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欧阳修)阅读答案
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踏莎行·雨霁风光欧阳修(宋代)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译文春雨过后,天空放晴,春分天气,一派好风光。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奇斗艳。
画梁之上,刚归来的燕子,出双入对。
玉笼里的鹦鹉却在发愁自己孤独眠睡。
薜荔香草爬上了墙面,莓苔绿藓铺满了地面,远处的青楼断断续续地传过来清丽的歌声。
想起过去的事情不禁沉默无言,眉头紧皱,远山眉色变成了青绿。
注释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
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雨霁:雨过天晴。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
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
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玉笼:玉饰的鸟笼。
亦用为鸟笼的美称。
薜(bì)荔:常绿藤本植物。
又称木莲。
莓苔:青苔。
青楼:妓院。
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创作背景约皇祜末年任夷陵县令时作。
欧阳修对女性的心理有颇深体会,他以相当谅解的同情心描写女性的心情,而不是只把她们当成艺术品去欣赏。
赏析是词写春愁。
前阕写“春分天气”的明媚景色,但也以成双的燕子反衬孤眠的鹦鹉春景,成为对比强烈的两个具象,象征主人公的孤独。
后阕写闺妇。
特写居所周围的春天景色。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的荒芜景象同上片的明丽春景退然不同,这也是使观赏者思旧的契执。
青楼的歌声,勾起了主人公对旧事的回忆,“旧事”,既有甜蜜的,亦有苦涩的,这里当指苦涩的,指心上人沉迷于游冶,不时到青楼寻欢作乐,感慨自己正如“玉笼鹦鹉愁孤睡”,“敛皱眉山”就是明证。
在这首词中,春分时节的明媚风光跃然纸上:百花盛开,新燕归来,还有依墙而长的薜荔,遍生满地的莓苔。
然而,哪知青楼的歌声引来愁绪,可惜了这美挥的“春风时光*”一词人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借春分节道出难言的心境。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一」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炷:燃烧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动用的手法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
“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赏析】《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
“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踏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踏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踏莎行①张孝祥万里扁舟,五年三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213734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踏莎行阅读训练与答案
踏莎行阅读训练与答案
踏莎行阅读训练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8分)
踏莎行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这首词所描绘的暮春初夏景象由哪两幅图景组成?诗人借此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情怀?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2)“翠叶藏莺,朱帘隔燕”在构造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词作分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包括出游时的郊外之景和归来后的日落之景。
抒发了诗人对韶光易逝的惆怅、惋惜的情怀。
(4分。
两幅图景各1分,情怀1分,分析1分。
)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两句诗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不着痕迹。
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
(4分。
作用2分,分析各1分。
)。
《踏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寇俊杰暮春,阴雨。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重新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遭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檩条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及阅读答案
• D.全词的意象具有绵密、哀婉的特点,表现的情 感细腻动人,递进层深。
• 答案:选A A项,“因为战乱”错,行人离家不 是因为战乱。
• 15、下片“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两句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请对其简要赏析。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 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 “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 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 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 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 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 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 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 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 答案: • 这两句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的
情景,是前面“莫近危阑倚”的原因,词人不直接 写行人思念闺中人,而是借想象闺中人凭高远望 而不见所思的情景表达相思之情,不但构思新颖、 巧妙,而且使感情表达更深刻。
• 方法:表现手法+分析诗句+诗人情感
•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 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 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 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 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 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踏莎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踏莎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踏莎行①张孝祥万里扁舟,五年三至。
故人相见忧堪喜。
山阴乘兴②不须回,毗耶问疾难为对③。
不药身轻,高谈心会。
匆匆我又成归计。
它时江海肯相寻,绿蓑青蒻④。
看清贵。
【注】①乾道五年(1169)春,张孝祥在荆州思怀长沙敌人,作此词。
②山阴乘兴:这里指访友。
③《维摩经》记载:维摩诘居士住毗耶城,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
释迦派文殊前往问疾。
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
文殊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古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
④青蒻:青色的箬笠。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篇“万里扁舟”一句属于实写,通过写空间距离的遥远,说明了词人与友人天各一方,相见不易。
B.词中的“五年”和“三至”形成对比,“喜”“忧”看似矛盾,却真实地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相逢后内心的感受。
C.“不药身轻”照应上片“问疾”,是说词人此时虽然重病在身,但由于故人相会,身心顿觉轻松,精气神十足。
D.该词结尾“绿蓑”一句与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E.下片开首三句写词人与友人短暂相会之后就匆匆离别,原因是世间还有许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去做。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解析】A项,“实写”错,应为“虚写”。
C项,“词人此时虽然重病在身”理解有误,词中是一种假设说法。
E项,“原因是世间还有许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去做”分析有误,“归计”表面指返回家乡,实有归隐之意。
15.①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之情。
访问友人乘兴而去,流连忘返。
故人相会一处,虽生病但不用服药也身心轻松,愉快地进行者高深而高尚的文流。
②对友人深切的眷恋之情。
美好的相聚时光对词人来说总是那么短暂,不禁感叹每次匆匆聚首又匆匆告别。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八 踏莎行(候馆梅残) 含答案
一、词人名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
1030年考取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
景祐初入京后,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外。
至和年间入朝,逐渐上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
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
为官清正,喜奖掖后进。
卒谥文忠。
二、诗词故事芦荻画地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
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
小小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接受了诗书传统的熏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参加进士考试,三次名列第一。
24岁中殿试甲科第14名进士。
三、文题背景1.本调又名《抑长春》。
此词所咏为暮春时节,莎草离披,践踏寻芳,写景抒情,与词牌本意正相切合。
2.六一居士: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六一”具体指什么?欧阳修曾作《六一居士传》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一代文豪,爱好广泛,志趣高洁,俨然杰出史家之风范。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候馆/梅残,溪桥/柳。
草薰/风暖/摇/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寸寸/柔肠,盈盈/粉。
楼高/莫近/危阑/。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下片写想像中居者的离愁。
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二、悟读,诗情画境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现了远行的旅人。
他骑在马上,拉着缰绳,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
迎面吹来的风是暖和的,地面初长的嫩草散发出的芬芳,清爽宜人。
然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答案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宋词踏莎行阅读训练及答案
宋词踏莎行阅读训练及答案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
返照④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⑤: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
③红衣:荷花的红色花瓣。
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
④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⑤骚人:诗人。
(1)此词咏荷,词上片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5分)
(2)全词咏写荷花目的在于寄情于物,结合下片内容,请简要谈谈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参考答案:
(1)(5分)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特点。
(2分)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白赏的美人(1分),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的悲苦(1分)(2)(3分)抒发了不愿趋势附俗而致年华虚度,失时零落(怀才不遇)的悲叹。
(3分。
如答“保持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或“由于坚持自己的操守(选择),以致发出仕路崎岖、沉沦不甘的感慨(或“愤懑”、“激愤”)”亦可)。
古代诗歌洪迈《踏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南京2023学年高二上开学)
二、南京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期初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踏莎行洪迈院落深沉,池塘寂静。
帘钩卷上梨花影。
宝筝拈得雁①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
残红立褪慵看镜。
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①:雁指雁柱,是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该词写思妇怀人,通篇就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算得上是善达言外之意。
B. 开篇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让读者切身感受了主人公的生活天地。
C. 这首词特别注意引寻、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一读即感,耐人寻味。
D. 整首词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主人公的动作、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15. 请结合该词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思妇怀人”这一主题的。
(6分)_______ __▲__ 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苏轼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中乐冷挥征辔。
往昔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例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恳请为上片结尾三句展现出的画面内容,拟将个标题:[解析]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学方法?具备什么抒发效果?[解析]比喻;把“离愁”比作“春水”,写出愁绪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更容易感受,也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断出,从谁的角度去抒发往昔的?后两句一向被尊为名句,先行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解析]居者或女性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想象之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步。
【赏析】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
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
“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
“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
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
“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
“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
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词统》)。
【诗词阅读及答案】踏莎行春暮 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踏莎行?春暮阅读答案附赏析踏莎行春暮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8.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分9.请简要赏析结句长空黯淡连芳草。
(6分)参考答案8.(5分)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2分)开篇描绘出一幅清幽的暮春风物图(1分)。
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可感可见。
(2分)9.(6分)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2分),长空黯淡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心情黯然;芳草连接长空,表现主人公思念之情绵长(2分),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孤寂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
阅读练习二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9.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
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8.答:描绘了一幅衰落残败、宁静沉寂的暮春图景。
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小梅缀枝,堂外细雨蒙蒙,堂内屏风半掩,余香袅袅,给人衰残沉寂之感。
(3分)营造了衰败孤寂的伤感氛围,引出下文闺中思妇的形象。
(2分)(其他补充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答:从描绘的景物看,词中之景皆处暮春,衰落惨败,迷蒙孤寂,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凄惋动人;(3分)从抒发的情感看,词人写闺中思妇,面对衰败孤寂之暮春残景,心情黯然,内心满是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闺中独处的孤寂落寞以及对远人的绵绵思念。
(3分)赏析一此为一首闺怨词。
全词表现了一个闺中女子暮春怀人的幽怨情思。
上片开头三句先以景入,首句总写,次句耳闻,三句目见。
将暮春衰落、凄清的景色铺陈一番,为后面的伤春情怀做了渲染。
接着自室外写来,由景及人,堂外细雨蒙蒙,室内静寂无人,屏风掩住了厅室内的景象,只见未燃尽的沉香,袅袅地从屏后散出。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题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学生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踏莎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踏莎行》原文: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莎行》阅读题:1、有人认为上阕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工巧之笔,请就这一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两句感情内涵丰富,你认为这两句中蕴含有哪些情感?(5分)参考答案:1、(6分)①“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表明该词所吟咏的对象是荷花。
(2分)②“红衣”、“芳心”将荷花拟人化,形象地突出荷花盛衰特点。
(2分)③“幽香”形容荷花的高洁,“红衣脱尽芳心苦”显示了荷花芳华零落景象,暗合了人的处境命运。
(2分)2、(5分)①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
(2分)②然而秋风一起,红衣尽落,芳华消逝,故说“被秋风误”。
(2分)③这两句集恨、悲、怨、嗟等情感于一体。
既有对秋风的怨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言外又隐含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为命运所播弄的嗟叹。
(1分)《踏莎行》赏析:《踏莎行·杨柳回塘》是北宋词人贺铸的词作。
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
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
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
词人通过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了自己年华的虚度。
下阕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风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宁愿盛开在炎炎的夏日。
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试题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试题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答: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问题】①下列对文段和《踏莎行》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词人所见所感,因为战乱,词人远离家乡,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B.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
C.全词的意象具有绵密、蝉联、链接的特点,表现的情感是细腻动人的,“递进层深”。
D.作者认为宋词的意象具有绵密的特点,与词人的性格有关,与幽深的情怀也有关。
②下列词句中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两项是(5分)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踏莎行》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踏莎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洪迈院落深沉,池塘寂静。
帘钩卷上梨花影。
宝筝拈得雁①难寻,篆香②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欹,鬓蝉③不整。
残红立褪慷看镜。
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①雁:指雁柱,是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②篆香:犹盘香。
香屑或香灰。
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③鬓蝉:即蝉鬓,中国古代各族妇女的一种发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写思妇怀人,通篇就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算得上是善达言外之意。
B.开篇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让读者切身感受了主人公的生活天地。
C.这首词特别注意引导、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一读即感,耐人寻味。
D.整首词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主人公的动作、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2.请结合该词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思妇怀人”这一主题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柳、薰草点缀着春光丽景,候馆、征辔透视了行人漂泊,以春景写羁旅,以乐景衬离愁,起到离愁倍增的效果。
B.本词善用叠词,“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不仅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而且与“迢迢春水”一脉相承。
C.本词以“春水”喻离愁,与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均妙在即景设喻,触物生情,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悠然神会。
D.末两句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与李白送别友人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景相似。
4.金圣叹先生评价此词“构思极妙”,请结合本词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游凤凰台刘一止二水中分,三山半落①,风云气象通寥廓。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所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离愁与感叹,充满了悲凉的感情色彩。
原文:踏莎行·细草愁烟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踏莎行·细草愁烟字词解释: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踏莎行·细草愁烟翻译: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
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
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踏莎行·细草愁烟阅读答案:试题: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动用的手法。
答案:1.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愁”和“怯”。
(1分)②用“愁”来表达草在烟霭中的感受,那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用“怯”来描写花在晨露中的感受,那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
(2分)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说的是草和花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愁”与“怯”表现出作者非常细腻的情思。
(2分)2.借景抒情。
(1分)上阕写室外之景,草愁花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海燕双飞去”暗示了思念游子的情绪。
下阕写室内之景,香蕙残败,衣带渐宽,暗示身体消瘦,进一步渲染离愁。
结尾借埋怨垂杨点明思念游子。
(3分)通过写景抒发了主人公因离别、思念而凄凉悲伤的情怀。
(2分)(如答拟人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踏莎行·细草愁烟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晏殊《全宋词》,北宋时期,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每一寸柔情,每一寸粉红色的泪水,这座建筑的高度都接近危险。
平武的尽头是春山,行人在春山外。
(1)请为上片开头三句展现的画面内容,拟个标题:【分析】西山旅游地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放,只剩下几朵残花。
溪桥旁的柳树刚刚拔出娇嫩的枝叶。
暖风吹拂着春草的芬芳,游客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摇摇缰绳,驱赶着马匹。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隐喻;把“离愁”比作“泉水”,写下悲伤就像泉水一样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更容易感受,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知,是从谁的角度来表达离愁的?后两句一向被奉为名句,试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分析】居民或妇女远离泉山,步行者远离泉山。
将情感融入风景或用风景来表达情感,在想象中把爱护人的感觉带得更远。
【赏析】这是欧阳修关于男女分离的杰作。
主题一般,但技术精湛,意境优美。
读书很有趣。
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长途跋涉的丈夫分离的悲伤,而长途跋涉导致了思想的缺失。
“后观”和“西樵”都是黑点,走得很远;“梅残”和“柳薄”在早春旅行时出现:“草香风暖”,使春暖花开,衬托出离别的凝重哀伤。
“如泉水”,即取景用景来抒发感情。
它以细腻的笔触,极其精辟委婉的语言,描述了离别悲伤的长度和强度。
下一部电影的技巧很棒。
旅行者想象住客,想念行人,描绘住客归来的悲伤。
“温柔”和“粉红色的眼泪”表达了对人的深切感情。
“建筑高度”这句话跌宕起伏,关上镜头,摆动视野,望着行人的距离,望着所有的平坦和荒芜,望着泉水山,看见步行者,步行者仍然远离泉水山。
我不知道在哪里。
这是可想而知的痛苦。
风景是用来写爱情的,韵律是悠闲无边的。
这个词写在春天。
风景越好,悲伤就越深。
轻松的语言充满了情感,“我不厌倦读一百遍。
”(次彤)。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踏莎行 [1]宋欧阳修候馆梅残 [2] ,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3]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 。
寸寸柔肠 [5] ,盈盈粉泪 [6] ,楼高莫近危阑倚 [7] 。
平芜尽处是春山[8] ,行人更在春山外 [9] 。
注释:[1]莎(suō):指莎草。
[2]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3]“草薰”句: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草薰,指青草散发出清香。
摇征辔,摇动征人所骑的马勒。
辔,驭马的口勒。
[4]迢迢:遥远貌。
[5]寸寸柔肠:柔肠寸断之意,极言愁思之深。
[6]盈盈粉泪:形容女子泪水盈眶。
粉泪,女人脸上敷粉,故称粉泪。
[7]危阑:高处的阑干。
[8]平芜:杂草繁茂的平原。
[9]行人:远游之人。
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心中愁情。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评析:此言男女分别,各自蕴着离愁别恨。
前阕自男子身上着笔,谓行过候馆溪桥,但觉梅残风细。
物候转移,春已归来。
春意阳和,怎奈离愁不断,如春水之汩汩绵绵。
下片转写女子别后情状,“楼高”三句,前一句是果,后二句是因。
谓平芜纵有春山遮断远目,而思行人之情,却不因春山阻绝,故不如莫向高楼倚栏,否则徒增伤怀而已,语似淡而情极浓。
一结尤工妙,所谓加倍法也。
《词综偶评》疑“春山”当作“青山”,否则既用“春水”,又用两“春山”,显得重复,不知此词正因重复而妙。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仁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词承袭南唐遗风,与晏殊接近,以婉丽著称。
《踏莎行》阅读答案
《踏莎行》阅读答案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小题1:上片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结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以此作结有何妙处?(4分)
小题1: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2分)。
“游
丝”“飞絮”一以喻情,一以喻人,含蓄地点出离别季节,交代了宋留之情事。
“一溪”“烟柳”“兰舟”等意象巧妙地点出送别地点与行人所用的工具。
这样,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烟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2分) 小题2:这两句表达了离别之后恋人相思之苦,孤独、苦闷、难以排遣的愁绪绵长无尽(下片主要写别后的相思,2分),以疑问作结,推向别后的一时一刻都备受煎熬,将相思之苦写到极致,启人思考,给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节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概括出情景,然后结合诗歌任溶解释,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感的考核的题目,主要表达别后的相思,疑问作结的总用应该从反问的修辞的角度作答,主要是强调这种相思的情感。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
踏莎行
周之琦①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
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瞢腾去。
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②。
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
【注】①嘉庆十八年,周之琦曾奉差赴山西。
这首词写于此番山西之行。
②栖鸦语:谦辞,比喻稚嫩拙劣的文字。
(1) 上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
(2) 结合全词,谈谈“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第一问:主客觥筹交错,击鼓赋诗,酒沾衣襟却毫不在意的.狂放不羁场面。
第二问:以乐景衬哀景(反衬、对比),热闹狂放的场面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或对官场的厌倦)。
(2) 表达了词人对喧闹官场的厌倦,内心倍感孤独冷清,唯有借赋诗来驱遣,嗔怪青翠的苍山,增添了无人作伴的寂寞和惆怅。
二:
1.上片“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3分)
2.结合下片,谈谈“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主客觥筹交错,击鼓赋诗,(饮酒赋诗1分)酒沾衣襟却毫不在意的狂放不羁场面。
(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1分)
2.词人频繁地应邀出席盛美的酒宴,习惯于门前停驻显贵的高大
车辆,却心生愁闷,唯有借赋诗来排遣,登临晋阳城头,怨怪群山叠翠平添羁留他乡无人作伴的惆怅。
“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内心的孤独寂寞。
(厌倦、寂寞2分,解析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答: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
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