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S后处理部分说明

合集下载

GTS四轴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

GTS四轴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

运动中没有义务或责任对由此造成的附带的或相应产生的损失负责。
联系我们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 电 传 网 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深港产学研基 地西座二楼 W211 室 话:0755-26970817 26737236 真:0755-26970821 址: 26970824 电 传 网
功能说明................................................................................................................................................ 11 快速使用................................................................................................................................................ 12 开箱检查................................................................................................................................................ 12 安装场所................................................................................................................................................ 12 准备工作................................................................................................................................................ 12 安装步骤................................................................................................................................................ 13 步骤 1:将运动控制器插入计算机............................................................................................ 13 步骤 2:安装运动控制器驱动程序............................................................................................ 13 步骤 3:建立主机和运动控制器的通讯.................................................................................... 18 步骤 4:连接电机和驱动器........................................................................................................ 19 步骤 5:连接运动控制器和端子板............................................................................................ 19 步骤 6:连接驱动器、系统输入/输出和端子板....................................................................... 20

GTS-修正摩尔库伦和硬化土内容

GTS-修正摩尔库伦和硬化土内容

MIDAS GTS〃Geotechnical and Tunnel analysis Svsterr|_MIDAS/GTS GTS V200 升级内容01. 前处理功能02.材料本构03.单元04.分析功能05. 后处理功能MOIAS Infonnaton Fechnolouv Cc.Ud,. Co供nghte-H. 2000-2005 Al lights reserved02.材料本构1.修正的莫尔一库伦本构(Modified Mohr-Coulomb)修正的莫尔-库伦本构是在莫尔-库伦本构基础上改善的本构模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基,特别适用于象沙土或混凝土那样具有摩擦特性的材料。

修正的莫尔-库伦本构用于模拟具有幕率关系的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组合模型。

如图.1所示,修正的莫尔-库伦本构的剪切屈服面与莫尔-库伦本构的屈服面相同,压缩屈服面为椭圆形的帽子本构。

另外,修正的莫尔-库伦本构的剪切屈服面与压缩屈服面是独立的,在剪切方向和压缩方向采用了双硬化模型(Double Harde ning)。

莫尔-库伦本构的偏平面形状为六边形,在计算顶点的塑应变方向时需要采用特别的数值计算方法。

但是如图.2所示,修正的莫尔-库伦本构为了消除分析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偏平面采用了圆角处理,使计算的收敛性更好。

修正的莫尔-库伦本构在p-q平面上采用了相关流动法则,在偏平面上采用了非关联流动法则(Non-associated Flow Rule)。

另外,如图.1所示,使用p值,移动剪切屈服面可以反映莫尔-库伦本构的粘聚力效果。

图.2在偏平面修正的莫尔-库伦本构的材料参数输入窗口如下:蟹吉压强 星施僮血勇钊進匕佃EI 解按內 母托I ;平侑耐平7T 孙I 快MC三轴试验的割线刚度 (E50ref) 三轴试验中极限强度的 50%时的割线刚度 主压密试验的切线刚度 (Eoedref) 压密试验中参考压强下的弹性系数 卸载/加载刚度(Eurref) 卸载/加载时的弹性系数,一般取 E50值的3倍参考压强(Pref) 三轴试验中的基准压强 极限膨胀角 极限状态下的膨胀角 剪切破坏面的摩擦角 剪切破坏面的最大摩擦角 应力水平依赖的乘方 具有幕流关系的非线性材料的指数 孔隙率 孔隙率KNC 正常固结粘土的应力比 超固结超固结二辅试船钢她刖匿iSsQraO护只竽tT 氓才监前13^5刚便[I»6drstjP2.硬化土模型硬化土模型也是改善了莫尔—库伦本构的材料本构,是由Scha nz(1998)开发的适用于模拟软土和硬土的最新材料本构关系。

后处理结果说明

后处理结果说明

整体坐标系 X 方向有效应力
整体坐标系 Y 方向有效应力
整体坐标系 Z 方向有效应力 整体坐标系 X 方向轴应力 整体坐标系 Y 方向轴应力
Plane-Strain Seepage
整体坐标系 Z 方向轴应力
整体坐标系 XZ方向剪应力
主轴方向的主应力(最大、最小、中间)
Tresca应力
von Mises应力
Plain-Strain Strains
(LO-,HO-)
Plstrn EXX EYY EZZ EXZ
E1,E2,E3(V) Max Shear Deviatoric Volumetric
整体坐标系 X 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Y 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Z 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XZ方向应变 主轴方向的主应力应变 最大剪切应变 偏应变 体应变
MIDAS/GTS 后处理结果说明
结果
目录
说明
结果
目录
说明
Reaction
FX FY FZ MX MY MZ FXYZ MXYZ
整体坐标系 X 方向反力 整体坐标系 Y 方向反力 整体坐标系 Z 方向反力 整体坐标系 X 方向的弯矩 整体坐标系 Y 方向的弯矩 整体坐标系 Z 方向的弯矩 整体坐标系 XYZ方向反力 整体坐标系 XYZ方向的弯矩
Soild EXX EYY EZZ EXY EYZ EXZ
E1,E2,E3(V) Max Shear Deviatoric Volumetric
整体坐标系 X 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Y 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Z 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XY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YZ方向应变 整体坐标系 XZ方向应变 主轴方向的主应力应变 最大剪切应变 偏应变 体应变

MIDAS-GTS常见问题释疑2

MIDAS-GTS常见问题释疑2

MIDAS/GTS常见问题释疑 21.问题:四面体和六面体直接耦合有没有影响答:有影响,因此建议四面体和六面体之间用五面体过度。

2.问题:两台机子上计算结果显示不一样答:有可能是其中一台机子的操作系统有问题,建议重装操作系统。

3.为什么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计算下来结果相差很大,应该采用那个计算结果进行设计?答:应该从受力的角度看,对于荷载结构法来说,计算受力的对象是衬砌结构;而地层结构法的受力对象是衬砌和土层。

因此就会有这种情况:荷载结构法的全部荷载是由衬砌结构承担的,反映的是围岩垮塌的情况下,支护结构能够承担不至于倒塌;地层结构法的全部荷载由岩土和结构来承担,这样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是偏于不安全的,但是能够充分考虑围岩自稳的状态。

4.[单元23109错误]: 输出坐标系垂直于单元局部坐标系。

是什么意思?答: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特性里面面单元的材料坐标系。

5.荷载释放系数问题?答:当某个单元被钝化时,定义了荷载释放系数,当荷载释放没有完成的时候你不能把它再激活。

a)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要定义荷载释放系数;还有一种就是把这个网格组再复制一次,钝化的时候把这个网格组钝化,激活的时候把复制的网格组激活就可以了。

6.后处理结果,云图中有数值怎么解决答:后处理模式中,第四个里面有结果数值,可以调整。

7.桁架与植入式桁架的计算区别?答:计算得到的岩土结构受力差不多;植入式桁架的轴力很小。

8.多次对同一个网格组进行修改单元属性命令,在程序中是否起作用?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计算,在模拟材料转换的时候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单元没有经过激活钝化的,应力应变位移状态是会继承的。

因此如果考虑挖掉再回填其他的工况的话,建议采用复制单元。

9.在导入CAD的时候,为什么有些曲线导进来不对?10.答:在CAD中需要将这些线炸开再导进来。

11.为什么有的时候进行渗流分析的时候报错信息提示自由度有问题?答:造成这种的原因是渗透系数偏小。

9-GTS-操作指南 6

9-GTS-操作指南 6
25.在模型窗口里查看等值面形状。
GTS操作指南6 - 4
一次性查看多个等值面。
26.在Property Window里点击Iso Value的 。
27.在Property Window里确认是否生成‘Value 1’。
28.在Value里输入‘-200’。
29.在Property Window里点击 。
10.在视图工具条里点击 Front View。
11.在Post Command Toolbar里将 Visualization指定为‘Original’。
GTS操作指南6 - 2
在后处理工作目录树中显示了所有GTS里可以查看的分析结果,只要简单的双击相应的项就可以进入后处理阶段了。
并不显示网格的形状,只是画等值线区域的边界线。
45.将剖断面移动到想要的位置的状态下在Define Plane对话框里点击 。
46. 在模型窗口里查看Slice Plane的等值线形状。
47.将模型窗口里出现的模型在横竖交叉的箭头的头或尾点击鼠标左键。
48.在点击鼠标左键的状态下左右移动鼠标的话灰色平面会跟随鼠标左右移动。
49.将剖断面移动到想要的位置的状态下在Define Plane对话框里点击 。
19.在视图工具条里点击 Isometric。
20.确认Cutting Part是否指定为‘BothPart’。
21. 确认Preview是否指定为‘True’。
22.确认Sensitive是否指定为‘False’。
23.在Value里输入‘-350’。
24.在Property Window里点击 。
84.将Contour Line On/Off设定为‘False’。
85.在Property Window里点击 。

MIDASGTS后处理结果意义

MIDASGTS后处理结果意义
,YZ,XZ FLOW VELOCITY RESULTANT PERMEABILITY A~B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DEGREE OF SATURATION
单元坐标系 xy 平面内的剪应变 单元坐标系 xz 平面内的剪应变 X,Y,Z 方向的总 von Mises 应变 最小弯曲应变(组合) 最大弯曲应变(组合) 单元坐标系 x 轴方向的应变 单元坐标系 x 轴方向的扭转应变 x 方向的内力 y 方向的内力 xy 面内的剪力 整体坐标系 X 轴方向的有效应力 整体坐标系 Y 轴方向的有效应力 整体坐标系 Z 轴方向的有效应力 整体坐标系 X 轴方向的总应力 整体坐标系 Y 轴方向的总应力 整体坐标系 Z 轴方向的总应力 整体坐标系 XY 面内的总剪应力 最大主应力 最小主应力 最大剪应力 von Mises 应力 塑性状态 平均有效应力 平均总应力 孔隙压力 超孔隙压力 整体坐标系 X 轴方向的应变 整体坐标系 Y 轴方向的应变 整体坐标系 XY 平面内的剪应变 最大主应变 最小主应变 最大剪应变 等效应变 von Mises 应变 体应变 有效塑性应变 单元坐标系 x 轴方向的轴力 单元坐标系 y 轴方向的轴力 单元坐标系 xy 平面内的剪力
整体坐标系 Z 轴方向的应变 整体坐标系 XY 平面内的的剪应变 整体坐标系 YZ 平面内的的剪应变 整体坐标系 ZX 平面内的的剪应变 主应变 最大剪应变 等效应变 von Mises 应变 有效塑性应变 总水头 压力水头 孔隙压力 流量 流量边界产生的流量 水头或压力边界产生的流量 X 方向的水力梯度 Y 方向的水力梯度 XYZ 方向的合水力梯度 X 方向的渗流速度 Y 方向的渗流速度 XYZ 方向的合渗流速度 XYZ 方向的渗透系数 体积含水率 饱和度 X,Y,Z 方向的水力梯度 XY 方向的水力梯度 YZ 方向的水力梯度 XZ 方向的水力梯度 XYZ 方向的合水力梯度 X,Y,Z 方向的渗流速度 XY、YZ、XZ 平面内的渗流速度 XYZ 方向的合渗流速度 XYZ 方向的渗透系数 体积含水率 饱和度

拓普康GTS全站仪说明书

拓普康GTS全站仪说明书

拓普康GTS-310、330系列全站仪操作指南一、普通测量不利用仪器内存管理数据,但可用电子手簿采集及计算。

1、角度测量(略)2、距离测量①按[ ◢ ]键进入测距状态② F3(S/A)常数或检测信号功能-→F3(T-P)温度气压输入③ F1输入温度气压-→F4(ENT)认可-→按[ ESC ]键返回④ F1测距,用 [ ◢ ]键可切换平距、斜距3、坐标测量①按[ ANG ]键进入角度测量状态②望远镜照准后视方向③ F3(置盘)配置水平角度-→输入后视方位角④按[ ∟ ]键进入坐标测量状态⑤气象改正(同测距②~③)⑥ F4(P1↓)翻页-→F3(测站)输入当前点坐标设置⑦坐标输入-→F4(ENT)认可⑧ F4(P1↓)翻页-→F2 仪器高输入⑨ F4(P1↓)翻页-→F1 棱镜高输入⑩照准待测点棱镜-→F1(MEAS)测坐标二、标准程序测量用程序方法测量,并保存和管理测量数据。

1、碎步测量(数据采集)①气象改正(同测距②~③)② [ MENU ]-→F1(数据采集)进入测量作业状态③选择或建立某个文件(F1输入新的、F2显示原有、F4确定)④ F1(测站点)-→直接F4(测站)-→F2(调用)或:-→F3座标(NEZ)-→输入-→F4认可⑤ [▼ ANG ]移动光标-→仪高()-→输入⑥屏幕提示 >记录[ YES ] [ NO ]-→F3认可存储后自动返回⑦ F2(后视)-→直接F4(后视)-→F3(坐标或方位)-→输入坐标或:-→F3角度(AZ)-→直接输入已知方位角-→F4认可⑧ [▼ ANG ]移动光标-→(棱镜高)⑨ { 很关键!} 望远镜照准后视方向-→F3(测量)-→测量角度(后视的目的就达到了)⑩ F3(前视碎步)-→输入PT#(点号)、(棱镜高)望远镜照准碎步点-→F3(测量)-→选择碎步测量内容点号自动增加。

可思考合理使用F4(同前模式)快速测量。

2、放样①气象改正(同测距②~③)② [ MENU ]-→F2(放样)进入放样功能③选择或建立某个文件(F1输入新、F2显示原有、F4确定)④ F1(测站点)-→F1(输入点号)或F3座标(NEZ)使用新点-→输入-→F4认可⑤显示仪器高,如需修改按F1(输入)-→F4认可⑥ F2(后视点)-→F1(输入点号)或F3座标(NE/AZ)用新点-→F1输入或F3(AZ)只输方位角⑦屏幕提示 >照准后视[ YES ] [ NO ]照准后视方向-→F3认可⑧ F3(开始放样)-→F1(输入点号)或F3(NEZ)新点-→输入-→F4认可⑨显示棱镜高,如需修改按F1(输入)-→F4认可⑩显示方位角及平距-→F1(先放角度)-→指挥棱镜移动到使dHR值为0的目标方向上⑾ F1(放距离)-→指挥棱镜移动使dHD值为0当dHD值在10cm之内时-→F1用精测模式-→细调点位内容简介:本指导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TOPCON GTS-300系列全站仪操作使用指南。

midas4.0后处理说明

midas4.0后处理说明

midas GTS V420 결과항 목
结果项 说明 单元
1D Element Misc. X, Y, Z方向 反力 X, Y, Z 力矩 反力 XYZ 方向 反力 XYZ 方向 力矩 反力 Shell Interface Plate Joint Interface STx Plate Joint Interface STy, STz Plate Joint Interface SRy 二维单元内力(LO : 低阶, HO : 高阶)
LO, HO
3D Element Stresses (LO : 低阶, HO : 高阶) Soil Soil Soil Soil Soil SXX, SYY, SZZ SXY, SYZ, SXZ von Mises Stress Tresca P1(V), P2(V), P3(V) 整体坐标 X, Y, Z 方向 全应力 整体坐标 XY, YZ, XZ 方向 剪应力 von Mises 应力 Tresca 应力 主轴方向 最小, 中间, 最大 主应力
Solid 2D Interface Nx 2D Interface Ty, Tz 2D Interface Txyz 单元坐标 x 方向 表面力 单元坐标 y, z 方向 剪切力 单元坐标 xyz 剪切力 LO, HO
分析类型: 分析类型: 非线性分析
单元 结果项
Reaction (Extern(V) : 荷载矢量) FX(V), FY(V), FZ(V) MX(V), MY(V), MZ(V) FXYZ(V) MXYZ(V) ALL 位移 DX(V), DY(V), DZ(V) DXY(V), DYZ(V), DXZ(V) DXYZ(V) RX(V), RY(V), RZ(V) RXY(V), RYZ(V), RXZ(V) RXYZ(V) 一维单元内力 Beam/Truss Fx 一维单元应变 Truss / Embedded Truss 一维单元应力 Exx Gxy, Gxz PExx 单元坐标 x 方向轴力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整体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处理数据工具条使用后处理数据工具条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分析结果。

图 22 后处理数据工具条的构成•分析结果文件列表列有分析工况和荷载组合文件名称。

•步骤列表列有各步骤(施工阶段步骤、分析步骤)。

•转换步骤既可以在上面步骤列表中选择步骤,也可以按转换步骤地箭头调整步骤。

图 23 转换步骤•转换数据类型根据分析的类型,转换数据类型的内容不同。

一般来说包含反力、位移、内力、应力、 渗流信息等。

•数据目录根据在前面数据类型中选择的内容, 数据目录中显示的内容不同。

例如在数据类型中选 择应力时,数据目录中将显示与应力相关的各成分。

•选择是否输出变形图选择是否在输出其他数据图时,同时输出变形图。

变形前(Undeformed): 不同时显示变形形状。

变形(Deformed): 同时显示变形形状。

变形前+变形(Undeformed+Deformed): 同时显示变形前后形状。

有关变形形状输出的详细选项参见特性窗口(Property Window)中有关变形的设置。

•变形成分当在前面选择输出变形形状时,在此选择要显示的变形形状的参考数据。

•显示形式选择图形的显示方式,有等值线方式和向量方式,也可以同时选择这两种方式。

•动态(Sens.)当该键被按下时,每次变换前面各项的内容时,模型窗口中的图形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不必按后面的确认键。

•确认(Apply)当没有选择前面的动态显示按钮时, 每次修改前面各项的内容时需要点击确认键, 模型 窗口中的图形才会发生变化。

GTS 结果输出方法说明随着各种软件的发展, 计算能力已经不是制约软件性能的唯一标准, 而相对其他软件来 说,作为 GTS 的又一大特点,后处理的形式多样性、方便性,使 GTS 能够为用户提供了多 种结果输出方式,使用户清晰快速的实现对所需要的结果输出。

现在以结果工具为依据,介 绍一下 GTS 使用中的一些结果输出方式以及操作方法。

1 结果分量组合图 1 结果分量组合对话框 作用: 用户可以利用数学运算将各种结果 (包括不同分析组之间、 不同步骤之间以及不同结果 数据之间)进行各种函数组合,例如:在施工阶段计算中,需要知道两个阶段的位移差,可 以通过将两个阶段的位移利用该选项来实现。

操作说明: 结果分量组合对话框见图 1。

首先通过定义分析组、 步骤以及需要的数据来添加需要组合的数据。

选择需要尽心组合 的数据后, 点击定义组合信息下的添加按钮来将数据添加到对话框里, 在对话框里显示该数 据的内容、标志(大写英文字母) 、所属分析工况以及分析步骤。

其中:标志是数据进行组 合的代码符号。

通过组合表达式来对数据的组合方式进行设定, 并通过组合名称对组合进行 名称定义,点击添加就可以完成对结果数据的组合。

例题说明: 下面以基础例题三的为例子说明一下整个操作过程。

本次操作需要计算从施工的第十阶段到最后开挖完, 整个地层的竖向位移情况, 即最后 阶段的竖向位移减去第十阶段的竖向位移。

首先在分析组里选择为“CS:基础例题三” ,步骤里面选择“CS10-Last Step” ,数据 选择 “DZ(V)” 点击定义组合信息下的添加; , 同样选择 “CS39-Last Step” 的数据 “DZ(V)” 。

在组合表达式中输入“B-A” ,将组合名称命名为“10-39 竖向位移” ,然后点击下面的添 加按钮,见图 2。

图 2 结果分量组合例题操作图 通过这步操作,可以在工作数目录下看到,增加了结果组合的数据(如图 3) ,双击可 以在工作窗口处显示,两个阶段之间的各个点的位移变化(如图 4) 。

图 3 结果分量组合结果图图 4 结果分量组合显示图2 提取结果图 5 提取结果对话框 作用: 用户可以通过该操作, 完成对所需要的结果数据的进行提取, 包括可以定义输出的工况, 步骤、节点位置以及数据类型。

操作方法: 首先选择需要输出数据的分析组、类型以及步骤(可以同时定义多个步骤) 然后定义表格输出的顺序,可以按照步骤和节点(或单元,根据数据类型不同)两种方 式来区分。

下面定义需要输出节点(或单元)的位置,可以通过‘用户定义’‘最大’‘最小’以 、 、 及‘绝对值最大’四种方式来选择。

其中选择‘用户定义’通过排序来定义节点(或单元) 的排列顺序,可以按照 x、y 以及 z 方向的升降顺序来排列。

最后需要选择显示的方法:表格和图标。

例题说明: 下面以基础例题三的为例子说明一下整个操作过程。

本次操作需要提取在各个阶段单元号为 1、2、3 的竖向应力值。

首先选择分析组为“基础例题三” ,步骤为“IS-Last Step” ,数据为“Lo-Solid SZZ” , 并在步骤:数据里将全部的步骤选择;选择顺序为步骤,确定按照步骤顺序来定义表格的排 列顺序;在单元结果输出/用户定义单元里填写 1、2、3,并在排序中选择 z,构选升序,使 按照 z 轴方向位置右下向上排列,可以看到在填写框的顺序为 3、1、2。

最后分别选择表格和图标两种方式来显示结果,如图 6、7。

图 6 提取结果表格及图标显示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表格和图标中, 单元是按照指定的方式排列。

而在表格中竖向是按照 荷载步来定义次序。

3 曲线图作用: 在定义的曲线上显示相应结果的曲线图。

图 7 曲线图对话框 操作方法: 首先应该在工作数目录下的结果下选择相应的结果,双击显示该结果。

然后选择结果/曲线图,在定义曲线中可以通过两点定义需要选择的直线,也可以通过 直接选择对应的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

接下来需要在曲线图方向里定义曲线图显示时的正方向, 可以有六个方向; 可以通过两 点向量来定义方向; 在名称一栏里填写用户自定义的曲线图名称; 在分割数一栏里填写在曲 线上需要分割的数量;点击添加按钮,看到在下面的图框中出现定义的结果,构选相应的对 象并通过修改、删除命令可以完成对选择目标的修改。

在显示类型里面定义是否显示最大/最小值、曲线图颜色和大小以及最小/最大颜色和尺 寸。

最后选择通过表格和曲线图两种表现方式表现结果。

例题说明: 下面以基础例题三的为例子说明一下整个操作过程。

本例子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在地表面对角线上沉降的趋势。

首先选择两点线,并点选地表面的两个对角线。

在定义曲线图方向时,选择(-)z。

定义名称为“地表对角线沉降” ,分割数选择 30。

点接添加将该项目添加到下面的图框中。

构选显示最大/最小值。

点击曲线图(或图表) ,在图中显示如下。

图 8 曲线图设定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定义的分割数是将这个曲线等分成 30 份。

4 多步骤的等值面图 9 等值面显示图作用: 可以显示各个步骤某一数据等于定值的等值面。

操作方法: 首先同样需要选择的分析组、步骤以及相应的数据。

接下来可以定义等值面的显示情况,包括:等值线宽度,是否包含边界线,以及等值线 的颜色。

最后定义等值线的数值大小。

例题说明:图 10 等值面设定图 下面以基础例题三的为例子说明一下整个操作过程。

本例子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开挖后竖向位移为 0 的等值面情况。

首先选择分析组为“基础例题三” ,步骤为“IS-Last Step” ,数据为“Lo-Solid SZZ” , 并在下面的图框中勾选最后阶段。

将等值线宽度定义为‘2’ ,并构选等值面边线,将等值线的颜色定义为‘红色’ 。

设定数值为‘0’ ,将等值线的数值定义为 0。

点击显示。

5 结果标记图 11 结果标记作用: 在模型中标注定义位置的结果数据。

操作: 首先需要在工作树目录下确定所需要标注的数据的类型, 确认在左边显示的是相应的结 果。

接下来进入到结果标记对话框,如图 11。

根据标注的数据类型不同选择个体类型(包 括节点和单元) ;并通过改变标签颜色,文本颜色以及标签类型来改变标注显示的颜色和图 标。

最后需要定义标注的对象,过点击工作窗口、输入节点(或单元号)以及相应数据最小 /最大值来定义。

其中可以通过勾选显示选择标记来确认是否在工作窗口显示标记的数据。

例题说明: 下面以基础例题三的为例子说明一下整个操作过程。

本例子的目的是为了标注开挖后指定点的竖向位移。

首先在工作树目录下选择结果下最后阶段的竖向的位移 DZ,在工作窗口上显示。

接下来点击主菜单下的结果/结果标记,对于竖向位移来说主体是节点,因此在个体类 型中勾选节点;将标签颜色定义为红色,文本颜色定义为棕色,标签类型定义为 。

在工作窗口点选任意节点, 可以看到在在相应的位置标记出相应的结果。

如果需要了解 该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点击对话框下部的最大/最小来对最大最小值结果位置和数 值进行查看。

图 12 结果标记6 沉降形状作用: 显示定义平面的 操作说明: 第一步:需要确定需要定义的平面及位置以及各个栅格点的位置。

点击结果/沉降形状/ 定义沉降形状栅格,选择沉降栅格所在工作平面(这个平面可以用基本的六个工作平面,也可以通过几何/工作平面来建立新的工作平面) 并定义沉降栅格的左下角点和右上角点的坐 , 标值,这样就可以定义需要定义的平面以及区域。

接下来需要定义沉降栅格的栅格点位置, 利用 X 轴分割数和 Y 轴分割数来定义栅格点将沿着 X、Y 方向将平面分割成几份。

最后定 义该组沉降栅格的名称,并将其添加到对话框中。

图 13 定义沉降形状栅格图 14 显示沉降栅格 第二步:将定义的沉降栅格的相应位移按照需求表现出来。

和其他操作一样,同样需要 定义相应的分析组、步骤以及数据。

在形状栅格对话框里可以看到,在前一部定义的沉降栅 格出现在里面,可以选择需要的沉降栅格。

点击右边的表格按钮,可以将各个栅格点的位置以及相应数据用表格表现出来。

接下来需要定义显示的栅格线,可以显示X方向和Y方向上的栅格线,并且定义该栅格线的分割数量,并点击添加。

下面说明一下:如下图所示:根据第一步定义的沿着X、Y方向分割的数量将整个沉降栅格划分为若干份,图中标出了其中的一些栅格点和X、Y方向的栅格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栅格点和在第二部的定义栅格线的分割数量是不同的,分割点是在栅格线上将整条线分割成几份。

图15沉降栅格说明图可以通过勾选,选择是否显示沉降轮廓线和沉降面积。

最后点击显示命令,可以在工作窗口上显示结果。

例题说明:下面以基础例题三的为例子说明一下整个操作过程。

本例子的目的是为了显示最后阶段地表平面的沉降形式。

首先点击结果/沉降形状/定义沉降栅格,将工作平面选择为已经定义的‘地表面’,并将左下角点和右上角点定义为边界点(可以是任意对角线两点),定义在两个方向上需要分割的栅格点数,并将名称定义为地表平面。

可以通过点击预览来显示是否是自己定义的位置,确认后点击添加,最后点击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