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文学阐释异同
文学的时代特征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
文学的时代特征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文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文学记录着时代的特征与人们的情感体验。
随着时代的演变,文学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揭示出文学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特征。
一、古代文学的特征1.1 文学内容的宗教性古代文学通常以宗教为核心,如《诗经》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信仰和崇拜,而在西方,希腊神话则是古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诸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2 口头传承与音乐性在古代文学中,作品通常以口头形式传承,通过文字记载后成为口头的艺术表演。
此外,古代文学与音乐紧密相连,如古希腊的史诗就是通过声乐和音乐伴奏进行演唱,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1.3 强调社会观念与道德教育古代文学往往强调对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表达与宣传。
比如中国的古代文学经典《论语》强调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准则,而古希腊的悲剧则关注人性的弱点和人们的道德选择。
二、现代文学的特征2.1 文学内容的现实主义与个体情感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个体的情感体验。
例如,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艰难与无奈。
2.2 平面化和书面化现代文学常常以书面形式呈现,与古代文学的口头传承不同,这一变化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广泛的传播途径。
此外,现代文学追求平面化,追求语言的简洁明快,更加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2.3 多元文化和跨国交流现代文学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国家或文化背景。
当代作家如卡夫卡、毛姆、村上春树等,他们的作品涉及到了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更加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三、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3.1 内容与主题古代文学更加关注宗教、历史和道德观念等,而现代文学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个体情感和社会问题等。
古代文学追求的是对人之间关系和道德选择的探讨,而现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内心世界的刻画与人性的探索。
中西古典文论中关于文学构思活动阐释异同之一种——刘勰的“神思”说与柏拉图的“灵感’’说之比较
中 国人 传统 的 散 点 的 、 发 的 和妙 手 偶 得 式 的 思 维 , 突 导 致 中 国古 人 在 文 艺 理 论 方 面 的研 究 绝 大 多 数 都 只 是 突发 的 、
顿悟式 的只言片语 。而《 文心雕龙 》 体大思精 , 实在 是一部难
得 的著 作 。笔 者 从 “ 思 ” 这 一 论 题 人 手 , 神 说 比较 柏 拉 图 关 于 文 艺 创 作 的“ 感 ” , 出 一 些 理 解 。 关 于 这 两 种 理 论 , 灵 说 做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们 都 是 东 西 方 古 典 艺 术 范 围 内 对 于 文 学 的 创 它一 Nhomakorabea、
关 于 刘 勰 的 “ 思” 神 说
刘 勰 的《 心 雕 龙 》 可 争 议 地 被 认 为 是 中 国古 代 文 学 文 无 理论史上一部最为杰 出的重要 著作 , 部 宏博精 深 的巨制 , 这
《 思 》[ 神 ]
以它的体大虑周而 笼罩群 言。其 体 系之 严谨 , 结构 之缜 密 ,
作 心 理 和 创 作 构 思方 面 的 阐 发 , 此 我 们 可 以 基 于 这 一 共 同 因
建立的基础是心物相融 , 神与物游 。“ 神思” 也涉及艺术 的传
达 问 题 , 和 “ 辞 ” 不 开 的 :物 沿 耳 目 , 辞 令 管 其 枢 是 言 分 “ 而 机 ” “ 机 方 通 , 物 无 隐貌 ” ,枢 则 。心 与 物 , 与 意 的 完 满 融 合 , 言 依赖 于 艺术 家 的修 养 即其 虚 静 的心 胸 ,是 以 陶钧 文 思 , 在 “ 贵 虚静 , 瀹五藏 , 雪精神 ” 疏 澡 。最 后 刘 勰 论 述 这 种 “ 思 ” 这 神 , 种 奇 妙 的想 象 活 动 , 要 才 力 , 才 力 单 靠 天 赋 是 不 够 的 。 需 而
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异同探究
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异同探究引言我国是文学大国,从《诗经》到《论语》,从汉代乐府到南北朝诗歌,从李杜文章到元朝杂剧再到明清小说,文学作品的类型以及数量浩如烟海; 上至言官大夫,下至歌姬弄臣,都为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而这种文学创作一直延续到今天。
对于文学来说,文学理论是基于对以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而归纳出来的一系列能够描述文学作品的内涵、解释文学讨论中的问题的理论建构存在。
无论是古代的文学还是现代的文学,其文学理论都是对文学发展的高度概括,而文学理论中的区别和同一性的研究,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文学发展的脉络、理解文化发展方向,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1. 1 以文兴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用文学作品来讽刺当时的证据,并且以文章作为对君主以及当时政治局面的提建议之法。
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等史书,被古代历代君王当做治世之道而研读和学习; 同时,在国家昌盛的时代,君主也会鼓励文学家们撰写文章,发扬其统治时期的文化以及统治理念。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价值的一个评判方式,就是是否能够对政局的发展产生影响。
1. 2 以文言志文学作品是文学家对自己的生活及情感的抒发,是通过对社会观察所得到的领悟和感触,这是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来源的研究结果。
古代文学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对文学作品的来源表达极为明确,显示出了颇具特征性的以文言志的理论风格。
屈原在《楚辞》中言明了自己对国家和对君王的热爱,曹操在《观沧海》中言明了自己的宏图伟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达了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仕大夫情操。
1. 3 以文载道道在古代文人的思想中即代表了对国家和对社会的责任,也代表了文学家们对自身修为发展的要求。
虽然不同时代的文学家对道的定义不同,但纵观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对个人思想以及社会、家国精神的表达。
文不能载道,文学家的思想以及精神就不能得到传承,因此,在古代文学理论中,研究文学作品背后的精神价值,是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艺术的精华。
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为两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彼此各具特点,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比较,探讨二者的异同点。
一、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指的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文学。
古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受制于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古代文学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更多地服务于统治阶级和社会道德观念的宣传与塑造。
2. 重视修辞和韵律:古代文学追求雄浑有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辞章联贯、声韵和谐、意象独特等。
3. 崇尚传统价值观念:古代文学强调忠臣孝子、贞妇良母等传统道德准则,以及花鸟山水、古人风雅等传统审美观念。
4. 独立于现实生活:古代文学将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分割开来,注重个人感受与情感抒发,忽视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二、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是在近现代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学形式,主要涵盖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相较于古代文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1. 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现代文学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表达,探讨社会矛盾与问题,批判社会现象。
2. 强调个体的体验和思考:现代文学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关注人的心理世界和个体的命运。
3. 探索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文学多样化,风格多变,各种文学派系、流派和风格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4. 引入西方文学思潮:现代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引入其中,拓宽了文学的表达方式和主题内容。
三、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似之处虽然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也有一些相似之处:1. 都追求语言的艺术性: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注重修辞手法和韵律的运用,都追求语言的精美和流畅。
2. 都强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绘: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关注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境界,都深入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
中国古籍阐释历程及中西阐释异同
理, 以时下语言解 释前代作 品 以供人 阅读 , 通过 阅读 汲取
前代文化 、 经验 教训 , 并 为 当下 服务 。 这 也是学 者归 纳 的“ 语 言性 的断裂 ” 和“ 脉络性 的断裂 ” 。所谓 “ 语 言性 的
里士多德到尼采 、 笛卡尔 、 康德 、 莱辛 , 他们都 强调打破 局 限, 窥知 世界 的存 在 , 具 有一 种开 放性 , 所 以“ h e r me n e u — t i c s ” 翻译成 “ 阐释学” 似乎较为合理 。
明代古音学家 陈第提 出“ 时有 古今 , 地有 南北 , 字 有 更革 , 音有转移 ” , 随着 时间 的推 移 , 后 代 人对 前代 作 品无法准确理解 , 甚 至同时代 人的作 品也不能很 好把握 。 正 因为如此 , 后代人意欲 了解 前代作 品 , 就需 要熟 知前 代 名物典制 、 礼仪 制度 、 历史文化 的通人对前代 著作加 以整
面梳理中国古籍的阐释角度 。并从共时层面将西方存在主义 阐释 理论 与 中国古籍 阐释相 比较 , 以指明 中国古 籍阐释历 程中拿来 主义倾 向, 并强 调立足我 国古籍本身 , 还原 中国式古籍 阐释 。
[ 关键词 ] 阐释学 ; 阐释 ; 宋学 ; 存在主义 [ 中图分类号 ] B 0 8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2 — 0 0 4 0 ( 2 0 1 3 ) 0 6 - 0 0 5 0 — 0 3
( 二) 阐释 的 起 因与 中 国古 籍 的 阐释
阐释 , 又叫解释 、 诠释 , 分 析 阐明、 说 明含 义。 中国本 无解释/ 阐释/ 诠 释学之说 , 2 O世 纪七八 十年代 西方 哲学 思想随改革开放蜂拥 而入 , 其 中就包括西方 的“ h e r m e n e u — t i c s ” 。译名 中用得较早 的可能是“ 解释学 ” , 学者 推究“ 解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与评析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与评析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时刻,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诞生和发展。
古代文学如诗经、楚辞、宋词等,而现代文学则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多种文体。
本文旨在对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进行对比与评析,探讨它们在写作风格、主题内容和受众审美上的变化。
一、写作风格的对比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注重于意境的营造,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蕴深厚为特点。
古人注重用典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故的体察,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而现代文学的写作风格则更加多样化,体现出了时代的特点与个体的独立意识。
现代作家们更注重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用更直接、生动、接地气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他们通过对现实的描述和人物的塑造,传达出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二、主题内容的对比古代文学主要关注于情感、道德和宗教等方面的表达,作品的主题多与爱情、家国情怀、人生哲学等有关。
例如《红楼梦》中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充满荣华富贵背后的空虚和痛苦;《史记》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传达出对社会发展、道德伦理的关注。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于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剖析。
作家们以更加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手法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阶级斗争、人性的扭曲、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等。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社会荒诞行为的无力与困境;余华的小说《活着》则以血淋淋的事实,表达了对人生意义以及命运的思考。
三、受众审美的对比古代文学的受众多为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人士,他们具备高深的文化素养和娱乐需求。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广泛地面向大众读者,他们更加注重作品的娱乐性和阅读的愉悦感。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文学通过各种媒介和平台进行传播,使得文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
作品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也促使读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文学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受众文学关系。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表达方式、主题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古代文学代表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早期阶段,而现代文学则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文学体裁。
本文将分析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异同之处。
一、内容和风格的差异1. 古代文学内容多是史诗、神话、传说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
古代文学作品通常以韵文或文言文形式呈现,包括诗歌、骈文、史书等。
这些作品着重于传递思想、道德和审美情感,语言华丽、雄辩。
2. 现代文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体裁。
现代文学作品常以白话文形式表达,语言简洁明快,更贴近现实生活。
现代文学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经历和观点,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个体化。
二、表达方式的差异1. 古代文学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字句、修辞和意象的运用。
古代文学作品常使用典故、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运用精练的文字和丰富的形象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想。
2. 现代文学的表达更为直接和个人化。
现代作家通常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采用对话、内心独白等手法,直观地展现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同时,现代文学也借鉴了戏剧、电影等多媒体表达方式,更注重情节的张力和节奏感。
三、主题的差异1. 古代文学的主题多与历史、传统和宗教有关。
古时的文学作品通常以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或名人故事为创作素材。
古代文学倾向于崇尚英雄、道德和忠诚,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
2. 现代文学的主题更贴近现实社会和个体的内心世界。
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映了社会现象、个人经历、人际关系等各种主题。
现代文学崇尚自由、个性和探索,呈现出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探索。
结论通过对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内容、表达方式和主题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代文学偏重于叙事和道德教化,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表达。
古代文学沉淀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现代文学则承载着当代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多元性。
了解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
了解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为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主题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点,以加深我们对文学发展史的理解和认识。
一、表达方式古代文学的表达方式主要以文字为载体,包括诗歌、散文、史书等。
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韵文的运用十分普遍,古人往往通过对韵律和字数的精确掌控,使诗歌达到韵律优美的效果。
古代诗歌常常讲究意境的表达,对于音韵的追求也很重要。
同时,散文在古代文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散文的写作形式更多元化,内容也更接近生活。
而现代文学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涵盖小说、戏剧、电影、音乐、绘画等众多艺术形式。
现代文学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直接的语言文字,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心理和生活。
二、主题内容古代文学的主题内容通常与社会风俗、历史事件、宗教礼仪等密切相关。
古代文学是古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感悟,往往以人物的命运、道德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
与之相比,现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心灵困惑以及社会现象的批判。
现代文学常常以揭示人性、探索人生意义、反映现实困境为主题,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三、艺术特点古代文学在艺术特点上强调意境的营造和韵律的运用。
古人通过诗歌和散文的形式,追求音韵之美,崇尚意象和比喻的表达,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以此营造出一种幽静、优美的艺术氛围。
相比之下,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写实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现代文学笔触细腻,描写细节的能力强,更加追求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
同时,现代文学也更倾向于多向度的描写和多视角的叙述,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作品所描绘的世界。
四、观念变革古代文学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浓厚的宗教和道德色彩。
古代文学对人生和自然界的理解主要建立在神话、传说和宗教观念之上。
古代文学通常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尊崇士农工商的区分。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比与阐释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比与阐释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家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人性。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差异,更是对人性的深入阐释和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对比,探讨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先,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性格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对比。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善良、敏感、多愁善感的人物,他对于世俗的追求和现实的压力感到困惑和痛苦。
而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更加开放、直接。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和思想的人物,他对于世俗的虚伪和不公感到愤怒和绝望。
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性表达方式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共通性。
其次,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命运和境遇上存在明显的对比。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受到命运的束缚和社会的压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嫡子,他的命运和地位注定了他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而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例如,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特威斯特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孤儿,尽管他身世艰难,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中外文学作品中对于命运和境遇的不同关注点,同时也反映了人性对于命运和境遇的不同态度。
再次,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情感表达上存在明显的对比。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表现出内敛而含蓄的情感。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于自己的情感常常难以表达,他对于林黛玉的爱意只能以默默的关怀和牵挂来表达。
而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更加开放和直接地表达情感。
例如,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她勇敢地表达自己对于达西先生的爱意。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对比与解析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对比与解析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是中国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
古代文学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智慧积累,而现代文学则承载了当代社会变革和思想进步的精神内核。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对比与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学之美。
一、题材与风格对比古代文学的题材广泛而深入,包含了历史、哲学、宗教、爱情、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诸如《红楼梦》、《论语》、《诗经》等著作代表了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人性、社会问题和个体经验,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韩寒的《后会无期》等作品,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风格上,古代文学注重写意和用典,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
句式优美,语言华丽,表达方式常采用象征与典故,给人以深远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现代文学则更注重真实和自然,追求简约明快的表达方式,注重情感与思想的真实流露。
二、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对比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为主,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
他们往往集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都是深入人心的古代经典形象。
而现代文学更加注重人物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作家通过对人物心理、情感和行为细节的描绘,更加真实地展现了现代人的内在世界和社会角色。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的福贵,以其真实的痛苦和坚强面对生活的形象打动了全国读者的心。
三、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对比古代文学中的价值观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仁爱、忠诚、孝敬等传统伦理观念。
作品常以教化人心为目的,强调道德与个体责任。
这些价值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
而现代文学中的价值观则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作家们在作品中探索个人自由、独立思考以及人权平等等现代价值观。
这些作品往往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和思想进步的思考。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通过对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的剖析,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对比与评析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对比与评析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形式,它们在内容、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进行对比与评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一、内容的对比古代文学主要关注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常常描绘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
例如《红楼梦》以清代社会为背景,通过贾、史、王、薛等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幻。
相比之下,现代文学更加注重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内心变化,反映社会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就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二、风格的对比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通常以诗词、骈文等形式表现,注重修辞和韵律的运用。
现代文学则更加简洁明快,追求真实、自然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沈从文的《边城》中的描写手法将现实与梦幻相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情怀和美感。
三、表达方式的对比古代文学中注重意蕴的表达和形象的隐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真实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把读者带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情感的深入揭示,展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复杂内心。
而现代作家余华则以冷峻的笔触和鲜明的对比,表达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四、文化价值的对比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通过各类文学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
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命运和当代社会的变革,反映了现代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内容、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通过对两者的对比与评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也能够更好地把握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不断创作出符合时代的优秀作品。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对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与评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思考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研究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的历史。
它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从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一、文学主题和价值观古代文学主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命运以及道德伦理等主题。
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体多样化,以描绘生活百态、传达个人情感和表达社会观念为主要目的。
古代文学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如孝道、忠诚、尊重长辈等。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问题。
文学作品通过呈现个体的心理变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构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形象和场景。
现代文学提倡个人自由和平等,倡导人类的多样性和尊重。
二、文学风格和表达手法古代文学以优美的辞章、典雅的语言和华丽的修辞著称。
诗歌借助音韵、对仗和象征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散文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和研究。
戏剧则以音乐、舞蹈和演员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而现代文学更加注重真实和现实主义。
现代文学作品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结构的严谨性。
它通过现实生活的影射、角色的塑造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来表达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三、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古代文学创作多受到皇帝、贵族和文人的支持和赞赏。
古代文人以宫廷为舞台,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情况,表达了君主的美德和智慧。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接近普通大众。
作家们关注农村和城市的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文学传播的方式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和手抄本的形式进行。
作品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
而现代文学则借助印刷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媒介手段,可以迅速传播。
现代作家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与读者进行交流,使作品的传播范围更广。
古代文化的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异同点是什么?
古代文化的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异同点是什么?文学作品是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反映,也是文化的媒介和表现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学作品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古代文化的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在哪些方面存在异同点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一、体裁不同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体裁的不同。
古代文学以诗、赋、曲、文为主,其中以诗和文的形式较为常见。
而现代文学则包含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类型。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文学形式和表现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二、审美取向不同古代文学注重以德为重,强调道德教化和儒家思想的普及。
而现代文学更多地关注心理学、人性探讨、情感表达等方面,着重表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这种审美取向的变化,也是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历史变革的反映。
三、写作意图不同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和对社会历史的反思而产生的。
例如《离骚》以及较为著名的《红楼梦》都是作者在人生阅历和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产物。
而现代文学作品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语言更为生动而富有想象力。
四、意象和艺术手法不同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象和视觉效果的表现,采用了诸如描写自然风景、庭院场景、人物气质等手法。
而现代文学作品亦同样追寻意象的表达,不过观点更为深刻和内涵丰富,如《红楼梦》的“借物表情”以及《百年孤独》中的“风筝与悲歌”等都表达了深刻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五、作家身份不同古代文学的作家或多或少处于官方或精英群体的地位,普通百姓的作家相对较少。
而在现代文学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作家,加之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化的写作和阅读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总之,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
身处当代的我们可以对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也可尝试从中寻找到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时代精神和人性哲理,以此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视野。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比较研究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积累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从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到唐宋诗词的繁荣,再到元明清戏曲小说的兴盛,中国古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与世界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以期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文学形式的演变: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到楚辞、赋、诗、词、曲、小说等不同文学形式的演变。
这些文学形式各具特色,共同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涵。
2.审美观念的传承:中国古代文学强调“文以载道”,注重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
3.文学思想的多元:中国古代文学受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内涵。
4.艺术手法的丰富:中国古代文学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世界文学的特点1.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世界文学涵盖了史诗、戏剧、小说、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各具特色。
2.审美观念的差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审美观念有所不同,如西方文学强调个人主义、人性解放,东方文学强调集体主义、道德教化。
3.文学思想的广泛性:世界文学受到了多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使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4.艺术手法的创新性:世界文学在艺术手法上不断创新,如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性、魔幻现实主义的幻觉性等。
三、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比较1.审美观念的差异:中国古代文学强调“文以载道”,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而世界文学中,尤其是西方文学,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人性探讨。
2.文学思想的不同:中国古代文学受到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伦理道德、自然和谐等思想内涵。
世界文学则涵盖了更多哲学思想,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高中语文教案: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教案: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与区别一、介绍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概念与特点古代文学是指在相对较早的历史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等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经》为开篇,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现代文学则是指近代及当代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以后,从启蒙时期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则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白话小说运动以及新月派、太阳花派等重要变革。
虽然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有所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与区别。
二、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联系1. 文化传承: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文学则继承了古代文学的经验与智慧,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人类情感:古代文学描写了人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探讨了人性与社会的诸多方面。
现代文学也以表达人类情感为主要目标,通过揭示当下社会问题、个体心理等方式来引发读者共鸣。
3. 艺术形式:古代文学注重对诗经格律、辞章制度等规范的遵守,讲究语言的音韵之美。
现代文学在形式上更加自由,注重创新与个性化,充分展示了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法带来的变革。
4. 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影响。
古代中国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影响,而现代中国作家也通过翻译和出版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文学成果。
三、区别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特点1. 内容主题:古代文学内容多以君臣父子、情爱家风、自然山水为主,注重反映古代社会道德伦理观念。
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表达个体心灵的迷茫。
2. 语言风格:古代文学在文字和词藻方面讲究形式美,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现代文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强调真实与直观的描写。
高三语文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比较与鉴赏与名篇赏析与写作技巧进阶
高三语文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比较与鉴赏与名篇赏析与写作技巧进阶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
通过比较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作品。
本文将分析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并选取几篇经典作品进行赏析,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供高三学生进阶使用。
一、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1. 另类表达方式:古代文学强调修辞和意境,常采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而现代文学则更注重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古代文学中,诗人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现代文学作品往往更直接地表达情感,更注重写作者的真实感受。
2. 内容和形式:古代文学作品重视社会、家庭、友情等伦理道德观念的倡导,并通过史诗、神话等形式进行叙述;而现代文学则更注重个体心理、社会现象等现实题材,并以小说、散文等形式进行呈现。
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故事情节来反映人性、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而现代文学作品如《围城》、《茶馆》等,则更注重于揭示社会现象、个体心理等现实题材。
3. 受众和传播方式:古代文学大多面向文人士大夫阶层,通过文人的转述和写作来传播;而现代文学更广泛地面向大众读者,通过出版和电子媒体进行传播。
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更依赖于文人之间的转述和传承,如《红楼梦》在清朝之后才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而现代文学作品则更加直接地通过印刷出版和互联网传媒等方式传播,受众范围更广。
二、名篇赏析1.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荣和道德沦丧。
其中的意境描写和角色塑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在描写黛玉和宝玉的爱情过程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以表现两位主角之间的纠葛与亲情。
读者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感受到作者对于爱情、亲情的深刻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比较
高中语文教学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比较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比较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文学则是当代社会的文化表达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形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一、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比较古代文学主要包括诗、赋、曲和传记等,以及各种古代文言小说。
这些作品通常以古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为题材,如《诗经》中的田园牧歌,叙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红楼梦》讲述了贾府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多样化,内容涵盖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抒情诗、实验小说等。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二、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形式比较古代文学在形式上主要采用了古文的方式进行表达,其语言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求也相对固定。
这象征着传统的古典文学精神和审美标准。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由性,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文学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等,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
同时,现代文学也大胆尝试新的语言风格和句式结构,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
三、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价值观念比较古代文学秉持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讲究忠孝礼义廉耻,注重对社会道德准则的传递。
在古代文学中,家族,道德观念和个体自由之间的矛盾是较为突出的。
古人的文学作品通常传递着社会的期待和对个体的道德教诲。
而现代文学倾向于塑造独立自由的个体,呈现多元化的价值观。
现代文学试图通过作品表达作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以及对个体自由和梦想追求的诉求。
现代文学更加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内容、形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学作品也在不断演变。
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本文中,将对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主题、写作风格以及受众群体等方面的差异。
一、主题古代文学的主题通常与宗教、神话、历史和传说等相关。
古代作家注重对人性、道德和伦理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通过表达对人类命运和存在意义的思考来传递哲学和生活智慧。
例如《诗经》的主题涉及爱情、友情、家庭和国家等方面,通过歌颂和抒发情感来描绘人类的生活。
而现代文学的主题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人际关系以及个体经验。
现代作家倾向于直面现实,揭示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他们可能描写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解决办法,或者反思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人生意义。
二、写作风格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常常注重形式美和修辞手法。
艺术性和韵律感在古代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古代作家喜欢使用比喻、对仗、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统辖全文表达流畅,使读者能够沉浸其中,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
现代文学的写作风格则更为简洁明快。
现代作家追求的是真实和真实性,弃绝不必要的修辞和华丽的语言。
他们用直接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与读者进行对话。
现代文学更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力求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三、受众群体古代文学作品主要面向文人士大夫和社会精英。
诗仙李白和唐伯虎之流的诗词和绘画作品,虽然家喻户晓,但普通百姓并不具备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因此,古代文学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小,主要局限于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的精英。
相比之下,现代文学更加普及,吸引了广泛的受众群体。
现代文学作品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阅读需求。
这是由于现代作家创作内容的多样性和写作风格的简洁明了,更具包容性,以便吸引更广泛的读者。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表达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与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写作主题、表达方式和受众群体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探究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以便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写作主题古代文学的主题以历史、传说、宗教和道德为主,强调对国家、家族和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例如《诗经》中讲述了古人的生活、爱情和忧伤,而《红楼梦》则以宏大的家族命运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沉沦与衰败。
古代文学注重对生活的反思与反抗,以图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而现代文学的主题更加多元化,反映了社会多样化和人类多元化的特点。
现代文学涉及到的话题更加广泛,包括政治、社会、家庭、个人成长等各个层面。
例如《1984》揭示了极权主义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而《活着》则描述了个体在社会浩劫中的苦难与坚韧。
二、表达方式古代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达方式。
诗歌是以高度形式化的语言进行,借助于平仄、韵律和格律等技巧,形成优美的韵律和音乐感。
散文则更加接近口语,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学注重于形式的精致和独特,注重对词句、修辞手法的精雕细琢。
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故事的情节。
现代文学使用更加自由的叙述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描写、内心独白和多角度叙事等手法来展示故事和人物的形象。
同时,现代文学注重真实性和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地揭示社会与人性的缺陷。
三、受众群体古代文学的受众主要是文人士大夫、官僚和贵族等上层阶级,他们对文学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要求。
古代文学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才能理解其内涵和深意。
而现代文学的受众则更加广泛,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和年龄段的人群。
现代文学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写作素材,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写作主题、表达方式和受众群体上存在较大差异。
古代文学以历史、宗教等为主题,注重形式的精细和高雅。
现代文学则更加多元化,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个体生活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文学阐释异同
由于“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前代著作多为后代人无法理解,甚至同时代人也不能理解,所以就需要熟知前代名物典制、礼仪制度、历史文化的通人对前代著作加以整理,以时下语言解释前代作品以供人阅读,通过阅读汲取前代文化、经验教训,并为当下服务。
随时间递推,前人的解说后代人亦已不能了解,故需要新一轮解说。
正如黄俊杰所归纳的“孟子诠释学可以说起于‘语言性的断裂’与‘脉络性的断裂’”。
[1]267于是产生了致力于还原经典的阐释活动。
也正因为人们对于前代著作的“求知欲”,促进了阐释的形成、发展,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结构框架,西方阐释学由来已久,虽然中国的阐释实践很早,但缺乏理论的总结,这跟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关。
目前仍有学者质疑中国阐释学的存在,认为中国阐释学的理论框架都来源于西方文论,借西方文论的结构阐释中国古籍,只能说是一种借鉴,而不能就此说中国亦有阐释学,因为理论体系不健全,结构框架不完善。
笔者才疏学浅,未遍读群书,不便妄下雌黄,故本文抛开中国有无“阐释学”不讲,仅就中国经学经典的阐释历程和方式做一番梳理。
一、中国古籍的阐释
中国古籍的阐释史与其说是古籍的阐释史,不如说是经学经典的阐释史,中国阐释学就等同于中国经学经典阐释学(这里没有区分为西方文论中的古代阐释学与现代阐释学,因为笔者认为中国没有本土的阐释学,现行阐释学理论框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西方传入,如果欲分析真正的中国阐释学,就要回归中国本土,故不用西方阐释学的分期)。
以《孟子》阐释为积淀研究中国阐释学(亦称“诠释学”)较为有名的台湾学者黄俊杰,就认为“所谓‘中国诠释学’,是指中国学术史上源远流长的经典注疏传统中所呈现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诠释学”。
[1]266李清良在《黄俊杰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类型,方法与特质》一文中分析归纳黄俊杰先生上述观点为“中国诠释学”等于“中国经典诠释学”。
[1]266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尉利工的博士论文《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中指出,“中国哲学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经典诠释史”。
虽没有明确指出是经学经典及诠释学,但就文中所述亦可说明经学经典是中国阐释学的支柱,研究中国阐释学,就相当于研究中国经学经典的阐释史。
中国古代学术分经学、子学、史学。
翻检艺文志、经籍志,不难发现经部记载书目、总类数量最多,代表了各个时代的学术导向,亦是中国学术主体,仅《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
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经学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解释其字面意
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回溯中国经学史,可分西汉今文经学、东汉古文经学、宋义理学①,对于经学的阐释自其产生之时就已开始,皮锡瑞说:“孔子所定谓之经;弟子所释谓之传,或谓之记;弟子展转相授谓之说。
”[2]39同样经学的阐释又因派别的不同而有不同侧重,西汉今文经多阐发圣人之微言大义,东汉古文经学多名物典制、训诂的解释,宋义理学则抛开圣人不谈,以阐发个人义理为主。
史学,目前学界多称“历史学”,“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学科,一般而言,其专指整理与研究人类有文字以来所留下的文字与图象纪录的学科”。
[3]两汉之前著作数量少,尚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汉书•艺文志》史部书籍则收在“六艺略”春秋类下。
魏晋南北朝始独立为一门类,作为与经学、子学并行的学术存在。
瞿林东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纲》一书中说:“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这便是史学。
”[4]1无论是前面微观的含义,还是瞿先生宏观的概括,都认为对于历史的事件应尽可能地还原到当时代的情境中去解说,以便人们对那个时代有客观的认识。
解释者个人发挥的余地较少,惟独使文章显得有文采而已,但事实须是客观的描述。
子学谓诸子之学,我们可以把子学比照现在意义的哲学、自然科学,《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总叙》说:“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夫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
徵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
余皆杂学也。
然儒家本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免门户之
私。
”[5]769由于视子学为杂学,故不为帝王提倡,亦不为学者们重视(儒、道、佛三家除外)②,所以是类书数量少,又少有注释疏证,遂多无继承不相传。
在民间,子学还留有一定地位,比如术数、方技、五行之学,作为纯朴人民的迷信———一种精神需要而存在,但却谈不上阐释,多为口耳相传,无深入研究。
再如医家、历数、农家等实用之学,只要求疏通文字,能理解文意即可。
这种存在状态给学者研究设置障碍,为求得利禄,多舍此而为经学。
二、古今文学阐释异同
古今文学的源于汉经古今文之争,据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今文经主要是口耳相传,著之竹帛;古文经则是流传下来或重新发现的经书古本。
二者除文本不同外,说解、宗旨亦不同。
今文家标榜“经世致用”,强调经书的直接的、简化的实用目的,把孔子看作政治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著述,里面处处贯穿着孔子的思想观点,多阐发其中的“微言大义”并掺杂谶言阴阳;古文家则求对经书本身作确实地理解,认为孔子为史学家,“六经皆史”,孔子述而不作,说解侧重章句训诂、名物典制,学术性较强。
我们可以从古今文家对待经典的态度窥其阐释角度。
今文经学的特点是通过训诂章句为手段,力图为圣人立言,替圣人说道,借经书宣扬圣人思想,阐释典籍过程中努力摆脱甚至忽略“此在”的存在,用
圣人思想比附现实,但阐释者的“日常生活”经验却无形中影响其用当时代通行思想立说,如西汉“独尊儒术”、魏晋“玄学”、隋唐“缘佛入儒”,此种阐释是“在世界之中”的一种反映,但个人意识尚未觉醒。
古文经学的特点是以小学为根基,从打破语言障碍入手,透析上古文化典章制度与圣君贤相政治格言,阐释者力图抛开“此在”与“自在”(自在:西方文论“存在主义”术语,笔者理解为经典作者全视角的叙述线索的存在,即蕴含着通过作品传递作者思想的存在)的存在,以自己的知识积累构建经典的文化内蕴,但同样摆脱不了“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在解释古事时每涉及思想内容,难免有附会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