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辨

合集下载

新生婴儿黄疸标准

新生婴儿黄疸标准

新生婴儿黄疸标准新生婴儿黄疸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的2-4天内出现,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黄疸会逐渐消退。

然而,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判断标准以及处理方法,很多父母和家长们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本文将从新生婴儿黄疸的定义、症状、检测标准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新生儿黄疸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婴儿体内的积聚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现象。

在胎儿期,胎盘帮助婴儿排出体内的胆红素,但是一旦出生,婴儿的肝脏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排出多余的胆红素,因此就会出现黄疸的症状。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就是婴儿的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

在黄疸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看到婴儿的口腔黏膜也呈现黄色。

此外,一些婴儿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嗜睡等症状。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了以上症状,家长们应该及时带婴儿去医院进行检查。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检测标准。

医生通常会通过观察婴儿的黄疸程度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婴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还会进行脑脊液检测,以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黄疸。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处理方法。

对于轻度的新生儿黄疸,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多晒太阳,让婴儿暴露在阳光下,有助于加速胆红素的排出。

对于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光疗治疗,通过特殊的蓝光照射来帮助婴儿排出多余的胆红素。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是家长们在面对新生儿黄疸时也需要引起重视。

及时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定义、症状、检测标准以及处理方法,有助于家长们更好地应对新生儿黄疸问题,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所有关心婴儿健康的家长们。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新生儿黄疸是很多新手爸妈特别担心的一个问题呢。

这黄疸呀,可不是随便就能判定的哦。

一般来说,咱们看新生儿黄疸,得看看宝宝的皮肤颜色。

要是宝宝的小脸、小胸脯,甚至小脚丫都有点黄黄的,那就得警惕啦。

不过呢,这个黄也是有程度之分的。

就像轻度的黄疸,宝宝可能就是淡淡的黄,就像被太阳轻轻晒过一小会儿那种。

可要是严重的黄疸呢,那宝宝就像个小黄人儿似的,黄得特别明显。

从数值上看呀,医生们可有一套专业的标准呢。

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内,如果血清总胆红素超过了一定的数值,那就得小心啦。

这个数值就像是一个警戒线,一旦超过,就意味着宝宝可能有黄疸的问题。

不同的医院可能数值会有一丢丢的差别,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哦。

还有呢,咱们不能光看皮肤黄不黄。

宝宝的眼睛也很重要哦。

如果宝宝的眼白都开始发黄了,那这黄疸可能就有点严重了。

就像小宝贝的眼睛里住进了小黄精灵一样,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大意。

而且呀,这黄疸的诊断还得结合宝宝的出生情况呢。

如果是早产的宝宝,那对于黄疸的判断标准可能又不太一样啦。

早产的小宝宝身体更娇嫩,就像还没完全成熟的小果实,对黄疸的耐受能力也比较低,所以在数值上可能会更严格一些。

咱当爸妈的看到宝宝有点黄,心里肯定特别着急。

不过呢,也别自己瞎琢磨。

一定要赶紧带着宝宝去医院,让医生好好看看。

医生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他们有各种专业的设备和丰富的经验,能准确地判断宝宝黄疸到底是个啥情况。

毕竟,宝宝可是咱的心肝小宝贝呀,可不能让黄疸这个小恶魔影响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呢。

有时候,宝宝的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就像宝宝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

但要是病理性的呢,就得赶紧治疗啦。

所以呀,咱要时刻关注宝宝的状态,一旦发现不对劲,就去找医生这个大救星,这样宝宝就能健健康康、白白嫩嫩地长大啦。

怎么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专业文档)

怎么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专业文档)

怎么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专业文档)怎么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两三天左右,用肉眼便可看出皮肤开始变黄,这就是所谓的“黄疸”。

新生儿出现的黄疸,绝大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意思是说,这种黄疸是新生儿理当出现的,婴儿本身并没有毛病。

一、生理性黄疸是如何产生的呢?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之后,所产生的胆红素经由肝脏排泄到肠道内,这是自然的过程。

如果红血球死亡的速度太快(如急性溶血时),或是肝脏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如肝炎或胆道阻塞),这时过多的胆红素无法由血中排除,就会使皮肤发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黄疸”。

新生儿的红血球寿命较短,也就是说红血球死亡的速度较快,而此时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仍不成熟,相对的,排除胆红素的能力较差。

新生儿之所以都会出现黄疸现象,就是因为上述这两个因素。

这种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三四天会上升到最高峰,约一周左右就逐渐消退,这就是所谓的“生理性黄疸”。

相对于“生理性黄疸”,有些不幸的新生儿却产生了“病理性黄疸”。

顾名思义,病理性黄疸就是指小宝宝的黄疸并非生理上的自然现象,而是由潜在的疾病所导致。

二、哪些疾病会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呢?常见的疾病包括: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急性溶血性疾病。

当然,一旦罹患这些疾病,黄疸并非唯一的症状,往往还会有其他的线索,引导我们进一步想到潜在的疾病。

譬如有败血症时,小宝宝除了黄疸之外,吸吮力会减退,哭声也变得较小,体温则或低或高。

并非用肉眼观察就可分辨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也不是验个血,测定血中的黄疸指数,据此判断,数值高的就属病态,数值低的就属生理性。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正确的认知,新生儿黄疸并不全然是生理性,有--部分是属病理性的,而这种病理性的黄疸也不是靠肉眼便看得出来。

因此,如果小宝宝的举止或活力不太对劲,就要赶紧带去让医生检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新手父母必备:黄疸科普知识

新手父母必备:黄疸科普知识

新手父母必备:黄疸科普知识黄疸是很多新生儿存在的问题,作为新手爸妈,面对宝宝的黄疸可能束手无措。

新生儿出现黄疸不要怕,黄疸属于新生儿的常见且高发性病症。

新生儿黄疸也就是宝宝出生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那么作为新手父母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将带领大家聊一聊黄疸的相关科普知识: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十个宝宝九个黄”,那么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呢?当新生儿的皮肤、眼白、尿液出现黄染,这就是“新生儿黄疸”。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3天内,4-6天可达到高峰,7-10天开始逐渐消退。

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我们采取动态观察即可,不必过于担心。

(二)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的症状,并且黄疸发展较快,程度较重,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采取治疗方式,避免影响新生儿智力。

(三)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不当引起新生儿黄疸现象,这时候需要看情况而定,如果是因为奶量摄入不够,需要按时喂养,一般不需要停喂母乳,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停母乳,观察2-3天后,如果黄疸有所消退,再尝试喂养母乳。

二、新生儿黄疸要紧吗?关于新生儿黄疸问题,作为新手爸妈不必过于担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就医即可。

首先,应分辨清楚黄疸的类型,针对宝宝黄疸的症状,如果症状较轻,只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待黄疸慢慢消退即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程度重、消退慢,这个时候应引起我们的特别警惕。

三、如何观察宝宝是否黄疸?(一)肉眼观察宝宝在阳光充足的自然光下观察宝宝的皮肤黄染范围。

如果黄疸只出现在宝宝的眼睛和头面部时,这说明宝宝的黄疸症状比较轻;如果宝宝的胸部、腹部也出现黄染现象,这说明黄疸发展到中度;如果宝宝的四肢和手心也出现变黄现象,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就医,不要犹豫。

新生儿黄胆指数标准

新生儿黄胆指数标准

新生儿黄胆指数标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黏膜发生黄染的现象,主要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代谢不畅造成。

黄疸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黄胆指数来评估。

黄胆指数(或称为胆红素总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浓度比值)是指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与总胆红素的比值。

一般来说,新生儿黄胆指数标准是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出生体重等因素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黄胆指数标准:
1.24小时内新生儿:黄胆指数小于等于5
2.24-48小时新生儿:黄胆指数小于等于8
3.48-72小时新生儿:黄胆指数小于等于12
4.72小时后新生儿:黄胆指数小于等于15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标准,实际黄疸评估应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可能存在略微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医疗准则进行准确评估和判断。

如果新生儿的黄胆指数超过了参考标准,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评估黄疸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并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例如光疗(光疗可以帮助新生儿排除多余的胆红素)。

因此,在面对新生儿黄疸时,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1/ 1。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大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4-6天达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出生后肺通气和肺循环建立,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较多,产生较多胆红素,而心生儿的肝脏细胞功能不够成熟及肝肠循环等因素所致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较深,严重时刻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符合下列情况者考虑病理性黄疸: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新生儿溶血)。

●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黄疸持续较长、进行性加重。

●皮肤呈黄绿色,伴有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灰白色,小便深黄。

●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婴儿伴有拒奶、少哭、
多睡、呕吐、腹泻、抽搐等异常情况。

病理性黄疸可能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室内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如果新生儿巩膜、皮肤、粘膜发生黄染,而睡眠良好、吃奶、大小便正常,则可建议母亲适量增加自己液体摄入,以使新生儿得到
足量的水分而改善代谢。

若宝宝黄疸超过4周,或巩膜、皮肤、粘膜及手脚心均出现黄染,且黄染程度迅速加重,伴有烦躁、哭闹、精神萎靡、拒乳或大便发白等异常,则怀疑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

怎么判断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

怎么判断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

怎么判断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新生儿的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我们知道宝宝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就医治疗,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消退,但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就医治疗,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快速分辨宝宝是生理性的黄疸还是病理性的黄疸呢?一、根据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判断1、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的第2—3天出现,在4—6天会达到一个黄疸最高值,之后无需医治黄疸便会慢慢下降,7—10天明显消退,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2周左右黄疸便会完全消退,早产儿不会超过3周。

2、病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或一到两周出现,之后2—3周持久不退,甚至加重或治疗后反复发作。

一般足月的宝宝如果黄疸2周后不见消退,即可立即就医诊治,可能就是病理性黄疸。

二、根据宝宝出现黄的部位判断1、生理性黄疸黄疸发黄的部位在宝宝的脸部、眼睛和前胸比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可先观察,多喂宝宝喝水,促进排便,加快胆红素的排出。

2、病理性黄疸黄疸发黄的部位除了眼睛、脸部发黄,宝宝的身体其他部位也很黄,家长们可通过按压宝宝身体的任何部位,若皮肤呈现是黄色的,那可能就是病理性黄疸了,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根据宝宝的大小便判断1、生理性黄疸如果宝宝是生理性黄疸的,其大小便颜色和拉便次数都正常,颜色是黄色的大便或黑绿色的胎便,每天拉大便次数8次左右,小便颜色淡黄。

2、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是病理性黄疸,可能因为先天性胆道畸形,肝胆出现问题,导致大便颜色突然变白,而且颜色越来越淡,拉便次数也相对减少,小便颜色深黄。

四、根据宝宝的病情判断1、生理性黄疸宝宝除了面部、眼睛较黄以外,其他各方面都表现正常,如吃奶、睡眠、大小便、体温等都不会出现异常的情况,少数宝宝会有轻微的食欲不振现象。

2、病理性黄疸宝宝精神状态没有生理性黄疸的宝宝好,有时宝宝会出现无故哭闹,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呕吐、拒绝喝奶的症状,双眼往一个方向凝视或惊叫或身体抽搐的反应等。

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的2-4天内开始出现,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和眼睛变黄。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不良导致的,而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分解而来的一种黄色色素。

在新生儿体内,由于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有效地排除体内的胆红素,因此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都提出了相应的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于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是否出现黄疸,以及黄疸的程度。

对于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需要根据其出生后的小时数和黄疸的程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而美国儿科学会则根据新生儿出生后的小时数和黄疸的程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黄疸的治疗。

除了血清胆红素检测外,医生还会对新生儿的肝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新生儿,例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患有糖尿病或者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医生会更加谨慎地对待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临床诊断标准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关注新生儿黄疸的情况。

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同时,家长也需要了解一些预防黄疸的知识,例如母乳喂养对预防黄疸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等。

总的来说,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于新生儿出生后的小时数和黄疸的程度。

临床医生会根据这些标准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黄疸的治疗。

家长也需要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及时就医并了解预防黄疸的知识,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

黄疸可以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皮肤和黏膜中沉积的结果。

黄疸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因,黄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并提供一份黄疸鉴别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而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深黄色,并且伴有贫血和溶血表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鉴别溶血性黄疸的关键是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道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明显的黄色,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颜色变浅。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石症、胆管狭窄、胰头癌等。

鉴别阻塞性黄疸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明确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三、肝细胞性黄疸:四、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通常由于新生儿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或溶血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黄色,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病因的排除来确定。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黄疸的类型和鉴别方法,及时就医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这里还可以加入一些预防黄疸和早期诊断的建议,以及对不同类型黄疸的治疗方法的介绍】。

第二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黄疸通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致,常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等多种情况。

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

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

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刚出生的婴儿很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有时侯宝宝在出院前就有黄疸升高,有时是回家几天以后才出现;所以妈妈需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生不正常的黄疸,就必须回医院检查;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一、生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病理性黄疸的原因Reasons黄疸不必中断哺乳如果经过种种检验证实,是因为喂母乳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1.红血球破坏过多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甚至会死亡;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B的抗体,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2.肝脏代谢减少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3.混合型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4.喂母乳造成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新生儿易发哪些疾病新生儿是指刚出生0--28天的出生婴儿,这个时候宝宝时很脆弱的,很容易就感染疾病;而且新生儿的很多常见疾病是只有宝宝在新生儿时期才会有的;年轻的父母要特别对待;1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表浅的微弱呼吸,是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引起严重缺氧之故,若胎儿心率每分钟超过160次或低于100次均为缺氧征象;轻者一般经清除呼吸道异物、拍打屁股、弹脚心,呼吸可很快恢复;严重者可致脑细胞坏死或于24小时内死亡;2头颅血肿和产瘤新生儿出生数天内见头部出现一圆形肿物,若触之见边缘清楚,不超过骨缝,称为头颅血肿;若触之边缘不清楚,肿块超过骨缝,有波动感,称为头皮水肿,即产瘤;一般血肿可在1至4个月吸收,而水肿可在出生2至3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有颅内出血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高声尖叫,呕吐、抽搐、前囟膨隆,头向后仰,两眼凝视,呼吸困难,不吃不喝,嗜睡,肌肉松弛,反射消失;这是一种危重症,抢救不及时易至死亡;4新生儿肺炎这也是一种严重病症;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少咳嗽,仅表现一般状况差,反应低下,口吐白沫,烦躁,哭声无力,不吃奶,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青等;本病应送医院抢救;5新生儿溶血症主要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或是婴儿患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引起;表现为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等;血型不合常见于母亲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者;这种血型不合事实上很常见,但引起溶血症者仅%,原因不清;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是一种见于男婴的遗传病;由于体内缺乏这种酶,一旦缺氧、接触樟脑丸、服用磺胺药、注射维生素K等即可诱发溶血;6新生儿败血症若婴儿在出生前孕妇有细菌感染,或在分娩时胎膜早破细菌经产道上行感染给胎儿,或胎儿出生后发生脐炎,皮肤生疮等,使细菌进入婴儿血循环中而发病;本病表现为少吃,哭声低,体温不升,黄疸加重,高热和寒颤等;此为危重病应及时就医;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由于对外界环境尚不适应,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很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脐炎、脓疱疮、新生儿肺炎等;但只要做好家庭内预防工作,这些病还是可以避免的。

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

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

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含量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球发黄的现象。

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新生儿黄疸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分度标准,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是指根据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将黄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以便于医生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的内容1.轻度黄疸:皮肤发黄范围在面部、颈部,不超过腹部;黄疸指数(TBIL)在5-10mg/dL之间。

2.中度黄疸:皮肤发黄范围在面部、颈部、腹部,可能包括四肢;黄疸指数(TBIL)在10-15mg/dL之间。

3.重度黄疸:皮肤发黄范围在全身,包括手掌和脚底;黄疸指数(TBIL)超过15mg/dL。

三、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的意义1.对医生的意义:通过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对婴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对父母的意义:通过了解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父母可以更加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及时发现婴儿的黄疸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3.对婴儿的意义:通过新生儿黄疸分度标准,医生可以根据婴儿的黄疸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对婴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1.光疗法:通过使用特殊的光源,将紫外线照射在婴儿的皮肤上,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2.输液疗法:通过给婴儿输液,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3.换血疗法:通过将婴儿的血液抽出,用新鲜的血液代替,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五、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方法1.及时喂奶:婴儿需要充足的营养,及时喂奶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2.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3.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预防感染可以降低发生新生儿黄疸的风险。

儿童黄疸数值标准

儿童黄疸数值标准

儿童黄疸数值标准
儿童黄疸正常值一般是小于15mg/dL。

宝宝出生以后要监测黄疸的情况,宝宝的黄疸和出生的日龄、胎龄以及高危因素有关系。

如果宝宝是足月、正常产的,没有高危因素,黄疸的正常值如下:
1、宝宝在出生的第一天没有肉眼可见的黄疸,黄疸的标准值是在4.5mg/dL。

如果在出生第一天有肉眼可见的黄疸,说明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积极的给予治疗。

2、宝宝在出生的24-48小时,就是出生的第二天,黄疸的标准值是7.2mg/dL,如果超过11mg/dL就要给予干预。

3、宝宝出生第三天,就是出生以后48-72小时,胆红素的平均值是9.4mg/dL,如果超过15mg/dL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给予治疗。

4、在宝宝出生的第四天,也就是72-96小时,宝宝的标准胆红素数是10.7mg/dL,第五天达到高峰,可以达到11.4mg/dL,然后逐渐下降,在一周开始下降。

所以,宝宝出生以后要结合孩子的出生日龄、胎龄以及高危因素,综合孩子的情况,必要的时候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在儿童出生后的第1天,胆红素值通常在1.2-1.5mg/dL之间,之后每天升高0.5-1 mg/dL,直到第5-7天时达到峰值,一般在5-15mg/dL之间,7-10天就会消失。

一般不超过15mg/dL,属于正常范围,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年龄、性别、肤色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儿童出现高热、寒颤、剧烈腹痛等黄疸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小儿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并治疗。

黄疸的鉴别诊断与诊断思路

黄疸的鉴别诊断与诊断思路

黄疸的鉴别诊断与诊断思路1.病史采集(1)年龄与性别:婴儿期黄疸常见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肝炎和先天性胆管闭锁),两者的鉴别见表4;儿童期至30岁以前,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年龄;30~50岁男性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人群;50岁以上是肿瘤高发期,男性胰头癌较多见,女性胆管癌较常见。

(2)黄疸特征:①了解皮肤、黏膜发黄与饮食的关系,以便与高胡萝卜素血症等进行鉴别;②黄疸起病情况:如起病急或缓,是否有多人同时发病。

同时多人发病常见于病毒性肝炎;③了解黄疸持续的时间与波动情况,有利于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④黄疸对全身状况的影响:肝细胞性黄疸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者一般情况良好。

(3)伴随症状:①黄疸伴发热: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急性溶血性疾病、大叶性肺炎等。

病毒性肝炎、急性溶血性疾病可先有发热后出现黄疸;②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多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为夏科三联征,提示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③黄疸伴肝大: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而肝脏明显肿大、质地硬、表面不平,则更多见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④黄疸伴胆囊肿大:提示胆总管阻塞,常见于胰头癌、壶腹癌或胆总管癌等;⑤黄疸伴腹水:多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

(4)诊疗过程问诊:患病以来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如血常规和末梢血涂片、尿常规、粪便检查、肝肾功能、血胆红素测定、腹部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如何?是否接受过任何治疗,具体治疗措施?疗效如何?(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何:如饮食、尿性状及尿量、粪便颜色、睡眠情况,体重有无明显变化等。

(6)既往史:有无肝炎病毒感染及肝胆疾病史、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史、与毒物和药物接触史、不洁饮食史、饮酒史、疫水接触史及输血史等。

oct标准

oct标准

oct标准
OCT指新生儿黄疸检查,新生儿黄疸检查当中的OCT指经皮胆红素测定,可以对黄疸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黄疸的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也可以反映新生儿是否出现并发症。

1、黄疸程度:经皮胆红素测定如果黄疸值<12.9mg/dL,属于正常范围,在12.9-15mg/dL属于临界点,15mg/dL以上属于重度黄疸。

如果黄疸值
<15mg/dL,属于极重度的黄疸;
2、黄疸持续时间: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会逐渐消退,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黄疸会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2周以上。

如果黄疸值在
15mg/dL以下,属于生理性的黄疸;
3、治疗效果:生理性黄疸一般经皮胆红素测定呈现阴性,如果黄疸值降至
5mg/dL以下或者消退比较明显,则说明治疗效果比较好。

病理性黄疸的黄疸消退速度比较慢,需要根据病因来判断患儿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等;
4、并发症:极重度的黄疸会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困难、脑瘫等。

如果是早产儿发生了黄疸,还可能会合并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于早产儿肝脏发育不成熟所造成。

新生儿黄疸超过12.9mg/dL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另外还需要输注白蛋白,可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促进疾病恢复。

新生儿黄疸评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黄疸评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黄疸评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现象,指皮肤和眼球可见的黄绿色呈现。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及时评估和监测对预防并发症和严重黄疸相关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评估操作流程及相关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和处理。

操作流程:1. 观察:在评估新生儿黄疸之前,首先需要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出生历史、孕期和分娩过程、饮食摄入情况、大便和尿液情况等。

这些观察可以提供初步信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疾病引起的黄疸。

2. 物理检查:进行新生儿黄疸的物理检查可以从皮肤和眼球的颜色、黄疸的程度和范围来评估。

通常,黄疸首先从头部开始扩散,然后向下扩展至躯干和四肢。

对于黄疸的程度评估,可以使用自然光或者透明度为0.22的黄绿色滤光器。

使用滤光器照射在新生儿皮肤上,可以得到一个更准确的黄疸程度评估。

3. 血清胆红素测定:物理检查虽然可以初步评估黄疸的程度,但不够准确。

为了确诊和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需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

多数情况下,通过采集新生儿的脚跟或指尖血液样本,进行胆红素测量。

评分标准:针对新生儿黄疸的评分,通常使用的是波纳罗评分法(Bhutani nomogram)。

该评分标准根据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和由血清胆红素值估计的黄疸程度来确定治疗的需要。

评分标准如下:1. 低危(低治疗阈值):胎龄≥38周,出生体重≥2,000克,- 血清胆红素小于等于8.9 mg/dl2. 中危(高治疗阈值):胎龄≥38周,出生体重≥2,000 克,- 血清胆红素9-13.9 mg/dl- 血清胆红素上升速度过快(大于等于0.5mg/dl/小时)3. 高危(强制治疗):- 胎龄≥38周,出生体重≥2,000克,血清胆红素≥14 mg/dl- 胎龄38-39周,出生体重<2,000克,血清胆红素≥12mg/dl- 胎龄<38周,任何出生体重,血清胆红素≥10 mg/dl治疗:根据评分标准的结果,确定治疗的需要。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的缘故。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文章,欢迎阅读!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程度持续加深,胆红素达10~30 mg/dl。

如果及时停止喂母乳,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病理性黄疸感染性多为宫内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使肝细胞功能受损而引起的。

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最常见。

其特点是黄疸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又持续出现。

病理性黄疸阻塞性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以先天性胆道闭锁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在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并且程度逐渐加深,大便颜色由正常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白陶土色。

病理性黄疸溶血性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就是ABO溶血,但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

其特点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小儿黄疸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生理性黄疸于面部和上半身,宝宝身体状态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通常在生后2~3天出现,并逐渐加重,在第4~6天达到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l。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2周后消退,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3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发的黄疸,由于外在表现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常常让新手爸妈们难以分辨: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

黄疸程度较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伴有其它临床症状。

黄疸消退时间过晚 : 持续时间过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或已经消退又再次出现,或在高峰时间渐退后又再次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理性黄疸(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

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

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新生儿黄疸,由于凝血酶不足,葡萄糖全酸转化酶也不足,所以胆红代谢受影响。

一旦孩子生下来后,足月儿50%有黄疸,早产儿80%有黄疸。

黄疸分生理性,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是孩子出生后2-3天有点黄,4-5天后更黄,7-10天慢慢消失。

早产儿黄的比较重一些,消失的晚一些,大概要3-4周。

高胆红血症:足月儿12毫克/分升,早产儿超过15毫克/分升,这样就要进行一些处理了。

如果胆红素超过20毫克/分升,就很高了,必须要进行治疗。

孩子有可能精神不好,嗜睡,容易有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和溶血有关系。

如: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

这个可以用静丙球蛋白治疗。

败血症:同时有感染的症状,发烧、腹泻,这需要尽快地治疗。

胆汁淤积:这种黄是比较暗淡的黄,这时候可以用利胆药。

胆道闭锁:孩子一般是持续的黄疸加重,肝功硬,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新生儿肝炎:和病毒感染有关系。

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退了,又有黄色了。

孩子吃奶很好,没有情况。

这时后,要停母乳2-3天,黄疸就会消失了。

之后可以继续吃母乳。

新生儿生理黄疸护理方法新生儿有个特殊的生理现象,出生后会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

如果年长儿及成人发生黄疸就不正常了。

足月新生儿一般生后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生后2~4天黄疸最明显,1周左右就消退了。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父母应及时观察这一现象。

生理性黄疸血胆红素在2~12毫克/分升。

早产儿,低体重儿(小于2500克)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一般生后3~5天出现,6~8天达到高峰,黄疸的程度也比足月儿重,血胆红素可达15毫克/分升,而且黄疸消退的时间也比较晚,7~9天开始消退,2~3周才退净。

为什么会发生生理性黄疸呢?胎儿为了适应胎内缺氧的环境,他的红细胞体积大、数量多,以便携带更多的氧气和营养,供给胎儿的需要。

出生后新生儿开始用肺呼吸,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而产生过多的胆红素,肝脏转化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差,使胆红素在血中堆积所造成的。

新生儿在头1~2天的红细胞总数可高达每立方毫米500~700万,1个月末逐渐下降至450~460万。

另外,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肠道内由于细菌的作用,才能变成尿胆元及粪胆元排出体外,而使大便色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不能将肝脏所转化的全部胆红素处理掉,这些胆红素也是造成生理性黄疽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新生儿的肝脏本身发育不够完善,肝酶活力差,不能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胆红素。

所以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

家庭护理要点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

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

2.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3.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岖吐等情况。

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怎样分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2-3天后,皮肤、黏膜会发生黄疸现象,并且逐渐加深,到5-7天时最明显,一般在10天左右逐渐消退。

在黄疸期间,宝宝的吃、睡和哭声都正常,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

当发现宝宝有黄疸时,要仔细观察。

首先要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

如果在生后2天内就有黄疸出现,或15天后黄疸仍不消退,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这就不是生理性黄疸了,而是其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阻塞、新生儿肝炎等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现黄疸时颜色很深,同时伴有精神差、吃奶不好、发热、大便颜色不是黄色而是灰白色,小便深黄色,甚至有高热、抽筋等表现,这可不是生理性黄疸了,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肠道闭锁、败血症、脑膜炎等,应该迅速去医院检查,即时治疗。

因此观察宝宝是否有黄疸时最重要的。

看宝宝是否有黄疸,最好看脸部和眼睛,让宝宝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就会很清楚。

轻的黄疸可以用食指轻轻按压宝宝的鼻尖和额部,然后很快松开,观察鼻尖或额部皮肤的色泽是否黄染就一目了然了。

怀疑为母乳性黄疸时,可以暂时停止母乳喂养2-3天,改喂牛乳。

如果该喂牛乳后黄疸很快消退,可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母乳可以继续喂,自然等待黄疸消退。

新生儿黄疸原因保定肝病专家介绍,“黄疸”又叫做“高胆红素血症”,就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偏高,而使得皮肤看起来黄黄的。

“胆红素”主要是血红素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红血球中的血红素是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大约占75%-80%,由其他来源所产生的胆红素约占20%。

其实上胆红素的产生和代谢并不简单,我们可将胆红素分成两种,一种是刚由血红素分解代谢所产生的“间接型胆红素”,是脂溶性的。

这些间接型的胆红素会被运送到肝脏,经由一些酵素的作用,而与肝细胞中的某种蛋白质结合,成为水溶性且可以经由胆道肠胃及肾脏排泄,这种称为“直接型胆红素”。

不论是疾病或是生理过程,只要胆红素的制造太多(像溶血性疾病),或者无法将胆红素代谢排出体外(像肝脏疾病),都会造成体内胆红素堆积。

所以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母乳哺育引起,也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

(1)生理性黄疸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即使没有疾病存在,新生儿也可能出现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容易产生黄疸呢?因为新生儿红血球寿命较短,产生胆红素的速度较快,再加上新生儿将胆红素代谢排出的能力也尚未成熟,在产生大于排出的情况下,就容易有黄疸的情形产生。

早产儿更不成熟,有黄疸的机会就更高了。

足月婴儿的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2、3天时出现,第4天达最高点,不过间接型胆红素浓度一般不会超过12mg/dl。

至于早产儿,最高浓度达到较晚且会比足月儿高,之后慢慢下降。

一般足月儿在出生一星期后就看不见黄疸,而早产儿会比较晚才退。

黄疸出现时,脸或眼白是最早看得出黄的部位,接着是身体变黄,最后则是四肢、手掌脚掌,退去的顺序则相反,手脚先退、眼白最后退。

(2)病理性黄疸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则是病理性黄疸:1.在出生的第一天就出现黄疸。

2.胆红素增加的速度超过每小时0.5mg/dl。

3.足月婴儿的最高胆红素浓度超过13mg/dl,早产儿最高胆红素浓度超过15mg/dl。

4.胆红素大于1.5mg/dl。

5.足月儿黄疸超过一星期,早产儿超过二星期(此类黄疸又称延迟性黄疸)。

许多疾病会造成黄疸,包括溶血、内出血、感染等。

新生儿溶血疾病中较为大家所知的就是母子血型不合及“蚕豆症”。

血型不合有rh血型不合造成的溶血和ABO 血型不合。

两者都是因为不该出现在宝宝身上的抗体,经胎盘由母体跑到宝宝身上,这些抗体会造成红血球大量被破坏。

“RH血型不合”较少见,“ABO血型不合”较为常见。

但须注意只有母亲血型为O型,生下不是O型宝宝时,才有可能发生,“蚕豆症”则是因为红血球内一种叫“葡萄糖-六-磷酸去氢胺”缺乏,而导致红血球容易被破坏。

至于延迟性黄疸则与新生儿黄疸不太相同,主要用于区分是否有肝胆疾病。

什么样的黄疸是属于生理性黄疸?什么样的黄疸又属于病理性黄疸呢?1、从出现时间上: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

2、从持续时间上: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李学英3、从黄疸的程度上: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轻,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病理性黄疸: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

4、从黄疸进展情况:生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 (5mg/dl)。

病理性黄疸: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5mg/dl。

5、从一般情况: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

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样)者;尿液呈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

6、对于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属于病理性黄疸。

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

黄疸、呕吐、便秘如何分辨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黄疸、呕吐、便秘是正常和患病新生儿都可以有的三种症状,如何鉴别其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呢?黄疸: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大多发生在出生后第2-3天,一般到第5天可发展到最高峰,约一周消退。

若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则需考虑是病理因素引起。

假如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内,且黄疸程度进展很快,可能为溶血性黄疸,需急诊处理。

呕吐: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它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奶液从口、鼻涌出所致。

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一般是属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呕吐,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的特殊性——食道短,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贲门(胃的入口)松弛,体位稍不适当就很容易引起呕吐;有的新生儿由于分娩时羊水吞入胃内,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嗳气时带出胃内容物,这叫溢乳;人工喂养时奶头过大,授乳过速,奶量过多也可引起呕吐;有的婴儿幽门(胃的出口)发生痉挛造成的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一周,表现为间歇性、非喷射性呕吐,随着日龄的增长可逐步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