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
兽药磺胺类药物有哪些药
兽药磺胺类药物有哪些药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用于动物医学领域的药物,具有抗菌和抗原虫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兽药磺胺类药物,详细讨论它们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主要应用领域。
1. 磺胺类药物的分类磺胺类药物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短效磺胺类和长效磺胺类。
- 短效磺胺类(如磺胺嘧啶、磺胺乙胺):这些药物具有较短的半衰期,并且需要频繁给药。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早期感染,以阻断病原体的生长。
- 长效磺胺类(如磺胺喹噁啉、磺胺吡啶):这些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以更持久地提供药物浓度。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感染或长期预防感染。
2.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通过抑制病原体合成二氢叶酸的酶活性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病原体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合成二氢叶酸,该物质对于合成DNA和RNA非常重要。
磺胺类药物与病原体体内的叶酸代谢酶竞争性地结合,从而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
3. 磺胺类药物的主要应用领域磺胺类药物在畜牧业和兽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畜禽疾病治疗:磺胺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畜禽感染性疾病,比如鸡瘟、猪瘟等疾病。
它们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并减轻动物的症状。
- 预防性用途:磺胺类药物还可以用于预防畜禽疾病。
例如,在一些养殖场中,兽医可能会根据动物的暴露风险,周期性地给动物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减少潜在的感染。
- 临床田间应用:磺胺类药物有时也用于临床田间应用,对患有细菌感染的动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口服、注射等,应用于不同的动物。
4. 磺胺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检测药物浓度:由于不同动物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浓度,以确保疗效。
- 预防耐药性:由于病原体可能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需要谨慎使用,并避免过度使用。
此外,应定期进行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磺胺类(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磺胺类(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磺胺类药物是叶酸合成抑制剂,由于价廉和对泌尿道、沙眼等病原体感染的疗效而一直被使用。
磺胺类药物与对氨苯甲酸(PABA)的结构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因而阻止了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磺胺类是广谱抗菌剂,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选择性抑制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眼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衣原体等,以及放线菌、肺囊虫和奴卡菌属等。
大多数全身应用的磺胺类药物口服易吸收,可广泛渗入全身组织及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房水、唾液、汗液、尿液、胆汁等各种细胞外液中,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也能进入乳汁和通过胎盘屏障。
二适用范围1.全身感染可选用口服易吸收磺胺类,用于脑膜炎、中耳炎、单纯泌尿道感染,也用于包涵体结膜炎、沙眼、奴卡菌病、弓形虫病等的治疗。
还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链球菌感染和风湿热复发。
2.肠道感染治疗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如节段性回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3.其他用于皮肤组织的烧伤和创伤感染,但可引起耐药菌或真菌的二重感染。
三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常见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斯-约二氏综合征。
2.血液系统反应可能出现溶血性贫血,这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于发生;也可见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3.肝损害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4.泌尿道损害多见结晶尿、疼痛、血尿等。
可提高尿液PH值,多饮水等预防。
5.其他偶见核黄疸、结晶尿等。
四注意事项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新生儿、两岁以下的婴儿及妊娠妇女禁用。
由于本类药物阻止叶酸的代谢,加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叶酸盐的缺乏,所以该病患者禁用本类药物。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磺胺类药物吸收与分布
磺胺类药物吸收与分布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
菌的代谢和生长,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氨甲噁唑等,这些药物均属于中药制剂,常用于临床治疗肺炎、咽喉炎、脑膜炎、输
尿管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疾病。
磺胺类药物的吸收速度快,且口服后吸收率高,通常在口服后30分钟-1小时达到血
峰浓度。
磺胺类药物在胃肠内吸收后能够迅速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包括胃肠道、肝脏、
肾脏、肌肉、骨髓和泌尿生殖系统等。
磺胺类药物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并且磺胺类药物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能够穿透细
胞壁进入到微生物细胞内部,在细菌内部发挥作用。
此外,磺胺类药物具有较好的脑膜渗
透能力,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磺胺类药物在人体内代谢缓慢,多数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
这些药物因为其本身
具有较好的蛋白结合力,因此在血中的生物利用度较高。
同时它们也减缓了药物的分解速度,使药物停留时间延长,并且以分子形式排泄。
总之,磺胺类药物是一类特殊的中药制剂,其在人体内具有较好的吸收、分布、代谢
特性,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格外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
过量或不当使用引起副作用。
因此,在开展磺胺类药物治疗时,应按照医嘱用药,并遵守
药品使用规定。
6-3磺胺类药物分析
其游离芳伯氨基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 磺酰胺N上的氢具有弱酸性,
可与碱成盐或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H2N
SO2NH N O
CH3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
(一)鉴别 1.与硫酸铜试液的反应
取本品约0.1g,加水与0.4%氢氧化钠溶液各3ml,振摇使溶 解,滤过,取滤液,加硫酸铜试液1滴,即生成草绿色沉淀
第六章 典型药物分析
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分析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磺胺类药物概述
磺胺类药物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合成药物 均具有 对氨基 苯 磺酰胺 的基本结构:
H2N
SO2NHR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H2N
SO2NHR
芳香第一胺基 ①碱性 ②重氮化反应 ③偶合反应 ④与芳醛缩合
磺酰胺基 ①弱酸性 ②H可被金属离子取代
测定方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三、实例分析—复方磺胺甲噁唑——练习
11、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含量测定方法可选用 () A. HPLC B. 亚硝酸钠滴定法 C. 重氮-偶合呈色法 D. 非水滴定法 E. 差式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的溶液 薄层板:硅胶H板 点样量:10µl 展开剂:氯仿-甲醇-二甲基甲酰胺 显色剂:乙醇制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
(三)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
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
滴定液:亚硝酸钠滴定液 介质:盐酸溶液、水 终点判断:永停滴定法 含量限定:不得少于99.0%
常见磺胺类药物
常见磺胺类药物磺胺类是合成得抑菌药,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
但个别菌种得菌株可能对其耐药。
1磺胺苯吡唑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2磺胺米隆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3磺胺嘧啶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4联磺甲氧苄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5磺胺贰甲异嘧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6碘胺异恶唑SIZ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7柳氮磺吡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8磺胺间甲氧嘧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9碘胺对甲氧嘧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0碘胺多辛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1磺胺脒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2磺胺嘧啶SD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3磺胺甲恶唑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4磺胺贰甲嘧啶〔典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5磺胺嘧啶锌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6磺胺林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7磺胺醋酰钠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8复方磺胺嘧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19磺胺贰甲嘧啶钠注射液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20磺胺对甲氧嘧啶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21酞磺胺噻唑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22磺胺异恶唑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23琥珀磺胺噻唑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24复方磺胺甲恶唑合成得抗菌药-磺胺类的使用指南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故目前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
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
对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志贺氏杆菌、亚利桑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危害家禽的某些原虫也有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
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
磺胺类药物有哪些以及其特性
磺胺类药物有哪些以及其特性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时被广泛使用。
磺胺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生长,其广谱抗菌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抗菌药物。
磺胺类药物介绍磺胺类药物属于“磺胺二氧化嘧啶”类抗菌药物,在其结构中都含有磺胺结构,因此都具有类似的药理学特性。
常用的磺胺类药物有硫唑嘌呤、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等。
它们的名称中,通常都包含着“磺胺”二字,容易被辨识出来。
磺胺类药物的特性磺胺类药物具有许多特性,包括:广谱抗菌特性由于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特性,能够有效地抑制多种病原体的生长,因此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磺胺类药物的使用非常普遍。
特殊的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
它们能够干扰病原体的二氧化嘧啶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达到抗菌的目的。
适应范围广磺胺类药物适应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多种感染病原体。
尤其是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方面,其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仅在高剂量使用时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在药效性和治疗费用方面也表现出了不俗的优势。
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磺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与人体中的许多物质相似,因此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在使用磺胺类药物后会出现荨麻疹、瘙痒、皮疹、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
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磺胺类药物的应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胃肠道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为轻度,不会引起太大的影响。
可能引起组织细胞变性磺胺类药物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尤其是在大剂量使用时影响最为明显。
这一点需要注意。
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多种病原体的生长,具有广谱抗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但是,其副作用包括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以及组织细胞变性等,并需要特别注意。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磺胺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它们以其杀菌效果快、用药方便、副作用小等优势,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药物。
本文将介绍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一、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类,它们的作用机理略有不同。
1.短效磺胺类药物短效磺胺类药物主要是以磺胺嘧啶为代表。
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了细胞内的二氢叶酸的合成和生长所需的代谢。
二氢叶酸是细胞内的一种必须的代谢物质,参与多种代谢作用,如基因转录、DNA合成等。
由于细菌缺少二氢叶酸的合成能力,大量繁殖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导致它们的死亡。
因此,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主要是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实现对细菌的杀灭。
2.长效磺胺类药物长效磺胺类药物以甲氧苄氨基乙硫氧嘧啶为代表。
它的作用机理与短效磺胺类药物类似,也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但是,长效磺胺类药物的合成过程中,还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作用,将其代谢为活性成分,进入细胞内发挥药效。
因此,长效磺胺类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在体内的代谢作用较短效的磺胺嘧啶比靠后,效果更加稳定。
二、磺胺类药物的应用磺胺类药物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物,能够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下面分为不同领域,介绍磺胺类药物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1.呼吸道感染对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磺胺类药物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药物。
磺胺嘧啶和甲氧苄氨基乙硫氧嘧啶都是常用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减轻临床症状,有助于治愈疾病。
2.泌尿系统感染磺胺类药物也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一类重要药物。
对于大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细菌感染比较有效。
在临床上,磺胺嘧啶和复方磺胺甲噻唑都是常用的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
3.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磺胺类药物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磺胺副作用
磺胺副作用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很常见的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虽然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但磺胺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磺胺副作用。
首先,磺胺类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磺胺副作用之一,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过敏反应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其次,磺胺类药物还可能诱发药物热和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热是由于磺胺类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所致,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较严重的副作用,表现为皮肤出血点、淤血、鼻出血等。
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用磺胺类药物,并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另外,磺胺类药物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肝肾损害。
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功能酶升高等,而肾功能异常则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水肿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除了上述副作用外,磺胺类药物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消化系统反应;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系统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等造血系统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症状会在停药后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但一般为可逆性的轻微反应,只需停药即可恢复。
然而,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和疗程。
另外,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药物热、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就医进行处理,切勿耽误救治时间。
磺胺类药物的吸收与分布
给药途径、药物浓度等。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还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如磺胺嘧
03
啶在脑膜炎治疗中,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磺胺类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
磺胺类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脂溶性和组织亲和力。
磺胺类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浓度较高,而在肌 肉组织中的浓度较低。
磺胺类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还受到药物浓度、 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等因素的影响。
磺胺类药物在细胞内的分布
磺胺类药物在细胞内的分布主要 取决于药物的电离度和细胞膜通
透性。
磺胺类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 细胞外,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
胞核中。
磺胺类药物在细胞内的分布还与 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如磺胺嘧 啶可进入白细胞并在其中达到高
浓度。
04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乙 酰化代谢,生成无抗菌活性的 乙酰磺胺。
提高药物的疗效
通过对磺胺类药物的吸收与分布进行 研究,可以优化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 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了解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靶器官分布 情况,有助于针对特定疾病选择合适 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研究磺胺类药物的吸收与分布有助于 发现药物在体内的不合理分布或聚集 ,从而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磺胺类药物也可通过氧化、还 原等反应进行代谢,但这些代 谢途径在体内并不占主导地位。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主要通 过肾脏排泄,部分代谢产物也 可通过胆汁排泄。
磺胺类药物的排泄
01
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以尿 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02
磺胺类药物的排泄速度与肾功能有关,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排泄速度减慢,容易发生药物蓄积。
磺胺的用途
磺胺的用途磺胺,即磺胺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
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这类抗生素主要通过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磺胺的用途。
1. 治疗感染疾病:磺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脓疱疮等。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的酶来杀灭细菌。
2. 预防手术和创伤感染:在外科手术或创伤后,常常需要预防感染,以防止伤口感染或内源性感染。
磺胺类抗生素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和创伤感染,如阻断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等。
3. 治疗性疟疾:磺胺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疟疾。
它们通过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其代谢途径,从而杀死疟原虫。
4. 外用消毒剂:一些磺胺类药物也可以用于外用消毒剂。
它们可以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常用于局部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5. 驱除寄生虫:部分磺胺类抗生素也可用于驱除某些寄生虫,如人体蠕虫等。
这是因为这些寄生虫在代谢过程中需要二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
除了以上主要的临床应用,磺胺类抗生素还可以用于一些其他的治疗,如治疗结核病、白血病和某些免疫系统疾病。
此外,磺胺类药物还可以用于兽医用途,如治疗猫和狗的泌尿道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磺胺类抗生素虽然广谱抗菌,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有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恶心、呕吐等。
此外,由于长期的广泛应用,磺胺类抗生素的使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威胁。
因此,合理使用磺胺类抗生素、注意剂量和疗程以及避免滥用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起来,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感染疾病、预防手术和创伤感染、治疗性疟疾、外用消毒剂和驱除寄生虫。
然而,合理使用磺胺类抗生素以及注意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磺胺类药物用途与禁忌
磺胺类药物用途与禁忌磺胺类药物,又称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抗菌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体内的代谢酶活性,干扰细菌合成核酸和蛋白质,从而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磺胺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也存在一些禁忌。
磺胺类药物的主要用途包括:1. 治疗尿路感染:磺胺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
这些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而磺胺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杀灭或抑制感染的细菌,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2. 治疗呼吸道感染:磺胺类药物还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这些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而磺胺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细菌,抑制其生长和复制,从而消除感染。
3. 预防中耳炎:磺胺类药物在小儿中耳炎的预防方面也有应用。
由于小儿中耳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预防感染,减少病情的发展和恶化。
此外,磺胺类药物还可以用于治疗结核病、淋病、布鲁氏菌病等感染性疾病。
然而,尽管磺胺类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还是存在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磺胺类药物对于某些人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由于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皮肤试验。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磺胺类药物,并及时就医处理。
其次,磺胺类药物在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中的应用需要格外谨慎。
这是因为,磺胺类药物穿过胎盘屏障和乳汁,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些特殊人群中,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此外,磺胺类药物还与一些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磺胺类药物与糖尿病治疗药物苯磺酰脲类药物共同应用时,可能导致血糖降低,需要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总结起来,磺胺类药物是常用的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遵循相关的使用说明。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一、引言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其基本结构为磺酰胺
结构。
本文将对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二、磺胺类药物的定义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含有磺酰胺结构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代谢途径中对叶酸的合成而达到杀菌
效果。
三、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1. 磺酰氨基团:磺胺类药物中最为重要的结构特征就是含有磺酰氨基
团(-SO2NH-)。
这个结构特点使得该类药物具有了广泛抗菌活性。
2. 芳香族环:大多数磺胺类药物还含有芳香族环,如苯环、噻唑环等。
这些环可以影响分子的电子密度和空间排布,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
3. 偶极性:由于其分子中含有极性官能团,因此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
解度。
4. 可酸性:磺胺类药物的磺酰氨基团可以与水分子发生酸碱反应,因
此在不同的pH值下其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
四、磺胺类药物的分类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抗菌谱,磺胺类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短效磺胺类药物:如甲氧苄啶、乙硫异噻唑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轻度感染和预防手术感染。
2. 中效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钠等。
这些药物广泛用于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
3. 长效磺胺类药物:如长效甲氧苄啶、长效乙硫异噻唑等。
这些药物具有长时间的抗菌作用,适合治疗慢性感染和预防复发性感染。
五、结论
总之,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其基本结构为磺酰胺结构。
磺胺类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十分复杂,需要临床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磺胺类药物抑菌原理
磺胺类药物抑菌原理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它们的抑菌原理是通过干扰并阻断细菌生物体内的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被归类为结构类似二氨基苯酚(PABA)的物质,其结构类似于细菌体内的叶酸。
细菌内的叶酸是一种必需的辅酶,它在细菌体内参与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因此它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磺胺类药物通过竞争性地与细菌体内的PABA结合,阻断了细菌合成叶酸的关键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
这样一来,细菌就无法正常合成叶酸,导致合成嘌呤和嘧啶的通路受阻。
这会导致细菌体内DNA和RNA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后被迅速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细菌感染部位。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磺胺类药物易于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菌细胞内,与PABA结合并抑制叶酸的合成。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相对较快。
它们在肝脏通过乙酰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代谢途径被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然后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
药物的排泄过程中会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进行循环利用,这也是磺胺类药物的药效持久性相对较好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抗菌活性是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而产生的,并不具有直接杀灭细菌的作用。
这意味着磺胺类药物对于细菌生长速度较快或者处于静止状态的快速增殖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同时,细菌在叶酸合成方面的变异或产生耐药突变的可能性较低,因此磺胺类药物对细菌的抑制效果通常较为持久。
然而,磺胺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结晶尿、光感受性增高等。
其次,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导致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由于细菌发展出一些能够产生大量PABA或对叶酸合成酶不敏感的突变。
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和避免滥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总之,磺胺类药物通过与PABA结合并抑制细菌内叶酸合成酶的活性,干扰了细菌的核酸合成等代谢途径,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药和抗菌增效剂
精选ppt
14
二、抗菌增效剂
❖ 抗菌增效剂多属苄啶类化合物,是合成的 广谱抑菌药物。它不仅能加强磺胺药的作用, 也能增强多种抗生素的疗效。常用的为三甲 氧苄啶和二甲氧苄啶,均为白色或微黄色结 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 水,易溶于酸及有机溶媒。前者吸收良好, 可用于全身感染症;后者在肠道难吸收,运 用于肠道感染。
❖ (4)原虫感染症如球虫病、猪弓形虫病,选用 SMZ、SMM、SDM等。
❖ (5)局部感染症:外用,选用SN、SA、SD-Ag 等。
精选ppt
4
4.注意事项:
❖ (l)磺胺类药用量要适当,疗程应充足。由于磺胺药与二氢 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远较对氨基苯甲酸弱,磺胺药没有杀菌
作用,因此首次剂量应加倍(突击剂量),以后一定时间内 给予维持量,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复发。
精选ppt
3
3.磺胺药的应用:
❖ (l)全身性感染或传染病:对于高敏、中敏菌引起 的感染症,选用肠道吸收良好的药物,如SMM、 SMZ、SD、SM2等,与TMP同用,可提高疗效。
❖ (2)肠道感染:选用肠道难吸收的药物,如SG、 PST、SST等。
❖ (3)泌尿道感染症:以SIZ、SMZ、SMD、SM2和 SD等为好,但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
磺胺米隆
❖ 【作用与用途】为外用磺胺药,不宜口服和肌注。系广谱抗 菌药,适用于创伤外科。对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
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抗菌活性,常用 于烧伤感染及化脓创面。
❖
❖
磺胺嘧啶银
❖ 【别名】烧伤宁、SD-Ag。
❖ 【作用与用途】为外用磺胺药,抗菌谱与SD相仿,对大肠 杆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适用于防治创面细菌感染。
磺胺类结构
磺胺类结构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合成的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中含有磺酰基团,这使它们能够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对感染起到治疗作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磺胺类药物包含多种不同的药物,但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磺酰基团。
这个基团由硫原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芳环组成。
常见的磺胺类药物有磺胺嘧啶、磺胺乙磺嗪、磺胺甲氧嘧啶、磺胺噻唑等。
这些药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其中,R1、R2、R3、R4为不同的官能团。
这些磺胺类药物中的氮原子与细菌的代谢过程中所需的对氨基苯磺酰乙酰氨酸进行竞争,从而干扰了细菌的代谢过程,导致细菌无法生长繁殖。
2.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原理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基于共生关系,其分子中的磺酰基与细菌代谢过程中所需的对氨基苯磺酰乙酰氨酸竞争结合,从而抑制了戊二酰辅酶A(CoA)到苯甲酸的合成。
这导致细菌无法制造必要的蛋白质和核酸,无法进行必要的代谢和细胞分裂,因此无法生长繁殖。
磺胺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细菌,特别是对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不是单一的,它既可以直接干扰细菌的代谢,也可以间接地诱导细菌的突变和进化。
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一些病菌可能会产生抗药性,这就要求医生在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时,需要进行药敏试验,挑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总之,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简单,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细菌感染,但它的应用存在风险,需谨慎使用,以免导致患者抗药性或其他不良反应。
磺胺类结构范文
磺胺类结构范文磺胺类是一类具有磺胺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疾病。
磺胺类结构包括对氨基苯磺胺、对甲氧基苯磺胺、对乙氧基苯磺胺等。
本文将介绍磺胺类的结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磺胺类化合物的通式为R-NH-SO2-NHR’,其中R和R’可为苯环、甲基、乙基等。
磺胺类的化学结构中具有双键和多个氢键,这些键使得磺胺类较容易与细菌细胞中的受体结合,抑制细菌合成二氢叶酸,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中的戊巴比妥酸合成酶(dihydropteroate synthase,DHPS)而发挥抗菌活性。
磺胺类结构中的磺胺基团类似于人体中的对氨基苯磺胺。
当磺胺类与细菌中的DHPS结合时,会阻止叶酸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磺胺类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次使用磺胺类治疗疾病的是德国科学家戈尔德舍特(Gerhard Domagk)。
他在1933年发现了磺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疗效,对数万患有结核病的病人进行治疗,成功率非常高。
磺胺类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由于细菌的耐药性,一些细菌已经产生了对磺胺类的耐药性,导致该类药物的效果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磺胺类的抗菌活性,人们开始研究开发合成的磺胺类。
通过对磺胺类结构的改进,可以提高磺胺类与细菌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从而增强其抗菌作用。
除了治疗细菌感染外,磺胺类也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疟疾。
磺胺类通过抑制细菌中的戊巴比妥酸合成酶,阻止叶酸的合成,进而破坏疟原虫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起到抗疟疾的作用。
虽然磺胺类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疟疾活性,但是磺胺类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
另外,磺胺类还可能干扰叶酸的正常合成,从而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总结起来,磺胺类是一类具有磺胺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抗疟疾活性。
磺胺类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中的戊巴比妥酸合成酶,阻止叶酸的合成,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技术路线 1、氯磺化NHCOCH 3HSO 3ClCH 3CONHSO 2Cl乙酰苯胺 氯磺酸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ASC 2、氨化CH 3CONH SO 2ClNH 4OHCH 3CONHSO 2NH 2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ASN 3、水解CH 3CONH SO 2NH 2NaOHNH 2SO 2NHNa磺胺钠盐 4、中和NH2SO 2NH 2N H 2SO 2NHNa磺胺SN 二、工艺过程(Y=74.41%) 1、氯磺化 Y=84% 配料退热冰:氯磺酸=1:4.287 操作先将氯磺酸冷却到30度以下,均匀的加入退热冰,加料时控制温度40~50度。
在80~130分钟内加完。
在43~52度保温2小时。
冷却到30度出料。
氯磺化液放置8小时以上,将氯磺化液冷却到20~25度,在20~30度120~150分钟内加入计量之常水(?)搅拌15分钟后再加入常水,在18~25度过滤,水洗,得湿品ASC 2、氨化水解中和 Y=88.57% 配料ASC :氨水:NaOH :HCl=1:0.217:1.378:0.81 操作在20~40分钟内将湿品ASC 加到预冷到0度的氨水中,在40±5度反应3~4小时,在40~90分钟内以先快后慢的速度加入苛性钠于氨化反应液中,在100~105度水解100分钟,并在此温度加活性碳脱色30分钟,过滤,滤液冷却到75度,中和到PH5.5~6.5,中和液的温度上升到100度,使其自然冷却结晶到65±5度后用常水冷却到20度,过滤干燥,得到SN 粗品。
再脱色精制得到精品。
一、技术路线 1、乙酰化NH 2SO 2NH 2NH2SO 2N NaCOCH 3SN 2、中和NH 2SO 2NHCOCHNH2SO 2N NaCOCH 3二、工艺过程 配料SN :醋酐:氢氧化钠=1:0.408:0.59 操作先加入水及液碱(比重1,47~1.48)搅拌下在47~50度加入磺胺,在50±3度,PH 值13左右,先加入一定量的醋酐(?),再交替加入等量的醋酐和液碱,共计40次。
加毕加入部分液碱使其水解。
待水解完后,(?)。
冷却到15度,加入冰中,以盐酸调节PH7~8,冷却到25度以下,滤除杂质及微量磺胺,再以15%的盐酸调节PH4,析出粗品,以液碱及适当水溶解,调节PH7,加活性碳脱色,以5%的盐酸沉淀,过滤,水洗,干燥,得到精品磺胺醋酰。
磺胺醋酰钠一、技术路线NH 2SO 2NHCOCHN H2SO2N NaCOCH二、工艺过程 成盐:将磺胺醋酰溶解在比重1.19的液碱中,水浴加热,(?)调节PH7~8,用砂芯趁热过滤,滤液倾入搪玻璃反应罐中冷却,不时搅拌,使结晶均匀,放冷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于70~80度干燥,得到磺胺醋酰钠。
一、技术路线1、缩合N H2SO2NH2NH2SO2NHNH2SN SG 2、附硝酸胍NH2CN NH2NHNH23二、工艺过程Y=71.43%(对SN计,回收SN未计)1、缩合配料SN:硝酸胍:碳酸钠=1:1:0.51操作将SN、硝酸胍及碳酸钠混合均匀,先在反应罐中加少许使其熔融,然后分次投入。
温度控制120~130度,待全部投完,升温到152~156度,在真空110mmHg以下反应12小时,放入沸腾的精制母液中,搅拌使其全溶。
加入液碱,冷却析出磺胺脒结晶,过滤水洗得到粗品。
粗品母液回收SN。
将粗品加入水中,加热近沸,加入活性碳脱色,过滤,滤液冷却到室温,析出结晶过滤。
干燥得精品SG。
粗品母液经减压浓缩到比重1.21~1.22(100度),加热液碱在180~185度加压水解,冷到30度以下,析出结晶,过滤干燥,得回收SN供缩合使用。
2、硝酸胍制备Y=93.53%配料双氰胺:硝酸铵=1:2操作将硝酸铵和双氰胺混匀,在反应罐中先加入少许使其熔融,在保持熔融状态下将其余物料加入,升温到130度,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升温,控制反应温度170~200度,约20分钟,放入盘内,凝固并粉碎,既得含量90%以上的粗品硝酸胍。
磺胺甲基嘧啶SM1一、技术路线 1、甲酰化OOONa丙酮 甲酰丙酮钠 2、甲基化OONaCH 3COCH 2CH(OCH 3)2乙酰乙醛缩二甲醇 3、环合NH 2SO 2NH NNCH 3COCH 2CH(OCH3)2SM14、甲酸甲酯HCOOHCH 3OHHCOOCH 3甲酸 甲醇甲酸甲酯5、硫酸氢甲酯CH 3OHCH 3HSO 4甲醇 硫酸氢甲酯 二、工艺过程 1、甲酰化 配料丙酮:钠:二甲苯:甲酸甲酯:甲醇=1:0.426:9.32:1.625:1.705 操作将二甲苯及甲酸甲酯加入到反应罐中,在26度以下,3小时左右加入分散金属钠及丙酮,在26度及40~50度各反应1小时。
在55~60度反应2小时。
冷却到40度,加入甲醇。
搅拌20分钟。
冷到25度得到甲酰丙酮钠。
2、甲基化Y=80% 配料甲酰丙酮钠(L ):硫酸氢甲酯(L ):二甲苯(KG )=1:0.28:0.196 操作先加入硫酸氢甲酯,在20度以下,3~4小时内加入甲酰丙酮钠,并在此温度反应1小时。
以甲醇碱调节PH7.1,滤去硫酸盐,得粗品乙酰乙醛缩二甲醇。
将粗品减压分馏得到精品3、环合精制Y=70%配料乙酰乙醛缩二甲醇:甲醇:磺胺脒:钠:甲醇:水=1:1.945:0.209:3.5:10.9操作将甲醇钠及SG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下在1.5小时内在回流状态下加入乙酰乙醛缩二甲醇,加毕回流30分钟,回收甲醇直到内温达到85度为止。
加水升温到80度待全溶后冷到25度过滤,回收SG,滤液静置分出二甲苯,在90度加入上批精制废碳,脱色30分钟,过滤,在50~53度以盐酸中和PH7,冷到25度过滤,水洗得到粗品SM1。
将粗品SM1加入到10倍量的水中,以苛性钠调PH10,在88~90度加氢氧化钙和保险粉,15分钟后加入活性碳在此温度脱色30分钟,过滤,以10%的醋酸中和到PH7,冷却到温度25度,过滤水洗,干燥得成品。
4、甲酸甲酯制备配料甲酸:甲醇=1:0.64加入甲酸及甲醇,于45~46度回流1~2小时,到比重达到0.976为止,分馏收集45度以下馏分,再收集90度以下馏分,在此馏分中加入甲酸回流到比重0.976。
分馏收集45度馏分。
5、硫酸氢甲酯配料氯磺酸:甲醇=1:2.26操作在35度以下将氯磺酸缓缓加入到甲醇中冷却到25度备用。
一、技术路线 1、裂解OO丙酮 乙烯酮 2、加成OOO醋酸异丙烯酯 3、转位OO OO乙酰丙酮 4、环合NH 2SO 2NH NNOOSM2二、工艺过程1、裂解、加成、转位(y=38.08) 配料 操作将混有0.1%二硫化碳的丙酮以每小时85~100kg 的速度使其气化,通过预热到700±50度的裂化管进行裂化,接触时间约0.4~0.5秒,转化率控制在25~35%,将生成的含有乙烯酮的混合气体通入含有1%乙酰磺酰乙酸触媒之丙酮中,生成醋酸异丙烯酯。
常压蒸馏待温度升到115度时改为减压蒸馏得粗溜液,将粗溜液分馏,收集流程95~105度之精品醋酸异丙烯酯,将其通过预热到480~520度之转化管内,接触时间为0.25秒左右,转化后气体经冷却、分馏,收集沸程135~140度馏分,得乙酰丙酮。
2、环合精制(y=89.86,对磺胺脒计)加入磺胺脒、乙酰丙酮回收液及乙酰丙酮,搅拌回流约4小时,溶液成为透明,在16小时左右生成白色结晶,每隔2小时加入定量乙酰丙酮回收液,如果反应物稠厚,再加部分稀释水,待反应66小时后水蒸气蒸馏回收乙酰丙酮,成热过滤,以沸水洗涤,得粗品SM2将粗品SM2加入约10~11倍水中(或精制母液),搅拌在40~60度加入2%保险粉,保温15分钟,以液碱调节PH11.5,在79~80度加入10%到11%的活性碳,保温30分钟,压滤,并用热水洗,滤洗液合并,用盐酸调节PH6.6~6.8,过滤以蒸馏水洗涤干燥得精品SM2。
一、技术路线 1、聚合CH 3CNNH 2NN乙腈 4-氨基-2,6-二甲基嘧啶(4-AMP ) 2、缩合3CONHSO 2NH NNNH 2NNASM2,3、水解CH 3CONHSO 2NH NNNH 2SO 2NaN NNNaOH钠盐 4、中和NH2SO2N H NNNH 2SO 2Na NNNSM2,二、工艺过程 Y=43.82% 1、聚合Y=85% 配料乙腈:氨基钠=1:0.05 操作将乙腈加入到干燥的高压釜内,然后迅速加入氨基钠,在125~130度,7~8kg 压力下反应8小时。
得粗品4-AMP ,加水加热使其溶解,趁热过滤除去杂质,冷却到30度以下过滤得精品4-AMP 2、缩合 配料4—AMP :ASC :三甲胺盐酸盐:氢氧化钠:硝基苯=1:1.94:1.428:0.777:42.5(?) 操作将硝基苯和4-AMP 加入到干燥的反应釜中,搅拌,在55~60度维持30分钟。
降温到30~32度,加入ASC (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此温度下通入三乙胺,约13小时通完,在78~90度反应14小时。
反应毕,水蒸气蒸馏硝基苯回收殆尽。
冷至30度以下,过滤,水洗,得湿品ASM2,。
3、水解精制(连同缩合Y=51.55%) 配料ASM2,:NaOH (10%):保险粉:CaOH :活性碳=1:1.453:0.0256:0.0256:0.096 操作将ASM2,加入到10%的苛性钠溶液中,在105度左右反应4小时,冷却到25 度以下,滤除不溶物,水解液调PH10,加活性碳在88~90度脱色1小时。
过滤,滤液在50~55度,以稀盐酸调节PH6.5~6.8,冷至25度,过滤,得粗品SM2,。
加入25倍水,以液碱调PH10 ,在88~90度加入CaOH 、保险粉及活性碳,脱色30分钟,在50~53度以醋酸中和PH6.5~6.8,冷至25度以下过滤、干燥的成品磺胺噻唑(ST )一、技术路线 1、缩合NS N ClOSNNH硫脲 氯乙醛 2-氨基噻唑盐酸盐2-AMT ,2、缩合SN NHSN NHS OO NHCOCH 3S OO NHCOCH 3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基噻唑DAST 3、氨解S NN NH 2SO 2NHCOCH 3SN N HS OO NHCOCH 3S O O NHCOCH 3乙酰磺胺噻唑铵盐 4、酸解SN N NH 2SO 2NHCOCH 3S NN H SO 2NHCOCH 3乙酰磺胺噻唑AST5、水解S NNNaSO2NH2S NNHSO2NHCOCH3NaOH磺胺噻唑钠ST-Na6、中和S NNHSO2NH2S NNNaSO2NH2磺胺噻唑ST7、氯乙醛制备Cl ClCHCHO氯乙烯氯乙醛二、工艺过程(Y=83.46%,对硫脲计;Y=65.01,对退热冰计)1、环合配料硫脲:氯乙醛=1:1.8操作将氯乙醛、硫脲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在30~65度反应5~7小时,既得2—AMT盐酸盐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