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一)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定一项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国际公约。
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环境问题与塑料污染关系最密切的是( )A.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5.2021年中国塑料材料化利用率已经达到31%,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③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④降低塑料生产成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A.水土流失B.酸雨C.臭氧层空洞D.土壤污染7.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①资源枯竭②水体污染③大气污染④水土流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基地产生的煤基固废主要以粉煤灰制备建材、电石渣制备水泥等方式利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于40%。
为推动能源基地二次资源的合理配置,鄂尔多斯构建了煤基循环利用产品价值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传统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率较低的原因是( )A. 运输成本较高B.市场需求量小C.产品质量较差D.科技水平较低9.煤基固废循环利用可以显著( )A.减轻温室效应B.减轻酸雨危害C.促进产业升级D.提高资源利用率砷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第一类人类致癌物之一,地层中的砷容易溶解到地下水里,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下图是中国水体砷污染风险地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体砷污染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B.新疆受水体砷污染影响的人口最多C.水体砷污染是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D.水体砷污染是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11.下列降低水体砷污染安全风险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跨流域调水B.使用水库、湖泊蓄水C.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D.对污染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小于80%,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下列关于自然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自然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自然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其自身稳定性D.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2.人类系统的运行依赖于自然环境,关于二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B.自然环境可以消纳人类系统排放的所有废弃物C.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D.人类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3.(福建三明一中高一期中)发达国家产生资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镇化水平高B.人均资源消费量大C.人口增长速度慢D.劳动力严重匮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A.自然原因引起的B.人为原因引起的C.人口增长引起的D.全球变暖引起的5.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B.冰川作用强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6.甲、乙、丙分别位于( )A.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C.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D.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7.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易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深度解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题组二环境问题的危害某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11海里处发生碰撞,泄漏燃油约1 200吨,造成我国较大的船舶碰撞泄油事故。
交通运输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方法来清除油污。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9.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 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 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 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 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 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 境问题。
工业 革命
环境稳定状态被破 坏,出现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P13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 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 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 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其中, 人类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 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活 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一部 分能够通过自然环境循环得到消纳, 未被消纳的部分残留在自然环境中造 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5.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环境问题:过度消耗资源带来 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 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受到损害
(1)供给 服务 下降
自然资源 稀缺甚至
枯竭
(3)文 化服务
降低
降低了人 的舒适感 和审美体
思考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P13
思考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 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物质和能量的 来源
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 系统
太阳能 循环流动 丰富
通过自我调节达到 稳定状态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练习: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气候变暖2.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农业增产C.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较大D.该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1选D,2选B。
第1题,图示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雾霾、臭氧层空洞是人类生产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但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第2题,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充足,农业增产;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小;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的是臭氧层破坏。
渡渡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生活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贪婪彻底绝灭。
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渡渡鸟骨拍卖值440万。
据此完成3、4题。
3.渡渡鸟的彻底绝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属于( )A.环境污染问题B.社会治安问题C.资源衰竭问题D.生态破坏问题4.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B.自然环境的迅速演化C.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取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解析】3选C,4选C。
第3题,渡渡鸟由于人类的贪婪彻底绝灭,渡渡鸟作为一种资源被人们过度利用而消失,故属于资源衰竭问题。
第4题,该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取是造成生物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
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完成1~3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水土流失的是()A.①B.②C.③D.④1题,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图示①是森林破坏,②是水土流失,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③④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第2题,如果人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就会造成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图示①过度砍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
第3题,图示②河流含有大量的泥沙,是该河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结果。
2.A3.B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镇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5.下列环境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荒漠化B.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远远小于③④两国,主要是因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第5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主要是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
5.B图1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2为不合理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图1图26.图1反映了图2中的环境问题的是()A.②B.③C.④D.⑤7.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A.②④B.④⑤C.①②D.①④6题,图1反映了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冰雪覆盖面积变小,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恶劣。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含解析)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种大气污染现象中,污染源是天然污染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为减少图片④所示现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②广泛利用煤炭资源③采用消烟除尘技术④家庭尽量使用小蜂窝煤炉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3·山东泰安期中]巴巴多斯(如图)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为珊瑚石灰岩海岛国家,国土面积较小,四周被海洋环绕,生物物种较稳定。
一场热带风暴将原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蓑鲉(一种有毒鱼种,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食量较大)带到加勒比海,并在当地大肆繁衍。
据此完成3~5题。
3.该国现今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A.淡水枯竭B.气候变暖C.酸雨危害D.臭氧层破坏4.巴巴多斯生物物种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岛屿面积较大B.纬度低,终年光热充足C.地处板块内部D.受外界干扰少5.蓑鲉大肆繁衍的主要危害是()A.容易引发水土流失B.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C.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D.容易破坏珊瑚结构[2023·湖南岳阳期末]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浓度的变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出夏季小于冬季的特点。
研究表明,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发生了变化。
下图为2013年至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年平均浓度的空间重心变化图。
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覆盖B.日照长短C.雨量多少D.水域面积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年降水量变化大B.西部经济的快速崛起C.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D.大气治理的区域联动[2023·山西运城期中]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8~9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学生版)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1.环境问题的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3.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4.环境问题的危害。
知识点01 环境问题的产生1.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1)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机制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由_____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人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来维持稳定。
(2)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________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
人类系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统运行产生的________排入自然环境。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超过其________能力,损害其________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环境问题。
思考探究对比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2.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________和________增加;(2)________: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________;区域差异显著。
(3)________: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________;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________和________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
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分层作业 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0. [2024·苏州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以农业为主,是上海市最大
的蔬菜基地。崇明岛河网密布,多断头河,水污染严重,污染物主要囤积在较小的支 流河道,污染主要依靠河网自身降解,其次是引排水降解。下图示意2020年崇明岛降 雨量、蔬菜产量和河网总磷浓度变化。
(2) 简要分析乙类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答案] 土质疏松;降水较多且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解析] 由第(1)题可知,乙类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土流失 的原因如下:疏松的土质是水土流失发生的重要条件;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地表植被 破坏比较严重。
(3) 简述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 [解析] 由第(1)题可知,丁类环境问题为酸雨,防治酸雨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 的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例如脱硫脱硝处理。
区气候干旱并以畜牧业为主,而且存在过度放牧现象,因此最可能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5. 图示区域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B )
A.气候干旱
B.人口激增
C.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
[解析] 注意题干中问的是根本原因。人为原因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图中看,农
作物侵入牧区是粮食短缺导致的,而粮食短缺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人口增长过快
0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金陵中学期末]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 图中箭头表示环境反馈作用的是( C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环境问题的产生。
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危害]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珍稀动物濒临灭绝B.水土流失,地表千沟万壑C.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多发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答案】D【解析】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A、B、C项的现象属于生态破坏,而D 项属于城市环境问题。
[知识点1]2.下列不属于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的是( )A.人口数量B.人均资源消费量C.技术水平D.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政治制度不是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2](2022年河北石家庄期末)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
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的昆虫濒临灭绝,40%的昆虫种类正在减少。
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幅度持续减少,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21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
据此完成第3~4题。
3.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矿产开发规模扩大B.农业生产方式转变C.全球气候变化显著D.自然植被退化严重4.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A.社会系统崩溃B.食物链条中断C.人类文明倒退D.农业产量下降【答案】3.D 4.D【解析】第3题,昆虫数量锐减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栖息地的减少和退化,尤其是自然植被的减少和退化,D项正确。
矿产开发和全球气候变暖均可能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但矿产资源开发范围不大,全球变暖速度很慢,均不会在短期内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转变,对环境的影响变小,不是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第4题,昆虫帮助细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机质,有助于生成土壤,移除粪便和尸体,增加土壤肥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随堂练习)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随堂练习·学生版一、选择题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
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霾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有()①导致水果、蔬菜晚熟①引发结膜炎等疾病①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受影响最大①网购货物送达时间缩短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为了减少霾的出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高污染企业搬迁到郊区B.禁止发展重化工业,冬季集中供暖C.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倡导节能减排D.严禁建筑工地作业,淘汰落后产能古希腊有许多著名的雕塑,往往以人物为主题,表面洁白光滑、形态栩栩如生。
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雕刻这些雕塑所用的石材,最有可能的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石灰岩4.部分暴露在室外的雕塑,近百年来遭受严重破坏,这些雕塑遭毁容的原因()A.全球变暖B.地震破坏C.风力侵蚀D.酸雨腐蚀煤矸石是一种与煤层伴生的黑灰色岩石。
我国山西某收藏爱好者在煤矸石中发现了柏树(裸子植物)叶花纹状化石,叶片脉络清晰可见(下左图)。
下右图是地质年代距今时间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5-7小题。
5.图中煤矸石和煤炭形成主要地质历史时期,最可能出现在图7的()A.①时期B.①晚期C.①中期D.①晚期6.除煤炭外,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能源有()①石油①水能①地热能①风能①潮汐能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大量使用煤炭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A.全球变暖B.雾霾增多C.臭氧层破坏D.酸雨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下图左图)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
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临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
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
下图右图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必备知识基础练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④③②①对应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B.荒漠化、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2.由图中①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 )A.大气污染B.腐蚀建筑物C.皮肤癌高发D.海平面上升[2023·河南创新发展联盟期中]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规律。
当人均收入到达7000~8000美元这一临界点之后,随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高趋低,污染程度趋缓。
如图示意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
据此完成3~4题。
3.经济发展阶段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是( )A.在拐点前一直增加B.在拐点后下降明显C.拐点的时间明确D.在拐点后经济增速快4.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污染水平反而降低,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 ) A.人口、城市减少B.治污能力提升C.工厂、企业减少D.环境自净能力增强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有( )①西北地区总体污染较严重②南方地区以农村水污染为主③黄土高原地区以工矿区水污染为主④华北地区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黑吉两省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沙质地貌,地表水下渗量大B.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C.地势低洼,排水不畅D.建筑密集,排水系统不健全7.工矿区水污染治理可采取的最为直接的途径是( )A.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B.向地下水体中投放化学试剂,吸附和消耗有害物质C.通过技术手段改革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量D.修筑跨流域调水工程,依靠水循环稀释地下水[2023·浙江期中]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美国洛杉矶历史上曾发生数次“光化学烟雾”事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作业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堂检测·素养达标以下图示意我国城市、工矿区、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区域为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严峻区,其主要的污染源来自( )A.石油工业B.有色冶炼业C.造纸工业D.煤炭工业2.从图中可知,北方地下水污染比南方严峻,其主要自然缘由是(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B.气温低,生物循环慢C.水量小,水体自净力量弱D.重工业兴旺,废水排放量大【解析】1选D,2选C。
第1题,从图中可知,A区为我国的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由于煤炭工业引发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严峻。
第2题,北方地下水污染比南方严峻,既有自然缘由,降水少,水循环不活泼,水体自净力量弱,又有人为缘由,北方重工业兴旺,工业废水排放量大。
以下图为某兴旺国家经济开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答复3、4题。
3.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第三产业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头下降,其主要缘由是( )①经济开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开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全部排污工业的生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图示A~C阶段,该地区的经济开展快速,但环境污染水平也快速上升,反映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可能为污染较严峻的产业。
第4题,在经济开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肯定拐点,环境质量又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开展而改善;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排放的污染物削减,环保力度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
【新思维·新考向】5.(2020·重庆模拟)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厨余垃圾是家庭、宾馆、饭店等饮食单位抛弃的剩余饭菜的总称,主要包括米类和面粉类食物剩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骨、鱼刺等。
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
目前世界各国绝大局部城市垃圾中40%为厨余垃圾。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
地理学案—《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思考】: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机制)?环境问题的类型及表现有哪些?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类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森林资源短缺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退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盐碱化等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2.举例分析,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资源和废弃物数量增加;(2)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越大;区域差异显著。
(3)技术水平: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举例说明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危害?(1)自然环境供给服务功能下降→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自然环境调节服务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自然环境文化服务功能下降→降低舒适感、审美体验等(2)①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举例分析(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角度)②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举例分析对工农业的影响【讨论】: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1.环境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很少产生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不仅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
最终导致拐点岀现。
2.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唯一与经济水平相关联,也不会自动发生,而是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技术进步的支持。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1章 第3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A )A.①B.②C.③D.④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C )A.①B.②C.③D.④[解析] 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第2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阶段练习)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
下图为我国雾霾多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雾霾导致能见度降低,因雾霾( D )A.吸收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C.吸收太阳辐射D.反射太阳辐射4.正常年份,我国雾霾天气最多的是( A )A.黄淮海平原B.四川盆地C.长江河谷D.珠江三角洲5.城市雾霾多于农村,是因为城市( C )①高楼林立,风力微弱②热岛效应,对流运动弱③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④绿地面积小,空气湿度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 第3题,雾霾使能见度降低,是指可见光降低,主要是雾霾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导致地面和大气中的可见光降低,导致能见度下降,故D正确,C错误;雾霾导致能见度降低与吸收地面辐射和增强大气逆辐射无关,A、B错误。
故选D。
第4题,正常年份,我国北方降水少,空气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加上燃烧煤炭多,空气中粉尘微粒多,故出现雾霾天气也是最多,A项符合题意;南方雾霾天气少主要是由于南方比较潮湿,降水多,空气中的水汽会净化空气里的霾;南方以常绿植被为主,且覆盖率高,对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的吸收作用显著,南方高温期长,对流天气多,有利于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扩散。
因此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第5题,城市雾霾天气多于农村,主要是汽车数量多,尾气中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排放量多,加上高楼林立,风力微弱,大气相对稳定,不利于微粒等物质扩散,故雾霾天气多,①③符合题意;热岛效应显著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绿地面积小,空气湿度小,故②④错。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作业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阅读以下图片,完成1~2题。
1.图片中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图片③现象消失的主要缘由是()A.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超过环境的自净力量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C.科学技术的进步D.气候干旱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什么关系()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群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4.当代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以下关于这些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B.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C.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D.全部人类活动都会引发环境问题读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关系图,答复5~6题。
5.①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①为生物多样性削减;②为环境污染B.①为环境污染;②为资源短缺C.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生物多样性削减D.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环境污染6.依据图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C.人口增长必定会带来环境问题D.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1~2.解析:第1题,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均属于环境污染,冰川溶化和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
第2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缘由。
答案:3.解析:这句古训意在告诫我们,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头防范,否那么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即个人行为最终会影响群众的利益。
答案:C4.解析: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试验室中模拟,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行预见性;被人类破坏的环境不能完全恢复其原貌。
例如,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原来的面貌;有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比方植树造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一、选择题读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质量越差)。
回答1-2题。
1.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2.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答案】1.D 2.C【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北京空气质量较差,污染指数较大的季节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严重,所以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第2题,我国很多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与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关系小。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 )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镇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4.下列环境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 )A.矿产枯竭、荒漠化B.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答案】1.D 2.B【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远远小于③④两国,主要是因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第4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主要是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6.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PM 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
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 2.5浓度的下降;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
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 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
第6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
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 ℃~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7-8题。
7.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赤潮易发生在20 ℃~30 ℃的温度范围,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
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需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
第8题,赤潮一般发生在水温高的季节,即夏季(6—8月)。
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10.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该地区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答案】9.B 10.A【解析】第9题,根据图甲所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以及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的影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第10题,读图乙可知,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人/千米2,而目前A、B两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千米2、47人/千米2,说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导致该地区生态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问题。
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1-12题。
11.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气候变暖12.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农业增产C.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较大D.该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答案】11.D 12.B【解析】第11题,图示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雾霾、臭氧层空洞是人类生产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但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第12题,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充足,农业增产;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小;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的是臭氧层破坏。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
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
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
据此回答13-14题。
13.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4.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B.乱砍滥伐C.过度放牧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答案】13.A 14.A【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民勤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降水少,不易出现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
第14题,结合材料“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可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二、非选择题15.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
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
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
(3)简述减少雾霾天气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工业生产粉尘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中煤炭的使用比重高;冬季北方地区燃煤取暖;机动车辆增多等。
(2)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等。
(3)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等。
【解析】第(1)题,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图中可获取信息。
第(2)题,雾霾天气会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
第(3)题,大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减少雾霾天气应采取的措施。
16.读我国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哪里?这个地形区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什么?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什么?(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4)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什么?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5)说明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并分析其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1)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3)水土流失。
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4)淡水资源短缺。
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5)以煤炭为主。
冬季采暖季长,燃煤多,且该地重工业发达。
【解析】从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来看,甲代表的地区应是荒漠化严重地区,原因是甲地区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人为破坏严重。
丙位于四川盆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燃烧煤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SO2而形成的酸雨。
乙位于江南丘陵地区,主要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集中在华北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季燃煤多,大气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