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效应100个
心理学效应100个1、XXX效应: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贵在自知)2、酝酿效应:直觉思维(让灵感迸发)3、重叠效应:相似事物容易混淆(熟视无睹)4、控制错觉定律:(自信而犯错)5、三分之一效应:人们不会选两端的(看似正确却不一定)6、手表定律:多块手表反而很难说出准确时间(更多标准让人无所适从)7、反应法则:人们容易看到他人缺点,忽视自己的(外在世界反映内在)8、XXX定律:(人们容易受他人左右)9、非理性定律:人都是感性动物(个人直觉等支配行为)10、过度理由效应:人们惯于为自己或者他人行为寻找充足的理由(陌生人关心反而让我们感动)11、XXX定理:(意识到无知是知道的开始)12、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认知首先根据个人好恶提出(不能管中窥豹)1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14、近因效应:对外界最近的熟悉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的平价(最近的印象很重要)15、约XXX窗户实际:适当暴露自己的长处16、焦点效应: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焦点)17、相悦定律:喜欢引起喜欢18、沟通位差效应: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效率极高(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沟通)19、改宗效应:人们喜爱在自己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好好先生做不得)20、多看效应: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21、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22、犯错误效应(白璧微瑕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23、宽容定律:退一步海阔天空24、雪中送炭定律:人们会对在处境危难时帮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胜过锦上添花)25、瓦伦达效应:总强调结果会失败,最终会失败(要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26、XXX效应:人们容易过分强迫自己企图一次完成未完成的工作,未完成的东西会留下深刻印象(享受平衡的乐趣)27、踢猫效应:认得不满和糟糕情绪会一直传染下去28、惯效应:任何想法只要不竭加强,就会变成信心。
29、自己人效应:通过类似之处将对方变为“自己人”,再提请求简单被接受。
45个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主要针对自身形象的管理:穿着得体;注意细节上的修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整体素质。
2、名片效应:顺着他人的话说在与对方初次交际,或者开始交往的时候,要先向他们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并且是熟悉和喜欢的观点或者思想。
把自己的观点、思想、意见渗透在这些观点中,组织好对方喜欢的言辞、语调,让对方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这样便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发挥很大的实用价值!3、情绪效应:情绪传染与陌生人交际的时候,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
尤其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节情绪的方法:自我暗示,行动转移,自嘲等4、亲和效应:内心的亲和在交际、应酬过程中用亲近的话语、笑容、肢体语言吸引他人、俘虏人心所产生的效果. 主要表现:微笑,温和眼神,和手势(轻柔的挥手、鼓励的握拳、温柔的抚摸等)5、身体语言定律:洞穿对方最真实的想法在交际中,通过对方的身体语言来解读对方所要表达的想法。
例如紧张时候,身体的表现形式:触摸或按摩颈部;深呼吸或是话变多;把手放在大腿上等6、“7/38/55”定律:衣着服饰中的大学问是人们在给别人第一印象时传递的各种信号所占的百分比。
视觉因素在给人的第一印象中占55%,声音占38%,语言占7%。
可见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7、诙谐效应:幽默是最生动的语言是一种防御机制.它指一个人处于困难和尴尬境地时,采用一些诙谐手法,可以自我解脱,应对难关,征服别人。
幽默能使人轻松、愉快、爽心、情感舒畅。
这样可活跃气氛,联结双方感情,在笑声中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8、瀑布心理效应:不该说的话不乱说和别人打交道时,就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
在日常生活中,把握说话的分寸很重要:要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不要过于兴奋;客观才能得人心。
9、费斯诺定理:与人交谈,多听少说也叫倾听定律,是指在与人交往时,用心地听别人讲话会获得别人的好感,会换来对方的理解、信任和快乐,使说话者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满足了对方渴望被重视的自尊心理,从而达到双方都很愉快的目的。
心理学5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示例
心理学5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示例心理学中存在许多有趣的心理效应,这些效应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复杂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能指导我们在各种情境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1.选择支持效应(Choice-supportive bias):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后,往往会过度强调选择的好处,忽视其缺点。
比如购买了一部新手机后,我们可能会主动寻找该手机的优点,而忽略它的缺陷。
2.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人们在面对相互矛盾的态度或行为时,会感到不适,从而寻求方式来减轻这种不适。
比如抽烟者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寻找各种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吸烟行为。
3.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当我们面临决策时,通常会受到先前接触到的信息或“锚点”的影响。
比如在购物时看到标价较高的商品后,我们可能会觉得其他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
4.羊群效应(Herd mentality):人们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意见,而不是做出独立的决策。
例如在股市中,当大多数投资者纷纷买入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风买入,导致股价上涨。
5.暗示效应(Halo effect):一个人的某一积极特征会影响他人对该人其他特征的评价。
比如长相英俊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性格好,即使实际上并非如此。
6.频率错觉(Frequency illusion):一旦我们注意到某一事物,就会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频繁遇到它。
比如了解了一种新词汇后,会发现这个词汇在接下来的日常交流中屡见不鲜。
7.漂亮女孩效应(The Cheerleader Effect):在群体中,个体看起来更吸引人的效果。
一组人员看起来比其中的一个人更有吸引力。
1。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1. 巨人效应:人们倾向于崇拜和信服比自己高大、强壮的人,并将其视为领导者或权威人物。
2. 魅力效应:人们往往对外貌好看、有吸引力的人更加友善和喜欢。
3. 社会认同:人们倾向于追随和效仿与自己身份认同相符的人或群体。
4. 群体思维:在群体中,个体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随大流和顺从群体意见。
5. 权威效应:人们倾向于接受权威人物的意见和行为,并相信其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6. 原因推断:人们倾向于试图寻找事件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并做出推断。
7. 外貌影响:个体的外貌和形象对于社交和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
8. 从众效应: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倾向于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和意见。
9. 锚定效应:人们受到先前接收到的信息或数字的影响,从而做出与之相关的决策。
10. 选择困难:当面临多个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困扰和纠结,难以做出决策。
11. 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感到更加敏感和厌恶,相比之下,他们更加倾向于追求避免损失而不是获得收益。
12. 社会比较: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13. 罚恶效应:对于犯错或违法行为,人们对于该行为者的评价往往更加负面和严厉。
14. 心理附着:人们对于首次接触的人或物,往往会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喜爱。
15. 非理性乐观: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和计划,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现实和过度乐观。
16. 美好回忆:人们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回忆和情感。
17. 认知失调:个体在面临与自己现有信念和态度不一致的信息时,会感到不愉快和不舒适。
18. 影响力:个体通过言语和行为对他人进行影响和操控,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19. 可利用性偏见:人们往往会过度估计自己经历的事情,而低估他人的经历和情况。
20. 认知偏差:人们在理解和诠释信息时,会受到个人经验和偏好的影响。
21. 头号效应:对于首次了解到的信息或人物,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和关注。
22. 获取永久性效应:人们对于已经拥有的物品或资源,往往会高估其价值和重要性。
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心理学效应
1.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就像演艺人受到聚光灯的照明一样,人们误以为自己会受到别人的关注,过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人们对他人行为的关注度比想象的还要低,所以没必要过分在意与自己相关的小事或失误。
2.旁观者效果:遇到危急情况时,除了你自己以外仍有许多人在场,对危机状况的责任感就会分散。
因此,当你需要别人的求助时,与其向多数人发出请求,不如指定某人发出求助邀请,得到更好的效果。
3.阶段性邀请:这是又称为“得寸进尺法”的邀请技巧。
从对方可以轻易接受的邀请开始,阶段性地提高邀请水平。
非全部技术:将原本包含在基本结构的商品伪装成追加的“赠品”,以达到提高购买率的目的。
4.糖果综合症:患有这类症状的人无论是孤独的时候还是悲伤的时候,都不会哭出声来,这只会让你的身心更加痛苦!你若有伤心的事,或者有人出于悲伤之中,随时要和他人分担痛苦,聆听对方的倾诉!悲伤若和他人分担,就能减半。
5.首因效应:指首次提示的信息,比后面提示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影响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后面提示的信息,比首次提示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影响的现象,是在首次信息已经过时的情况下。
晕轮效应:指发现别人的一个优点,就对诸多特点也作出肯定评价的现象。
负性效应:指人们在形成总体印象时,相比正性信息,对负性信息给于较大的权重。
6.面部表情回馈理论:指按照不同的面部表情或者身体的不同反应,会产生一定感情变化的理论,因此,如果一直保持微笑的面孔,就能自然地感觉到幸福。
“不是因幸福而笑,而是因笑而幸福。
”7.美国心理学家莱克斯博士的研究报告显示,想法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和未来,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变成现实。
当你对自己的前途有很正面的暗示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你的前途真的一片光明。
自我暗示太重要了!法国心理学家,自我暗示疗法的创始人爱迈库尔说,我们每个人仅靠每天不断地对自己重复地说“每一天,每件事,我都会进步”这一句话的方法,就可以取得很大的发展。
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志,下定决心,就容易把意志付诸到实际行动。
生活中常见五个心理效应与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看完这个动画片,也许很多人会哑然失笑,觉得那么多人都被盲童“欺骗“了。实际上欺骗人们的不是盲童,而是人们的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当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会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比如,在开业务讨论会时,如果一个人的意见与大家的意见不符,那他很可能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而追随大家的意见。
四、从众心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动画片:一个双眼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举着一副望远镜“看“天空。公园里的游客看到小孩的样子,以为天空出现了什么稀罕事物,于是纷纷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公园外面的人看到公园里的人都在看天空,觉得天空定是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也争先恐后地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直到小男孩从长椅上站起来,摸索着向前走去,人们才知道,原来天空什么也没有发生。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工作生活中的几种心理学效应
工作生活中的几种jizhong)心理学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ylge)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宏大的连锁反响,是一种混沌的现象。
“蝴蝶效应”在混沌学中也常出现。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以预测的比拟复杂的系统中。
假如这个差异越来越大,那这个差距就会形成很大的破坏力。
为什么天气或者是股票市场会有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和崩盘。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假如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或者‘滚雪球';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在学方面的应用:蝴蝶效应指一件外表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宏大的改变。
此效应说明,事物开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向,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当一个人小时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长大后这个刺激会被放大,电影《蝴蝶效应》中作了精彩诠释。
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60年代初的发现。
在《混沌学传奇》与《分形论——奇异性探究》等书中皆有这样的描绘:“1961年冬季的一天,洛伦茨(E?Lorenz)在皇家麦克笔型电脑上进展关于天气预报的计算。
为了考察一个很长的序列,他走了一条捷径,没有令电脑从头运行,而是从中途开场。
他把上次的输出直接打入作为计算的初值,但由于一时不慎,他无意间省略了小数点后六位的零头,然后他穿过大厅下楼,去喝咖啡。
一小时后,他回来时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发现天气变化同上一次的形式迅速偏离,在短时间内,相似性完全消失了。
进一步的计算说明,输入的细微差异可能很快成为输出的宏大差异。
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在气象预报中,称为‘蝴蝶效应'。
……”“洛伦茨最初使用的是海鸥效应。
”“洛伦茨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演讲:‘可预言性: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或乐队花车(hudchd)效应(Bandwagoneffect)是指人们受到多数人一致性思想或行动的影响,而跟从群众的思想或行为,是诉诸群众错误的根底。
66种常见心理学效应
101拍球效应 (!)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得越高。
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越充分。
优秀的老师总是尽可能地信任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而批评则尽可能委婉,不使矛盾激化。
102旁观者效应(!!!)1993年,四川达竹矿务局一名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28分的韩姓男同学,戏水不慎滑入深水区。
结果围观者甚众,且其中不乏青壮年,却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终于使小韩溺水而死。
黑龙江一级飞行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歹徒刺死。
1993年夏,在云南昆明,一位农村姑娘被一群歹徒压迫裸体游街……虽然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人多力量大”的故事,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向我们证明,人多,力量却并不一定大,相反,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人多,力量分散,力量反而显得小了。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有人戏称为“龙多不下雨”。
旁观者效应的提出,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震惊全美的吉诺维斯案件。
吉诺维斯案件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件凶杀案。
案发的那天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的姑娘在返回公寓的途中被一歹徒持刀杀害。
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30多分钟,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
然而,在遇害者与跬讲返?0多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去援救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人认为,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则不这么悲观。
他们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旁观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望,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而认为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责任,结果导致谁也没有真正提供帮助。
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
旁观者越多,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就越小,因而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也越小;而那些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去帮助受害者”的旁观者则会感觉到自己对受害者负有不可推卸的救护之责,因而实际上提供援助的情况倒比较多。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一、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二、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 1901 年至 1982 年先后出现了 25 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三、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 1966 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四、蝴蝶效应196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大象小时候被细绳栓在木桩上,拼命用力都无法挣脱,渐渐的,就认命了,即使长大了,依旧被那根细绳所束缚,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厉害之处……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举例:
1. 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会得到某些示范从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2.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3. 帕金森定律: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是英国历史学博士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的。
1957 年,他在马来西亚一个海滨度假时悟出了这个定律,后来他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发表在伦敦的《经济学家》期刊上,一举成名。
这一定律主要是描述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即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下。
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心理学现象,了解这些心理学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心理,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
各种情况。
生活中常见的35种心理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35种心理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学期下来泥不善于构图学生苟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屈从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调茂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实上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会顿觉凉水浇身生颓废情绪。
5.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都是片面的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凭第一印象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6.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蝩v觴断7.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8.蝴蝶效应1960年问题时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是的结论。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
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
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但是,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
犯人们感到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生活中常见的56种心理效应
21-22
21、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 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 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 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 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 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 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 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22、詹森效应 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 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 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 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6-8
6.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 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 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 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7.名人效应 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 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 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 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 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 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8.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 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 效应。
9-11
9.奖惩效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 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 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 效应。 10.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 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 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 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 相爱结合)。 11.门槛效应(层递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 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 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 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生活中的各种效应
老听说,但不太明白的几个词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这些你都明白吗?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社会心理学十大效应
社会心理学十大效应一、鸟笼效应1. 定义鸟笼效应是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例如,一个人得到一个空鸟笼后,会为了这个鸟笼去买一只鸟回来。
2. 产生原因人类的惯性思维。
人们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物品或情境,按照常规的逻辑去补充与之相匹配的其他事物。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人们在面对一个特定的情境(如拥有鸟笼)时,会觉得需要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鸟笼里有鸟)去完善它。
3. 生活中的例子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为了搭配这件衣服又去买了新的鞋子、包包等配饰,即使原本并不需要这些配饰。
二、破窗效应1. 定义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2. 产生原因从众心理。
当人们看到不良行为没有受到制止时,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从而跟随这种行为。
同时,人们对秩序的感知也会受到影响,一旦秩序被打破(窗户被打破且未修复),就会降低对破坏行为的抑制。
3. 生活中的例子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区里,如果有一个角落开始出现垃圾且没有及时清理,不久后这个角落就会堆满垃圾,甚至周围区域也会开始变得脏乱。
三、责任分散效应1. 定义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当有许多人在场时,个体对紧急情况的救助责任会分散,从而导致救助行为减少。
即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2. 产生原因社会比较和评价忧虑。
在群体情境中,人们会观察他人的反应来判断事件的紧急程度和自己是否应该采取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
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
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夜场被称为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
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罗森塔尔效应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 RobertRosenthal )的人 , 在 1966 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 , 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 把研究结果“污染”了。
他设计了一些实验 , 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
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 : 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 , 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 , 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 , 一组是十分聪明的 , 另一组特别笨。
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 , 而大学生们都相信 , 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 , 看看哪一组学得快。
结果他们发现 , “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罗森塔尔对这种果怎样解释呢 ? 他推测说 , 这有能是由于实验者对“聪明”的动物和蔼友好 , 对待“笨”的动物粗暴而造成的。
在另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中 , 罗森塔尔及其同事 , 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
他们告诉教师们说 , 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 lateblooming )者 , 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
罗森塔尔认为 , 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
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 , 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 , 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 , 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 , 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
可是当学期之末 , 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 , 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
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 ? 罗森塔尔认为 , 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 , 开始崭露头角 ,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 , 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上述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定势又作何解释呢?这需要从头说起。
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心向 , 是指在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以前 , 就已经存在的某种意向。
比如你听别人说过 , 张某近来对你很不满意 , 那么你在遇到他时 , 即使他没有说一句对你不满的话 , 你也会体验到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如果你听别人说这个人专会挑别人说话的毛病 , 那么你在同他讲话时 , 就不如平时讲话那样流利。
这就是因为事先你的脑子里存在着一种趋势 , 由于这种趋势的存在 , 使你的反应同平时大不一样。
超限效应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 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 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3 对 1 规律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时,最好的办法是由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
那么为了引发对方的求同行为,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奏效呢?前面的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引发同步行为的人数至少为 3 ~ 4 名。
当两个人统一口径诱使某人采取求同行为时,几乎没有人会作出错误选择。
如果人数增加到 3 人,求同率就迅速上升。
效果最好的是 5 个人中有 4 人意见一致。
人数增至 8 名或 15 名,求同率也几乎保持不变。
但是,这种劝说方法受环境的制约较大,在一对一的谈判中或对方人多时就很难发挥作用。
当对方是一个人时,你可以事先请两个支持者参加谈判,并在谈判桌上以分别交换意见的方式诱使对方作出求同行为。
在纸牌游戏中,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
纸牌游戏一般由 4 个人参加,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时机成熟,有人会建议提高赌金或导入新规则,同时也会有人提出异议,这时如果能拉拢其他两人,三个人合力对付一个人,那么剩下的那个人会因寡不敌众而改变自己的主张,被多数的力量说服。
克莱乌杰比茨的手下败将拿破仑也曾说过:“胜利在于兵力充足。
”由此看来,“以多胜少”的道理应该是在克莱乌杰比茨之前就有的一个规律皮革马利翁效应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利翁,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
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他。
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并乐意做他的妻子。
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
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
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
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蝴蝶效应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
走在街上,一条宠物狗拦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气啦,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过一个老人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
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煽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贝尔效应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说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鲶鱼效应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