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
苦吟卢延让译文和注释
苦吟卢延让译文和注释
《苦吟》是唐代诗人卢延让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译文:
不要谈论诗歌创作的事,诗歌创作中的甘苦难以言说。
为了吟成一个字,常常捻断数根胡须。
苦苦寻觅好的诗句,就像难以寻到天一样闷;疯狂地搜求好的诗句,就像海水枯干一样难。
写诗不同于写《文赋》那样容易,它需要呕心沥血,对遣词造句进行反复推敲琢磨。
注释:
1.莫话:不要说。
2.吟安:吟咏妥贴。
安,妥贴。
3.捻断:用手指搓转(胡须),以致搓断,极言苦思吟诗,绞尽脑汁。
4.险觅:苦苦寻觅。
天应闷:天也应该感到烦闷。
5.狂搜:疯狂地搜求。
海亦枯:海水也要枯干了。
6.不同:不像,此指不象写《文赋》那样。
文赋易:写《文赋》容易。
《文赋》
是晋代陆机所作,主要论述创作构思过程。
7.为著:因为要著。
之乎:讲话或写文章时,表示停顿或表示语气、语调。
这
里是讲话的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创作诗歌的艰辛和苦涩,通过“捻断数茎须”、“海亦枯”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苦思冥想和反复推敲的过程。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甘苦的深刻体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八单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第八单元》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十五、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
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
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
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A】。
三要苦思考。
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
末了,还要苦修改,【B】。
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出自哪里?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小学古诗文解读绕不开的“套路”——以《示儿》一诗教学为例
小学古诗文解读绕不开的“套路”——以《示儿》一诗教学为例作者:梅志军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第6期许多古诗教学的课堂,老师们都一心一意地带着孩子们吟哦诵读,觉得这样才能把古诗所描绘的意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以情悟情,将心比心。
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折腾了一节课,学生该会的不会,该懂的不懂。
笔者以为,这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找到古诗文本解读的“套路”。
下面,笔者以《示儿》一诗为例,寻觅古诗文本解读绕不开的“套路”。
把古诗读出节奏,这在很多老师的古诗教学中都会出现。
但可惜的是,不少老师都是将节奏划分好让学生去读,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该诗的节奏。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而这两者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其中,一般认为绝句的节奏可以分“五言为二三句式,七言为四三或二五句式”。
后来,人们运用“二字音节”法继续细化每一句的节奏,从而划分“五言为221或212,七言为2221或2212”。
就拿《示儿》来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告知学生“2221或2212”两种节奏之后,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或许在选择过程中,学生才会明白按“前三句为2221,最后一句为2212”节奏朗读,才更便于诗句意思的理解。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只需要记住:所谓的“平”,就相当于声调中的“阴平和阳平”,而所谓的“仄”就相当于声调中的“上声和去声”:所谓“平长仄短”指的是语速快慢的差距,而不是音调高低的区别——“平”要读得缓慢而绵长,“仄”要读得短促而有力。
且看《示儿》的“平仄”情况:死去元知万事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悲不见九州同。
(仄平仄仄仄平平)王师北定中原日,(平平仄仄平平仄)家祭无忘告乃翁。
(平仄平仄仄仄平)当我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和学生一起诵读这首诗时,古人吟唱的味道就自然显露,根本就不需要纠结——这首诗我给它配上哪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曲子更合适呢?其实,那样反倒不伦不类,让吟诗串了味。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精品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古诗名句分类一:擅长写作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
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开心了。
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3.一语自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
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爽真淳而无雕琢之弊)4.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
——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自然)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
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特长就要学习借鉴。
杜甫的文学主见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
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推敲,严谨)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8.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二首》(共享,研讨。
翻译:共同观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
翻译:平生为人喜爱细细琢磨苦苦寻找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妙珍宝。
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方避开招惹无端的怀疑)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节选)曹雪芹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说着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书籍对我们有多重要——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素材拓展与运用
碌着。
一辈子。
全靠手工的年代,漏。
2008年,籍善本联合目录”书籍我们的图书馆整理出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的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
如今的他已经98岁,除了睡觉、吃饭、喝茶,剩下的时间都手捧着书。
他说,他的生命是和书连在一起的。
让草原孩子看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对身处四川甘孜的孩子们来说,书籍不仅是快乐的源泉,还是他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在外游学多年的藏族僧人久美,回到家乡后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往往从小辍学,复制着祖辈的生活轨迹。
2014年,久美通过自己的努力建造了一座藏式图书馆“纳朗玛”。
藏族女孩拉姆是图书馆的常客,她最喜欢看《巴黎圣母院》,觉得书中主角卡西莫多很像自己。
阅读让拉姆与百年之前、千里之外的作家雨果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
在此激励下,她坚持用藏语写作,并如愿考上了大学,一直为她的翻译和写作梦而努力。
一座图书馆,打破了知识的疆界,消弭了阶级的壁垒,成为孩子们望向更广阔未来的窗口。
读书改变命运,不应该作为功利主义的简单解读,而是内心深处的觉醒导致视野的改变,从而走向更大的世界。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潜心读书是一种坚持。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初心不改,终能创造奇迹许先哲从未接受过正统美术绘画训练,决定创作漫画之后,他练习了4年。
26岁的他以一无所有的状态,开始筹备《镖人》漫画。
他通过翻阅《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在历史中寻找根基。
他的创作方式属于角色对话式的分镜法,需要很强的专注力,这也是《镖人》受欢迎的秘诀:角色在许先哲手下,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因此显得有生命感。
为了让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许先哲的更新速度越来越慢,但他宁愿被读者抱怨,也要选择那条更艰难的路。
凭借严谨的态度与过硬的质量,《镖人》漫画已发行10本单行本,总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并且以国漫崛起之姿强势输出到海外,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级水平的中国漫画精品”。
坚持创作,只是因为有趣匡扶,是漫画自媒体“匡扶摇”的创作者,出版了漫画合集《回答不了》与《纳闷集》。
苦吟诗人贾岛
苦吟诗人贾岛导读: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779~843)和姚合(775?~855?)。
贾、姚二人诗名起于元和后期,但贾卒于会昌,姚卒于大中年间,已入晚唐。
其诗代表晚唐一种最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所以将两家归入晚唐诗人中较为合理。
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
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
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在风格上,贾岛因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
同是写小县府署的庭院,贾岛诗:“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题长江厅》)姚合诗:“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
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
”(《县中秋宿》)贾诗以空庭落晖的无我之境显得超妙,姚诗境界幽静。
相比之下,可见贾诗比姚诗幽冷奇峭。
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传说贾岛在长安街上酝酿吟诵“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时,唐突了京兆尹刘栖楚;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时,冲犯了京兆尹韩愈。
具体情节虽不一定可靠,但贾岛等人确实苦吟成癖。
晚唐时期,有大批长期困于考场的士子,也有许多人虽然入仕,却处于低下闲冷的地位。
他们有点像大历时代的文人,需要通过作诗获取精神上的补偿。
求科名者,则更需要把五律当日常功课训练。
这样,这些在社会上被冷落的文人,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作诗上。
对自己的贫穷、窘困和闲散,多方面地加以审视、发掘、体验,“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胡仔《苕溪渔隐全话》前集),抒写他们的无奈。
于是,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就成了一种新的风尚,有别于韩、孟的奇险和元、白的流易。
古诗词鉴赏:苦吟派
古诗词鉴赏:苦吟派原指中唐和晚唐诗坛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进行创作,对每个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锤炼的诗人。
在中唐的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贾岛和姚合。
他们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即着意于音律、对偶、字句的推敲锤炼。
其诗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内容比较狭窄,有佳句少佳篇。
苦吟诗人群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文宗大和至宣宗大中年间。
与盛中唐诗人相比,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已大为减弱。
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量集中的是反映羁旅行役、思乡念亲以及酬赠送别的诗篇,在对山川形胜、月露风云的吟咏中,抒发自己的失意穷愁之感。
由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屡败科场、长期漂泊的惨痛经历,备尝生活艰辛和孤独寂寞之苦,因此当他们用细赋的笔触,真实的情感,交和辛酸的泪水,凝结成一篇篇独特的生活感受时,是那样的凄切,又是那样的动人。
读他们的作品,可以领略晚唐下层寒士普通的生活场景,倾听他们痛苦的心声,体味他们萧索的意绪和哀伤的情怀。
完全可以这样说,苦吟诗人的歌唱,代表了晚唐下层寒士的典型音调。
苦吟诗人在艺术上的追求大致以清新峭拔、雅洁明丽为主。
在唐诗极盛难继的元和之后,他们追随姚、贾,主攻五律,继承王、孟及大历十才子五律平淡清空的艺术传统,将诗歌艺术向更深更细处掘进。
姚合作为苦吟诗人的领袖和代表,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起着一种示范作用。
但是,苦吟诗人并没有亦步亦趋地机械摹仿,落入优孟衣冠,他们在艺术上各有追求:顾非熊的清永,刘得仁的清莹,马戴的清拔,李频的清严,方干的清润,皆能各标一帜,自成一家之风。
他们虽然缺乏韩愈、孟郊出奇制胜、戛戛独造的才力,但也能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尽其所能,苦苦探求,显示了不甘平庸,求新求变的强烈而普遍的自觉,共同为晚唐诗歌,尤其是五律艺术的完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审视他们在艺术上所做的不懈追求,表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情感的雅正平和。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 参考答案》(含答案)
课外阅读答案:一、1.红白 2.花的数量花的色彩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夹竹桃的花期长,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地开放。
3.B 解析:①段总体概括夹竹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③介绍了我家院子里各种各样的花朵。
⑥概括了夹竹桃的特性。
②④⑤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
4.B 解析:③的开头总起句“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④段的结尾总结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⑤的开头总起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5.×√√√解析:第一句话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句话是运用的拟人手法,而不是夸张。
6. ①花期长久,赞美花的韧性,借此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②花色奇丽,花影迷离,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幻想;③家乡之花,寄托了赞美与思乡之情;二、1.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2.海阔凭鱼跃 3.√√×解析:因为他知道,鸟儿们对自己将要飞往哪里已经不关心,它们最需要的是水和食物。
而不是因为食物和水带得多。
说明他关心鸟类。
4.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鸟已成了探险者的同伴,救助它们,就救助了二十三条性命。
探险者举行隆重的放飞仪式。
说明了对生命的尊重。
5. 告诉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三、《军礼》1.哨兵陈司令员的女儿陈司令员2.(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动作描写3.司令女儿对哨兵蛮横无理的态度。
4.C 解析:因为哨兵和将军的敬礼5.短文讲了司令的女儿”到门岗处仍骑车前进哨兵拦住“她”,要“她”下车,被拒绝了。
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哨兵回了一个军礼。
赞扬了司令严于律己坚持原则的高尚品质。
四、1.《徐悲鸿改画价》 2.改变画风创新画法备受冷落苦苦支撑×√×解析:(1)这些话是保守派对齐白石的故意贬低。
(3)齐白石的作品是《虾趣》,徐悲鸿的是《奔马图》。
4.A 解析:徐悲鸿是当时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也是刚刚走马上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这是人所共知的,用不着炫耀。
《声律启蒙——“五微·六鱼·七虞·八齐”节选》阅 读 材 料
《声律启蒙——“五微·六鱼·七虞·八齐”节选》阅 读 材 料五wǔ 微wēi来lái 对duì往wǎng ,密mì对duì稀xī,燕yàn 舞wǔ对duì 莺yīng 飞fēi。
风fēng 清qīng 对duì 月yuè 朗lǎng 1,露lù 重zhòng 对duì 烟yān 微wēi。
1朗:月光明亮。
露重,露水多的样子。
烟微,轻而薄的烟雾。
霜shuāng 菊jú 瘦shòu ,雨yǔ 梅méi 肥féi ,客kè 路lù 对duì 渔yú 矶jī2。
2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晚霞wǎnxiá 舒shū锦绣jǐnxiù3,朝露zhāolù缀zhuì 珠玑zhūjī4。
3锦绣:美丽的锦锻。
4朝(音zh āo ):早晨。
珠玑:珍珠的统称。
夏xià暑shǔ 客kè 思sī 欹qī5 石shí 枕zhěn ,秋qiū 寒hán 妇fù 念niàn 寄jì边biān 衣yī6。
5欹(音q ī):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
欹石枕:斜靠着石头做的枕头。
6念:想着。
边衣:边防战士穿的衣裳,通常由妻子做好寄去。
春chūn 水shuǐ 才cái 深shēn ,青qīng 草cǎo 岸àn 边biān 渔yú父fù 去qù;渔父:打渔人。
夕xī阳yáng 半bàn 落luò,绿lǜ 莎shā7原yuán 上shàng 牧mù童tóng 归guī。
7莎(音su ō):草名,即香附。
《苦寒吟》
苦寒吟孟郊〔唐代〕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关于“郊寒岛瘦”“寒”,当然也可作穷窘解,但显然苏轼指的是整个的风貌的清冷的“寒”。
“寒”是一种诉诸视觉的形状。
有谁感到过寒的诗和看见过瘦的诗呢?没有。
以此索解,了无蹊径。
但是它确实又是可感的、具体的,它触发我们的想像,引起我们的美感联想。
在我们想像的天地里,就会呈现孟郊和贾岛的诗的某些画面、某种境界的美,然后会惊异地感到,用“寒”“瘦”来描述这种画面和境界所体现的美,实在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这到底要作何解释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可能会涉及许多问题,诸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传统诗论的特点等问题。
这些问题很难一下说清楚。
如果再把范围缩小一点,从一个小的角度来窥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譬如说,诗论家在运用诸如雄浑、寒、瘦等概念评论诗的风格时,他们的思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形式?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有助于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本文试图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并且仅仅把它限制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
我们先来解剖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
就从“郊寒岛瘦”开始。
“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
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首《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
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烧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 在这诗里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孟郊的诗:有如清水浅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鱼、彭觊,虽有滋味而乏丰腴膏肉;复如寒虫鸣号,给人以萧索之感。
这三个比喻,都没有明确的界说。
小鱼、彭觊之比,似指诗的内容不够丰满;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虫悲鸣之形容,则似指郊诗感情基调之悲苦凄凉。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作者简介】孟郊,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辞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
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其二人为“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
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苦寒吟【唐】孟郊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资料1】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苦寒吟百泉冻皆咽全诗意思
苦寒吟百泉冻皆咽全诗意思
苦寒吟百泉冻皆咽全诗意思:
所有的泉水因为天寒似乎流水声都像有点哽咽,我如果来吟诗表达我的心境,只会让寒冷更加加剧。
已经是深夜了,我独自一人倚着乔松,看夜晚的,寂寞的世界。
不知不觉,雪覆满衣。
竹竿的味道有甘有苦,我愿意抱守那苦涩的一节。
鸟的鸣叫有欢乐也有伤悲,我愿意一直吟唱那伤悲的一章,一直到嘴角流血。
那个被追求者围观而死的美男子,他若是懂得苦寒吟,生白发的年纪还会更早吧。
苦寒吟百泉冻皆咽全诗:
出自唐代孟郊《苦寒吟》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名人名句100个
名人名句100个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6.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二首》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12.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长恨歌》1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1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漫书五首》1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22.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2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2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2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7.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读后感
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读后感《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读后感》篇一读《红楼梦》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一章节,就像是在看一场小人物的奋斗剧,只不过这舞台是在大观园那个充满诗意与规矩的世界里。
香菱,这个苦命的女子,在这一回里可真是让我又心疼又敬佩。
她就像一颗顽强的小草,被命运的风吹到了大观园这个“花园”里,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丝学诗的机会,就拼了命地想要扎根生长。
你看她,为了写出一首好诗,茶饭不思,“衣带渐宽终不悔”,简直是学诗界的“拼命三郎”。
我就想啊,她哪来的这么大劲儿呢?也许是在之前的苦日子里压抑太久了吧,这学诗就成了她生活里唯一的一束光。
在那个雅集的场景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诗论句,那画面就像一幅古雅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宝姐姐、林妹妹她们这些才女就像是画中的仙女,出口成章。
香菱在她们中间,可能一开始就像个“小透明”,但是她可没有一点自卑或者退缩的意思。
我觉得她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诗歌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她那股子对诗的痴迷劲儿,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曾经为了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废寝忘食。
我记得我小时候迷上了画画,就像香菱对诗一样,满脑子都是线条和色彩,吃饭的时候都在想下一笔该怎么画,被我妈笑称是“画痴”。
可是啊,香菱写诗可不像我画画那么顺利。
她写了改,改了写,一首诗要折腾好久。
我就寻思着,这写诗真有这么难吗?也许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诗歌好像离我们有点远,我们习惯了简单直白的表达。
但是在大观园里,诗就像是她们的“朋友圈”,是展示自己才情的重要方式。
香菱这么执着,就是想在这个小圈子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她的努力让我看到了一个平凡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这种追求是那么纯粹,没有一点杂质。
就像香菱自己说的:“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她这可不是简单的“学着顽”,这是在向命运呐喊,告诉所有人,即使自己出身低微,也有追求美好的权利。
这一回里,香菱的苦吟,不仅仅是在写诗,更是在书写自己的命运。
但是我也有点小疑惑,香菱这么努力学诗,真的能改变她的命运吗?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也许她的命运早就被写好了剧本。
苦寒吟孟郊
苦寒吟孟郊作品背景《苦寒吟》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689年-740年)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该诗书中伤之意显。
孟郊是唐代士族,少时聪颖好学,曾任翰林学士、散骑常侍等职。
他的诗歌清、盛且感人,尤以抒写社会现实的诗最为出色。
此诗表达了孟郊对时局之感, 充满了江花寂寞,征人莫挂冠的震撼悲痛之情。
诗歌鉴赏题意“苦寒”指的是寒冬的天气,孟郊用“苦”之语暗示毒辣的寒冷,进而引发他对危难时局的忧虑。
诗的开头“我受春风惠,谁见涕泪痕?”指的是孟郊在春天的时候很幸福,有着顺遂的经历,但是到了冬天就变得“狼狈殆尽,平生之功尽弃”。
他感慨世间千变万化,人生充满艰难险阻,即使过去很棒,也不代表未来会一直是美好的。
孟郊用家庭和个人经历作为意志的寄托,把自己冷落寒苦同时又显得悲壮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可见这种糊涂时代,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保证,遇到了离奇的转变就只能浑然一身,无法接受,无法反抗。
表现手法孟郊通过冬天寒冷来突显春夏温暖的情感对比,表达出人生不如意的惆怅心境;通过寒天衣带渐紧的描写暗含人们的困境和期望被束缚,生活的压迫感;彩凤难双飞,蛟龙易水中的语句则表达了当时国家的混乱和恶劣的政治局面。
同时,孟郊也多次描述自己不断流离失所的遭遇。
他的诗中充满了由寒冬条件引出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在他的诗中既是真实的,也是象征的。
它直观地揭示了孟郊个体经历的艰辛和社会时代的同样艰难。
其他评价此外,诗中描绘的北方的环境生动自然,孟郊以精细笔触把粘在旗杆上的积雪、纷飞的雪花、瑰丽的雪水、激烈的雪风都描写得入微。
表面上他是在描写自己的困境,实际上他是以自己的人生为缩影,反映社会的不幸。
在《苦寒吟》一文中,孟郊展现了他对政治环境以及人生命运的大大不满。
该诗打了时局的污点,经过百年后历史真相愈发清晰,凸出来的正是唐文化上的遮羞布。
这篇诗歌寄托了孟郊的思想情感,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控诉,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的佳作。
含有“楼”字的诗句
含有“楼”字的诗句1、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
——沈约《休沐寄怀》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4、半夜黄天荡,楼船雪浪中。
——(宋)刘克庄《题江贯道山水十绝其七》5、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舒亶《虞美人·寄公度》6、不似三峰好,楼台入翠屏。
——(宋)钱景臻《送僧归护国寺》7、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8、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长安晚秋》9、层楼寄恨飘珠箔,骏马怜香撼玉珂。
——罗邺《槐花》10、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1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2、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李商隐《霜月》13、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14、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宋/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15、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写情》16、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
——汪遵《绿珠》17、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李世民《赋得含峰云》18、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宋/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19、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欧阳修《踏莎行》20、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李忱《百丈山》21、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22、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韩缜《凤箫吟·锁离愁》23、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白居易《春词》24、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苏轼《西江月·重九》25、殿古涵烟冷,楼空得月多。
——白玉蟾《宝慈寺》26、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于濆简介_于濆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于濆简介 推理对⽐与转化对⽐——从于濆《⾟苦吟》说开去 诗歌创作当中某种情理并⾮直接表现出来,诗⼈只写条件,由读者去推想、探究,然后与实际情况形成对照,这种⽅法称之为“推理对⽐”;这种对⽐使读者会对不合理的现象发出“岂有此理”的感叹,既能以理服⼈,⼜能以情动⼈,极富艺术效果。
诗歌创作中某种事情、状态或境界随着的推移或诗⼈想象的展开⽽发⽣转折、变化,形成前后分明的两个阶段,诗⼈巧妙地⽤两个阶段(或两种情况,两种境界)构成对⽐,表现主题,这种⼿法叫做“转化对⽐”;这种对⽐褒贬分明,感情强烈,具有强烈的批判或讽刺效果。
唐代诗⼈于濆的《⾟苦吟》就是运⽤推理对⽐和转化对⽐的典范之作。
下⾯稍加剖析。
诗歌是这样写的:“垅上扶犁⼉,⼿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织⾝⽆⾐。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笑不值钱,⾃然家国肥。
”前四句表现下层百姓的饥寒,后四句表现上层社会的奢侈;两相对⽐,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
全诗⽤对⽐⼿法,不仅前四句和后四句将穷⼈和富⼈的情况作对⽐,⽽且前四句与后四句⼜分别运⽤了“推理对⽐”和“转化对⽐”。
前四句说,在⽥地⾥扶犁耕种的男⼉,理应有饭吃,吃得饱,因为他们可以⾃⾷其⼒,但是实际上却挨饿。
在窗户下投梭织布的⼥⼦,理应有⾐穿,穿得暖,但实际却在受冻。
男耕⼥织,⾟苦劳作,本该⾐⾷⽆忧,富⾜,可现实却是⾐不裹腹,⾐不蔽体。
本应如此的情理与实际情形形成强烈的对⽐,这种对⽐促使⼈们去思考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社会根源:富⼈的敲⾻吸髓、贪得⽆厌的剥削掠夺是造成穷⼈⼀贫如洗的根本原因。
⽩居易《卖炭翁》的名句“可怜⾝上⾐正单,⼼忧炭贱愿天寒”也运⽤了推理对⽐。
按理说,卖炭⽼⼈年迈体弱,⾐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本该希望天⽓晴和,暖暖⾝⼦,可是他为了让炭卖个好价钱宁可愿天变得更加寒冷。
推理对⽐,揭⽰了⽼⼈左右为难,⽆可奈何的悲苦⼼境。
李绅《悯农⼆⾸》(其⼀)云:“春种⼀粒粟,秋收万颗⼦。
四海⽆闲⽥,农夫犹饿死。
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_《独白》金句11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 片奠基石,最初的爱 好无可替代。——王 小波
•每段故事都有一个结 局,但是在人的一生 中,每一个终点同时 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天使爱美丽》
01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 荧不救,炎炎奈何。——《 六韬·文韬》「适用于:居安 思危,防微杜渐等」
02
•雨果《巴黎圣母院》:人 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 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 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 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 风・风雨》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 六韬·文韬》「适用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等」
04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刘向(防微杜渐注重 积累 团结的力量)
03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 路——史铁生
桃李春风一杯 酒,江湖夜雨 十年灯。——黄 庭坚《寄黄几 复》
艾米莉 勃朗特 《呼啸山庄》“ 如果你还在这 个世界存在着 ,那么这个世 界无论什么样 对我都是有意 义的,但如果 你不在了,无 论这个世界多 么好,它在我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 吟》
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 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
02
01 冯骥才:风可以吹走一张大的纸,却无法吹走一 只蝴蝶,因为生命力量在于不顺从。
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 ,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 马尔克斯)出自世界名著《百年 孤独》,跟禅宗“时时勤拂拭,不 教惹尘埃”的理念异曲同工。写作 文适用于“不忘初心”“修身养性”“ 自我反省”等作文主题。
赛博朋克的本质特点是高 科技、低生活。
一个人,并不是孤独,如果你 喜欢,它就是喜悦,是意境, 是海棠花里寻往昔,那往昔, 处处是醉人的旧光阴。——《 野生的女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吟
年代:唐
作者:卢延让
作品:苦吟
内容: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作品:苦吟
内容: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年代:唐
作者:崔涂
作品:苦吟
内容:
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
举世轻孤立,何人念苦心。
他乡无旧识,落日羡归禽。
况住寒江上,渔家似故林。
鉴赏评析: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可见一斑。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