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医学昆虫及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昆虫抗真菌肽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

昆虫抗真菌肽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
( 吉林农业大学 , 吉林 长 春 1 3 0 1 1 8 )
摘 要 : 昆虫抗 真 菌肽 作 为 昆虫防御 外 来病 原 茵的第 一道 防线 , 是 构成 昆 虫先天 免疫 系统 的重要组 成 部
分, 不 需要免 疫记 忆 并能 直接 有效地 消灭外 来入侵 的病 原 体 。随着 昆 虫抗 真 菌肽 的深入 研 究 , 目前 已发 现 昆 虫抗 真 茵肽 8 O多种 , 其 主要 是 通过破 坏 真 菌细胞壁 、 改 变 细胞 膜通 透性 及 细胞 内 RO s的产 生发挥 抑 制和 杀 灭 真 菌的作 用 。抗 真 茵肽 的这 种作 用机 制使 其广 谱且 不 易产 生 耐 药性 和 副作 用 。在 农 业 、 食 品及 医药 等 多 个 领域 中, 昆 虫抗 真 菌肽作 为 生物农 药 、 天 然的 防腐 剂及 新 型的抗 真 菌物 质 , 尤其 是 对 某些 耐 药性 病 原 菌 的
根 据报 道 显示 , 昆 虫抗 真 菌肽 的分 类 方 法 有 很 多种 , 研 究 学者 们按 照其 结构 分为 三大 类型 , 即以 a
正 电荷 ( 大 部分抗 菌肽 在 +2 ~ +9之 间 ) 、 两 亲 性 的 结构 [ 6 ] 。抗 真菌 肽 的这 些特 性使 其 能更 好 的与 两 对 抗 真 菌 肽
膜翅 目
种 天然 的高 效 的小分 子 物质 , 其 具 有广 谱 抗 真菌 、 不 易 产生 耐药 性 、 毒副 作用小 等 特点 [ 3 ] , 这 使 昆虫抗 真 菌 肽在 生物 农 药 、 天 然 防腐 剂 及 新 型 抗 真 菌 药 物 等
多 个方 面存 在开 发 的潜 能 。本 文 主要对 昆虫 抗真 菌 肽 的来 源和 分类 、 作 用机 制及应 用 前景 进 行 了综 述 ,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昆虫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着昆虫的形态、分类、生态、行为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昆虫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涌现出许多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昆虫学中的一些热点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

一、昆虫行为学的研究热点昆虫行为学是昆虫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着昆虫的交配行为、亲代照顾行为、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昆虫行为学中,一些研究热点包括昆虫的声学通信、化学信息传递、视觉系统和群体行为等。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昆虫行为的认识,还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有所借鉴作用。

二、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也日渐兴盛。

目前,一些研究热点包括昆虫的功能多样性、生物入侵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等。

这些研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昆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昆虫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分子机制的学科。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也涌现出多个研究热点。

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昆虫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研究为了解昆虫的基因调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四、昆虫的应用研究领域除了昆虫学基础研究外,昆虫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昆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昆虫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手段,用于控制农业害虫和疾病传播媒介;昆虫的食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昆虫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此外,昆虫还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结: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涵盖了昆虫行为学、昆虫生态学、昆虫分子生物学和昆虫的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学科的边界,也为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的形态、功能和进化提供了基础。

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昆虫化学生态学( ) , 是 I n s e c tC h e m i c a lE c o l o g y 研究昆虫之间、 昆虫与植物或其 以昆虫为研究材料, 他生物之间的化学联系规律的科学。 昆虫化学生态 学的研究对象, 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模式昆虫如 家蚕、 赤拟谷盗等, 也包括农林和医学上有重 果蝇、 要价值的棉铃虫、 蝗虫、 蚜虫、 果实蝇、 小蠹虫、 蚊虫 等等。 昆虫化学生态学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 一, 应用意义: 是植物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 对于害 虫预测预报和防治、 天敌保护、 作物抗虫机理研究及 其利用、 生物农药开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昆虫 信息素利用更是害虫安全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 二, 理论意义: 昆虫化学生态学所揭示的昆虫化学感 受的分子和神经生物学机理、 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 反应和信号传导机理等, 可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 问题如脑认知、 信号传导、 免疫反应、 协同进化等提 供实验例证和探索实验方法, 而昆虫化学生态学所 研究的信息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为生态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 对其他 昆虫化学生态学是一门综 学科的推动或引领作用: 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涉及化学分析、 电生理学、 行 为学、 神经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 为这些学科的应用 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同时催生一些新的学科增长点, 推动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这些年国际上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渗入, 使得化学生态学研究 进入了分子时代!特别是昆虫化学感受的相关基因 生物间化学信号物质及其传导机理、 及蛋白的鉴定、 化学感受机理、 信息化学物质在害虫防治和天敌保
) , 是生态学的一 C h e m i c a lE c o l o 化学生态学( g y 个分支学科, 属于生态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生 物间的化学联系规律、 化学感受等理论问题, 解决环 境、 生态、 农林生产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随着生理 学、 遗传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技 术的不断渗入, 化学生态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多 学科的交叉学科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应用情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对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和真菌杀虫剂的研究、应用及进展情况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Bt;病毒;抗生素;真菌在害虫的防治史上, 化学农药曾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其广谱、高毒和难降解等特性以及所带来的“3R”问题, 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残留、无公害的新型农药。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制比较成功的当属生物农药, 其中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在微生物农药中, 以昆虫病原真菌和细菌为主的杀虫剂在昆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生产者在利用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注意保护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这就迫使人们急切寻找化学农药的替代品,微生物农药就成了较佳选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微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病毒杀虫剂和真菌杀虫剂等,本文仅就国内外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生物农药主要为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等。

1.细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是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农药,主要是从昆虫病体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目前已成功开发了某些芽孢杆菌,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金龟子芽孢杆菌等。

细菌杀虫剂作用对象主要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如鳞翅目、翘翅目和双翅目等有害作物昆虫。

Bt 杀虫剂是细菌杀虫剂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1],其作用机理是依靠其所含有的伴孢晶体、外毒素及卵磷脂等致病物质引起昆虫肠道等病症而使昆虫致死。

一般是δ-内毒素起作用使发生毒血症而死亡,也就是由于晶体毒素对中肠上皮作用,导致肠壁破损,中肠的碱性高渗内含物进入血腔,使血淋巴pH 升高,从而导致感病幼虫麻痹死亡[2]。

1957 年Bt 制剂首次上市销售,如今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农、林、贮藏害虫和医学昆虫。

寄生虫致病机理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致病机理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致病机理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寄生虫是指以寄生为生活方式的生物体,它们生活在宿主体内或外部,以宿主作为营养来源并产生危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寄生虫是人类、动物和植物中的致病原之一。

它们能引起多种疾病,导致宿主免疫系统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寄生虫感染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这篇文章将对寄生虫致病机理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寄生虫致病机理寄生虫致病的机理主要分为两种:机械性和生化性。

机械性指的是寄生虫体内的产物,如卵、幼虫和成虫等对宿主的组织器官产生压迫、磨擦、穿孔等直接损害。

例如,肠道内的寄生虫在吸收营养物质时,常常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炎、腹泻等症状。

生化性致病机理是指寄生虫分泌的毒素或代谢产物能够干扰宿主的免疫系统、代谢过程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引起炎症、免疫抑制、神经损伤等,影响宿主的健康。

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与其类型、数量、寄生部位和感染时间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例如,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红细胞内部,并能导致高热、贫血、血栓等严重疾病。

线虫则是一类常见的寄生虫,可在人体内多处寄生,引起各种不同的症状,如瘙痒、过敏反应、腹泻等。

二、寄生虫的预防和防治技术寄生虫病的预防和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媒控制、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

1. 病媒控制寄生虫主要通过昆虫、蜱、蜘蛛、跳蚤等节肢动物传播,因此病媒控制是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

病媒控制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指隔离、摧毁昆虫繁殖场和窝场、电击杀灭等;化学方法主要指用杀虫剂、杀蜱剂、除螨剂等杀灭传媒昆虫等。

生物方法是指利用寄生虫的天敌、寄生昆虫等控制病菌传播的方法。

例如,用天敌捕杀蜱类,或者利用蜱的捕食性天敌减少蜱的数量。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用的防治寄生虫感染疾病的手段。

主要是应用化学药物杀灭寄生虫,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等。

具体方法包括直接打断寄生虫代谢、阻止其进一步发育或繁殖、制造细胞毒性杀死寄生虫等。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学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02CHAPTER
生物学防治技术概述
生物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天敌昆虫利用、病原微生物利用、农用抗生素、植物性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
分类
定义
优势
对环境友好,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
局限性
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防治效果不稳定等。
03
CHAPTER
常见生物学防治技术及应用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危害。
定义
如瓢虫、草蛉、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可被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
应用
长期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
优势
可能存在与害虫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的问题。
局限
定义
应用
优势
基因工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防治微生物的改良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生防菌的基因组,提高其抗逆性、繁殖能力和生防效果。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生防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促进有益基因的转移和扩散。
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作用
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06
CHAPTER
结论
环境友好性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学防治技术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性,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昆虫全基因组学了解昆虫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应用

昆虫全基因组学了解昆虫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应用

昆虫全基因组学了解昆虫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应用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其基因组研究对于了解生命演化、揭示遗传机制及发展新型农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全基因组学即是研究昆虫基因组的一门学科,通过解码昆虫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和其他DNA序列,揭示了昆虫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

本文将介绍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现状和应用。

一、昆虫全基因组学的发展与技术前沿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昆虫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进展迅速。

2000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成功,奠定了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基础。

现在已有数百种昆虫基因组被测序并公开发布,其中包括蚜虫、果蝇、蚊子、蜜蜂等多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和害虫。

昆虫全基因组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全基因组快速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等。

其中,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昆虫基因组测序更加迅速和经济高效。

此外,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以及表观遗传学等研究方法,深入解析昆虫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二、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与突破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昆虫基因组的众多特征和进化机制。

例如,通过对昆虫基因组的比较研究,发现昆虫个体大小与基因组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且存在基因得失的进化现象。

同时,还发现一些昆虫基因与特定环境适应性息息相关,如对抗抗生素的能力和抗草药作用的机制等。

此外,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对于昆虫和人类疾病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蚊子基因组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蚊媒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的传播机制,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三、昆虫全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方面,通过研究昆虫基因组及其功能基因,可以揭示害虫对于化学农药的抗性演化机制,开发新型农药,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农药的使用。

此外,昆虫基因组研究还能够为生物防治害虫提供有力的依据,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昆虫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2.1 主要研究应用类群昆虫病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共有 100 多个属 700 余种, 分属于真菌的半知菌亚门、接合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及担子菌亚门中, 大部分是兼性或专性病原体。

在含有昆虫病原真菌的 100 多个真菌属中, 约 50 多个属于半知菌亚门。

目前已在生产上得到应用的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莱氏野村菌、汤普森被毛孢、蜡蚧轮枝菌等。

3. 1 昆虫病原真菌的入侵机理根据报道 ,白僵菌、绿僵菌、汤普生多毛孢、莱氏野村菌与根虫瘟霉在入侵寄主昆虫体内直至使昆虫死亡的过程中均大致有下面 4 个阶段。

3. 1. 1 分生孢子附着于寄主体表 ,产生或不产生附着孢。

3. 1. 2 附着的分生孢子产生胞外酶 ,主要是几丁质酶和各种不同的蛋白酶类 ,可分解寄主昆虫的体壁。

3. 1. 3 萌发的孢子侵入寄主昆虫体内。

3. 1. 4 菌丝体在虫体内生长 ,消耗虫体内营养并分泌毒素杀死寄主昆虫。

许多资料报道认为:病原真菌分泌的毒素是昆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较新近的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机理更为细致的研究认为: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类以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力有关。

国外专家经系统地研究绿僵菌的酶系 ,认为弹性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决定绿僵菌的侵染力 ,并且对编码弹性凝乳蛋白酶的基因进行了克隆 ,准备在植物中选用这种基因[ 23 ],这为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菌株或育种创造了条件。

昆虫病原真菌代谢产物及其作用昆虫病原真菌的代谢产物从作用上可分为 3 类。

除了可杀死昆虫的毒素外 ,还有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激素类物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营养物质 ,有些真菌的分泌物还可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4. 1 产生杀虫毒素的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别目前已报道的可以产生毒素的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 ,它们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中均能分泌毒素。

绿僵菌的培养滤液和菌丝体中均能提取出毒素物质。

药用昆虫(综述)

药用昆虫(综述)

药用昆虫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201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摘要:药用昆虫具有悠久的人类利用史,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对于药用昆虫来说,人类对其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一个广泛地领域中,但其发展的空间还不仅仅止与现状。

对昆虫药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我们重点在药用的形式,种类记述和药理作用于医学用途。

而在药用昆虫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药用昆虫中起到药用作用的是氨基酸、多肽、多糖类、脂肪族类物质、生物碱类、甾类物质、萜类化合物或其他类。

与此同时,随着药用昆虫的研究逐步发展,也伴随着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药用昆虫昆虫资源活性成分前言昆虫作为中药材,在我国历史悠久,自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有昆虫入药治病的记述。

药用昆虫可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作用广泛,副作用小,因此,倍受昆虫学和中医药学等科学家的关注。

在昆虫科学研究中,已将药用昆虫纳入了资源昆虫学研究的范畴,而在中医药学中将其归属于本草传统医学。

目前药用昆虫已成为中医药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随着对昆虫类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药技术的迅猛发展,药用昆虫的种类、功能和作用特点等将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1 昆虫药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由于昆虫具有对疑难杂症的特殊功效,近年来,在不断挖掘昆虫药物资源新种类的同时,探索药用昆虫的药理作用及医学用途也成为中草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传统药用昆虫的利用较为原始,通常是将昆虫或虫的衍生物直接入药,这在中药中常被称为复方药剂。

早在公元前1~2世纪,先后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等三部古书中记载的药用昆虫及其产品达100余种。

随着我国现代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药用昆虫的研究也更深入,药用种类在原有基础上也增加了很多。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差异极大,因此,药用昆虫资源在各个地区间也显示出较大的不同。

昆虫作为我国药用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李瑜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1期摘 ;要:美洲大蠊是我国传统中药的基源药材,而其作为入药历史悠久的药用昆虫,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美洲大蠊的药理作用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其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不少学者正致力于其中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提取分离出了美洲大蠊体内的一部分化学成分,清楚了其药理作用。

本文将从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美洲大蠊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美洲大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引言美洲大蠊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俗称“蟑螂”、“滑虫”、“石姜”、“偷油婆”、“灶蚂子”等等。

蜚蠊科这一庞大的昆虫家族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最古老、至今繁衍最成功的昆虫类群之一。

美洲大蠊栖息于阴暗处并且损害食物、衣物和书籍,同时取食并污染食物,传播病菌和寄生虫引发痢疾、伤寒等疾病,以害虫为人们所熟知,但是由于其体内的某些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美洲大蠊入药初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曰“味咸,寒。

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

”后于《本草纲目》、《新修本草》等多部本草文献均有相关记载,其药用价值也被收录至1979年编纂的《中国要用动物志》中。

近年来,人们对美洲大蠊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关注,国内外学者在美洲大蠊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药理活性、基因表达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少学者已经分离提纯出美洲大蠊体内的部分化学成分,并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利用其药理作用开发出了康复新液、心脉隆、肝龙胶囊等多种现代中药制剂,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本文将简要综述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旨在对近年来各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

1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任何一种药物原料发挥其药理作用和功效的物质基础。

美洲大蠊体内含有的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由昆虫体向外释放以及昆虫体内存在的化学成分。

论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

论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

论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作者: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探索抑癌抗瘤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用昆虫治疗肿瘤的案例。

近些年来由于研究手段的深入和改进,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一部分药用昆虫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文章即对研究较热的几种抗癌药用昆虫的抗癌机理进行简要的介绍,为药用昆虫成功地应用于抗癌治癌领域奠定理论基础。

药用昆虫抗癌治癌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治疗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抗癌药用昆虫具有综合调理功能、毒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抗癌治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抗癌药用昆虫的药理学研究中,并且有一些种类已被开发运用于药物疗法或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药物(见表1)。

现将几种主要的抗肿瘤药用昆虫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表1 几种主要的抗癌药用昆虫(略)1.1 芫菁类芫菁类是鞘翅目芫菁科的昆虫,入药的主要是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等种类的干燥体。

临床上用于抗肿瘤的芫菁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斑蝥素和斑蝥素衍生物。

它们对白血病、肝癌、胆囊癌、肺癌、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及子宫颈癌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1 斑蝥素斑蝥素是一种半帖烯毒素,可通过活体取毒或试剂提取法从虫体提取以及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

最早的研究认为斑蝥素的抗肿瘤作用首先是抑制癌细胞RNA 和DNA合成,继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史清华等[1]认为斑蝥素对比于其他抗癌药物可以更好地刺激骨髓的活性,从而提高了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力。

近年来,人们对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

2000年孙震晓等[2]发现斑蝥素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的M期从而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张卫东等[3]则通过实验观察得出斑蝥素可相对特异性地引起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的结论。

另外,何太平等[4]认为斑蝥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运动和粘附能力。

白僵蚕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

白僵蚕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2015年第2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白质质量分数为64.73%。

邢东旭、杨琼等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出僵蚕中蛋白质含量分布在51. 91%~ 62.58% 。

赵建国、曲伟红等采用HPLC 法测定僵蚕中15 种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显示,谷氨酸Glu 含量最高,蛋氨酸Met 含量最低。

(二)核苷酸核苷酸在动植物个体发育、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生命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已从僵蚕中测得4种核苷、碱基的含量:尿嘧啶占0. 0116%,次黄嘌呤占0. 0088%,尿苷占0. 00889%,黄嘌呤三、僵蚕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一)药理作用1、抗惊厥作用。

抗惊厥作用是僵蚕研究较多的一方面。

有研究报道用僵蚕喂老鼠,发现对抗士的宁所引起的小鼠惊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也有研究报道僵蚕与氯化铵具有同样对抗士的宁所引起的小鼠惊厥作用。

2、抗凝作用、抗血栓作用、促纤溶作用。

在僵蚕抗凝活血性、抗实验性血栓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大鼠静脉注射僵蚕液后,模型动物大鼠的血栓重量明显减轻(P<0.01),纤溶酶原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减少(P<0.05),(KPTT ),(PT )、凝血酶时间(TT ) P< 0.01)。

说明僵蚕作用。

僵蚕的醇提物ECA 实体型抑制率为S180 也有抑制作用,白僵蚕有“灭黑斑,燉等报道治疗此证四、小结僵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学和杀虫、杀菌这两方面,近年来,僵蚕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僵蚕体内各种活性成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僵蚕在医学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以虫为药

以虫为药

僵蚕
药性 辛、咸,平。归肺、胃、肝、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祛风解痉、散结消肿。
蜂房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经。 【功效】祛风,攻毒,杀虫, 止痛,抗过敏。 【主治】龋齿牙痛,疮疡肿毒, 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 过敏性体质。
抗肿瘤作用:



这方面的研究是药用昆虫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的 研究结果显示,多种药用昆虫对肿瘤或癌症有疗效。 如僵蚕的醇提物能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繁殖;柞蚕 抗菌肽对肿瘤有杀伤作用; 虫草对多种实验性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蜣螂醇 提取物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食道癌、 鼻咽癌、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斑蝥素可诱导多种与 癌症发生有关的细胞的凋亡,用于肝癌等多种癌症 和原发性癌的治疗; 以上药物成分有的已经开发成中成药,有的在开发 研制之中。
班螯,因其体内含有斑蝥素而 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免疫调节作用:

蚂蚁具有广谱免疫增效作用,能延缓衰老,增强性 机能,其制剂蚁王丹能明显提高小鼠巨噬细胞指数 及活性;蝉蜕水煎液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滞过 敏介质释放的作用;蜂房、蜂乳均有增强机体抗病 力,促进创伤组织愈合等作用;虫草和虫草菌丝可 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功能,具有非特异性刺激免疫 反应、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够提高机体抗癌力; 蚕蛾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混乱疾病,如慢性病肾 衰,消化功能不全等病。



蝼蛄


用于药材的蝼蛄主要有两种,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 有的古书中称为土狗。蝼蛄入药在我国古医学中颇为 讲究。 《普济方》三十九卷中用“推车散”治疗大小便闭记 载:“如男子病,推车虫用头,土狗用身;如女子病, 土狗用头,推车虫用身”,反映了蝼蛄机体的不同器 官之间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存在差异。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昆虫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昆虫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昆虫学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从形态研究、生理学研究和行为学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一、形态学研究形态学研究是昆虫学的基础,主要研究昆虫的外形结构和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

近年来,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昆虫形态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昆虫身上的微观结构,从而对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更加精细的描述和分类。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对昆虫形态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昆虫的基因组,研究人员能够揭示昆虫形态迥异的原因,探索昆虫进化的机制。

这种综合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生理学研究生理学是昆虫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昆虫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

近年来,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涉及昆虫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生殖等多个方面。

例如,研究人员对一些昆虫的呼吸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观察昆虫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呼吸道的运作方式,他们发现一些昆虫能够利用氧分压梯度以及空气流动的原理来实现高效的呼吸。

此外,还有研究揭示了昆虫血液中荷尔蒙的运输方式,对昆虫生殖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行为学研究行为学是昆虫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昆虫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特征。

昆虫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昆虫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近年来,行为学研究中的一大突破是利用昆虫的化学信号进行昆虫监测和控制。

通过研究昆虫释放的信息素和昆虫对信息素的感知行为,研究人员能够制造出吸引性物质或干扰性物质,从而在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中控制昆虫的发生和传播。

总结起来,昆虫学的研究在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纳米农药与昆虫抗药性

纳米农药与昆虫抗药性

农业害虫通过直接破坏和间接传播植物病害造成全球大约20%~40%的作物损失。

杀虫剂在保障全球粮食生产、促进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依赖及持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起到了选育作用,长期积累会导致其抗药性发生与发展。

昆虫抗药性日益严重,使害虫再猖獗,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给植保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开展昆虫抗性治理,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昆虫抗性治理旨在综合运用化学策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手段,延缓或者阻止昆虫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促使昆虫对农药恢复或保持敏感状态,延长农药产品的使用周期,将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其核心在于降低杀虫剂对靶标害虫的选择压力。

轮换和混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是延缓昆虫抗药性最常用的化学手段。

通常最理想的策略是创制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但由于开发一个商品化的新农药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且杀虫剂的研制和开发速度远低于昆虫产生抗性的速度。

农药剂型对改善农药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从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一些农药品种的抗药性问题。

因此,通过农药剂型的优化,延缓新农药品种抗药性的发展,克服已有的抗药性,进而延长现有杀虫剂品种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正在推动传统学科在许多交叉领域不断孕育新的重大突破。

在医药领域,化疗是目前肿瘤干预的主要方式,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表现出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MDR)。

MDR是肿瘤细胞对抗化疗药物毒性损伤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也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药物载体成为克服MDR研究的热点,纳米载体在逆转MDR方面具有增强药物靶向性、实现药物选择性释放、减少药物外排以及协同递送多种活性分子的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说明纳米材料和技术在克服药物耐/抗药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1纳米农药国内外学者在利用纳米技术和材料改善农药性能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昆虫学的未来展望和挑战

昆虫学的未来展望和挑战

昆虫学的未来展望和挑战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昆虫学作为一门研究昆虫的学科也愈发受到重视。

昆虫学的未来展望充满着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昆虫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物种保育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很多昆虫种群正面临着濒危和灭绝的威胁。

未来的昆虫学需要致力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保护珍稀昆虫物种。

二、农业与食品安全昆虫不仅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也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农业害虫给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未来的昆虫学需要研究和推广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昆虫也是可持续食品生产的潜在资源,研究昆虫养殖技术有望为人类提供新的食品来源。

三、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昆虫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可以为人类遗传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昆虫还可以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因为许多昆虫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分子。

未来昆虫学需要深入探索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活性分子,并加强昆虫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四、环境监测与生态恢复昆虫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以作为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物种。

未来的昆虫学需要开展大规模的昆虫监测工作,通过对昆虫群落的变化来评估环境的状况。

此外,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未来昆虫学应该积极推动生态恢复工作,修复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破裂。

五、教育与公众意识昆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加强对于普通大众的教育与宣传。

通过开展昆虫观察、昆虫保护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公众保护昆虫的意识和行动。

也需要加强对于昆虫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昆虫学研究。

综上所述,昆虫学的未来展望是广阔的,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昆虫在医学与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昆虫在医学与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昆虫在医学与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近年来,昆虫在医学与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具备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昆虫在医学与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潜在益处。

一、昆虫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昆虫作为生物传感器昆虫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使其成为了一种理想的生物传感器。

科学家们利用昆虫的感受器官,通过训练或改造昆虫,使其能够侦测到某些特定的物质或环境条件。

例如,蜜蜂可以通过气味识别出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的呼气,为早期癌症筛查提供了便捷的方式。

2. 昆虫在疾病传播研究中的应用许多疾病通过昆虫传播,如蚊子传播的疟疾和蜱虫传播的布鲁氏菌病。

研究人员通过深入了解昆虫的生物学和行为特征,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同时,昆虫也可用作疾病传播监测的指标。

例如,通过监测蚊子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及早预警登革热等疾病的爆发。

3. 昆虫来源的药物与治疗方法昆虫身上的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的原料来自于昆虫体内分泌物或共生菌。

例如,蚂蚁体内的真菌产生的化合物已被应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

此外,许多昆虫的毒液中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如蜂毒中的“蜂毒素”,其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昆虫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 昆虫生物样品的收集与筛选昆虫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库,其中蕴含着许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采集昆虫体液或组织,并对其进行分离、提纯和筛选,寻找新型药物或生物活性化合物。

以螳螂为例,其体内的神经肽成分已被证明对药物靶点有重要意义。

2. 昆虫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昆虫体外壳的特殊结构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传递载体。

例如,蜜蜂蜂毒中的“蜂毒素”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包裹在药物载体上,并在靶细胞表面释放,具有较好的药物传递效果。

这种技术对于癌症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潜力。

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_问题与展望_陈学新

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_问题与展望_陈学新

基本 生 物 学 和 生 态 学 特 征 的 研 究, 如寄生性天 敌幼 期 发 育 过 程 和 形 态 结 构 变 化 、 补充营养对 雌蜂的影响 、 雌蜂卵子发育过程和超微结构等, 涉及 黄 腹 潜 蝇 茧 蜂 Opius caricivorae 、 菜蛾盘绒 茧蜂 Cotesia vestalis 、 腰 带 长 体 茧 蜂 Microcentrus cingulum 、 棉 铃 虫 唇 齿 姬 蜂 Campoletis chlorideae 、 蝶 蛹 金 小 蜂 Pteromalus puparum 、 斑 痣悬 茧 蜂 Meteorus pulchricornis 、 半闭弯尾姬蜂 Diadegma semiclausum 等[17 ~ 24 ]以及 寄 生 蜂 发 育 历期及繁殖 特 性 、 种 间 竞 争、 滞 育 等, 涉及柄腹 茧蜂 Spathius agrili 、 斑痣悬茧蜂 、 椰甲截脉姬小 蜂 Asecodes hispinarum 、 索诺齿唇姬蜂 Campoletis sonorensis 、 中红测 沟 茧 蜂 Microplitis mediator 、 松 毛虫 赤 眼 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等
Xue-Xin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of Crop Pathogens and Insects ,Institute
of Insect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檻檻檻檻檻殤
Abstract Key words 摘 要 关键词
科技前沿
21 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 、 * 问题与展望

昆虫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昆虫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昆虫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相互交叉,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和突破。

在医学研究领域,昆虫学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本文将重点探讨昆虫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案例。

I. 昆虫体内抗菌物质的研究昆虫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强大而有效的免疫系统。

研究人员发现,昆虫体内存在着许多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昆虫自身的免疫防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这些抗菌物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昆虫体内的抗菌物质,发现其中一些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且对抗已知的多种耐药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被提取出来并用作抗生素的候选药物,为人类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通过对抗菌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寻找到更多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成分,为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II. 昆虫传播疾病的控制许多传染病通过昆虫媒介传播,例如蚊子传播疟疾、蜱传播莱姆病等。

这些传染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控制昆虫的传播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昆虫学家研究了昆虫传播疾病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并借助各种智能技术开展了大规模的昆虫监测和控制计划。

例如,在蚊子传播的疟疾防控中,科学家们开展了大规模的蚊子监测活动,并利用昆虫生物学特性研发了一系列高效的防蚊措施,如昆虫媒介控制和蚊虫消杀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降低了病媒昆虫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了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病率。

III. 昆虫在医学细胞研究中的应用细胞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胞,其中包括昆虫细胞。

昆虫细胞相比于哺乳动物细胞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例如更为简单的结构、较短的生命周期等。

这使得科学家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实验操作,以研究细胞的各种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医学昆虫及化学防治的研究进展医学昆虫的防治不仅是疾病控制的主要措施,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在与卫生害虫作斗争的过程中,以综合防制为主,而化学防治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1 医学昆虫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1.1 医学昆虫学的定义医学昆虫学,是专门研究一些有传输病原和有致病能力的昆虫,并从研究中找出一些害虫的有效防治措施,以达到保障人们健康目的的一门科学。

1.2 医学昆虫学的研究范围医学昆虫这门学科,研究的内容是有关医学昆虫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习性、及其与人畜疾病的关系,以及防治方法等。

其医学昆虫的研究范围有: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蚋、蠓、虻、臭虫、白蛉、蚤、虱、毒蛾;蛛形纲的恙螨、革螨、蜱;唇足纲的蜈蚣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均成立了“有害生物防制协会”,进一步扩大了有害生物防制研究的范围。

如:①危害建筑和建筑材料的有害生物——白蚁、木材甲虫等;②仓储有害生物——面粉甲虫、谷物蚊虫等;③纺织品有害生物——地毯甲虫、衣物蛀虫等;④境外入侵有害生物——红火蚊等。

我国地处亚热带、温带区域,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环境、气候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医学昆虫的种类繁多。

据调查,我国已知蚊类有370多种,蝇类386种,室内蟑螂11种,蚤类520多种,蜱类110种,螨类534种,白蛉类40种,蠓类280多种,蚋类约100多种。

这些医学昆虫分布十分广泛,栖息环境复杂,在自然界对人类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2 有利于医学昆虫传播疾病的因素2.1 全球温室效应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使得一些原来不受某些医学昆虫传播疾病影响的地区和人群,现在受到了这些医学昆虫传播疾病的威胁。

同时,由于气温上升,一些医学昆虫的繁殖力增强,其数量剧增。

2.2 全球人口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密度的增加,到医学昆虫传播疾病的流行,有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世界人口的城市化和由此造成的人口密度提高,增加了医学昆虫所依赖的寄主的数量;第二,由于需要生活空间,人们不得不进入医学昆虫侵害严重的地方居住。

2.3 快速和自由的旅行现在有更多的人进行国际间旅行,而且每年这个数字还在增加,这好像有些矛盾,我们的世界在缩小,而世界上的人口在增加,飞机旅行数目的增加导致了所谓的“机场疟疾”。

近年来英国发现了2000多例疟疾患者,都是由于旅行而得病的。

2.4 抗性医学昆虫本身对长期使用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

我国自1963年首次报道淡色库蚊对DDT和六六六产生抗性以来,已有多种医学昆虫产生抗药性,其中高抗性的虫种是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等,这些几乎对各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而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尤为突出。

3 重要医学昆虫的生态习性3.1 蚊虫蚊虫是所有医学昆虫中最重要的害虫。

它不仅叮人吸血,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更重要的是蚊虫传播疟疾、丝虫、乙脑、登革热、黄热病等传染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削弱战斗力,影响军事行动。

3.1.1 蚊虫常见种类蚊虫的分布很广,全世界从高山到矿井内都有,约2400种以上,我国已发现370多种。

最常见的有如下三属:①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②库蚊属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等;③伊蚊属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等。

3.1.2 蚊卵按蚊卵和库蚊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伊蚊卵耐干、耐寒,故可以卵越冬。

卵的孵化与温度有关,如四斑按蚊:28℃—38 h,23℃—54 h,18℃—109 h,12℃—358 h。

3.1.3 幼虫幼虫孳生在水中,无水干燥时很快死亡。

孳生地的类型有:①大型静水:如稻田等,是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的孳生场所;②小型积水:如缸、罐、树洞等,是白纹伊蚊的孳生场所;③污水:如污水沟、稀粪池等,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孳生地。

幼虫食性:杂食性,主要觅食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有机物质、细菌等。

3.1.4 蚊蛹不食能动,常浮在水面之下,以呼吸管伸出水面进行气体交换,遇惊扰时深入水底。

蛹的抵抗能力较强,对杀虫剂的抗力常是幼虫的几倍至几十倍。

3.1.5 成虫栖息场所①家栖性蚊种: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等;②半家栖性蚊种: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③野栖性蚊种:白纹伊蚊、大劣按蚊等。

3.1.6 吸血习性①雄蚊:不吸血,以植物汁、露水等为生;②雌蚊:吸血后才能卵巢发育(0.02~0.05 ml/天);③微小按蚊:专吸人血;④中华按蚊:(牛为主)、淡色库蚊(人为主):人、畜兼吸;⑤拟态库蚊:专吸畜生。

3.1.7 影响吸血的因素①温度:16~17℃开始叮咬,23~39℃为适宜温度;②光线:2537Å最有引诱力,黑色服装>白色7倍;③声音:喜在血管部位叮咬;④气味:伤口处(血液中的氨基酸)、汗腺臭味(左旋乳酸)有引诱力。

3.1.8 群舞与交配①群舞:为许多雄蚊在一起的特征,在空中一起一落,但不前进,少者4~5只,多者数千只;②时间:都在黄昏黎明前;③地点:房前屋后竖立物体的顶端或人的头顶,群舞时有雌蚊飞入群内,被一雄蚊带出舞群进行交配,但群舞是否为交配信号,尚不清楚;④交配时间:有的种类几秒钟,有的一分钟以上。

⑤交配次数:有的交配一次,产卵15批,但3批后卵不能卵化,有的交配一次,将精子贮存于雌蚊的受精囊中,供一生用,⑥交配和声音有关:刚羽化雌蚊对雄蚊无吸引力,一般待20~24 h后,飞翔的音调升高后,对雄蚊才具有吸引力。

3.1.9 产卵①过程:交配→吸血→胃消化→发育→产卵;②次数:一生一般为7~次,也有10~12次;③行为:与幼虫的生理需要相结合。

3.1.10 活动时间①白天:伊蚊;②晚上:按蚊、库蚊。

3.1.11 飞行能力①距离:一般为1~2公里,也有数十公里(如刺扰伊蚊);②高度:有人用飞机在1000英尺的高空捕到4只四斑按蚊。

无特殊情况下,都局限在吸血、栖息和产卵场所附近。

因此,住区周围的灭蚊范围,以半径为1公里,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1.12 越冬多数以雌性成蚊越冬。

越冬前,雌蚊吸血后,消化吸收减慢,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体,不食不动,在温暖、潮湿的阴暗场所进行越冬。

到早春气温转暖时,开始飞入人房、畜棚吸血,并栖息在就近室内。

产卵都在居民点附近浅水中。

所以,早春第一次幼虫孳生地面积小,幼虫少而集中,且发育缓慢,是灭蚊的有利时机。

3.1.13 寿命在夏天一般只生存1~4周,雌蚊的存活天数比雄蚊长。

雄蚊一般在交配后几天即死亡。

越冬雌蚊在条件适宜时,长达4~5个月之久。

寿命长短因种而异,及营养、气候、体内寄生虫都对其寿命有所影响。

3.2 苍蝇3.2.1 蝇的危害①传播疾病:根据以往文献记载,蝇类能机械性携带传递的病原体甚多,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结核病等的病原体,已有报道从传染病医院等地采获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组织中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②蝇蛆症:由蝇类幼虫期寄生于人、畜活体组织的蝇蛆症,危害很大,特别是对畜牧业。

③影响环境:苍蝇的有无或多少,反映了环境卫生的好坏,影响着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卫生城镇的建设。

在大力倡导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的今天,蝇类作为重要的卫生害虫之一,它的防治工作已普遍受到重视。

3.2.2 蝇常见种类苍蝇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超过1500种,在我国已发现的有78属,386种,但与卫生有关的不超过50种,其中家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3种最为重要。

这3种也是城市蝇类的主体,是我们研究防制的对象。

3.2.3 蝇类生活史蝇类的生活史为完全变态。

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长短与种类、气候及营养有密切关系。

一般在30℃情况下:卵→幼虫1天;幼虫→蛹5天;蛹→成虫4天;成虫→卵5天。

从季节看:夏天10天,一般为7~15天。

从地区看:我国南方 10~12代,我国北方 7~8代。

3.2.4 幼虫食性①自由生活:吃腐败物质的蛋白质和小昆虫(如蚜虫);②寄生生活:吃组织等(如皮蝇)。

3.2.5 成蝇食性为杂食性,香、甜、腥、臭都喜爱,特别喜欢腐败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如粪便、尸体、汗液、脓血、腐烂植物和食物残渣等。

蝇有经常喝水的特性,因此,应用液体毒饵灭蝇,就是以这种特性为依据的。

由于蝇有边吃、边吐、边拉的特性(有人做了试验,蝇每小时要拉4次),所以蝇是肠道传染病的重要媒介。

3.2.6 活动 7~8℃时完全不动;12℃时正常飞行;15℃时摄食频繁;17℃时才能产卵;30℃时最为活跃。

有人调查家蝇认为:24℃时98%在室外活动、16℃时94.3%进入室内。

3.2.7 飞行①飞行距离:一般一天飞行3~4km,最远达32km;②飞行高度:不高,3层楼为多,4层楼以上较少;③飞行速度:较快;④飞行风向:逆风飞行。

3.2.8 孳生特点①人粪:如麻蝇、大头金蝇、绿蝇等;②畜粪:如舍蝇、家蝇等;③腐败动物:如绿蝇、麻蝇、黑蝇等;④腐败植物:如麻蝇、厕蝇、舍蝇等;⑤垃圾:如家蝇、绿蝇等。

蝇类孳生习性的研究,是除害运动中的一项很重要工作,灭蝇必须妥善处理蝇类孳生地。

3.2.9 季节消长繁殖季节在3~11月;第一个高峰在5~6月;第二个高峰在9~10月(繁殖最多)。

3.2.10 繁殖雌雄蝇羽化后,1~2天可进行交配(一生仅一次);雌蝇一生产卵5~10次(每次100~150个卵);我国北方每年7~8代、南方10~12代。

3.2.11 寿命在实验室条件下最长为112天;在自然界条件下为50~60天;在低温越冬条件下为100~120天。

3.2.12 越冬成虫在7℃以下,少数不吃不动,隐蔽过冬,蝇多数以蛹过冬,以幼虫越冬较少。

3.3蟑螂蜚蠊昆虫俗称蟑螂、香娘子、小强等。

目前全世界已知种类3500多种,我国已发现种类有11科、48属、168种,但在住室内常见种类只有11种。

蟑螂因在夜间活动,其危害往往被人们低估。

据化石标本鉴定,早在2亿5千万年前就有其影踪。

3.3.1 分布蟑螂分布广遍迹全球,其居民住宅、机关学校、宾馆医院、食品行业、水底的潜艇、奔驰的火车、空中飞机均有蟑螂的存在。

3.3.2 危害蟑螂的危害与苍蝇相似,可通过体表和肠腔携带传播各种致病菌,如伤寒、痢疾等。

此外,蟑螂排出粪便和分泌臭气污染食物和餐具咬坏衣服、文件、书籍等物品。

蟑螂对人类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并积极进行防治。

3.3.3 生活史蟑螂生活周期的长短,因种而异。

在28℃,相对湿度60~80%的饲养条件下:德国小蠊生活周期为84天(雌虫寿命为171天、雄虫 202天)。

美洲大蠊自卵发育到成虫约需一年左右。

3.3.4 繁殖能力①美洲大蠊:雌虫一生可产卵4~17个卵鞘;每卵鞘内含卵16~40个;每年一代;年初的一对,可繁殖64~680只;②德国小蠊:交配1次后,产6个卵鞘,每个卵鞘平均孵35只若虫,1年繁殖4代,年初的一对,1年可繁殖1千万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