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标准:为了保护⼈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态良性循环,对有关环境的各项⼯作所做的规定。
3.环境质量的双重含义:①质量现状②质量变化趋势4.环境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的性监测、研究性监测5.环境监测原则:1)实⽤性原则:监测结果有⽤2)经济性原则:从减少布点⽽⼜能满⾜质量要求,充分发挥站、点功能,协作或⽹络化,资源共享⽽尽量减少投⼊3)质量优先原则: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减少投⼊4)污染物优先监测原则:(1)污染物毒性⼤,或潜在毒性⼤,或污染趋势向重的污染物(2)有监测⼿段(3)有评价标准的污染物。
6.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①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②优先污染物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定残留⽔平、出现频率较⾼、具有⽣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或潜在危害性较⼤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法的。
③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的监测。
美国最早开展优先监测:⽔体中129种,空⽓中43种。
前苏联:⽔体中664种,空⽓中1122种。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7.制取去离⼦⽔(⽆CO2⽔):①煮沸法:将蒸馏⽔或去离⼦⽔煮沸⾄少10分钟(⽔多时),或使⽔量蒸发10%以上(⽔少时),加盖冷放即得。
②曝⽓法:⽤惰性⽓体或纯氮通⼊蒸馏⽔或去离⼦⽔⾄饱和即得。
8.化学试剂的级别:级别名称代号标志颜⾊⽤途⼀级品优级纯GR 绿⾊精密的分析⼯作,在环境分析中⽤于配制标准溶液中⽤于配制标准溶液⼆级品分析纯AR 红⾊配制定量分析中普通试液。
如⽆注明环境监测所⽤试剂均应为⼆级或⼆级以上⽆注明环境监测所⽤试剂均应为⼆级或⼆级以上为⼆级或⼆级以上三级品化学纯CP 蓝⾊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试液和清洁液等和清洁液等9.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平⾏性重复性再现性)、可⽐性、完整性10.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五考虑,五后⾮零则进⼀,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规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精密度: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量值的一致程度,它反应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的随机误差的大小。
2.空白试验: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
3.静态配气法: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发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冲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生物监测: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检测法。
5.空气污染指数:是指将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
7.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
9.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优先污染物。
10简易监测:11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监测手段。
13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总称。
14、环炉检测技术:是利用纸层析作用对欲测组分进行分离、浓缩和定性、定量的过程。
15、质量控制图:二、简答:1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检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2. 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0.1mg,要使试样的称量误差不大于0.1%,则至少要称取试样()克。
3. 分析误差分为()、()和()三种。
4. 地下水检测时,通常布设两种类型的检测点(井),即()和()监测点(井)。
5. 酚类化合物在水样中很不稳定,尤其是低浓度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和()使其氧化或分解。
6. 下列数据中包含几位有效数字:0.2180是()位、1.8×10-6是()位。
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第二类污染物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应该执行_ __级标准,而排入地表水III类水体的污水应该执行___级标准。
8. 水质检测采样断面的布设,在污染源对水体水质有影响的河段,一般需设___断面、控制断面和__ _断面。
在采样断面的一条垂线上,水深5-10m时,在__ _设采样点;若水深≤5m时,在_ __设采样点。
9. 测定空气中NOx 时用含CrO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
如氧化管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
10. 土壤的蛇形采样法适用于()、()、()。
11.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和()的残体。
经生物分解形成各种()。
12. 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是指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浸出液的pH≤()或pH≥()的废物。
13.在分光光度法中常将()与光程和()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即()。
14.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_ ___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__ __。
15.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现行方法分为三类:即()、()和()。
16. 校准曲线的检验包括()检验、()检验和()检验三种。
17. 水中氨氮是指以_ __和_ __形式存在的氮。
1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分为__ _级,南昌大学校区应该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__ _级标准。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一、名词解释**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为了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及其分布状态,并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灵敏度:指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变化所引起的仪器响应值或其他指示量的变化程度。
公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恶臭、噪声、震动、地面下沉 *采样单位:代表所研究样品的采样单元*气溶胶:任何固态或液态物质以小的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或大气中时都称作气溶胶。
共沉淀法:当目的组分浓度极小,向试样中加入试剂不能使之沉淀时,可先向试样中加入一些可以沉淀的物质,并以此沉淀为载体,将目的组分积聚下来。
**分配比:溶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总浓度的比值。
***萃取率(建议做做题):平衡时,有机相中目的组分量占有机相和水相目的组分量之和的百分比。
其中D 为分配比*交换容量:1g 干燥的H +型或OH -型树脂能交换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螯合树脂:将有螯合功能的螯合剂嫁接到树脂的支架上,就形成了螯合树脂。
**比移值: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展开剂终点的距离的比值。
**掩蔽:将试样中与被测组分共存的干扰组分变成不再具有某一反应特征的形式,使之不再影响正常测量的方法硫酸盐化速率:空气中的含硫污染物(SO 2,H 2S )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过程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盐雾或硫酸雾的速率。
**COD :1L 水中所含还原性物质(主要指有机物)在给定条件下被强氧化剂氧化所需的氧气的毫克数。
*BOD :在好气条件下,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要的溶解氧的量。
浮选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中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发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吸附在其表面,并随气泡浮到液面,然后收集起来,达到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回收率:目的组分浓缩后与浓缩前的比值。
萨尔斯曼系数:0.76±0.005()()()()()()()()%100%=100%=100%T o o T o o T w w w o E C V C V C V D D V V =⨯⨯+⨯+有机相中目的组分的量水相和有机相中目的组分的总量DPC分子式NH NHHNHNCO,化学名二苯碳酰二肼,溶液呈酸性,三价铁干扰加磷酸,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丙酮起增色作用。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1.(必考)环境监测的定义: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必考)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后六个必须有质量保证。
3.环境检测是环境监测过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离不开环境检测。
4.环境监测可分为监测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 可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咨询服务)、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5.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6.3S技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7.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如低浓度条件下,大气中SO2和硫酸气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相乘作用(锌和镉能和氰产生协同作用,使氰的毒性加强)、拮抗作用(如硒可抑制甲基汞的毒性)8.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的特点。
9. 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这类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特点: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属三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 高残留;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制订优先监测目标, 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10.优先监测: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11.中国的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12.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可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问答题)注意:地方标准应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未规定的项目: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是通过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高锰酸钾指数: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氧化1L水体中的所有的还的mg/L表示。
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O23.生化需氧量:在悠扬的条件,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作用而被氧化分解,变成稳定的物质,完成该过程所需要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结果用O2的mg/L表示。
4.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通常用误差表示。
5.浊度:(浑浊度)水中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作用的量度。
6.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叫做环境优先污染物。
简称优先污染物。
7.综合水样: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瞬时水样。
8.精密度:同一测量中多次平行测定之间的符合程度。
9.化学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当滴入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该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10.水的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
11.灵敏度: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产生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
12.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到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13.混合水样:指在同一采样点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14:臭阈值:水样稀释到臭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
【水样的体积(ml)+无臭水体积(ml)/水样体积(ml)】15: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样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16.硫酸盐化速率:由于工业和家庭排放物中的一些含硫污染物,如SO2、H2S、H2SO4等,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过程,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
大气中硫化物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1 (p1)环境监测的过程⼀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填空)2 (P2)环境监测的⽬的:⽬的: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3 (P2)按监测⽬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的监测研究性监测4 (P5)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选择)①单独作⽤,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组分发⽣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
②相加作⽤,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器官的毒害作⽤彼此相似,且偏向同⼀⽅向,当这种作⽤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的总和时,称为污染的相加作⽤。
如⼤⽓中的⼆氧化硫和硫酸⽓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当它们在低浓度时,其联合毒害作⽤即为相加作⽤,⽽在⾼浓度时则不具备相加作⽤。
③相乘作⽤,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超过个别毒害作⽤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
如⼆氧化硫和颗粒物之间、氮氧化物和⼀氧化碳之间,就存在相乘作⽤。
④拮抗作⽤,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彼此抵消⼀部分或⼤部分时,称为拮抗作⽤。
如动物试验表明,当⾷物中含有30ppm甲基汞,同时⼜存在12.5ppm硒时,就可能抑制甲基汞的毒性。
5 (P8)优先污染物:(选择)定义: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的污染物作为检测和控制的对象。
这⼀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特点:1、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定残留⽔平;2、出现频率较⾼,具有⽣物积累性;3、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质,毒性较⼤。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3、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4、酸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
5、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6、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7、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体积):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
8、污泥浓度:1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9、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mL计)。
10、硫酸盐化速率:含硫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11、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12、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13、原生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分没有改变。
14、次生矿物质:是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分和晶体结构均发生改变。
15、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由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残体及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经分解转化逐渐形成的。
16、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的物质的敏感性反应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17、生物检测法:利用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双重含义:质量现状和质量变化趋势。
2.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环境标准: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
5.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6.等速采样法:测定烟气、烟尘浓度必须采用等速采样法,即烟气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流速相等,否则,过大、过小均会造成测定误差。
7.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废物或者根据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8.生物监测: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称为生物监测9.等效连续声级: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
填空:1.环境监测的原则: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质量优先原则、污染物优先监测原则。
2.各国环境优先污染物的种数:(1)美国:水体中129种,空气中43种;(2)前苏联:水体中664种,空气中1122种;(3)中国: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3.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可比性、完整性。
4.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述:⑵数字修约规则:常采用“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规则。
例如:14.3426→14.3;14.2631→14.3;14.2501→14.3;14.2500→14.2。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汽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率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土壤的背景值:土壤的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
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等效连续声级: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的问题,即噪声等级,符号为“Leq”。
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量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这短时间内噪声的声级大小。
检测值: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灵敏度: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含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
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给实际测定带来的误差。
标准物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定义为这种物质具有一种或数种已被充分确定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作校准仪器或验证测量方法。
二、问答题1、水样预处理中常见的分离富集方法有哪些?富集与分离过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等,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冷原子吸收法与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的仪器有何不同?两种方法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冷原子吸收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光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仪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优先污染物常具有以下特点:毒性大、难降解、出现频率高、可生物积累、属三致物质、以及检测方法成熟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分二类:第一类污染物:易蓄积、危害大、难降解—不管行业、受纳水体的功能,一律在车间排放口或车间处理设施取样。
第二类污染物:长远影响小于一类污染物—在单位排污口取样。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等地表和地下贮水体的总称。
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分为两类:自然污染、认为污染水质: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成分,其含量不同时,水体的感官性状(如色度、浊度、臭味等)、理化性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组成(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低质情况的不同,这种由水和水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即为水质。
分为三大类: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水质监测基本程序:P47地表水监测路线: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分析技术为先导;以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
水样采集:采集的水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即在规定的采样时间、地点,用规定的采样方法,采集符合被测水体真实情况的样品。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采样时间和科学的采样技术水样类型: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采水器常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器、直立式采水器和自动采水器采集表层水时。
可用桶、瓶等沉至水面下0.3-0.5m处直接采样。
采集深水层时,可使用带重锤的采样器。
对于水流湍急的河段,宜采用急流采样器采集水样注意事项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BOD、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单独采样;在测定溶解氧、BOD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测定pH、溶解氧和电导率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比较实验: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的符合程度来估计测定准确度。
2、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 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作飘尘。
3、硫酸盐化速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4、分贝: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 和A0)之比取以10 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5、总氧化剂:空气中除氧以外的显示氧化性质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的物质。
主要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氮氧化物等。
6、总离子强度调节剂:一种含有强电解质、络合剂、pH缓冲剂的溶液。
7、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8、臭阈值:水样稀释到刚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9、工作曲线:绘制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
10、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
11、浊度: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12、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简单说:监视环境变化、测定变化量。
13、等效连续A声级: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等效连续A声级。
14、烟度:使一定体积排气透过一定面积的滤纸后,滤纸被染黑的程度,用波许单位表示。
15、质量采样效率:就是所采集到的气溶胶(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16、污泥沉降比: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 分钟,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以mL/L表示。
17、指示生物:生物群落中生活着各种水生生物,它们的群落结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能反应水质污染状况。
18、污泥浓度:一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以g/L或mg/L表示。
19、光化学氧化剂:指除去氮氧化物以外能氧化碘化钾的氧化剂。
20、噪声剂量:实际噪声暴露时间除以容许暴露时间之比。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优先污染物:指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搞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了环境水体质量,对排放污染物的一切企,事业单位所作的规定。
5.水样类型瞬时水样:某一时间或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混合水样:等时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间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等比例混合水样: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
适用于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不稳定的水样。
综合水样: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哥哥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
6.四分法: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
7.湿式消解法:用液体或液体与固体混合物作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样品中的有机质,此过程称为湿式消解法。
干法灰化是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加热,使待测物质分解、灰化,留下的残渣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
这种方法不用熔剂,空白值低,很适合微量元素分析。
8.氨氮:水中的氨氮是以游离氨(NH3)和离子态氨(NH4+)形式存在的氮。
9.凯氏氮:是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
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氨盐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10.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间内的采样次数。
11.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12.硫酸盐化速率:由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等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演变过程生成对人类更为有害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大气中硫化物的这种演变过程。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环境监测的⽬的P2准确、及时、全⾯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监测的对象P1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然因素;对⼈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3.环境监测的分类P2按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的监测):A.监视性监测(⼜称例⾏监测或常规监测);B.特定⽬的监测(⼜称特例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C.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质监测、空⽓监测、⼟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病原体、病毒、寄⽣⾍等)监测等。
4.环境污染的特点P41. 时间分布性;2. 空间分布性;3.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阙值);4.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5.环境监测的特点P5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段:化学、物理、⽣物、物理化学、⽣物化学及⽣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体(江、河、湖、海及地下⽔)、⼟壤、固体废物、⽣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然和社会各个⽅⾯情况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量的数据中揭⽰其变化规律。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定的准确性、可⽐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6.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P8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7.标准与标准化P9所谓标准化,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是:“为了所有有关⽅⾯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的协作下,进⾏有秩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一章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①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②对各个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③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展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的监测数据和资料;④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①三高(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高)②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③多学科、边缘性、综合性、社会性3、环境监测有何特点?①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生产性,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②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依法强制性,行为公正性,社会服务性③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4、是分析环境监测的地位与作用环境检测是科学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在正确认识环境质量,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简述环境监测的目的与类型?目的:①评价环境质量②为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服务③预测预报环境质量④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类型:安环境对象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按监测区域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按专业部门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6、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7、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原则:①以人为本②科学性、政策性③以环境基准为基础,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④综合效益分析,实用性、可行性⑤因地制宜、区别对待⑥与有关标准、制度协调配套原则⑦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⑧便于实施与监督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实际情况,并非越严越好8、环境优先检测有何原则?①对污染物做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能让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做日常监测,具有生物累积性,三只物质、毒性大的、数量大的作优先监测②需要检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保证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③监测结果具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否则具有盲目性第二章1、什么叫滴定分析?有几种类型?滴定分析:将被测定的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同时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然后用一种已知准确浓度滴定,并摇动锥形瓶促其进行化学反应,直到指示剂变色停止滴定,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1.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2.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4.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行业保护标准。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般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备排放口采样。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放单位的排放口取样。
6.水体:是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中包含的底质、水中生物等的总称。
7.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8.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水及其它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9.物理型污染:系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10.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11.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12.水污染监测目的:(1)对江、河、湖、库、渠、海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对生产、生活等废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
(3)对水资源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一绪论
1.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潜在危险性大、出现频率较高、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类不设排放口
Ⅱ类不设排放口
Ⅲ类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Ⅳ类执行二级排放标准
Ⅴ类执行二级排放标准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
第二类污染物:在工厂排出口取样
有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入城市下水道并进入废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二水和废水的监测
1.水质指标
浊度——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对光线透过的阻碍程度。
色度——除去悬浮物后由溶解性的物质和胶体物质所呈现的色彩。
固体悬浮物SS. (suspended solid)——悬浮在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pH温度总有机碳TOC氨氮(NH3-N)
溶解氧——水体与大气平衡或经生化反应,溶解于水中的分子状态的氧气。
受温度影响大可以指示水质的污染程度
化学需氧量CODcr、OC——在酸性条件下,强氧化剂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折合成单位体积废水的耗氧量。
间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量。
水中存在无机还原物会使COD值偏大
生化需氧量BOD5——在氧气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间接表示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的量碳化阶段硝化阶段BOD5 =DO0-DO5(一般要稀释后测)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在高温下燃烧成稳定氧化产物所需的氧量。
不同的水质之间TOC、TOD、C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 、CO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TOD>CODcr>BOD20 > BOD5 TOD>CODcr>OC
BOD 与COD的主要区别?它们所代表的有机物能否完全被微生物降解。
所以B/C表示废水的可生化性
2.断面布设法
适合:河面宽,水量大,水深流急。
对照断面一般在排污口上游100~500m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距排污口500~1000m为了解特定的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评价污染情况以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