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岭隧道监理规划二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理规划

一、工程项目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形地貌:乌峭岭隧道位于祁连山东北部中高原区,隧道进口以南为庄浪河河谷区,以北为古浪河及其支流龙沟河河谷区,隧道经过乌峭岭–毛毛山高山区。

2、气象特征:隧道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气候属中温带干旱气侯区,垂直分带性明显、气温寒冷,日温差大、阴雨风雪冰雹天气多变,冰冻时间长,降雪初冬期为每年的九月至次年的六月。年平均气温-0.1-1.50C,瞬时最大风速29m/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0m。海拨高程2900-3600m,地震基本烈度八度。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复杂,其分部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三叠系、志留系、奥陶系等,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体的侵入。

2、地质构造:隧道位于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本标段内隧道穿越F4、F5两条断层。

3、水文地质特征:隧道进口端为中等富水区,特别是受两条大的断层影响,预计右线隧道最大总涌水量为9621.8m3/d,左线(平导)隧道最大总涌水量为16114.8m3/d,在断层破碎地带有涌水的可能。

4、不良地质:不良地质主要为有害气体,以N2、CO2、O2等解吸气为主。

5、特殊岩土:隧道通过地段的特殊岩土主要有膨胀岩和湿陷性黄土。

(三)乌鞘岭特长隧道的工程概况:

1、概况:乌鞘岭特长隧道长20050m,为国内最长的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线间距40m,纵坡均为-11‰。本标段隧道长2×9.065.km,施工长度占整座特长隧道长度的45.21℅,横通道21个,其中施工横通道5个,最大埋深约1100m。道床为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超长无缝线路。施工段均位

于反坡的直线上。

2、隧道洞门: 隧道洞门下挖设置,采用整体式柱式洞门形式,内轮廓为马蹄形,模注钢筋混凝土。

3、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入口轨面设计高程2664.8m,较左线高出0.56-0.72m。洞身穿越不同级别围岩Ⅲ级、Ⅳ级、Ⅴ级、Ⅵ级长度不等,分别占本标段隧道长度的比重不同,钻爆法施工。初期支护按不同的围岩级别分别采用。其中Ⅲ级围岩初期支护拱部设系统砂浆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Ⅳ-Ⅴ级围岩初期支护为拱墙设系统砂浆锚杆、钢筋网、格栅钢架1榀/m、喷混凝土;Ⅴ级围岩拱部设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二次衬砌为模注混凝土。Ⅵ级围岩初期支护拱墙设中空注浆锚杆,钢筋网,全断面设钢架1.5榀/m ,拱部设R32N锚杆超前注浆加固,锚杆长4m,间距0.4m,纵向每2m 一环;拱墙设系统锚杆,锚杆长3.5m,间距0.8×0.8m,按梅花型布置;设Ф8钢筋网,间距20×20cm;全断面设1.5榀/m的型钢钢架,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

隧道洞身一般地段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锚、网为主,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衬砌,断层破碎带结合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检算,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洞身YDK163+600-YDK164+700段,地层呈泥岩、砾岩、砂岩互层状,成岩差,泥岩含砂岩,遇水易软化崩解,具膨胀性,属膨胀岩,Ⅳ、Ⅴ级围岩。基岩裂隙水发育,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洞身YDK166+110—YDK170+140段,地层以砾岩为主,砂岩夹页岩及薄煤层,呈不等厚互页层状,存在有害气体的可能。洞身YDK170+290-YDK170+840、YDK171+000- YDK171+300段分别通过F4、F5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地层主要由碎裂岩及断层泥砾组成,断层带为Ⅴ-Ⅵ级围岩,影响带为Ⅳ级围岩。构造裂隙水发育,涌水量较大,可能发生涌水、围岩失稳等地质灾害。

4、左线隧道:左线隧道施工前期为平行导坑,后期扩挖为左线隧道。平导中线位置与左线隧道中线重合,坑底纵坡与正洞纵坡一致,标高比左线隧道轨顶面低83cm,断面净空尺寸4.8m×5.75m(宽×高),支护考虑其后期扩建为左线隧道的因素,采用锚喷网为主的支护体系,Ⅴ级围岩辅以钢架支护,考虑施工时间长,备用临时支护钢架;Ⅵ级围岩一次建成左线

隧道。

5、轨道及道床:隧道内轨道类型按重型轨道标准设计,预留特重型轨道条件。道床采用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结构。

6、辅助坑道:在招标文件中,距左线隧道进洞口5575m的DK168+750处为隧道通风而设的内径Φ300、深315m的竖井,位于两线中间,采用施工支护喷锚、模筑混凝土衬砌。根据工期需要,本标段内目前已取消竖井,增改为7 座斜井。其中,在右线设1号,3号,5号,7号斜井;在左线设2号,4号,6号斜井。标段内隧道共有9个工作面施工。

7、环保、水保: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本标段进口出碴106×104m3,弃碴占用旱地252亩,其中复垦220亩,绿化20亩。

(四)本工程主要特点:

1、工期特点:施工周期短,2003年3月1日开工,右线2005年7月1日完工,工期28个月;左线2006年月日完工。

2、施工特点: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右线正洞开挖Ⅴ、Ⅵ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Ⅵ级围岩必要时留核心土;Ⅱ、Ⅲ、Ⅳ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衬砌采用先墙后拱法,仰拱应尽量超前施作。左线(平导)Ⅴ、Ⅵ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其余均采用全断面开挖。

本标段有4个承包人分别施工,干扰大;进口施工作业面狭窄,工序交叉循环;施工高峰时有9个掌子面(不包括横洞),9个洞口出碴、进料,运输量大。

3、通风特点:在正洞与斜井未贯通前,各施工洞口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特别是3号,4号,5号,6号,7号斜井,施工段落长,局部地段夹含薄煤层,施工通风尤为重要;正洞与斜井、斜井与斜井连通后之间形成混合通风;右线贯通后,扩建左线隧道时采用巷道式通风。

4、排水特点:反坡施工,反坡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左线正洞、右线正洞、7座斜井各自设置抽水系统,横洞内设集水井。进口端700m 设置双层盖板保温水沟,洞外设保温出水口。

5、防水特点:初期喷锚混凝土与二次模筑混凝土之间设EVA防水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