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数字与数的认识数字的名称和读写能力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在数轴上的位置十以内的数的拆分和组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术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数的量与数的度量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的认识和比较使用标准度量单位进行量的读数和度量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实际量的感觉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图表表示数据数据的简单分析和总结三、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操作性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踪评价:通过日常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频繁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和解题过程,包括整洁、合理性、创意性等方面。
学情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情况。
考试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检查学生对整个学年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将结合以上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并克服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游戏、分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展,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扩展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平陌镇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韩丽萍总课时:3课时
一、学生及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征,经过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
1、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1课时
2、拼一拼 1课时
3、认识图形练习课 1课时
四、课程实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要落实到位。
五、课程评价:
1、利用基本练习评价学生对图形的名称的认识情况。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文档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情境“买铅笔、捉迷藏、快乐的小鸭”等,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数学好玩(分扣子)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数学好玩(填数游戏)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各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强,思维很直观,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注重从大家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知识出发,让大家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法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并认识到我们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年级数学下期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期《课程纲要》科目名称小学数学设计教师朱冬丽日期2012.2适应年级一总课时60课程类型基础课程学校郑州航空港区外国语小学课程内容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数与代数”领域: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图形与空间”位置、图形的拼组“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实践综合应用”领域: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找规律、总复习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从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
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课程内容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
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
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
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
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
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
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docx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修改说明(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黄为良210036)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在认真整理、科学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实验数据,以及实验地区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教材整体修订方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进行了仔细认真的修订。
现对相关修订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1.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增设思考题。
增设思考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呈现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数学规律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描述现象、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从具体的教学功能来看,这些思考题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侧重于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推理的意义和价值。
i %每次选三米卡片,ia成一道誓数是8的减法算武.0 □ 0 @ 0□□-□=8W能想到几样逸法?5 □6 □8 □+ 口6 -口2 -口69 4 1 ~5~ 4 5从五张卡片中选出三张,组成一道得数是 8的减法算式,联系已有的计算经验,不难想到:这一定是退位减,否则被减数不可能是两位数;被减数的十位上一定是1,否则得数就是两位数。
由此可见,符合要求的选法共有三种,分别是:13-5, 15-7, 17-9o填写加、减竖式中的未知数时,要联系笔算加、减法的经验以及力口、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
以左起第一题为例,可以从竖式个位上的数开始想起:哪个数与6相加,和是4或 14呢?只有8+6=14,可见第一个加数的个位上是“8”。
接着考虑竖式十位上的数:5加一个数,再加个位进上来的“1”是9,这个数是几?显然,这个数应是3。
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经历简单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逐步增强数学探索的意识。
在空格呈填上合适的数。
上面的两个图形都是由10个数垒成的,其外形类似塔状。
要把“数塔”中的数补充完整, 前提是探索并发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完整版)
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完整版)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大纲如下:1.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一个物体有1个,两个有2个,3个有3个……知道数的顺序,知道3个3个地数和5个5个地数都余1的含义。
2.知道数的组成,能读、写1~20各数,会用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3.会用自制的或买来的尺子按给定的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用量出来的长度表示相应的长度。
4.会用自制的或买来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板“拼图形”。
5.知道乘法的含义,能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如2+2+2=6改写成2×3或3×2。
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单实际问题。
6.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包括一个物体)。
7.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用乘法口诀验算除法。
8.知道除法的意义,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
10.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的大致教学大纲,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大纲如下:1.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解释数学问题。
2.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会读写,掌握数的组成和大小。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估算能力。
4.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的读法和写法。
5.认识计数器,知道个位、十位,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会用两位数表示事物。
6.知道角的初步认识,会用尺画角。
7.认识人民币,并掌握简单的兑换。
8.会比较大小。
9.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10.能看懂商品的标价。
11.能看懂商品的标价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12.能看懂商品的条形码。
13.能对物品的价格进行简单的比较。
14.能对物品的价格进行简单的比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①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③三角形有三条边。
④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2、利用物体画图形①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②用一个正方体的不同面画出相同的正方形。
3、用小棒摆图形摆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正方形至少需要7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6根相同的小棒,摆两个长方形至少需要10根相同的小棒。
4、折图形1.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折出长方形、三角形。
2.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5、数图形①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圆有()个。
②数下图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各有多少个。
③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6、找规律画图形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数的含义、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五单元课程纲要
6、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学习丛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演示等途径实现。
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实践活动、校信通等途径实现。
课堂评价
一、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1、过程性评价。
3、结果处理:
学习评价指标统一按照优、良、中、差等作等第评价,测试成绩评价指标按百分制评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主备人:
日期:
授课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总课时:
2课时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一些操作活
课
程
评
价
(一)评价指标: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兴趣、行为及各种表现(课上活动、课外活动和家庭活动)进行评价;
2.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学生最终取得的成就或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顺序进行编排。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
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
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
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学情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大纲
一年级(上)一数一数各种物体的数量二比一比长短、高矮、重量等三分一分相同种类归类四认位置前后左右上下五认数(一)1到10六认识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七分与合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八加法和减法10以内加减法九统计相同分类统计十认数(二)20以内加减法十一认识钟表表盘、电子钟表十二加法20以内加法一年级(下)一减法20以内减法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四加法和减法(一)10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五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转换和应用题六加法和减法(二)10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七统计图形等复杂分类统计二年级(上)一认识乘法个位数加法与乘法的换算二乘法口诀(一)1到5乘法口诀三认识图形图形的边、边的变化认图形四认识除法分成几份每份多少五口诀求商(一)乘法口诀的反应用六厘米和米线段、线段长短,直尺、米尺比较长短七位置与方向几排几号、几层几号,东南西北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9乘9以内的口诀九时、分、秒时分秒的转换,十观察物体前后左右十一统计与可能性归类统计,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区别二年级(下)一有余数的除法整除余几个二认数1000以内的计数三分米和毫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转换四加法1000以内加减法五认识方向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六减法1000以内加减法七认识角顶点、边、角、直角、锐角、钝角八乘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九统计简单表格记录、合计三年级(上)1 除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相除、竖式2 认数万以内写法和读法3 千克和克千克和克的转换4 加和减两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5 24时计时法与上下午12时的区别6 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长、宽、周长,多图形组合周长的变化7 乘法两位、三位数与个位数乘法,竖式8 观察物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小物体组合的图形变化9 统计与可能性图形、数字记录,统计表10 认识分数分子、分母、分数线三年级(下)1 除法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数相除、竖式2 年、月、日大月、小月,拳头记忆法3 平移和旋转上下左右移动方格4 乘法两位数、三位数相乘、竖式5 观察物体上下左右看性状的变化6 千米和吨千米与米,吨与千克的转换7 轴对称图形对称、折叠8 认识分数分数应用题、分数与整数的简单乘除及转换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边长、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10 统计统计图、平均数11 认识小数小数和分数的转换、读法、小数点四年级(上)1 除法两位数、三位数相除、竖式2 角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量角器3 混合运算加减乘除,括号4 平行和相交垂直、垂线、垂足5 找规律木头锯几节要锯几次的规律6 观察物体物体变化引起的面积变化7 运算律等式两边相等,结合律和交换律8 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9 统计与可能数列统计和简单分析10 认数万、亿11 用计算机计算简单操作四年级(下)1 乘法两位数、三位数相乘、竖式2 升和毫升升和毫升的转换3 三角形顶点、边、角,简单公式和定义,锐角、直角、钝角、等腰、等边三角形4 混合运算加减混合乘除5 平行四边形底、高,梯形、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6 找规律旋转和搭配型规律、排法7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8 对称、平移和旋转对称轴、平移单位量、旋转角度9 倍数和因数倍数、因数、偶数、奇数、素数质数、合数10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因素倍数变化导致结果的倍数变化11 解决问题的策略面积应用题和距离时间相遇应用题12 统计统计图的绘制13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算式中某一因数,以及将字母转化为数字求结果五年级(上)五年级(下)1 方程一元一次等式方程2 确定位置几行几列,坐标表示3 公倍数和公约数公因数、短除法求公因数4 认识分数分数、分数单位、真分数、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 找规律数字、图像平移的规律6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分子约分7 统计多统计图合并比较,简单分析8 分数加法和减法化成同分母,再约分9 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式两边的变化的应用题10 圆圆心O、半径r、直径d、周长C,圆周率,计算周长六年级(上)1 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2 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顶点、长、宽、高,各个面面积、表面积、体积,3 分数乘法分数和整数、分数和分数、倒数4 分数除法除等于乘倒数5 认识比比号、前项、后项,比与除法与分数的关系6 分数四则运算分数运算律7 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应用题,两元应用题8 可能性分数9 认识百分比百分数、百分比、百分率,百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六年级(下)1 百分数的应用应用题,方程题2 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高,表面积,体积3 比例放大和缩小,分子分母交叉相乘4 确定位置方向加角度加距离5 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式的一定值和变化值6 解决问题的策略图形转换、小数分数整数转换的应用题7 统计扇形统计图8 总复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
202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课标)
202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课标)简介该教案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0-100的认识、简单加减法、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各种趣味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0-1002. 掌握0-20的加减法运算3. 了解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 十以内数的认识- 二十以内数的认识- 以十为界限的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排列2. 加法- 0-10的加法- 10-20的加法3. 减法- 0-10的减法- 10-20的减法4. 时间- 整点的认识- 半点的认识- 一刻钟的认识- 时间练5. 长度- 厘米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 米的认识- 长度练6. 重量- 千克的认识- 克的认识- 重量练7. 容积- 升的认识- 毫升的认识- 容积练教学方法1. 游戏方法:比如快乐连连看、数学课堂老师说等2. 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实际的操作来研究3. 情景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认识数字0-100,包括数字的大小、顺序排列等2. 0-20的加减法运算3. 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的认识和应用4.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如用游戏形式让学生认识数字0-100并掌握数字大小、顺序排列等基本知识。
2. 告诉学生0-2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用具体例子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
3. 让学生通过操作测量器材的方式了解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
4. 针对每个计量单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应用练。
5. 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自己画几个长方体并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等。
教学评估1. 考试评估: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听从指导的程度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共五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共五篇)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时数:60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课程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1、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课时)(1).十几减9 3课时(2).十几减8、7、6、5等 4课时(3).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4课时2、第二单元:认识图形(2课时)3、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10课时)(1).数数数的组成 2课时(2).读数写数 2课时(3).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4课时(4).认识100以内的数复习1课时(5).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4、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口算整十数相关的加减法3课时(2).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3).口算两位数数相关的加减法 3课时(4).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1课时(5).两位数相关的口算和笔算3课时(6).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1课时(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2课时(8).解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1课时5、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 2课时练习1课时6、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7、第七单元总复习(4课时)课程资源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一览表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 块图表示数据;二是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 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下 册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二是会看简单平面 图中的路线。 第七单元《认识角》 :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 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 和钝角等内容。
一 年 级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第七单元《统计》 :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 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下 册
《我们认识的数》 :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 过的数“说一说” 、猜一猜“、数一数” 。 《小小商店》 :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 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 学问题。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 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 《假日小队》 :一次情境问题型的实践活动, 提供了一些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 学生回想自己小队开展过的假日活动,提出并 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快乐的队日活动》 :场景型的实践活动,一 是场景里有许多同数相加的内容,用乘法来解 决实际问题。二是组织学生观察场景图,整理 和交流从图画里获得的数学信息。 《有趣的七巧板》 :操作型的实践活动,的在 于使学生熟悉平面图形, 巩固学到的图形知识。 《量一量》 :进一步巩固长度观念,培养测量 技能。 《算“24 点” 》 :在游戏中练习加、减、乘、除 口算。 《田园风光》 :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上 册
《有趣的拼搭》 : 。 “滚一滚” “堆一堆”是体验 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 “摸一摸” 是反馈初步形 成的表象, “搭一搭” 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 简单应用, “数一数” 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 知识。 《丰收的果园》 :是一次场景型实践活动,综 合运用认数、计算和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数与代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元、角、分的认识。
求被减数或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综合与实践:我们认识的数。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探索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能很快说出100以内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初步理解并学会解答求被减数、求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平面图形。
直观认识并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荥阳市第六小学课程名称:基础型课程设计教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总课时数:60课时课程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本册内容主要包括: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72课时(义务教育)设计者:背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都是一年级上册内容知识的扩展,其余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本册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分布在各个单元的各个知识领域,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导他们明确任务,利用语言或图示等多种策略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把培养“四能”落实到位.计算教学仍是本册书的重点和难点,牢固掌握本册的计算是整个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和准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凸显优法的计算,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计算规律,形成计算技能。
另外,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回顾整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好基础.本班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较好,家长素质较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两极分化现象不突出,学生口算速度还可以,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步骤已慢慢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需要培养,师生课堂学习氛围较好,孩子喜欢交流和表达。
目标1.借助操作学具,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等知识,自主探究20以内的退位减和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口算,掌握相应的口算技能。
2。
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经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分类和分类标准的关系.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规律,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未来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的特征和性质。
学会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物理量,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能绘制简单的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整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四则运算及应用。
小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和分数加减法。
常见的量:认识时间、货币、质量等常见的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简单的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4、综合与实践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划一、工作目标1. 编写教学计划根据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编写一份详细、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安排。
2. 设计教学活动为了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将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编写课后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课后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练习题应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工作任务1. 研究和分析教材深入研究和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写。
2. 设计和编写教学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每周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安排,确保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3. 设计和编写教学活动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和编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编写课后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课后练习,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要对练习题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题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5. 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教学效果,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任务措施1. 组织教材研究小组成立一个由资深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组成的教材研究小组,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编写思路和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计划的编写提供有力支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科目名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设计教师:刘喜锋一、课程内容本册共9个单元,数与代数共有5个单元,空间与图形2个单元,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2单元。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方向与图形,认识人民币,厘米、米的认识,统计,用数学实践活动。
这学期要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识特点,从学生的学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1.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4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100以内数,指导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估算。
2. 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3. 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6.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7.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时数:60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
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1、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课时)
(1). 十几减9 3课时
(2).十几减8、7、6、5等 4课时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 4课时
2、第二单元:认识图形(2课时)
3、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10课时)
(1).数数数的组成 2课时
(2).读数写数 2课时
(3).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4课时
(4).认识100以内的数复习 1课时
(5).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
4、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口算整十数相关的加减法 3课时
(2).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
(3). 口算两位数数相关的加减法 3课时
(4).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
(5). 两位数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3课时
(6).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
(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2课时
(8). 解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1课时
5、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练习 1课时
6、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4).整理和复习 2课时
7、第七单元总复习(4课时)
课程资源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
学期研究重点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增强学习动机
重点研究课例
1、认识图形
2、8—10的分与合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已经一个学期,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逐渐熟悉。
但是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有难度。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
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
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
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常常把毛写成手,把6写成9。
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
他们对能引起自己
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
这说明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
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它,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
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想独占老师和其他一切。
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
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
做事很少考虑别人。
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方式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评价包括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以日常性评价为主。
日常性评价一般不采用考查或考试的方式,以定性(作业评语)为主。
考查或考试主要用于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
2、评价方式
作业评语、阶段性考查或考试、综合实践活动等。
作业评语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日常性评价。
考查或考试采用百分制、等第制等定量评价方式。
3、评价内容
学生在学习中相对于预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达和交流的表现。
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
预期学期研究成果
针对本学期研究重点,预期可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反思,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发力。
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1.研读相关教育教学书籍3本。
2.阅读相关研究主题论文15篇。
3.完成相关教育随笔20篇。
4.写作相关论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