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培养方法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教育目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教育目标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的能力。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加深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其次,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益之才。
最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应该对社会问题和现象有所觉察,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担当起社会责任。
这样,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二、培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教育目标,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采用有效的培养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首先,提供多元化的课程。
学校应该设立开设与人文素质相关的课程,如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对人文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
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和实地考察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进行团队合作和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政策措施为了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政府和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人文素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院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环境,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人文素质的社会栋梁。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
学校应当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之美,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学校还应当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公德心,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实践活动。
人文素质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的课程,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文之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人文素质。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和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和家长们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人文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怀下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质。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涵盖着人文知识、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高校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着不少问题,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面狭窄。
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甚少,造成了知识的片面化和狭隘化。
2.缺乏文化自信。
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了解不足,面对外部文化时,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道德上出现了偏差和淡化,缺乏对于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把握。
4.社会实践能力弱。
很多大学生将时间都用于学习本科知识,对于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人文素养的欠缺。
综合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提升。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方法1.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课程高校应该开设一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等多领域的人文素养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明史、西方哲学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传授和呈现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加强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多感受社会的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3.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应该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多读一些人文、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不断锤炼自己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内容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乃当务之急。
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探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先进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升综合修养与人文素质,是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一)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当务之急文化主题的多元化造成了对峙文化的存在。
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融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战略态势,各种不同的文化随着经济、政治活动而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影响着当地的本土文化。
比如美国随着好莱坞、迪斯尼、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风靡全球,不仅为它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到处消解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成为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
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不动声色而颇具杀伤力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于主导地位。
但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处在国内外复杂环境里,在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中,他们的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心理容易出现矛盾,往往陷入苦恼和困惑之中。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及实施路径

《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及实施路径》2023-10-27contents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礼仪教育的效果评估目录01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得体、大方的形象,提升个人魅力。
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进而提高沟通能力。
通过礼仪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会自信、自律地与人交往,从而增强自信心。
03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影响0201懂得礼仪可以让大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促进人际关系礼仪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技巧,进而提高社交能力。
提高社交能力礼仪教育强调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有助于增进大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增进团结协作提高就业竞争力懂得礼仪可以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有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
增强职业素养礼仪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礼仪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促进职业发展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让大学生在职场中更容易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02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家庭教育是礼仪教育的基石。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教导孩子尊重长辈、关爱家人、谦逊有礼。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传统节日、生日等特殊日子,教育孩子重视传统礼仪和家庭伦理。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尊重他人、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教育他们如何与人交往、沟通以及处理人际关系。
家庭礼仪教育学校礼仪教育学校是实施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校园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有礼的氛围。
学校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强化礼仪意识。
课堂是实施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16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王淑平 宋国梁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建系摘要:对“学子”来说,学习文化课固然重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问题,先“学做人”更重要,学会做人,则会把“事”做得更好。
关键词:《道德经》;《弟子规》;《易经》;自然规律;教书育人;阴阳平衡;社会安定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就是“依据、效法、遵循”之意,其大概意思是说:人生活在大地上,就要遵循大地的法则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万不可急于求成、一夜暴富、一口吃个胖子,比如,按照自然规律养鸡、养猪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以出栏,人们吃上味道好,也不得病。
而如果使用“快速育肥”添加剂,鸡和猪的生长时间明显缩短,大家觉得吃不出香味了,并且对人体还有副作用,这是典型的“揠苗助长”,那么,对孩童的教育也是同理;大地要遵循上天的规律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最好吃应季水果蔬菜,顺应自然也就是顺应天意,能够得到最好的营养;天体星球的运转依据其固有的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是遵循自然规律。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人、地、天、道”,都要效法自然,这是《道德经》的核心。
《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按照“道法自然”规律,给学童们所立的生活规范,《弟子规》的总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原意是说:《弟子规》这本书中讲的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规定了学童们必修课程: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同时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有爱心,还要时常亲近有仁德之人,向他们学习,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以上这些事是做人做事的根本,非做不可的。
如果你做到了还有富余的时间精力,就去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我国校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 2 0 3 ・
我 国校 园 大学 生人 文素质 的提 升
赵 婵 娟
( 吉林化工学院人 文社科部 , 吉林 吉林 1 3 2 0 0 0 ) 摘 要: 我 国校 园大学生的人 文修 为不足 , 这种现状与 高校教育观念 、 教 育内容 、 教 育机制 密切相 关。改善 高校 对大学生的人 文修 为 教 育, 提 升大学生人 文素质应从三 个方 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 即: 从教 育观念上转变 ; 在教 育内容上调适 ; 对教 育方法创新。 关键词 : 大学生 ; 人文修为 ; 教 育观 念 ; 教 育 内容 ; 教 育 方 法 个人人 文修为怎样 , 具象 于一 个人 的精 神世界 , 表 现于一个 理解 自由发挥会使得分受影响 , 这样 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分析理解社 人的思想品行 。一个人人文修为的 内涵包括 于科学 素养 、 艺术 素养 会 的能力是一种扼杀 ; 多数 家长为了实现望子成龙 的梦想也只能 只 和人文素养等诸方面 , 这些素养 的积 累需要 历史 知识 、 文学 知识 、 政 注 重子女 的学 习成 绩 , 忽视 孩子道 德 、 心理 、 品格等方 面的全 面成 治知识 、 法律知识 、 艺 术知识 、 哲 学知识 、 宗教知识 、 道德 知识 、 语言 长 ; 注重分数 和升学率 的教师 的考核 机制使教 师只好追 求学生的考 知识等人类文明知识的共同修为。 高校对大学生肩 负着将之培养为 分名 次 , 无 暇在塑造孩子 的灵 魂方面花费时 间与精力 , 甚至在 教育 在受教育者 面前将 自己的伦理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合格 接班人 的重任 , 那么, 在 对其进行 专业 过程 中将 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 , 文化知识传 授的 中, 理应也要重 视对大学生 的人文关怀 , 尽 可能 的 与 道 德 行 为 割 裂 开 来 。 提高他们 的思 想品行的文 明度 。 3提升我 国校 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着力点 1 我 国 校 园 大 学 生 人 文 修 为 显 露 出 的 问题 3 . 1解放思想 , 转变教育观念 其一 理想 信念 弱化 。 政治热情 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多大学生 中处 我们 的社会发展 和教育机 制都在误 导学生 向物质利 益追求 方 于缺 失状态 , 代之而来的是个性的极端飞扬 , 凡事从个人喜好 出发 , 向片面发展 ,表现为对 自然科 学和技术等工具理性 的片面追求 , 对 如思想政 治理论课 无故旷课 已经成为常态 , 即使 理论 修为和教学经 人文社会科学价值理性的忽视 。提供价值理性 的教育被不断削弱 , 验 丰富的老师 上课也难 于例外 , 将政治素养 的积 累置于无所谓的境 工具理性 教育片面膨胀 , 结果是 导致人的畸形发 展 , 这 种追求 的成 地 。平 时学习不认 真 , 不努力 , 在 考试时以作弊来蒙混过关应 , 甚至 功最终将导致人的物质财富的富有和精神财富的贫穷 , 例如可能使 连作业都不愿 意动手完成 , 在交作业 时从 网上下载成文 。 人身家万贯而精神空虚。 所 以对 于人 的全 面发展提供价值理性的人 其二 道德 意识 弱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代高素质人群 , 理 文社会科学 比其他学科具 有更 为基础性的功能 。因此, 要改 变人 文 应 在社会公德方 面有 良好 的修 为 ,在 国人 中起 良好 的道德示 范作 教育不如人 意的现状 , 首先要走 出认识 的误 区 , 需要 在教育观念 上 用, 然而 , 在很 多场 合中大学生 的道德 表现是适得其反 的, 如排队加 确立人文教育的本体意识 , 自觉地把人文素质教育视 为高等 教育 的 才有可能正确处理高等教 育的人 文性 塞, 在教室墙壁乱写胡画 , 上课打 手机 发信息 , 懒 于清 扫宿舍教室卫 出发点和归宿。在此 前提 下 , 生和擦黑板 , 在公共场合 抽烟喧哗 , 偷盗斗殴等 。 功能与工具性功 能的关 系 , 解决 目前存在 的功能倒置 问题 。 3 . 2 勇于探索 , 调适教育内容 其三 自我价值 强化 。 如报考入学 和求学动机从原来 的崇名到现 今 的崇实 ; 在毕业和择业 的意识上从原来 的服从 国家需要 到现在追 高等教 育注重人 文精神培养 应该具有 可行性 , 包括 : 对人文认 求 自我价值 的实现 ; 在处理师生之间 、 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时 , 从原 知重要性 的确认 , 人文知识 的普 及与拓展 , 注重塑造 学生的独立 人 来 的以人情友谊 为重 到现在 的经济利 益为重 ; 为 了考试及 格或者得 格 , 把追求祟高 的道德境界作为人必 须具备 的价值 理想 , 创造尊 重 高分 不惜破坏 学校 制度 收买 老师 , 重视能为将来带来 实际利益的专 人理解人教学氛围 , 为青年学生构造一种具有相 当深度 和较高 文明 程度的文化底 蕴 , 在这方面 中国重视道德修养 的儒家学说有很 高的 业学科 , 忽视思想修养等功利性弱的学科 。 其 四 自我享乐强化 。 大学 生在校 园学 习期间 , 理应将 习得知识 , 借鉴价值。如此使青 年学生从 内心 形成人文认同 , 在其 思想深处形 提 升个人人文 素养放在第 一位 , 但是 , 很 多大学生将 大学 的校 园生 成一种对 于人文 内涵 的感 动 ,从 而让全 面发展成为 学生的主动 追 活作 为 自我享乐 的时机 。 如思想上 向钱看 , 拜 金主义思想盛行 , 甘于 求 。 3 . 3注重 实效 , 在教育方法上创新 寂 寞学问者鲜寡 ; 生活 中讲及时行乐 , 出门就打车 , 有 时间就沉溺于 饭店 、 茶屋 、 网吧、 商店 , 将父母 的血 汗钱挥之如土而无愧疚 , 甚 至不 提升大学生 的人文素质需要高校讲求 教育方法 , 适宜 的教学 方 法通过教育效果来衡 量 ,不适 宜的教育 方法通过教学效果来调适 。 惜 为金钱践踏 法律 , 及至违法犯罪。 2 追 究 我 国 校 园 大 学 生 人 文 修 为 问题 的原 因 需要强调的是 , 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 尊重 学生在教育 中的主体地位 , 教师情感 的投入是必不 由社会转 型带来 的影响 。 我 国从计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 关照到学生的全 面发展。在教育 的过程 中 , 的转 变改 变了社会微观 主体 的动力结 构 , 即从强调政 治觉悟转换成 可少的教育因素 , 教师对学生一个微笑 的眼神 , 一句肯定的评语 , 一 一席平等的对话都能够起 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 相反 , 强调经济利益 。 市场经济以其优胜劣汰 的竞争机制号召世界上每一 次亲切的握 手 , 个企业 和劳动者投 身到追逐物质利益 的竞赛 中。 我 国对市场经济体 如果教 育者缺乏爱 心 , 不是 以爱的方式 , 而是 以机械冰冷 的方式从 制 的选择 , 使全体社会成员物质利益至上 的观念得 到了空前的普及 事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 就会失去对学 生的亲和力 和号召力 , 从而使 和强 化 , 这样的社会背景是大学生思想变化 的基本 的也是最主要的 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 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 , 在整个教育过程 中 社会根源 。当多元 的思想观念像潮水 般涌来的时候 , 当各 种价值观 应贯彻人文关 怀 , 以对学生的 了解为基础 , 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原则 , 念像 五光 十色霓 虹灯 随处 闪烁 的时候 , 当代大学生 和社会 上的人们 以平等对话 为沟通态 度 , 应利用各种手段消除师生之 间沟通 的距离 样, 在新形式 、 新 问题 面前 , 难免 出现彷徨 、 迷惑 、 无所适 从的心理 与障碍 , 使师生 能够平等地真诚地交 流 , 从 而在这种真诚 表达和 真 情 交流中实现教 育 目的。在教育方法上还应 强调 寓教 于乐 , 灌输式 状态 , 从而引发一些有悖于道德规 范的行为 。 由高校生活环境带来 的影响。高校生活期间 , 大学生们摆脱 了 的理论教育固然不可缺少 , 但是寓教于乐 的教育方法更 富有耳濡 目 家庭 教育 的约束 , 但 自身的各方 面修 养都还欠缺 , 尤其 在 自我 约束 染 的效果 ,应善于将灌输式教 育与寓教 于乐 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 。 的正 能量 方面还很不适应独立生 活的需要 , 尽管 高校 有着 多年积累 在教育媒体 日益 发展 的今 天 , 亦应重视对教育媒介 的使用 。 下 的培养教育 大学生有其是对其 日常生活管理的经验 , 但是 尚属于 “ 粗放式” 管理 , 在很多情况下 , 大学 生需 要 自我教育和管理 ; 特 别在 大学生 的人 文修为方 面 , 高校教 育有 缺位之处 , 在重视 对学生 进行 文化 知识教育 的同时 , 人文教育没有同步跟上 。 由应试教 育带来 的影 响。应 试教育模式下 , 我国的基础教育不 得 不成为 以分数 为 中心 的教育 , 这在德育 中, 表现为 回答 问题 的思 路 和方 向是事前 给定 的 , 只要求 学生按照既定 的思路走 , 按 自己的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王元新(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的原因,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有效推进教育观念、教育投资、以及大学生自我提升人文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建议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1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水平不高,有失社会公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基本社会规范。
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了消极的评价。
一些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低,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强。
部分大学生上课喧哗,迟到早退,考试作弊,乱扔垃圾,践踏草坪。
道德滑坡现象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2)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倾向,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但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许多大学生往往漠视他人的基本的合法权益,无视法律的存在,恶意攻击对方,甚至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3)心理压力大、心理障碍障碍多。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学业、就业压力及复杂社会人际关系,许多大学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失去信心、挫败感增加、心理承受力差、部分学生表现出郁闷甚至抑郁,沉迷于网络、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4)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
有一些大学生基本的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
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仅对所学专业知识较擅长,而对其他人文知识就显得较为薄弱。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三、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第1 3卷第 3期 21 0 1年 6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n l f a nn ie s yo e h oo yS c l c ne dt n o r a o igUnv ri f c n l g (o i i c io ) o Li t T aS e E i
二、产生大学生人文素养差异 的 因素
( 一)家庭是最高形式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 的摇篮 。家庭教育理念偏 差 是感 恩教 育 实效性 较 弱 的前 提 。每 个做 儿 女的 ,
其 心理 上都 会有 父母 给其 留下 的 烙 印,这烙 印既 有
内在修养” 教育的根本 目的是教会学生“ 。 做人” 的道 理 ,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在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 人 文 素养 。人 文 素 养 的 灵 魂 是 “ 人 为 中 心 的 精 以 神” 每 个人 的人 文素 养 的质量 是 个 人身 心健 , 康 发 展 的 结 果 。其 核 心 内容 是 对 人 类 生 存 意 义
即学校” 学校应把德育渗透到学生 日常的学习生活 ,
收稿 日期:2 1— — 0 0 10 2 4 作者简介 :武惠营(9 1) 18 - ,女( 满族) ,辽 宁黑 山人 ,助 教,硕士。
1o 0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 卷第 3 3 期
别,他 ( 她)们带着不 同的心理状态学习,经过高 考的磨练,虽然表面上考上了大学,但并不是终极 目 ,他们的人生才刚开始。过度的望子成龙、望 标
Vo .3 No 3 11 , .
J Un. 201 l
论 高校辅导 员如何提 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武 惠营
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促进作用,继而指出了通过汉语言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具体举措,包括认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选取最适宜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关键字:汉语言文学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自从新课改推行以来,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越来越关注学校的人文教育。
汉语言文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它对培养中国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水平有很大影响。
教师要抓住汉语言文学的特色,面向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人文教育。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中国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促进作用(一)有利于涵养学生人文情怀中国语言文学本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优秀文化也对学生具有影响与陶冶的功能。
学习者们通过持续地研习文学知识,当到达了一定的数量时,量变也会产生质变,从而把汉语言文学知识转变为个人内在气质,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表现了出来。
在当下复杂的社会中,人很容易迷失自我,单纯寻求对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忽略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而汉语言文学课程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寻找学习的新方向,寻求精神信仰,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应用素养为何要学习汉语言文学?因为它可以从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者,在完成汉语言文化学业时,就需要从近四年的课堂教学中了解该专业,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增强阅读理解,为今后掌握更多的中国文化专业知识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为培育自己丰厚的底蕴和更宽广的文化视野而服务。
有目标才能有力量,而老师为了使学生良好地学习,就必须指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业目标。
老师要提高学生对经典图书和中国古代文章的品鉴,积极运用一些书籍提高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学生能寻找一个更适合自身的读书模式,从而形成合理的读书观念与具体的学习目标,调动其对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从而创新教学机制。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也是未来国家的中坚力量,因此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实践素质、健康素质、管理素质和社交素质等。
那么,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呢?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提升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化素质、历史文化素质、审美情趣素质、道德素质等。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比如:1. 学习语言文化: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广播,多接触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别是学习一门外语,可以扩大自己的语言文化素质。
2. 沉淀历史文化:多去国家级、省级历史博物馆,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增长自己的历史知识,深化对祖国的认识。
3. 拓展审美情趣:去看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节目,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素质。
4. 做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学好道德素质,做到具有职业道德、善良与正义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
二、提升科学素质科学素质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的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要提升科学素质,需要:1. 加强科学基础知识学习:多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行业的基本知识,并且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2. 参加科学研讨会、科技创新比赛:参加科学研讨会、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深入了解新科研技术,提升自己的科学能力。
3. 科学思维培养:注重科学思维,大力依靠科学思想,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4. 动手实践: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发现问题、创新解决问题、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创新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下面是几个创新培养的建议:1. 思维模式转换:遇到问题可以多角度思考,寻找切入点,做出创新性的解决方式。
2. 商业模式分析:掌握企业管理、经济金融、市场开发等基础知识,理解和分析商业模式,提升商业思维。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
素质,包括了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识和关注,能够认识和理解世界和
人生的质量。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能够帮
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方法:
1.注重基础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
及人文等方面。
2.提高文学艺术素养,包括阅读经典作品、学习音乐、绘画、书法等
艺术技能。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口才表达、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及领导能力。
5.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包括自我探索、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管理自己的情绪等。
6.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总之,大学生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成才,更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陈会芳时现菊翟玉肖王素萍陈俊陵(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1)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
加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培养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1"go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做出了很好的阐释.他认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
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中国人文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m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加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巾,“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
近代.人文这个词被用来翻译Hum ani咖——人文主义。
西方的“人文”是相对神学、神文而占的。
是针x,-j-中世纪的宗教等级制、文化专制而言的.是在自由理念基础之上对人权的一种张扬和歌颂.是对人类价值的呼唤。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称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仅具备专业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其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时代院校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其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以下为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思想道德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的核心素质,包括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熟悉与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人文课程、组织文化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其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新者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脉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团队工作。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大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其人文素质,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什么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即人们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是指在面对问题、解决困难,或进行社交交往时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
人文素质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道关怀、责任感、宽容与谦卑等精神价值,而狭义的人文素质则更注重文化修养、审美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加强人文课程的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文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院校应该注重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如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相关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学科的范畴中,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兴趣,提高其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
加强实践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加强其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注重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院校应该鼓励师生互动、促进思想交流,让学生在思辨和探索中成长。
也应该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人文课程教育、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素养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文素养的培养却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始于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包括人文学科、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人类的思想、艺术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通过与社区、学校、企业等进行合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
三、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应该积极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倡导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是人文素养培养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大学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读物资源,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历史文献等。
同时,大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大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学术论文的撰写等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
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的师资队伍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
大学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教育能力,激发他们对人文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角色的扮演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大学应该加强人文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真正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广亚智慧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探索

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增加个人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
人文素养对于塑造大学生人格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当今,受到市场经济和网络传播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中也流行着一些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价值(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意思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文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中外古已有之,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人文教育,《周易》之《贲卦·彖传》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强调注重人事伦理道德教化。
人文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一种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则始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总体来看,人文的基本要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人的价值。
素养则是由知识、能力、思维、习惯形成的修养总和。
人文素养是指人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获取的人文知识的不断积淀,内化成为一种以关注人的价值追求为基础的精神态度和思想倾向,是内在人文精神和外在人文行为的综合表现。
(二)良好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价值。
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理解世界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人格塑造、提升生命境界具有重要的价值。
1、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态势。
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然而精确的运算并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困惑和困难。
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科技与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背后的人文伦理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产品会把人的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
在众多服务行业中,如果要最优化地满足客户需求,也需要借助人类学、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去深入挖掘客户体验。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在当代社会,人文素养日益成为大学生必备综合素质之一,而美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就美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行美育教育提出建议。
美育教育是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教育是对艺术与人类文化的理解、欣赏和理解发展的深入探究,吸取人类创作实践的丰盛和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艺术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文化修养,这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意义重大。
首先,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认识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特点。
在美育教育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和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通过艺术展示文化的演变和对人类世界的理解,从而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呈现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美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和人文精神,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超越直观经验,理解不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自己的独到见解。
最后,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人在了解自身所处社会、地域和民族造成的文化不同性,同时掌握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懂得用文化的智慧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美育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创新的美学思想,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在文化交流中体现出自己的国际视野。
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美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实行美育教育的对策为了有效地将美育教育应用到大学人文素养教育当中,以下对策建议供教师参考:(一)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应该在美育课程中重点关注多元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艺术创作中的多元文化信息,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二)增强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趣味和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内涵和思维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原文作者:缪西林摘要: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外在表现,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知识,技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也逐渐成为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在近些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重视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专门化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相关概念。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高等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外在表现。
人文素质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知识,观念,信仰,情感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改革的目标发生了重要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加强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人们逐渐由原来过度重视学生卷面成绩向学生人文素质方向转变。
国家对学生尤其是高等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在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近些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重视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人们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加强高等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高等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结合人文素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概念,来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一、人文素质教育概述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风貌,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外在表现。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观念,信仰,情感,意志等一系列内容构成的,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
[论文]人文素质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
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素质。
人文知识主要指的是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同时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单纯的掌握了人文知识,还不能说这个人的人文素质高。
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人文素质的时候,更多看重的是一个人的人文精神。
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人文精神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平常工作生活中,自身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与内在性格。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学工作者利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专业化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思维,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对卷面成绩过度重视,相反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素质教育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开来。
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被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大高等院校。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XX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规定,它主要指的是各社区群体,或者说是个人的各种社会时间。
观念标书。
知识。
技能等相关的工具,手工艺品以及文化场所等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些年来人们文物保护观念变化的结果,传统的文物保护只是针对于那些物质遗产进行保护。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人们保护文物观念的变化,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逐渐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个国家重视起来。
人们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业保护。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国家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产生了一些争论,最为典型的就是中韩之间围绕着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争论。
随着这场争论的发酵,我国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成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广大教学工作者运用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来向学生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特点等一些基本内容,同时还要利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来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处世哲学,气质修养等素质,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容的介绍,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容固然重要,但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这门课开设的真正意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使得更多人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中来,最终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广大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敢于大胆创新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最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学水平,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特点,要充分领会课堂教学的真正规律,要按照课堂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学水平。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上文,笔者各自分析了人文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相关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首先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究竟有何影响,只有在充分搞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与人文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后,我们才能真正学会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来提升人文教育。
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学水平,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又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常紧密,同时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
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生人文教育,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高等院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要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学校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其他学科共同构成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上文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这是学生非物质文化教育的最终的发展方向,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只有充分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保证教育方向不会出现差错。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生人文教育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一如上文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同的,因而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保障。
以上三点,就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时候,搞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首要前提。
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只有充分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向人文素质教育靠拢。
只有真正掌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保证教学方向不发生偏移。
只有真正意识到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才能在教学中慢慢摸索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以及教学形式。
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水平的首要条件。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上文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一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
笔者经过对各大高等院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行深入细致地考察,发现近些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有了明显变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在近些年来的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积累和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进步,我们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学水平,就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这些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理论研究不足。
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近些年来产生的一门全新的学科。
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虽然发展很快,但是教学工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还很不成熟。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区间划分不专业,呈现非常混乱的局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区间划分没有科学依据,划分的也很混乱。
最终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学水平。
(三)教师人才队伍素质不过关。
各大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主要是由一些非本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者自身的素质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水平,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五、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虎遗产教育现状以后,我们再来探讨提升教学水平的措施。
我们提升教学水平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上文提到的三个问题采取专门措施。
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上文提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很低,因而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特点,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规律来进行教学。
(二)要科学划分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分为多个区间,对多个区间的科学划分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科学划分区间,笔者认为首先是要掌握科学的划分依据,其次是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特点和内容来进行科学划分。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指导来进行划分,才能最终保证区间划分准确。
(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