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钢铁市场发展需要,调整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钢铁市场发展需要,调整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战略
适应钢铁市场发展需要,调整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战略
-----技术交流会学习心得
一、目前钢铁市场的形势分析
2009年目前,专家预计中国已具备7.2亿吨的产能,钢铁总量可以满足全世
界的需求,而中国国内表观消费量只有4.5亿吨。中国的钢铁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产
能过剩。
截至2008年10月全国已形成钢的产能6.6亿吨,实际钢产量5亿吨,表观消费量4.5亿吨。产能超过产量1.6亿吨,产量超过消费量0.5亿吨。以前,过剩的产量主要靠出口消化。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不论钢材直接出口和通过机电产品间接出口(两项合计约合粗钢1.2亿吨,占生产总量的24.4%)均受到很大制约,
因此,使国内早已存在的供需矛盾“雪上加霜”,市场波动特别激烈。去年一年之内,最高月产量与最低月产量波动之大,相当于年产钢水平相差1.5亿吨,再加上过剩的产能释放,供需之间差距巨大。要化解如此巨大数量的供需矛盾,涉及到国际、国内许多不确定因素,即是扩大内需,措施得当,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平衡。在此情况下,钢材市场稍有利好,就会被过剩的产能所吞没。今年2月份钢铁市场波动就是一个例证。
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一流装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四流服务”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近几年,钢铁企业优化了工艺结构,提高了技术装备,有的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由于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和质量升级,尤其是中高档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线材中,不同企业能生产的82B 线材,但钢的内在质量相差很多,有的企业可以把钢中有害元素控制得很低,能拉拔成高级轮胎钢丝;有的企业能把影响钢材松弛的N、H、O等元素控制得很低,可以用于悬索桥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索,也可以制造高质量琴钢丝;而有些企业由于质量控制能力差,钢中杂质多,只能拉拔成建筑工程或铁道轨枕用一般予应力钢丝,价位和利润相差很多。在棒材中,齿轮钢是一个重要品种,我国齿轮制造行业年产销规模1000亿元以上。目前,齿轮
钢中含氧量大于20ppm的低档产品严重过剩,销售困难;含氧量15-20ppm的中档
产品产量过剩,竞争激烈;而含氧量小于15ppm、噪音小、寿命长的高档齿轮大量
进口,去年进口的高档齿轮达50亿美元,占齿轮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轴
承钢的质量状况与齿轮钢相似,我国每年生产轴承90多亿套,消耗轴承钢200多
万吨,由于管理水平良莠不齐,轴承钢的质量普遍较低。据轴承行业检验统计,用国产钢材与进口钢材制造的同牌号轴承,平均使用寿命相差3倍。目前,我国轿车用弹簧钢,高级冷墩钢、轴承钢、齿轮钢,中高级焊丝用钢材等大部分靠进口。去年,我国直接进口钢材1500多万吨;同时,随着机电设备进口间接“带进”的钢
材约3500多万吨,合计约5000多万吨。这部分钢材绝大部分是高质量、高档次、高利润产品。
二、未来钢铁市场的预期
适应市场细分化规律,调整未来发展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这场危机,要理性地评估我国钢铁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结构,客
观地分析企业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适当调整发展战略。从2008年各行业对钢
材的消费情况看,建筑业用钢占49.5%,机械制造业用钢占18%,汽车业用钢占
5.6%,交通运输业用钢占5.4%,五金制造业用钢占3.4%,家电业用钢占2.3%,造
船业用钢占2.7%,石化业用钢占1.35%,集装箱业用钢占1.3%,电力用钢占1.1%,其他占9.8%。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和由此决定的钢铁消费特点,即用
户分布广、经济差别大、消费层次多、差异化较强。因此,钢铁企业必须按中国国情和消费结构来调整发展战略,不能盲目追求板带比、大型化、或单纯的产量目标。各企业要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装备状况,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如有资源条件和运输优势的企业,可以做强做大;有区域市场优势的企业,可以按地区用户需要,就近为用户服务;有专业技术开发优势的企业,可以为专业用户服务;有特殊工艺装备的企业,可以为特殊用户服务,向“小而精”“小而美”发展。不论大企业或中小企业,都要寻求各自的市场地位,都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品牌,并按不同产品要求,合理选择工艺,科学配置装备,不能千人一面,越大越好。主导产品是企业竞争力的精髓,要从管理、技术、营销、服务等方面培育差异化的优势,创造自己的品牌。所谓“品牌”,不是少量的顶级产品,而是不同消费层次中的最优产品,是别人难以取代的最好产品。
三、未来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方向
1、要调整产量与质量的关系。有些企业为了过度追求产量,尽力压缩转炉吹
氧时间,有的转炉仅吹氧8-10分钟就出钢,没有充分发挥冶炼功能,钢水中磷、
氮等有害元素很高,钢材受力后发生脆断。从大中型企业炼钢指标分析,凡是生产高质量钢材的企业如宝钢、武钢、太钢、兴澄等,转炉冶炼周期都保持在40-50分钟;生产一般质量钢材的企业,冶炼周期保持在30-40分钟;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冶炼周期压缩到30分钟以下,并采取超装和高强度吹炼,这种“快速转炉”,产量高、质量差、污染重,不符合市场需求和**规划的要求。例如:目前,百吨转炉的散装料主要有以下构成——石灰55kg/t;轻烧20kg/t;球团矿等冷却
剂25kg/t,共计100kg/t。百吨转炉按110吨出钢量计算,则每炉需加入散装料共计11吨,若吹炼时间按13分钟计算,每分钟需进料846 kg。操作工在吹炼结束
前能把料加完已经很艰难;此时,转炉的冶炼功能将大打折扣。
冶炼操作,一般有两种方法,废钢冷却法和矿石冷却法。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废钢便宜,采用废钢冷却法,废钢比21--23%,最多达27%,但添加能源(例如用
燃料预热废钢,加硅铁、碳化硅下脚料等)。宝钢300吨炉子曾经达到21~23%,
低碳钢达到上限。目的就是增加钢产量。高铁水比采用矿石冷却法。日本铁水比95%左右,吃一点自产废钢,其余用矿石冷却。这是一种熔态还原,矿石或含铁氧
化物融入炉渣,利用铁水碳和热量还原,效益很好。充分利用铁水中碳和热能,且利用矿石中氧节省氧耗。我认为目前废钢价格偏高情况下原料结构采用高铁水比,吃自产废钢,吃各种含铁氧化物是最有效益的。
炼钢厂必须要由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靠产量规模来取得效益的时代将不会再来。
2、要提高质量控制能力。要从原料管理、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全方位实行
标准化作业,严格控制有害元素。国际先进水平能把钢中P、S、O、N、H五大元素总和控制在70ppm以下,国内有的企业已达到了这个水平,标志着他们具备了生产高质量钢材的综合能力。钢铁企业要特别重视提高钢的纯净度水平。
3、要了解用户发展需求。着眼于“明天”市场,提高开发能力,增加技术储备,为占领未来市场做好准备。
4、构建低成本运行模式,科学化、系统化降低成本。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各
企业加大了降成本力度,把指标分解到各个工序(分厂)并以承包方式层层考核。这种方式可以把单项指标或部门成本降下来,但容易造成各顾各的指标,忽视整体成本效益。钢铁生产是长流程工艺,降低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才能进一步挖掘成本潜力,降低整体成本,如原燃料采购,不仅要考虑矿石品位,还要计算有害元素对烧结品位和高炉焦比的影响;烧结工序要为炼铁提供成分稳定、强度高、氧化亚铁低的烧结矿;炼铁工序要为炼钢提供稳定的低硅、低硫、高温铁水;炼钢工序要提高命中率,为轧钢提高热装热送率创造条件,并在全过程实行精细管理,提高物料、热能利用效率。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条件,构建低成本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