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 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 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2.成果: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 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 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确立了 毛泽东 的 领导地位
是 党的历史上 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 左 ”倾 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转折
二.拨乱反正 (一)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受到打击、诬 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名誉。 史料实证: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 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 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三)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 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便利了进行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拨乱反正。
比较具有转折意义两次会议的不同
内容不同 领袖不同 意义不同
遵义会议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 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 1.“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 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2.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是一场深刻的思 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 了思想基础。 3.12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为全会指出基本思想。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由“以阶级斗争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纲”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3.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 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 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破坏,人民群 众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2、表现 ① 、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 平反。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中积累了许多 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 误方针 ,“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 了人们思想,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 1978年12月 2.重要内容:
地点: 北京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二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②、法制建设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 局面。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 主人士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 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 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 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全国人大通过并 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什么说“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
其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 拜,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是这次全会拉开帷幕的;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 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 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5、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 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
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对外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 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自主探究六:
•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 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 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 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 据此请回答: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 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 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 务,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历史 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案例一:小英已年满9周岁,但至今仍未上学读 书。家长说,村办小学的教学条件太差,甚至教 《义务教育法》 室已经快要倒塌了。而学校则认为,主要原因还 是家长想将小英留在家中帮助照顾其弟弟。后经 核实,上述情况均属实。
案例二:某村农民陈某从该市《招聘信息报》 得知某商场招聘售货员,前去应聘。商场以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其无本市户口、不招农民等理由,并说市政 府有文件,为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有些岗 位只能招收本市户口居民,不准其报名应聘。
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错误的束缚的?
• 1.人心所向—— 纠正“文革”错误 • 2.阻挡纠错——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思考:近代史以来有 • 3.尽扫残霾见真知——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两次思想大解放运 • (1)结论: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动指的是哪两次? • (2)实质: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3)历史意义:
• 1.人心所向—— 纠正“文革”错误 • 2.阻挡纠错——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 3.尽扫残霾见真知—— • (1)结论: • (2)实质: • (3)历史意义: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领导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领导者是邓小平,所以答案选B。
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为了纠正“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所以答案选A。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诞生是1921年;曲折探索的时间是66年;历史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是1978年;动荡岁月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间是1966-1976年,AB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C。
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作用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经过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中共八大的历史,领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认识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导入新课有人说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也有人称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复出后,他是怎样领导中国逐步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历史转折》,来领略这段伟大的历史。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史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史料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
教师:史料1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此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学生:不正确。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教师: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教师: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作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 要会议,其历史意义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2010· 东莞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 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核心 形成标志 思想成果
第一代
毛泽东
1935年遵义会议
毛泽东思想
第二代
邓小平
1978年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第三代
江泽民
92年中共十四大
三个代表思想
附表3: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工作重心 经济、政治体 制 教条主义 以阶级斗争为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拨乱反正 经济建设 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民主集 中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 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答案:(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 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危害:社会动乱和灾 难。 (2)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 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有法可依的局面,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 得显著成就,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 迈进。 (3)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 要保证。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共19张PPT)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 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 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 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动脑筋
*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
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2.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 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 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l2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 史性决策。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
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一个 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但在
“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从1966年7月7日开 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8年零6个月时间内 未能举行过一次会议。1976年10月6日,“四 人帮”被粉碎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恢复活动。 1982年12月4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 过第四部宪法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一次会议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刘少奇的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 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 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
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 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 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
新人教部编历史八下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共23张PPT)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领导集体
拨云见日定国是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个人崇拜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邓小平 领导集体
组织 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拨云见日定国是
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
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 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标志思想上的 拨乱反正完成
春满神州奔复兴
—— 拨乱反正
1980年,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 埃娜· 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 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 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 制度上解决问题。”
“两个凡是” 引 发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阶级斗争为纲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 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碰,敢于去弄清是非。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拨云见日定国是
“两个凡是” 以阶级 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 失巨大
盲目 个人崇拜
部编八年级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21张PPT)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集体。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文化大革命”后,党内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 指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 导致前进道路出现徘徊,极“左”思想未根本纠正。 2.思想准备: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 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 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
)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 凡是”的方针,其实质是( B ) A 贯彻毛泽东思想 B 仍然坚持“左”的思想 C 开始拨乱反正 D 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想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 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 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讨论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的思想 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来自三中全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随后在党的历史上一次重 要的会议召开了。 1978年,中共中央十 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重要内容: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的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七届二中全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在 ( D ) A 中共七大后 B 中共八大后 C 七届二中全会后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的“左”的错误方针是( A 实现经济大跃进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实现农村人民公社化 D 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D.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10.“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春天的故事》歌词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 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先从哪里开 始改革?
农村
二、对内改革(农村)
这两段民谣是农村改革前夕什么制度的 生动写照?想一想它存在什么弊端?
劳动与劳动计酬歌 头遍哨子我不买账, 出工一窝蜂,田里打吊工。 二遍哨子我伸头望, 不管勤与懒,评分一棍通。 缺少自主权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 积极性不高 出工人等人,做事人看人。 收工人赶人,评分人骂人。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谁也不会想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竟然是用按血红 手印托孤的方式拉开了……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每户 保证完成每户的全 年上交和公粮,不 在(再)向国家伸 手要钱要粮,如不 成,我们干部作 (坐)牢割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 员也保证我们的小 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 田到户协议书
当今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 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 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
结果不同 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 民族经济; 旧中国的开放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而不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
8.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清政府第一批被迫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自主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地点:北京 树立正确路线
时间: 1978年底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 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思想路线
否定“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设的新时期。 为纲的口号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
第9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知探究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的期待是什么? 但又犯了什么错误? 2、什么是两个“凡是”方针?两个“凡是” 方针错在什么地方?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4、为什么说这场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 运动?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什么是两个“凡是”方针? 两个凡是方正错在什么地方? 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 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 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奠定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伟大转折
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是教条主义,不利于拨乱反正,不 利于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
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张)(共19张PPT)
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文章。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 人民。
——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 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 小平职务。
2.召开: 3.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 “迎来了 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 展、政治的昌明、教育 的勃兴、文艺的繁荣、 科学的春天。”
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上的讲话
4.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 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心 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
新 变 化
新中心
新决策 新领导 新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外媒: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 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1.背景:
(1)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平反 冤假错案。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实质:“左”倾错误地继 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续
---华国锋
(2)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引 起人民不满。
文革后,中国正处在以十字路口,人们期 盼着摆脱困境,迈步前进,但“左”的错误思 想仍束缚着人的头脑,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 人们在彷徨,在徘徊,中国该何去何从? 1978年5月, 《光明日报》刊登 (3)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的《实践是检验 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目的: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内容: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意义: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大讨论的性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
①结束:文化大革命结束积累大量社会问题
②要求:群众要求纠正文革“左倾”错误
③坚持: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
④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思想
召开: 时间: 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3.重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重大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
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
设时期。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