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比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规律

含氧酸一般是指,除了成酸元素外,分子组成中还含有羟基,这样的一类物质。由于这种羟基上的氢原子能以氢离子的形式被电离出来,而使水溶液表现出酸性,所以它也被称之为“羟基酸”。

成酸元素不同、或其价态不同的含氧酸,在酸性强弱方面是有区别的。含氧酸的组成与其酸性强弱间的关联,在中学化学及无机化学教学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也是一些化学工作者的关注点之一。以至于在某些无机化学教材及文献中,也会出现相关讨论。

笔者在这里的工作,只是试图把这些不同层次教学中,有关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内容,归纳起来,并使其能有一些关联性及系统性而已。

含氧酸的酸性一般存在如下规律:

(1)同一成酸元素若能形成几种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其酸性依氧化数递增而递增;如

〔原因:从HClO到HClO4非羟基氧原子逐渐增多,羟基-O-H键的极性增强,质子转移程度增强,故酸性增强〕

(2)在同一主族中,处于相同氧化态的成酸元素,其含氧酸的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上而下减弱。如

〔原因: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成酸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增大,吸引羟基氧原

子的能力依次减小,羟基-O-H键的极性依次减小,所以酸性依次减弱。〕

(3)在同一周期中,处于最高氧化态的成酸元素,其含氧酸的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左至右增强。如

〔原因: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成酸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吸引电子对的能力逐渐减小,电子偏向成酸元素R一方的程度增大,含氧酸分子中的氢原子的极化程度增大,所以酸性增强〕

•无机含氧酸:

•可以的分子式为H m RO n,其通式可以写成(HO)m RO n,也可写成RO m-,其中R称为成酸元素,无机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酸强度取决于酸n OH n

分子中羟基-O-H的电离程度,也可以用Pka值来衡量。酸分子羟基中的质子在电离过程中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中的孤对电子对上,其转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成酸元素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的能力。如果成酸无素R的电负性越大,R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则其酸性越强。原因是成酸元素R的电负性越大,则其偏移O的电子越少,从而减小了O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增大的趋势,使得其对质子的吸引减弱,有利于质子的转移;非羟基氧原子越多,则分子周围越易形成离域π键,这种键将成酸R原子及O原子包裹在其中,一方面增强了羟基-O-H键的极性,有利于质子的转移,其次使得整个酸基团周围的空间减小,阻碍了质子与O原子上孤对电子的结合,从而使得酸性增强。

一、元素周期表与含氧酸酸性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有关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为进行元素间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特别提出了一个判据。那就是,如果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那

么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也就是含氧酸)的酸性也就会越强。

从而,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得出这样的两条,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判据。

一是,对某主族元素的诸最高价含氧酸来说,自上而下、随原子序数增大,其酸性要减弱。这是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在减弱的一种表现。

二是,对同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酸性要增强。这也是元素的非金属性在增强的表现。

据此,就可以进行如下的一些含氧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如,第A族由上而下的HClO4、HBrO4、H5IO6。其酸性是逐渐减弱的。原因是,在同一主族中,随原子序数增大,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要不断减弱。

又如,第三周期后几个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H4SiO4、H3PO4、H2SO4、HClO4。随原子序数增大,有酸性逐渐增强的趋势。这是由于,它们位于同一周期,这些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在不断增强的。

作为必要的条件,“判据”是严格限制在,同周期、或同主族的主族元素间;并且比较的只能是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可以使用这个“元素周期表”判据。

二、电负性与含氧酸酸性的关系

如果学生想知道,“在这两个(同主族、或同周期)序列中,为什么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其含氧酸的酸性相关”。为此,从学生所掌握化学知识的有限性来考虑,教师最好还是用“电负性”概念,来进行这个解释才好。

一方面,电负性可以被看作是,元素非金属性的一种定量表述。电负性大的元素,也就是其非金属性强。

其次,在元素周期表的这些区域,电负性的变化趋势,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趋势,本来也是一致的。

再者,电负性的内涵就是“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能力”。用它来解释完全是由共价键构成的含氧酸分子的性质,也是最为合适和贴切不过的了。

具体的解释方法为:

首先,要找出含氧酸的结构特点。从HClO、HNO3、H2CO3、H2SO4、H3PO4等这些含氧酸的结构式(分别如下图一中的(a)(b)(c)(d)(e)图),不难归纳出,它们都包含有一个或多个“R-O-H”(如图一中的(f)图)这样的结构部分。

在上图一中,作为一元酸的(a)与(b),都只有1个“R-O-H”结构。在二元酸(c)与(d)中,各有2个“R-O-H”结构。而在三元酸(e)中,有3个“R-O-H”结构。其中的R原子,作为成酸原子,可能会关联到多个“R-O-H”结构,所以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心原子、或成酸原子。

在这个共有的结构“R-O-H”中,有两个极性键。一个是“R-O”键,一个是“O-H”键(实际上也是一个羟基),且这些键中的共用电子对都是偏向于O原子(它表现为-2价)。

这类含氧酸(也可以看做是三元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之所以能表现

出酸性,是由于其羟基中的O-H键易断裂,而能给出氢离子。含氧酸分子所表现出来的酸性,几乎都是源于酸分子中羟基的电离。

当成酸原子R的电负性越大,通过“R-O”键,对O原子的电子云吸引越强时。就会导致“O-H”键的共用电子对要更偏向于O原子一端,使O-H键的极性变大(如下图二)。这个极性更大的“O-H”键,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更容易电离,而给出氢离子,表现出更强的酸性。

这样,在教学中需要比较含氧酸酸性强弱时,在“元素周期表判据”的基础上,人们又有了一个“电负性判据”。

当然,这个判据还是要限定在,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原子需是同周期、或同主族的非金属,这样的范围内才好用。

三、离子势与含氧酸酸性的关系

在无机化学中一般要先从离子极化理论的角度,来讨论含氧酸的结构特点,及其与酸性强弱间的关系。

离子极化理论认为,含氧酸与氢氧化物类型的碱,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母体。其最简单的物理模型如下图三(这里只画出了R+的情况),这是共同结构的最基本模型。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含氧酸分子及氢氧化物类的碱,作为三元化合物都是由带有正电荷的中心离子Rn+(n可以是1、2、3……),O2-离子和位于端基的H+离子(中心离子的n不等于1时,O2-离子和H+离子也就不止1个了),共同组成的。

这样,该结构与水分子间的作用的情况,要由中心离子Rn+与H+离子极化能力的相对大小来决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