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设置论证报告-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海安中等
机电专业群实训基地调研报告
机电专业群实训基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机电专业实训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实训效果,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范围涵盖了全国各地的机电专业实训基地。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机电专业实训基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基地设施不完善:部分实训基地设施老旧且缺乏完善的设备,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2. 实训内容过于理论化:部分实训基地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实训基地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4. 实训管理不规范:部分实训基地缺乏管理规范,导致实训环境混乱,安全隐患多。
四、问题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提升基地设施:增加投入,更新设备,提升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2. 优化实训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加强师资培养:建设师资库,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师资力量。
4. 规范实训管理:建立科学的实训管理制度,加强实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五、调研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在设施、教学内容、师资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各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善,提升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机电人才做出贡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总结报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始建于1994年,是我校传统专业之一。
2006年,本专业被评为济南市骨干示范专业。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本专业完成了建设方案所定的规划目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本专业建设方案所定的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三年的建设,使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软硬件提升,力争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市骨干示范专业评估验收。
经过三年的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扎实、应用技能过硬的机电技术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机械教研组被评为章丘市先进教研组;投资2000万建立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并具备自身特色的实训基地,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与管理,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有5名教师在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多次举办济南市范围内的公开课和观摩课,为兄弟学校提供教学改革案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的“双证率、获奖率”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机电技术应用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本专业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遵循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教育理念,立足章丘工业优势,紧紧把握我校机电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明确了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教学方向始终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社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遵循了“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的基本思想。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论证报告及计划201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论证薛超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各县矿山及其它企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学校经多方论证,决定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需求论证机电产业是山西省支柱产业之一,我市是全国重点机械化工业产业基地,机械企业多,从晋城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看: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全区五县均有采矿企业,在矿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对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大晋煤集团和兰花集团新整合一些小煤矿后,配以先进的机电设备重新开始生产,由于老矿资源面临枯竭,所以各矿都开发出一些新的矿井,并引进一些高新设备。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人才的需要,我市的金匠工业园刚刚建成,带来了大量的用工需要,尤其是迫切需要懂得机电和机械加工技能的人才。
以高新科技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以富士康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园区,其特征都是以日益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为标志,这些设备的生产、售后服务、维修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第一线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对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毕业生对口就业前景广阔。
根据我市区各县区劳务市场的相关调查资料表明,对机电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企业的机电技术工人,多数未经过系统培训,知识老化,技能单一,仅靠岗位培训是无法弥补的。
二是随着我区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业产业迅速发展,企业对合格机电人才缺口非常大,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根据我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预测,2012年到2014年每年需要培养机电应用型人才600人左右,显示出本地区对机电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
同时有大量的农民需要从农村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城市企业工作,这就给我校机电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立足当地的同时,应该放眼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二、专业建设的可行性1、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论证报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设置的依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有极大需求。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与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现代高新技术在全球兴起。
“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如虎添翼,有可能超越操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的范畴,进入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全自动化、微机数字化与网络化控制的新时代,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一大进步。
因此,“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重要发展领域,并且初见成效、战果辉煌!按照人事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加工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一批高新复合技术群,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
21世纪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因此,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微电子和和计算机的高度繁荣和快速发展,使其已成为当今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掌握最新的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将其融会贯通,将为学生展现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权威部门预计,目前我国机电行业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奇缺,国家正在花大气力加速机电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用现代微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专业代码:051300一、专业需求论证分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21世纪下的产业竞争,总归还是人才的竞争。
伴随我国产业升级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行业都进入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人才。
在工业上,机电产业作为其“左右手”必不可缺,对人才的渴求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机电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技术应用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二、专业建设有基础条件(1)招生情况和毕业安置就业情况。
我校是1993年3月经甘肃省教育厅(原甘肃省教委)批准开设了机电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的。
从93年3月至今,先后招生1588人。
毕业生安置就业率98%,就业区域1994年——2003年,在广东东莞、中山、珠海等地;2004年——2006年在山东青岛;2007年——2010年,在江苏省昆山市;从2011年至今,为新疆建设兵团定向培养和输送。
机电专业技术专业岗位(群)调查报告
机电专业技术专业岗位(群)调查报告第一篇:机电专业技术专业岗位(群)调查报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调查报告机电专业科机电技术应用岗位(群)调查报告为了适应我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机电技术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加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步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专业对口单位开展企业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群)调查工作。
一、调研的目的和对象(一)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分析初步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培养目标、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进程安排、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教材选用等给出建议,制订出符合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调研的对象相继调研了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多家相关企业。
二、调研的内容与方法(一)调研内容调研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需求情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情况;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等。
(二)调研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座谈形式,对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对应岗位(群)调研分析表1所示为调研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所开放的岗位名称及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包含了机电设备的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产品销售后服务等。
其中机电设备的操作、普通机械加工、电气维修、设备检测与维修、设备保养和维护、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机电设备的改造和营销与服务也有占一定的比例。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作者:邹林根李庚延来源:《卷宗》2016年第04期摘要: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组建机电专业群,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建设。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课题项目: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社科课题(职业教育专项)《项目实践驱动“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以电工电子专业教师为研究范例》,课题编号:JBS14544。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福建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要求,根据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当地“十三五”规划,结合本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我校在充分听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认真论证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建设机电专业群。
1 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走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
[1]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训方式,完善实习实训制度。
(二)建设目标以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和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为契机,紧密结合当地“十三五”规划,对照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针对本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以学校优势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中高职衔接的机电专业群。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设置论证报告-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海安中等
机电技术应⽤专业群设置论证报告-机电技术应⽤实训基地-海安中等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专业群设置论证报告⼀.设置专业群的依据:对机电技术类⼈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对机电技术类的⼈才有极⼤需求。
⽬前海安县区域经济发展中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第⼆产业的主导⾏业,区域内机械加⼯制造、机电设备安装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年产值达600亿,占规模⼯业产值的40%多。
需要⼀⼤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中⼼、智能机器⼈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应⽤型技术⼈才,以解决装备制造业中机械加⼯、精密制造、机械控制、安装维修等各种实际应⽤中的问题。
⼆.设置专业群的必要性:在机械加⼯业中,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程的进⼀步推进,机电⼀体化设备逐步替代普通机械设备,利⽤⾼新技术和先进适⽤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企业的技术装备⽔平和产品竞争⼒。
制造设备的⼤规模机电⼀体化,社会对机电⼀体化⼈才的需求进⼀步增加。
机电类技术⼈员要求既懂机械技术⼜要懂⾃动控制技术和电⼦技术。
就机械加⼯⽽⾔,传统机加⼯技术⼈员对数控技术了解少,⾃动控制类技术⼈员⼜很难与机械制造有机结合起来,从⽽导致专业⼈才的⼤量缺乏。
综上所述,需要将机电技术类、加⼯制造类(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专业进⾏有机的整合,形成⼀个互补的专业群,以适应区域内装备制造类企业对⼈才的不同需求。
在海安地区范围内,还有多所中专或者技校开办机电类专业,但是⽆论是从师资还是学校实⼒都不能满⾜上述机电类专业学⽣的培养要求。
三.我校设置机电技术应⽤专业群的基本条件和发展前景1.学校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机电专业部、经贸专业部、计建部、⾼职部、远程开放部。
形成了以机电、计算机、电⼦、建筑、财会、服装、旅游等专业为主的专业体系,涵盖了⼯、农、经、管等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涞源职教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应坚持科学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而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要找准目标专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为专业设置的首要目标,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各类企业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事实上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社会发展,学校前进。
(二)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专业设置的遵照教育部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硬件条件,及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须的理论和实践,师资队伍等主要条件。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问题1、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层次根据调研情况,学校们可把机电专业人才分为三个层次:(1)电气设备组装及调试人员:是指作为机械或机电类制造企业为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制造企业的员工,在待遇等方面优于一般员工,在企业岗位中占45%,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电类专业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电工照明、电气控制、电工作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电路组装及调试,具备电工接线、电力电路分析、电路焊接的能力。
这类电类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培训所得。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专家论证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专家论证报告一、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机械加工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机械设备维修维护、机械加工等,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半工半读、校企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确定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五成”(成型、成人、成长、成才、成功)育人体系培养本专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信、有责任心,掌握该专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四会”技能(会保养、会拆装、会加工、会设计),可以培养出适应机械加工类企业级相关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通过深入到连云港及周边地区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特别是借鉴江苏万顺集团、连云港九洲电控的培训模式,从学习情境入手,按照能力标准、场地准备、工具准备、操作要点、技术要求、考核标准等六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确定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建设,构建了基于机械加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培养目标,专业主干课程得到保证,课程和学时的设置科学合理,符合教育规律。
四、实践环节。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四会”(会保养、会拆装、会加工、会设计)技能进行培养,实训项目设置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保障。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
指导性教学计划设计体系完整,课程次序安排科学合理,周学时适中。
指导性教学计划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机械加工类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六、专业方向。
机电技术专业设置论证叙述
机电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专业设置背景与依据机电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该行业上世纪末经历了管理和经营、行业标准刷新、装备结构材料更代、系统微机化控制技术普及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时期。
本世纪以来,车辆船舶制造、机床数控化装备、矿冶和路桥装备、通用机电设备、大型大宗军械制造等领势快速发展,行业对行业人员专门知识、技能工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以技术进步实施或完成“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环境,机电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最大的工业经济增量孕育和产出体系。
其技术工艺品质水平的提高表征为主要以技术进步手段促进的机电设备多型化、数控化、精致化、节能化、环保化等方面成果.通过行业进步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感知机电装备制造行业工作者的基础专业知识已由基础物理规律为本征的力学、电学、传动学及传统型工艺学知识基面移向了微机控制(为不可或缺要素)辅以新材料机型设计制造技术加工知识和新技能操作规范的知识基面.机电技术具时代特征的专业工作能力架构要素是:机械的材料构件传动基础知识、电工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知识和可评估的职业技能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机电技术专业内容应合着发展趋势而不断更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运行十几年的情况表明:机电专业是极具技术进步、创新、发展潜力的高职教育事业工程学科重项专业。
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机电技术专业是于1999年在市职工大学机电工程专业师资和设施基础上建立的。
原来的专业名称是“机电工程专业”。
2004年按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学科规范名称确名为“机电技术专业"。
本专业设置重要依据之一是“广省机械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摘要如下:电器机械是我省九大之一,包括机械工业和家用电器工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分机械和家用电器两部分分别由两个部门完成).机械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和促进作用强等特点。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论证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论证报告一、需求论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深入,伊犁州已成为国家能源重点开发基地,现已有数十家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入驻伊犁,专业技能人才每年缺口达万人以上,其中机电专业人才缺口占其中 80%。
据报载 , 我州机电技术工人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 , 原有技工年龄已大 , 中年技工为数不多 , 青年技工尚未成熟。
在制造业 , 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电技术人才已成稀缺。
据统计 , 目前我国机电操作人员中 , 高级技工占 3.5%,中级工占 35%,初级工占60%。
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 , 高级工占 35%、中级工占 50%、初级工占 15%。
这表明 , 我们的机电技术操作人员在未来 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二、建设目标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
积极应对机电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伊犁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核心专业,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 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三、建设思路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已开办三十余年,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施设备比较齐全, 为、“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的引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应在“工学结合” 下,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职业活动规划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通过优化实训教学环境,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
围绕提高整体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培养专业带头人为工作核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工作主旨,以锻炼青年教师队伍为工作重点的教师培养机制。
9机电专业设置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报告一、专业开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愈来愈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向非农转移,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为了顺利的承接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国家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摆到了整个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
顾名思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培养大批学有所长的技能型人才。
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机电行业,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诞生了一大批象海尔、华立、三一重工等拥有雄厚实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内外知名企业,但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企业从全局看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其原因,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二是缺乏大量真正经过系统的机电技术学习培训的专业的技术工人。
专业人才的匮乏,不仅制约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对内地、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都造成诸多困扰。
据专家预测,21世纪我国机械电子加工业的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
而从现实情况调查来看,机械电子加工业目前缺额最大的不是从事规模设计、产品研发的高端人才,也不是从事经营和行政管理的中级技术人才,而是占岗位需求量90%左右的只需中等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即蓝领、灰蓝工人。
综上所述,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大批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车工、钳工、电工、机修工等,不仅是“中国制造”不断强体健身、升级提速的客观需求,也是解决就业压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更是办好中等职校,建设职教兴校的必然趋势。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1.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专业的技术工人机电行业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龙头,其产品门类多,涉及的领域广,使用的技术复杂而先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机电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很长,需要吸纳大量的技术工人。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1-11T02:55:55.759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3期作者:李坚[导读] 尽管一直以来我国十分关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有效建设李坚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摘要:尽管一直以来我国十分关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有效建设,逐步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及支持力度,但是整体的工作质量和进度不够理想,仍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中职院校还未构建完善灵活的建设机制,缺乏相应的参考经验,当前的团队成员结构不够科学,整体的师资队伍培训工作质量与预期目标差距较为明显,缺乏针对性以及专业性。
对此,本文着眼于专业教师教学团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意义,综合考量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情况,针对这一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全面推进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机电;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要想更好的拉近于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距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必须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基础,针对性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有效升级和转型产业,在经济建设时企业需要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职业院校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和社会使命,将教师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想方设法的提升师资力量,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强调了实现职业院校教师、高技能教育人才以及工程技术人才的双向流动的具体要求,积极实现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1]。
学校需要以打造双师型队伍为基础,逐步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结构及层次,更好的实现与时俱进。
一、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一)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主要以职业教育特征和教育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工作岗位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技能,潜移默化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社会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合格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设置论证报告一.设置专业群的依据:对机电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对机电技术类的人才有极大需求。
目前海安县区域经济发展中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第二产业的主导行业,区域内机械加工制造、机电设备安装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年产值达600亿,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0%多。
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解决装备制造业中机械加工、精密制造、机械控制、安装维修等各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二.设置专业群的必要性:在机械加工业中,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机电一体化设备逐步替代普通机械设备,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机电一体化,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机电类技术人员要求既懂机械技术又要懂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
就机械加工而言,传统机加工技术人员对数控技术了解少,自动控制类技术人员又很难与机械制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专业人才的大量缺乏。
综上所述,需要将机电技术类、加工制造类(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互补的专业群,以适应区域内装备制造类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在海安地区范围内,还有多所中专或者技校开办机电类专业,但是无论是从师资还是学校实力都不能满足上述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三.我校设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基本条件和发展前景1.学校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机电专业部、经贸专业部、计建部、高职部、远程开放部。
形成了以机电、计算机、电子、建筑、财会、服装、旅游等专业为主的专业体系,涵盖了工、农、经、管等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008确定为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点,201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几年来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取得了显著成绩。
2.相关专业的情况机电专业部现设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类(机械加工专业、数控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以上专业均有对应的实验实训资源,专业教育用网络信息资源。
3.教学资源和支撑体系机电专业部的专业设施设备齐全,能满足该学生的实验和实训要求,校内设有钳工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PLC实验室、车工实习室、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机床电气室、CAD/CAM实训室等。
能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校内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
学校实行学校、专业部二级管理体系,制度完善,实施状况良好。
近三年专业部先后引进三名本科生、一名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
注意在职培养措施,有研究生五名。
教师办公室全部配备了计算机,每年评选优秀教案、优秀课件、教学优秀等奖项;三人在职进修学习硕士学位;出国进修教师3名;参加国家级培训6名。
16人次参加相关企业实际锻炼或兼职工程师。
全体教师次参加了“五五普法”培训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训。
相关青年教师均参加了校内新教师培训等等。
所有教师每学期接受学生考评、校督导室考评、专业建设委员会考评等的综合考核。
机电专业部师德建设成就显著,教师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评价满意率在98%以上。
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教师发表论文93篇。
专业教学条件不断改善①校内实训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加大投资力度,注重产学研合作。
规范管理,科学调度,利用率高。
校内基地满足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各实践场所利用率高。
②校外实训基地生产规模适度,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开设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为:万力集团、鹰球集团等。
③学校本专业领域图书信息资料、校园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满足专业所需。
4.社会条件、地理条件、政府因素等外部支持条件我校位于长三角地区北翼的海安县。
海安的工业形成了以输变电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及其他装备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建材机械制造水平国内领先,海安还是全国最大的含油轴承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变压器生产集中地。
我校机电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具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具备了办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各项条件。
机电专业在校生规模大,专业师资队伍强,专业设施设备配套齐全,基本能满足机电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要求。
5.地方企业的支持条件机电专业群与多个地方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如:南通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海安鹰球集团有限公司、南通亨特电器有限公司等。
地方企业积极参与机电专业群的建设,成立了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给与了多方面的帮助,并且派相关专家进行教学指导。
6.师资情况本专业现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师资22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聘任企业兼职教师5人。
高级教师16人,全部为双师型教师。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
专业群主干专业专业带头人为于友林,机电专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24年。
国家机修钳工技师,参与企业调研,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每学年参加行业企业活动4次以上。
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的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生产实践校本化的研究》(编号ZYB142),优秀结题。
有7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南通市“机械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于友林机械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本专业形成了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7.专业发展的进度、规模、水平的规划按照社会的需求,应该继续加强本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招生规模应在500人左右为宜。
四.开设本专业群的基本设想与思路1.专业群发展的目标定位本专业群主要为海安县及周边地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原理和典型设备应用方法,能从事传统机械加工,数控机床维护、保养、操作、数控加工编程及其他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2.学生就业的基本行业与岗位群定位(专业群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方向)主要工作岗位(1)机械设备零部件制造岗(2)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岗(3)机械设备控制的(控制电路安装调试)岗 (4)数控程序员岗 (5)数控工艺员岗 (6)数控机床操作岗 相关工作岗位 (1)质量检验岗(2)机电产品开发(及产品改造)岗 (3)产品销售岗 (4)车间管理岗 3.专业群课程体系本专业群以培养传统加工、先进制造、设备控制及维护等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
本专业应具备基本素质、职业专门能力、职业关键能力等三个方面。
每个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通过若干学习领域(课程)和配套的相关实践。
具体职业能力分析表(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及课程体系)。
专业 方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 机械加工技术基础 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 普通话能力 就业创业能力专业 方向 技能维修电工技能 车工技能 车工技能 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 数控车技术训练 机械的拆卸与安装 PLC 编程技能 数控铣技术训练 数控车技术训练 机电一体华设备安装与调试机械CAD 机械CAD 机械CAD 钳工技能钳工技能钳工技能 对应 技能 证书维修电工中级 数控车中级 车工中级 钳工中级 数控铣中级 钳工中级 机械CAD钳工中级 机械CAD机械CAD4.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1)具有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的维护、检测、维修常见故障的能力。
(2)具有维修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常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的能力。
(4)具有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和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5)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6)具有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7)具有机电产品营销的基本能力。
方法能力:(1)具有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2)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3)具有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4)具有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5)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6)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寻找规律,积累经验,举一反三;(7)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理实结合的能力;(8)熟悉安全生产规范和操作规程。
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3)具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意识;(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5)具有团队交流和协作能力;(6)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5.涉及本专业的师资状况本专业现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师资22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聘任企业兼职教师5人。
高级教师16人,全部为双师型教师。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
完全满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开设的需求。
6.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机电基础理论知识和机电技术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数控机床维修维护及数控加工的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五.初步结论机电类技术专业从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看,学校应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上,整合机械及数控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实验实训场所,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准备。
机电专业群的建设前景是光明的;从市场需求状况上看,市场急切呼唤更多的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从服务区域经济上看,机电类专业其区位优势是很明显的;从学校办学实力上看,学校完全有条件和实力办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群;结合学校目前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教育教学管理等办学条件,我们充分有理由认为,学校开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是有美好的市场前景的,是完全可行的。
我们要继续坚持“大类通识、工学结合、按岗产学、多证促能“特色,打造机电专业群品牌。
招生规模保持每年200人左右(4个教学班)。
机电专业部201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