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
以下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第五项标准“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的是()A. 兵马俑B. 皖南古村落C. 戈雷岛D.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答案】B【解析】12.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A. 提升官员素养B. 制定村民自治法规C. 深化基层民主D. 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答案】C【解析】表格中体现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同时建设法治国家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两点统一于加强并深化基层民主,故C 正确;材料未体现有关官员素养的要求,故A排除;“制定村民自治法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都只体现了表格的一方面,故BD排除。
故选C。
3.1940年6月7日,中共太岳区党委创办了机关报——《太岳日报》。
该报曾先后发表了《边区文化建设决定》《和川:取消牙行,实行交易员制》等报道,以及《为实现民主而斗争》《把“二流子”动员到生产中去》等文章。
这些报道和文章()A. 基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C. 立足于提升人民的政治地位D. 体现了为根据地建设服务的宣传方针【答案】D【解析】略4.如图为漫画《束缚》(2018年)。
据此可知()A. 全球化的趋势出现明显逆转B. 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时代潮流C. 美国经济霸权主义不得人心D.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答案】D【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代表世界经济的大树遭到了保护主义的束缚,说明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故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说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全球化仍然是时代潮流,排除AB两项;漫画材料并未提及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排除C项。
东北三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共8页。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文中“宅兹中国”(图1),与《尚书》等文献记载可互证。
此铭文是A.西周初年定都洛阳的历史见证B.目前研究“中国”一词的第一手资料C.西周王朝重视青铜铸造的体现D.参考上古历史文献《尚书》镌刻而成2.《盐铁论》记载,西汉“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莱、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化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D.各地物产流通范围有限3.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唐代墓葬出土了两尊骑马仕女俑。
仕女俑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
它们的发现表明盛唐时期高昌地区有着同长安一样的流行时尚。
这可以用于说明盛唐时期①骑马是女性主要休闲方式①民族交流融合有所发展①社会趋向追求显贵的地位①社会风气比较开明开放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图2是《荆湖北路熙宁十年(1077年)各税务商税额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发展为全国商业贸易中心D.基本形成区域性商贸网络5.明清射柳运动(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传承于辽金元,但在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上又与之不同,据史料记载,万历朝“今京师端午节尚有戏柳之戏……令词臣进诗词对联,颁赐优渥”;“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练历史试题(二十五)
高三历史周练二十五1.在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性文件是A.《共产党宣言》 B.《四月提纲》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并在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说明革命或建设要A.全面继承 B.循规蹈矩 C.彻底批判 D.实际创新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业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社4.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5.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A.前两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 B.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C.卫国战争时期 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6.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8.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9.“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1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说明A.国民收入水平高 B.军备竞赛耗资巨大C.国防实力愈来愈强 D.经济力量日益增长1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12.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13.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解析版】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一)历史试题
高三B部历史周练2014. 2.17一、选择题1.《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职……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土地种类划分身份等级 B.体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状况C.大司徒必须是农业技师出身 D.“十有二壤”是指西周十二封国【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从材料“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可以看出大司徒对农业相当的熟悉,反映了我国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
A项错误,身份等级材料并未体现;C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2.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答案】A【解析】考点:董仲舒思想。
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
3.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古代女子列入“闺节”“闺烈”的烈女节妇,唐朝为51人,宋朝为267人,明朝为36 000人,这种变化趋势表明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C.礼教束缚渐趋强大 D.夫权社会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从材料可以看出古代对妇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妇女的礼教束缚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故选C。
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A.服饰B.发型C.交通工具D.建筑装饰风格【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绘画。
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考察学生观察图片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丁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所取代,图片所示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故本题选C。
扬州中学2020级高三9月周练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周练高三历史(选修) 2022.9注意事项:1、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
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即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A.经济文明一体化发展B.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C.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D.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2.据载:西周时期“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由此可见,当时“礼”A.是早期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B.起到维护君主集权的作用C.成为了国家施政的指导准则D.促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3.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
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
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D.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4.汉代《盐铁论·水旱》中提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覆(农具)淡食”。
这说明汉代A.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B.传统工商食官制度得到恢复C.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D.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5.南宋时期,北方的面食在南方推广开来。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人教版)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外,还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评定,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对“寒素”的选拔。
“拔寒素”的实行( )A.为科举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消除士族与寒门差异C.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D.旨在弥补九品中正制的不足2、1685年有地方官员向中央建议把在闽使用前朝铸币的行为定为非法,内阁大学士徐乾学认为,自古以来除隋朝和明朝外,没有任何朝代禁用前朝铸币,新旧钱币可以同时流通。
康熙帝最后接受了徐乾学的观点,解除了所有禁止新旧钱币混用的禁令。
这表明当时( )A.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策略B.满汉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C.开始实行银铜双本位制度D.商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3、民国初年,“各地货币‘两’的标准有170余种”,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美、法、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
这一状况( )A.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促进了军阀割据局面形成C.提高了商品贸易经济成本D.中断了区域间的商贸联系4、下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
A.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获得成功B.苏美英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落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D.冷战制约苏美英传统工业发展5、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官员一般都没有薪水,且大多数带有临时性特点。
当某一件事服务完毕,官员也随即卸任,固定官职只有极少数;后经过改革,创设了公共津贴制度,官员任职时间明确,任期趋向固定,官员从事公共事务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津贴。
这一改变( )A.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保障了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基本权利C.表明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较低D.使不同阶层间政治上的平衡得以实现6、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判断。
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工具类别数量性别男性墓(29座)女性墓(40座)纺轮117女石斧30男石锛60男石凿140男石刀40男A.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可知,在男性墓中,用于社会生产的石斧、石锛、石凿、石刀大量出现,而女性墓中却没有发现,说明这些生产工具是男性所特有,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D项。
故选C项。
2.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A.商业发展推动阿拉伯的社会变革B.麦加地区区国际商业易迅速发展
C.南北阿拉伯人进行了深度的融合D.各部落更大规模联合的发展趋势
13.某学派认为,“宗教必须被当作单纯的迷信抛弃掉,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须被当作……压迫性的存在消灭掉,人的良善本性必须成为主导性力量”。要实现这一切,他们寻求的最佳途径是( )
A.暴力革命B.重塑信仰C.诉诸理性D.实行共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世界)。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学派是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百科全书派”,他们认为“宗教必须被当作单纯的迷信抛弃掉,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须被当作……压迫性的存在消灭掉,人的良善本性必须成为主导性力量”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诉诸理性,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暴力革命,排除A项;材料要抛弃宗教,而不是重塑信仰,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提到实现共和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8.这些言论( )
A.完全突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西学结合
C.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潮流D.揭开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序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维新派人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看到了西方技术和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向西方学习,顺应近代社会发展潮流,C项正确;完全突破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体现传统文化和西学的具体结合,涉及到的是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调研考)
2024年广州市一般中学毕业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24.1224.依据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致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分封制遭破坏C.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宗法等级森严25.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惩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状况。
这反映了当时A.地方吏治废弛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君主专制加强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太湖洞庭山区“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该地区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B.社会财宝安排不均C.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D.传统农业精耕细作27.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常常尖锐地指责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干脆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很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B.丞相制度被废除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D.商品经济的发展28.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表明中美两国起先同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29.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
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
这反映A.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B.“官”与“商”的冲突越来越尖锐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政府对民间资本的限制日渐加强30.1938年10月,中共中心提出“有安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与破坏法币的政策做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二十三)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关键性影响的是:A.使以往分散孤立的各地区连为一体B.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C.使得贸易的范围、种类、数量产生了质的变化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2.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3.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最大不同点是( )A.航海的时间与规模不同B.航海的范围是否有新的突破C.航海的结果对各自支持航海国家的影响不同D.航海的动机及世界影响不同4. 葡萄牙、西班牙最早组织新航路开辟,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 )A.两国君主都有进行海外扩张的野心 B.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两国所处地理位置最为有利 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在促使人类历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隔绝走向统一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封建君主制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新航路的开辟 D.殖民扩张的结果6.“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 (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 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 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7.15世纪西欧出现了“寻金热”,其主要社会根源是()A.被一些传说所吸引 B.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金银缺乏C.统治者奢侈腐化浪费大量财富 D.金银大量外流造成货币枯竭8.西欧的扩张对世界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引发商业革命 B.瓦解封建统治 C.推进世界一体化进程 D.形成新兴阶级9.十七世纪荷兰人成为“海上马车夫”的最主要前提是()A.荷兰人善于经商 B.尼德兰革命的成功C.荷兰的商船吨位居世界首位 D.其他殖民国家已经衰落10.17世纪——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主要在下列哪些国家间展开?A.荷兰、法国、英国 B.葡萄牙、西班牙、英国C.西班牙、荷兰、英国 D.英国、法国、美国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七年战争②《航海条例》颁布③(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④英国打败“无敌舰队”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1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A.重商主义、圈地运动、海外掠夺 B.中央集权、手工工场、圈地运动C.海外贸易、殖民战争、手工工场 D.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13.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其媒介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课时1. 题目:简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秦朝的建立过程包括秦穆公继位、秦穆公实行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秦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 参考答案:秦穆公实行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始皇通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由秦朝统一六国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 题目:解释“兼并战略”在秦朝的实施中的意义。
- 问题类型:解释题- 内容概要:兼并战略是指秦朝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实现统一的策略。
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量,扩大领土并消除潜在的敌对势力。
- 参考答案:秦朝实施兼并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扩大自身的版图,增加资源和劳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潜在的敌对势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1. 题目:简述汉朝的统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汉朝的统治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参考答案:汉朝的统治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刘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国家统一;在军事上,刘秀创建了东汉朝代,平定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和开疆拓土,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在文化上,汉朝儒学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题目:阐述汉武帝的改革和创举。
- 问题类型:阐述题- 内容概要: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举,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参考答案:汉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举。
他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他推行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和资源;他大力发展儒学,推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重视经济的发展,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泉州五中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8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
这可用于说明()A. 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 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2.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
这可用来说明秦国()A. 地方管理制度严格 B. 国家治理规范严密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 统治区域达至江南3.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
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A. 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 士族势力受到削弱C. 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 商品经济发展迟滞4. 唐代以前,官员的私人书信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传递。
宋代允许官员通过递铺传送私人书信,书信中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叮嘱家事、诗词唱和或交流政见。
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
宋朝允许官员私书入递主要反映了()A. 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密切B. 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增多C. 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D. 基层民众联络需求的扩大5. 明初学者的笔下,“华夏”一词频繁出现。
这一现象()魏校“我太祖再造华夏”“皇明之兴,高皇帝以神灵睿圣,不阶尺土而统一黄珣海宇,再造华夏”胡应“元都平,四海清,鬼神受职,万方庭列。
大藩置麟神京,汛扫风烟,混一区寓,再造华夏开文明”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 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扩大C. 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D. 具有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6.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工人的工资主要由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但受福州木排工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于其他工种的影响,木排工的工资较高。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纲要上下册(中国史+世界史)二 (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纲要上下册(中国史+世界史)(二)(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中国史+世界史。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文化在约5300年前发源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沿岸。
在相关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件黑陶罐腹部发现了四个连成一排、仿若句子、与后来的甲骨文有相似之处的符号(见下图)。
对此合理的理解是A.有助于破解古文字起源之谜B.甲骨文并非中国最早的文字C.中国已开始系统地使用文字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高度发达【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在一件黑陶罐腹部发现了四个连成一排、仿若句子、与后来的甲骨文有相似之处的符号。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良渚文化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有多位学者认为,文字的起源与“良渚文化”有关,这些符号的发现有助于破解古文字起源之谜,A项正确;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中国最早、最系统、最成熟的一种文字,仅凭“良渚文化”出土的黑陶符号,无法断定甲骨文并非中国最早的文字,排除B项;中国现存最早并且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不是“良渚文化”出土的黑陶符号,排除C项;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不能彰显出中华文明的高度发达,排除D项。
故选A项。
2.有学者认为,汉武帝亲政后,边疆治理由“消极无为”转向“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逐渐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
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2.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
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3.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4.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
这种变化反映出()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5.明朝江南地区有诸多士大夫在家族设置义田,赡族救贫。
士大夫们还制定义田管理条规,将义田的土地册上报户部钤印下发府县确认,以为凭据,以期“家法之永赖国法”。
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A.强化政府的基层治理B.保障宗族救助的落实C.弘扬耕读传家的精神D.营造和睦的宗族关系6.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
精品解析: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原卷版)
材料二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A.强调对政治权力进行有限制约B.尝试完善三权分立的学说
C.希望英国支持法国的革命活动D.赞同法国实施直接民主制
15.某西方学者在其著作中说:英国“担心在德国失败后俄国将控制欧洲许多地方,只有想让苏俄代替德国的人才有资格谴责绥靖分子”如果必然要爆发战争,则必须把苏联也卷进去,否则到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毫无损伤,而英德两国陷于崩溃,苏联就会统治欧洲”。该观点()
C.改善了中国工业布局D.落实了西部开发战略
10.1987年,邓小平讲道:“为了搞建设,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这也是正确的……人民有自己的亲身经历,眼睛是雪亮的。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不仅吃饱穿暖,而且有现代化生活用品,人民是高兴的。”这一言论()
A.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A.造成经济的持续恶化B.加剧了经济通货膨胀
C.引发大国间贸易大战D.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谨按兵部职方清吏司,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成、烽堠之政,其要害重大者,莫如九边,而事之不可臆度者,亦莫如九边。本兵之在朝廷,九边之枢也,其机自职方始,非考验素定,宁无负明时之委任耶!焕不敏,承乏是司,窃用惧焉!乃拣集堂稿,博采边疏,询诸边将、译使,有所闻遂书之册,积久编次成书,分类备考。我国家……混一寰宇,东至辽海,西尽酒泉,延袤万里。中间渔阳、上谷、云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灵武、皋兰、河西、山川联络,镇屯带甲四十万,据大险以制诸夷,全盛极矣。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镇守皆武职大臣,提督皆文职大臣,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弘治间设总制于固原,联属陕西诸镇,嘉靖间设总督于偏同,联属山西诸镇,镇戍之严,未有过于今日者。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双周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双周练高三历史 2023.03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周之后,能演奏、聆听雅乐之人减少,墨子等人认为雅乐只是“先王陈迹”,无法教化百姓。
与此同时,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大量进入王室宫廷。
这反映出A.社会变迁导致乐教衰落B.墨家思想顺应时代风潮C.政治动荡促进艺术传播D.世俗音乐成为文化主流2.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
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
这种现象主要缘于A.抑商政策的松动B.造船技术的进步C.江南经济的发展D.丝绸之路的开通3.宋代文官选任中,由中书门下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堂阙”,由吏部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部阙”。
下表是北宋元祐与南宋绍兴初期的知州、通判堂阙、部阙数额对比统计,大致如下:知州、通判堂阙、部阙数额对比这表明,宋代A.文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B.文官行政效率大大提升C.文官选任权力发生异变D.地方行政权力遭到削弱4.明清君臣、官民关系与父子关系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
但黄宗羲从“父子一气”而“君臣不同气”的气本论哲学层面否定了君臣之间的天然血缘联系,王夫之同样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的非血属性。
他们的认识A.推动传统伦理秩序的崩解B.体现了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C.缘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5.下表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情况统计表。
这一变化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学习A.方向由西方转向日本B.领域由自然科技转向社会科学C.主题由器物转向制度D.目标由求强求富转向文化革新6.1916年12月21日,北洋政府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规定: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
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A.使得人地矛盾突出B.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4.1913年墨西哥民选总统马蒂罗被害。1914年,美国以崇高的道义为名出兵墨西哥,但遭到迎头痛击,各地革命军领袖也纷纷痛斥美国的侵略行径,美国大感意外。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C.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D.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项正确;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概括的不全面,排除A项;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据材料推知,秦走向统一的过程中( )
A.重视实行广纳贤才的用人政策B.通过变革制度为崛起准备条件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甚为不便”“以资统一,而便于对外通讯联络”可以看出中共确立自己的标准时间是为了构建社会日常运行的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通讯联络”只是与外部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B项以偏概全,排除;大生产运动与材料中“便于对外通讯联络”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全球标准时间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三十一)历史试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据相关知识回答12—14题。
12、下列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黑龙江流域②河套地区③新疆地区④西藏地区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13、清政府先后于1684年和1885年在台湾设立府、省管辖机构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B、加速台湾地区经济发展C、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D、防止西方殖民者侵扰台湾14、回顾我国三代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我国一贯认为,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和平统一,但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台湾人民治理台湾,可以实行完全自治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变化。
据此回答第15-16题。
15、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A、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分工C、私有制D、商品列强侵华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回答17-19题:17、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剌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中国棉纺织业发展C、促进了丝、茶的生产和发展D、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防止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B、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C、承认各国的关税主权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19、下列对一战中日本向北洋政府贷款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企图通过资本输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B、因为中国政府为偿付赔款而大借外债C、为了鼓动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为了帮助北洋政府镇压革命中国经济近代化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据此回答20-21题:20、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因为①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②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器生产③它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④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③④21、张謇认为:发展实业重点应当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1、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认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统宗法化、王权专职化、封国宗亲化。
下列体现“君统宗法化”这一特点的是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国之大事,在祀与戍D.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旧唐书。
职官三》记述,御史大夫、中丞之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
宋代御史台还特设检法官,“掌检详法律”。
元朝《台纲》规定:“诸官司刑名违错、赋役不均、擅自科差、造作不如法者,委监察纠察。
”这表明A.司法监督是古代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B.监察机构有权制定并监督法律的实施C.监察职能的调整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D.法律体系的完善推动司法机构的独立3、图6为某一历史时期的地图,在该时期地区①所出台的新政策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相地而衰征C.为田开阡陌封疆D.开科取士图6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5、“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6、据一位历史学家分析,宋神宗时,全国约有l’700万户,每户人口4—5人,那么总人口约8000万,人均GDP在450多美元,名臣司马光曾感叹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着丝袜。
”这直接表明A.宋代经济超过前代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宋代农村市镇增多D.宋代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7、“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与之相吻合的观点是A.礼法并施B.法术势相结合C.外儒内法D.以德辅刑8、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9、“慨然有求道之士,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这段文字描述的人物应是A.春秋时期的墨家B.战国时期的改革家C.两汉时期的儒家D.两宋时期的理学家10、美国史学家柯文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论述了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经历者的义和团和神话化的义和团。
这表明作者A.全盘质疑义和团运动的真实B.认为神话化的义和团毫无价值C.多视角多途径研究历史问题D.肯定亲历者的资料都真实可信11、“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
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
”此事件表明A.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革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D.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12、1932年,中共中央开始对毛泽东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共产国际对此并不反对,但明确反对中共中央撤销毛泽东职务的做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B.毛泽东是中共中央事实上的领导核心C.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存在尖锐矛盾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完全正确13、下表是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C.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D.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14、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5年,清廷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0年,清廷下诏将筹备立宪之九年期限缩短之五年;1911年,设立责任内阁,阁员共13人,汉人占4人,满人中皇族又占7人。
清末“新政”的上述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B.巩固了满族贵族的政治统治C.践行了百日维新的一些主张D.民族资产阶级得以进入政权核心15、某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件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
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是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该文应刊于A.《民报》B.《时务报》 C.《国闻报》 D.《新青年》16、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这表明中国政府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7、有学者认为:“中国利用苏联技术生产武器,由同盟者逐渐演变为反对者的危险性变为现实。
因此,发生在1960年的意识形态激烈争论,成为苏联领导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独立与自主行为的回应,由此造成所有民族主义结论的出现。
”他认为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是A.苏联要求中国追随它的世界战略B.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C.中国不正当的行为威胁苏联利益D.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18、史学家发现古雅典政治虽然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但是下列情形中哪一种却不可能实现A.梭伦为发展工商业,允许外邦人(工匠)获得公民权B.大敌当前,雅典人允许流放海外的将领提前回国,得以建立战功C.雅典民主制度成为某些希腊城邦效法的榜样D.公民人数不断增多,占据居民的主体19、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
”材料表明A.罗马法是盂德斯鸠分权思想的重要来源B.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C.罗马法为近代民主政体建立提供了借鉴D.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罗马的兴盛与发展20、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这说明光荣革命A.只是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 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21、“封建主义现实性地适应了现存的环境:……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在中世纪早期封建主义非常流行,而在中世纪末则变得强大而统一。
……封建主义有助于西欧精通军事,这最终使它有能力向世界拓展殖民地和文明。
这就鼓励了政府的契约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是被统治者自由协议的结果,而且它包含着这样的原则,即所有的政府都有限度。
”作者意在说明A.专制王权有益资本主义发展B.封建主义力民主思想提供来源C.封建主义孕育近代西方文明D.民族国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2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
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B.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D.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营者革命”的出现23、1988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这表明A.经互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整个欧洲经济形成一体化C.国际经济组织间联系加强D.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结束24、英国1802年通过的《工厂法》明确规定“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
《工厂法》的制定表明A.工业革命加速社会阶级分化B.学徒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C.社会问题推动法律体系完善D.社会保障的思想逐渐形成25、托马斯.L.弗里德曼在《雷克萨斯和橄榄树》中比较了“全球化体制”和“冷战体制”:“如果冷战世界明确的观点是‘分裂’,那么全球化明确的观点就是‘整合’。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整合”推动了分裂国家的再次统一B.“全球化体制”下国与国的矛盾趋向缓和C.“分裂”激化了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D.“冷战体制”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的重组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高三历史周练答题卷26、(1)(2)高三历史周练参考答案25、[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