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榙林立——古代印度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迦牟尼成佛之地——菩提伽耶
北京真觉寺金刚 宝座塔(五塔寺)座落 在动物园北。寺与塔 创建于明永乐年间 (1403-1424)。当时一 位印度高僧到中国, 向明成祖敬献了五尊 金佛和金刚宝座塔的 建筑规式。成祖朱棣 为此高僧修建了真觉 寺并建造了金刚宝座 塔。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内蒙呼市慈灯寺金刚宝座塔
学习情境一:
寺塔林立——古代印度建筑
Ancient India architecture
一、文化背景
宗教的发源地
一、文化背景
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就有了发达 的文化,称为哈拉帕文明。 前2000年左右,外来征服者在印度北部 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家,形成种姓制度, 把人按贵贱分四等,设婆罗门教。 在反对婆罗门教及维护的种姓制度的背 景下,公元前6世纪,产生佛教和耆那教。 6-9世纪,印度形成了封建制度,婆罗门 教排斥佛教,汲取了一些佛教教义后,转 化为印度教。 11-12世纪,来自中亚等地的伊斯兰教徒 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几个王朝。15世纪末-16 世纪初,莫卧儿人建立了莫卧儿王朝。从 此,印度文化伊斯兰化了。 15世纪末,在印度教巴克提派的虔信运 动(梵天信仰)和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共同基础 上产生锡克教。
谢尔沙陵
在继承中亚、伊朗建筑型制和建筑技术的同时,仍有自 身特色:建筑材料为红砂石(不是砖);表面装饰采用红砂 石镶嵌白大理石等方法(不用琉璃砖);将窣堵波顶部的相 轮华盖作为穹顶顶部造型(增强了穹顶的垂直统率作用); 在台基或集中式建筑物四周转角设小圆塔或亭子,上臵小穹 顶(与中央穹顶呼应)。
古尔· 艮巴士墓
由方形的门厅和神堂及屋顶演化的方锥塔三部分组成
门厅(毁灭神-湿婆的本体)屋顶的方锥塔密檐式 神堂(保护神-毗湿奴的本体)屋顶的方锥塔密布垂直棱线
圣坛(创造神-梵天的本体)设在神堂、正方位开四个门
塔顶扁球体、象征法轮 代表作:科纳拉克的太阳神庙
科纳拉克太阳神神庙
科纳拉克太阳神神庙
三、婆罗门教建筑
三、婆罗门教建筑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原始宗教,它按种姓把人分为高低贵贱四种。婆罗门 教以后吸取了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教义转化为印度教。6世纪至9世纪,印度形 成了封建制度后,一度衰退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婆罗门教排斥了佛教而再度 兴盛,印度各地普建婆罗门教庙宇。
三、婆罗门教建筑
婆罗门教庙宇的主要建筑特征:
– 形制参照农社公社的集会建筑和佛教的支提窟
印度支提窟
阿旃陀石窟群
阿旃陀石窟群:马蹄形的山谷里开凿了25个毗诃罗窟、4个支提窟
阿旃陀石窟群
阿旃陀位于德干高原马哈拉施特拉邦重镇奥郎伽巴德西 北约106公里处。均为佛教石窟,前期属小乘佛教时期,风 格简朴,后期属大乘佛教时期,趋向华丽。
阿旃陀石窟群
二、佛教建筑
3、佛祖塔
为佛祖释迦牟尼悟道的场所 金刚宝座式、高大台基、五座方锥宝塔、 塔体布满布满雕塑 代表宇宙中心,又称金刚界或须弥山、妙 高山(一个主峰、四个小峰、各有一佛) 中央塔高55米、表示大日如来佛 四角塔矮小、代表四方的峰和佛、东方阿 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 不空成就佛
2、南部寺院
宽大寺院、四面围墙、中央设门Baidu Nhomakorabea门顶高塔
方锥塔体、轮廓挺直、棱角鲜明、单纯简洁
层檐较多、几层围墙、庄严雄伟、开阔壮观 代表作:马杜赖的米纳克希庙
最大的印度教神庙-米纳克希
米纳克希始建于7世纪,14至18世纪进行了扩建。现在的规模长254米,宽 238米。三层院落,每层院墙的东西南北都建有塔门,高度逐次增加。现有大 大小小12座塔门,最高的是南塔门。每座塔门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雕刻着 神像和立柱,斑斓的色彩让人主次难辨,真可谓雕林刻海。为了保持色彩的浓 郁,每隔几年就要轮流给塔门的雕塑涂色。
印度桑奇· 窣堵波
印度桑奇· 窣堵波
桑奇窣堵坡的整体建筑完整统一,雄浑古朴,庞大的规模加上砖石砌体的 不可动摇的稳定感和重量感,使整个建筑具有很强的纪念性;而轮廓复杂、雕刻 精巧的栏杆和牌坊,与其身后简洁、粗犷的半球体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烘托出 主体坟冢的庄严与肃穆。
中 国 现 存 最 早 、 最 大 的 喇 嘛 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阿尼哥 (1245~1306)
二、佛教建筑
2、石窟
印度僧房窟
僧房窟(精舍),印度称毗诃罗窟,方形小洞,正面开 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禅修行。禅室可是非常 小,长宽高一般不超过两米,但对于专心致坐禅的出家人来 说,已经足够。第四面为入口,设有门廊。
二、佛教建筑
2、石窟
支提窟,用于举行宗教仪 式,平面长方形,纵端为 半圆形,半圆形的中间有 一窣堵波。除入口处外, 沿内墙面有一排柱子。
最大的印度教神庙-米纳克希
三、婆罗门教建筑
3、中部寺院
庙宇周边设柱廊、院子中央设宽台基
台基正中为柱厅、柱厅几面均连神堂、神堂几个一组、放射多角平面
顶塔彼此独立、形体几道尖棱、中部水平厚檐、精致镂空石窗 代表作:桑纳特浦尔的卡撒瓦庙
桑纳特浦尔的卡撒瓦庙
桑纳特浦尔的卡撒瓦庙
四、耆那教建筑
印度的耆那教历史悠久,它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耆那教的第24祖筏陀 摩那(Vardhamana)被尊为该教真正的创建者。“耆那”(jain)是由“jin” 演变而来,其意为胜利者,是他的称号之一,此教便由此而得名。其弟子们尊 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该教主张宇宙间的一切都有灵魂, 生存的目的在于灵魂的净化,倡导禁欲苦行,甚至残酷地折磨肉体以实现崇高 的修行境界。耆那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提倡裸体生活。后来耆那教分裂成 两个教派,天衣派和白衣派。前者继承了裸体生活的习惯,后者改穿白衣。
泰姬· 玛哈尔陵
泰姬· 玛哈尔陵
泰姬· 玛哈尔陵
如果人 世间有 天堂与 乐园, 泰姬陵 就是这 个乐园
泰姬· 玛哈尔陵
•建筑群体的完美布局 •肃穆明朗的建筑形象 •对立统一的构律图规
泰姬陵的构思与布局是一个完美的整 体,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庄严肃 穆、气势宏伟、富于哲理。在整体上,泰 姬陵建筑群布局对称、结构严谨。设计上 匠心独运,配合巧妙,用半球顶寝宫打破 正方形台基的单调,四周的尖塔分散了弧 形天际线突兀凌空的沉重感,使建筑整体 丰满、均衡、协调。陵墓东西两侧的两层 红砂石的清真寺翼殿,烘托着白色大理石 的陵墓,色彩对比十分鲜明,相映成趣。 陵园前的方形花园,被缎带般的池水和两 旁的数条石径切割成整整齐齐的花圃,展 现了几何圆形的美观。
五、伊斯兰教建筑
采用陵墓集中式建筑型制 印度的伊斯兰建筑受中亚和伊朗的影响
红砂石造、传统雕塑、具有印度建筑的传统特点
早期代表作—— 顾特卜尖塔(1199-1230) 盛期代表作——泰姬· 马哈尔陵(1632—1647)
顾特卜尖塔
顾特卜塔位于德里南部,建于13世纪早 期。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 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 细。塔分五层,每一层都有突出的阳台,外 表由交替的三角形和圆形折纹组成。前三层 由红色沙岩制成,第四、五层由大理石和沙 石建成,塔内饰有优美的壁画,镌刻着源于 古兰经的经文。塔内有石级盘旋而上到最上 一层。 顾特卜塔最初是在1199年由古德卜德 丁.艾巴克负责修建的,当时建塔的目的是 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在德里的广泛传播而建, 最后,建塔的任务由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的 后任完成。在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看来,顾 特卜塔是伊斯兰教精神的体现,她是伊斯兰 文化在东西方传播的丰碑。同时,尖塔也是 通知教徒按时祈祷的地点。
二、佛教建筑
阿育王 (约前304年-前232年)
萨拉纳特狮子柱头
二、佛教建筑
1、窣堵波(Stupa)
用来珍藏佛陀或圣僧的遗骨(舍利)
代表作——桑契窣堵波 台基高4.3米、直径36.6米、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 顶部的佛邸亭三层华盖、周边正方石栏杆 窣堵波周边小路、设石栏杆 每面正中设门、门上满覆浮雕 门前立三排插隼的橄榄形石柱
阿姆利则金庙
阿姆利则金庙是印度锡克教的最大一个寺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 阿姆利则市中心,整座金庙的建造共耗费750公斤黄金。这座被誉为 “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的建筑,风格典雅,造型优美,既有伊斯兰 教建筑的肃穆庄重,又有印度教建筑的绚丽璀璨。
阿姆利则金庙
食 宿 免 费 的 印 度 黄 金 庙
印度的古尔· 艮巴士墓建了一个60多米高的大穹顶,其宏大的规模超过了著名 的古罗马万神庙,在古代世界是屈指可数的大型结构,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成就。
阿格拉古堡的布兰—达瓦扎
胡玛雍墓
泰姬· 玛哈尔陵
泰姬· 玛哈尔陵
沙· 贾汗帝 泰姬· 玛哈尔
泰姬· 玛哈尔陵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 玛哈尔陵
四、耆那教建筑
形制同婆罗门教相似,较为开敞、不全封闭 十字形柱厅、叠涩而成八角或圆形藻井
内外满铺雕塑、工艺精巧、装饰华丽
用透雕或圆雕、雕刻较深、过于繁琐
帕什瓦纳神庙
五、伊斯兰教建筑
12世纪末开始,一些伊斯兰 教的教徒在分裂的印度北方建立 了几个小王国。 莫卧儿帝国(1526~1858 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南下 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莫卧儿” 意为“蒙古”。在其全盛时期, 其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 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该帝国 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 者是有察合台汗国的蒙古贵族血 统的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
印度桑吉· 窣堵坡
大窣堵坡半球直径约32米,高约12.8米,立在4.3米的圆形台基上,台基直径36.6米。 它是佛陀形象的具体化体现。半球形的实体,象征天国的穹窿。顶部方形平台,平台围一 圈石栏杆,正中立一竹竿,代表从底部宇宙的水中通向天空的世界中轴。竹竿上三个华盖 称为佛邸,是天界的象征,解释为佛、法、僧三宝物。
– 石材建造、空间较小、用梁柱叠涩券、结构技术不高
– 形式保留木结构手法、某些庙宇凿岩而成 – 造型观念特殊、建筑当做雕塑、屋顶墙垣不分
– 强调婆罗门教“三位一体神”的象征意义
– 建筑和塔体浑然一体、内外满铺雕塑
三、婆罗门教建筑
1、北部寺院
集中形制、没有院落、独立旷野、建筑塔体、弹性曲线、轮廓柔和
六、锡克教建筑
“5k“标志:kesh(终生蓄长须发),kangh (戴发梳),kacch(穿短裤),kirpan (身佩短剑),kara(戴手镯)。
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后期,由鼻 祖那纳克在印度旁遮普创建。其 教义提倡人人平等、友爱,强调 现实,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同时也反对妇女戴面纱和幽居深 闺等。锡克教的经典是《阿底格 兰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