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防雷接地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由在叶片表面接闪电极引导,由引下导线传到叶片根部,通过 叶片根部传给叶片法兰,通过叶片法兰和变桨轴承传到轮毂,通过轮毂 法兰和主轴承传到主轴,通过主轴和基座传到偏航轴承,通过偏航轴承 和塔架最终导入接地网。
在机舱顶部装有一个避雷针,避雷针用作保护风速计和风标免受雷 击,在遭受雷击的情况下将雷电流通过接地电缆传到机舱上层平台,避 免雷电流沿传动系统的传导。
在风向标风速仪信 号输出端加装信号 防雷模块防护,残 余浪涌电流为20kA (8/20μs),响应时 间小于等于500ns。
雷击造成叶片损坏的机理是:雷电释放巨大能量,使叶片结构温度急剧 升高,分解气体高温膨胀,压力上升造成爆裂破坏。叶片防雷系统的主 要目标是避免雷电直击叶片本体而导致叶片损害。
机组基础的接地设计符合IEC61024-1或GB50057-94的规定,采用 环形接地体,包围面积的平均半径≥10m,单台机组的接地电阻≤4Ω, 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入大地而不产生危险的过电压。
金风1500kW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系统中所采取的过压保护和等电位连 接措施符合IEC61024、61312、IEC61400和GB50057-1994的相关规定, 在不同的保护区的交界处,通过SPD(防雷及电涌保护器)对有源线路 (包括电源线、数据线、测控线等)进行等电位连接。其中在LPZ0区和 LPZ1区的交界处,采用通过I类测试的B级SPD将通过电流、电感和电容耦 合三种耦合方式侵入到系统内部的大能量的雷电流泄放并将残压控制在 2.5kV的范围。对于LPZ1区与LPZ2的交界处,采用通过II类测试的C级 SPD并将残压控制在1.5kV的范围。
雷电保护区LPZi(i=1,2,...) 当需要进一步减少雷电流和电磁场时,应引入后续防雷区,并按照需
要保护的系统所需求的环境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B、C、D三级防雷器(SPD)保护水平的要求:
B级防雷器一般采用具有较大通电流的防雷器,可以将较大的雷电 流泄放入地,达到限流的目的,同时将危险过电压减小到一定的程度。
3.2 现代防雷保护的原理及方法: 德国防雷专家希曼斯基在《过电压保护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给
出了现代计算机网络的防雷框图:
3.2.1 外部防雷 外部防雷的作用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 外部防雷主要指建筑物的防雷,一般是防止建筑物或设施(含室外
独立电子设备)免遭直击雷危害,其技术措施可分接闪器(避雷针、避雷 带、避雷网等金属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等。
电源线路防雷 电源防雷系统主要是防止雷电波通过电源线路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造成危害。为避免高电压经过避雷器对地泄放后的残压过大或因更大的 雷电流在击毁避雷器后继续毁坏后续设备,以及防止线缆遭受二次感应, 应采取分级保护、逐级泄流的原则。一是在电源的总进线处安装放电电 流较大的首级电源避雷器,二是在重要设备电源的进线处加装次级或末 级电源避雷器。
线缆放电。 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
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 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
(3)感应过电压 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
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数据传 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
而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近地的云团对地的放电。经统计, 近地云团大多是负电荷,其场强最大可达20kV/m。
2、雷电的危害
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 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 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 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 币。
C、D级防雷采用具有较低残压的防雷器,可以将线路中剩余的雷电 流泄放入地,达到限压的效果,使过电压减小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
5、1500kW机组防雷接地系统介绍
主配电采用的是TN-C式 供电系统,即系统的N线 和PE线合为一根PEN线。 根据以上对不同电磁兼容 性防雷保护区的划分和应 用SPD的原理,在塔底的 620V或690V 电网进线侧 和变压器输出400V侧安 装B级和C级SPD即防雷 器以防护直接雷击,将残 压降低到2.5kV水平,同 时做好风机的接地系统。
3.2.2 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快速泄放沿着电源或信号线路侵入的雷电波或各种危险
过电压这两道防线,互相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
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是对建筑物内易受过电压破坏的电子设备(或室外 独立电子设备)加装过压保护装置,在设备受到过电压侵袭时,防雷保护 装置能快速动作泄放能量,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内部防雷又可分为电 源线路防雷和信号线路防雷。
障等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引起的电力系统内部电磁能 量转化,从而产生内部过电压,即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幅值虽小,但发 生的概率却远远大于雷电感应过电压。实验证明,无论是感应过电压还是内部 操作过电压,均为暂态过电压(或称瞬时过电压),最终以电气浪涌的方式危 及电子设备,包括破坏印刷电路印制线、元件和绝缘过早老化寿命缩短、破坏 数据库或使软件误操作,使一些控制元件失控。
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 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 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 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 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 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信号线路防雷 由于雷电波在线路上能感应出较高的瞬时冲击能量,因此要求信号
设备能够承受较高能量的瞬时冲击,而目前大部分信号设备由于电子元 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致耐过压、耐过流水平下降,信号设备在雷电波冲 击下遭受过电压而损坏的现象越来越多。
风力发电机组都是安装在野外广阔的平原地区或半山地丘陵 地带或沿海地区。风力发电设备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导致其 极易被雷击并直接成为雷电的接闪物。由于风机内部结构非常紧 凑,无论叶片、机舱还是塔架受到雷击,机舱内的电控系统等设 备都有可能受到机舱的高电位反击。在电源和控制回路沿塔架引 下的途经中,也可能受到高电位反击。实际上,对于处于旷野之 中高耸物体,无论怎么样防护,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雷击。因此, 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遭受雷击时如何 迅速将雷电流引入大地,尽可能地减少由雷电导入设备的电流, 最大限度地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雷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5种: (1)直击雷
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 雷。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 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 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 雷电波侵入 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
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时,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 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引下线泄放到大地的过 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磁场,轻则造成电子设备受到 干扰,数据丢失,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元器件击穿 及电路板烧毁,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4)系统内部操作过电压 因断路器的操作、电力重负荷以及感性负荷的投入和切除、系统短路故
电磁干扰(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是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 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电磁干扰的三要素:1 电磁干扰源;2 耦合路径(传输通道);3 敏感设备。 电磁骚扰是电磁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可能会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 能降级,但不一定会形成后果,即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 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正常工作而互不干扰,达到“兼容”。
2.10 防雷接地系统介绍
主要内容 1、雷电的产生
2、雷电的危害 3、防雷保护的原理及方法 4、雷电保护区域的划分 5、1500kW机组防雷接地系统介绍 6、接地基本知识
1、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 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 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 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 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
叶片防雷
雷电从接闪器通过导引线导入叶片根部的金属法兰,通过轮毂、主轴 传至机舱,再通过偏航轴承和塔架最终导入接地网。按IEC61400-24标准 的推荐值,如风力发电机组要达到一级防雷击保护要求,则叶片防雷击铜 质电缆导线截面积最小为50平方毫米。而金风1500Kw机组的叶片铜质电 缆导线截面积为77平方毫米,能够满足一级防雷保护的要求。
为了预防雷电效应,对处在机舱内的金属设备如:金属构架、金属装 置、电气装置、通讯装置和外来的导体作了等电位连接,连接母线与接地 装置连接。汇集到机舱底座的雷电流,传送到塔架,由塔架本体将雷电流 传输到底部,并通过3个接入点传输到接地网。在 LPZ0与LPZ1、LPZ1与 LPZ2 区的界面处应做等电位连接。
• 6 接地基本知识 6.1 为什么要接地
为什么要接地,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概念: 电磁骚扰(EMD,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 能降级或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作用的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 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实现系统电磁兼容的措施: 1、抑制干扰源,减少不希望的发射; 2、消除或减弱干扰耦合; 3、增加敏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削弱不希望的响应。如接地、屏蔽、 滤波限幅等。
6.2 接地的概念 “地” 一般定义为电路或系统的零电位参考点。直流电压的零电位点或 零电位面不一定为实际的大地地面,还可以是设备的外壳或其他金属板 线。 “接地”一个含义是指为电路或系统提供一个零电位参考点,另外一个 含义指为电路或系统与“地”之间建立低阻抗通道。
(5)地电位反击 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具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或设施,接地网的地电位会
在数微秒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高度破坏性的雷电流将从各种装 置的接地部分,流向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或者击穿大地绝缘 而流向另一设施的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从而反击破坏或损害 电子设备。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 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
研究表明:不管叶片是用木头或玻璃纤维制成,或是叶片包导电体,雷 电导致损害的范围取决于叶片的形式。叶片全绝缘并不减少被雷击的危 险,而且会增加损害的次数。多数情况下被雷击的区域在叶尖背面(或 称吸力面)。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针对1500kW系列机组的叶片应用了专用防雷系统, 此系统由雷电接闪器和雷电传导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在叶尖装有接 闪器捕捉雷电,再通过敷设在叶片内腔连接到叶片根部的导引线使雷电 导入大地,约束雷电,保护叶片。
3、防雷保护的原理及方法
3.1、传统的防雷方法: 传统的防雷方法主要就是直击雷的防护,参见GB50057-94《建
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其技术措施可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和 法拉第笼。
其中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金属接闪器。根据 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现有结构、重要程度等,决定是否采用避雷针、 避雷带、避雷网或其联合接闪方式。
金风1500kW系列机组的防雷系统就是遵循这一原则而设计的。
4、雷电保护区域的划分
雷电保护区LPZOA 该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受直接雷击,同时在该区内雷电产生的电磁
场能自由传播,没有衰减。 雷电保护区LPZOB
该区内的各种物体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不会遭受直接雷击,但该区 内的雷电电磁场因没有屏蔽装置,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也能自由传播,没有 衰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