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山石
山石(韩愈)原文及赏析
山石(韩愈)原文及赏析山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古之人,其寓言也,必自经于野而研究于史。
经野而能鉴史,文翰盖由此兴长。
圣贤以书诵之,豪杰以篇阐之,慷慨之士以文记之,魏书生以之为慰也。
夫野有山川,人肖之。
予常谓人与肖者宜。
山之高也,山之出也,其高出也以为斗牛之胶,势不可败。
夫山状如斗牛者,各相斗而不离肩,即貌亦然。
列强有志者不自离。
水之深也,水之安也,其深也,其安也,余未尝出安,思吾之人也。
出安处之则出江河,处安出则孤雄也。
强有志者,必坐安而争功。
水清似线,增深不许劣。
水烟雾而黑流争,雁行入宫,阳春白雪,变清别样。
似人似鬼者其秀必柔。
天工福音,随时而至。
而吾之人也,自片毫视仰,何不慷慨而随也?碧潭清,大禹兴,盖君子及之天行也。
天行之秀亦以地之正,然背地者之德,行背之者亦然。
赫赫之祸矣!吾见/者王猛,王者也,然背之。
举国之人视猛不为王者,我视之,而吾君恃其猛以刑勇士,强国之人视所谓赏之胜刑,我视之,以为恣横而欺之也。
赫赫之祸未有几何而王猛之将罹之?夫不施于背,其背非正。
吾常宜思之。
吾幸君子之会也,使自片毫视仰而不怀悔也。
怀志进德念修焉,思吾乡也。
此张之云亭也,亭者目背山川。
与山相类则不见其伦,与山相伦则不见其贤。
斯则贤伦之难。
,吾君子有焉。
其躯自轻,故似鸿儒而天与同罪7,斯篇当且假之。
实肉者诚不足赞于草木山川之篇,又安得夫韩君以别焉哉?山石是韩愈的一首诗,以山石为主题,通过描绘山石之美,表达了人与山石之间的契合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全诗以韩愈独特的写实手法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山石的壮美和灵性。
整首诗以古人格言开头,强调古人的智慧和受教育的重要性。
韩愈通过这种开头,暗示了自己也是受到古人启发的一位学者,他的文学成就也是来源于对自然名胜的观察和思考。
韩愈《山石》赏析
韩愈《山石》赏析《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诗名《山石》,事实这是取自首句的第一个词,所以这首《山石》应该是一首无题诗。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擅写散文。
我们看这首诗,基本就是一首散文诗。
我们来看原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字词典故“荦luo4”:本义是杂色的牛,引申为明确,分明。
“荦确”:怪石嶙峋貌。
(亦作“荦硞que4”,亦作“荦埆que4”,亦作“荦嶨xue2”)“行径”:通行的小路。
“寺”:【据说韩愈来的这个寺庙是洛阳北邙山上的“惠林寺”。
这惠林寺是唐朝“李恺”在自己的一处别墅里设立的。
】李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来洛阳担任河南府少尹,两年後调任外地,到天寅十四载(755)又来洛阳担任东京留守。
据说他是一个特别喜欢购置田产的人,人称“地痴”。
赏析韩愈说,我走在上山的途中,两侧山石嶙峋。
能够通行的小路显得特别微小。
直到黄昏才到达惠林寺,此时蝙蝠已经出来纷飞了。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字词典故“升堂”:登上厅堂。
一般我们去山中寺庙,前面台阶比较多的,就会拾级而上,前面慢慢露出殿堂,就好像厅堂升了起来。
“栀zhi1子肥”:栀子花很肥。
赏析韩愈说,拾阶而上,抬头看着寺庙的厅堂升起。
总算走到最后一级台阶前,转身坐下来歇歇脚。
环顾四周,这是一个庄园中的寺庙,刚刚下过的雨水很充足,滋润了眼前的一切。
芭蕉叶如此巨大,栀子花也显得那么肥美。
关于“栀子肥”,栀子花是白的。
唐朝的审美喜欢肥美人,这又白又肥的栀子花可能有此隐喻。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赏析韩愈说,进入寺庙以后,庙中的僧人说这里有一些古壁上的佛画特别好,于是就拿火炬来照着看,果然所见画像很稀罕。
《山石》原文及翻译
《山石》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山石》原文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二、《山石》原文翻译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三、《山石》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翻译赏析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
古诗全文如下: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前言】《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此诗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发了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
记叙时由黄昏而深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
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是全诗主旨。
全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其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赋体的“铺采摛文”手法,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注释】⑴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⑵荦确(luòquè):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⑶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⑷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⑸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山石》韩愈唐诗鉴赏
《山石》韩愈唐诗鉴赏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诗鉴赏《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
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
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
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
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
“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
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
“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
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
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
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
韩愈《山石》原文、注释及解析
韩愈《山石》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山石[唐] 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②,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③。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④。
铺床拂席置羹饭⑤,粗粝亦足饱我饥⑥。
夜深静卧百虫绝⑦,清月出岭光入扉⑧。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⑨。
山红涧碧纷烂漫⑩,时见松枥皆十围(11)。
当流赤足踏涧石(12),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13)?嗟哉吾党二三子(14),安得至老不更归!(15)〔注释〕①本篇选自韩愈《韩昌黎集》。
②荦(luo落)确,大石不平的样子。
行径微,路面狭窄。
③支子,即栀子,常绿灌木,指它的果实。
④稀,稀有。
所见稀,很少看到的好画。
⑤置羹(geng庚)饭,摆饭菜。
羹,本指肉菜汤,这里泛指菜。
⑥粗粝(li力),指简单的饭食。
粝,糙米。
⑦百虫绝,各种虫子都没有了叫声。
⑧扉(fei非),门。
⑨出入高下,时高时下。
穷,尽,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烟霏,山中云气。
⑩纷,盛大。
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
(11)枥(li力),同“栎”,落叶乔木。
围,两臂合抱为一围。
(12)当流,水流之中。
(13)局束,拘束,不自由。
为人鞿(ji 鸡),被人控制。
鞿,牲口嚼子,这里作动词用,控制的意思。
(14)嗟哉,感叹声。
吾党二三子,与我志同道合的几个朋友。
(15)不更归,“更不归”的倒文。
〔解析〕这首七言古诗,据清方世举注,以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七月,当时诗人因与徐州节度使张建封意见不合,离开其幕府而闲居洛阳,曾与韩门弟子李景兴、侯喜等同游洛北惠林寺,诗为纪游而作。
诗取开篇二字为题,与《诗经》体例相似,并非专咏山石。
实际上,诗人融汇了散文艺术技法于诗中。
它以时间为序,逐层铺写。
即目叙事,状物如在目前;寓情于景,抒情淡而有味;是古代纪游诗中的佳作。
全诗十联二十句,共分五个自然段。
开篇一、二联是第一段,写入山到寺的新鲜感受,为末联的抒发感慨埋伏笔作铺垫。
第三、四联为第二段,写山僧热情招待,连夜参观壁画,点明因人情之美而带出浓厚游兴,以引出下面昼、夜见闻的主体段。
韩愈《山石》简析
韩愈《山石》简析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①,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②。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③。
山红涧碧纷烂漫④,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⑤?嗟哉吾党二三子⑥,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
①荦(luò)确:大石矗立,险峻不平。
行径微:行走的路径狭窄。
②疏粝:简单的饭菜。
疏,通“蔬”。
粝,指糙米。
③穷烟霏:到处都是烟云。
④山红涧碧:指山中的红花,涧底的碧水。
枥:同“栎”,落叶
乔木。
⑤:被人笼络、控制。
⑥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诗人和朋友到洛水钓鱼,夜宿惠林寺而作。
诗吸取散文笔法,按行程的顺序,记述了诗人从黄昏到寺、夜深宿寺及天明离寺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对古寺深山的幽深瑰奇的景色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热爱。
全诗节奏舒缓,语言清新自然,洋溢作者真挚的情感。
韩愈《山石》“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古诗赏析及翻译汇总
韩愈《山石》“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古诗赏析及翻译《山石》由韩愈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特色。
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这首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只是用诗的开头二字作题罢了。
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
记叙时由黄昏而深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
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是全文主旨。
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注释(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3)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5)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
一作“稀少”解。
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
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韩愈《山石》赏析
韩愈《山石》赏析韩愈《山石》赏析韩愈《山石》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只是用诗的开头二字作题罢了。
下面是韩愈《山石》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山石》作者: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3)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5)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
一作“稀少”解。
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
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8)置:供。
羹(gēng耕):菜汤。
这里是泛指菜蔬。
(9)疏粝(lì历):糙米饭。
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
饱我饥:给我充饥。
(10)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
出岭:指清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
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
扉(fei非):门。
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12)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步行的意思。
(13)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
韩愈《山石》赏析
韩愈《山石》赏析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韩愈《山石》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只是用诗的开头二字作题罢了。
下面是韩愈《山石》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山石》作者: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3)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5)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
一作“稀少”解。
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
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8)置:供。
羹(gēng耕):菜汤。
这里是泛指菜蔬。
(9)疏粝(lì历):糙米饭。
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
饱我饥:给我充饥。
(10)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
出岭:指清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
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
扉(fei非):门。
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12)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步行的意思。
韩愈山石赏析
韩愈:山石《山石》是唐代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三百首》。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创作背景《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
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
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
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
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翻译赏析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翻译赏析《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
古诗全文如下: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前言】《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此诗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发了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
记叙时由黄昏而深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
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是全诗主旨。
全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其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赋体的“铺采摛文”手法,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注释】⑴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⑵荦确(luòquè):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⑶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⑷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⑸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韩愈:山石
韩愈:山石《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创作背景《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
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
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赏析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
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
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山石》韩愈唐诗全诗赏析
《山石》韩愈唐诗全诗赏析《山石》是唐代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三百首》。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此诗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发了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山石》韩愈唐诗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山石⑴山石荦确行径微⑵,黄昏到寺蝙蝠飞⑶。
升堂坐阶新雨足⑷,芭蕉叶大栀子肥⑸。
僧言古壁佛画好⑹,以火来照所见稀⑺。
铺床拂席置羹饭⑻,疏粝亦足饱我饥⑼。
夜深静卧百虫绝⑽,清月出岭光入扉⑾。
天明独去无道路⑿,出入高下穷烟霏⒀。
山红涧碧纷烂漫⒁,时见松枥皆十围⒂。
当流赤足踏涧石⒃,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⒄,岂必局束为人靰⒅?嗟哉吾党二三子⒆,安得至老不更归⒇。
【注释】⑴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⑵荦确(luòquè):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⑶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⑷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⑸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⑹佛画:画的佛画像。
⑺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
一作“稀少”解。
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
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⑻置:供。
羹(gēng):菜汤。
这里是泛指菜蔬。
⑼疏粝(lì):糙米饭。
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
饱我饥:给我充饥。
⑽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⑾清月:清朗的月光。
出岭:指清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
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
扉(fēi):门。
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山石》原文及翻译
《山石》原文及翻译《山石》原文及翻译《山石》由韩愈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特色。
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石》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山石》原文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翻译/译文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山石》注释(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3)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5)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韩愈《山石》赏析
韩愈《山石》赏析韩愈《山石》赏析《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发了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
一起来赏析《山石》。
山石作者: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赏析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
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
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
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
“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
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
“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
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
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
诗词鉴赏:韩愈《山石》
诗词鉴赏:韩愈《山石》山石唐代: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注释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佛画:画的佛画像。
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
一作“稀少”解。
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
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山石(韩愈)
山石(韩愈) 韩愈的石原文及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
1、荦确:险峻不平。
2、枥:同栎,落叶乔木。
3、局束:拘束。
4、更:再。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
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
韩愈诗词《山石》赏析
韩愈诗词《山石》赏析韩愈诗词《山石》赏析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诗文解释】山石险峻,行走的道路狭窄,黄昏时分到了寺院看见蝙蝠飞旋。
进入堂屋坐在台阶上,雨已经下够停止了,雨后的芭蕉叶子更大,栀子花开得更盛更美。
僧人说古壁上的佛画画得很好,用火把照着看果然稀奇。
铺好了床,扫净了卧席,准备好羹饭。
简单的饭菜也足够充饱我的肚子。
夜深了卧在床上听不到一点儿虫声,清冷的月光从山岭中升起来月光照进门里。
天亮独自离去辨不清道路,转来转去,时高时低,终于出了一片烟雾。
山红涧绿,缤纷灿烂,时时见到松树、栎树树杆都有十围大小。
遇到流水赤脚踩着涧里的'石头,水声激越,风吹动了我的衣服。
人生能够像这个样子就可以自得其乐了,何必拘束自己被别人控制。
哎,我们这些同道的朋友,怎么到了老年还不归来呢?【词语解释】荦确:险峻不平貌。
微:狭窄。
寺:指惠林寺,在今河南洛阳。
栀子:夏开白花,香味浓烈。
稀:依稀,隐约。
置:供应。
疏粝:粗米饭。
百虫绝:指百虫鸣声止息。
扉:门窗。
无道路:指辨认不清道路。
烟霏:泛指烟云雾霭。
纷烂漫:色彩繁艳。
枥:落叶乔木。
围:合抱曰围,或以三、五寸为一围。
激激:水流湍急声。
局束:受拘束。
鞿:马缰绳,此指限制。
吾党二三子:指与诗人志趣相投的几个人。
不更:更不,再不。
【诗文赏析】本诗采用游记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描写了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游踪写得详尽,颇像游记,却又诗意盎然,不似流水帐的呆板,表现出了山野的自然美,这也是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
全诗读来酣畅淋漓,气势雄尽,自由舒畅。
《山石》(韩愈)评析
《山石》(韩愈)评析原文:《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评析:《山石》取首句二字为题,是一首纪游诗。
清方世举《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断为贞元十七年(801)七月二十二日韩愈宿洛北惠林寺作。
王鸣盛《蛾术编》则以为“观诗中所写景物,当是南迁岭外时作,非北地之语。
”不过时地莫考,对于理解这首诗并无多大妨碍,可以存而不论。
全诗随着韩愈的游踪顺次叙写,从黄昏到寺、山中夜宿、到平明独出,间见层出,境界一变再变,象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活动着的画面,更象一部引人入胜的优美的游记影片。
诗中以境界的变换表现时间的推移,写出黄昏、清夜、翌晨三时不同的山中景色;而且无一语泛说,状物写景,都切合“山中新雨后”的景象。
石是荦确的山石,月是岭头的山月,树是随山高下的老松巨栎,涧是乱石嶙峋、水声激激的山间溪涧。
芭蕉叶大栀子肥,是新雨后的寺中景,山涧水涨,是新雨后的清晨景;山红涧碧是雨后初晴、日出烟消的山行景。
所写的时间,从昨夜到次晨,仅“黄昏”、“夜深”、“天明”三处为明点,其余如举火照画,见出已向昏黑;饭后宿寺,先是虫声不绝,后来百虫声歇而清月入扉,见出夜静更深;次晨出山,烟雾迷漫为平明,山红涧碧为日出,都从境界的晦明动静暗寓时间的转移,于疏宕中见细密,于自然中见工巧,毫无沉芜繁杂之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此诗可谓一例。
诗中每个场景都写了光。
无论早晚深夜,画面的光线色泽都象精心设计的镜头一样。
开头四句,一句一个境界,光景有明有暗:险峻的森然怪石,窄狭曲折的山径,绕寺低飞的蝙蝠,都同苍茫的暮色十分协调;而翠绿的芭蕉和洁白的栀子花,却在黄昏的庭院中特别显目,以暗衬明,愈见暮色的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山石》的思想感情 韩愈从地方幕府归来,在洛阳等着调选。这时候的 韩愈遭遇仕途坎坷,心中有不平,所以借诗歌表示牢骚 和苦闷,在诗文中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思想。比如同时期 的《赠侯喜》、《送李愿归盘谷序》。这种归隐田园不 是他真实的想法,毕竟这个时候的他才34岁,正是年富 力强的年纪。到了第二年,也就是贞元十八年(公元 802 年),韩愈在朝廷任职四门博士,结束了洛阳闲居 的苦闷生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特点
1. 揭露并抨击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丑恶现象,如 《原悔》揭露一般士大夫诋毁后进之士的原因。
2. 阐发自己在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如《师说》。
3. 表现怀才不遇,如《杂说四之千里马》。 4. 对封建科举官僚制度的控诉,如《蓝田县丞厅 壁记》。 5. 讴歌英雄怀念亲友等。如《张中丞传后续》, 《祭十二郎文》。
一、《山石》以文为诗(散文化)的特征
1.运用了游记散文的章法。方东树在《昭昧詹言》评价《山石》: “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法。” 2.运用散文平实自然的语言。语言自然晓畅,没有过多的修辞。 清人何焯说:“《山石》直书即目,无意求工而文自至。” 3.运用了散文的句法,全篇单行散句,没有一联对仗的诗句。 4.以议论入诗,最后四句诗的议论,抒发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唐宋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 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 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 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 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质朴自由、散行单 句)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 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 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 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 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 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韩愈生平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 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 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 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 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 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 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 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 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 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 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三,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韩愈
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观点,把 作家的生活、思想、创作动机与社会 现实联系在一起,肯定了个人的内在 情感在散文中表现的合理性。韩柳都 特别强调文章的表情功能和社会批判 功能,给古文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 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 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 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 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 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 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 先生集》里。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 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
和好用陈词滥调的习气,削弱了文章的抒情、 叙事、说理等功能。
第二,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坚持文体、文
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主张“师古人”的 同时又强调语言的创新和风格的个性化。 反对骈体,倡导散体;反对骈文的浮艳文 风,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主张以先秦两 汉散文的单行句式为主;主张“唯陈言之 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 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 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 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 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 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 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 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 《《南山诗》、《秋怀诗》、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 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 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 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 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 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 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 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 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 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愈和古文运动
一、古文和古文运动
古文就是古典散文,是与六朝以来风靡文坛
的今体(骈体文)相对的一种散文文体。在 唐代以前,“古文”一词均泛指古代典籍, 而不指文体;“古文”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 由韩愈提出。
Hale Waihona Puke 二、骈文的弊端 一、骈体文的过度膨胀。
二、骈体文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三、骈文形式的重重束缚,又推进了程式化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 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 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 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 美誉。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 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 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 (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 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 郎、京兆尹兼御史大 夫。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