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 第三讲:小说的叙述方式.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事特征课件
小说阅读 叙事特征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 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 的新视野——小说叙事学。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 角变化、方式、技能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 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 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 相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楚完整,有 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 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 故事的完整性。
例子例
叙述方式 对话式
作用与内涵与效果效果
对话体小说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情势的一种小说 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 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 白。 作用: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 中。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情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③ 凸显主题
独白式
独白式小说是以叙述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 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 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 作用: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 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 涵
叙述方式 重复式 片段式
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
1.儿童视角:有些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 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作用: (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经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照成人世界的丑陋,审视人性,凸显主题, 直扣人心。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 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 的新视野——小说叙事学。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 角变化、方式、技能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 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 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 相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楚完整,有 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 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 故事的完整性。
例子例
叙述方式 对话式
作用与内涵与效果效果
对话体小说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情势的一种小说 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 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 白。 作用: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 中。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情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③ 凸显主题
独白式
独白式小说是以叙述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 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 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 作用: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 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 涵
叙述方式 重复式 片段式
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
1.儿童视角:有些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 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作用: (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经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照成人世界的丑陋,审视人性,凸显主题, 直扣人心。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第3讲课件
样卷一:
[样卷抽检]
考生 答案
阅卷 评析
主要悬念分析不透彻,没有具体分析出设置了哪 些悬念,设置了这些悬念具体的艺术效果也只是 答出了“吸引读者”这一点。
样卷二:
考生 答案
阅卷 作答规范,层次清晰,先是明确手法,然后总体上分 评析 析艺术效果,最后结合文本分析悬念的设置和效果。
[增分策略]
(一)阅读为先:理层次,抓标志 小说叙事艺术赏析题对应的阅读有以下 3 个特点和要求: 1.着眼全文,整体性阅读。因为叙事是全文性,不可能是 局部阅读。 2.理清叙事层次和段落。看看叙事可分为几个阶段及层次 起止。 3.抓住标志。抓住有助于把握叙事艺术的标志词语,如表 时间的词,插入、过渡性词语等。有了这样的阅读,才能为答题 作铺垫。
(一)写人艺术
塑造人物形象常用手法为人物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这里重 点介绍人物描写手法。
塑造手法
具体分析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
身材、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
正面 肖 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 描写 像 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年 31 期)
这篇小说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安排主要故事情节的?这样 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满分答案] ①这篇小说主要是运用悬念法(或误会法)安排 主要故事情节。有田叔谎称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家,第二天又不 来聚会(悬念 1),老顺财他们误认为有田叔有病,(2 分)听到鞭炮 声和孩子哭声(悬念 2),便误认为有田叔病亡。到了有田叔家, 事情才真相大白。(2 分)②这样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波澜迭起, 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 分)
第三讲 分析叙事特征(一)叙述人称、视角与方式-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片段式 “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 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社会生
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 活状态和人物心理。
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
2、叙述方式答题技巧
叙事方式是小说叙事考查中的难点。有的题干已给出叙事特点,只 要求分析艺术效果即可。答题时须紧扣题干要求分析具体效果,一要结 合每一种具体叙事特点(或手法)的自身效果,二要结合文本具体展开。
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练习
1、结合所学课文,填写下表。
课文 叙事者 叙事者身份 叙事人称/叙事视角
叙事好处
《祝福》 我
①增加故事的真
实性、客观性。
知识分子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②见证并参与了 祥林嫂的悲剧。
(见证人视角) ③表现了知识分
子的同情与无奈。
《林教头 他
风雪山神庙》 《大卫·科波菲
我 尔(节选)》
②构思技巧方面:对话式,讲述式,对比式,蒙太奇式,意识流式, 以小见大,历史与现实交织,回忆与现实交织,叙事与写景(心理)交织, 重复强化式。
对叙事方式(手法)的艺术效果分析,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 ①人物塑造:真实,立体,鲜明;烘托人物,体现感情。 ②情节结构:推动,串联;一波三折,戏剧性。 ③环境特点: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 ④小说主题:凸显,深化,升华,丰富。 ⑤读者感受:悬念——兴趣,空白——想象力,张力——回味等。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选用这一叙述视角,用 意何在?
• 节选片段中,作者一开始用“全知视角”,后 改用“有限视角”,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类 似中国画里的留白。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采用全知视角,故事则一 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故事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三)叙述方式
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 活状态和人物心理。
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
2、叙述方式答题技巧
叙事方式是小说叙事考查中的难点。有的题干已给出叙事特点,只 要求分析艺术效果即可。答题时须紧扣题干要求分析具体效果,一要结 合每一种具体叙事特点(或手法)的自身效果,二要结合文本具体展开。
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练习
1、结合所学课文,填写下表。
课文 叙事者 叙事者身份 叙事人称/叙事视角
叙事好处
《祝福》 我
①增加故事的真
实性、客观性。
知识分子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②见证并参与了 祥林嫂的悲剧。
(见证人视角) ③表现了知识分
子的同情与无奈。
《林教头 他
风雪山神庙》 《大卫·科波菲
我 尔(节选)》
②构思技巧方面:对话式,讲述式,对比式,蒙太奇式,意识流式, 以小见大,历史与现实交织,回忆与现实交织,叙事与写景(心理)交织, 重复强化式。
对叙事方式(手法)的艺术效果分析,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 ①人物塑造:真实,立体,鲜明;烘托人物,体现感情。 ②情节结构:推动,串联;一波三折,戏剧性。 ③环境特点: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 ④小说主题:凸显,深化,升华,丰富。 ⑤读者感受:悬念——兴趣,空白——想象力,张力——回味等。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选用这一叙述视角,用 意何在?
• 节选片段中,作者一开始用“全知视角”,后 改用“有限视角”,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类 似中国画里的留白。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采用全知视角,故事则一 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故事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三)叙述方式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情节手法之叙述人称、叙述视角 课件
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 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 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 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 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 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 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 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 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 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 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 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 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 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 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 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 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 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 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 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 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 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 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 发车命令。 主体部分: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
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 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 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 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 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 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 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 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 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 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 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 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 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 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 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 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 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 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 发车命令。 主体部分: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上课用)ppt
动作描写及作用 作用: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 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要精选词 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 生动。)
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 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 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 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 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 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 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 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小说艺术特色 (1)鉴赏一: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 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 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百合花》《甜甜的泥土》《窗》 以主要人物为题 以特定环境为题
(2)鉴赏二:人称 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 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 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 观事物。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 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 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 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 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一般带有作 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 示。
心理描写及作用 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 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 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 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 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 作品主题。
心理
西方文学作品比较重视心理描写,通常把它作为 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记得小时侯读外国 小说,对大段的心理描写不耐烦,常常是快速的 往后翻) 在我国小说中,大段的心理描写则 比较少。"五四"以后,我国文学接受了西方的影 响,心理描写便比较多起来了。心里描写能深刻、 细腻地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使人物 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 课件36张
提问方式
① 小说是如何展开情节的? ② 作品是如何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的叙事特色。 ③ 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④ 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题型概述
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 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 本要素。
哦,故乡的清水塘,你还记得我儿时的几丝苦涩吗?
作品是怎样叙述童年往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叙述视角: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叙述视角,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 自然亲切,真实感人。
②叙述节奏:本文叙述时融入了大量的景物(环境)描写,使小说叙事节 奏舒缓,具有散文化特点。
③叙述线索:叙述线索清晰,以“挖藕”为线索叙事,使 “我”的童年 故事更集中紧凑。
④叙述语言:小说语言清新自然,体现出浓郁的乡野气息。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课堂小结
分 1.叙述顺序 ①顺叙 ②倒叙 ③插叙 ④补叙 ⑤平叙
析 2.叙述视角 ①有限视角 ②全知视角 ③特殊视角(儿童、老人、女性、动物)
小 说
3.叙述人称 ①第一人称“我” ②第二人称“你” ③第三人称
叙 4.叙述线索 ①找出文章线索(单线、双线) ②分析线索作用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 说话:“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 的村,娘家哥多。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但毕竟是自己娘家, 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我带你一段路吧。”
掌灯时分,来了几位新乡的知青,缠着父亲说,队长大叔,这藕让我们几 个过节带回家吧,怎么样?每斤算1角钱,年终分红扣除。父亲的喉结滚动几下, 硬生生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挥了挥手说,拿去吧,塘里还有,我再让洲儿去 挖。知青走后,母亲几乎把父亲吵得无地自容。一会儿,从未对我怜悯过的父 亲,竟给我掖了掖被子,用关切的语调说,累吧,明早让你妈给你煮个鸡蛋吃。 这是我少年时期得到的最高奖赏了。
① 小说是如何展开情节的? ② 作品是如何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的叙事特色。 ③ 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④ 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题型概述
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 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 本要素。
哦,故乡的清水塘,你还记得我儿时的几丝苦涩吗?
作品是怎样叙述童年往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叙述视角: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叙述视角,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 自然亲切,真实感人。
②叙述节奏:本文叙述时融入了大量的景物(环境)描写,使小说叙事节 奏舒缓,具有散文化特点。
③叙述线索:叙述线索清晰,以“挖藕”为线索叙事,使 “我”的童年 故事更集中紧凑。
④叙述语言:小说语言清新自然,体现出浓郁的乡野气息。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课堂小结
分 1.叙述顺序 ①顺叙 ②倒叙 ③插叙 ④补叙 ⑤平叙
析 2.叙述视角 ①有限视角 ②全知视角 ③特殊视角(儿童、老人、女性、动物)
小 说
3.叙述人称 ①第一人称“我” ②第二人称“你” ③第三人称
叙 4.叙述线索 ①找出文章线索(单线、双线) ②分析线索作用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 说话:“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 的村,娘家哥多。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但毕竟是自己娘家, 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我带你一段路吧。”
掌灯时分,来了几位新乡的知青,缠着父亲说,队长大叔,这藕让我们几 个过节带回家吧,怎么样?每斤算1角钱,年终分红扣除。父亲的喉结滚动几下, 硬生生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挥了挥手说,拿去吧,塘里还有,我再让洲儿去 挖。知青走后,母亲几乎把父亲吵得无地自容。一会儿,从未对我怜悯过的父 亲,竟给我掖了掖被子,用关切的语调说,累吧,明早让你妈给你煮个鸡蛋吃。 这是我少年时期得到的最高奖赏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2020全国1卷 2019全国1卷
《越野滑雪》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
《理水》 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019全国3 卷 2019浙江卷 2018全国1卷
《到梨花屯去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 文分析。
3.熟悉考题的多样性。一是题目的问法是多样的,但离不开叙事、叙述、 讲述这样的字眼;二是题目的难度不断提高,有反套路的倾向,考到最后是考 阅读理解能力;三是题目有精细化发展趋势,不是笼统地考叙事方式,而是就 某一叙事方式进行具体考察。因此,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不同题型,并在训练中 得到提高。
晓文语文何老师精心整理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
次要人物 ,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
参与者 里。
次要人物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想象空间。
全知视角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
(第三第人二称人)称来算龙不去上脉一,种知叙道述所角有度人,物因的为一虽切然隐“秘你,”特是别小是说其中复的杂人微物妙,的但心故理事变的化叙。述
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 客观视角(叙述者<人物)
1.散文化、魔幻化、客观化、幽默化 2.对话式、独白式、讲述式、意识流式、交织 式(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
1.线索 2.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3.开头与结尾(悬念、欧亨利) 4.抑扬、伏笔、照应、铺垫、对比、衬托、
(2017全国卷1 《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小说叙事技巧复习指导(高考复习微专题)PPT课件)
赏析语段,体会叙事视角
“我”的叙述视角有何作用?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
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 发,即今已经全白,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 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 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 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 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 乞丐了。
我”作为叙述者的作用是
(1)“我”对祥林嫂有一定的同情,所以更会去关 注她外貌的变化和内心的痛苦; (2)“我”是一个返乡的知识分子,带着挑剔的眼 光看着家乡的人和事,因而能有力展现作品的批判 性; (3)“我”最终没能帮助祥林嫂,甚至成为压死骆 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是表达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叙事视角的功能
小说叙事技巧复习指导
小说的叙事视角
1、全知视角: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上帝”般全知全能 的叙述者,对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了如指掌,可任意 透视人物的内心。 2、内视角:叙述者是透过人物进行聚焦,是作品中的一个人 物,他所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叙述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 以是几个人轮流担任。 3、外视角: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还要少,以一种近似冷漠的 态度叙述其“所见所闻”。仅限于描写可见的行为而不加任 何解释,不介入到故事中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去
不仅可以面向读者讲述,还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增加 故事的真实性;
叙述
• ②“我”作为叙述者,巧妙地将三次对话串联在一起, 通过我、掌柜、村干部等人之口,多角度展示“战士” 人物 们的战斗场景和精神风貌;
•③ “我”将几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 起,使叙事场景的选择更加灵活,叙事节奏更加明快
情节
(1)通过叙述者的情感态度来突出人物 形象 (2)让读者从不同的叙述视角来体会作 者想要传达的情 (3)在叙述者和作者观念的差异中,可 以去探究作品的主题
高考复习微专题之小说阅读指导:小说的叙述艺术(课件45张)
小说中典型环境的作用
•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 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 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特殊的表现手法:见讲解
描写艺术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对比、抑扬 、衬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 境描写 场景描写:公共场景描写、私人场 景描写
语言艺术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小说中人物对话、独白 等
作者的语言:1、语言风格:幽默、辛 辣、平实、自 然、简洁明快 、 委婉含蓄、尖锐直露、 冷峻深沉……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 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 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分析。(6分)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归纳课件
叙述技巧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着故事的呈现方 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还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常见类型及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 够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倒叙
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或某些关键情节,然 后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造 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 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否则,容易出现罗列 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账,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先交代结果再逐步推进
倒叙法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 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 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作用
视角转换可以丰富文本内涵,使故事 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揭示人物心理, 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可以深化主 题,引导读者思考。
如何运用视角转换丰富文本内涵
运用多重视角展现事件全貌
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同一事件,可以展现事件的不同侧面,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 的了解。
运用视角转换揭示人物心理
通过视角的转换,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展现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
02
第一人称叙述技巧
身临其境,真实感人
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 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增强阅读的代入感。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三国演义》如三让徐州、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三气
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牲畜林》朱阿一次又一次举枪,旁人一次有一次的劝阻;
《活着》一次又一次的苦难;
《桥边的老人》一次又一次说动物;
《祝福》阿毛的故事:我真傻真的。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活着心理意识流墙上的斑点尤利西斯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回忆与现实交织半张纸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古渡头安东洛夫卡苹果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靠激烈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注意散文化小说历史小说还有只是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平淡叙事的小说它们呈现的特殊叙事技巧
小说 是以 刻画人物 形象 为中心 ,通 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 和 环境描写 来反映 社会 生 活的文学体裁。
不同,视角、人称、口吻腔调不同。 • • (《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国传统小说) • • 《祝福》、《我的叔叔于勒》、《桥边的老
人》……
• ①叙述的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 ②叙述的人称 (一、二、三人称) • ③叙述的腔调(因年龄、性别、身份、经历等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的腔调。)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 《战士》孙犁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 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第三讲小说的叙述方式ppt课件
2.要注意不同的叙述人称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人称。小说中以“我”为叙述人称来描述情景、叙述故事就 称之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能引导读者关注主人公的 经历和命运,使读者产生一种如遇故友,如听至交之言的真实、亲切的 感觉。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叙述故事采用了第一人称,使我们有一种 真实亲切的感觉,仿佛憨厚、淳朴的小通讯员那一连串动作都在我们的 面前活动起来,同时可以看到娴静、温存的农村新媳妇的崇高品格和把 子弟兵当亲人的美好心灵。
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
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
一轮圆月冷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 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 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 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 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 “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 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 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 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 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 是一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一条黑鱼。客人想 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归纳课件
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 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 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 感情交流。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 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 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结构方面,作为全文 的线索,贯穿全文。 ②情节方面,推动故事 情节的发展。 ③人物方面,突出人物 形象。 ④方便描写人物心理, 易于抒情。 ⑤增强真实感,充分展 现内心世界。 ⑥主题方面,深化小说 主题。
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以女性视角叙事便于展现残酷战争下的美好人情)。
主题上
女性视角的作用: 1.女性观察敏锐,便于展现更多的细节、丰富的人物活动、细腻的情感。 2.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 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儿童视角作用:
1.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 2.儿童世界的单纯更能反衬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冷漠与残酷。 3.儿童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有利于形成活泼、诗 性的表达风格。
过去与现实交织 例题
2021成都二诊小说《月亮归来》9题 小说情节内容在现实与过去间不断转换,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情节上:立足现实场景,穿插对往事的回忆,使叙述内容集中紧 凑/结构严谨/使情节更完整。
②人物上:过去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人公由过去的骄傲 未认识到错误到现在的反思自责的发展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主题上,过去与现实交织,有助于突出小说的主题——人应反 思自己过去的错误。
可删、不可放结尾 不可删、可放结尾
三、叙述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怎么讲这个故事? 插叙/补叙 的作用:补充说明,使内容充实,情节完 整。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有变化。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特殊叙述方式课件
【典例】▲《合同》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 形式。这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 案】②①使小说情节的发展明快紧凑,便于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丰富复杂的内 容;②使语言简洁凝练,便于在叙述中留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和想象的 空间;③便于突出人物形象,一句一段的形式能突出强调人物的话语和行为, 使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④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使文中出 现的停车场、房间、医院三个场景快速自然切换;⑤便于加快叙事节奏,渲染 紧张气氛。
③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跨度极大,使人感受 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3.时空交错——历史与现实交织【效果】①营造历史氛 围,补足背景,易于理解内容与情节;②历史现实相呼应, 结构紧凑,情节完整;③丰富文章内容;④不同的角度对 人物进行衬托,使人物更为立体可感;⑤时空变换,多层 次地表现主题。
【建模】①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戏剧剧本分为人物对白(旁白、独白等)和舞台说明;② 从受众的角度分析,小说让人阅读,戏剧上演后让人观看。而戏剧化小说就像是戏剧让读 者阅读一样。③从对话的角度分析,不直接交代说话的人,却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话像戏剧中的对白;④从场景的角度分析,像戏剧舞台的场景一 样的具体;小说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王三饭店附近,⑤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戏剧化的写法让 读者客观地看待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表现等。【参考答案】①对话: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就 像戏剧中的对白,交代了人物的关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场景:小说发生的 地点栅门口、王三饭店就像戏剧舞台的具体场景,小说的绝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③读者:小说采用戏剧化的写法,让读者不自觉地变换为观众的角色,冷静地欣赏故事, 体会故事的意蕴。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叙述视角与方式PPT课件
.
10
课堂小结
.
11
当堂清学
.
12
布置作业
完成随堂练习
.
13
代。
.
9
9
引导探究
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 13.故事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解析:采用不同的人称叙述,有不同的叙述效果,这属于 小说欣赏方面的常识。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视觉”,其主要特点就 是①叙述灵活多变,可以随时变换时空。②更具客观性。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 局限,可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的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 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
8
8
探究二:叙述顺序(手法的运用及用) ?
1.顺叙:
特点:能按某一顺序(时空)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特点: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特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特点: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章
你的 桥 卞
。人
上
之 琳
在看
.
4
为
什 麽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 席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慕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容
.
5
大 堰 大堰河,为了生活, 河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我 的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保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姆
.
6
学习目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课件13张PPT
1.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 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所以要用儿童 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 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②省去许多不必要的背景和叙述交代,使情节叙述更 加自由灵活;
③儿童好奇心强,视角有限,与地下工作的隐秘形成 较好张力,增强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14. 本文主要从妞子的视角来观察花奶奶,请探究这 样写的好处。(《花奶奶》)
①有限视角,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对花奶奶人生命 运的猜想,丰富了花奶奶的个性特征;
2.女性视角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文笔也相对更为细腻,引 人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 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3.老人视角 ①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旧情 怀; ②老人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 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对自身、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 C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4.动物视角 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 观冷静真实; 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 动情节的发展; ③动物非人类,以动物视角来观照人类生活,可以见到人类生活中 种种。
②“我”是家里最小的,关注的是吃喝玩闹及过年的 热闹氛围;
③女孩子的视角关注的是小灯笼、衣服的各种色彩, 以及扎灯笼的过程,反映女孩子的独特兴趣点(关注 点)(爱美心理);富有童真童趣。
③以小石的视角写人叙事,可以自然融入小石的心理描写, 能更好地揭示边防军人平凡质朴的精神,使小说礼赞边防战 士的主题更鲜明。
②省去许多不必要的背景和叙述交代,使情节叙述更 加自由灵活;
③儿童好奇心强,视角有限,与地下工作的隐秘形成 较好张力,增强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14. 本文主要从妞子的视角来观察花奶奶,请探究这 样写的好处。(《花奶奶》)
①有限视角,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对花奶奶人生命 运的猜想,丰富了花奶奶的个性特征;
2.女性视角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文笔也相对更为细腻,引 人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 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3.老人视角 ①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旧情 怀; ②老人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 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对自身、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 C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4.动物视角 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 观冷静真实; 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 动情节的发展; ③动物非人类,以动物视角来观照人类生活,可以见到人类生活中 种种。
②“我”是家里最小的,关注的是吃喝玩闹及过年的 热闹氛围;
③女孩子的视角关注的是小灯笼、衣服的各种色彩, 以及扎灯笼的过程,反映女孩子的独特兴趣点(关注 点)(爱美心理);富有童真童趣。
③以小石的视角写人叙事,可以自然融入小石的心理描写, 能更好地揭示边防军人平凡质朴的精神,使小说礼赞边防战 士的主题更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要从全局出发,结合题目要求,着眼于分析、概括,用鉴赏性的语言整理、 归纳出答案。
三、高考对接 (2011·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 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 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 格勒。
2.要注意不同的叙述人称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人称。小说中以“我”为叙述人称来描述情景、叙述故事就 称之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能引导读者关注主人公的 经历和命运,使读者产生一种如遇故友,如听至交之言的真实、亲切的 感觉。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叙述故事采用了第一人称,使我们有一种 真实亲切的感觉,仿佛憨厚、淳朴的小通讯员那一连串动作都在我们的 面前活动起来,同时可以看到娴静、温存的农村新媳妇的崇高品格和把 子弟兵当亲人的美好心灵。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 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3.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 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 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 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 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 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 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②第二人称。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 “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如 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③第三人称。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 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 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采用第三人称写 法,自由、灵活地选取“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典型 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正是由于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作者才能这样 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 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 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 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 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 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 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 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 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二、方法点拨 在小说阅读中解答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这类题目时,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1.要把握作品的叙述角度及其分类,理解不同叙述角度的不同作用。 ①全知视角。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陈小手》给我们讲述的是过去时
代一个乡村男性妇产科医生陈小手的故事。运用全知视角叙事,作者总 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讲述着,他的倾向只会从情节和场景中 自然而然地流露。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得讲述本 身充满耐人回味的艺术魅力。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 上会受限制。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 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 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 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有利于交代背景,又有利于抒发感情, 令人心酸落泪。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 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②有限视角。在鲁迅的《祝福》中,“我”知晓祥林嫂的故事,却 不知道她内心的苦楚。“我”只能讲述我知道的、看到的、听到的, “我”无权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进行解剖,“我”只能从她的言行举止 中推测她的想法。读者在阅读中既会被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打动,又会因 “我”对自己内心的审问而深深思考祥林嫂的悲剧究竟来自何处,因此, 读者的阅读感受会丰富和复杂起来。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三讲:小说的叙述方式
一、知识讲解 1.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
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叙述是记。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 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 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讲故事时采 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 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 以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 链》也是。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 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 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 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 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 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 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三、高考对接 (2011·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 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 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 格勒。
2.要注意不同的叙述人称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人称。小说中以“我”为叙述人称来描述情景、叙述故事就 称之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能引导读者关注主人公的 经历和命运,使读者产生一种如遇故友,如听至交之言的真实、亲切的 感觉。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叙述故事采用了第一人称,使我们有一种 真实亲切的感觉,仿佛憨厚、淳朴的小通讯员那一连串动作都在我们的 面前活动起来,同时可以看到娴静、温存的农村新媳妇的崇高品格和把 子弟兵当亲人的美好心灵。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 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3.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 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 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 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 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 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 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②第二人称。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 “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如 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③第三人称。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 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 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采用第三人称写 法,自由、灵活地选取“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典型 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正是由于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作者才能这样 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 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 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 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 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 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 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 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 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二、方法点拨 在小说阅读中解答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这类题目时,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1.要把握作品的叙述角度及其分类,理解不同叙述角度的不同作用。 ①全知视角。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陈小手》给我们讲述的是过去时
代一个乡村男性妇产科医生陈小手的故事。运用全知视角叙事,作者总 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讲述着,他的倾向只会从情节和场景中 自然而然地流露。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得讲述本 身充满耐人回味的艺术魅力。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 上会受限制。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 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 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 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有利于交代背景,又有利于抒发感情, 令人心酸落泪。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 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②有限视角。在鲁迅的《祝福》中,“我”知晓祥林嫂的故事,却 不知道她内心的苦楚。“我”只能讲述我知道的、看到的、听到的, “我”无权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进行解剖,“我”只能从她的言行举止 中推测她的想法。读者在阅读中既会被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打动,又会因 “我”对自己内心的审问而深深思考祥林嫂的悲剧究竟来自何处,因此, 读者的阅读感受会丰富和复杂起来。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三讲:小说的叙述方式
一、知识讲解 1.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
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叙述是记。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 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 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讲故事时采 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 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 以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 链》也是。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 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 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 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 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 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 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