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姓名和年号,隋唐两代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2.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探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难点:⑴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⑵“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西晋一度统一全国。
西晋316年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统治南方,十六国和北朝统治北方。
这一时期,我国处于分裂状态,一直到公元6世纪80年,才结束了持续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开放与繁荣的时代。
那么,这次统一是如何实现的呢?哪些人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的盛世局面的出现作出了贡献呢?二、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
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
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
那么,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
南北政权的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川教版历史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和开皇之治的背景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和贞观之治的实施背景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3)认识隋朝和唐朝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隋文帝和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及其成效。
(2)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和开皇之治的主要成就。
2.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和贞观之治的实施背景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三、教学难点1. 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异同。
2. 隋朝和唐朝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川教版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隋文帝、唐太宗及其治国的史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隋朝和唐朝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隋朝的开皇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成就?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隋文帝建立隋朝和开皇之治的背景及其主要成就。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即位和贞观之治的实施背景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隋文帝建立隋朝和开皇之治的背景及其主要成就。
(2)教师讲解唐太宗即位和贞观之治的实施背景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4.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异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隋朝、唐朝初期发展的认识。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抄报或PPT,介绍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
6. 布置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6. 隋朝的繁荣与灭亡6.1 隋朝的繁荣6.2 隋朝的灭亡七、教学内容7.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7.1 唐朝的建立7.2 贞观之治的实施与成就八、教学内容8. 贞观之治下的政治、经济、文化8.1 政治制度与政治改革8.2 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8.3 文化教育与科技进步九、教学内容9. 贞观之治的影响与评价9.1 贞观之治对唐朝及后世的影响9.2 历史对贞观之治的评价十、教学内容10. 综合实践活动10.1 小组讨论:贞观之治成功的原因10.2 小组展示:贞观之治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六、教学重点与难点6.1 隋朝的繁荣与灭亡的重点在于了解隋朝的繁荣时期及其主要成就,难点在于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7篇)
贞观之治教案贞观之治教案(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贞观之治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7篇贞观之治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贞观之治》说课稿篇一《贞观之治》教学计划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唐朝的建立_____年,隋朝灭亡。
李渊进入_________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后传位________,即唐太宗,年号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__________,减轻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
②政治上:合并_________,革除_________;注意任用_________和虚心____________。
2、“房谋杜断”:房谋是___________,杜断是_____ ______,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__。
3、“贞观之治”:政治比较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_____,国力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______。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
①轻徭薄赋 ②改革行政机构 ③虚心纳谏 ④重视选拔人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三、教学反思
一、重点:“贞观之治”
二、难点: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4、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5、教学过程(详案)
导学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一、新课导入
1、复习所学朝代主线导入: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东魏—北齐 ↗北魏
↘西魏—北周——隋朝
2、唐朝的建立
建立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教师归纳:隋朝官员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起兵反隋,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三)“贞观之治”
组织学生学习第三目“贞观之治”,思考老师问题:
1、唐太宗年号
唐太宗叫什么名字,他的年号是什么?都城在什么地方?
4、“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②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③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④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5、你怎样评价唐太宗?(补充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例)
师: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利川清江外国语学校教案
学科:历史执教教师:执教时间:
一、学情分析
川教初中历史七下《6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word教案 (4)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学习难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预习自测】(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隋朝,定都,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他于年派兵灭陈,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建立隋朝和统一全国后,勤勉治国,锐意改革,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暴政导致亡国。
618年残暴的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太原留守李渊在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三)“贞观之治”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
李世民就是,他遵从“”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他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推行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使唐朝出现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
2.重用能臣是国家兴盛的原因之一。
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谏臣是,被称为“房谋杜断”的两位大臣分别是、。
3.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负责审议的是省,负责决策的是省,在省之下设六部。
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2、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有哪些?【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你认为“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探究问题二: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当堂检测】1.隋朝军队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589年 C.626年 D.618年2.隋文帝时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3.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A.秦朝 B.汉朝 C.晋朝 D.唐朝4.下列对隋朝与秦朝相似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短命王朝 B.都城都在长安 C.都因暴政而亡 D.都是统一王朝5.隋文帝的最大业绩是()A.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C.改革行政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D.减轻赋税徭役,大力发展农业6.唐太宗与隋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轻徭薄赋②改革行政机构③虚心纳谏④重视选拔人才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课后反思】【课后训练】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问题2:除此政策外,他还实行了哪些统治措施?试评述他的历史功绩。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精品课件在线)_20
返回首页 导入(1) 导入(2)
隋统一全国与 “开皇之治” 隋朝的灭亡与
பைடு நூலகம்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学习与探究
程咬金(?—665年)
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李 密败,后归唐,任寿命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 败王世充;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
隋统一全国与 “开皇之治” 隋朝的灭亡与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学习与探究
秦琼 (?—638年)
唐初将领。字叔宝,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 瓦岗军。李密败,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 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唐太宗时,官至左武 卫大将军。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父亲此时慢慢躺下身对我们说,“你们姐俩聊,我休息一会再给你们唱歌听。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到公园拍照,御用摄影师是下乡在营口郊区的杭州表哥。
而我当时的心里却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
热门韩国漫画大全 https:///
返回首页 慢慢地,这里的名气越来越大,不管是卖的还是买的,都愿意来这里,就连百里方圆的村民,也喜欢在每年的瓜果成熟季节,将一车车上等的成熟瓜果拉到这里,卖个好价钱。比
起年轻的弟弟,姐夫更适合为我们在成都创业当参谋。,
母亲先挑了像导样的入菜肴(供1奉)在祖先的神主碑前,最好的菜就是白菜炖粗粉,菠菜拌细粉 导入(2)
隋统一全国与 “开皇之治” 隋朝的灭亡与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学习与探究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返回首页 导入(1) 导入(2)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隋唐历史时期的第一课,隋唐时期既是我国由分裂到再次统一的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被称作“隋唐盛世”。
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是与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分不开的,本课主要讲述了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的历史过程,详细的阐述了形成这种清明统治的政策、措施,正确的认识这一历史现象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借鉴作用。
本课的重难点有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对隋文帝和唐太宗的评价等知识。
对于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可以课件展现隋朝的疆域图:“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回答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的时间及标志。
关于唐朝的建立,要引导学生把隋亡与唐兴联系起来思考,在理解唐朝建立的背景时,让学生在讨论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农民战争的联系中把握。
“贞观之治”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可以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利用课件优势,展示人物图片、话语,分析人物活动来突破这一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隋文帝和唐太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不要仅仅从“好”或“坏”出发,教师要加以引导,采用小组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有简答的问题,又有需要合作探究才能作出回答的难度问题。
形式也有简答、表演、讨论合作探究等。
这样既可以突破重难点,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歌谣是七年级学生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把知识点编成歌谣,贴近学生这个年龄掌握知识的实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七年级历史下册 6.1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6.1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
5、(学生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贞观之治”2、(学生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难点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3、(学生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方法阅读法、讨论法、图表法、圈点批注法四、学习准备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1、隋朝的建立:_____年, 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以_____为都城的隋朝。
2、隋朝的统一:_____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隋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盛世“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经济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些措施使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_____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_____年,__ _____ 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第二个皇帝,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以贞观为年号,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3、唐太宗采取以下政策治理国家(盛世“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制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疑自学了本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感吗?请写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吧!自探一、绘制三省六部示意图:二、为什么说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评价唐太宗)自测一、选择题1、隋文帝的年号是()A、开皇B、武德C、贞观D、大业2、隋朝和唐朝均建都()A、长安B、洛阳C、晋阳D、江都二、列举本课的盛世局面。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历史说课稿(2)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走向全盛的唐朝我分为六个部分讲解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 说教学目标3, 说教学的重点、难点4 说教法5 说学法6 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走向全盛的唐朝》是川教版教材初一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第二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开皇之治与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在本单元中起到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本框教材承接上一课题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历史的影响,本课题后面是本教材的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下一课题打下牢固的基础,是古代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考试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记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以为女皇帝,唐玄宗是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和唐朝盛世局面的繁荣景象;理解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引导学生归纳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唐太宗和唐玄宗治国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对武则天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对盛世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图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水平,通过对唐朝盛世局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认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开元盛世确认为重点的依据是:中国古达总共出现了三个盛世局面,其中开元盛世是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出现,可见开学盛世在历史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2、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 受誎则圣。”这说明他 B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下列史实与他 D 无关的是 A.以民为本,勤于政事 B.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 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 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概括能力;探寻“贞观之治”形 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 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 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
探究指导:阅读课本4页,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自学提示二:“贞观之治”
2、归纳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影响
政治: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技能;
经济: 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法律: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教育: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民族: ⑤实行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 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扬州发现隋炀帝墓
2013年11月17日
• 主墓室仅有6米多长,8米 多宽,仅从规模上看确实 十分寒酸。 • 考古专家分析,这种“寒 酸感”与其死因和多次迁 移有关。毕竟从公元618 年被宇文化及缢死后草草 下葬,历经多次迁移,直 到公元648年才最终与病 死的萧后合葬。。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前准备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川教版历史
一、教案主题: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朝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开皇之治:隋朝的建立、开皇之治的政治特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2. 隋朝的繁荣与衰败: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对外交流、隋朝的衰败原因。
3.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即位、贞观之治的政治特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4. 贞观之治的评价: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及其与开皇之治的异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难点:对比分析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异同,认识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
【】一、开皇之治1. 隋朝的建立:介绍隋朝的建立背景及历史意义。
2. 开皇之治的政治特点:分析开皇之治的政治制度、政策等。
3. 经济发展:介绍开皇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4. 文化繁荣:分析开皇之治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隋朝的繁荣与衰败1. 大运河的开通:介绍大运河的背景、意义及其对隋朝的影响。
2. 隋朝的对外交流:分析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3. 隋朝的衰败原因:探讨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三、贞观之治1. 唐太宗李世民的即位:介绍唐太宗即位背景及其政治改革。
2. 贞观之治的政治特点:分析贞观之治的政治制度、政策等。
3. 经济发展:介绍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4. 文化繁荣:分析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成就。
四、贞观之治的评价1. 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探讨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2. 影响:分析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
3. 对比分析:对比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异同,认识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学设计4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1. 识记和理解:记住隋统一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2. 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
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学习评价
历史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趁势;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
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认识唐太宗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
“贞观之治”。
难点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导学案
历史学习不枯燥,认真努力来帮忙!1 多背多记多动脑,历史成绩我创造! 21、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学习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期间的历史。
2、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有: 。
3、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措施有:思想上: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一: 二: 三、 。
二、【示标】1、了解“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隋朝灭亡的原因;2、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3、掌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4、理解“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学习难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三、【导标】(自主学习) 1、“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2、“贞观之治”是谁的治国策略?3、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具体内容有哪些?4、为什么要推行“贞观之治”? 五、【测标】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嬴政 C.刘邦 D.刘彻2、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3、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的是( )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 4、历史上称隋文帝统治时期为“开皇之治”。
下列不属于隋文帝采取的治国措施是( ) A.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B.大力大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C.倡导节俭,以身作则 D.营建东都洛阳,远征高丽5、我国封建社会多次出现盛世景象,其中出现于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是(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6、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的是( )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 7、唐太宗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是A.和亲B.封赏C.派兵剿灭D.恩威并施8、夏桀、商纣、周厉王是按同一标准归为一类的,下列人物中与此标准一致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9、贞观年间,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最为突出的是( )A.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杜如晦 10、材料分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川教版历史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章节:一、开皇之治【教学目标】1. 了解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2. 掌握开皇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隋文帝的统一事业: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重新统一中国。
2. 政治改革:确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3. 经济改革:实行均田制,改革赋税制度。
4. 文化教育: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
5. 开皇之治的评价: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2. 新课导入:讲述隋文帝杨坚的统一事业。
3. 讲解政治改革:介绍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作用。
4. 讲解经济改革:阐述均田制和赋税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5. 讲解文化教育:介绍科举制度的实行及其影响。
6. 评价开皇之治:分析开皇之治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开皇之治对后世的影响。
教案章节:二、隋朝的繁荣与衰落【教学目标】1. 了解隋朝时期的社会繁荣现象。
2. 认识隋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隋朝的繁荣:开皇之治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2. 隋朝的衰落:隋炀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爆发。
3. 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开皇之治。
2. 新课导入:讲述隋朝的繁荣现象。
3. 讲解隋朝的繁荣:介绍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4. 讲解隋朝的衰落: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及其导致的农民起义。
5. 讲解隋朝的灭亡:叙述隋朝的灭亡过程。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隋朝繁荣与衰落的原因。
教案章节:三、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的建立过程。
2. 掌握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教学设计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b.学生自主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c.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d.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培养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隋唐时期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隋朝建立、开皇之治以及唐朝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历史事件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教学过程:
a.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b.提出问题:教师给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异同;
c.小组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整理讨论成果;
d.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c.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阐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分析贞观之治的成果;
d.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讲解突厥、吐蕃等民族与中原的关系,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针对“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异同”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方法:采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分析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国家繁荣的原因”的小论文,字数500字左右。
3.针对本节课的小组讨论主题“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异同”,请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论述。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1 川教版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学习目标:1、自主了解“开皇之治”形成的原因,理解“开皇之治”的社会繁荣的局面。
2、理解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认识“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或图片、短剧表演进行角色体验,培养角色意识,达到对历史人物的认同感。
4、初步尝试评价唐太宗,学会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递进地理解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历史故事、图片,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所需要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主题曲《谁的梦朝天阙》。
学生在乐曲中自读课文。
阅读教材P2-3,完成下列各题一、隋统一与“开皇之治”(一)、自主掌握: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年号,隋朝统一的时间;完成下列习题: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了隋朝,建都在,改年号为,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2、隋文帝勤勉治国,使隋朝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之治”。
3、根据课本,说一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勤勉治国?政治上: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生活上:倡导节俭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口述。
多媒体投影:一组图片(4幅图片):以史实说明“开皇之治”的繁盛。
1、开皇之治----大力发展农业隋文帝祀雨图生朗读:“一年天下大旱,隋文帝迎请法师入朝祀求上天降雨。
”2、隋文帝倡导节俭(隋文帝)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开皇、仁寿(隋文帝年号)之间,大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
——《隋书·高祖纪》3、开皇之治(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辩兴亡》(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课堂小结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南北朝 — 隋示意图
南 朝
宋
齐
东魏
[534~550]
梁
北齐
[550~577]
陈
北 朝
北魏
[439~534]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唐太宗治国措施
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5.民族政策上: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 民族关系。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
房玄龄
579~648
杜如晦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隋朝与秦朝之比较
1.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存在时间短暂; 4.暴政引发农民起义; 5.重大政治制度创立(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 制度;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6.重大工程建设的出现(秦:长城;隋:大运河)。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学 习
与
探
究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学习测评
1.隋文帝的年号是( A.开皇
A
)。 C.贞观 D.大业
B.武德
2.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 为什么著名? 答:①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①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 ②从选用良吏、减轻赋役刑法、重视教育、改善 统治政策; 民族关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强 ②唐太宗制定了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 ③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 国力的措施,促进了贞观之治局面形成,奠定了唐朝 ④国家统一,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 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隋朝的同意,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探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同意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使学生认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贞观之治”
二、难点: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导入:
教师设计问题:
1、北魏孝文帝统一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的新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移都城。
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汉人胡服、胡人汉服)2、南方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三国时候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2)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3)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生产。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教师归纳:第一、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受到高度发达的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逐渐与汉族融合,同汉族的差别越来越小。
同时,南北政权之间使节来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第二、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到隋朝统一前,南北经济差距已大大缩小。
南北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南北对立的政治格局。
第三、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
第四、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得以发展。
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了南朝,形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
引入教材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3、学生阅读教材P2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的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
①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意义?
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历史上把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叫什么,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生:“开皇之治”,原因是:隋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1、在政治方面:只要是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在地方改为了州县两级制,为了选拔人才初创科举制。
)2、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另一方面减轻赋税徭役。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加之隋文帝提倡节俭,在开皇年间,出现了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即“开皇之治”。
组织学生学习第二目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然后回答教师提问:
1、隋文帝死后,统治隋朝的哪个暴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灭亡的时间是什么?
生:隋炀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2、建立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生: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教师归纳:隋朝官员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起兵反隋,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组织学生学习第三目“贞观之治”
学生阅读,思考老师问题:
1、唐太宗叫什么名字,他的年号是什么?都城在什么地方?
生:李世民,年号贞观,都城在长安。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请大家再从书上找找他登上皇帝宝座经过的故事。
大家看完了,我们再来看看唐太宗是怎么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的。
请大家接着把P4的第一自然段看完回答老师的问题。
2、唐太宗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可以从什么故事中表达出来?
生: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训,基本上作到了广开言路。
促成了当时良好的政治风气的形成,这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出答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唐太宗到底是用什么政策来使自己治理国家的时代成为盛世的。
请同学们看P4-P6的教材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
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1、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
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
4、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5、在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重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2、你认为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略
师:一是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
唐太宗认识到秦朝灭亡于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汉朝衰于汉武帝的骄矜,隋朝灭亡于隋炀帝的暴虐。
明白“君依于民,民依于国。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
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的道理。
因此,他经常与臣下商讨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权衡得失调整、制定治国方针。
二是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
入教材中唐太宗五个方面的治国政策。
三是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
四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3、你这样评价唐太宗?
生:略
师: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小结本课:师生一起利用议一议来小结
隋朝和清朝有什么相似之处;以实物代替徭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然后结合本课重点“贞观之治”来进行小结。
并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