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

主讲:周雪亮2008年4月11日

同学们,孙宏昌同学代表研究生会,请我这个西医来和大家谈谈对于中医学的认识,为大家打打气。般门弄斧啊!我犹豫再三,还是来了,因为,这样可以为中医的振兴而做出一分努力。同学们,中医衰微呀,从来没有这么衰微,同学们中间,甚至整个中医界,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气氛,许多同学都很迷茫,不知道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古代印度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众人或以为象如树干,或以为如墙壁,或以为如绳索,或以为如扇子,各执一偏,争论不下,最后牵象人忍不住了,告诉了他们象的全貌如何,他们才恍然大悟,知道原来大家都搞错了。同学们,不知大家用接触过盲人没有,这么愚蠢的,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个愚言所警示的是视力正常的盲人,由于所面对的事物比较复杂,大家各执一偏,所得有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犯了睁眼瞎的毛病,同学们,现在的中医,就是那只可怜的象呀。有什么知识可以给我们一双慧眼,使我们能看清中医的全貌呢,我想就是系统科学。

我们现在强调学习中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到底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学到什么?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叫作“求中和” ,陈立夫先生曾经为一本中医书写序言,强调的就是这“求中和”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多年。开始觉得有点可笑,以为老先生读孔孟读多了,后来,我才理解,中国古代文代的精髓就是这和。现在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的也正是这和字。邓小平说:“现在我们既要防止左,又要防止右,但主要的还是防止左。”同学们,防左防右,追求什么?对,和!一个和字,看起来简单,细想起来却很复杂,我们进行中医的临床,所难求的也正是这和。一和难求呀,疗效不能保证,临床大大痿缩,病人与家属也不那么信任中医了,许多中医医生便没有自信了,同学们学起中医来更是将信将疑了。

一个和字,为什么这么难以理解,难以达到呢呢,我想,是由于没有从适当的角度去看待的缘故。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磁器活。”那么,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和字才合适呢,以我看来,这便是系统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和强调的是联系的和,联系是和的前提条件,没有联系,哪来调和?而联系,正是在系统中,也只有在系统中才存在的。万物皆系统,所有联系,都是系统中的联系。

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现代系统论蓬勃发展,日新月异,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中,甚至有人宣称,二^一世纪,是系统论的时代。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就是联系呀。联系,就是系统的本质。万物皆系统,即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均以系统形式存在。只是有的系统比较简单,我们将其作为一个简单单位看待。有的系统就非常复杂,被称为复杂巨系统,人体就恰恰是这样的复杂巨系统。

系统的特征是一加一大于二,对于生命来说,生命力就是系统性的表现,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部分,就是“有事整体”中的有机,就是吹入泥人鼻孔中的“气”,就是“神”。《内经》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谋谓之虑。”这段文字和谐优美,但这“两精相抟谓之神”很难理解,现在我们从系统论角度去看待它,就很好懂了,两精相抟就是一加一,大于二就是神。

中医的本质特征是系统性,中医的系统论本质,正是中医最大的科学性所在,也正是中医学能够“早熟”的根本原因所在。必须注意这里所说的“早熟”不等于落后,《李约瑟文集》中提出一个世界科学演进律,指出了中西医融合的困难。这种困难,其实就是由于中医的先进的系统论本质决定的。《孙子兵法》经历了

二千多年,仍然是许多国家用军事院校的核心课程,为什么,是因为战车因为长矛吗,不是的,是因为兵法中所展现的系统论本质。例如“兵熊熊一下,将熊熊一窝”,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兄弟同心,其利断断金”,例如“众志成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下我们从系统论角度,一起重新来认识一下中医学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阴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是分化系统。阴阳对立、阳阳互根、阳阴互藏互用、阴阳消长、相互转化,这些都是联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土居中央,木火土金居于四方,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有相生相克以正常稳态,有相剩相侮的异常状态。五行通过生克乘侮表现出系统性。生克乘侮是什么,联系呀!

八卦与六十四卦:《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

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风雷相荡,这不是联系吗。《系辞》这一段文字,就是强调《周易》所研究的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的结果,以及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些联系。

天地人系统:《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天地人联系,从宇宙巨系统中看待人,看待健康与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刮南风时心衰、心梗、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内科危重病的发生频度,要远远高于吹北风时,为什么?天人相应呀。南风时气压低,重病者难以适应,会进行反馈调节甚或失稳,于是就易出问题。

人:在中医看来,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纽带,联系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十二节、四肢百骸,所构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中医系统观的特点:重功能,轻形体,重外象,轻内质,所谓揣外以知内,司外以揣内。中医系统观将人看作一个全息的有机整体。人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参普利戈津《从混沌到有序》),其系统稳定性高的体壮,其系统稳定性低的体弱。维持正常系统稳态的体健,失去天常系统稳定性的患病。

五藏:中医系统观下对五藏的认识:五藏是历代中医学家将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的成就,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按五行属性进行的分类。五藏学说强调五藏的象,而不是五藏的形。象是通过既系表现出来的,是系统的象。关于五藏,关于六腑,大家可以读读一本书《藏象发生学》。

经络与腧穴:体表的经络,是人体巨系统功能在体表的系统性反应。经络腧穴是无形的,依附借助于有形的结构存在。经络以象言,非以形言,经络是有象而无形的。经络现象依赖于神经系统而存在,没有神经,就没有经络现象。切断神经,经络现象就消失了。但经络不是神经,而是以神经为核心的人体巨系统的功能表现。经络是解剖不出来的。腧穴是人体巨系统功能在体表的汇聚点。经络腧穴是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经络可以“决死生处百病”了,因为经络本身就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所以宋朝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这里需要再补充一下,实际上,上古中医是非常重视解剖的。内经•灵枢》:

“夫八尺之躯,皮肉在此,其生可切循度量而视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十五日,洞见垣一方人。……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