铲铲断负筋与架体绑扎点铁丝→清除铁丝→拆除架体→混凝土平面收浆抹平。
5、作业人员施工时应尽量不踩踏板负筋。
四、工艺特点1:所采用的辅助架立筋可重复多次使用;2:经济成本低;3;操作比较简单;4:既控制了混凝土保护层和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又控制了楼板厚度。
五、使用后架体维护1、拆下的架体应及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表面混凝土浆。
2、拆下的架体及时调整和修复变形架体,按规定位置堆放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现浇混凝土板类构件负弯矩钢筋,尤其悬挑构件的板面负弯矩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
本文介绍的采用粗钢筋(或钢管)悬挂负弯矩钢筋的方法因其材料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控制效果稳定等特点,有推广使用价值。
1.混凝土保护层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受力钢筋外缘至混凝土外表面的混凝土厚度,亦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基本上是根据两个因素:一是在结构上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即满足受力钢筋粘结锚固要求;二是保证混凝土钢筋的耐久性。
它的厚薄及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无论过厚或过薄,都会对构件产生影响。
保护层厚度过簿,无疑会缩短钢筋的脱钝时间,使钢筋提早开始生锈并加快锈蚀发展速度。
钢筋钝化膜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被碳化。
混凝土保护层被完全碳化通常是钢筋锈蚀的重要前提。
而碳化所需时间是同其厚度成正比的,这时构件的耐久年限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保护层完全被碳化所需要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讲,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以保证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保护层过薄,钢筋周围由于粘结滑移所引起的裂缝很容易发展到构件表面,形成沿纵向钢筋的裂缝,使保护层混凝土发生劈裂破坏,导致钢筋的强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且劈裂裂缝对钢筋的腐蚀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也直接影响了结构的耐久性。
保护层厚度过厚将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
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可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及结构的使用年限,可使结构不致因灾害(火灾、腐蚀等)达到钢筋软化的危险温度而造成结构的整体破坏。
但如果保护层过厚,除了在构件表面容易出现较大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外,还会直接削弱构件的承载能为,特别是对一些悬挑式的构件,此种情况更明显、更危险。
混凝土保护层是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本前提,是防止钢筋受环境侵蚀、提高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对结构耐水性也有重要影响。
所以设计上对于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考虑了不同使用环境、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和构件类型等因素,并满足保护层完全碳化所需时间应大于结构的预期耐久年限的。
如果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的要求,可能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结构的设计承载能力,减少结构的安全储备;
2)引起钢筋的过早腐蚀,造成结构强度、刚度和延性的降低;
3)降低钢筋和混凝土的黏结力和混凝土的耐火极限。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现状
由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属于隐蔽工程,除非发生钢筋外露、混凝土孔洞等严重的质量事故,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偏位或保护层厚度的偏差在混凝土浇筑后很难被发现,事后也无法进行补救。
实测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工程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离散性明显大于构件其它尺寸的离散性。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施工队伍的素质、施工管理的水平、监理人员的责任心、设计布筋的合理性等等。
此外,在构造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也很重要。
我国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做法是在钢筋与模板之间放置水泥砂浆垫块,这一传统的构造形式有许多缺点。
此类垫块一般是在工地现场制作的,对垫块的强度、密实度等材性指标没有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手段,垫块的厚度及绑扎铅丝的位置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也有可能在隐蔽工程验收结束后,在工人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不小心,例如由于振捣器的碰撞而使垫块受到损坏或移位。
因此传统的垫块形式使钢筋定位和保护层厚度的精度得不到切实的保证。
对于板面负筋一般采用钢筋马凳和钢筋弯钩或在主筋上焊接短钢筋等,这些做法有时保护层厚度也不容易保证。
为了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施工精度,一些大型城市的重大工程开始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用定型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垫块,见图1。
与传统的水混砂浆垫块相似,垫块中预埋细铁丝,施工时可将垫块绑扎于钢筋上,同时也可在垫块上设置凹槽以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此外,有些工程采用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垫块,见图2。
适用于楼板结构。
其中图2a适用于板底钢筋的定位,图2b同时适用于板底和板面钢筋的定位。
先进的方法还有采用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钢筋定位夹具、模板定位夹具及聚乙烯与砂浆的组合夹具等。
以上这些方法,基本是基于支撑的原理,将钢筋进行支垫,进行保护层厚度控制,对控制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现浇混凝土板类构件负弯矩钢筋,尤其悬挑构件的板面负弯矩钢筋,由于多为一级钢筋,一般直径较小,加上材质本身刚度低,施工过程中由于受浇注混凝土的冲击力和施工人员的践踏,楼板负弯矩筋多有变形下沉,有的甚至降到中和轴以下,仅靠一些点的支撑难以较好地控制钢筋不变形下陷,板面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
比如笔者所在城市,混凝土板面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多次综合检查,合格点率不足50%,控制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被定为质量专项治理目标之一。
为确保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达到合格,行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不断尝试、钻研,先后试验了多种控制板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方法,经过对几种方法施工的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及楼板厚度进行检测对比,专家认为采用粗钢筋(或钢管)悬挂负弯矩钢筋的方法因其材料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控制效果稳定等方面要优于其它方法,有推广使用价值。
3.楼板负弯矩筋悬挂施工工法
3.1工艺原理:
采用Φ20或大于Φ20的粗钢筋作为辅助架立筋,将板的负弯矩钢筋临时悬挂固定于辅助架立筋下,使负弯矩钢筋、辅助架立筋、分布筋和撑脚连成整体,从而构成刚度较大的钢筋网片,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偶尔的人工踩踏,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造成负弯矩筋的严重偏位、下陷和严重变形情况,较可靠地保证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合格率。
适用范围为现浇砼板负弯矩钢筋偏位控制。
负弯矩钢筋固定方法如下图所示:
3.2 工艺流程:
布置钢筋撑脚——摆放辅助架立筋——撑脚与辅助架立筋绑扎——负弯矩钢筋与辅助架立筋逐点绑扎——检查复核撑脚的高度、间距——砼摊铺找平——平板振动器第一遍振捣——拆除辅助架立筋——补平粗钢筋位置的凹槽——平板振动器第二遍振捣——砼表面收浆抹平。
3.3 使用材料
1)Φ20以上粗钢筋作为辅助架立筋;
2)Φ8钢筋撑脚;
3)22#扎丝;
3.4 操作要点
1)同一粗钢筋上撑脚的间距:当粗钢筋直径为Φ25时,以800mm为宜,当辅助架立筋直径较小时,适当减少脚撑间距;
2)混凝土第一次振实的厚度不应接近实际板厚度,应留有3~5mm的余量;
3)辅助架立筋待第一遍振捣后应马上拆除,以便平板振动器第二遍振捣。
3.5 作业条件:
1)梁、板钢筋已绑扎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2)辅助架立筋数量满足砼浇筑需要;
3)钢筋撑脚验收合格。
3.6 工艺特点:
1)所采用的辅助架立筋可重复多次使用;
2)经济成本低;
3)操作比较简单;
4)既控制了砼保护层的厚度和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又控制了楼板厚度。
3.7 质量要求:
1)辅助架立筋必须顺直,第一根距梁、墙边缘150~200mm通长设置,两根架立筋之间间距400~600mm;
2)辅助架立筋、撑脚及负弯矩钢筋之间必须逐点绑扎牢固;
3)撑脚支承辅助架立筋的平直段宽度约为100mm,高度由负弯矩钢筋的具体位置及设计的砼保护层厚度确定,间距700~800mm;
4)撑脚的下端平直段须直接支撑在楼板模板上,不得支撑在楼板底筋上。
3.8 效果对比
桂林兴桂商住楼项目部2#楼、香山画苑住宅小区等采用悬挂粗钢筋(或钢管)施工工法的工程,板负筋保护层经四次随机检测,合格点率≥90%,符合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主体结构验收中,楼板经钻孔检测,厚度全部合格,每个钻孔点的厚度偏差均在验收规范的允许偏差范围内,且绝对偏差值较小。
而在桂林市多次质量大检查中,未采用该工法的项目,板负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点率仍然较低。
4.结论与建议
1)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对于控制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实践中有极好的效果,但也有一部分工程,尽管使用了该“悬挂法”,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在检测中合格点率仍然较低,究其原因,问题出在管理不到位,使用方法不当。
因此,加强管理是质量的根本保证,不能因为新工法而疏于管理。
2)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1)每侧负钢筋网宜用两根以上粗筋悬挂,单根效果不佳;(2)粗筋长度宜≥3m,直径宜选Ф20以上或刚度较大的镀锌钢管),这样既能保证支座的整体刚度,且解扣方便;(3)负钢筋必须与悬挂筋逐点绑扎;( 4)粗筋宜两端设固定撑脚,其余用活动马蹄铁支撑,支撑高度要准确。
3)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是在常规钢筋保护层支撑支垫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规的对钢筋的支撑支垫不能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