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资料

合集下载

2024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最新版

2024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最新版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6.“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7.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的是“神州飞船”。

8.鸟巢和埃菲尔铁塔都是钢结构。

9.港珠澳大桥(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10.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因此,技术与工程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模型,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12.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

13.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14.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15.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16.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时,较稳定、不易变形的是三角形框架。

在四边形框架中添加斜杆,增强了承重、抗震能力。

17.塔台模型测试主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

18.塔台模型太高会减弱它的抗风能力。

19.塔台制作不够精细会减弱它的抗震能力。

20.把塔台制作成上轻下重会提高它的抗震能力。

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塔台镂空结构,可以提高抗风能力。

21.如何测试塔台模型:(1)用米尺测量塔台模型高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1. 动物的分类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 昆虫、鱼、鸟、哺乳动物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2.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
- 生物与物种的关系
- 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的规律和适应的方式
3.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身体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植物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根、茎、叶等)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
- 物质的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常见变化过程
5. 物质的运动和力
-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及描述方法
- 力的概念和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 物体的受力和对力的图示
6. 火的利用和安全
- 火的产生方式(摩擦发热、化学发热等)
- 火的危害和安全的使用方法
7. 植物的繁殖和生活方式
-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特点
- 植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土壤养分的吸收等)
8. 环境污染与保护
-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 个人和社会应如何保护环境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需要,欢迎继续提问。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a.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b. 物质的三态之间转变的条件: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c. 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和性质的变化。

2.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a.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

b.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

c. 熔点和凝固点:物质的熔点是温度上升时开始熔化的温度,凝固点是温度下降时开始凝固的温度。

3. 物质的沸腾和凝华a. 沸腾: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过程。

b.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

c. 沸点和凝华点:物质的沸点是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凝华点是气体开始凝华的温度。

4.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a. 溶解: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均匀分散。

b.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c.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重新形成固体。

二、能量与能源1. 能量的转化a. 能量的消耗和生成。

b. 能量的转化形式: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等。

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a.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b. 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三、光的传播与视觉1. 光的传播a.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b.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形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视觉的形成a. 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透明介质进入眼睛,形成倒立的实像。

b. 视网膜将实像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

四、机械的工作与简单机械1. 力与力的作用效果a.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b.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简单机械a. 杠杆:支点、力臂和负力臂。

b. 轮轴与滑轮: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c. 斜面: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五、电路与电流1. 电路的组成a. 电源:产生电能的装置。

b. 导体: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元件:灯泡、电阻器等电器元件。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水滴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但观察到的视野越小)。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8、常见的晶体:食盐、白糖、碱面、雪花等。

常见的非晶体:(玻璃)、(松香)、(琥珀)、(珍珠)9、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2、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200万倍)——扫瞄隧道显微镜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4、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1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步骤:擦、滴、撕、取、盖、染、吸。

16、显微镜各部分名称:(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两边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其中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小;放大镜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大。

4、培根发明了眼镜。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电视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7、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取汁液,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味精、碱面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晶体的大小: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则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晶体制作方法: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

我们课堂上制作晶体是采用了(蒸发)10、常见昆虫的触角蝴蝶(棒状)蚕蛾(羽状)蚂蚁(膝状)天牛(鞭状)蝗虫(丝状)11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观察一块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2、洋葱表皮一个个像房间似的结构是(细胞)。

而中间的小黑点则是细胞核1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细胞)。

15、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型硅藻)(喇叭虫、团藻、眼虫)。

16、载玻片的形状是(长方形)盖玻片的形状是(正方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黄)、(蓝)三色组成。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9、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10、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们的鼻子灵敏得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一、文章类型及主题本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重点聚焦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

通过复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能力,为初高中理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生命科学动物生理结构及功能:重点复习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及动物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生长与发育:复习植物的生长素及其作用,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2、物质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物质的构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及其性质,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能源利用:掌握能源的分类和转化,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构造与地貌: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貌特征及地震的成因。

大气与气候:掌握大气的组成、层次及气候的形成因素。

宇宙探索:了解宇宙的组成、星系及黑洞的概念。

三、复习方法1、梳理知识点:按照文章类型和主题,将知识点整理成笔记或表格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

2、重点突破: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3、实践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4、习题训练:多做习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四、复习建议1、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善于归纳总结,对于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要重点区分和理解。

4、要重视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星系和太阳系
1. 星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3. 行星和卫星的区别和特征
二、地球与宇宙
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天体的运动规律和标志
3. day 和 night 的形成原因
三、地球的构造和岩石
1. 地球的构造和层次
2. 岩石的种类和特点
3. 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的关系和影响
四、水和空气中的物质
1. 水的性质和用途
2. 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3. 水的循环和大气环境的保护
五、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2. 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栖息环境
3. 生物种群和食物链的关系
六、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2. 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3. 心脏、骨骼和肌肉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七、生活中的能量
1. 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2. 灯泡、电池和电路的原理和用途
3. 能源的选择和节约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
1.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能力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对宇宙、地球和生物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祝愿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物体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我们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放大镜下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法。

4、怎样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要想看到更小的物体,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简易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也有所不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水中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8、微小世界和我们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同时,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发现了更多微小的生物和微观世界的秘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
1. 动物类
- 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 动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2. 植物类
- 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性
- 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 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结构
3. 人体健康
- 人体组成及器官功能
- 预防传染病等常见疾病的方法
二、物理
1. 日常物理现象
- 风和空气的存在及作用
- 光和影的基本特征
- 力的作用及测量
2. 热能与温度
- 热能的传递方式及相关实验- 温度的测量和变化规律
3. 电与磁
- 电的基本性质及电路
- 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三、地理
1. 自然地理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的结构及地球运动
- 天气和气候
2. 人文地理
- 世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 各州市的区位、交通等情况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探究
-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设计与实践
-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分析
- 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本教材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希望本文对大家学习和参考有所帮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背诵要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背诵要点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知道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六年级下册科学
本课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情势、物
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物质
变化的概念。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
少垃圾、勤俭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
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箱可分为可回收、有毒垃 圾与其它垃圾。 5、能辨认国际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可回收标志)
六年级下册科学
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如根、茎、叶等各个器官的细胞是不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七课:用显微镜视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不同 的微生物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单元内容:本单元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 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 受到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物质 的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课:铁生锈了 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视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 于铁的新物质。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 物质。(可以从颜色、间隙、光泽、粗糙、导电等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 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产生了 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 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产生了化学变化。视 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P27)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混合沙子和豆子,豆子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它们没有发生变化。

(P28)2、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可以闻到焦糊味。

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白糖由固体状态熔化变成了液体状态,它仍是白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接着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至全部炭化,有焦糊味,这时已经不再是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3、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定义:(P 29)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会变味的米饭1、在咀嚼米饭时,为什么会有甜味?因为米饭里有淀粉,咀嚼时在口腔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变化,变成了麦芽糖。

所以我们感到了甜味。

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是化学变化二、米饭、淀粉和碘酒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为什么会变成蓝色它还是淀粉吗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的新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2、 物质的变化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伴随的主要现象 状态变化 形状变化 形状变化 基本不变 发光、发热 状态变化→颜色改变 颜色改变 产生气体 颜色改变 颜色改变、产生沉淀
变化特点
36 、如果观察物体出现在视野的哪个方位,则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要判断某个物体在显微镜下成的像, 只需要把这个物体倒过来, 看到的即就是物体的像。
37 、杂交水稻 ---- 袁隆平
酵母菌的应用 ---- 面包和馒头的发酵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空气,声音,火,电等都是物质。物质是(变化)的,没有不 变化的物质。
盖玻片的形状是(正方形) 。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形状是( 圆形)
17、取(池塘水)或(湖泊水)的水来观察微生物,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为了控制微生物运动,可以在载玻片上放(脱脂棉纤维)
或用(吸水纸)在载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18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00 万倍 ),SARS 病毒和大肠杆菌是通过(电子显微镜)
10 、常见昆虫的触角
蝴蝶 天牛
(棒状) (鞭状)
蚕蛾(羽状 ) 蝗虫(丝状)
蚂蚁(膝状)
11 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
300 倍的(显微镜) ,发现了(微生
物),发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通过观察 一块软木薄片 发现了(细胞) 。
12 、洋葱表皮一个个像房间似的结构是(细胞) 。而中间的小黑点则是 细胞核
1/6 )。月球的质量是地
球的( 1/80), 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 ( 1/49)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 ( 1/4), 月球昼夜温差达 310
摄氏度,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38 万千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
3 、1969 年 7 月,(美国) 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阿姆斯特朗)
观察到的。
19 、(微生物)也是(生物) ,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 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 、显微镜使用的 5 个步骤:(安放 --- 对光 -- 上片 --- 调焦 --- 观察)
21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放大镜成(放大缩小)的像。
22 、微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鼻子 ”)
7 、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取汁液,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8 、自然界中的 大部分固体物质 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味精、碱面 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
9、 晶体的 特征 : 有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晶体的 形状:多种多样 但 都很有规则 。 食盐、白糖的晶体是( 立方体 )的,味精的晶体是( 柱状 )的。 晶体的 大小 :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则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晶体 制作方法 : 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 。我们课堂上制作晶体是采用了(蒸发)
27 、简易显微镜的制作:准备 ---- 调节 --- 找到 ---- 固定
28 、观察洋葱 要求 : 做成切片标本,并且薄而透明 ; 制作步骤: 擦 --- 滴 --- 取 --- 放 --- 盖 --- 染 ---- 吸
取材 :洋葱的内表皮
镊子——夹取实验材料,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祝老师您身体健康
13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
铁钉颜色是(银白色)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 硫酸铜溶液 (变浅) 铁钉上生成一种红色的物质, 这就是(铜),
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
因此,我们一般不用(铁制容器)装硫酸铜溶液。
14 、铁 + 水
生锈 产生了铁锈(氧化铁)颜色
铁 + 硫酸铜溶液
产生了铜
颜色
15、 制作橙汁饮料是 物理变化 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祝老师您身体健
康、万 事如意
、阖家 欢乐
如:( 1 )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 2)克隆生物
( 3 )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3、观察工具发展史:肉眼 ---- 放大镜 ---- 光学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 --- 扫描隧道显微镜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 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有快有慢; ○3 铁在盐水里生锈的速度快; ○4 铁生锈的时候会发生颜色变化。
19、 铁钉在水盘子 空盘子 菜油盘子中,铁钉在 菜油盘子中生锈速度最慢,空盘子其次, 水盘子生锈速度最快。 这个实验采用 对比实验 。 20、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水沸腾(物体的三态变化)
25 倍。
32 、 光线强 的时候,使用小光圈和凹面镜, 光线弱 的时候,使用大光圈和凸面镜。
33 、要抬升镜筒,调节旋钮向内旋转。降低镜筒,调节旋钮向外旋转。
34 、显微镜上的目镜或物镜上有污垢,需用专用擦镜纸擦。
35 、在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先使用低倍镜,后使用高倍镜,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 节细准焦螺旋。
16 、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这跟古代的(炼丹术)有关
17 、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 1)制成合金;( 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 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18、从铁钉在空盘子、水盘子、菜油盘、盐水盘子、干燥的瓶子里且盖上盖子等处生锈情况 的对比实验中,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祝老师您
身体健 康、万 事如意 、阖家 欢乐
1 、放大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
(两边薄
)。 祝老师您身体
健康、 万事如 意、阖 家欢乐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
不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不产生→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22、几种颜色对比
淀粉 +碘酒
变蓝色
铁钉(银白色) +硫酸铜(蓝色)
铁钉(变红色) +硫酸铜(变淡)
23、 加工木材 制成桌子、凳子等家具, 泡茶 时,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到热水中;
24 、 白糖、
食盐、
味精
雪花
25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降低镜筒时,眼睛看(物镜) ;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 双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帮助记录 ;
26 、 (叶绿体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一般只有植物才有叶绿体,
(气孔 )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如蜡烛燃烧过程中 (蜡烛融化成蜡烛油) 是物理变化、 白糖加热时 (白糖融化成液体的白糖) 是物理变化,而最后变成黑色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5 、(米饭)刚进去口腔(感觉不到甜味) ,咀嚼一段时间后(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 )
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下产生了一种叫(麦芽糖)的新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共同特点:眼睛不动
6 、人的肉眼只能观察到(
1/5 毫米 )大小的微小物体。
祝老师您身体健
康、万 事如意
、阖家 欢乐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电视机的屏幕是由 (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蝇
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利用 物质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温度计,这些都是人们对物理变化的应用。
食物 在人体内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煤,石油等物质的燃烧、 水泥的生产、烟
花爆炸、火药爆炸等都是运用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第三单元 宇宙
1 、太阳是(恒星) ,地球是(行星) ,(月球)是(卫星)
2 、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2 、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
们称为(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3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的物质)。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
4 、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点。通过以上两个现象还 不能 证明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0、铁锈的特征是 (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 、(不导电) 、(不能被磁铁吸引) 、(粗
糙 )。 铁片的特征是( 白色 没有空隙 有金属光泽 能导电 能被磁铁吸引 光滑)
铁片和铁锈是 不同的物质 ,因此铁生锈是 化学变化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有: 油漆、电镀、做成合金、擦干后放在干燥处)等。
13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细胞)
。 祝老师您身体健康
、万事 如意、 阖家欢 乐
15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叭虫、团藻、眼虫) 。
,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型硅藻) (喇
1
16、载玻片的形状是(长方形)
压扁 折断 磨砺 摔破 融化(溶化、熔化)挥发、晾干、溶解、汽化、液化、 电灯发光、轮胎爆炸、积沙成塔、海水晒盐、沙和豆子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燃烧 发霉 腐败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米饭和碘酒 淀粉和碘酒 变酸 变馊 火药爆炸 百炼成钢 白糖加热 石灰岩遇到盐酸 烟花爆炸 铁和硫酸铜 石灰水里吹 二氧化碳 21、白糖加热实验 材料:白糖、勺子、蜡烛、火柴 实验现象: 固态的白糖先融化变成了液态的白糖, 而后有了 (焦糊的气味) ,最后变成了 (黑 色的物质) 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