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8 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8 《声音的高低强弱》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8 《声音的高低强弱》](https://img.taocdn.com/s3/m/3fb3f7f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1.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8 《声音的高低强弱》第八课《声音的高低强弱》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4、能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5、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6、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重点:能探究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体会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课前准备:小鼓、鼓槌、纸屑、钢尺、粘有泡沫小球的音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直接进入活动一—认识声音的强弱教师:(出示小鼓,上面撒上红色纸屑)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把咱们的老朋友又带来了,老师敲击小鼓,大家注意倾听、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演示实验:有节奏的敲击鼓面,先小声,再大声,学生倾听、观察学生:交流发现(预测学生会说:声音音量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量越大时,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也特别的善于分析,说得很有道理。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音叉和钢尺,制造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看看是否会看到相同的现象。
学生小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试验现象(预测:拨动钢尺时,钢尺上下摆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音叉发声时,音叉的音量越大,泡沫塑料小球跳动的幅度就越大。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就越大,我们说声音就越强,否则声音就越弱。
教师:那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调的高低又和什么有关呢,我们继续探究吧!二、声音高低的变化教师:(出示铝板琴)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表示,音调高声音就高,音调低声音就低。
下面我用橡皮锤儿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铝板,大家听一听它们发出的音调有什么不同?教师演示敲击,学生倾听思考学生交流发现(随着老师的敲击,音调越来越高)教师:那音调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来实验探究吧。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6《声音的高与低》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6《声音的高与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ec10af01dc281e53af0a6.png)
6.《声音的高与低》教案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6课,是在学习了第5课研究了声音的强弱的有关内容后,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
敲击钢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并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
学生将采用改变钢尺发声部分长度的方法,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揭开音高的秘密。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
在本课,学生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去认识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音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
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尤克里里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一把尤克里里]1.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
接下来我会弹2个音,请你听一听这2个音有什么变化?(拨弹尤克里里,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第2组。
(拨弹尤克里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接下来老师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变化的。
(老师用尤克里里拨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高与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c16e7c59eef8c75ebfb306.png)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一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声音的高与低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一、主要概念:
1.振动频率
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二、聚焦(5分钟)
声音为什么会有声调的高低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探索(25分钟)
任务一:
敲击铝片琴,观察铝片琴各个铝片的长度与音调高低的关系。
铝片越长,发出的音调就越低,铝片越短,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任务二:
观察口琴各个金属簧片的长度与声音音调高低的关系。
较短的簧片发出的声音较高,较长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低。
任务三:
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提示:用柱状图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
通过实验的研究,物体发出的音调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四、拓展
推测其它有规律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将怎样变化。
2.声音音调高低
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5004b561252d381eb6e08.png)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或玻璃瓶(里面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排箫,铝板琴,各种长短、粗细、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学生准备:自带几种小乐器,如:小鼓、三角铃、音叉等。
六、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课前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预习题。
二、导入新课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在表格内。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探究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及时记录。
3、分组实验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反馈交流。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二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二课时教案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7741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5.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二课时教案冀人版科学教案: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并能说出高音、低音、强音和弱音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分类和归纳。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声源的特点有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图片、音频材料等辅助教具。
2. 学生准备印有声音相关的图片的卡片(如乐器、动物鸣叫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特点的思考。
2. 教师请学生观察一些不同的声音图片,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声音的特点,如高音、低音、强音和弱音。
二、新知讲解与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声音的高低强弱。
同时,让学生听取不同的声音样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乐器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乐器的声音高,哪些乐器的声音低?3.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幻灯片展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声源的特点的关系。
比如:细长、松紧或粗粗的弦,和短短、紧紧或细细的弦所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区别?4. 教师通过图片和音频材料展示一些动物的鸣叫声,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鸣叫声的特点。
三、讨论与实验(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声音的特点,并要求每个小组就一种声音特点展示。
2. 教师使用幻灯片展示声音实验步骤,并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 实验一:用手指弹击不同材质的容器,观察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否有关。
- 实验二:用不同粗细的橡皮筋刮过干净的玻璃杯口,观察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否有关。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分享,讨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实验材料的特点是否有关。
四、总结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声源的特点的关系,并强调声音的高低强弱是由声源的特点决定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499a7aa00b52acec7ca2e.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幅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
冀人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人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6c1d6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3.png)
冀人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声音的世界”“电”“岩石和矿产”。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亲历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掌握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产,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科学探究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科学事实和证据。
能够基于证据和推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并进行验证。
能够运用科学语言、图表等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和想法。
3. 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科学活动。
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能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
培养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4c64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2.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是一个涵盖了广泛知识领域的教材。
其中,第一课时关于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孩子们对声音的基本认识。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课时的教案内容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的概念。
一、引入:为了引起学生们对声音的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一段有趣的声音,比如闹钟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引导学生们聆听这些声音并思考,然后简单地介绍声音的由来和作用。
通过这个引入,激发学生们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探究:1.声音的强弱:带领学生们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提问哪些物品会发出声音。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声音的大小将物品分成两组:声音强的和声音弱的。
让学生举手回答,并解释他们的回答。
教师可以逐个引导学生们思考,例如:这个物品的声音大吗?是什么造成声音的大小差异?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自己思考声音强弱的原因。
2.声音的高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然后让学生们聆听并感受音乐的高低声音。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音乐声音高吗?声音低吗?让学生们举手回答,并解释他们的回答。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发出高音和低音,辅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高低。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声音高低的概念。
三、总结与拓展:1.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物品振动的大小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2.拓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声音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声音的制造:让学生们用不同的乐器制造声音,观察和讨论不同乐器的声音高低和强弱之间的关系。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让学生们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并进行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路径和速度。
四、课堂作业:为了巩固学生们对声音强弱和高低的认识,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观察家里或学校不同物品的声音,并选择其中的三种物品进行记录和分类,写出声音强弱和高低的排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强与弱》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强与弱》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a6e3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e.png)
举例:使用分贝仪测量不同环境下的声音强度,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声音强弱。
2.教学难点
(1)声音振动幅度与响度的关系:理解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的原理。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强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在讲解难点时,我应该更加注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疑问。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解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声音的强与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声音大小不同的情况?”(如:两个人说话,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强弱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的响度和分贝这两个基本概念。声音的响度是描述声音强弱的物理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分贝是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它们在噪声控制、音量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声音的高低强弱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声音的高低强弱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d9566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7.png)
《声音的高低强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声音的高低强弱》是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表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声音的高低强弱,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形式,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并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不同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其音乐审美情感。
三、设计内容:1. 知识点讲解:首先,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量等。
然后,通过实际的听音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
2. 听音练习:老师将准备一些具有明显高低强弱变化的音频材料,让学生进行听音练习。
学生需要仔细聆听,准确地判断每个声音的高低强弱,并进行记录。
3. 声音排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后,老师将给学生布置声音排练任务。
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乐谱,准确地演奏出各种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4. 听力测试: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将设计一些听力测试题目,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其高低强弱。
通过这些测试,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四、设计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解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视频和音频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
2. 听力锻炼:通过听音练习和声音排练,让学生不断接触不同的声音变化,并进行辨别和模仿,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3. 小组合作: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合作,共同完成声音排练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声音排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加深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和记忆。
五、评价标准:1. 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包括主动回答问题、认真听讲等。
2.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包括声音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小学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2393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3.png)
小学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上册主题: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高低强弱。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声音的高低强弱;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振动与声音的有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比较声音的高低强弱。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
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声音,如雷声、汽车声、鸟叫声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2. 观察与实验(30分钟)a) 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同的发声材料,如鼓、小号、笛子等,让学生逐个观察并试听发声材料,记录每个发声材料的声音特点:高低强弱。
b) 接下来,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发声材料,如鼓,并与学生一起来实验,寻找与鼓发声密切相关的物体。
c) 学生可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手触摸、眼观察、耳辨别等感官,观察鼓发声时的物体振动情况。
同时,学生也要记录感受和观察结果。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a) 学生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并做出总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什么关系?b) 教师可以给出合适的提示,如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低,物体振动得越慢等。
4. 练习与应用(15分钟)a) 教师可出示一些声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声音描述词,如高、低、强、弱等。
b) 学生可再次观察不同的发声材料,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声音描述词。
5. 小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什么关系?b)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如何判断声音的高低强弱?四、课堂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声材料并进行小调查,记录下同一发声材料不同产生的声音特点,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5635f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e.png)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动手实践,愿意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然而,他们在观察的准确性和深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二、教材分析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领域展开,共分为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掌握生命世界中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规律。
了解物质世界中常见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认识地球与宇宙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和规律。
积累科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科学探究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证据。
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对证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能够用科学语言、图表等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3.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科学活动。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
能够在探究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注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命世界中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物质世界中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地球与宇宙中的常见现象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
2.难点对一些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如遗传和变异、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措施1.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冀人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声音的高低强弱
![冀人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声音的高低强弱](https://img.taocdn.com/s3/m/10a065d810a6f524cdbf850f.png)
声音的高低强弱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知道物体能够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3、通过观察,发现振动幅度和声音强弱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在,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音叉、钢尺、塑料尺、橡皮筋、纸盒、硬纸板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科学课上,老师语音生动,声音抑扬顿挫,一会高,一会低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很大,有时候却很小,这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汇报:这说明声音是有强弱之分的。
问题:你能听出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吗?(二)探究与发现1、认识声音的强弱用力敲击音叉,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再轻轻敲击音叉,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问:这两次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仔细倾听汇报:用力敲击时,声音大,轻轻敲击时,声音小。
师: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问题: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幅度及声音的强弱;再轻轻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及声音的强弱。
记录实验结果。
我的发现:用力大,尺子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用力小,尺子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结论: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的。
2、声音高低的变化用橡皮锤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铝板,听一听它们发出的音调有什么不同?我的发现:有的尖锐,有的低沉我们把尖锐的声音叫高音,低沉的声音叫低音。
问题: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取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套在塑料尺上,用铅笔将两端支起。
拨动橡皮筋,辨别音调的高低,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我的发现: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第13课时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第13课时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https://img.taocdn.com/s3/m/4d364cf08762caaedc33d430.png)
你能用同一个物体或乐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为学生准备器材或学生自备)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刚才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有的时候声音并不是很强,但却很高,就好像我们唱歌时,有的音比较高一样,那么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呢?
总结一下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低音?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学生进行判断
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实验前先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好实验器材,预测实验结果(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做)
学生发言
初步认识到自然界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意识到要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需要不同的力量
学生通过实验能意识到声音有高低之分,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也与杯中的水的多少有关
4、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难点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或玻璃瓶(里面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排箫,铝板琴,各种长短、粗细、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学生准备:自带几种小乐器,如:小鼓、三角铃、音叉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效果分析
小游戏: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研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研究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组织学生做一个猜声音的游戏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0f5bf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3.png)
《声音的高矮强弱》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声音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传播思想。
而如何正确地应用声音,使其传达的信息更加明晰准确,就需要我们了解声音的高矮强弱。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声音的高矮和强弱的观点,援助同砚们更好地运用声音去表达自己。
二、探究声音的高矮1. 高矮的观点起首,让我们来了解声音的高矮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的高矮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的声波所产生的声音就高,频率低的声波所产生的声音就低。
2. 实践探究请同砚们分组进行试验,用不同频率的声波去激发同一个物体,并记录下不同频率所产生的声音的高矮。
通过试验结果的比照分析,让同砚们体会到声音高矮的不同。
三、探究声音的强弱1. 强弱的观点声音的强弱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
振幅大的声音就会让我们感觉声音强,振幅小的声音则会让我们感觉声音弱。
2. 实践探究请同砚们通过调整音量大小,倾听不同强弱的声音,并记录下每种声音的感受和特点。
通过试验,让同砚们感受到声音强弱的差别。
四、声音的应用1. 语音表达在平时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高矮和强弱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思。
同砚们可以尝试通过调整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比如兴奋、生气、惊愕等。
2. 表演表达在表演中,声音的高矮强弱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声音控制,可以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同砚们可以尝试在表演中运用声音的高矮强弱,提高表演的水平。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信任同砚们对声音的高矮强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确地运用声音,可以让我们在平时生活和表演中更加得心应手。
期望同砚们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声音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声音的高矮强弱则是构成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音乐、语言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声音的高矮强弱,了解其基本观点和特点,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我们的声音表达能力。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9f7e8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d.png)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声音的高下强弱》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声音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音乐中,声音的高下强弱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进修声音的高下强弱,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声音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理。
2. 掌握声音的高下、强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运用声音的高下强弱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进修重点与难点1. 进修声音的高下强弱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声音的高下强弱在音乐中的运用技巧。
3. 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对声音的高下强弱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进修内容1. 声音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理。
2. 声音的高下、强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3. 声音的高下强弱在音乐中的运用技巧。
五、进修过程1. 起首,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声音的高下强弱,并讨论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2. 接着,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下强弱在音乐中的表现方式。
3.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声音的高下强弱表达练习,让他们通过合作互动来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结合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分析其中声音的高下强弱的运用,体会音乐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方式。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声音的高下强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在音乐中运用声音的技巧。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和进修中,多加练习和实践,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让声音成为我们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有力工具。
七、拓展延伸1. 参与声乐或乐器演奏课程,提高对声音的高下强弱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多参与音乐作品欣赏活动,分析其中声音的运用方式,加深对音乐表达方式的理解。
3. 制作声音的高下强弱练习视频,与同砚们分享交流,共同提高。
八、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练习,加深对声音的高下强弱的理解。
2. 听音乐作品,分析其中声音的运用方式,并写下感想与体会。
3. 制作一段声音的高下强弱练习视频,展示给同砚们,并接受反馈意见。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9468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0.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课题声音的高与低科学概念目标: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声音的凹凸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凹凸的变化状况,提高有依据的学习推想和科学操作的力量。
目标 2.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凹凸联系起来。
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力量。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看,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生疏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声音的凹凸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重点声音越低。
难点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凹凸的变化状况,提高有依据的推想和科学操作的力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课聚焦播放视频《《月光奏鸣曲》钢琴演奏》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和钢琴能弹奏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的声音高,有生活中常见的例的声音低;生活中一般来说,女性的声音比男性子, 让学生初步的声音要高,大人比小孩的声音要低一些。
认识声音的高声音的凹凸简称音高。
低,提出问题,能凹凸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测答案激发学生解答问2. 科学探究出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
〔板书课题〕探究一: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凹凸不同的声音题的兴趣。
通过用一样的力认真观看铝片琴的构造,凹凸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验步骤:(1)用一样的力度敲击铝片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2)反复试验3 次,描述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试验现象:琴片越长,声音越低;琴片越短,声音越高。
试验分析:同样材料由于大小不同,当用一样的力度敲击的时候,就可以发出凹凸不同的声音。
试验结论:声音有凹凸的不同,铝片琴声音的凹凸取决于琴片的长短。
探究二:吹奏口琴,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试验步骤:(1)用一样的力度去吹奏口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5b3ce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c.png)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钢尺、橡皮筋、鼓、音叉、铁架台、泡沫球、自制声音测量仪、分贝仪学生:1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泡沫球、音叉、铁架台。
【教学过程】课前:1.体验让钢尺发出声音2.拨动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声音3.体验声带发声,用手摸颈部,感受到声带在动(快速、来回的运动——科学上把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振动,这些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聚焦主题: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5分钟)1.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制造三组强弱不同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有轻有重或大小不同,在科学上称为声音的强与弱。
(板书课题)2.你们能不能用拍手的方式来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吗?(1)学生拍手(2)连续拍出由弱→强→弱的声音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31分钟)1.(出示钢尺、橡皮筋)我们借助发声物体钢尺、橡皮筋来研究,先让它们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1)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2)学生操作用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2.成功了,都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那强弱不同的声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看来我们要对发声物体重点观察,寻找证据3.这是观察学习单,我们要观察发声物体的哪里呢?可以集中观察这个红点的运动轨迹,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鼓面和音叉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观察学习单(一)4.5.交流汇报: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你发现了什么?老师也用慢镜头拍下了钢尺的振动状态,我们一起来看看。
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663d5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5.png)
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按照一般的认识过程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1“认识声音的强弱”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2“声音高低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认识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活动3“做一个‘六弦琴,”目的是通过制作、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应用与拓展“看得见的声音”旨在通过波形图,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体会科学技术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高低强弱与什么有关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1.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产生兴趣。
2.能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本课重难点是认识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叉、橡皮锤、铝板琴、钢板尺、长方形硬纸片、粗细相同的皮筋6根、长尾夹6个、相同的玻璃杯3个、水槽、胶带、抹布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五、活动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引导: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抑扬顿挫,声音有高低强弱不同的变化。
2.提问: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呢?(二)探究与发现1.认识声音的强弱(1)演示:先轻轻敲击音叉,再用力敲击音叉,反复3次,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
1.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产生兴趣。
2.能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叉、橡皮锤、铝板琴、小鼓、钢板尺、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纸屑少,许、长方形硬纸片、齿轮组、粗细相同的皮筋 6 根、长尾夹6个、相同的玻璃杯,7 个、水槽、胶带、抹布等。
学生准备
硬板纸小纸盒、剪刀、笔 2 根、《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 和“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即使同一个物体,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播放,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音频。
)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提问: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呢?
(二) 感知声音,作出假设
1.演示:先轻轻敲击音叉,再用力敲击音叉,反复3次,倾听音叉发
出的声音。
2.讲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3.假设:你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声音的强弱可能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就弱。
)
(三) 实验观察,获取事实
1、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1) 音叉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把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用胶带固定在音叉叉股顶端。
②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另一个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
③用橡皮锤使劲敲击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
④实验反复进行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 小鼓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在小鼓鼓面上放一些纸屑。
②轻轻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
③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
④反复实验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钢板尺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用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尺子伸出桌外15 厘米。
②用手指轻轻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发出声音的大小。
③用手指用力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钢板尺发声的大小。
④实验反复进行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 页中。
(四) 分析事实,得出结论
1.汇报:你是怎样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2.讨论:音叉、小鼓和钢板尺发出较强或较弱的声音时,它们振动的幅度,有什么相同点?
3.结论: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五) 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演示: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琴板,让学生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讲解:当敲击不同的琴板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表示,有的音调高,声音比较尖锐,叫做高音;有的音调低,听上去,比较低沉,叫做低音。
3.提问: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 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1)钢板尺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①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尺子伸出桌外15 厘米。
②用手指向下拨动钢板尺,辨别音调高低,观察尺子的振动
③调整钢板尺的位置,使其伸出桌外的长度缩短为 5 厘米。
④用相同的力拨动钢板尺,辨别音调高低,观察尺子的振动。
⑤实验反复进行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 橡皮筋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①把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长度相同的塑料尺上用,铅笔把
橡皮筋支起来。
②用手指轻轻拨动细橡皮筋,辨别音调高低,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③用相同的力拨动粗橡皮筋,辨别音调高低,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④实验反复进行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纸片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①用手拿住纸片的一端,把另一端搭在齿轮组的大齿轮上。
②转动手柄,使大齿轮转动并拨动纸片,辨别音调高低,观察纸片的振动
③用相同的速度转动手柄,使小齿轮转动并拨动纸片,辨别音调高低,观察纸片的振动
④实验反复进行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 页中。
(三)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交流: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2.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3.结论: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髙;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四) 设计制作,巩固运用
1.明确任务。
引导:(播放音乐会视频)人们弹奏各种乐器就是利用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来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我们也做一个“六弦琴”或其他小乐器,来体会其中的奥秘吧!
2.设计方案。
(1) 出示:六弦琴、吉他、排箫等乐器实物或图片。
(2) 讨论:这些乐器由几部分组成?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 要求:可以设计一种或几种小乐器,把设计的方案用图和文字呈现出来。
(4) 设计:学生分组设计。
(5) 汇报:引导学生按种类分别展示小乐器方案,并相互补充与评价,形成几种统一的制作方案。
3.制作乐器。
出示“六弦琴”等小乐器的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制,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弦琴或其他小乐,并将制作好的乐器的照片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 页中。
4.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从结构合理、造型美观、音调高低区别明显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五) 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引导:我们刚才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会影响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计算机音频软件在播放声音时,则可以把声音转换成波形图来直观表现。
2.播放:计算机音频软件播放声音时呈现的波形图。
3.讲解:波形图纵向的高度代表振动的幅度,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波形图横向的疏密代表振动的快慢,声波越密说明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髙;声波越稀疏说明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