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种分离技术
母种分离技术
![母种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f936fc684254b35eefd34b1.png)
母种分离技术在自然界里,食用菌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许多细菌、放射菌、霉菌等生活在一起的。
所谓菌种分离,就是把这些和食用菌一起生活的杂菌分离出来,通过培养,获得纯的优良菌种。
菌种分母种、原种、栽培种。
制种程序可参考图13。
(一)母种的分离培养食用菌母种的分离,可分为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以及基内菌丝分离等。
1.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成菌丝,培养成菌种的方法。
这种菌种生活力较强,但孢子个体之间有差异,且自然分化现象较严重,变异大,需经出菇试验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l)单孢分离法:是每次或每支试管只取一个担孢子,让它萌发成菌丝体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蘑菇和草菇用单孢分离得到的菌丝,有结实能力,可采用此法分离生产纯菌种。
单孢分离生产上较少采用,而且技术复杂,一般采用多孢分离法。
(2)多孢分离法:就是把许多孢子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让它们萌发、自由交配来获得食用菌纯菌种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种菇孢子弹射法: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八九分成熟的种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无菌水冲洗数遍后再用已灭菌的纱布或脱脂棉、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把种菇的菌褶朝下用铁丝倒挂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倒盖在培养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
培养皿放在一个铺有纱布的搪瓷盘上,静置12~20小时,菌褶上的孢子就会散落在培养皿内。
形成一层粉末状孢子印(平菇极淡紫色,蘑菇、草菇为褐色,香菇、金针菇孢子印白色)。
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试管中的琼脂外面或培养皿上划线接种。
待孢子萌发,生成菌落时,选孢子萌发早、长势好的菌落进行试管培养。
还可用孢子采集器收集孢子。
方法是选好种菇后,按上述程序,轻轻掀开玻璃钟罩,将种菇柄朝下插在孢子采收器的钢丝架上,放在培养皿正中央。
随即盖好玻璃罩,用纱布将钟掌周围塞好。
并在纱布上倒少许升汞或无菌水。
移入20℃左右恒温箱培养。
食用菌母种分离
![食用菌母种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06719adb33687e21af45a9de.png)
一、实验目标:
1、掌握组织分离法制备母种的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接种技术。 3、会使用超净工作台和培养箱。
二、实验原理:
组织分离法是利用子实体组织来分离获得纯培 养菌丝的方法。
是一种无性繁殖,双亲的染色体没有经过重组, 因此组织分离基本上可保持亲本的生物学特 性。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接种孢子
用接种环 蘸孢子液或孢子粉
涂布于平板上
七、菌种质量的鉴定
鉴定 项目
形态特征、生理特性、 栽培性状、经济效益等
一般从菌种的纯度、长势、颜色、菌龄、 、
均匀度和出菇快慢等6个方面进行鉴定。
好母种
退化母种
出菇试验
栽培
出菇快 产量高 品质好 抗逆性强
菌种种类 品种名称 菌种级别 代 时 生产厂家 接种日期
10、贴标签
写明菌种名称,接种日期,姓名,学号,专业, 随后放入培养箱中,置适宜温度下培养,待 组织块长出菌丝无污染即为纯种。
培养3~5天,就可以看到组织上产生白色绒毛状 菌丝,转管扩大即得到菌种。
十、结果
1、记录你制作的母种的生长状态; 2、是否有杂菌污染,如有分析其原因。
械及种菇表面消毒;
(3)0.1%KMnO4:一般用于用具、器皿消毒;
4、菌种培养没备
(1)培养箱 培养少量菌种的恒温电器(20~40℃)
(2)培养室
六、菌种分离的方法
菌种分离:将有价值的子实体的局部组织、孢 子或基内菌丝移接到斜面试管培养基上,获得 纯培养菌丝的操作称为菌种分离。
必 备
1、组织分离:采用食用菌子实体或菌核、菌索 的任何一部分组织培养成纯菌丝体的方法。
无
0.25%新洁尔灭浸2~3min 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
食用菌的制种(母种的分离和培养)
![食用菌的制种(母种的分离和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a8f96a61ed9ad51f11df27f.png)
食用菌的制种(母种的分离和培养)()---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食用菌。
因此食用菌的制种,是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艺。
食用菌的菌种按培养阶段和来源的不同,可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种。
从食用菌的孢子分离培养或从组织分离培养、基内菌丝分离培养所得到的第一代菌丝体,称为母种。
从母种扩大培养的菌丝体,称为原种。
从原种扩大培养直接用于生产上播种的菌丝体;称为栽培种。
一、母种的分离和培养(一)母种培养基的配制1.母种培养基的种类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
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
适合母种菌丝生长的琼脂培养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去皮) 200克琼脂 20克葡萄糖(或蔗糖) 20克水 1000毫升(2)麦芽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干麦芽 250克琼脂 15~20克葡萄糖(或蔗糖) 10克水 1000毫升(3)胡萝卜——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胡萝卜 100克琼脂 20克葡萄糖(或蔗糖) 20克水 1000毫升(4)蘑菇汁——葡萄糖一一琼脂培养基(适用于蘑菇)鲜蘑菇 25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 20克水 1000毫升(5)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蛋白胨 2克葡萄糖 20克磷酸氢二钾 2克维生素B1(硫胺素) 0.5毫克磷酸二氢钾 0.5克琼脂 18克硫酸镁 0.5克水l000毫升2.母种培养基的制法兹以最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法为例介绍如下:先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 分钟,取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入琼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热使其溶化,最后补足水分,使其容量仍为1000毫升。
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装管时要注意不使培养基沾污试管壁和试管口。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https://img.taocdn.com/s3/m/ee7aab7ff242336c1eb95e5a.png)
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8学时)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
4、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摆斜面(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三、实验材料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
四、实验步骤(1)母种培养基配制A、培养基配方:以PDA培养基为例,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B、培养基配制:首先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
用双层湿沙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
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它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C、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
装管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溶液,以免浸湿棉塞,污染杂菌。
装管后塞上棉塞。
棉塞的大小、松紧度应适宜,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脱落为准。
然后每10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避免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湿。
D、灭菌: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记高度。
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 min,关闭放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续维持该压强30min。
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E、摆斜面:当培养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为宜。
种菇分离母种的几种常用方法
![种菇分离母种的几种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1b49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3.png)
种菇分离母种的几种常用方法种菇分离母种常用的几种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菌种的来源,即指菌种最初的分离与获得。
在自然界中,食用菌始终和许多细菌、放线菌、霉菌等生活在一起。
因此,要获得高纯度的优良菌种,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把食用菌从这些杂菌的包围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科学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基内菌丝分离法三种,可根据不同的菌类和生产条件分别选用。
(1)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法是利用菇体成熟的有性孢子(担孢子)或无性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粉孢子等)萌发成菌丝,来获得纯菌种的一种方法。
孢子分离法又分为单孢分离和多孢分离两种方法。
单孢分离法是取单个担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让它萌发成菌丝体,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多孢分离法是把许多孢子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让其萌发,自由交配来获得纯菌种的一种方法。
(2)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采用子实体组织,进行分离获得纯菌丝的一种方法。
子实体是由菌丝体扭结成具组织化的菌丝,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组织分离犹如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农作物的扦插繁殖。
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保持本种性的能力,属无性繁殖范畴。
组织分离取材广泛、操作简便、易于成功,经组织分离所得到的后代不易发生变异,一般继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种性。
它不仅适用于那些孢子不易萌发或单孢分离难度大的食用菌所采用,而且即使得到的纯菌丝后代和杂交育种获得的新菌株,也需用组织分离方法将其遗传性稳定下来。
因此,组织分离是一种获得食用菌纯菌种的简便分离方法。
(3)基内菌丝分离法?基内菌丝分离法利用菇体生育的基质,作为分离材料而获得纯菌丝的一种方法。
其分离材料可从人工栽培出菇的木段或从栽培袋群体中,选择长有子实体的菌袋作为分离材料。
在木材或菌袋上割去子实体,从木质部或培养基等部位,分离出菌丝,接入试管内培育而成母种。
羊肚菌母种的组织分离技术
![羊肚菌母种的组织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d156b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2.png)
羊肚菌母种的组织分离技术组织分离是一种用子实体的某一部分来分离菌种的方法。
因为组织分离法操作简便,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
后代不易发生遗传重组等变异,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特性。
因此组织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手段。
组织分离的方法1.选择无污染并菇形健壮的蘑菇幼菇(6分成熟),采摘后及时放入灭过菌的纸袋中带回接种室,连同母种用试管培养基等用品一起放入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消毒。
2.先用75%的酒精消毒双手,将镊子、接种铲、小刀等接种用用具用酒精消毒,用酒精棉擦一下,拿到酒精灯上烧一下。
3.用略干的酒精棉球将子囊果菌柄特别是基部与土壤交界处的灰尘或泥土擦拭干净,擦拭过程中及时更换酒精棉球。
4.切开羊肚菌,切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组织较厚的部位,什么地方肉厚用什么地方,切取菌柄2~5mm组织块2~3块,用镊子夹住,将组织块在无菌水中涮一下,并在酒精灯上快速过几下。
(过程中少用升汞或酒精消毒,避免将羊肚菌菌丝全部杀死。
)5.将组织块放入培养皿培养,在22~25℃避光培养,2~3d萌发出新菌丝,新菌丝长到培养基上,48小时后,此时菌丝长约0.2~0.4cm,菌丝粗壮;56~72小时后,成功萌发的菌丝将长至0.5~1.5cm长,菌丝纤细,无色,不浓密,前端近似整体,根根分明,此时可挑取菌落尖端进行挑出纯化。
6.纯化后的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接种日期和品种的名称。
7.纯化的羊肚菌12h左右,可见到从接种块萌发到培养基上的新生菌丝,7天左右长满试管,并出现白色菌核,10天左右,小菌核由初始的白色,逐渐变浅黄、变大;培养15天左右后可放4度冰箱保存。
得到纯菌种后进行转管操作,15~18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挑选菌丝健旺、无污染的菌管再进行转接扩繁,须经出菇试验合格后用于生产。
羊肚菌皮薄,遇水,酒精不会萌发。
根据以上方法,可进行多次试验。
(从业者需根据实验操作来调整相关细节,以上操作仅供参考。
)注:羊肚菌作为一种子囊菌,与其他食用菌相比最大缺点是容易退化,变异和生霉。
榛蘑的分离培养
![榛蘑的分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33673026bd97f192279e95c.png)
榛蘑的分离培养
(1)母种菌种的分离通常采用菌索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
前者操作简便,生活力较弱;后者生活力强,操作较麻烦。
菌索分离应选粗壮呈棕红色的菌索,取其尖端1-2厘米的幼嫩部分,经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刮掉菌索的鞘膜至露白色髓部,挑取约5毫米的小段,置PDA 培养基上,于25℃条件下培养15-20天。
采用孢子分离的,其采集孢子的装置及孢子稀释与其他食用菌的孢子分离法同。
关键的步骤是移接时要挑取萌发生长快、生活力旺盛、有红棕色根状菌索的菌落,移接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即可得到优质的母种。
(2)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800,AE20%,蔗糖1%,石膏1%。
另一种配方玉米芯(敲碎)84%,麦麸15%,石膏1%。
还可以采用棉籽壳47%,杂木屑40%,麦麸10%,糖1.5%,石膏1.5%。
按常规装瓶、灭菌、接种后,置于20℃-25℃,培养30-35天,菌丝长满瓶即为原种,如栽培量大再经扩接1次,即为栽培种。
食用菌母种的分离
![食用菌母种的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2c57b45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3.png)
孢子收集器示意图
3、母种转管接种与培养。
母种的接种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 否则将会造成严重污染,给生产造成造成巨大损失。 然后将所有试管及接种器具放入接种箱里进行消毒 灭菌,力求灭菌彻底。在点燃酒精灯火焰上进行操 作,将菌种试管和接种用斜面培养基放在火焰旁。 拨去棉塞,把消毒灭菌的接种针伸入菌种试管内, 挑小块菌种放入斜面培养基中(见下图)
3.工艺流程:
称量→煮制→分装→灭菌 → 排斜面→无菌检验
培养基的分装及排斜面示意图
(二)、母种的接种与培养
1.组织分离法制母种(无性繁殖) 将子实体、菌核、菌索等一小块组织放
于斜面培养基上,使其萌发为纯菌丝的方法, 称为组织分离。该法具有简便、易成功、能 保持原菌种性状等优点,但重复多,易退化, 应与孢子分离交替进行。组织分离法适用于 绝大多数食用菌
② 棉子壳培养基:棉子壳99.5%,石膏 0.3%,水适量。适用于培养平菇、猴头、金 针菇、鸡腿菇。
3.培养料的配制 ⑴ 木屑、棉籽壳培养料的拌料配制
木屑、棉籽壳培养料按配方称量后,堆制 混和,加水拌料,配方中的糖也可先溶于水 中再拌入。拌料时要控制料的含水量在60﹪ 左右 。
⑵ 谷粒培养料的配制
菌柄与菌盖交界处取组织块
用解剖刀或鲜剖剪蘸酒精进行火焰消毒,冷却后把自己消毒 的种菇纵切开,然后用菌盖笔菌柄交界处,切取长宽的 0.3~0.5厘米的菌肉组织块,用接种针移到斜面培养基上,置 24℃恒温箱中培养。
检查选
每天检查试管斜面菌落生长情况,如从分离的菌肉组织块上 长出正常的白色菌丝,即分离成功,及时将生长出来的菌丝 转移新的试管斜面。若在组织块附近或其他地方出现其他颜 色杂菌生长应予以淘汰。
谷粒因其营养较丰富,制作的菌种具有菌 丝萌发早、吃料快、抗衰老能力强、产量高 等优点,在生产中应用较多。一般是采用浸 泡法或煮熟法,也可用石灰水浸泡。
怎样制作银耳菌种的母种?
![怎样制作银耳菌种的母种?](https://img.taocdn.com/s3/m/95acf4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2.png)
怎样制作银耳菌种的母种?银耳菌种必须同时有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才能出耳,怎样制作银耳菌种的母种?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在制作母种的过程中,可以选用耳木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
一、耳木分离法耳木分离出来的菌种,已有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
其分离步骤如下。
第一步,当1~2批银耳生长时,选择银耳生长旺、朵大、色白、肉厚、开片正常、产量高、无病虫害的耳木,从长有子实体的部位锯下1~2厘米厚的一段,去掉耳基及树皮,用75%的酒精涂擦其表面,然后放入消毒的接种箱内。
第二步,把木块浸入0.1%升汞液中20~30秒钟,用无菌水冲洗残留的药液,再用无菌纱布揩干。
第三步,用消毒的小榔头和解剖刀先劈取耳基附近的木片(选有大理石花纹处),再把木片劈成如火柴杆粗的小木条(或用利刀削下粉末状的木屑)。
第四步,用消毒的镊子把一个木条(或小木屑)接入斜面培养基中。
第五步,把试管置23~25℃培养,当木条上(或木屑上)长出纤细的白色菌丝,并延伸至培养基上。
这时培养基的颜色变黄转黑,表面出现浅灰色斑纹,这就是香灰菌丝。
7天后,木条上出现短绒状菌丝,同时分泌白色或淡黄色水珠,这就是银耳菌丝。
生长过程中发现红、绿、黄、黑等孢子和螨类害虫要及时淘汰,但浅黄色的凸起糊状小菌落是芽孢,不是杂菌。
第六步,挑取少许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接种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扩大,1周后菌丝长满试管,即成母种。
二、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的菌种萌发成芽孢子(银耳孢子在一般马铃薯洋菜培养基上易形成芽孢子)或银耳菌丝,可用于栽培种复壮或同香灰菌丝混合制成母种。
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数只50毫升三角瓶,每只装0.5厘米厚的培养基,灭菌备用。
第二步,选择朵大、肉厚、色白、开片正常、大小适中、无杂菌和病虫害、八九成熟的鲜耳作为种耳,移入消毒的接种箱中,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几次。
第三步,用消毒纱布或吸水纸,把耳片表面揩干。
第四步,用消毒的解剖刀割取一小片耳瓣,挂于消毒的金属钩子上,迅速移入三角瓶中,钩子另一端钩在三角瓶口上,使耳瓣距离培养基表面2~3厘米,塞上棉塞。
食用菌制种技术
![食用菌制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5eba5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c.png)
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
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要求精化;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相对比较简单。
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一、母种的分离选育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
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
1.采集种源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
①种菇选择时间。
一般在11月上中旬,在第1批和第2批菇中挑选。
因为这段时间蘑菇生长正是旺盛时期,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健壮,质量好,加之气温适宜,蘑菇能正常成熟。
②种菇的标准是: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颜色洁白,无病虫害。
采集一二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
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
2.培养基配制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琼脂16克~18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30分钟至薯块酥而不烂为止。
煮后用6层~8层事先浸湿拧干的纱布过滤,过滤后加入琼脂16克~18克(气温低时加16克,气温高时加18克)再煮,并不断搅拌,使固体琼脂完全溶化,再用4层~6层纱布过滤。
将滤液加水至1000毫升加入20克葡萄糖,搅拌溶化趁热分装试管。
装入量为试管高度的1/4~1/5,注意培养基不要粘着试管口,管口用棉塞塞紧,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每瓶装量为20毫升。
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压力达108千帕,锅内温度为121℃灭菌30分钟左右。
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dc26f259eef8c75ebfb3a8.png)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食用菌母种的制作——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一、实验原理: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食用菌:香菇、平菇。
2. 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 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三、实验方法:1. 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2. 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 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3. 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4. 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五、注意事项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 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六、实验结果与记录第一次实验:10月16日上午进行接种,两试管都以肥壮的双孢菇为种菇,10月13日观察培养基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全班只有一人成功,大部分都被杂菌污染,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制作的PDA培养杂菌没有菌落产生基本身受到污染,但是又有培养基根本没有菌落产生,那么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空白对照,得到培养基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我们操作都有问题,没有做到避免污染,规范的无菌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在接种过程,接种针,试验刀酒精灯上灼烧后未冷却直接接触种菇,使待接种的菌块高温致死。
第二次实验:10月30日上午进行接种,记号笔标记的两支试管为双孢菇,标签纸标记的两只试管为香菇进行实验,10月9日观察实验基本成功,试管下端有少部分红棕色杂菌无杂菌,也无目的菌落实验成功,无杂菌,斜面上均为雪白的菌丝结果分析:培养基本身无污染,接种香菇菌块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接种针和实验刀未完全冷却导致目的菌块高温致死,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
接种双孢菇菌块过程中基本做到了无菌操作,实验较为成功。
实验感想:本实验原理目的简单,操作过程方法在微生物学中也有接触,但是容易杂菌污染,第一次实验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几乎所有培养基都受到了污染,第二次实验在总结前一次的基础上,大部分做到了无菌操作,看到了培养基中雪白的菌落。
如何用组织分离法制备灵芝母种
![如何用组织分离法制备灵芝母种](https://img.taocdn.com/s3/m/941e3a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e.png)
母种2023-11-05contents •组织分离法介绍•准备工具和材料•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总结目录01组织分离法介绍•组织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离方法,它通过从灵芝子实体或菌褶中切取一小块组织,然后将其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以获得纯培养的灵芝母种。
组织分离法的定义•组织分离法适用于从自然界中分离和纯化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从子实体或菌褶中获得纯培养的真菌,如灵芝等。
组织分离法的应用范围组织分离法的优缺点优点1. 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仪器。
2. 可以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避免了其他杂菌的污染。
•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其他方法分离的微生物,组织分离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组织分离法的优缺点组织分离法的优缺点缺点1. 有些微生物在组织分离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损伤,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2. 有些微生物在组织分离过程中可能需要特定的培养条件才能生长,否则会影响其分离效果。
3. 组织分离法获得的母种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和鉴定才能获得理想的菌株。
02准备工具和材料酒精灯电子天平用于消毒器械,需准备镊子、解剖刀、接种针等。
用于称量药品和材料。
培养皿恒温箱用于接种和培养灵芝组织块。
用于控制培养温度和湿度。
三角瓶超净工作台用于培养灵芝菌丝体。
提供无菌环境,用于接种和培养操作。
工具准备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灵芝作为分离材料。
材料准备新鲜灵芝用于诱导灵芝组织块萌发菌丝体。
PDA培养基提供营养,促进菌丝体生长。
葡萄糖提供营养,促进灵芝生长。
麦麸使培养基凝固,便于接种和培养。
琼脂制备培养基和培养灵芝所需的水源。
水03具体操作步骤总结词选择遗传性状优良、产量高、质量好的灵芝菌种。
详细描述从具有优良性状的灵芝中选取组织块,遗传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确保后代遗传优势,提高产量和质量。
选择优良菌种总结词对选取的菌种进行表面消毒,以减少杂菌污染。
详细描述将选取的菌种表面用70%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以减少杂菌污染,提高组织分离成功率。
羊肚菌母种菌种分离技术
![羊肚菌母种菌种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e3d4828d4d8d15abe234ee2.png)
每到八月,就到了菌类生长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要十分注重羊肚菌的菌种培养,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未来一年的羊肚菌栽培成果,千万大意不得。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羊肚菌母种菌种的分离技术,给大家一些参考。
菌种分离:首先要具有食用菌专业基础知识、多年的菌种分离经验及菌丝鉴别能力,其次要购置母种培养基、无菌接种箱、恒温培养箱、冰箱、高倍显微镜等必要设备。
根据当地羊肚菌生长季节,趁羊肚菌生长旺盛时做菌种分离工作。
1、分离方法羊肚菌的分离方法与其它食用菌大不相同。
它需要一种助生菌与羊肚菌菌丝共生时才能出菇。
这种助生菌长期活动在土壤中,有时以芽孢菌形式出现,有时以菌丝形式出现。
它为羊肚菌的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从土壤中分离该菌比其它任何方式分离要好些。
但从土壤分离难度太大,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并且难以分辨,所以只有采取羊肚菌基脚土分离,才能真正找到羊肚菌的出菇菌丝。
初学者可在四川德立隆购买培养好的羊肚菌优良母种,并参加现场培训。
2、操作过程在羊肚菌生长的周围,可见白色菌丝充满土壤。
从土壤中挑选这种菌丝容易成功。
现介绍两种土壤分离的简易方法:一种是土壤直接分离,另一种是浸提分离。
土壤直接分离法:在羊肚菌生长的地方去掉羊肚菌,取周围5厘米以内的土壤,去掉表层,把土壤放入无菌接种箱内,然后放入试管培养基,进行接种箱空间消毒。
即按接种箱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混合产生气体消毒,半小时后才可操作。
将基脚土用接种针挑取黄豆大小一块,迅速放到试管内的空白培养基上,每管放一块,塞上棉塞,接种后取出培养。
浸提分离法:将基脚土用无菌水稀释,澄清后用接种针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试管内的空白培养基上,塞上棉塞后取出培养。
分离后,放在12~18℃温度下培养观察。
3天后培养基上萌发菌丝,每天仔细检查每支试管的发菌及变化情况。
区分和认识各类杂菌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真正的羊肚菌菌丝最初为灰白色,生长很快,时间长会变成棕黄色,有时会出现菌核,母种7天长满试管,原种、栽培种15天可长满瓶底。
母种的分离技术原理
![母种的分离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b3de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8.png)
母种的分离技术原理
母种的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筛选和分离方法从混合种子中分离出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单个个体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筛选:通过种子的颜色、大小、形态等特征进行初步筛选,将符合要求的种子筛选出来。
2. 分离:将经过筛选的种子进行分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机械分离:通过机械装置将种子分离出来。
(2)化学分离:使用化学药剂,如溴代乙烷等,破坏种子的细胞壁,使其释放出来。
(3)生物学分离:通过昆虫等生物的分离作用,如蚜虫通常选择吸食同种的芽孢,使种子被分离出来。
3. 培养:将分离出来的种子通过培养技术进行扩繁,最终得到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母种。
组织分离培养母种、母种的转管
![组织分离培养母种、母种的转管](https://img.taocdn.com/s3/m/dab12dfef8c75fbfc77db2bb.png)
用于组织分离的种菇
弹射孢子的菇
组织分离实验
一、实验用具:酒精灯1盏、火柴1盒、解剖刀1把、75%酒精1瓶、接种 铲1把、酒精棉球10粒、培养皿2个。
母种的转管
一、实验用具:酒精灯1个、火柴1盒、接种钩1把、接种铲1把、镊子1 把、酒精棉球10粒(装在广口瓶中)。
组织分离实验
二、实验材料:母种试管1支、试管斜面培养基4支。
母种的转管
三、方法步骤: 1、接种前,先将接种工具和培养基放入接种箱,用紫外灯消毒30分钟(用紫外灯消毒时,人 应离开接种室,并在关灯30分钟后方可进入接种室)。洗净双手,擦干,用75%酒精棉 球擦拭;接着点燃酒精灯,右的转管
3、将接种后的母种试管,贴上标签,在试管棉塞外包裹报纸或牛皮纸, 捆扎在一起,放在26~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试管后 (一般7~15天),可用来制作原种。
母种的转管
4、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常规进行。
德化鹏祥中学
组织分离实验
二、实验材料:种菇2朵、试管斜面培养基4支。
组织分离实验
三、方法步骤: 1、清除种菇表面及菇脚的杂物,再用75%酒精消毒种菇表面、双手及接种 工具。
组织分离实验
2、点燃酒精灯,用手把种菇沿柄纵向掰开,使子实体成对等的两半 (也可用解剖刀切开),用经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铲在菌柄与菌盖交 界处挑取大小约为10mm3的组织块,迅速转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然 后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口和棉塞进行灭菌处理,再塞上棉塞。
组织分离实验2点燃酒精灯用手把种菇沿柄纵向掰开使子实体成对等的两半也可用解剖刀切开用经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铲在菌柄与菌盖交界处挑取大小约为10mm的组织块迅速转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口和棉塞进行灭菌处理再塞上棉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肉眼观察:优良菌种菌丝浓白,绒状,粗壮密集,生长整齐,速度快,香味浓厚。
2.优良菌种标准可归纳为:"纯、香、正、壮、润"五个字。检查时,打开瓶塞,从菌种瓶中部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色泽,闻其气味,手捏料块检查其含水量,看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标准。
3.显微镜检查:挑取少量菌丝,置显微镜上观察其形态,菌丝分枝,分隔情况,锁状联合,细胞膜的厚薄。 培养观察:从菌种瓶中挑取小块菌丝体,接种斜面试管培养基上,置23℃~25℃恒温中培养,经五周后检查菌种生活力。如果菌丝生长快,旺盛纯一,健壮浓厚,长且整齐,则表示菌种的生活力强。
如果生产量较大,在三角瓶的基础上,再逐级扩大种子缸,发酵罐中进行液体深层通气发酵,产生大量菌种。但由于生产中要求设备繁多,技术性强,我们还应创造条件;实现食用菌栽培的现代化。
(四)菌种质量的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最好的方法是,做出菇试验。但是时间比较长。在购置菌种时,或在菌种生产中,如何能知菌丝生长情况,快速判断菌种质量?我们介绍几种方法:
孢子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进一步提纯复壮,当母种定植一星期左右,菌丝布满斜面时,选择菌丝健壮、生长旺盛无老化、无感染杂茵的母种试管,进而转管扩大,一般到栽培种,转管不宜超过5次。
孢子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通过出菇试验,鉴定为优质菌种后,才可供生产使用。
一般菌类如蘑菇、平菇、凤尾菇、香菇、冬菇和草菇等,都可用多孢分离法获得母种。
(l)子实体分离:种菇要选朵大盖厚,柄短,八九分成熟的优良品种。切去菇两基部,在无菌箱内以0.1%的升汞水浸几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并揩干或用75%酒精棉球擦拭菌盖与菌柄2次,进行表面消毒。接种时,只要将种菇撕开,在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挑取一小块组织;移接 到PDA培养基上。置25℃左右温度下培养3-5天,就可以看到组织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转管扩大即得到菌种。如香菇、平菇等可以用此方法。
(1)材中菌丝分离法:就是菇木或耳木分离法,为了减少杂菌的感染,菇(耳)木在分离之前,必须进行无菌处理。可以把菇(耳)水表面用酒精灯火焰轻轻烧过,以烧死霉菌的孢子,或再用0.1%的升汞水浸孢几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接种块切取时应注意。接种块必须在该菌菌丝分布的范围内切取。所以,菌丝生长缓慢的种类应浅取;菌种生长快的种类可以深取。同时。还应根据菇菌的种类、木材质地、菇(耳)木粗细、发育时间的长短来确定菌丝分布的范围。然后用一把利刀进行切取。接种块应尽量小些,以减少杂菌感染机会,提离菌种的纯度。接种块移到培养基上,就应该放到适合菌丝生长的22℃~26℃ 的温室或温箱中培养,使菌丝恢复生长。
1.孢子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成菌丝,培养成菌种的方法。这种菌种生活力较强,但孢子个体之间有差异,且自然分化现象较严重,变异大,需经出菇试验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l)单孢分离法:是每次或每支试管只取一个担孢子, 让它萌发成菌丝体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蘑菇和草菇用单孢分离得到的菌丝,有结实能力,可采用此法分离生产纯菌种。单孢分离生产上较少采用,而且技术复杂,一般采用多孢分离法。
(3)菌素分离:有一部分子实体不易找到,也没有菌核,可以用菌素进行分离。如蜜环菌、假蜜环菌。其操作方法是先用酒精或升汞将菌素表面黑色皮层轻轻擦拭2~3次, 然后去掉黑色外皮层(菌鞘),抽出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将菌髓剪一小段,接种在培养基上,保温培养,即得该菌菌种。
菌素分离要注意:因菌素比较细小,分离素也比较细小,分离时极易污染杂菌,所以要严格操作。
(3)子实体基部分离:从瓶栽、袋栽或大床栽培的子实体基部分离出新菌丝的方法,叫子实体基部分离,现以袋栽银耳为例说明:
从出耳早、出耳率离、无病虫害的栽培室中;选择生活力最强的幼耳5袋,移到气候温和,有散射光的野外场所进行后期培养,以增强菌丝体的生活力。经培养7~10天后,待子实体直径达4~5厘米时便可取回,作为分离的母体。再从中筛选最理想的一朵,用利刀割掉银耳子实体,放置于 0℃的冰箱或有敌敌畏的容器中过夜,以便杀死瓶中的害虫。然后用75%酒精或升汞擦洗耳基和袋子外边的杂质,连同接种工具、接种培养基等移进无菌室。经灭菌后,用接种刀把袋口上部约15毫米厚的老菌根挖除,并进行培养。待袋口露出白色菌丝时,用接种针挑取一块半粒米大的白色菌结体,迅速移入母种试管培养基的中央,轻轻地脱去接种针, 塞上棉塞。 为了能够获得较多的母种,一次接种量要有100—200支试管,以便从中选择。分离后应及时移入22℃—24℃恒温箱或温室中培养。由于培养基内水分较多,菌丝恢复要比耳木分离得快。经2-3天后,分离物的边缘就可看 到白色菌丝。每天要至少观察两次,以便提纯。观察、提纯方法与耳木分离法担同。经适温培养10-15天后,当接种块扭结团出现红、黄色水珠时,即可扩大原种。
还可用孢子采集器收集孢子。方法是选好种菇后,按上述程序,轻轻掀开玻璃钟罩,将种菇柄朝下插在孢子采收器的钢丝架上,放在培养皿正中央。随即盖好玻璃罩,用纱布将钟掌周围塞好。并在纱布上倒少许升汞或无菌水。移入 20℃左右恒温箱培养。
②褶上涂抹法:按无菌操作分离时;应选择成熟的种菇,用接种针直接插入褶片之间,轻轻抹取褶片表面子实体尚未弹射的孢子,再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银耳菌丝的特点,菌丝生长缓慢,担孢子也不易萌发。在进行两菌混合时,先取经8~IO天培养的银耳菌丝斜面,按无菌操作方法在该斜面上距银耳菌丝约0.5厘米处接入一 小块羽毛状菌丝。置25℃下培养1周即得到混合好的银耳母种。
2.组织分离培养法
利用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无性繁殖而获得母种的简便方法,即组织分离。该法操作简便,菌丝生长发育快,品种特性易保存下来,特别是杂交育种后,优良菌株用组织分离法能使遗传特性稳定下来。常采用以下分离方法。
原种在接栽培种时,原种瓶口的一层菌丝体应挖去不用。
(三)液体种的简单培养
目前,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生产菌种,具有生产量大、周期短、菌龄整齐、成本低廉、接种方便等特点,是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目标。现将液体种培育过程简述于后,供参考。
简言之就是将纯正优良的菌种,接入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使菌丝繁殖形成大量小菌球,然后将这种培养基拌入木屑或棉籽皮料内,制成菌块、培养其形成子实体。还可用于制原种、栽培种。
(2)土中菌丝分离:食用菌种类很多,许多土生的食用菌;孢子不易萌发。组织分离也不易成功,用土中菌丝分离获得纯种的方法,叫土中菌丝分离。
土中菌丝分离时要注意,由于土中菌丝体的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土壤微生物,因此分离时必须尽可能避开这些微生物的干扰,尽可能批取清洁菌丝素的尖端、不带杂物的菌丝接种,反复用无菌水冲洗,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抑制细菌 生长的药物,如 40微克/升的链霉素或金霉素。如发现感染细菌,可以把菌落边缘的菌丝挑出来,接种到木屑培养基中。因细菌没有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因此在木屑培养基中不易扩展;只局限于接种处。待菌丝长出感染区后,就可以再进行扩大提纯了。
(二)原种和栽培种的接种培养
母种获得以后,为了满足菌种生产的需要。应选出优良、纯度高的母种进一步扩大为原种。
原种培养基一般采用棉籽壳、木屑、草类等培养基。
瓶装或袋装的原种培养基灭菌后,可送入灭过菌的接种箱内,待瓶中的培养基冷至30℃以下,可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菌种瓶(袋)放入培养室时,要经常进行检查,一经发现杂菌污染,立即取出。培养成的原种,菌丝体必须健壮有力,紧贴瓶壁而不干缩,颜色纯正,具有一定清香味,生活力强,扩制成栽培种时吃料快。
栽培种就是将原种进一步扩大培养成三级种,它和原种的接种及培养相同。一般香菇、平菇、冬菇、猴头、木耳、银耳的栽培种多用锯木、棉皮作培养基。蘑菇多用粪草做培养料。
栽培种要求料块不脱水干缩。菌丝体健壮有力、颜色纯正,有清香味,无老化现象,无杂菌污染,有的种许可有少量原基,接入栽培料后,发菌快,长势好,生活力强。
③钩悬法:取成熟菌盖的几片菌褶或一小块耳片(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用无菌不锈钢丝(或铁丝、棉线等其他悬挂材料)悬挂于三角瓶内的培养基的上方,勿使接触到培养基或四周瓶壁。置适宜温度下培养、转接即可。
④贴附法:按无菌操作将成熟的菌褶或耳片取一小块, 用溶化的琼脂培养基或阿拉伯胶、浆糊等贴附在配管斜面培养基正上方的试管壁上。经6~12小时的培养,待孢子落在斜面上,立即把孢子连同部分琼脂培养基移植到新的试管中培养即可。
(2)菌核分离:茯苓、猪苓、雷丸等菌的子实体不易采集。而常见的是它贮藏营养的菌核。用菌核分离,同样可以获得菌种。方法是将菌核表面洗净,用酒精或升汞消毒后,切开菌核,取中间组织一小块,约黄豆大小,接种在PDA 培养基斜面上,保温培养。应注意的是,菌核是贮藏器官,大部分是多糖类物质,只含有少量的菌丝,因此挑取的组织块要大一些,如果组织块过小,则不易分出菌种。
(2)多孢分离法:就是把许多孢子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让它们萌发、自由交配来获得食用菌纯菌种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种菇孢子弹射法: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八九分成熟的种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无菌水冲洗数遍后再用已灭菌的纱布或脱脂棉、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把种菇的菌褶朝下用铁丝倒挂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倒盖在培养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培养皿放在一个铺有纱布的搪瓷盘上,静置12~20小时,菌褶上的孢子就会散落在培养皿内。形成一层粉末状孢子印(平菇极淡紫色,蘑菇、草菇 为褐色,香菇、金针菇孢子印白色)。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试管中的琼脂外面或培养皿上划线接种。待孢子萌发,生成菌落时,选孢子萌发早、长势好的菌落进行试管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