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后_德国的第一次失败究竟是哪一个战役_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
13环境工程1班13050531王诗尧二战中的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动用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在从波罗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
,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的战况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在东欧的战局对战争有着决定性作用。
德军将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放在了那个战场上,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苏德战场。
在战争初期德军几乎横扫苏联军队的情况下,究竟是那几场战役逆天改命了呢?(1)列宁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
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份。
列宁格勒保卫战于1944年8月10日胜利结束,对苏德战场的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
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得以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2)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5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52、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进一步扩大和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最大规模: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3、德国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著名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原因、时间、内容和影响?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
时间:1942年1月。
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影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3、开罗会议召开时间及成果?时间:1943年11月;成果: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协同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4、二战中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德黑兰会议。
时间:1944年6月意义: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第一战场:苏德战场)5、二战结束的时间、标志及性质?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6、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胜利原因:世界反法西力量的联合抗战。
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巴拉顿湖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巴拉顿湖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大大小小数百起战争,其中巴拉顿湖战役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尾声的战争,在历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巴拉顿湖战役是德国最后一次大规模举行的反抗战争,虽然最终结局仍然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请一同走进巴拉顿湖战役,看看关于巴拉顿湖战役简介,从巴拉顿湖战役的简介中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战役,以及这场战役发生的历史背景,并能从巴拉顿湖战役简介中看出巴拉顿湖的特殊性。
首先,去简单了解下巴拉顿湖战役的发生背景及历史原因。
第一、巴拉顿湖战役又名“春醒战役”,其发生的时间为1945年3月6日,完结时间为同年的3月15日,整场战争历时较短,在短短的近十天内完成了这场战争。
此战争的发生地点为匈牙利的巴拉顿湖,对战双方为轴心国的德国,同盟国的苏联及乌克兰。
第二、巴拉顿湖战役之所以会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德国已经山穷水尽,希特勒却仍然想试图挽回败局,集中了德国最后的精锐部队和精锐武器,想通过取得巴拉顿湖战役的胜利,恢复多瑙河防御。
其次,去看看巴拉顿湖战役的经过及结局。
第一、巴拉顿湖战役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整场战役起点发生在3月6日凌晨,德国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猛烈炮击,双方展开了激烈地进攻与防御战斗,整场斗争持续了将近十天。
第二、巴拉顿湖战役以苏联的成功、德国的失败为最终结局。
巴拉顿湖战役的参战双方,分别为轴心国的德国和同盟国的苏联,其中乌克兰军队对苏联的战斗进行了一部分支持。
历史上曾经评价巴拉顿湖战役是一场规模极大的战役,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巴拉顿湖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应该不少。
那么巴拉顿湖战役兵力对比如何?参战双方在巴拉顿湖战役兵力对比中都有着怎样的优劣势体现呢?巴拉顿湖战役兵力对比是否能够有效的决定整个战役的结局呢?接下来分别从参战双方出发,具体去了解双方的兵力分布以及兵力对比。
首先,从轴心国德国的兵力情况谈起。
其一,德国在巴拉顿湖战役中派出的参战人员是极为巨大的。
如果以师为单位的话,德国派出的整体兵力接近三十一个师、五个群和两个旅;如果以人数为单位的话,德国的整体兵力由德国军人和匈牙利军人组成,其中德国军人接近四十三万人,匈牙利军人十万人,总数量达五十三万人。
二战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二战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二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至1943年,是德国和苏联之间在斯大林格勒市进行的一场激烈战役。
在该战役中,德军试图占领位于伏尔加河东岸的斯大林格勒市,以控制伏尔加河并切断苏联的东西交通线。
然而,苏联红军展开了坚决的抵抗并采取了多次反攻,最终使德国军队陷入困境。
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标志着德国进攻东线的最终失败。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击败了德国第六军,这对于德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挫败。
此后,德军在东线的攻势逐渐转为防御,苏联红军开始发起反攻,并最终将德军逐出苏联境内。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于盟军在二战中取得全面胜利具有重要影响。
它打击了纳粹德国的士气,改变了战局态势,同时也鼓舞了苏联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信心,为最终战胜纳粹德国铺平了道路。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明基文化《较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在德国和西方历史学家们的描绘中,德国军队在东线的战争,似乎就是一个个分散在漫长战线上的英勇德国士兵,和铺天盖地、咆哮而来的大群T-34坦克间的战斗。
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那么富于传奇色彩。
要知道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德国的东线陆军兵力达到了创纪录的340.5万人,而德国的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盟友另外为希特勒提供了81万炮灰。
这些数字中还不包括德国东线海空军和辅助人员。
关于1942—1943年冬季之战的另一个神话,是据说总是把胜利从聪明的德国元帅手中夺走送给敌人的希特勒,以及那位聪明的德国元帅曼施坦因之间发生的传奇故事。
希特勒被描绘为德国这次巨大失败的罪魁祸首。
他不仅没有预见到苏军的进攻,而且当英勇的曼施泰因组织救援部队,打败“数倍的苏联红军”,即将救出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之际,希特勒却听信了无能的戈林空军元帅能够保证空运的牛皮,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
而愚忠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竟然也不敢违逆希特勒的坚守命令,坚决不肯率领他的部队突围,结果导致了全军覆灭。
传奇故事总是那样的引人入神,而且也常常让人信以为真。
但遗憾的是,在20世纪,冷酷无情的文件却取代了令人神往的英雄传说。
根据这些文件,希特勒在红军反攻将近一个月以前就已经预见了这次行动,而德国陆军情报机关对希特勒预见的否定才使德国人的失败不可避免。
至于聪明的曼施坦因在救援第6集团军中起的作用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证明:还在救援行动开始前,曼施坦因便认为在缺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被围的第6集团军最好不要以自身的兵力突围。
而在战斗开始后的1942年12月21日,曼施坦因又向希特勒表示,他的坦克部队不能救出第6集团军(虽然曼施坦因此前承认他的坦克比苏联人还多,当然战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
此时,由于大量红军被包围圈内的德军所牵制,因此如果允许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向外突围,那么德军的整个南部战线都将被发动追击的苏联人打垮。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分析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分析持续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
那么一战德国战败原因是什么呢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德国战败主要是有3个原因。
首先,一战本身就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发起的一场非正义性的战争。
德国在战争中是具有侵略性,因此没有什么人愿意站在同盟国的一方,德国缺少助力。
一开始的盟友奥匈帝国,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弱,被英、法、俄的人一打,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
另外意大利,那就更厉害了,直接打到一半,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来攻打奥匈帝国。
而协约国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德国孤军奋战,注定是要失败的。
第二点,德国一开始是想要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的,这确实是对德国最有利的方式。
但是德国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战争进入了胶着的状态,最终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协约国人多势众,资源丰富,物资储备什么的比德国好上很多。
因此德国最基本的物资都无法保证,这场战争肯定是要失败的。
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国加入了一战。
美国的参战对整个一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的加入彻底改变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
美国自身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人力资源,让美国变成了协约国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
美国的存在让协约国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因此德国才会彻底失败。
一战结束时间一战起始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一战结束时间是1918年11月11日。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被当地青年刺杀,于是在7月28日的时候,奥匈帝国以这个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紧接着德国、英国、法国等趁机加入了战争,一战正式爆发。
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想要趁机吞并塞尔维亚。
俄国和法国则公开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也在暗中支持俄、法。
随着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开战,整个欧洲大陆都陷入了战争之中。
德国在8月份率先发动进攻,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还对法国发起了进攻。
于是9月初,德军与法军就发生了马恩河战役。
随后,俄国在东线发动战争,于是德国只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去东线。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教科书前一课介绍了有关意、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的情况,而本课教材介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初期主要由于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使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占据上风,猖獗一时。
教材随后介绍了丘吉尔就任首相后,英国作为欧洲战场的主力,顶住了德国的压力。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啊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慕尼黑阴谋及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史实:德军闪击波兰,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
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及扩大的史实。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教学方法】1.探究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讲述法。
让学生对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理清历史线索的能力。
3、影视辅导法。
通过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断,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分析摘要 (3)概述 (3)第一部分军事原因 (4)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的失误和为后来作战埋下的潜在威胁 (4)1942-1943年间德军遭遇的挫折分析及深层探讨 (5)北非战局对欧洲战场的影响 (6)第二部分经济原因 (7)经济体制混乱 (7)本土资源严重不足 (8)劳动力资源短缺 (8)盟军的空袭 (9)第三部分其他原因 (10)德日矛盾 (10)战争的性质 (10)犹太政策的失败 (10)第四部分总结 (11)[参考文献] (12)摘要本文主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主要成员德国进行介绍,分析其失败的军事、经济、科技等原因。
虽然二战已经结束了很久,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后,能够对国家的军事战略和国家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65年,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因素。
而德国作为二战轴心国的主角,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到最后的惨淡收场,让世界认识了法西斯主义的疯狂和铁血。
阿道夫·希特勒和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对德国的统治和对欧洲的扫荡,一度让全世界为德国震惊。
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到1940年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再到轰炸伦敦的“海狮计划”。
直到攻打苏联之前,我们不难看到,德国在欧洲战场充分解决了可能会出现的多线作战的负担,并且对法英两国在军事上进行了强有力的压制。
可以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的德意志和希特勒,是完全按照开战之前的既定计划来实施的。
二战的初期,在同盟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协助下,法西斯横扫欧亚大陆,无所匹敌。
从1940年5月12日和法国开战,到6月22日法国战败,打败军事力量相当的法兰西,德国只用了40天的时间;从1940年8月,又开始征服英格兰的“不列颠之战”。
可以说,灭法攻英,是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他不顾第一世界大战两线作战导致失败的教训,开始执行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二战十大战役
二战十大着名战役——By栀子第一部分:导言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
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巨,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
下面盘点下二战十大着名战役,你将亲身感受当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年代。
第二部分:十大战役(一)、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1939年9月1日始,1939年10月终波兰战役(又称“德波战争”,而波兰称其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德国则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
1939年,德国军队率先以闪电战侵略波兰,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
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
由此爆发。
(二)、平地惊雷: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7时58分始,1941年12月7日9时许终(夏威夷时间)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的事件。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上的飞机场。
由此爆发。
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这个事件也被称为或奇袭珍珠港。
历史影响: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
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
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试题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试题1.德国陆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A.进攻英国B.莫斯科战役C.进攻基辅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初,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仓皇后退100—250千米,被歼50余万人。
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莫斯科战役点评:注意正确分析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战略意图:德军在“闪电战”计划破产后,被迫缩短战线,妄图集中力量,迅速攻占莫斯科。
莫斯科是苏联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科,就能击败苏军主力,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
2.毛泽东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灭亡的决定点。
”这句话的最主要含义是:A.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注定要失败的B.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侵略战争,侵略者必败C.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灭亡在进攻俄国的过程中D.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同拿破仑在莫斯科的失败一样,在为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答案】D【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历史上法国皇帝拿破仑在1812年6月24日,进攻俄国惨遭败绩,自此之后这是拿破仑一生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而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世界战争局势开始不利于德国,使德国处于被动局面,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诺曼底登陆德国失败原因
诺曼底登陆德国失败原因德失利原因在战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牵制而不得不分散。
德国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苏联为179个师又5个旅,在北欧的挪威瑞典为13个师,在意大利为21个师,南斯拉夫为25个师,希腊为12个师,匈牙利为4个师。
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共60个师,约占其总兵力的18%,在这60个师中,部署在加莱有23个师,在盟军登陆的诺曼底仅为6个师又3个团,约占其总兵力的2%。
虽然德军在盟军登陆后陆续由各地调集了21个师进行增援,但由于盟国空军的空中封锁,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战,无法组织起有力的反击。
而在同一时期里,盟军在43天中从诺曼底上陆共9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在39个师中从国别上是美国20个师,英国14个师,加拿大3个师,自由法国和波兰各1个师;从种类上是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物资约66万吨,坦克约4000辆,各种机动车辆约20万辆。
在战术上,指挥不统一,德军战役司令无权指挥海军和空军,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三军协同抗登陆。
即便在陆军中,也没有统一的抗登陆方针,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与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存在严重分歧,前者主张将主力配置在战役纵深,以坚决的反击来抗击登陆;后者主张凭借坚固的海滩防御工事,歼敌于滩头。
这一分歧,导致了德军在法国的4个装甲师既未配置在战役纵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区,严重削弱了德军本已不强的防御力量,再加上德军战略预备队装甲师的指挥权又在德军统帅部,而且命令由于盟军的电子干扰和空袭,上传下达也不畅通,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
海空力量过于薄弱,实力太过相差悬殊。
作为抗登陆的重要力量,德军海空军实在太弱,其空军既要在广阔的苏德战场上作战,又要对付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能用于诺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怜,德军竭尽全力从各地抽调飞机,也不过区区400架,要迎战盟军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胜的可能?德国空军在6月6日后的一周里出动1683架次,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却仅及盟军一次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所出动的2500架次的67%,只相当于盟军一周总出动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进行一些骚扰性的空袭,只不过显示一下德国空军还在战斗罢了。
细数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十大失误:每一个都致命还不自知
细数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十大失误:每一个都致命还不自知本文导读:一、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宝贵的进攻苏联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者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
二、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也被认为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德国军队带来的灭顶之灾更比它的积极意义更为深重。
三、希特勒在敦克尔克放走30万盟军,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四、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
五、西线一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而希特勒却长期为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西线保留了过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线保留着50万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军队调到苏联前线,在1941年12月,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六、第3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七、如果德国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也许它不会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是一个永远不要去进攻的国家!”八、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
九、1942年,德国发动南线攻势后已经重新夺取了苏德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斯大林格勒,为一个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的,军事上,经济上价值不大的城市反复争夺,为了很虚无的政治利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战法流干了身上的血。
并且在失败后,拒不接受事实,导致33万人的覆灭。
其中还包括在战役初期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进攻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
十、在第3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两项并列被人们认为是二战中德国的第十项错误。
德波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德波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德波战争是德军发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波兰重要军事目标的一次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德波战争的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德波战争的简介欧洲历史上,有关德波战争简介的文字内容主要收录于二战时期的史料文献中。
据记载,德波战争发生于1939年9月至1939年10月,参战双方分别为德国与波兰。
此一战又被称为“闪电战”,它是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标志性战役。
据德波战争简介描述,这场战争,是由纳粹德国率先发动的。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忽然出动大批战斗机持续轰炸波兰境内的重要军事目标,地面部队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发动全线攻击。
在数千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快速占领波兰本土。
面对敌军强有力的攻击,波兰国防军显得毫无招架之力,未经几个回合的交战便伤亡惨重,全线溃退。
德波战争的溃败,无疑是波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通过德波战争简介,后人得知,就在战役过后不到一个月的9月28日,十二万波兰军民齐聚首都华沙的广场上,怀着悲痛的心情接受投降,继而沦为亡国奴,惨遭纳粹德国的铁蹄蹂躏。
10月6日,波兰国防军全军覆没,这个拥有三千四百万人口、一百多万军队的国家,竟在短短一个月内遭致灭顶之灾,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随着德波战争在硝烟中落下帷幕,波兰全境立刻被德军所控制。
纳粹党旗飘扬在华沙广场上,十万波兰人民被迫离乡背井,逃亡邻国,而纳粹在欧洲的黑暗统治,这才刚刚开始。
德波战争的经过公元1939年9月1日拂晓,欧洲上空大批呼啸而至的德国战斗机穿过熹微的晨光,向波兰领土投下了成吨的炸弹。
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骤然响起,波兰人民宁静安逸的生活顷刻间被打破,战争的阴霾随即笼罩了这个与德国西面接壤的国度。
这便是二战欧洲战场上最惊心动魄的“闪电战”——德波战争发生的情景。
有关德波战争过程的详细介绍,在二战的文献资料中很容易寻见。
早在1938年,纳粹德国政府因领土问题与波兰谈判未果之后,希特勒就暗自做好了“闪击波兰”的军事准备。
二战的历史事件
二战的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法西斯纳粹战败国,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惩罚。
但从当前社会现状来看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二战的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战的历史事件一: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1]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
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
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
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
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
二战的历史事件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一役,影片在描写战剧照役的同时,企图探讨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
1942年深秋,一列往苏联驶去的列车上,两名德国士兵汉斯及洛奴打赌谁可以保住生命,经过多场战斗的摧残,他们竟然……本片由电视剧压缩而成,市面上流传的版本或长或短。
影片从德军将领汉斯和一群德国士兵的角度,描写攻打斯大林格勒这一场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
血染的土地马尔登战役的残酷
血染的土地马尔登战役的残酷血染的土地:马尔登战役的残酷1944年12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残酷的战役之一在法国阿登地区爆发,这场战役被称为马尔登战役。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成千上万的士兵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奋力拼杀,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纪念。
一、战争的背景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而马尔登战役则是该战争中的亮点之一。
1944年,盟军已经成功发动了诺曼底登陆,逐渐在欧洲大陆上建立了桥头堡。
然而,为了扩大在法国的占领区以及阻止盟军的进一步推进,纳粹德国决定发起一次席卷整个阿登地区的进攻。
二、战役的筹划与准备为了实施这次大规模的攻势,纳粹德国统帅希特勒派出了他最为精锐的部队,包括由军官奥波尔特指挥的伪装成盟军部队的装甲师,以及由其它高级指挥官率领的多个坦克师和步兵师。
然而,盟军对于纳粹德军的意图早有察觉,并在马尔登地区部署了一支由美国第101空降师和第82空降师组成的部队。
尽管盟军处于守势,但他们良好的准备和严密的防御系统使他们拥有更大的优势。
三、战役的爆发与激战1944年12月16日,纳粹德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他们迅速突破了盟军的前沿防线,占领了一系列重要的交通要道。
然而,纳粹德军的进攻并未如他们预期的那样一帆风顺。
盟军迅速做出了反应,重新组织战线并展开顽强抵抗。
几乎整个冬季,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尤其是在这片狭小而重要的阿登地区。
四、战役的转机与胜利尽管纳粹德军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但他们最终未能实现他们的目标。
盟军的坚定抵抗以及空袭支持使得纳粹德军不得不陷入困境。
盟军还成功地扩大了他们的军火库,争夺了对空中的控制权,并坚守住重要的城市阵地。
最终,纳粹德军不得不放弃他们的进攻计划,并在1945年1月退回到他们原来的防线。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盟军迈向胜利的转折点,同时也是纳粹德军最后一次在西线反攻的努力。
五、战役的影响与意义马尔登战役不仅仅是双方战略胜利和失败的结果,更是整个战争的一个缩影。
世界历史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择题
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1.二战前,首先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A.西班牙 B.奥地利 C.波兰 D.匈牙利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使德意法西斯国家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的军事行动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C.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D.意军侵占埃塞俄比亚3.德国法西斯吞并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是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C.西班牙 D.奥地利4.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签订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D.英法对德宣战后一年内没有对德军发动大的进攻5.慕尼黑协定的内容是A.同意德国吞并奥地利B.同意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C.同意苏台德地区自治D.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6.慕尼黑会议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7.英法同德意法西斯签订慕尼黑协定的目的是A.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B.为了赢得备战时间C.保护捷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D.同德意结成反苏同盟8.慕尼黑协定签订产生的最直接的消极影响是A.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加速了战争爆发的进程C.致使苏联与英法集团关系最终破裂D.使英法处于极其不利的战前形势中9.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后果不包括A.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加速了大战的爆发一D.英法赢得了备战时间10.与下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A.1936年3月—1937年2月B.1937年3月—1938年9月C.1935年10月—1939年2月D.1939年3月—1939年9月11.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张伯伦对希特勒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尖锐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12.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是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②具有反共产主义的因素②有关于赔款问题的决定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3.1939年,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目的是A.扩展势力 B.避免卷入战争C.对抗英法 D.赢得备战时间14.促使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A.慕尼黑阴谋对苏联造成威胁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苏联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15.德国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目的是A.寻求自己的安全保障B.共同对付英法的威胁C.放弃反共产主义立场D.解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16.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与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英法纵容德国侵略苏联的必然产物B.是希特勒德国战略策略的产物C.为苏联备战赢得了时间D.与慕尼黑协定一样,纵容了德国侵略17.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世界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C. 法西斯势力与人类和平进步的矛盾D.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18.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那么你知道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日子一天天过去,对时间的消逝已经麻木,进攻、防御、反击交替,尸体在堑壕间如山丘般隆起。
”这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著《西线无战事》中的片段,它再现了吞噬无数生命的堑壕战景象。
这种“绞肉机战斗”之所以会出现,与1914年德法马恩河会战的结局密切相关——谋求速胜的德军无力攻破法军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防线,而法军也无力迅速赶走侵略者,结果导致战局僵持,加剧了战争的残酷。
众所周知,自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和法国互相敌视,前者渴望彻底粉碎谋求复仇的法国,获得稳固的“欧洲共主”地位,后者则一心想收复被割让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为此组建起庞大陆军,同时法国政治家还幻想英国和俄国盟友能及时参战,联手打败德国。
有意思的是,双方设计的战争计划都是“投入重兵以求速胜”。
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897年提出名为“施里芬”的作战计划,假设大战爆发后,法国联合俄国东西夹击德国,但俄国完成军队动员至少需要40天,德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快速投入重兵(97个师,占全部军力的9成)展开对法作战,其中79个师(约120万人)组成右翼集团,沿海岸线经比利时直插法国北部,占领巴黎,继而迂回东北,与左翼集团(9 个师)和中路集团(9个师)夹击歼灭法军主力于法德边境地带。
“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极端削弱德军左翼集团,使右翼获得最大可用兵力,发动最大强度的攻击,在俄国正式出兵参战前覆灭法国。
因此,施里芬临死前还谆谆嘱托同事“切勿削弱右翼”。
可是,接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却被施里芬的大胆给吓坏了,楞是从右翼挖走26个师,加强左翼和中翼,强化对法军正面和俄国边境的防御,从而大大削弱了右翼的攻击力度。
与遭到阉割的“施里芬计划”相比,法国的“17号计划”显得更加一厢情愿。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新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慕尼黑会议及其后果;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不列颠之战;德军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莫斯科保卫战。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不光彩行为。
②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初期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慕尼黑会议;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是怎样对待这些侵略行为的?(学生回答略)由于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政策,致使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的世界性大战。
从第15课起,我们将用三节课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书)1938年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
在没有受到抵制和制裁的情况下,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贴图:把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阶段(板书)1.德军“闪击”波兰(板书)德国吞并捷后,又向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
它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后,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
英、法走投无路,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英、法虽已对德宣战,但仍然企图怂恿德国在灭亡波兰后,进攻社会主义苏联。
因此在西线出现了面对德国23个师的兵力,英法联军110个师躲在马奇诺防线背后按兵不动的“静坐战争”。
波兰军队孤军苦战,终因弹尽援绝,20多天后华沙陷落,几天后波兰覆亡。
(贴图:在挂图上把波兰变成与德国一样的颜色)2.德国占领西欧(板书)(提问、引导讨论:德国侵占波兰后的战略目标是向东还是向西?为什么?)德国侵占波兰后,集中力量对付英法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惨烈的五大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惨烈的五大战役二战横扫欧洲,将世界上所有主要军事力量卷入其中,只留下一片腥风血雨和破败不堪的景象。
至少5千万人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丧命,因此二战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惨烈的五大战役,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惨烈的五大战役介绍五、列宁格勒战役历史学家和学者们有时候会对"战役"一词的定义比较宽泛。
列宁格勒战役就是个典型例证。
列宁格勒战役又叫列宁格勒围城战,这是一场历经数年的战役,时间至少长达900天,从1941年9月一直到1944年1月。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这场围城战伤亡之巨:在列宁格勒牺牲的苏联人,比整个二战中死亡的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总数还多。
在这场战役中,不仅是战士,所有男人、女人,甚至是孩子,只要能出上一份力的,全部被动员起来,保护城市的边境,抵御纳粹坦克的侵袭。
尽管这场战役如此惨烈,苏联军队及其人民最终还是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把他们的城市从彻底毁灭的危险中挽救了出来。
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多半可以想见列宁格勒战役中的伤亡人数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最可怕的是至少有100万平民死于战争,这个数字大概相当于当时列宁格勒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些人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有些人则死于疾病、寒冷或是饥饿。
纳粹势力用封城的方式来阻断苏军的物资供应。
苏联军队也因此失去了不止100万的人员的生命,这还不包括200万生病和受伤的人员。
德国的伤亡人数尚有争议,但最少也有数十万之多。
四、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中,纳粹的目光落在了斯大林格勒。
这座城市铺展在伏尔加河沿岸,它不仅是可以生产军用物资的工业城市,更是入侵苏联的重要战略要地。
纳粹对这座城市进行了疯狂的空袭,陆军兵力也超过15万,并配有约500辆坦克。
纳粹指挥本以为可以轻松取胜,但苏联军队却对其进行了百折不挠的反击,战役如火如荼地持续了五个月,大街上到处都是枪声。
到了11月,苏联进行大规模反攻,把侵略者逼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当时叫阿比西尼亚,它位于北非东部,扼红海南大门,是当时北非唯一的独立国家。
”本句无疑告诉人们埃塞俄比亚是北非国家。
我们知道,按照方位,一般地把非洲分为北非、东非、南非、中非和西非五部分。
北非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区,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加那利群岛。
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位于地中海沿岸,历史上同西亚人民有密切往来,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方面与西亚十分相似,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普遍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也称这些国家为阿拉伯国家。
而东非主要指非洲东部地区,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和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
这里的地理位置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红海、印度洋沿岸,地势较高,由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组成,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地势与北非都有很大差异;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主要是阿姆哈拉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信科普特基督教,还有部分加拉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
科普特基督教为国教,通用英语,这也与北非国家不同。
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现代史》1984年版,都把埃塞俄比亚列入东非国家之列。
现行初中地理教科书也没有把它列入北非国家之中。
我认为历史、地理两科应该统一起来为好,不能给学生造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的印象,应该恢复埃塞俄比亚属东非国家之说。
这样,课本的注释中“(埃塞俄比亚)是当时北非唯一的独立国家”也就不确切了。
(河北省南宫中学 郑世磊)二十六、
“实质”不尽然
课本第45页:“美国的‘中立’,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
”实际上美国的四个中立法案并非都具有绥靖性质。
(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 王才清)二十七、
《慕尼黑协定》
课本第50页:“同年(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把这种作法称为‘慕尼黑阴谋’。
”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容易使人误认为《慕尼黑协定》只规定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无其他内容。
不独有偶,《教学参考书》第117页“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了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的说法,就更使人有这种误解。
那么,《慕尼黑协定》是不是只出卖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
课本第51页《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图用图例清楚地标明1938年10月德国除了占领捷克西北的苏台德地区之外,还占领了许多其他地区。
《世界现代史》(王春良、祝明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说:(《慕尼黑协定》)协定的基本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月1日开始从苏台德区等地‘撤退’,10月10日完成。
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不得破坏,无偿移交给德国。
”在这里用了个“等”字,说明割让的并非只是苏台德地区。
《中学历史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也明确指出:(《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和居住多数德意志人的其他地区割让给德国。
(山东省肥城一中 李海军)
(山东省肥城六中 韩爱丽)二十八、
图例不一
图例得到统一。
(河南省宁陵县高级中学 代玉东)二十九、二战爆发后,德国的第一次
失败究竟是哪一个战役?
课本第54页讲到莫斯科战役时说:“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
”但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第126页在讲到“不列颠之战”时又说:“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不能实现,是法西斯德国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那么究竟这两个战役哪一个才是希特勒自发动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呢?
笔者认为,“不列颠之战”是希特勒德国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理由有:
第一,从时间上看,“不列颠之战”发生于1940年秋至1940年11月,而莫斯科战役发生于1941年秋至1942年初。
显然,莫斯科战役晚于“不列颠空战”。
第二,从战略角度看,希特勒制定了独霸
・
9
3
・
欧洲的侵略计划。
为了实现其目标,从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已占领欧洲十几个国家,德国独霸欧洲的道路上还剩下英国和苏联两大障碍。
原计划先打英国,后进攻苏联。
但由于在不列颠之战中受挫,德国海军亦不占优势,遂改变原军事部署转而进攻苏联。
这一军事部署的调整,从此使德国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第三,从战术的角度看,德国利用的是“闪电战”,其特点是速战速决,企图使用这种战术逐个击破敌人,不让他们联合起来抵抗侵略。
大战初期,德国频频得手,许多国家迅速败亡。
有的国家一天就被侵占,像法国这样的大国,也仅用了一个月。
但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三个月顽强抵抗,使德国第一次未能得手。
第四,从这次战役的结果和影响上看,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500余架,而且最终德国未实现其企图。
英国军民所表现出的高昂的士气和大无畏的精神,无疑对气焰嚣张的德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德国“闪电战”频频得手、许多国家迅速败亡的情况下,对于其他各国人民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宁夏化工厂中学 田琦漪)三十、德军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课本第54页在叙述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时指出:“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
”可在与本课本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继续沿用旧课本的观点,认为“不列颠之战”使“法西斯德国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
为什么会出现课本与《教学参考书》不统一的说法呢?“二战”中德国法西斯侵略活动所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到底是“不列颠之战”还是“莫斯科保卫战”?
笔者以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弄清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
判断战争胜负固然要看双方损失情况,但这不是主要的。
最主要的标准应该以是否实现战争者的战略意图。
实现了,即使战争中伤亡比较惨重,也是取得胜利;反之则是失败。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物资损失都要远远大于侵略者日本,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
因为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却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实现了抗战的目的。
而日本灭亡中国的阴谋被粉碎,尽管损失较中国小得多却彻底的失败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只要考察一下德国法西斯是在什么情况下进攻英国,战略意图何在,我们就不难作出判断。
1939年9月德国开战以后,实施了“白色方案”、
“威塞演习”和“黄色方案”,灭波兰,占北欧,陷西欧,一路所向无敌,希特勒制定的战略计划均顺利实现了。
西欧地区除几个中立国外,只剩下孤悬海外的英国了。
希特勒发动反苏战争的野心也极为迫切,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希特勒通过中立国向英国提出“公开而体面的和平”,企图迫使英国不战而和,然后把英国拉上德国法西斯这辆战车,共同反苏。
然而此时英国张伯伦已经下台,主张对德强硬的丘吉尔出任首相兼国防大臣,组成了战时联合内阁。
希特勒的“友好建议”被丘吉尔政府坚决拒绝。
这样,希特勒于7月16日下令制定进攻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
8月正式实施。
德国法西斯动用了2600多架飞机不分昼夜对伦敦等重要城市、交通线和军事设施狂轰滥炸,妄图通过空中打击迫使英国乞和。
可是英国军民在丘吉尔政府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奋勇反击,使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尽管英国的损失也很重,可这种英勇抵抗使德国进攻英国本土、迫使英国投降的战略意图未能实现,《海狮计划》被迫无期推迟。
这是德国开战以来从未碰到的敌手。
当然,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国法西斯的战略意图也未实现,这毕竟发生在一年以后。
因此,开战以来德国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应该是“不列颠之战”。
(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徐云庆)三十一、看不明白
课本第59页《1943~1945年欧洲、北非战场》中图例“ 1942年”,使人看不明白,不知这是否标的是1942年的“战场”?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 张金勇)三十二、美英军队登陆是在意大利
政变之后
课本第60页讲述阿拉曼德意军队防线崩溃后说:“接着,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登陆。
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
这段文字的错误之处在于: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发生在意大利政变之后。
上述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为: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队开始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25日,国王接见墨索里尼,令其辞职,由意军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组阁。
事后,宪兵监禁了墨索里尼。
9月3日,巴多格里奥政府同美英签订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