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ics思路整理,供参考
遗传学Genetics
![遗传学Genetics](https://img.taocdn.com/s3/m/0633dd19964bcf84b9d57b7a.png)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 (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 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Charles Darwin与进化论: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1859年出版The Origin of Species 认为现存的物种是由古老的物种 渐变(modification )来的。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 用以解释他的进化原因的理论 支柱是natural selection
可观察到或检测到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或行为特征。
什么是生命的本质特征?繁殖与自身相似的同类(无 性生殖、有性生殖)
(自我繁殖=传递性状:种群的、群体的、家族的、个体的)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自我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两个现象。
What is Genetics/Genics
heredity, inheritance 遗传
Mendel以前的遗传学说
泛生论 (theory of pangenesis):
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
希波克拉底学派认为子代之所以具有亲代的特性,是因 为在精液或胚胎里集中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微小代表元 素(active humors, element )。相信后天获得 (acquired)的性状是能遗传(inherit)的。
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使物种相对稳定; 变异使物种得以发展和进化,使世界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希望。 变异是物种进化、新物种形成的基础和资本。
genetics 1.pptx
![genetics 1.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6746317f18583d04964594c.png)
Y
Yy
y
100%
F1
♀ ♂ 1/2 Y
Heterozygote (杂合体)
Phenotype (表现型)
y 1/2 3
:
1
F2
1/2
Y
1/4
YY
1/4
Yy
Genotype (基因型)
1/2 y 1/4
yY
1/4
yy
1YY:2Yy:1yy
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测交法 自交法 F1花粉鉴定法
(测交)
自交法
• 如何检测某一个体是纯合还是杂合的呢? • 纯合体(如CC)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其自交后 代也都是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 杂合体(如Cc)产生两种配子,其自交后代会产生 3:1的显性:隐性性状分离现象。
F1花粉鉴定法
• 性状是在生物生长发育特定阶段表现,大多数性状不会在 配子(体)上表现,因此无法通过配子(体)鉴定配子类型, 如花色、籽粒形状等。 • 也有一些基因在二倍孢子体水平和配子体水平都会表现。 例 如 玉 米、 水 稻、高粱 、谷子等禾谷类 Wx( 非糯性 )对 wx(糯性)为显性,它不仅控制籽粒淀粉粒性状,而且控制
(character segregation)现象。
Mendel’s hypothesis and analysis
ble H-factor control character
one from pollen, another from egg
double H-factor segregation gametes unite at random
• Product rule: The probability that two events will both occur simultaneously is the product of their separate probabilities. p(A and B) = p(A) X p(B).
表观遗传(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表观遗传(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bce8d9330066f5335a812149.png)
表观遗传(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表型(phenotype),又称性状,是指一个生物体(或细胞)可以观察到的性状或特征,是特定的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包括个体形态、功能等各方面的表现,如身高、肤色、血型、酶活力、药物耐受力乃至性格等。
经典遗传学(genetics)是指由于基因序列改变(如基因突变等)所引起的基因功能的变化,从而导致表型发生可遗传的改变;而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则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二发展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基因组DNA决定着生物体的全部表型,但逐渐发现有些现象无法用经典遗传学理论解释,比如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
这说明在DNA序列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物体的一些表型却发生了改变。
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它是在研究与经典遗传学不相符的许多生命现象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学科,它是与经典遗传学相对应的概念。
现在人们认为,基因组含有两类遗传信息,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组DNA序列所提供的遗传信息,另一类则是表观遗传学信息,即基因组DNA的修饰,它提供了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应用DNA遗传信息的指令。
三特点1.可遗传,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
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
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四调节机制1.DNA修饰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充分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
正常的甲基化对于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而异常的DNA甲基化则会引发疾病(如肿瘤),因为异常的甲基化一方面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转录,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
因此,研究DNA甲基化对于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及疾病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
DNA修饰是指DNA共价结合一个修饰基团,使具有相同序列的等位基因处于不同修饰状态。
全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测序)
![全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c78d2164431b90d6c85c76f.png)
[3] Junjie Qin, Yujun Cui, et al. Open-Source Genomic Analysis of Shiga-Toxin–Producing E. coli O104:H4. N Engl J Med. 2011 Aug 25; 365(8): 718-24.
从头测序(de novo 测序)
从头测序即 de novo 测序,不需要任何参考序列资料即可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 析方法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利用全基因组从头测序技术,可以获得 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从而推进该物种的研究。一个物种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 意味着这个物种学科和产业的新开端!这也将带动这个物种下游一系列研究的开展。全基因组序列图 谱完成后,可以构建该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为该物种的后基因组学研究搭建一个高效的平台;为后 续的基因挖掘、功能验证提供 DNA 序列信息。华大科技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低 成本地完成所有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谱。
Medicine,NEJM)上在线发表。德国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项目首次展示了快速的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及时的数据共享给全球各科研领域所带来的巨大贡献,证实了信息数据的快速共享在
公共卫生事件中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应对全球重大突发性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提
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思路。
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项目进展时间轴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参考文献格式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参考文献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64189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1.p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参考文献格式知识专题:深度探讨《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杂志》1. 引言作为一名学术研究人员,我始终关注着《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杂志》)这一权威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
今天,我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这一杂志的重要性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
2. 了解《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是一份涵盖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其发表的论文涵盖了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染色体生物学、人类和动物遗传学等广泛领域。
该杂志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研究内容而闻名,受到全球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3.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该期刊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涉及到多个研究热点。
基因编辑技术在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发展、以及人类遗传疾病的分子机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生命的遗传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对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者,我对《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通过阅读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我不仅了解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也结识了许多同行,广泛交流并深化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我认为该期刊对于推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这一重要学术期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该期刊以其丰富的研究内容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受到全球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涉及到的研究热点也备受同行们的关注。
新治疗方法、新疗法、新医疗技术、新药物应用
![新治疗方法、新疗法、新医疗技术、新药物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d3e4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c.png)
新治疗方法、新疗法、新医疗技术、新药物应用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疗法、医疗技术和药物应用不断涌现,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取得突破的新进展:1.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修复或替换患者体内的异常基因,帮助恢复正常的基因功能。
基因治疗在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2.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方法。
近年来,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效应,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免疫疗法,如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
3.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
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制造出高精度的人体组织、器官模型和假体,用于手术模拟、植入物定制等方面。
这项新技术有望改善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4.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精准医学是一种个体化的医疗模式,基于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和疾病特征,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通过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医学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
5. 纳米技术在药物传输方面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药物传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药物封装在纳米颗粒中,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减少副作用,并提高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效果。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疗法、医疗技术和药物应用为医学界提供了创新的工具和思路,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希望。
我们期待这些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Smith, J. et al. "Advances in Gene Therapy." Nature Genetics, vol. 51, no. 5, 2019, pp. 771-774.- Sharma, P. et al. "Development of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vol. 318, no. 9, 2017, pp. 808-809.- Ventola, C. L. "Medical Applications for 3D Printing: Current and Projected Uses."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vol. 39, no. 10, 2014, pp. 704-711.- Collins, F. S. and Varmus, H. "A New Initiative on Precision Medic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2, no. 9, 2015, pp. 793-795.- Blanco, E. et al. "Nanomedicine in Cancer Therapy: Innovative Trends and Prospects." ACS Nano, vol. 10, no. 12, 2016, pp. 10636-10639.。
杜布赞斯基生物进化的遗传学原理
![杜布赞斯基生物进化的遗传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d90d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1.png)
1. 概述杜布赞斯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对于生物进化的遗传学原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杜布赞斯基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贡献,并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2. 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理论2.1 突变理论在遗传学领域,杜布赞斯基提出了突变理论,认为突变是种裙进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他通过研究不同物种的遗传变异,发现突变是生物进化中产生遗传变异的主要途径,对于生物种裙的适应性和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遗传变异的积累杜布赞斯基的研究还发现,遗传变异在种裙中逐渐积累,通过亲缘关系进行遗传传递。
这种遗传变异的积累能够为物种提供更多的适应性基因组,有利于其在环境中更好地存活和繁衍。
3. 杜布赞斯基的影响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理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突变理论和遗传变异的积累理论填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空白,为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结论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研究不仅促进了生物遗传学和进化论的发展,也为人类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起源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5. 参考文献- Dobzhansky, T. (1937).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2nd 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obzhansky, T. (1951).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3rd 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obzhansky, T. (1970). Genetics of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6. 进化中的遗传多样性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理论突出了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即生物种裙内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异性。
转录组生信报告 参考文献
![转录组生信报告 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1463ac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8.png)
转录组生信报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Wang, Z., Gerstein, M., & Snyder, M. (2009). RNA-Seq: a revolutionary tool for transcriptomics.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10(1), 57-63.2. Wang, L., Feng, Z., Wang, X., Wang, X., & Zhang, X. (2010). DEGseq: an R package for identify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from RNA-seq data. Bioinformatics, 26(1), 136-138.3. Anders, S., Pyl, P. T., & Huber, W. (2015). HTSeq—a Python framework to work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data. Bioinformatics, 31(2), 166-169.4. Love, M. I., Huber, W., & Anders, S. (2014). Moderated estimation of fold change and dispersion for RNA-seq data with DESeq2. Genome biology, 15(12), 550.5. Li, B., & Dewey, C. N. (2011). RSEM: accurate transcript quantification from RNA-Seq data with or without a reference genome. BMC bioinformatics, 12(1), 323.引言:转录组学是研究细胞或组织中全体转录本的研究领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如RNA-Seq)可以获得大量的转录组数据,进而对基因表达和调控进行深入分析。
转基因猪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猪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703cda6f1aff00bed51e66.png)
遗传育种GENETICS AND BREEDING猪业科学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09年 第9期823 讨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近5年的选优提纯,目前杜洛克、长白、大白猪的生长和肉用性能已达到较高水平,生长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都在800 g 以上,料肉比在2.9以下,背膘较薄,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大,瘦肉率达68%左右,肉质完全正常,无PSE 肉、DFD 肉,取得了较理想效果。
这些品种生产的杜×长大日增重达926 g,料肉比2.53,而且杂优率十分明显,分别达13.1%和-7.66%。
文中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杂优率大多较低,这符合一般规律。
至于失水率、肉色及大理石纹等级及贮存损失的杂优率出现偏高、偏低现象,可能主要原因在于抽样误差。
主要参考文献:[1]施启顺, 柳小春主编. 养猪业中的杂种优势利用[M].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7.[2]施启顺, 柳小春,陈斌,等.杜洛克、长白、大白猪肉的杂交效果分析[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1):28-29.[3]施启顺,柳小春,陈斌 等. 杜洛克、长白、大白猪间的二元、三元杂交效果分析[J].养猪,2005,(5):17-18.[4] 施启顺,柳小春,吴晓林. 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猪生长和肉用性状的杂交参数估计[J].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4):65-69.[5] Moeller S.J., R.N. Goodwin, R.K. Johnson et al. The nationa l pork producers council maternal line national genetic evaluatio n program: a comparison of six maternal genetic lines for female productivity measures over four parities[J]. J. Anim. Sci., 2004,82(1):41-53.[6]Rothschild M F, Runvinsky A. The Genetics of The Pigs[M]. CA B INTERNATIONAL,1998,21-34,488-491.(收稿日期:2008-09-17)转基因猪的研究进展杜金芳,王 慧*(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摘 要:自80年代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以来,转基因动物已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生物反应器、异种器官移植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医学综述范文20篇参考文献
![医学综述范文20篇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f57f395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6.png)
医学综述范文20篇参考文献Medical Review: A Compilation of 20 ReferencesIntroductionThe field of medicine is vast and ever-evolving, with new research and studies constantly ad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This review aims to compile and summarize key findings from 20 recent and influential medical studies, highlighting the diversity and depth of research in various medical subdomains.1. The Impact of Genetic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Genetic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etic variant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personaliz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2. Innovation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Cancer immunotherapy has revolutionized cancer treatment, offering new hope to patient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recentadvancement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 and immune-modulating agents.3.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Mental HealthThe connection between nutrition and mental healt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nutrients on brain function and mental well-being, offering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d mental health.4. Advancements in Diagnostic Imaging TechniquesDiagnostic imaging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we diagnose and monitor diseases. This review covers recent advancements in MRI, CT, and ultrasound technologies, discussing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5. The Global Challeng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s a growing global concern, threat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current antibiotic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uses, im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to this urgent health issue.6.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OncologyThe field of oncology is rapidly adopting personalized medicine approaches, tailoring treatment plans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tient's tumor.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research in personalized oncology, including genetic profiling and targeted therapies.7. The Role of Exercise in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Regular exercise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heart disease, diabetes, and cancer.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chanisms behind these benefits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exercise into daily life.8. The Impact of Sleep on Overall HealthSleep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overall health and well-being.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link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various health outcomes, including mental health,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immunity.9. Stem Cell Therapie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Stem cell therapies offer the promise of regenerating damaged tissues and organ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centresearch in stem cell biology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10. The Epidemiology of Obesity and Its Impact on Global HealthObesity is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associated with a range of chronic diseases.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epidemiology of obesity, discussing its global trends, causes, and impact on health outcomes.11. Advancements in Surgical TechniquesSurgical techniques have evolv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years, becoming more precis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recent advancements in surgical technology, including robot-assisted surgeries and tissue engineering.12. 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Bone HealthVitamin D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bone health and preventing osteoporosis.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mechanisms of vitamin D in bone metabolism and discusses dietary and supplemental sources of this vitamin.13. The Microb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Infectious diseases continue to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global health.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microbiology of these diseases, discussing the pathogenesis,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14. The Intersection of Genet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in Drug ResponseGenetic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rug response.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field of pharmacogenomics, discussing how genetic variations affect drug metabolism and efficacy.15. The Role of Telemedicine in Improving Access to HealthcareTelemedicine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healthcare access, particularly in rural and underserved area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telemedicine, offering insights in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16.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Global HealthClimate change is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global health, affecting disease transmission,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infrastructure.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link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 outcomes, discussing potential adaptation strategies.17. The Use of Herbal Medicines i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Herbal medicines have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in various cultures for their therapeut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cent research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erbal medicines, discussing their role i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practices.18. The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Diabetes is a growing epidemic, associated with a range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discussing its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医学综述:20篇参考文献汇编引言医学领域广阔且不断发展,新的研究和研究不断增加我们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狗的起源和进化的参考文献
![狗的起源和进化的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c5045d3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9.png)
狗的起源和进化的参考文献狗是一种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它们曾经是狼的近亲。
狗的起源和进化历史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许多科学家和研究者一直在探索狗的祖先和演化历程。
以下是一些关于狗的起源和进化的参考文献:1. Larson, G., Karlsson, E. K., Perri, A., Webster, M. T., Ho, S. Y. W., Peters, J., ... & Lindblad-Toh, K. (2012). Rethinking dog domestication by integrating genetics, archeology, and biogeograph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9(23), 8878-8883.这篇文章探讨了狗的起源和驯化历史,并将基因学、考古学和生物地理学相结合,提出了新的关于狗驯化的理论。
2. Ostrander, E. A., & Wayne, R. K. (2005). The canine genome. Genome research, 15(12), 1706-1716.这篇文章涵盖了狗的基因组学,介绍了狗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历史。
3. Shipman, P. (2015). The Invaders: How Humans and TheirDogs Drove Neanderthals to Extinc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和狗如何影响了人类进化史,并探讨了狗在人类演化中的角色。
4. Wang, G. D., Zhai, W., Yang, H. C., Wang, L., Zhong, L., Liu, Y. H., ... & Zhang, Y. P. (2013). Out of southern East Asia: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omestic dogs across the world. Cell research, 23(1), 1-3.这篇文章研究了狗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和演化历史。
2023年林业碳汇新方法学
![2023年林业碳汇新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9b1c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6.png)
2023年林业碳汇新方法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林地等植被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过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林业碳汇成为缓解气候变化、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意识的提高,林业碳汇的新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一、林业碳汇的重要性林业碳汇不仅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还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
通过促进森林生长、改善树木种植结构、减少乱砍滥伐等措施,林业碳汇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助于地球气候的平衡。
二、2023年林业碳汇新方法的学习1. 林业碳汇监测技术的创新传统的林业碳汇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遥感技术,但这些方法存在着监测范围窄、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林业碳汇监测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地面植被的三维高精度测量,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动识别树种、计算生长速率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林业碳汇监测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可以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林业碳汇管理技术的创新除了监测技术的创新,2023年还涌现了一系列新的林业碳汇管理技术。
利用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率和木材质量,从而增加林业碳汇的吸收量。
通过推广林业碳汇资产化和碳交易等机制,可以激励森林经营者更多地投入到林业碳汇的管理中,实现碳汇的最大化效益。
3. 林业碳汇生态工程的创新2023年,林业碳汇生态工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利用生态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实现多样性林地的布局,促进不同树种之间的互相促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恢复受损林地,提高碳汇的吸收能力。
三、2023年林业碳汇发展的挑战和展望尽管林业碳汇在2023年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医学期刊英文参考文献著录问题
![医学期刊英文参考文献著录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437e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8.png)
228编辑出版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反映论文的研究背景,体现论文的真实性,表明作者的治学严谨[1-3]。
参考文献有助于引导读者扩展知识,为读者的学习提供便利,是读者查阅原始文献的最佳渠道[4]。
2015年,我国颁布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为作者和编辑提供著录参考文献规范的依据。
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较多,且以英文参考文献为主[5]。
参考文献包含主要责任者、题目、刊名、出版年份、卷期及起止页等信息,《规则》里面对参考文献的每一部分均有严格的要求及规范,编辑及作者应严格执行其要求,不得擅自改动变更。
笔者结合多年的编辑实践经验,就医学稿件中英文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英文参考文献的规范引用方法,以期为同行编辑及作者提供参考。
一、英文参考文献常见的错误(一)主要责任者著录失范《规则》对参考文献作者著录的要求分为,作者不超3人时,应标注出所有的作者,作者超过3人时,规范的著录格式为“前3位作者,et al”。
著录作者姓名时,应姓在前名在后,姓写全称,名用缩写的大写字母。
稿件中的文后参考文献主要责任者的常见错误如下。
1.姓和名混淆。
例如作者姓名为Stephen Len-zini、Raymond Bargi,标注成STEPHEN L、RAY-MOND B。
正确的应该是Lenzin S、Bargi R。
2.随意把复名中的第二个字去掉,或取消复名中的“-”。
如将Jae-Won Shin,Byoung-Ki Cho 标注成Shin J、Cho B。
正确的应该是Shin J W、Cho B K。
3.名的缩写缺失。
例如只标注作者的姓:SONG,COTTLER,KLIBANOV A,et al,缺失名的缩写。
正确的应该是:SONG J ,COTTLER P S ,KLIBANOV A L ,et al.医学期刊英文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刘焕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医药》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180)摘要: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且以外文参考文献为主。
生物学专业词汇
![生物学专业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355f5352804d2b160b4ec080.png)
Genetics 2010Genetics Glossaries Week 1Heredity 遗传Variation 变异 Preformation 先成论 Epigenesist 后生说Mendel’s law 孟德尔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分离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自由组合定律Inheritance 遗传特征Trait 特征Full/Constrict 饱满/收缩 Pod 荚Axial/Terminal 轴生/顶生 Stem 茎Monohybrid cross 单基因杂交Postulate 假说Dominance/Recessiveness 显性/隐形Gamete 配子Likelihood 可能性Punnett square 旁那特方格/棋盘法Genetype 基因型Allele 等位基因Homozygote/ Heterozygous 纯合子/杂合子Phenotype 表现型Test cross 测交Dihybrid cross 双因子杂交 Chi-square test 卡方测验Week 2Pedigree 系谱Huntington disease 亨廷顿舞蹈症Cystic fibrosis 囊性纤维化(胰腺病)Vertical inheritance 垂直遗传特性Horizontal inheritance 水平遗传特性Incomplete dominance 不完全显性Semidominance 半显性Codominance 共显性Multiple alleles 复等位基因 Self-incompatibility 自交不亲和Pleiotropy 基因多效性Lethal gene 致死基因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Chromatin 染色质Chromosome 染色体 Haploid 单倍体 Diploid 二倍体Karyotype 核型Sex chromosome/Autosome 性/常染色体Moths 蛾Alligator 短吻鳄Parental 亲本的Maternal 母系的 Subsequent 随后的 Meiosis 减数分裂Drosophila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黑腹果蝇Fruit fly 果蝇 Prolific 多产的Nomenclature 命名法Hemizygous 半合子的 Color-blindnenss 色盲 Descendant 后代Hormone 荷尔蒙Pattern baldness 模型斑秃Week 3Mitosis 有丝分裂 Complement 互补 Cytokinesis 胞质分裂 Ongoing 持续的 Synthesis 合成 Telophase 末期 Anaphase 后期 Aligned 对齐的 Metaphase 中期 Prophase 前期 Duplicated 复制的 Duplication 复制 Centrosome 中心体Meiosis I/II 减数分裂I/II期Nondisjunction 不分离Red-green colorblindness 红绿色盲Sex-linked 伴性的 Hemophilia 血友病 Hypophosphatemia 低磷血症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DNA)Nuclei 核Principle 组分Ultracentrifugation 超速离心法 Predominance 优势Phage 噬菌体Host cell well 宿主细胞壁 Double helix 双螺旋Complementary pairing 互补配对 Central dogma 中心法则Prokaryote 原核生物Eukaryote 真核生物Week 4Nucleotide 核苷酸Phosphate 磷酸盐Quagga 斑驴 Skull 颅骨Neanderthal 穴居人的Uracil 尿嘧啶Thymine 胸腺嘧啶Adenine 腺嘌呤Guanine 鸟嘌呤Cytosine 胞嘧啶Ribonucleotide 核糖核苷酸Tobacco mosaic virus 烟草花叶病毒(TMV)Semiconservative 半保留的 Methylate 使甲基化Splicing 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 选择性剪接 Reverse transcription 反转录 Retrovirus 逆转录病毒Immunodeficiency 免疫缺陷Matrix 基质Bilipid outer layer 双脂质外层 Viral particle 病毒颗粒 Disintegrate 破裂Week 5Correlation 相关性 Polarity 极性Nonoverlapping 不重叠的 Degenerate 简并的Incorporation 编入 Nickel hydride 镍氢 Wobble rule 摆动法则Peptidyl 肽基Aminoacyl 氨酰基Polyribosome 多核糖体 Elongation 延长Termination 终止Multimeric protein 多亚基蛋白质Posttranslational 翻译后Prion 阮病毒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海绵状脑病Spongy 海绵似的Proteinaceous 蛋白质的 Deposit 沉淀物 Incubation 潜伏期 Progressive 渐进的Neurodegeneration 神经性退行性病变Infectious 传染的Forward/reverse mutation 正向/反向突变Rearrangement 重排Spontaneous mutation 自发突变Haploid 单倍体Susceptibility 敏感性Mutagen 诱变剂 Bactericide 杀菌剂Fluctuation 波动Polymerase 聚合酶Proofreading 校对 Crossing-over 互换 Transposon 转座子 Base analog 碱基类似物 Intercalator 插入剂 Alkyltransferase 烷基Homology-dependent 同源依赖 Excision 切除Methyl 甲基 Mismatch 错配Error-prone 易错的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非同源末端接合Xeroderma pigmentosum 着色性干皮病Alkaptonuria 尿黑酸症 Hypothesis 假说Neurospora 脉胞菌Mold 霉菌Nutritional mutant 营养突变体 Auxotroph 营养缺陷型Prototroph 原养型Modulate 调节Perception 感觉Week 6-7Transgenic 转基因Recombinant 重组的Donor 供体Restriction enzyme 限制性内切酶Fragment 碎片Vector 载体Transformation 转导Amplification 扩增Endonuclease 核酸内切酶 Cornerstone 基础 Degrade 降解Palindrome 回文Overhang 悬突体Isoschizomer 同切酶Isocaudarner 同尾酶Gel electrophoresis 凝胶电泳 Partial digestion 部分消化 Infer 推断Selectable marker 可选标记 Drug resistance 抗药性Ligation 连接反应Ligase 连接酶Sticky end 粘性末端 Blunt end 平整末端 Cosmid 粘性质粒YAC 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Autonomous 自主的 Subcloning 亚克隆化β-galactosidase β半乳糖苷酶Gal 标准编号Blue dye 蓝色染料Plaque 噬菌斑Shuttle vector 穿梭载体Intron 内含子 Probing 探测Southern blotting DNA印迹Reverse genetics 反向遗传学Transgenic [træns'dʒɛnɪk] 转基因的Metabolity 代谢物 Gene knockout 基因敲除Ectopic expression 异位表达Week 8Embryo 胚胎Genetic linkage 遗传连锁 Chiasmata 复交叉Chromosome breakage 染色体断裂Cytological 细胞学的 Abnormality 异常Keep track of 与……保持联系 Genetic marker 遗传标记Progeny 子代Discontinuity 不连续的 Parental class 亲本Assort 分配 Tracing 追踪 Correction 修正Chromosomal interference 染色体干扰Orient 定向Homologous chromosome 同源染色体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并发系数Linkage group 连锁群 Interchangeable 相互可交换Week 9HGP (Human Genome Project) 人类基因组计划Proposed 被提议 Draft 草稿Skepticism 怀疑论Computational biology 计算生物Ethics 伦理学 Legislation 法律Arabidopsis thaliana 拟南芥Facilitate 促进Manipulation 操作-omics 各种组学Transcriptomics 转录组学 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 Phenomics 表型组学Accuracy 精确性Polymorphism 多态性Heterochromatic DNA 异染色DNA Hybridization 杂种Identifying 标记Estimating error 估计误差 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单核苷酸多态性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简单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 微卫星Genomewide 全基因组 Constellation 构象Span 跨度Counterpart 副本Bottom-up approach 自下而上模式STS (Sequence Tagged Site) 标志序列位点Top-down approach自上而下模式 Fluorescent 荧光的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Loci (locus复数) 位点Resolution 分辨率Hierarchical shotgun approach 分层散弹枪策略Shearing 剪切Throughput 吞吐量/生产量Distinct 不同的Lateral transfer 横向迁移Complexity 复杂性Shuffling 慢慢移动Module 模块Paralogs 种内同源基因Pseudogene 假基因Duplication 重复Telomere 端粒Orthologous gene 种间/直系同源基因Paralogous gene 种内/旁系同源基因Week 10Organelle 细胞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Preserve 保护 Integrity 完整性 Shortening 缩短Fusion 融合Degradation 降解Germ-line cell 生殖细胞 Somatic cell 体细胞 Histone 组蛋白Heterogeneous 不均匀的,多样的Uneven 不均匀Supercoiling 超螺旋Radial loop 桡箕/反箕Scaffold 支架结构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 Staining 着色Transcription 转录 Inactive 失活Constitutive 组成性的 Facultative 兼性的Euchromatin 常染色质Condense 浓缩Dosage compensation 剂量补偿Barr body 巴氏小体/X染色质 Deletion 删除Inversion 倒位Translocation 易位 Transposition 转置Polytene 多线型Giant chromosome 巨染色体Salivary gland cell 唾液腺细胞Inversion loop 倒位环Chromatid 染色单体Centromere 着丝点Suppressor 抑制物/抑制基因Disruption 分裂 Speciation 物种形成Transposable element 转位因子Retroposon 反转录子LINE (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长散在序列 SINE (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短散在序列Relocate 迁移Euploid 整倍体 Aneuploid 非整倍体Monosomy 单倍体Trisomy 三倍体 Tetrasomy 四倍体Polyploidy 多倍体 Colchicines 秋水仙碱 Down's syndrome 唐氏综合征Inactivation 失活Mosaic 嵌合体Diploid 二倍体Vigor 活力 Sterile 不育的Odd-number 奇数Allopolyploid 异源多倍体Raphanobrassica 萝卜属Week 11Prokaryotic 原核的Proliferating 增生的ORF (open reading frame) 阅读框架Operon 操纵子 Spontaneous 自发的Transformation 转化 Conjugation 结合Transduction 转导 Recipient 接受者 Hfr 高频重组 Integrate 融入 Excision 切除 Reverting 回复Non-Mendelian 非孟德尔式 Four-o-clock 紫茉莉 Mitochondria 线粒体Polypeptide-encoding 多肽编码Compact 压缩Intron 内含子 Liverwort 地钱 Protozoan 原生动物Parasite 寄生虫Apparatus 组织/器官 Exception 例外 mtDNA 线粒体DNA Chloroplast 叶绿体 cpDNA 胞质DNA Responsive 回应的 Heteroplasmic 异质的 Homoplasmic 同质的 Bioreactor 生物反应器Week 12Developmental genetics 发育遗传学Manipulation 操纵Species-specific 特种异性的Cell formation 细胞形成Mutant 突变体Loss-of-function 功能性缺失Null 失效的Hypomorphic 亚效等位基因Dominant-negative 显性失活的 Gain-of-function 功能性获得Overexpression 超量表达Ectopic expression 异位表达Null mutation 无效突变 Leaky 有漏洞的Permissive temp 允许温度Restrictive temp 限制温度Haploinsufficiency 单倍剂量不足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亚细胞定位Epistasis 上位/异位显Sepal 萼片 Petal 花瓣Stamen 雄蕊 Carpel 心皮EMS (Ethylmethane Sulphonate) 乙基甲磺酸 Irradiation 放射T-DNA 转运DNA siRNA 小干扰RNA miRNA = microRNA 微小RNA Functional genomics 功能基因组学Adenosine deaminase 腺苷脱氨酶Embryonic 胚胎的Totipotent (细胞)全能的Pluripotent 多能性的Blastocyst 胚泡Multipotent 多能干细胞Hematopoietic 造血的Bone marrow 骨髓Week 13Anterior-posterior 后前位的Syncytium 多核体Cortex 皮层Pole cell 极细胞Blastoderm 胎盘Fertilization 受精Segmentation gene 分节基因Homeotic gene 同源框基因 Cellularization 细胞化 Gastrulation 原肠胚形成Germ layer 胚层Mesoderm 中胚叶Endoderm 内胚层 Ectoderm 外胚层 Maternal gene 母体基因Gap gene 裂隙基因Pair-rule gene 成对规则基因Segment-polarity 体节极性基因Maternal-effect 母体影响bicoid (bcd) 果蝇中控制头胸发育的一个关键母体基因Morphogen 成形素 Repressor 阻遏物Zygotic gene 合子基因 Hierarchy 层次结构Promoter 启动子 Affinity 亲和力Regulating 调节Subdivide 细分 Mirror-image 镜像Intra-segmental 节内的Patterning 图样 Ligand 配合体Transcription factor 转录因子Regulatory cascade 级联调节系统Gene cluster 基因群 Biothorax complex Homeodomain 同源域 Penetrance 外显率Expressivity 表现度Imprinting 印迹Insulin-like 胰岛素样Epigenetic 表观遗传的 Methylation 甲基化作用 Prader-Willi syndrome 普拉德-威利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 天使综合征Haig hypothesis 海格假说 Down-regulation 减量调节 Sequential 连续的 Asymmetric 不对称的 Intrinsic 固有的Juxtacrine 邻分泌Paracrine 旁分泌Mediated 介导的Week 14Population genetics 种群遗传学Gene pool 基因库Microevolution 微观进化 Macroevolution 宏观进化Hardy-Weinberg law 哈代-温伯格定律Infinite number 无穷 Migration 迁移Equilibrium 平衡Correlate 相关 Albino 白化病者Genetic drift 遗传漂变 Nonrandom mating 选择性交配 Fitness 适合度Natur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 Artificial selection 人工选择 Antibiotic 抗生素Preexisting 预成Viability 生存能力Counteract 抵消 Confer 授予 Persist 保持Heterozygous advantage 杂种优势Eugenics 优生学Geographically 地理学上的Fluctuation 波动Founder effect 创建者效应 Pathogen 病菌Insecticide 杀虫剂 Inbreeding 近亲交配Self-fertilization 自体受精 Hybrid vigor 杂种优势 Deleterious 有害的 Overdominance 超显性Week 15Pre-existing 之前就存在的 Chimpanzee 黑猩猩 Subtle 微妙的 Complexity 复杂度 Transposition 转置Diversification 多样化Divergence 分歧Fibrinopeptide 血纤维蛋白肽 Phylogeny tree 系统树遗传学 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细胞的遗传学 cell genetics 体细胞遗传学 somatic cell genetics 发育遗传学 developmental genetics又称“发生遗传学”。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工程》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工程》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7a0671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4.png)
专题2 2.1 植物细胞工程一、教学目标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 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虽说在必修模块中学了一些细胞的知识,但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建议如下。
在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的实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首先可用教材上的菊花图引入本节的标题,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细胞的全能性及分化。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分化这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过,所以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
然后再通过“怎样把植物的一个花瓣培育成完整的植株”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来进行讨论和总结的,应当尽量创造条件完成这个实验。
在不具备完成该实验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组培实验室,或让学生观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录像片。
同时结合教材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还可再补充两个问题:(1)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养成完整植物体?(2)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通过教材上的番茄—马铃薯实例引入,让学生思考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设想:让番茄与马铃薯杂交,培育出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
如果要实现这一设想,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上。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589b56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7.png)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自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在这篇论文中,将引用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以探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话题,包括幼儿的发展、早期干预和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1.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从遗传到环境(Children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From Genetics to Environment)作者:Thapar, A., Collishaw,S., Pine, D. S. 和 Thapar, A. K.出版年份:2012这本书综述了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的全面概述。
它深入探讨了遗传、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该书还提供了关于早期干预和治疗方法的信息,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早期干预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The Impa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Young Children)作者:Viechtbauer, W., van den Bulk, B. G., Versfeld, R., van derVeen-Mulders, L., Buitelaar, J. K. 和 Feron, F. J.出版年份:2017这篇研究考察了早期干预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降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心理疾病的风险。
这篇文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在幼儿期就应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的重要性。
3. 幼儿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Young Children)作者:Egger, H.L., Angold, A.出版年份:2006这篇文献详细介绍了幼儿心理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基因调控与生物发育
![基因调控与生物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05151df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5.png)
基因调控与生物发育基因调控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生物体内各个细胞的特化和组织形成。
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从而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参与了细胞分化、器官形成以及生物体整体结构的建立。
基因调控主要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
在转录调控中,转录因子是关键的调控因子,它们能够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另外,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翻译调控则主要通过启动子区域上的RNA结构或RNA结合蛋白来实现。
基因调控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正向调控、负向调控、组蛋白修饰调控以及DNA甲基化等。
正向调控通常通过激活基因转录来推动基因表达,而负向调控则通过抑制基因转录来阻止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调控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来调节基因表达,而DNA甲基化则是通过添加甲基基团来静默特定基因。
基因调控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和信号通路的活性。
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和组合方式决定了细胞特化的方向,而信号通路则可以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和稳定性。
这种差异性使得细胞能够在同一基因组的基础上产生多样性,从而形成复杂的生物体。
随着基因调控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在生物发育和疾病发展中的重要性。
许多遗传疾病都与基因调控的异常或错位有关。
了解基因调控的机制和调控网络,有助于我们对生物发育和疾病发展的理解,也为疾病治疗和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基因调控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细胞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基因调控的方式多样,包括正向和负向调控、组蛋白修饰调控以及DNA甲基化等。
对基因调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也为疾病治疗和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1. Levine, M., & Davidson, E. H. (2005).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for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2(14), 4936-4942.2. Spitz, F., & Furlong, E. E. (2012). Transcription factors: from enhancer binding to developmental control.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13(9), 613-626.3. Ptashne, M., & Gann, A. (2002). Genes and signal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4. Arnosti, D. N., & Kulkarni, M. M. (2005). Transcriptional enhancers: intelligent enhanceosomes or flexible billboards?.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94(5), 890-898.。
高三生物研究报告中如何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
![高三生物研究报告中如何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db2e7a4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高三生物研究报告中如何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在高三生物研究报告中,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文献的引用可以为研究提供支持和证明,还可以向读者展示你对相关学术研究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研究报告中如何正确引用和参考科学文献的方法和格式。
一、引用科学文献的方法1. 直接引用当你直接引用文献中的内容时,需要在引用处标明作者的姓氏、出版年份和页码。
比如,根据Smith(2018)的研究结果,……(p. 45)。
2. 间接引用当你间接引用文献中的内容时,可以在引用处标明作者的姓氏和出版年份,不需要标注页码。
例如,研究表明……(Brown, 2019)。
3. 引用多位作者的文献当文献有两位作者时,引用时可以同时写上两位作者的姓氏;当文献有三位或三位以上的作者时,可以只写第一位作者的姓氏,后面加上"et al."。
比如,根据Johnson and Smith(2017)的研究,……;根据Jones et al.(2016)的研究,……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在高三生物研究报告中,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准确无误。
下面是参考文献的常用格式:1. 期刊文章的参考文献格式作者姓氏, 作者名字缩写. (出版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页码范围.例如:Smith, J. A. (2019). The Role of Genetics in Cancer. Journal of Biology, 25(3), 123-135.2. 书籍的参考文献格式作者姓氏,作者名字缩写. (出版年份).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例如:Brown, L. M. (2018). Introduction to Gene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 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作者姓氏,作者名字缩写. (出版年份). 论文标题. (学位论文类型,学位授予单位).例如:Johnson, R. W. (2017).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Genetic Mutation. (博士学位论文,XX大学).三、参考文献的编写规范1. 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在引用文献时,务必核对每一篇文献的作者、标题、年份和页码等信息。
高三生物论文中如何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
![高三生物论文中如何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3f2e86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4.png)
高三生物论文中如何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在高三生物论文中,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论文更加准确、可靠,并且备受读者信任。
正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方法能够展示你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并且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参考资料。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论文中如何准确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
一、引用文献的格式在高三生物论文中,引用文献应该使用第一作者的姓氏和出版年份的形式,具体格式如下:1. 引用一位作者的文献:(作者姓氏, 出版年份)例如:(Li, 2019)2. 引用两位以上作者的文献:(第一作者姓氏 et al., 出版年份)例如:(Gao et al., 2018)3. 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按照出版年份先后顺序排列,并且在引用的时候,加上小写字母a、b、c等进行区分。
例如:(Zhang, 2020a)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在高三生物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当按照特定格式列出,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参考。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格式有APA、MLA、Chicago等多种,学校或期刊一般会要求使用特定的参考文献格式,下面以APA格式为例进行介绍。
1. 一位作者的文献格式:作者姓氏, 作者名字的首字母. (出版年份).文献标题. 期刊名,卷号(期号), 页码范围.例如:Li, H. (2019).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3), 112-125.2. 两位以上作者的文献格式:第一作者姓氏, 第一作者名字的首字母., & 第二作者姓氏, 第二作者名字的首字母. (出版年份). 文献标题. 期刊名,卷号(期号), 页码范围.例如:Gao, J., & Wang, L. (2018). The impact of genetic factors on human health. The Journal of Genetics, 28(2), 56-71.3. 非期刊文献的格式:作者姓氏, 作者名字的首字母. (出版年份). 文献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例如:Zhang, Y. (2020). The study of cell structure. Beijing: Science Press.三、如何引用和参考文献在高三生物论文中,当我们引用别人的观点或实验证据时,必须注明引用来源,以便读者了解资料的来源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问题:群体中存在一个隐性有害基因,基因频率是万分之一。
如果实行优生政策,不准该个体结婚或生育。
基因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一时,需要多少代(85)n=1/qn-1/q0物种进化是渐进式还是爆发式时间尺度;分子钟;遗传物质变化与性状变化;特例(远缘杂交,多倍体)比目鱼化石非对称性进化是在自然界中逐步形成的(96)仅凭单一化石,不具代表性,难以推论;关联性不等于因果性大连旅顺的蛇岛上只有蝮蛇,周围其他地区都有多种蛇类,为什么奠基者;环境的选择与蛇的适应;早先连着大陆后来分离。
海蛇有很多共同特征,色灰,有斑带,溶血性蛇毒,和陆地金环蛇的特征很像。
你认为是金环蛇起源于海蛇,还是海蛇起源于陆地蛇,为什么(97)现生的海蛇和陆蛇只可能是同源关系而不是祖裔关系;且相似性不代表因果性,可能是趋同演化;从爬行动物的进化历程看,“下海”是次生性状。
第二章杂合体AaBbCc自交,子代中1. 杂合体概率是多少:分类讨论:单杂-Aabbcc,aaBbcc,aabbCc;双杂-AaBbcc,AabbCc,aaBbCc;三杂-AaBbCc。
算出来,加起来。
2. 纯合体概率是多少(23)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算出来,加起来。
问题:假如我们用人来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在一条染色体上我们挑选到两个基因连锁的概率会有多大在全基因组中呢1)人1号染色体250Mb,含3380个基因。
2)遗传学距离1cM约等于1Mb。
假设:基因在染色体上平均且连续地分布。
且不考虑着丝点的位置。
在1号染色体上随机挑选两个基因,它们存在连锁关系的概率是多少(27)---------|----------|----------|----------|----------5x50Mb---------------------------。
------------------------------------- ------- 。
-- -A 、从每一段的起点选一个基因,再算选取的下一个基因位于其下游50Mb 以内的概率;B 、到了最后50Mb 时,每一段起点选一个基因,再算选取的下一个基因位于其下游的概率。
A 、3380/5=676,即A 段每一个基因下游的第676个基因恰好与该基因相距50cM 。
B 、676x4=2704,从第2705个基因开始算为B 段。
算完了,加起来。
(51)(52)“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女病父正非伴性”。
特殊情况下考虑外显率、表现度、细胞质遗传、母性影响等......如果一个表型正常,等位基因是杂合的男子与一个纯合隐性基因的病女子结婚,生有5个孩子,其中5个子女都是无病的机会是多少,3病2正常的机会是多少(71)二项式展开;或者穷举。
第三章一对都是AB血型的夫妻,所生的子女是A型,AB型和B型的概率是一对分别是A和B血型的夫妻,怎样判定他们的基因型某一平衡人群中,B血型占,O血型占,计算该群体中A和AB血型的比例。
Hh源头,Ia+Ib+i=1;二倍体,群体平衡时,基因型分配(Ia+Ib+i)^2=1,展开就好。
有一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留下的唾液鉴定血型是O型,但是在重点检查某一嫌疑人时,检测出该人的血型是B型,在其它举证都确凿的情况下,已经确认该人是犯罪人,为什么会出现体液与血液血型不一致的现象分泌型。
例题:具有C,c,D,E,e抗原的个体,可能由哪些基因型组成如果母亲具有C,D,E抗原,父亲具有C,c,E,e抗原,子女可能的表型是什么如果他们的子女中有一个具有CcDEe抗原,他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是什么表型为 Rh阴性的母亲与Rh阴性的父亲生有一女和一子。
女儿为Rh阴性,抗原与父亲相同为c,e,儿子是Rh阳性,抗原是C,c,D,e, 分析其遗传机制。
母亲:A; Rh阴性(C,E);N(Mg); Xg阴性父亲:AB; Rh阳性(D,C,E); N; Xg阳性男:A; Rh阳性(D,C, E,e);N; Xg阴性女:A; Rh阴性(C,E);M(Mg); Xg阳性男:A; Rh阳性(D,C,E);N(Mg); Xg阴性女:O; Rh阴性(C,E);M; Xg阴性男:AB; Rh阴性(C,E);N; Xg阴性判定哪个孩子是这对夫妻的亲生子女Rh血型的规律:常染色体,多基因(拟等位),C、c、D、d、E、e,除了d,其他都表达抗原;一般做题的时候,只要有D存在,就认为是Rh+。
MN:注意有Mg抗原亚型的存在。
Xg:性染色体,Xga对Xg显性。
白细胞抗原单倍型分析:父抗原: A2 , A 11 , B13 , Bw46母抗原: A3 , A 9 , B5 , B7子1抗原: A2 A3 B7 Bw46子2抗原: A11 A9 B5 B13子3抗原: A2 A9 B5 Bw46子4抗原: A3 A11 B7 B13子5抗原: A3 A11 B7 Bw46父:A2B13/A11Bw46或A2Bw46/A11B13母:A3B5/A9B7或A3B7/A9B5子代:同时出现:A2B13=0;A11Bw46=1;A2Bw46=2;A11B13=2;所以父本为后者的概率高。
A3B5=0;A9B7=0;A3B7=3;A9B5=2;所以母本为后者的概率高。
为什么P果蝇和P果蝇的后代是可育的又为什么只有雄P果蝇和雌M果蝇的后代不可育,而雄M果蝇和雌P果蝇的杂交后代可育为什么雄P果蝇和雌M果蝇的后代只是出现了不育的问题,而其他生理结构和功能正常对生殖系来说:有正常的P,则细胞质中会积累抑制转座的蛋白,转座酶虽然表达但转座活性低。
没有P,没有转座酶也没有抑制蛋白。
已经很清楚了。
第三章(下)顺反子——如何判断一个顺反子内的基因数目如何判断同一基因内的突变是否发生在相同位点顺反测验。
基因的相互作用9-3-3-1,9-3-4,12-3-1,13-3,9-7。
第四章灰体(vg+)对黑体(vg)是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P:灰体长翅(vg+b+/vg+b+)和黑体(vg b/vg b)残翅F1:灰体长翅F1雄蝇×黑体残翅雌蝇F2都是亲本型(完全连锁)F1雌蝇×黑体残翅雄蝇F2种有少量重组型(不完全连锁)链孢霉的着丝粒作图如果两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且位于着丝粒的两侧,后代子囊中包括哪些类型,比例如何分布怎样和分布在着丝粒同侧的基因位置相互区分[后面一章的课件里有答案]案例分析母本的片断代表致病者,父本的片断不具有抗病能力。
,97 Lod值计算参看杨金水:《基因组学(第2版)》p35-37;吴老师说不作要求,但还是可以看一下,不难,只是一两句话说不清。
第五章(上)画倒位环123456153426“8”字如果在臂间倒位的区段发生交换,会产生什么类型的配子画个图,在环内打叉(表示交换),看交换以后各基因的连锁关系,搞定。
表型比例Muller-5可抑制交换。
如果诱变没有造成突变,F2代表型比例如果诱变造成隐性突变,F2代表型比例如果诱变造成隐性致死突变,F2代表型比例刘祖洞“红与黑”第二版下册p58案例分析课件上有案例分析的全过程,看看就好,了解方法。
第五章(下)如果杂交材料是缺体或三体,如何进行隐性突变基因的定位缺体好说,如果缺体能活的话,杂交的时候就把缺的那条染色体全看成隐性。
三体的话,从配子入手…三体的配子各种变态……第六章(上)为什么流感病毒不能像天花病毒一样被“消灭”为什么接种疫苗不能实现彻底预防为什么每一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类型都不一样直接原因是高突变率,根本原因是基因组特点导致高突变率,把特点说一遍就OK。
第六章(下)酶切位点物理距离分析方法仿前一页PPT第七章调控元件1,2,3对基因X的调控作用有点像同源异型基因,可以YY一下。
更靠谱的说法是,可能:3、2是组织特异性的增强子,1是组织特异性的沉默子,可以解释上述现象;还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根据PPT上的几类元件的特点去推。
基因表达失调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肿瘤中基因表达失调可能涉及到DNA水平,RNA 水平,蛋白质表达水平,蛋白质活性水平等。
你能想到哪些影响肿瘤中基因表达失调的原因,你又将如何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并区分你的不同猜想。
原因和技术课件上分别介绍了,不赘述。
举几个例子:Northern检测肿瘤细胞中浓度异常升高的mRNA,染色体显带看肿瘤细胞染色体的变化,Western看蛋白表达,芯片看突变,等。
第八章肿瘤细胞如何实现突变的快速累积某些关键基因的突变;长时间暴露在致癌环境下。
假定某一遗传标记和疾病基因连锁,那么它们一定关联吗反之呢一般地,关联是连锁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miRNA和siRNA的差别内源和外源;内源的,在基因组上什么位置,转录出来以后的结构特点、怎样加工;等。
发生表达失控的基因是肿瘤发生的关键原因吗它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对这一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关联分析。
有显著关联,则查其转录的RNA、编码的蛋白质特点,推测可能的功能。
基因提出来,各种实验……第九章性别分化:环境、染色体、关键基因、等。
代表:小鼠,果蝇,蜜蜂。
判断果蝇突变体的性别:规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