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交易业务风险识别与管理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交易业务风险识别与管理浅析
【摘要】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交易,是证券公司在otc市场中与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进行的非标准化交易,场外期权的买方通过支付期权费用,获取在约定的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权利,场外期权的卖方则收取期权费,并履行相应的行权义务,即在约定的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履行向期权买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义务。场外期权交易业务是资本市场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其业务流程中可能产生诸多风险,能否识别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决定着该项业务成败的关键。本文将对场外期权交易业务流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逐一识别,并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在事前、事中、事后环节予以实施。除此之外,证券公司还应建立压力测试机制与业务隔离制度,以构建场外期权交易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关键词】场外期权;风险
一、场外期权交易风险识别
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交易受标的股票、利率、交易对手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因素。市场风险指受政治制度、经济政策、行业趋势、公司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标的证券价格剧烈波动使得期权卖方(一般为证券公司)的避险证券组合价值随之产生较大波动,最终无法向期权买方支付行权收益款项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期权卖方避险持仓组合的流动性风险与业务整体
的流动性风险。避险持仓组合的流动性风险指避险持仓品种变现时由于市场流动性缺乏、头寸持有集中度过大等原因导致无法在合理价位成交的风险,如果缺乏静态避险工具,期权卖方将主要依靠动态对冲方式对冲风险,这需要定期调整避险头寸,而在市场波动剧烈时经常会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从而造成风险对冲损失,影响期权卖方在行权日的支付。业务整体的流动性风险指当期权业务需支付资金规模大于证券公司可用资金头寸,导致证券公司违约或发生流动性危机的风险。另外,由于期权产品一般存在固定期限,发行期权之后发行人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实施对冲直至产品到期,因而可能对发行人正常经营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指期权交易对手无法按时支付期权费或股票行权收益
而导致的违约风险。作为证券公司期权交易的对手方,投资者违约将给证券公司期权业务带来直接损失。
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的内部流程、人为失误、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故障或差错、人员差错或疏漏等。
二、场外期权交易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场外期权交易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逐一评估其出现的概率与影响程度,在业务不同环节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市场风险管理措施
事前:业务开展前证券公司应建立标的股票池,选择经营稳健、流动性充足的股票作为可接受的标的证券;建立公司内部交叉复核机制,由相互独立的部门分别建立相关定价模型、共同确定参数,
中台部门对前台部门的定价模型与参数进行复核与校验,每日采取理论价格的方式对期权和衍生产品评估损益,以准确反映期权交易业务头寸风险。
事中:采取静态避险与动态避险对冲策略控制标的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静态避险指通过反向操作以持有与已出售期权结构相同、但风险收益结构相反的期权或其他避险品种,以对冲期权的市场风险;动态避险策略则包括针对正股股价正常变动的delta动态避险,针对正股股价异常变动的gamma风险对冲以及针对正股波动率变动的vega风险对冲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是delta动态避险策略。
事后: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定期生成风险评估报表并按流程报告。
2、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事前:制订完备的资金预算,在每个产品设计阶段详细测算所需避险资金量,在大概率内确保资金充分合理使用;在设计期权产品时应选择成交活跃、流动性好的证券作为标的。如因投资者特定需要以至标的股票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确保市场上有流动性良好的其他避险工具,否则应减小发行规模以控制避险头寸流动性风险;如果预估到避险工具可能存在流动性问题,则应在设计期权产品时置入回购或提前终止条款,以便及时购回或终止产品,从而控制流动性风险。
事中:对持有的单一证券多头或空头占其市场流通量的比例设置风险限额,每日进行监控,即将达到限额进行预警提示,如遇突发
情况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须制定临时应对措施;如产品内嵌可赎回条款,则需根据赎回情况提前对避险证券进行平仓;日常资金调度使用和管理由专人负责,以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
3、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事前:加强交易对手资质审核及适当性管理,根据交易对手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等级的产品交易,以降低违约概率;对单一交易对手方、单笔交易、单个标的证券等最高交易额度加以限制,事前控制交易对手方违约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
事中:实时监控对手方资质变化,定期回访。交易存续期间仍应定期搜集对手方财务与信用状况数据、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重大投资等可能影响其履约资质的一手信息;逐日盯市调节履约保障,随标的资产以及履约担保品价格的变化对双方风险暴露进行定期评估,以此作为调整履约保障安排的依据。
事后:定期编制信用风险报告,按对手方与品种分类统计业务违约情况,计算业务集中度评估违约风险。
4、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事前:明确岗位职责与操作权限,建立业务复核机制;建立交易系统紧急故障处理预案,保证系统故障情况下存在另路机制;定期数据备份;加强业务培训、制作操作手册,确保业务执行人员对业务与自身职责有充分了解。
事中:确保信息准确传递、沟通顺畅。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价格正式报给销售人员前,应准备产品对冲方案,确保风险参数计算的
准确性,并确保产品价格获得交易人员的认可;销售人员向投资者推介产品时,需有书面的产品说明,确保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达准确,产品推介材料上涉及的数据需要经过产品设计和交易人员的确认;公司后台应保证文档和数据的及时准确、保证产品交割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事后:证券公司内部中后台执行部门定期对业务进行监管和审计,对业务的流程制度完备性、流程是否存在缺陷等进行评估。
三、压力测试机制
证券公司开展场外期权交易业务应建立压力测试机制,对极端情况下的风险进行事前评估、动态监控和处置。压力测试的风险因子包括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波动率变化、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测试因子和场景应审慎选取。
压力测试分为定期压力测试和不定期压力测试。定期压力测试根据相关业务数据和压力测试模型,评估实际持仓在既定的压力测试场景下可能产生的极端损失;不定期压力测试在市场异动、交易对手资信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下,评估实际组合或拟授权规模可能的损失。根据压力测试结果,结合监管指标与财务压力确定潜在风险点和脆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四、业务隔离制度
为防止风险的交叉传递与干扰,证券公司开展场外期权交易业务应遵循业务隔离的原则,在机构与人员设置、业务流程设计、资金与账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独立运作、分开管理,确保场外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