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上腹部实质性脏器影像诊断(肝胆胰脾脏)

上腹部实质性脏器影像诊断(肝胆胰脾脏)

肝脏

肝硬化鉴别诊断
早期肝硬化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中晚期肝 硬化影像诊断不难。诊断中注意,不要遗 漏早期小肝癌,可行MRI肝细胞特异性对比 剂多期增强检查。
肝硬化-外形、肝叶比例、脾大
肝硬化-侧枝血管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再生小结节
肝脏
肝脓肿 1.临床与病理 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分为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以前者多见,单发或多发。感染 途径:经胆道感染、经血行感染及周围组 织感染蔓延。临床主要为发热、肝大和肝 区痛

肝脏
肝硬化 2.超声:首选检查方法,肝脏萎缩且表面凹凸不平,回声弥 漫性增高且呈粗颗粒状,肝内门静脉变细,僵直及迂曲, 末梢不能显示;脾大、腹水及门静脉主干扩张。 3.CT表现: 肝外形的改变:表面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 晚期可普遍萎缩。 肝密度改变:平扫密度不均—脂肪变性时密度不均匀减低, 再生结节为相对高密度;增强后强化可不均匀。 门静脉高压继发改变:脾大,腹水;门-腔侧支开放。平扫时 腹腔间隙内呈现一堆小球形或扭曲的蚯蚓状影,增强可证 实为血管影像。

肝细胞癌-平扫表现
低密度Biblioteka 高密度稍低密 度混杂密 度
肝细胞癌—巨块型
Noncontrast
aphase
pphase
delayphase
肝细胞癌—结节型
肝细胞癌—小肝癌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
肝细胞癌—假包膜
肝脏
肝转移瘤 1.临床病理

肝脏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或 者邻近器官直接侵犯,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大多来自门 静脉系统引流的脏器(结肠、胃、胰等),乳腺癌、肺癌、 肾癌、卵巢癌等也常转移至肝。病理上为多发病灶,易发 生坏死、囊变和出血,较少合并肝硬化和侵犯门脉系统, 临床表现除了原发肿瘤症状外,还有肝大、肝区疼痛、消 瘦和黄疸腹水征。

肝胆胰脾异常CT表现

肝胆胰脾异常CT表现

脾脏异常CT表现
• 脾脏大小的异常 前后径增大:脾脏外缘超过5个肋单元 上下径增大:脾脏下缘低于正常肝脏下缘
• 脾脏密度的异常 1、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为异常表现,常提 示有肝脏弥漫性病变(脂肪肝)
脾脏异常CT表现
2、脾脏的原发或继发肿瘤均可表现为局限性密 度减低 3、脾脏钙化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可见于错 构瘤、血管瘤或结核、寄生虫感染后
弥漫性增厚 局限性增厚 ⑷胆管内高密度影:结石 ⑸胆管内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呈圆形或管状 ,直径超过5mm。
胰腺异常CT表现
⑴胰腺大小和外形的异常 胰腺弥漫性增大:急性胰腺炎 局限性增大:胰腺肿瘤 胰腺萎缩及脂肪浸润:胰腺呈羽毛状改变
⑵主胰管的异常 胰管扩张:胰腺中央带状低密度影 串珠状或囊状扩张:慢性胰腺炎
淤血或胆汁淤积) 肝脏缩小 :肝裂及胆囊窝增宽(肝硬化) 肝脏局限性增大 对称肝(symmetrie liver ) 良、恶性肿瘤
肝脏异常CT表现
⑵肝脏密度异常 密度增高 弥漫性增高 肝血红素沉着症 局限性增高 钙化 出血 密度减低 弥漫性密度减低 脂肪肝 局限性密度减低 大多数肿瘤 囊肿 炎症 寄生虫
肝胆胰脾异常CT表现
湖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 何四平
第三节 异常CT表现
– 肝脏异常CT表现 – 胆系异常CT表现 – 胰腺异常CT表现 – 脾脏异常CT表现
肝脏异常CT表现
• 大小异常 • 形态异常 • 边缘异常 • 密度异常 • 占位性病变 • 肝血管的改变
肝脏异常CT表现
⑴肝脏大小改变 肝脏增大 :肝缘变钝、形态饱满(如肝炎、
胰腺异常CT表现
⑶胰腺密度的异常 胰腺炎:胰腺组织液化坏死,密度不均匀 胰腺肿瘤:多为乏血供肿瘤,增强密度低于正 常胰腺实质 胰岛细胞瘤:功能性 增强明显强化 非功能性 增强较明显强化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腺CT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腺CT
6 特殊造影增强扫描:
肝动脉造影(CTA) 肝动脉门脉造影(CTAP) 碘脂造影剂增强CT CT内窥镜
正常腹部平扫
正常腹部平扫
肝动态增强:注入碘剂后20-40s动脉期;
70-90s门脉期;110-120s平衡期。
对比剂:肘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室动脉系统-静脉系统
正常肝脏增强:肝静脉层面
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直径之和小于3cm
CT平扫 动脉期
肝Ca
门静脉期
肝右叶原发性肝癌
平扫
增强早期
增强晚期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1 肝脏体积增大变形,或局限性隆起, 肝门变形移位
2 肝内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肿块,形 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3 肿块内部密度多数不均匀,中央液化 坏死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少数可均 匀(小肝癌或结节型)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4肿块边界可清楚(此时提示肿瘤为膨胀 性生长并有假包膜形成),也可不清楚 (肿瘤为浸润性生长)
5增强扫描:肿瘤“快进快出(多血供肿瘤)” 动脉期癌灶强化(呈高密度),正常肝组 织不强化(等密度) 静脉期癌灶呈不均匀低密度,内部常见裂 隙状低密度区,正常肝组织强化(高密度)
肝脏病变:肝脓肿(abscess)
概述
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临床表现 及治疗方法上有差异,影像学表现类似。
临床表现:
细菌性:起病急,寒战、高热,右上腹 痛,肝肿大,白细胞增高,
阿米巴性: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较 低,有阿米巴痢疾史,肠镜或粪便中找 到阿米巴滋养体
肝脓肿
注意三层结构
肝脏病变:肝脓肿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6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 7 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血管

肝胆胰脾

肝胆胰脾
X线(X-ray) 线(X ray)
食管钡(Esophagography): 食管钡(Esophagography): 食管中下段和胃底静脉曲 张 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Portal Venography):门静脉 Venography):门静脉 显影及排空延迟,主干和 肝内主要分支增粗,外周 分支变细,数目减少
增强早期血管瘤边缘出现结节状强 化,强化程度与肝内血管相近 随之增强范围由周边向中心逐渐扩 展,密度则逐渐减低,最后整个血 管瘤被对比剂填充,密度与正常肝 组织相同 对比剂在瘤内呈“快进慢出” 对比剂在瘤内呈“快进慢出”特点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maging)
肝实质期瘤体出现“血湖” 肝实质期瘤体出现“血湖”,呈爆玉米花染色, 具有出现早消退晚的特点 无肿瘤异常血管和动静脉短路出现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USG(Ultrasonography) USG(Ultrasonography)
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分叶状、结节状致密强回声或筛 网状结构。边界清晰锐利 巨大血管瘤内部呈混合型回声,可见由扩张血窦构成的 无回声区,病灶边缘不清 后方常可出现轻度回声增强效应 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及周边彩色血流不丰富,且血流速 率低
生理积聚造影法:2/3患者胆囊管闭塞不显 生理积聚造影法:2/3患者胆囊管闭塞不显 影,少数显影者显示胆囊内出现充盈缺损 直接造影法:胆囊管及胆总管出现狭窄或闭 塞
(三)胆囊癌
USG(Ultrasonography) USG(Ultrasonography)
隆起型
胆囊内局限隆起,呈结节状, 基底宽,边缘不规则,内呈 不均匀低回声

肝胆胰脾的CT诊断

肝胆胰脾的CT诊断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 型: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
CT表现 (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
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 密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③肿块型:表现为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实性软组 织肿块,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此型多为晚期表现。
④阻塞型:肿瘤侵犯胆囊管造成阻塞,胆囊积液 扩大,肿瘤小常不易发现。
(2)增强扫描:病变可中度强化。
胆囊癌
胆囊癌
胰腺
一、检查前准备:急性胰腺炎禁服造影剂或水。 二、正常表现:在CT图象上,胰腺多呈向前弯曲的带状结构 ,轮廓光滑,可有分叶。密度均匀,CT值略低于肝脏。一般 是胰头最大,到胰体、胰尾逐渐变细。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1) 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密度或 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 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 分钟)延迟期(5-7分钟)
转移性肝癌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pan)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pan)
扫描 2. 异常表现 病灶密度、大小、形态、数
目以及强化情况
CT与MRI诊断
CT检查方法: • 检查前5~6小时禁食; • 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的泛影葡胺 400~500ml,其目的是使胃和肠管显 影; • 常取仰卧位,层厚和层距为10mm, 扫描完全肝脏; • 先平扫,多需增强扫描。
正常CT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CT与MRI表现
• 肝内肿块: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时 肿块边缘较前清晰。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 化程度明显减弱,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的特点。MRI表现: T1WI表现为低信号,境界不清,T2WI表现为高信号, 常不均匀,有时肿瘤边缘可见一低信号环的包膜,增 强扫描肝癌信号可明显增强,可低于或高于肝脏实质 信号,边缘较前清晰,其中的坏死和瘢痕区无强化。
第三章 肝、胆、胰、脾
安徽医科大学附院放射学教研室
• 肝、胆、胰、脾位置邻近,关系密切, 不少疾病彼此影响,影象学检查方法是 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选 择,互相补充。
• 检查查的目的: • 确定肝脏内占位性病变的有无、位置、
大小与性质; • 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 • 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其他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 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较清楚,密度 较均匀。
• 肝海绵状血管瘤在“二快一慢”的CT增强扫 描时,早期病灶边缘呈结节样强化,以后随着 时间的延长,强化的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密度 则逐渐降低,最后整个病灶被造影剂填满,病 灶与正常肝脏等密度,这个过程比较长,约 10~20分钟。而肝癌的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 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减弱,因 为肝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
• CT上肝脏呈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软组 织 密 度 影 , CT 值 为 50~60Hu , 高 于 脾脏等;

腹部常见病变CT-肝胆胰脾

腹部常见病变CT-肝胆胰脾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承德市中心医院 高腾蛟
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腹部CT检查前应充分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
(一)胃肠道常用对比剂 1.阳性对比剂:1%~2%碘水对比剂 2.中性对比剂:水加20mg 654-2口服 3.阴性对比剂:脂肪密度对比剂或气 体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
• 3.常合并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
• 1.急性胆囊炎:体积增大,直径大于5厘米,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大于3毫米,并有明显均匀强 化。胆囊周围常有低密度水肿带或液体潴留。
• 2.慢性胆囊炎:体积缩小,胆囊壁增厚,可有 钙化,增强扫描有强化
• 2.肝血管
•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 脉及肝动脉。
•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时呈高密度影。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 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 低密度影, 长4.8~8.8mm,在肝门 处分左右 两支
假包膜 肝硬化
1.可见肝硬化,边 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类圆形边界模 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 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 可见中央更低密度坏 死灶
• 增强: *快显快出 动脉期:肿瘤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迅速达到 峰值
门静脉期:肿瘤增强密度明显迅速下降,肝实质不 断逐渐强化
平衡期:肿块密度继续下降,在强化的肝实质背景 对比下呈低密度
进行横断面扫描。 ①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②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
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③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④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

肝胆胰脾正常CT表现【放射科】 ppt课件

肝胆胰脾正常CT表现【放射科】 ppt课件

正常CT表现
③胆囊层面 约在第12 胸椎至第2 腰椎范围 肝右叶后段 胆囊 胰腺 肾脏
正常CT表现
⑸肝叶和肝段 ①简单肝脏CT分段 肝左右叶 以胆囊窝与下腔静脉左缘的连线 肝左叶内外侧段 肝镰状韧带和肝纵列或肝
圆韧带裂 肝尾叶 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连线
正常CT表现
②Couinaud分段法 (按血管解剖分段法)
⑷肝脏CT断面特征 ① 膈顶层面 :第10、11胸椎水平 下腔静脉 肝右、中、左静脉
正常CT表现
②肝门层面 约在第11、12 胸椎水平 主要结构 肝纵裂 肝静脉裂 其前为方叶,后为尾状叶 肝右前切迹 是右叶与方叶的界限 右后切迹 是右叶前段与后段的分界
正常CT表现
门静脉 肝门中可见较粗大的血管,尾状叶前方 胆管和肝动脉 门静脉前方有较细小管道 胆管一般在动脉的右 侧
CT检查方法
• 肝脏的双期扫描 使用螺旋CT做增强扫描,分 别注入造影剂20-25s(肝动脉期)和60s(门静 脉期)进行全肝扫描,称为肝脏的双期扫描。
CT检查方法
• 肝脏的三期扫描 双期扫描后再加做延迟期(肝实质期)扫描,则称 为三期扫描。 鉴别肝血管瘤可于注射对比剂后5-7分钟再加做病 灶层面的扫描
肝胆胰脾正常CT表现
第一节 CT检查方法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CT检查方法
常用的造影剂增强方法 1.快速滴注增强 :增强效果欠佳,多不采用; 2.团注非动态扫描:血液内造影剂浓度不一致; 3.团注动态扫描:(dynamic CT)目前最常 用。

肝胆胰脾正常影像表现

肝胆胰脾正常影像表现

• 口服胆囊造影 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正常X线解剖
肝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胆囊
胰管
壶腹
胆囊的MRI
• 低密度,卵圆形,壁 2-3cm • 胆总管0.8-1.0cm宽 • MRI T1WI低信号 • T2WI高信号
胆石症(gall stone) • X线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
口服胆囊造影
(二)CT增强扫描
目的:增大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扩大二者的密度 差,使病变显示更清晰及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
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的碘剂 80-100ml,以 2.5~3.0ml/s的流速,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
常用的造影剂增强方法
• 静脉滴注法
静脉快速注入法 缺点:只能评估一个层面
动态扫描法(dynamic CT) 目前最常用。 于 注 射 后 20-25s 、 50-60s 、 110-120s 进 行 扫 描 , 称 为三期扫描。可获得肝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 CT图像。
肝癌
平扫 静脉期
动脉期
肝癌的MRI
• T1加权像:稍低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 T2加权像:高于正常肝组织 • 巨块型常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出现混杂信号
肝癌的MRI
T1WI
T2WI
转移性肝肿瘤(secordary tumor of the liver) • 多从消化系转移而来 • CT和MRI表现 • 多发、中央低密度影,边缘可环行
疑部位可薄层(5mm,3mm) 肝CT值:40-70Hu 窗位:45-55Hu 窗宽:100-200Hu
(一)CT平扫
• 禁食5-6小时 • 扫描前口服(1%-2%泛影葡胺)饮料500-800ml。 • 7mm层厚,上腹部 • 增强扫描:一般:即刻扫描和延迟扫描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报告时应注意描述:1.肝脏大小,形态,肝脏各叶比例及肝脏改变,肝门结构及肝内血管,肝内外胆管改变,肝内各结构密度及强化程度,类型和方式,胆囊大小,形态,密度及胆囊壁改变和增强后表现,肝周结构包括血管和淋巴结的改变;2.脾脏形态,大小,数目和位置,脾脏密度改变,强化后表现及强化程度和类型,脾脏血管改变;3.胰腺大小,形态大小,边缘,位置改变,胰管是否显示,增粗,胆总管表现,胰腺有无病变及其密度及强化表现,胰腺周围脂肪改变,渗出,积液,胰腺周血管改变,增强后表现,胰腺周围淋巴结改变;4.同时注意所显示其余结构有无异常。

肝脏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由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我国是世界上高发地区之一,每年约10万人死于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发现时多进入晚期,广泛应用血中甲胎蛋白测定和影象检查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肝癌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HCC),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细胞癌和同时包括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混合型肝癌三种类型。

肝癌的大体病理分类沿用Eggel分类,分成三个类型:1.结节型,最常见,占全部HCC的64.4%,多起源于肝硬化结节,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界清楚,可见包膜,2.巨块型,占23%,肿块≥10cm,边界不清,常侵犯门脉形成癌栓,以及在肝内转移;3.弥漫性,最少,占12.4%。

弥漫分布的小结节遍部整个叶,段甚至全肝。

此型最易形成门脉癌栓。

肝硬化的程度也最重,另外,单个瘤结节直径或2个相临的瘤结节直径之和≤3cm的HCC,又称为小肝癌,镜下一般分化较,对肝脏结构的破坏轻微,早期发现并治疗,预后较好。

肝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稍低到中等低密度肿块,合并有各种肝硬化的表现,如肝叶比例失调,肝脏体积缩小,肝裂与肝门增宽,肝表面及实质内结节样改变,脾脏大以及门脉高压的各种征象,一般认为,平扫时肝表面的不规则隆起,肿瘤内镶嵌样表现以及肿瘤周低密度环影是肝癌较具特异性的表现,增强后肝癌呈不均匀强化。

肝胆胰脾PPT课件

肝胆胰脾PPT课件

肝胆胰脾CT诊断
肝CT
2. 肝硬化:临床 发病过程缓慢 病理: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再生结节、胶 原 纤维增生(大结节、小结节、混合分三型) 病因:肝炎 酗酒 胆源性等 CT表现: 肝形改变:大小、边缘、肝左右叶比例、 尾状叶、肝裂、胆囊窝 密度改变:↓ ↑ 门脉扩张:继发 侧支循环 继发 脾增 大 继发 腹水 继发 肝内胆管小结石 血吸虫性肝硬化
影像本科 肝胆胰脾CT诊断
影像科 刘炳坤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影像中心
肝胆胰脾CT诊断
Contents
1. 消化管CT 2. 肝CT
3. 胆囊 胆道
4. 胰腺
5. 脾脏
6. 腹膜腔 7. 腹膜后间隙
2
肝胆胰脾CT诊断
消化管CT
( 一)食管CT:壁厚3mm
X线钡餐摄片:明确部位或可疑部位 食管癌 中晚期(髓质型 蕈伞型 溃疡型 硬化型 腔内型) 早期(平坦 隆起 凹陷) 查前口服稀释造影剂一口 定位后再口服稀释造影剂一口 拟诊部位密扫:3—5mm层厚和间距,16排CT重 建层厚0.75mm. CT显示肿块大小 管壁浸润 周围毗邻包绕 淋巴转移 以利肿瘤分期
消化管CT
(三)小肠CT:壁厚3—5mm 检查日上午8点、8点半、9点每次口服 第一天晚饭后禁食, 稀释造影剂200~300ml 早晨8点碘试验
2 2
10点肌注654-2一支,20mg
1
3 3
小肠CT步骤
5
10点半扫描,直接增强, 层厚10mm,间距10mm
4
CT示肠壁增厚或肿块再作分析
8
肝胆胰脾CT诊断
11
肝胆胰脾CT诊断
肝CT
4.窗位窗宽: 二

肝胆脾胰腺影像诊断学

肝胆脾胰腺影像诊断学

MRI
比较容易显示胆管扩张 MRCP显示扩张胆管、充盈缺损
Biliary ductal system
▪SSFSE & 3D FRFSE
3D FRSFSE
3D FRSFSE
2D SSFSE
2D SSFSE
2D SSFSE
胆道梗阻
Obstruction of biliary tract, 由于胆管狭窄 或阻塞,胆汁通过障碍。
增强扫:肿块轻度或明显强化。
Hepatic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胆总管中段充盈缺损,乳头型ECC
左肝管与肝总管上段胆管癌 ,延 迟强化结节
胆总管下段胆管癌。肝内胆管扩张和迂曲;2图示胆囊扩张,在胰 头钩突水平胆总管中断,呈等密度改变;3图为动态增强的门脉期,
胆总管梗阻端有一侧性管壁增厚,4图示梗阻端小结节状强化。
浆膜有纤维素渗出 坏疽性--囊内充满脓液囊壁充血坏死穿孔 3、临床多见于45岁以下女性、右上腹痛向 右肩部放射、高热、黄疸
急性胆囊炎
❖ CT表现
1、胆囊明显增大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 3、胆囊床积液 4、胆囊结石 5、少数有胆囊积气 ❖ MRI检查(一般不用) ❖ 超声(首选)
胆囊炎-造影
肝、胆、胰、脾疾病 影像诊断学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吴元魁
胆系疾病
先天性异常 胆系结石 胆囊炎和胆管炎 胆系肿瘤 胆道梗阻
Caroli病
又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累及的肝内 胆管可以是一个局部、一段、一叶或双 侧肝内胆管,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先天性疾病。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多为无明显诱因出现的胆管炎 症状,发热最为典型,常伴发疼痛和黄 疸。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T1均匀性稍低信号,T2随回波时间 (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
T1W
T2W
肝血管瘤 MRI
肝脏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造影: 实质其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玉米 花 状染色,出现早,消失晚,无肿瘤血管和动静 脉短路。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原发性肝癌
平扫大多数呈低密度,部分可为等密度 或高密度;肿瘤可为单发、多发也可 为巨块形,较大肿瘤中心可坏死呈低 密度,也可发生出血呈高密度。肿瘤 边缘可以不清楚,也可边缘清楚包膜 完整
肝脏MR检查
禁忌证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人 物 3.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4.MRI造影剂有关的禁忌证 并发症 MRI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
肝脏正常MRI表现
横断面解剖同CT 肝实质信号均匀,强度中等,略低于 脾脏和背部肌肉 肝外和肝内静脉信号流孔,显示良好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Presurgical topography information
& vessel assessment
胆石症 – 胆囊阳性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总管结石
胆石症 – 胆囊、胆管结石
右中上腹钙化影鉴别
胆囊结石
腹腔淋巴结钙化 输尿管结石
胆囊炎
急性:胆囊常不显影 慢性:
1. 胆囊不显影 2. 显影淡、延迟、轮廓不清 3. 收缩功能不良

上腹部CT(肝胆脾胰)检查技术

上腹部CT(肝胆脾胰)检查技术
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 检查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02
检查技术流程
检查步骤
确定检查部位
上腹部CT检查主要针对 肝脏、胆囊、脾脏和胰
腺等器官。
患者准备
要求患者脱去上衣,除 去项链、玉佩等饰品, 保持空腹状态(根据医
生要求)。
放置定位线
在扫描前,医生会在患 者皮肤上放置定位线,
以确定扫描范围。
某些病变的影像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与 其他疾病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设备与参数影响
动态观察与随访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 在差异,对影像解读造成影响,需注意校 准和标准化。
对于可疑病变,需进行动态观察和定期随 访,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变化和确诊。
04
检查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性
技术局限性
辐射暴露
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可 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
响。
费用较高
CT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可能增加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诊断依赖医师经验
CT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专业医师进 行,医师的经验和水平对诊断结果 的影响较大。
与其他检查技术的比较
与超声检查相比,CT检查具有 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能够更
检查前的准备
饮食调整
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避免食 物在检查时影响图像质量。可 适量饮水,但避免过度饱腹或 饥饿状态。
药物告知
如有长期服用药物,需提前告 知医生,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 检查结果。
去除金属异物
检查前需去除项链、手镯、耳 环等金属物品,以及衣物上的 金属装饰物,以免产生伪影干 扰检查结果。
准确地诊断病变。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1.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2.单发或多发结节突向腔内 3.肿块可充满整个胆囊,并侵犯邻近肝组织,肝
内可见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 4.胆道梗阻 5.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鉴别:良性病变多在1cm以内,胆囊癌大多超过 1cm,病变形态特征、对胆囊壁有无浸润 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胰腺疾病
一、胰腺癌 相对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1.7:1,早期 无症状,随病程发展可有腹痛、黄疸、体重明 显下降三大特征,尚有厌食、恶心、呕吐及腹 泻等 胰腺癌90%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约10% 为腺泡细胞癌,80%癌肿发生在胰头部,其余 在体尾部,少数呈弥漫性生长或多灶分布
2.肝内胆管结石:肝内管状、点状、 不规则状高密度影,沿胆管走行分布
(二)胆管癌
乳头状腺癌和粘液性腺癌最多 见,常引起黄疸,好发于肝门区左 右肝管汇合部,约50%
胆管癌CT表现
胆总管癌:1.近端胆管扩张,于梗阻部位扩张的 胆总管突然中断 2.部分病例可见腔内软组织肿 块 3.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
急性胰腺炎CT表现
平扫: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多为弥漫性, 亦可局限性,胰腺密度减低,形态 不规则,边缘模糊,与周围脏器分 界不清,肾周筋膜增厚
增强:胰腺均匀强化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增大更明显,还可见 坏死的更低密度区,亦可见高密度出血灶,同时 炎性渗出更明显,可见胰周积液和腹水,增强水 肿区有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肝脏疾病
肝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占良性的 84%左右,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 极少数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 病变可单、多发 女性多见
肝血管瘤
病理 肿瘤被复结缔组织被膜,与周 围组织分界清楚,由充满血液 的血管囊腔构成,囊腔间有纤 维性间隔,囊腔壁衬以扁平内 皮细胞,肿瘤可发生纤维化、 钙化及血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团注动态扫描(1)进床式动态扫描
(2)同层动态扫描;
3、螺旋CT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四) 造影CT:肾动脉造影(CTA)、下肢造影CT等
肝脏
肝脏正常表现
1 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 它脏器如脾脏等。
2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 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四、转移性肝癌
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常为多发, 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 卵巢癌、骨肉瘤等的转移灶。
增强扫描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 ,边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 实质(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 度带为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正常胆系解剖
胆囊 ➢ 位置 肝左右叶
之间,肝门和稍 下方的层面 ➢ 形态 卵圆形 ➢ 大小 4 × 5cm ➢ 密度 低,略高 于水,均匀 胆总管 约1/3可显示 肝内胆管不显示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型 :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
CT表现 (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
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密 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正常。
二、肝硬化
CT表现: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① 肝脏体 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常表现为右叶 萎缩,尾叶或/和左叶增大。②肝表面凹 凸不平,呈波浪状或分叶状。③肝裂增 宽,肝门区扩大。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不一。 3、继发性改变:①脾大;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 扩张,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脓壁环形带, 脓腔< 密度<肝脏,均匀增强
胆囊
一、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
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于下腔静
脉前方,直径不超过10mm。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2.5-
3.5cm,大于4.5cm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1-2mm, 厚薄均匀,超过3mm为异常增厚。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肝血 管瘤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延迟
六、肝囊肿
病理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由 胆小管扩张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 胞。临床多无症状。
CT表现 平扫肝内圆形、类圆形水样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锐利,大小不等,数目不等; 增强后不强化,肝组织强化使得囊肿显示更清晰。
七、肝脓肿
肝癌 – 原发性肝癌(弥漫性)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后充盈 缺损。 ②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静脉 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或位于 肝门的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肝脏解剖
肝脏解剖
肝脏解剖
肝脏解剖
肝脏的常见病CT表现
一、脂肪肝
病理:脂肪在肝细 胞内过度沉积, 又名肝脏脂肪浸 润。
CT 表 现 : 平 扫 : 肝 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密度弥漫性或 局灶性减低,低 于脾脏密度。
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
持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 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 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 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 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 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 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楚。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称为环征 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2)增强扫描:脓肿壁环状强化。
病因:细菌性、阿米巴性 临床表现:发热、肝肿大和肝区痛 CT表现: 脓腔 圆形低密度区,20-40Hu,不强化
肝胆胰脾的影像学诊断
腹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 葡胺或温开水800-1000ml,下腹部及盆腔应待膀胱充 盈后扫描。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
(二) 平扫 仰卧位,扫描时宜屏气。
(三) 增强扫描 1、团注非动态扫描;
转移性肝癌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 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1) 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密度或 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 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 分钟)延迟期(5-7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