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与分析报告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的改进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

同时,调查数据及访谈还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在下述几方面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

从对农村小学生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很随意。

二、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

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的倾向。

还有些共性问题,如: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

做人的基本态度你都没有,哪里还能进行好习惯的鉴别和养成?课题组在对班主任访谈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特例:一年级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年纪虽小,身上问题可不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推桌子,上课喜欢脱鞋子,做事情磨蹭拖拉,上学经常迟到,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老师、家长多次教育、帮助,效果甚微。

因此,班主任很苦恼。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得知,父母近四十岁才生他,有些坏习惯在幼儿时就有,但是爷爷奶奶很娇宠,父母亲很放纵他,所以一直都没改过来。

可见,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无关痛痒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做人的基本态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了,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二)、生活方面依赖性强,行为随意,不合规范。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有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向父母要钱买零食、买玩具。

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

作息无计划,生活无规律,迷恋电视、网络。

六年级一班学生小凡就是一个例子。

小凡是个性格外向,很爱说话的男孩,经常以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行吸引别人注意,反应敏捷,是个不错的学习苗子。

但是,这个孩子不讲卫生,常用笔掏牙,形象邋遢,一年四季不穿袜子。

农村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3年9月29日调查地点:乐声小学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全体寄宿学生调查人:课题组全体成员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的相关生活情况,对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和掌握,找出偷袭优点和不足,从而研究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为探寻农村寄宿制的前景提供有效的数据。

一、调查背景及成因分析: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增多,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其孩子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丢到亲戚家请人代管,而孩子们的父母外出少则一年,多则两到三年才回家一次。

根据调查,我校住校的143人中,有75%的父母不在家,15%的同学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这样,孩子就长期的离开了家长,让孩子们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管理和教育,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就无形的拉开与父母的心理距离,母子之间、父子间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的脆弱,孩子们的心灵得不到慰籍,从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阿护。

同时,根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年纪大,精力不够,文化素质较差,或存在不好管、不敢过分的管等原因,对孩子们某些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采取听之任之等方法。

根据如此种种,孩子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或行为习惯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都得不到及时的矫正教育。

这给当前的学校教育带来诸多困难,长此以往,十年、二十年之后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多的困因,由此可见,对当下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是一件多么迫在眉睫的事。

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农村学校,也是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习惯塑造人格,习惯成就人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成就一个人的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结果我所在的学校本就是一间有着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农村小学,且在2008年的9有就开筹措我校的寄宿制工作,而在2009年3月就正式招收寄宿学生,每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学生,他们的身上尽管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与憨厚,但是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分析调查报告遵义县喇叭镇乐声小学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乐声小学调查内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调查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观察调查对象:名寄宿生(年级)调查人:杨先华调查目地: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地相关生活情况,对农村小学寄宿生地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和掌握,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研究出相适应地策略和措施,加强教育、管理地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探寻农村寄宿制地管理地路子提供可参考地有效数据.b5E2R。

一、课题地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地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地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其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有地甚至丢到其它亲戚家请人代管,根据我调查,我校住校地人中,有地父母不在家,有关地同学即使家长在家但其文化水平较低,而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地不断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地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地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由于家庭环境和校园同伴生活地特殊性,逐步地暴露了寄宿生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弱点.因此,寄宿生在学校地生活习惯教育研究理应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一个重要地课题.我校地处遵义县喇叭镇偏僻地乐声村乐庄组,学校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办起了寄宿制,到现在我校实行小学生寄宿就读已有年地历史,现有寄宿生约人,孩子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地影响,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卫生差.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他们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地板难于下脚,床底杂乱无章,分不出那些是垃圾物品,哪些是生活用品.二是动手能力差.有地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他们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地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地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酒现象;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等现象.因此,对寄宿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地人.p1Ean。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6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6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6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6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篇1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存在安全隐患多、学习成绩差、心理障碍凸显等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各级政府为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担负主要的责任。

国家应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来消除农村留守儿童就学障碍;农村基层政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建立灵活、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等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工业化城市化户籍制度教育投入灵活、多元的教育教学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1、导语伴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促进留守儿童发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各地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关爱模式。

为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现有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寻求解决的政策。

2、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由于问卷法采用的调查工具,是调论文联盟查者实现设计好的书面的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因而,它有着自身吐出的特点:(1)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能在广阔的范围内对地域上相隔千里的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评课在脚断掉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信息。

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1.doc

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1.doc

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大来是根毛南竹”。

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学校里的正面教育顿时化为灰烬,日积月累,孩子养成骄横任性,漠视规矩,对长辈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难以接受,形成对抗情绪,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严重的出现逃学、厌学、迷上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打群架,参与偷盗等。

二、原因探析根据调查了解和对现状的分析, 留守生不良习惯的形成有下列原因:1.祖辈和亲属们对留守在身边的第三代在生活上都比较溺爱, 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 疼爱有加, 逐步形成了留守生好吃、贪玩、任性、不认真学习等不良行为习惯。

2.由于没有文化, 不知道怎样配合学校对其进行作业检查等教育, 有的问一问:“ 作业做好了吗?”对孙辈们“做好了” 的谎言明知是在欺骗他, 却也无可奈何。

3.不敢大胆地管理教育第三代。

怕管严了, 孩子们哭哭啼啼, 父母不在身边显得可怜, 怕引起儿子、儿媳的误会, 招来虑待孙子之嫌, 只好听之任之。

4.有的沉迷于打牌, 没有心思去过问孙子们的学习, 甚至经常对孙子们说:“ 今晚我出去了, 你自己做好作业后就上床睡觉。

”结果, 孙子们的兴趣也被吸引到牌桌上去了。

5.有的亲属自己的事都忙个不停, 根本无暇照顾别人的孩子。

给他们饭吃, 给他们一个地方住就行了, 至于孩子们想什么、爱什么、做了什么, 他们却管不了那么多了。

6.有些留守孩子根本就无人照看, 家里虽有漂亮的房子, 但从学校回家后, 看不到任何人, 还必须自己动手做饭, 洗衣, 清理房子。

三、解决对策教育和关爱“ 留守生”对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 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家质的提高, 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

关注“ 留守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理解他们的处境, 懂得他们的需要, 给“ 留守生”创建一个成长的新空间。

及时删除他们的缺点, 把他们的优点粘贴在一起,让他们学会“ 自理、自律、自强、自学、自护” ,这是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的。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在当前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多样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逐渐发展,而且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正在不断提升。

然而,部分寄宿制学校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合理的学生生活方案,进而导致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出现思念父母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农村寄宿制教学既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教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将趣味性融入学生的活动与游戏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课余生活规划的重要意义(一)弥补兴趣培养的不足,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讲,虽然部分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但有一定的好奇心。

合理规划学生的课余生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家长的素质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有效激发。

所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则需要适当表扬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树立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同时能够个性化发展。

(二)让学生体会校园的温暖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更加高效地适应社会,并且能够明确自身的定位,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而能够全面发展。

所以说,寄宿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并开展调查与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能够在集体生活中感到快乐与温暖。

(三)拓展知识来源,丰富校园教学众所周知,生活与学习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同时合理地将生活常见事物融入学习当中,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需要规划并安排学生的课余生活。

寄宿制学校进行课余生活布置的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

教师还需要合理设置课外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操作,解决生活与学习中常见的问题,避免受问题困惑而影响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3300字“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县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一是隔辈监护。

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

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

二是上辈监护。

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

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

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

三是同辈监护。

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

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

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四是监护缺失。

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

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

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0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

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

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

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

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

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20个村民小组。

常住户540户,现有人口1950人。

土地面积2684亩,其中花园800亩。

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家。

三业总产值2500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元。

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

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8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9%,老人监护的有35人,占81.4%,寄养他人的有2人,占4.7%。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

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

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一)基本情况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xx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xx年3月20日。

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

20xx 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

据此推算,20x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

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

xx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

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

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

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一是学习条件落后。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弱。

由于留守生无法享受到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他们的学习条件和机会相对较差,导致他们在学业上面临巨大的困难。

二是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家工作,留守生的亲情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这种缺失给留守生的心理和情绪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下降,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三是身心健康问题突出。

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和孤独感,留守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关注,而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如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等。

同时,由于留守生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较弱,面临更多的生活和健康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他们。

首先,政府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此外,学校和教师需要关注留守生的特殊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提供更多的集体活动和社交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社交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农村留守生的问题,参与到解决留守生问题的活动中来。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留守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关怀;媒体可以加强对留守生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对留守生问题的认知度。

总之,农村“留守生”面临着较差的学习条件、学习动力不足和身心健康问题突出等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生活,政府、学校、教师、父母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顺利成长。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研究调查报告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数量和范围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代表性不 足。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可能存在受访者回答不真实或 回答不全的情况。
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展望
希望未来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和数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 方法,深入探讨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探讨适合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 育方法和策略
02
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方法
设计问卷,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学 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和自 我管理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生进行 深入的案例分析,以揭示他们在良 好习惯养成方面的成功经验。
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
观察法
案例分析
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 出当前研究的优缺点。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小学生习惯 养成中的角色和责任
研究意义
促进农村地区小学生全面发展 和素质提升
克服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实现 教育公平
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提高小学 生习惯养成效果
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因 素
为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提供参考和 借鉴
调查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现状和 问题
饮食健康
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不暴饮暴食, 不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高糖饮料。
卫生习惯
教育小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不乱扔垃圾,不随 地吐痰,不接触有害物质。
针对学习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激发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 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关于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农村住校生是指因家庭条件或学校分布情况等原因,不得不住在学校寄宿的农村学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住校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住校生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推动农村教育的和发展。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了来自不同地区的10所农村小学和10所农村初中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回了8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1.农村住校生的生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70%的农村住校生来自留守家庭,只有30%的住校生和父母一起居住。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家庭的农村住校生常常面临孤独和缺乏关爱的问题。

此外,47%的住校生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或更少,长时间的分离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困扰。

2.农村住校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0%的农村住校生每天只有2小时或更少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

这主要是由于住校生每天都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繁重作业和课外辅导班的学习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此外,56%的住校生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不如城市学生。

3.农村住校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住校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67%的住校生表示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寂寞,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

其次,50%的住校生认为他们的生活条件比城市学生差,面临着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此外,47%的住校生表示他们无法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缺乏兴趣和交流的机会。

四、对策和建议针对农村住校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他们必要的心理和教育支持。

2.改善学校供餐条件,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确保住校生的身体健康。

3.增加住校生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丰富的学习材料。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分析调查汇报遵义县喇叭镇乐声小学调查时间:2023年8月25日调查地点:乐声小学调查内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调查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观测调查对象:112名寄宿生(3--6年级)调查人:杨先华调查目旳: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旳有关生活状况,对农村小学寄宿生旳生活习惯进行理解和掌握,找出长处和局限性,从而研究出相适应旳方略和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旳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探寻农村寄宿制旳管理旳路子提供可参照旳有效数据。

一、课题旳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旳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旳一条重要途径。

由于种种原因,诸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其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有旳甚至丢到其他亲戚家请人代管,根据我调查,我校住校旳143人中,有75%旳父母不在家,有关15%旳同学虽然家长在家但其文化水平较低,而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小朋友。

同步,伴随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旳不停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导致了一部分中小学生旳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

为了更好地处理留守小朋友旳教育管理难题,以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

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助于处理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以便等实际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和校园同伴生活旳特殊性,逐渐地暴露了寄宿生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微弱、优越感过强等弱点。

因此,寄宿生在学校旳生活习惯教育研究理应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一种重要旳课题。

我校地处遵义县喇叭镇偏僻旳乐声村乐庄组,学校2023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办起了寄宿制,到目前我校实行小学生寄宿就读已经有4年旳历史,既有寄宿生约150人,孩子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本来居家生活小环境旳影响,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陷。

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调研报告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的情况,分析寄宿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

实地访谈则主要面向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等相关人员。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学生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实行寄宿制后,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学习时间更加充裕,避免了长时间的上下学途中的困扰。

同时,寄宿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家长方面对于家长而言,他们普遍认为寄宿制能够解决因为交通不便导致的学生上下学困难的问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此外,寄宿制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放学后的安全问题,让家长更加放心。

3. 教职员工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教职员工们认为寄宿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因为学生在寄宿制下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同时,寄宿制也能够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需求。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校寄宿条件有限。

部分学校的宿舍设施较差,生活条件不够舒适,影响了学生的居住和学习环境。

建议学校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寄宿条件。

(2)学校管理不规范。

部分学校在寄宿制的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生活习惯不规范、作息时间混乱等。

建议学校加强寄宿制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3)家长对寄宿制存在一定的担忧。

部分家长担心学生在寄宿制下会缺乏家庭关爱,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建议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解答家长的疑虑,让家长放心。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学生对寄宿制不适应,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建议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时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2020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

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

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分析调查报告遵义县喇叭镇乐声小学调查时间:2013年8月25日调查地点:乐声小学调查内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调查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观察调查对象:112名寄宿生(3--6年级)调查人:杨先华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的相关生活情况,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和掌握,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研究出相适应的策略和措施,加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探寻农村寄宿制的管理的路子提供可参考的有效数据。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的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其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丢到其它亲戚家请人代管,根据我调查,我校住校的143人中,有75%的父母不在家,有关15%的同学即使家长在家但其文化水平较低,而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

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

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

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和校园同伴生活的特殊性,逐步地暴露了寄宿生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弱点。

因此,寄宿生在学校的生活习惯教育研究理应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校地处遵义县喇叭镇偏僻的乐声村乐庄组,学校2009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办起了寄宿制,到现在我校实行小学生寄宿就读已有4年的历史,现有寄宿生约150人,孩子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8篇)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8篇)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8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标: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纷纷到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热潮。

由此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少年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孩”,引发了农村“留守孩”问题。

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专门就农村“留守孩”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

二、调查的目: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三、调查方法:1、调查时间:2、调查地点:红河镇红河村3、调查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进一步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有关情况,掌握事实材料;问卷调查;4、调查对象:红河村全体留守儿童四、调查结果分析:(一)、农村留守孩在监护、受教育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留守孩”年龄均不满18周岁,正处于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需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抚育抚养之中。

而实际上,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给农村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2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

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

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

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

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分析调查报告遵义县喇叭镇乐声小学调查时间:2013年8月25日调查地点:乐声小学调查内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调查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观察调查对象:112名寄宿生(3--6年级)调查人:杨先华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的相关生活情况,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和掌握,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研究出相适应的策略和措施,加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探寻农村寄宿制的管理的路子提供可参考的有效数据。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的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其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丢到其它亲戚家请人代管,根据我调查,我校住校的143人中,有75%的父母不在家,有关15%的同学即使家长在家但其文化水平较低,而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

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

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

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和校园同伴生活的特殊性,逐步地暴露了寄宿生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弱点。

因此,寄宿生在学校的生活习惯教育研究理应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校地处遵义县喇叭镇偏僻的乐声村乐庄组,学校2009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办起了寄宿制,到现在我校实行小学生寄宿就读已有4年的历史,现有寄宿生约150人,孩子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

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卫生差。

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他们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地板难于下脚,床底杂乱无章,分不出那些是垃圾物品,哪些是生活用品。

二是动手能力差。

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

他们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的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酒现象;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等现象。

因此,对寄宿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及生成的原因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规范》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行为习惯”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家庭教育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造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1、孩子缺少了做人的良好家庭教育现在的家长因为对人生产生了新的思考而导致孩子的世界里缺少了做人教育。

例如:有的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再如: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

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启蒙内容不能只是“呀呀学语”,更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

2、学校的影响( 1 )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

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 2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 3 )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不良导向带来学生可塑性发生偏差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

但切实实施这些规范有待于整个社会去进一步关心。

如果我们带着追究的勇气去再问为什么要修改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时代所需,防止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小学生。

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少年儿童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

( 1 )市场经济对小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

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

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是为了盈利,所获利润的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

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挺而走险。

在道德观念上,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

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

( 2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少年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

虽然法制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威力逐步加强,外界条件有所好转,但资本主义反动势力的影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冲击,都严重地腐蚀着少年儿童。

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赌博色彩的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

二是坏人教唆,不少少年儿童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 3 )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寄宿生寝室生活方面。

为了更好的开展寄宿生在寝室生活中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掌握寄宿生在寝室的生活习惯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和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寄宿生在寝室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偷盗、说谎、不讲卫生、东西乱放等。

调查发现:将近40%的寄宿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不能自理现象,具体表现如下:1、就寝铃后,仍有约42%的同学成群结队的人上厕所,导致就寝半小时后还安定不下来。

有15%的同学睡姿不正确,冷天仅脱外套,绒衣裤、毛线裤、袜子不脱,而且衣、鞋脱后放置无序,造成晚上上厕所的同学把衣、鞋踢的满寝室都是,后面上厕所的同学找不到鞋,闹出声响,吵醒了全寝室的同学,有时把两边寝室同学也吵醒,甚至把全体寄宿生都吵醒。

2、夏天驱蚊、蚊香放在床头,睡觉不老实,睡着后烧了好几床被子。

寄宿生晚上睡不着觉,翻墙出去到田间捉黄鳝、到附近小卖部买零食,跑到村民田里偷水果。

起床铃响后赖床,20分钟内不能完成洗漱整理内务的工作,被子不铺,或滚筒或草草叠起,床单不拉平,随身物品、换洗衣物乱放。

3、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形成,根据调查显示,有15%的男生在早操铃响后起不来更来不及洗漱,甚至经常有约11%左右的人不能按时早操或不早操,下操后也不洗,有值周教师查寝时发现,几个同学没有洗脸洗脚,还不承认,因为25%的毛巾是干的,寝室里空气中充满异味,令人无法进门。

4、寝室生活无序,物品摆放零乱,毛巾架上毛巾乱放,杯具、肥皂、洗发水、脸盆、塑料桶、鞋随意摆放。

寝室值日生不履行职责,不负责整理打扫保持,致使床底乱鞋、乱袜、乱砖头,垃圾成堆。

5、寝室里还经常发生偷盗现象,约有16%的孩子眼睛见不得别人有学习用品、零食或钱等东西,否则就趁人不在,就把别人的床铺、书包翻得乱七八糟。

(三)、寄宿生的客观方面原因:①情感沟通的缺乏。

孩子在情感沟通方面有需求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具有理性思考,选择让孩子寄宿,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不可否认,寄宿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特点。

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无论寄宿或不寄宿,留给孩子身上的交流时间都很有限。

但也有30%的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交流时间因为寄宿的客观原因减少了。

两者合起来看,共有82%以上的家长和孩子情感沟通时间减少,而我们的寄宿生又有多半的孩子需要父母能多留给他们一点时间。

如果两者的矛盾不能协调统一,那我们的寄宿生的性格行为就会偏失方向。

②自我约束的缺乏。

孩子有他的天性,他们往往是率性,又是任性的。

他们矛盾于随意和遵守规则之间。

寄宿生和走读学生相比,更需要自我约束。

但有些寄宿生在家是别人迁就他们的居多,所以从小就缺乏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锻炼。

从寄宿生表现的普遍整理内务差,闹矛盾事件多等情况可以看出,寄宿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一成多的寄宿生存在暴力倾向,且六年级比五年级寄宿生差。

这些都表明,有些孩子在缺乏监护人的教育管理后,自我约束能力不高。

③寄宿生寝室良好生活习惯没有形成。

寝室值日生制度流于形式,值日生不做操,要整理寝室内务。

因个人物品乱放,做操的20分钟整理不完,扫完地就没有多少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没有形成打扫、整理内务的习惯。

学校要组织寄宿生整理内务。

穿衣、叠被、洗脸、刷牙都要组织学习,部分寄宿生在家一切都是大人包办的,来到学校还没有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从寄宿生寝室生活现状和原因分析的结果来看,为了每个寄宿生的每一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寄宿生的发展趋势,适时引导,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

在寝室卫生、内务整理、内务保持、行为习惯等方面,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饮食生活方面根据调查显示出,有35%的学生对饮食生活极为挑剔,经常有人提出不吃这,不吃那,这样不好吃,那样不好吃,尽管学校一再教育和强调,但一顿饭后,饭厅里扔在地上的东西很多,有8%的同学随意乱倒饭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