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当今社会中信息和技术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面对大量散乱的数据,如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以供参考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人都应当具备的素质。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分析,为人们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因此,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要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收集数据收集数据能为我们解决哪些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老师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教学起来没有给与必要的重视,因此学生自然也就对这部分的学习有所放松。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明白数据的统计分析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数据分析决策的依据。

第二,要让学生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体验调查,实验,查阅资料,测量的作用。收集完资料后,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数据处理方法教师在统计活动材料的选用应采取由近及远的原则,先是身边的事、然后社会环境、再和其它学科相联系。收集的素材先是全部数据,如全班学生,利用统计对象的确定性

组织统计活动,学习统计图表;随着学习的深入,统计对象更多地具有随机性。例如,“估计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在该统计活动中,每个同学家庭每个月要丢多少个塑料袋,统计对象的总数非常大,统计起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和物力。此时,就可以渗透抽样统计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对象。这里,统计对象可以是全班同学家庭的某些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或部分同学家庭的某个月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第三,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作用以及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这些刻画数据的量的不同之处和侧重点。典型的例子如小李去找工作,看到招聘广告上写着该公司月平均工资3000元,而工作一月后发现实际领到工资只有1500元,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等大家讨论一段时间老师在继续出示工资单:公司三月份工资单,经理10000元,副经理8500元,一般员工有7人1500元,清洁工一人1000元。引出“大部分员工只有1500元,平均工资怎么会3000元呢”问题讨论,引发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识冲突。引导观察平均数在这组数据中平均数明显偏离中心,而大多数员工工资在1500元的位置,从而自然的引出众数概念,也体会众数的统计意义.。

第四,要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绘画统计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教学中更应该搜集一些媒体发布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在读的

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最后我们一定要完整的把握课标,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是数据分析,要鼓励学生体会数据中丰富的信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能变成简单的计算和画图。当然必要的画图技巧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比如扇形统计图的画法。就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画。对于数据的分析结果不能让学生简单的得出好坏的结论,要鼓励学生的出现自己的结论,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