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进一步了解“家”的内涵。

2.通过回忆吃年夜饭、探究了解其它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人们对“家”寄托的情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从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文字“家”师: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文化,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今天我们就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师: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带给我们的是温暖,是温馨,是快乐。

孩子们,说到家,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家人、温暖、开心、团圆......二、传统节日中的“家”1.师生谈话:和学生聊聊春节的习俗,以此引出年夜饭。

师:同学们,你们在过春节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呢?预设1: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我们的年夜饭会从晚上一直吃到新年的钟声敲响,这时候我们就给长辈们拜年,他们也会祝福我们,还会给我压岁钱呢!预设2:我家每年过春节贴的春联和“福”字,都是我和爸爸一起写的,爸爸还告诉我贴在门外的“福”要正着贴,家里的“福”就要倒着贴,表示福到了。

师:刚刚同学们回忆了自己家过年时的情景,虽然春节留给每个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春节里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可都是春节里最美好的回忆了。

在春节里最能体现团圆的一个习俗,你知道是什么吗?2.了解年夜饭:师:对了,就是吃年夜饭。

在中国吃年夜饭的习俗由来已久,到现在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每个地方吃年夜饭的习俗各有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家人是怎么吃年夜饭的。

生观看视频。

师:刚刚视频里的这一家人是北方人,他们吃年夜饭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饺子,饺子里还会放一个硬币,谁吃到硬币就预示着这一年会行好运。

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另外饺子的形状和元宝相似,所以也有招财进宝之意。

请同学们也回想一下:除夕夜你们吃年夜饭时通常都有哪些人,都聊些什么,吃些什么,心情是怎样的?预设1:我们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年夜饭的,有时候姑姑一家也会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我们会互相敬酒,互相祝福,非常开心,非常热闹。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四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四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四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内涵,感知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对家庭的重视。

2.通过诗歌、文字等多种途径,探究中图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家庭观念。

3.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理解“家庭”的内涵及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探究中图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家庭观念,感知家庭的温馨和互动。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及其内在含义。

2.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探究中图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家庭观念。

3.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家庭的记忆》及相关视频资料。

2.教师准备问题导向的小组讨论活动。

3.教师准备板书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学情背景:本节课面向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对于家庭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比较浅显。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及其内在含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课文《家庭的记忆》为主要教材,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家庭观念进行探究和感知。

同时,通过视频资料的呈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及其内在含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家庭的记忆》,请你们思考一下,“家庭”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哪些意义?学生回答预设:学生思考和回答“家庭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和依靠,它给我们关爱和帮助,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和安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统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统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统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2.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3.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准备:1.完成“家庭大事记”小调查2.完成“我和父母比童年”调查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史”小调查1、小一休的分享。

听说我们最近在调查家史,杨老师的儿子,小一休也来凑了个热闹。

我们先来听听他说了什么?听了小一休的分享,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两个同学的分享。

在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做了个家庭小调查,请两个同学来为我们分享他们家的“家庭大事记”。

结合学生分享相机渗透传承的家庭美德,并引出方法。

A1、老师听到,从09年-19年,这10年里,你们家从外地搬到了长沙,换了新车,住了大房子,还多了你和你的妹妹,你的爸爸妈妈真的是人生赢家呀。

A2、老师注意到,09年,爷爷退休了,他在哪,和谁在一起生活呢?A3、老家。

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山好水好,还有自己的老朋友,确实是一个适合安度晚年。

A4、爸爸妈妈为了孝敬老人,让老人家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呢。

B1、师:记录这么详细、清晰、你是怎么了解的这么清楚的?生1:我问了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B2、师:很好,可以通过“采访成员”,了解家庭过去的事。

师:这份大事记,也写的有条有理,在这些大事当中,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哪些事呢?B3、除了对家庭成员的采访,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些信息呢?生2:我找到了出生证,不仅知道了出生地点和日期,还知道自己出生时的体重。

B4、师:特别棒!你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了很多信息3、小组分享。

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

再推荐一位组内同学上台来向全班分享。

例:生:我通过采访,知道了。

我通过查找,(例如结婚证、出生证、房产证、汽车驾驶证、家谱等),知道了。

师总结:通过采访成员和查阅资料,让我们对家里的人和事有了更多了解呢。

大家学了这两个好方法,以后可以用在生活中去。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家庭的记忆》,课程主要围绕家族史和变化的知识展开,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家族史和变化,并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2)掌握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力目标:(1)使用采访、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2)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注家庭、尊重家庭、感恩家庭的情感;(2)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家庭,维护家庭和睦。

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生活的变化;2.学生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笔、纸、小报或PPT制作工具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家庭历史与变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介绍采访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历史,并分享家庭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问候一下,好吗?学生:早上好!老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回忆呢?可以分享给我们听一听。

(学生分享回忆,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过生日、一起吃饭等)二、新课讲解(10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家庭历史和变化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播放相关多媒体素材,如老照片、家庭影像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请举手回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对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够深入,对家庭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和经历各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

3.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家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家庭经历,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3.准备好典型家庭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定义、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家庭经历,让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分析典型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关爱家庭成员,提高家庭幸福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庭成员。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家庭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能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和家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初步感受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家庭关系示意图”,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熟悉家庭成员的称呼,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2.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准备一份“家庭关系示意图”以供学生观看。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以便于在上面展示示意图和家庭成员的称呼。

3.准备纸和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第一课时《家庭的记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家庭的记忆》,通过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家庭关系,先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张什么图呢?”预设回答:家庭关系示意图。

老师继续说:“这张图表示的是什么?”预设回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继续说:“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来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张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可以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不同的亲戚,你们知道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吗?”预设回答:学生回答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此外,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存在差异,对于家庭的教育功能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形成对家庭的认识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相处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家庭价值观。

3.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庭,树立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2.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3.家庭价值观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家庭的关系和功能。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培养家庭价值观。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2.案例素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案例3.小组讨论话题:家庭中的美好回忆、家庭中的困难与解决办法等4.板书设计: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温馨的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美好回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从而培养家庭价值观。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庭。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12《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12《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家庭记忆的理解与感受。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与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与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展示法: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或视频,分享家庭记忆。

2. 情境模拟法: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与感恩。

四、教学流程1. 复习回顾: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家庭记忆的种类与重要性。

老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家庭记忆的种类和重要性,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回顾一下。

小明,你记得我们讲了哪几种家庭记忆吗?学生A:我记得我们讲了家族历史、传统习俗、重要事件和特殊时刻这几种家庭记忆。

老师:很好,那这些家庭记忆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呢?学生B:老师,我认为家庭记忆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它们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知道自己的家族从哪里来,有什么传统和习俗。

老师:非常棒。

家庭记忆确实是我们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大家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呢?小刚:我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很努力,最后考上了大学。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无论环境如何困难,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老师:小刚的例子非常贴切,家庭记忆确实能够传递给我们很多正能量和人生智慧。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继续学习,看看如何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家庭记忆。

2. 深入分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或视频,分享家庭记忆。

老师:现在,我想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分享你们的家庭照片或视频,以及那些难忘的故事。

学生A:老师,我可以先来吗?老师:当然可以,A同学,我们都很期待你的分享。

学生A(展示一张全家福):这是我小时候的一张全家福,照片里有我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

我记得那天是奶奶的生日,我们全家都聚在一起,吃了很多好吃的,还玩了好多游戏。

那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因为家里总是充满了爱和欢笑。

老师:听起来真是个温馨的家庭,A同学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家庭的形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组成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家庭的理解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形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组成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和组成。

2.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生活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组成。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家庭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的图片和案例。

2.准备家庭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形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组成等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庭角色扮演,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责任。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如何关心家人?5.拓展(5分钟)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展示家庭爱的力量。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本单元前面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但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加之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呈现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趋势,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查阅资料等研究方法。

3.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重点: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2.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1.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2.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填写课本的调查表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带到教室。

并小组合作搜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词或者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他们在收到我们的关爱后有什么反应?2.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3.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大多学生已经越发感受到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家庭的意义,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努力成为家庭的骄傲。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理解家庭的意义,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们对于家庭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育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提高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珍惜家庭生活,努力成为家庭的骄傲。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提高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的意义,提高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关爱家庭成员,培养家庭责任感。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感人视频,用于课堂导入和情感激发。

3.图片:收集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感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家庭的记忆》,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爱的?他们是怎样成为家庭的骄傲的?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以及如何关爱家庭成员。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学会珍惜家庭,尊重家庭成员,以及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有基本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了解不全面,对家庭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家庭环境也各有差异,这使得他们在家庭沟通和相处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情感。

3.提高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家庭的重要性。

3.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的故事,提高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设计家庭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问题。

2.准备家庭活动方案。

3.准备讨论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的故事,提高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家庭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庭,维护家庭和谐。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道关于家庭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完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i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家庭记忆,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插图和案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他们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责任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和天然学校。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家庭责任感,学会关心家人,为家庭的幸福和谐做出贡献。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提高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提高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家庭经历,分享家庭幸福,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过程的展示和讲解。

3.准备时间:40分钟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提问:你们对家庭有什么样的记忆和感受?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题目:家庭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家人?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经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关爱?如何为家庭的幸福和谐做出贡献?学生可以结合课件中的案例进行思考和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12《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家庭大事记录表、我和父母比童年表格。

学生准备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XXX家是依靠的翅膀。

借助它的力度。

你可以飞翔到蓝天。

家是停泊的港湾。

早晨出发即一个弧度。

XXX将晚的XXX回到终点。

出发点与归宿。

都是一个同一个点上。

XXX家是一个去处。

一个人永远的留恋。

终身恋着雪霜暴雨的地方。

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来面的地方。

XXX靠火蒸煮饭菜靠心与手糊口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糊口,你们有何感触感染?生:喜欢。

我感触感染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

俄国著名作家XXX说:“幸福的家庭是类似的。

”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设计意图:经由进程朗读诗歌,让学生感触感染自己的家庭。

】XXX、家庭称呼抢答养(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XXX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XXX2:空白二:叔叔、婶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家庭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对家庭成员的付出视而不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家庭成员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生活的港湾。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增进亲情。

4.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2.重点: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温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增进情感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记录感悟。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谈谈对家庭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故事,增进情感交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生活场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的辛苦,培养家庭责任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庭观念的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总结家庭的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进亲情?如何让家庭更和谐?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培养家庭观念。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
教学过程
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
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
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
……
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
(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请学生随机打开链接)
(三位同学介绍照片中的家人,以及家人之间的称呼。


2.现场完成“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把这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补充完整吗?
(两名学生分别补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个家庭关系)师:大家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
(班上一位妈妈是贵州的孩子,介绍贵州弟弟的称呼)师:是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称呼就不同,但亲人的关系是一样的。

师:这两个家庭是由谁连接在一起的?
生:爸爸妈妈。

师:我们的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师: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生:姑姑姑夫,叔叔婶婶,伯伯伯母,舅舅舅妈,阿姨姨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看图表回答)
教师小结:这样拥有夫妻关系的两个人和自己的孩子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家庭形式。

师: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
生:母女
师:图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一代,爸爸妈妈为第二代,我是第三代。

这样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请举手?(点数)
师:还有四代人生活在一起,四世同堂的吗?(师点人数)
师:通过这两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代人一起生活很少了,四代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少了。

师:真是一位善于发现、总结的孩子!是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师:图中除了夫妻关系、母女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家庭关系呢?
生:堂兄妹、表兄妹关系。

生:我和舅舅是外甥和舅舅关系。

师:舅甥关系。

……
3、情境角色扮演
师:在大家的合作下,同学们了解家庭里亲人之间的称呼和关系,我们一起参加学习小伙伴小美的十岁生日宴会。

师:呦,还有一个小插曲呢。

(生观看视频,明白小美的困惑“生日宴会上,这么多亲人怎么打招呼呀?”)
师:现在我们都是小美的亲人,向小美介绍自己,帮助小美认识亲人间的关系和称呼。

(生小组内拿角色卡轮流练习介绍。


师:小组推荐一位,表演介绍。

6位学生在台前现场向小美(学生扮演)祝贺生日,以“小美,我是(称呼)?你是我的(称呼)?……”方式介绍。

师:倾听的同学们,小美的亲人,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
生:喜欢**的表演,有送生日礼物给小美。

……
师:你们听小美是怎么说的?(音频:谢谢大家的帮助,我明白了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关系了。

我要去和亲人打招呼了。


(二)家庭称呼抢答赛
师:那你们明白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关系了吗?我要现场
考考大家,我宣布三年级2班家庭称呼抢答赛正式开始。

有请主持人上场。

小主持人:第一组请听题: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
师:第二轮大显身手,每一组一名选手,其他的同学为亲友团,可求助场外亲友团。

(男女生分别完成男女生互动版的选择题。


师:第三轮,出问题考考同学?请把握最后的3次机会,你想考考谁?
生:爸爸的姐姐?
生:姑姑。

生:外婆的妈妈?
生:太婆。

生:妈妈的哥哥?
生:舅舅。

师:现在我宣布三2班家庭称呼抢答赛优胜者是第1组。

掌声祝贺。

师:活动到这,我相信大家以后参加家庭聚会,一定能响响亮亮大大方方称呼亲人了,不会发生小美的小插曲了。

【设计意图】:通过“全家福中的亲人称呼”“现场合作完成家庭关系示意图”“情境角色扮演”“家庭称呼抢答赛”四个小活动,搭建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让学生
在活动中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活动三、调查家庭大事,忆家史
(一)“家史”小调查。

师:家庭的记忆除了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有我们的家史,如家庭的变迁、发展、家庭大事件。

(板书)请大家拿出课前布置的“家史”小调查,请谁给大家朗读大屏幕上的分享要求?(生朗读要求)
生同桌分享后,全班分享。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简单的调查,这是张老师拍下的几张调查表。

(利用希沃小助手进行分享。


生分享家史小调查。

师:我们在成长,家庭也在变化,这些信息怎么收集到的?
生:出生证、身份证。

师:证件里确实有很多信息。

你认为你家最自豪的美德是?
生:勤劳肯干。

师:优良的家风,我们要传承下去。

(共3位学生分享家史调查)
师:大家一起分享你家最自豪的美德?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通过采访、查阅资料调查学习,真是太有学
习方法了。

从大家的分享中,老师发现每个家庭重视良好的家风建设,也给我们晚辈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记得以后要多和父母长辈们交流哦,关心家庭变化,因为,我们也是家庭里重要的一员。

(二)童年不同样
师: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大家和父母比童年的调查,请同学们分享一项。

(生自由发言)
师:诺兮同学的爸爸还给我们录制了视频,教我们玩他童年的游戏纸风车呢?大家认真听,看看谁学会了。

(学生观看家长录制教小朋友玩他童年游戏的视频)
三位同学现场玩转纸风车。

师:感谢诺兮爸爸的分享。

童年不同样,但是那份童年的快乐都是一样的。

这是家庭中父辈带给我们的快乐的回忆。

【设计意图】:对学生小调查活动的反馈,教师通过追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大事的”,把学生的思考点聚焦到了调查途径和方法上,通过同学的分享,知道更多的调查途径和方法。

活动四:深化爱家情感,忆归属。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是幸福的港湾,今天和大家一起回忆生活片段,学习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也调查“家史”,重温家庭的记忆。

(结合板书总结)
师:记忆中有一个个小家,(板画)也有幸福的大家庭。

让爱住进我们的家!我们一边唱着歌一边欣赏同学们的幸福家庭合影。

(班级同学亲子照集)
(学生齐唱歌曲欣赏同学照片。


师: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一开始“链接生活,忆美好”,以谈话的形式链接学生的生活,进入家庭的记忆。

第二板块“创设情境,忆关系”,通过“全家福中的亲人称呼”“现场合作完成家庭关系示意图”“情境角色扮演”活动搭建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活动后,马上以“家庭称呼抢答赛”的竞赛游戏的形式,检查并再次熟悉家庭内成员之间的称呼。

最后在“调查家庭大事,忆家史”环节中,有效反馈指导“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课堂不仅关注内容,更关注过程性的指
导。

本节课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情、有感、有行的整体化过程,是对孩子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

但是教师平时对学生调查的方法指导不够,学生反馈的方法较单一。

今后教学,要加强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