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1)

1.1一般资料 (1)

1.2主诉和一般陈述 (1)

1.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2)

1.4评估与诊断 (2)

1.5咨询目标的制定 (4)

1.6咨询方案 (4)

1.7咨询过程 (6)

1.8咨询效果评估 (11)

2.个人分析报告——遇见更好的自己 (12)

2.1自我成长分 (12)

2.2职业行为分析 (14)

一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咨询过程。孙某,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因父母无暇关心他,加之考试的成绩不好、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一方面精神颓废、自卑,另一方面对老师、父母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从而萌发厌学情绪,产生了一般心理问题。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采用了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经过心理咨询师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使求助者焦虑、逆反、沮丧等情绪得以松弛。能正确对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与他人相处较和谐,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一、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人口学资料:孙某,男,小学四年级,11岁,晋江某基层小学学生,重庆人,家中有一双父母和弟弟。

个人成长史:孙某出生于农村普通家庭,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还可以跟上,从三年级开始,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父母忙于鞋厂工作,不能给予家庭辅导,他和弟弟跟着奶奶生活,奶奶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他,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

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良好,刚进咨询室时有些紧张,但很快恢复过来。有良好的记忆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身体状态:身高1.45米,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无既往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社会功能: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

喜欢惹事,在各任课教师的提议下,来到咨询室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

《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量结果:总粗分57分,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量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二、求助者的主诉

主诉: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也不愿做作业。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前来咨询时,衣饰整齐,提及父母时,情绪十分低落,话少,常常陷入沉默,自知力较完整,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一个多月来对学习生活不适应,找不到人倾诉,成绩不理想。

班主任反映:孙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比较认真,上课也较专心,作业都能完成,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进入新学期的这一个多月来,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又缺乏必要的辅导,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等偏下,他非常自卑,也越来越不认真学习了,上课时漫不经心,或睡觉或低头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题目稍难就交白卷,无论老师怎么批评就是屡教不改。与同学关系也较疏远。一次同学动了他的书包,他很严肃地告诉同学:

“不要动我的书包。”同学随口说了一句:“一个破包,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稀罕呢!”他觉得同学侮辱了他,上去就打,把同学打得鼻血直流。老师说他,他还不乐意。课堂上也有好几次因为一点小事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因影响同学上课,被多次请到我办公室来。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不太愿意参加。

妈妈反应:最近他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天。对大人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

四、对求助者的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根据求助者的主诉、班主任及奶奶的反映和咨询师观察等可判断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

2.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1)该求助者有躯体不适感,但体检报告显示无器质性病变,因此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是由于学习困难引起的,来自现实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自知力和求治愿望;心理过程协调一致;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由于学习频率太快,家长监督辅导不及时引起的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表现出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或课外作业消极被动对待。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仍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下,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厌学,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少于两个月,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确定该求助者的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

4、鉴别诊断:

(1)该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但体检报告显示无器质性病变,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1)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无逻辑思维混乱,自知力完整,求治愿望强烈;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故可排除精神病性疾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无泛化,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无泛化现象,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故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