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源自于生活,又能很好地指导生活中的人们,不管是在爱情、婚姻中还是职场、商场中,处处都存着心理学的影子,在这些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较为有趣的心理学问题,比如虚荣,自杀,恋母(父),追星等等。
1.虚荣——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
虚荣,即指一味追求外表光彩的心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爱慕虚荣,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款子等,女人更多的追求自己的衣着、容貌、老公等。
尤其在如今这个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社会,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解决温饱,已经不能像老子在《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别人落后一等,一定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内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追求轻则道德沦丧,重则有可能踏入罪恶深渊
如果想要挽救自己,只能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1.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永远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炫耀自己,也不会沉迷于那种徒有虚名的假象里。
2.丢掉攀比心。盲目地去跟他人比较,心理永远都无法平衡,并且还会促使虚荣心越发强烈。如果实在想要比较,就跟自己的过去比,看看自身是否有进步或倒退。
3.尊重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永远不会让虚荣心站在自己的头顶
2.自杀者的内心挣扎
自杀,是腐蚀心灵的毒蛇。处在常态生活作息中的人们,对自杀问题的重要性一向认识和估计不足。人们从来没有想到全世界每天至少要有一千人死于自杀。美国现实在各种死亡原因中,自杀致死占第8位。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有30多万人之多,而自杀未遂者更是多不胜数。
据权威性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自杀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竟达到每年10万人口中有25名(如:挪威、瑞典、丹麦等);低发生率国家每10万人口中有10名(如: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就性别而言,各国男性普遍高于女性3倍。就我国而言,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6%
如何摆脱不良心理的侵蚀:
每一例自杀案件的当事人,都有不同的动机,但是,他们不想活下去的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那些厌生弃世者,绝大多数性格内向,心中有解不开的结也不愿与人交流向人诉说,他们感情脆弱,心理上不能承受不幸的考验,当他们的某种愿望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时,便选择了“自杀”这条“自我解脱”的不归路。
据20世纪末的一次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数十万人死于自杀。据行家评说:社会越是发展,科技越是发达,社会竞争越是激烈,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也将越大,因此,自杀的隐患也越明显。像欧美发达国家,自杀的问题更严重。为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自杀问题亦不可忽视。如在一些城市中,都设立了由心理医生担纲的“心理热线电话”,这些专线电话的开通,的确为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便利,为他们排了忧、解了难,间接地挽救了很多宝贵的生命。
因此,专家提醒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人,应学会心胸开阔,遇事不惊、处世泰然、多学他人长处。比如,冰心老人就是我们的榜样:她性格爽朗,心境愉悦,不论遇到什么挫折,
都能淡然待之。她有一句养生的名言,值得我们借鉴:“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她告诫世人:“人生在世,知足才能常乐,不要追求那些难以追求到的东西,方可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我们理当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敢于在逆境中奋起,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美好的生活中去,做一个身心俱佳的“健康人”,愉悦而又从容地过完属于自己的、珍贵的光阴
3.恋母恋父为哪般
所谓“恋父”、“恋母”情结,顾名思义就是做子女的,喜欢自己的父亲或者是母亲。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子的“恋父情结”是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的情感现象。孩子在3岁到6岁期间,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的一方。儿子更依恋母亲,女儿更依恋父亲,这是多数孩子进入3~6岁阶段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恋父、恋母对孩子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恋父”、“恋母”情结看作是亲情问题,如果孩子不依恋父母,许多人还会认为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孩子不够好,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加倍地给予孩子补偿,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慢慢淡化掉这种情结。
此外,心理学家还告诫人们:男孩的恋母心理必须适时淡化,甚至割断。如果任其发展,会对男孩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他们长大以后可能仍然深恋着母亲,且不容易把感情移到别的女性身上,甚至不能顺利组成家庭;严重者还会导致性心理发育障碍和其他方面的障碍,对其以后的人生非常不利。
如何消除孩子的恋母(恋父)心理:
1.生活中,让孩子多与其他亲人接触,培养广泛的亲情。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近亲来家中小住,也可以让孩子到他们家中去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适当离开爸爸、妈妈,渐渐消除他们内心的依赖性。
2.鼓励孩子多与小伙伴们游戏,培养他对同伴的感情。让孩子与小伙伴们互相串门,一起玩耍,让孩子逐渐体会到生活中不仅有母子之情和亲人之爱,还有非常重要的友情。
3.切勿频繁地对孩子做亲昵动作。如亲吻、拥抱、过多地抚摸其身体等。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爸爸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逐渐淡化掉孩子对大人的依恋。
4.从小就培养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妈妈搂着睡,否则就不肯入睡。这种孩子往往较瘦弱、胆小、爱哭、缺乏独立性。从小养成独睡习惯,可以有效地改善此类现象。
5.不要过于限制孩子的行动。尽量让孩子独立听故事录音、看电视、读书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寻找大人保护的事情上了。
4.偏执的追星族
“追星族”顾名思义,就是追逐明星的人群,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有不少的中学生都可称得上是“追星族”。从影星金城武、章子怡……到欧美歌星布兰妮·斯皮尔斯、艾薇儿……再到时尚潮人妮可·里奇、凯特·莫丝……这些“星”们在追星族的心目中光芒闪耀,魅力无穷。对于自己所追的星,或者说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中学生们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听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他们还疯狂地购买偶像的画册、唱片,收集有关偶像的一切资料;从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着装品牌到每一段恋情史……都“铭记于心”。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追星族多抱有一种畸形心理,随着追星族的队伍日益壮大,它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