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合集下载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经济指标是用于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

它们提供了关于经济增长、就业、通胀、贸易、产出、债务等方面的信息。

理解和解读经济指标对于投资者、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指标及其解读。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可以表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高的GDP增长率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而低的增长率可能表明经济放缓或衰退。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高通胀率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而低通胀率则可能表明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中未就业人口比例的指标。

高失业率通常表示经济不景气,而低失业率则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紧张。

4.贸易收支:贸易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多于进口,贸易逆差表示进口多于出口。

贸易顺差可能表明出口竞争力强和经济增长,而贸易逆差可能表明内需强劲或者出口竞争力下降。

5.债务水平:债务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债务负担和偿还能力。

高债务水平可能会增加财政风险,限制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而低债务水平可能表明财政稳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6.零售销售:零售销售是衡量消费者支出水平的指标。

高零售销售可能表明消费者信心和经济增长,而低零售销售则可能表示消费者信心不足或者经济不景气。

7.制造业指数:制造业指数是衡量制造业活动水平的指标。

高制造业指数表示制造业活动增长和经济繁荣,而低制造业指数可能表明制造业活动减缓或衰退。

8.投资指数:投资指数是衡量投资活动水平的指标。

高投资指数通常表示投资信心和经济增长,而低投资指数可能表明投资活动疲软或经济不景气。

9.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对经济及其个人财务状况的预期和信心水平的指标。

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促进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而低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限制消费支出和经济繁荣。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民生的14个经济指标含义详解1、GDP 国内生产总值,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 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居民和企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出的价值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活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人均GDP
人均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得到的平均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者投入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资产,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等,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势头。

四、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指数,反映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

生产价格指数(PPI)是反映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的指数,反映生产者的成本压力。

CPI和PPI是反映一个国家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情况的重要指标。

五、贸易和国际收支
贸易和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和国家的对外资金往来情况。

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六、就业率和失业率
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

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情况。

以上是经济形势中的基本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改善民生策略

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改善民生策略

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改善民生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善民生状况,各国纷纷建立了民生统计指标体系。

本文将围绕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和其对改善民生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是指通过对社会、经济、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综合反映社会民众的生活状况,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

民生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民生统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民众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据。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

例如,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发展差距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3.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评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

例如,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投入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4.人口指标:人口指标是统计人口状况和特征的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生育率、人口流动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社会的人口状况,为制定生育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改善民生策略基于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分析,政府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改善民生策略,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改善民生策略:1.增加收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这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提高就业率、加强职业培训等手段实现。

2.推进教育公平:教育是改善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国家的经济民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可以衡量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

以下是关于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的详细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国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经济增长的关键指标。

2.年度经济增长率:表示一年内GDP的增长情况。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境内和境外的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资本和服务的总和。

GNP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表示一个国家一年内平均分配到每个居民的经济产出。

人均GDP通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

5.劳动力参与率:表示一个国家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高说明就业机会多,反之则表示就业机会少。

6.失业率:表示一个国家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也是衡量一国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通常意味着经济不景气。

7.通货膨胀率:表示一年内物价总水平的波动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意味着物价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8.财政赤字: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可能会导致国家债务增加,加重财政负担。

9.对外贸易差额:表示一个国家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对外贸易差额通常被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反之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10.外汇储备:表示一个国家持有的其他国家货币和其他支付工具的总额。

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支付国际贸易、偿还债务或应对金融危机等。

11.投资额: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投入的资本量。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高投资额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力大。

12.研发投入:表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

研发投入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结构、就业水平、财政收支、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加以评价和分析。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一、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综合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和总量是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2. 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篇一定时期内一般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的综合指数,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和房地产等投资的总量和结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4. 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反映了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通过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富差距等指标来评价。

二、产业结构指标1. 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通过这三个产业的比重来反映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2.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的综合产出价值,也是反映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就业与失业指标1. 就业人口比例:就业人口比例是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是一个国家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2.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或暂时不工作的人口比例,是评价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财政收支指标1.国家财政收入:国家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税收、国有企业盈利等渠道获得的资金总量,是国家财政情况的重要指标。

2. 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财政支出的结构来了解国家的发展取向。

五、国际贸易指标1. 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是国家各种商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的总量,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fāzhǎn)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wùzhì)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gōngyè)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xíngshì)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

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cáizhèng)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shèhuì)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经济指标解读大全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经济指标成为了评估和分析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经济指标的解读大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通常以货币数值表示。

它包括国内各类企业和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该指数可以反映物价水平的涨跌情况,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CPI上升时,说明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消费能力下降,物价上升;反之,CPI下降则说明物价下降。

四、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品和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标。

该指数可以反映企业原材料购买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

PPI的上升意味着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的上升,而PPI的下降则可能意味着原材料价格下降。

五、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

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

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意味着就业水平提高,经济活力增强,而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则可能意味着就业市场疲软。

六、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后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

七、贸易顺差与逆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减去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后的差额。

贸易逆差则是进口超过出口的情况。

贸易顺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和国际收支情况。

八、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量。

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维持汇率稳定。

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增强,经济稳定性提高。

九、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人所占的比例。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民生的14个经济指标含义详解1、GDP国内生产总值,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nationa l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574997项指标

574997项指标

574997项指标在研究和评估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时,指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指标的使用能够提供定量数据,帮助我们了解问题的规模、趋势和影响力。

以下是关于5749个指标的简要介绍,将从各个领域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指标进行说明。

1.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失业率:表示就业人口中未就业的比例,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速度,高通胀率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

2.社会指标:-人口增长率:衡量人口数量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速度,对规划社会资源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平均预期寿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平均预计能够活到的年龄,反映出其社会保障和医疗水平。

-教育水平:包括识字率、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投入等,反映出一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3.环境指标:-温室气体排放: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排放量,是评估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

-可再生能源占比:衡量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意识。

-水资源利用率:衡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特别是对于缺水地区而言,是一项关键的指标。

4.健康指标:-健康预算比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财政预算中分配给卫生和医疗的比例,反映了对公共健康的关注程度。

-疾病发病率:特定疾病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人群中的发生率,是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指标。

-医疗资源密度:衡量医院、医生或护士的数量与人口之间的比例,反映了健康服务可及性和平等性。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指标,但5749个指标覆盖了经济、社会、环境、健康等多个领域。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和解决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祉的提升。

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解析解读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解析解读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解析解读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解析:解读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如何评估和衡量经济发展的情况就需要依靠一系列的经济指标。

本文将解析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以及就业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经济发展。

一、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核心指标。

GDP 的含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示,如美元或人民币。

GDP指标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规模以及经济增长速度。

通过分析和比较GDP,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趋势。

二、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GDP总值除以总人口得出的每个人平均拥有的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人均收入意味着居民平均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人均收入与GDP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比较人均收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发展水平和财富分配情况。

三、就业率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就业状况和就业机会。

较高的就业率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实现就业,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就业率的分析和监测,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形势,及时发现就业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就业。

以上所述的GDP、人均收入和就业率等指标在评估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民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体现。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经济发展的状况,也对投资、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一些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对其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最常用的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全部生产能力、总收入和总支出。

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同时也能反映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数后得到的平均值。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人均GDP表明一个国家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水平较好。

三、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情况,包括工资、利润、红利和其他收入。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也能够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四、失业率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中寻求工作但无法找到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率。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较低的失业率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稳定,社会稳定度高。

五、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情况的重要指标。

财政收入的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大,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支出和投资空间。

而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则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以上所述,是一些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居民生活水平、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情况。

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

它们可以反映出该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进行探讨。

一、经济发展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终极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反之则表明经济发展缓慢。

在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时,GDP是首要考虑的指标之一。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总量除以其总人口数,用于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均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经济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3.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情况,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程度。

城市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

4.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状况。

二、社会发展指标1.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的表现,包括教育经费占国民GDP比例、教育投入增长速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等指标。

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人才素质,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

2.健康水平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水平的综合反映,包括预防保健工作、医疗卫生质量、医疗水平等指标。

健康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能够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社会保障程度社会保障程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包括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社会救助标准、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的情况。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除以总人口后所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财富水平。

通过对人均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三、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总支出。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支出在不同领域或行业的分配情况。

通过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置或增加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投资活动的重要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就业与失业率就业是指就业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从事劳动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就业与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对就业与失业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

六、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进行经济交流时的收入和支出。

国际收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程度。

主要经济指标的公布时间与解读

主要经济指标的公布时间与解读

主要经济指标的公布时间与解读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数据,对于投资者、经济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并解读这些指标的意义和趋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公布时间和常规解读。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和规模的度量标准。

它通常每季度公布一次,公布时间普遍在下个季度结束之后,如第三季度的GDP数据通常在第四季度初公布。

解读GDP数据时,人们会关注增长率、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的情况,为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2.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用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通常每月公布一次。

解读CPI数据时,人们会关注通胀的情况,尤其是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变化趋势,以判断通胀压力对经济的影响和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

3.P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生产活动中原材料和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标,通常每月公布一次。

解读PPI数据时,人们会关注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而对经济中不同行业的盈利状况和通货膨胀预期有所了解。

4.就业数据:就业数据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包括就业人口、失业率、薪资水平等指标。

美国的非农就业报告每月公布一次,是市场最关注的就业数据之一、解读就业数据时,人们会关注就业人数的增减、劳动参与率、工资增长等因素,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5.贸易数据:贸易数据衡量一个国家进出口的规模和贸易平衡情况。

通常每月或每季度公布一次,有些国家还会公布贸易顺差或逆差的数据。

解读贸易数据时,人们会关注进口和出口的增减情况,以及与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和争端情况,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预测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60个经济指标解读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经济指标可以了解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业情况、通货膨胀水平等。

下面是60个经济指标及其解读。

1.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全部经济活动价值,是评估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GDP除以总人口,反映平均经济水平。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变化,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4.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生产部门销售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反映物价上涨对生产企业的压力。

5.财政收入: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获得的收入,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水平。

6.贸易收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盈余或赤字,体现了国际经济关系。

7.外汇储备:记录一个国家持有的外国货币和黄金的储备量,反映国际收支状况。

8.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未就业人口的比例,是评价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9.劳动参与率: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反映劳动力利用率。

10.实际工资增长率:衡量劳动者薪酬水平的增长速度,影响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11.零售销售额:衡量零售商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反映消费者支出状况。

12.工业产值:衡量工业部门生产的商品的总量和价值,体现制造业的活动水平。

13.投资总额: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活动的总额,反映经济发展的动力。

1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反映投资活动的强度。

15.个人储蓄率: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反映个人储蓄习惯和消费能力。

16.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衡量制造业经理人对生产活动潜在影响的调查指数,反映经济增长情况。

17.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NMI):衡量非制造业经理人对生产活动潜在影响的调查指数,反映服务业增长情况。

18.进口数量和出口数量:衡量国际贸易活动的规模和趋势,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19.债务水平:衡量个人、企业或政府的债务负担,影响资金利用和偿债能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

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按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分为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

利用外资额: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经济状况的定量指标。

它们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了解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并作为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常用的经济指标及其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显示经济增长速度,是评估经济状况和预测未来趋势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水平总体上升的程度。

它通常以年度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高通货膨胀率会减少人民购买力,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经济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

较高的失业率可能表示经济不景气,而较低的失业率则显示经济充分就业。

4. 出口和进口总额出口和进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指标。

出口总额是一国向其他国家销售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进口总额是一国从其他国家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这个指标可以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平衡和国际竞争力。

5.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体居民在一定时间内总收入的平均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经济水平的指标。

较高的人均收入通常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较好。

6.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一种反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衡量消费者对就业、收入和经济发展的预期。

较高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通常会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7.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种反映制造业经营活动情况的指标。

它通过调查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新订单、就业和供应商交货等情况来进行计算。

较高的PMI值通常表示制造业活动扩张,反之表示收缩。

8. 商业库存商业库存是指商家手中存储的商品或原材料的数量。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经济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在经济领域,有许多常用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以帮助分析家和决策者了解经济的运行情况。

本文将介绍最全常用的经济指标,并对其含义和解释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经济指标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经济指标及其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一般分为实际GDP和名义GDP,前者考虑了物价因素,后者未经物价调整。

2.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篇短文的水平变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篇短文一篇短文的购买力变化,并用以评估通货膨胀的程度。

CPI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加权平均价格。

3.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篇短文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的指标。

PPI的变动可以预测价格潮流,对企业决策和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

4.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空闲程度的指标。

它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找到工作但主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对经济有重要的影响,高失业率意味着经济不景气,低失业率则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

5.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量。

它通常被分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如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减少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6. 对外贸易顺差/逆差对外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上出口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超过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逆差则相反,表示进口超过出口。

对外贸易顺差/逆差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投资增长率投资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增长百分比。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的固定活动资产,如房屋、设备、土地等。

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

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

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有很多,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劳动力参与率、失业率、财政收入、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工业产出、消费者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等。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指标。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包括国内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全部生产活动的总和。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程度,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表示经济发展越好。

人均GDP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总人口平均分配后的平均值,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人均经济水平。

人均GDP的增长率可以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增长率越高,表示人们的经济水平越高。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劳动年龄段(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从事劳动活动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力参与率越高,说明一个国家的就业机会更多,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年龄段的人口中,没有就业工作但有求职意愿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失业率越低表示一个国家的就业市场较为健康,人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税收、国有企业利润等渠道获得的资金总额。

财政收入的增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增加和财政收入的健康程度。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贸易差额的增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结构,贸易顺差表示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持有的外币资产的总额,它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偿还外债等。

外汇储备的增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和国际支付能力。

工业产出是指一个国家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

工业产出的增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家民生的14个经济指标含义详解1、GDP 国内生产总值,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 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2、PPI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因而这项指数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美国约采用3000种东西)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资讯。

(过去衡量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状况的称为批发物价指数或趸售物价指数 W 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消费者的立场衡量财货及劳务的价格)之先声。

将食物及能源去除后的,称为“核心PPI”(Core PPI)指数,以正确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这是由于食物及能源价格一向受到季节及供需的影响,波动剧烈。

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因此这项指标受到市场重视。

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稳定在了上升之后的水平上,而生产价格指数(PPI)增速高于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的局面并没有导致利润收缩。

如果我们以净利润总额对销售额的比率来表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那么可以看到,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开始上升。

而近年来虽然原材料成本大增,但利润率仍处于周期高位。

从经验性研究来看,企业利润率和PPI-CPI增速差额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与许多人认为的情况恰恰相反,而且下游产业同样存在这种正相关关系。

如果说企业利润率和PPI-CPI增速差额之间确实存在着经验性因果关系,那么从数据来看,事实是PPI增速的加快往往意味着利润增速的上升。

调查8大类商品:①燃料、动力类;②黑色金属类;③有色金属材料类;④化工原料类;⑤木材及纸浆类;⑥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⑦农副产品类;⑧纺织原料类。

3、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 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

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

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

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CLI生活费用指数(Cost of Living Index,CLI),生活费用指数是指在不同时点,消费者为达到某一效用(或者福利、生活标准)水平所需要的最小支出之比,有时也称为不变效用指数(constan t utility index)、不变满意度指数(constant satisfaction i ndex)、福利指数(welfare index)等。

生活费用指数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指数理论。

生活费用指数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在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达到消费行为的最优化。

5、Happiness Index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如深圳社科院在做“和谐深圳”社会调查考评时,分三类指标测量居民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

“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

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

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

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所以近年来,人们也普遍认为:幸福指数,是体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应: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指数”。

6、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接近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