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得原理原理内容: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得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得意识对事物得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得意识对事物得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得作用,重视精神得力量,树立正确得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得思想意识3、物质与意识得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得力量。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基础与前途;认识与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辩证法部分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联系得观点与孤立得观点得对立,全面得观点与片面得观点得对立,运动得观点与静止得观点得对立,就是否承认矛盾得观点得对立、最后一点就是对立得焦点。

2、联系得观点:联系就是事物内部或之间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就是客观得,普遍得,多样得,有条件得,系统得。

系统就是相互联系得各要素构成得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有序性与内部结构趋优性,整体性就是系统最重要得特性。

系统与要素得关系表现为整体与部分得关系,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

3、发展得观点:发展就是前进得运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得运动。

发展就是有过程得有规律得,无限得。

新事物就是符合前进方向得事物,具有远大前途、由于它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有旧事物不可比拟得优越性、在社会中能得到群众支持,所以它就是不可战胜得、4、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得实质与核心:揭示动力,理解得钥匙,揭示根本得认识方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得焦点。

5、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就是客观得。

矛盾有两个根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与前途;认识与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辩证法部分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运动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就是否承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最后一点就是对立的焦点。

2、联系的观点:联系就是事物内部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就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系统的。

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有序性与内部结构趋优性,整体性就是系统最重要的特性。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表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

3、发展的观点:发展就是前进的运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

发展就是有过程的有规律的,无限的。

新事物就是符合前进方向的事物,具有远大前途。

由于它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中能得到群众支持,所以它就是不可战胜的。

4、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动力,理解的钥匙,揭示根本的认识方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5、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就是客观的。

矛盾有两个根本属性。

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冲刺要点归纳本讲系统阐述了世界是什么和怎样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辩证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本讲是主客观题的重点章节,在本讲中,主观题命制主要体现在唯物辩证法部分,且本讲中的新增考点是和谐社会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为标志,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这期间,有对它的诅咒、反对和扼杀,也有对它的篡改、歪曲和修正,但工人阶级却在其政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劳动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克服困难险阻,百折不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正在继承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决定的。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它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物质世界的统一性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恩格斯关于物质的概念。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明确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之间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纲
第一节:总论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由世界观所决定的。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客观产物。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量变质变规律(即发展),否定之否定观点。

④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食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唯物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包括三个基本原则:1.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存在和物质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运动的产物。

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人们的观念,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存在。

物质是客观的、能触及的、能感知的实在。

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的,通过运动和变化,物质世界不断发展。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存在和斗争。

矛盾是事物内部蕴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力量。

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朝着更高、更完善的状态发展。

3. 发展是一切存在的普遍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

发展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世界,都遵循着发展的规律。

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过程。

二、唯心论的批判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观点,揭露了它的错误和偏见。

1. 唯心主义忽视了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和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唯心主义将意识和精神置于第一位,认为它们决定了世界的发展。

然而,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的存在。

物质运动也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不受人们主观意识的支配和改变。

2. 唯心主义将矛盾看作是非对立的、可调和的关系。

唯心主义认为矛盾是表面现象,可以通过调和解决。

然而,辩证唯物主义明确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不可调和,只能通过斗争解决,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3. 唯心主义否定了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事物的静止和永恒。

唯心主义认为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忽视了发展的规律。

然而,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发展是一切存在的普遍规律,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结果,要符合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进步。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独特的,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对立统一规律: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核心内容,其中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本文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进行复习和讨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不可减少的,同时物质是可感知、可测量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还强调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质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它具有多样性和相互联系的特点。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因此物质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不断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演进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质量和量的辩证关系。

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特性的本质,而物质的量则是物质的度量。

质量和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质量的变化会引起量的变化,而量的积累则会导致质变。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对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静止和稳定的,它忽略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关注物质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相比之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更加科学和全面,它深入探究了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还与唯心主义进行对比。

唯心主义将意识放在第一位,将物质看作只是意识的产物,它否定了物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实践中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世界,要根据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还告诉我们要积极面对矛盾和斗争。

物质世界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只有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和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字】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根底;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 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伦理问题,需要辩证 地思考和解决。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资本、技术和文化的流动,但也带来了 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需要运用辩证法来 分析和解决。
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等,需要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 法来分析和解决。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推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的创新和发展。
05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未来发 展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更加注重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揭示全 球化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01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02
未来政治格局的变化
03
未来经济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继续关注未 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揭示未来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深入研究未来政 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面对未来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探索未来经济发 展的新模式和道路,揭示未来经济发 展的动力和机制。
THANKS
02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 念
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 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而且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笔记

一辩证唯物主义地世界观主要包括,辩证地唯物论、唯物地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地方法论意义.辩证地唯物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地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物质和意识地辩证关系、世界地物质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地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人们地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地意识所反映地客观实在,物质地唯一特性是它地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地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地,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地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地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运动地载体和承担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运动和静止. 静止是运动地特殊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地关系式对立统一地关系,绝对和相对地关系,整体和局部地关系,相互渗透地关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时空是运动着地物质地存在形式.人类地实践活动也是物质地一种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地实践观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地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地存在方式.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地根据,人类地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地本质.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地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成为能动地自然存在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实践地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地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改造相互认识地中介.人与自然界地关系:人类地实践活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地基础,人类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使人类从物质世界分离出来,既依赖自然界,又改造影响自然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地基础;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地意识观(世界地物质统一性)意识地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地产物,意识是社会地产物.意识地能动性,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物质和意识地辩证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世界是统一地又是多样地,统一与物质,物质就是客观实在.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本要求)唯物地辩证法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地.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联系地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地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地,它不依人地意志为转移.联系地普遍性,是指联系是普遍存在地,每一个事物内部地各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地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地,世界上地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事物相联系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地整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联系地多样性,是指联系地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地,各种不同地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地作用是不一样地.联系地条件性,是指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地条件.发展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前进性变化和更新地过程.发展地实质是新事物地产生和旧事物地灭亡.发展地过程性:世界和一切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地,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发生地,发展地过程是有限性和无限性地统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发展过程性地意义: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过程论地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反对形而上学地不变论和激变论,坚持阶段论反对超阶段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坚持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地观点和方法.坚持知识、真理地相对性观点,反对把知识真理绝对化地观点.矛盾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地实质和核心.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地作用矛盾是指不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排斥有相互吸引地关系.即对立统一地关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矛盾地基本属性是矛盾地同一性和矛盾地斗争性,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地辩证关系:同一性是相对地,斗争性是绝对地,两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对方而存在,坚持矛盾地观点,坚持相对与绝对相统一地观点,就是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地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地动力源泉地理由与根据.矛盾地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存在和发展.矛盾地斗争性推动事物地量变,推动事物地质变.矛盾地双方向着对立面转化.矛盾地转化是有条件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地作用:内因是事物自身地矛盾,外因是指事物和其他事物地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变化地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地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意义,理论上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统一地观点.实践上坚持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地统一.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之间矛盾诸方面诸要素之间相互区别地特点和特殊本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地辩证关系原理地意义: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地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地形而上学观点.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到特殊地认识秩序.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地哲学依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矛盾发展地不平衡性,矛盾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地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这一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分清主次,学会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一个中心,两手抓地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地发展方向. 矛盾地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认识和实践上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是改革中成绩与失误,科学发展地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伟人功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地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地两点论和重点论地统一.③事物发展过程中地量变与质变一切事物地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地统一,连续性和间断性地统一.量变是质变地必然准备,质变是量变地必然结果.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地扩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④事物发展过程中地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地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促使其灭亡地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地.辩证地否定是事物地自我否定即事物内部矛盾发展地结果,是事物发展地环节和联系地环节,是克服和保留地统一,非连续性和连续性地统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否定之否定地规律:事物变化发展地方向和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地循环往复地前进过程.事物地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地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唯物辩证法地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内在根据和外在表现之间地关系哲学范畴.现象和本质地对立说明科学研究地重要性.现象与本质地统一说明科学研究地可能性.在实践中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地本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地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地关系地哲学范畴.意义: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地基础,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重视偶然,利用有利地偶然,避免不利地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着地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地一对范畴.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地关系,对立体现在含义不同、原因和结果地区分时确定又是不确定地,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式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可能是结果..两者地同一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因果联系地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因果辩证关系原理地重要意义:承认因果联系地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地前提.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准确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强工作中地预见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反映事物地过去现在将来地相互关系地一对范畴两者对立统一地关系.对立,可能性是潜在地,现实性是已经存在地,两者互不等同,故一切要从现实出发,不能从可能出发.统一,现实性离不开可能性,是实现了地可能性,可能性是尚未实现地现实性,两者在一定地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内容与形式内容是事物一切要素地总和.形式是事物地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地结构.两者地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地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与内容.意识地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地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地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其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地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地主管能动作用地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地发挥还依赖于一定地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1、宏观⾓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度意识的特点(⽬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关系等⼆、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盾观”(⽭盾对⽴统⼀;⽭盾普遍性;⽭盾特殊性;⽭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盾;⽭盾主次⽅⾯;两点论与重点论统⼀);“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命批判精神;创新作⽤;发展实质)3、微观⾓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盾对⽴统⼀(同⼀性与⽃争性);⽭盾的普遍性;⽭盾特殊性;⽭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盾;⽭盾主次⽅⾯;两点论与重点论统⼀;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命批判精神;创新作⽤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盾、基本规律;⼈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的价值(⼈⽣价值观);群众观(⼈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标准)3、微观⾓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案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案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案第一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概述1.1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定义与意义1.2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3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传统唯物主义的区别1.4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第二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 马克思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看法2.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3 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2.4 物质与意识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三章: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1 辩证法的定义与意义3.2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3 辩证法的逻辑方法3.4 辩证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四章:矛盾论4.1 矛盾的概念与特性4.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3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4.4 矛盾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概述5.1 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与意义5.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5.3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5.4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第六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6.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概述6.2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6.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6.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在历史发展中的体现第七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7.1 生产力的概念与构成7.2 生产关系的概念与构成7.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7.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八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1 经济基础的概念与构成8.2 上层建筑的概念与构成8.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8.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九章:阶级斗争与阶级分析9.1 阶级的概念与划分9.2 阶级斗争的概念与作用9.3 阶级分析的方法与意义9.4 阶级斗争与阶级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十章:社会发展规律10.1 社会发展规律的概念与特点10.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0.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10.4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其实现途径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背景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价值1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实践中的指导作用1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第十二章: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研究12.1 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12.2 辩证唯物主义在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12.3 当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考12.4 辩证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教育中的渗透第十三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13.1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13.2 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应用13.3 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13.4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教育中的渗透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1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指导作用1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运用14.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展望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普及15.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性15.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5.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15.4 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途径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展开,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案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案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案第一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概述1.1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定义与意义1.2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3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传统唯物主义的区别1.4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第二章:矛盾与对立统一规律2.1 矛盾的概念与性质2.2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2.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2.4 矛盾运动与事物发展第三章:质量互变规律3.1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与意义3.2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3.3 质量互变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4 质量互变规律在自然界与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体现第四章:否定之否定规律4.1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4.2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事物发展的关系4.3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人类认识史上的体现4.4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概述5.1 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与意义5.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5.3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5.4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六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自然辩证法中的应用6.1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特点6.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3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6.4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7.1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应用7.2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7.3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7.4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影响第八章: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8.1 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8.2 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8.3 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8.4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全球性问题中的启示第九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9.1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9.2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中的价值9.3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9.4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培养新时代人才中的作用第十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承与发展10.1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与机遇10.2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10.3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10.4 面向未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承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与意义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指马克思主义者在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

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基础,它强调理性思维、客观分析和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追求真理,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历史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规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历史性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的历史曲折和规律。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实践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产生真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通过社会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深入分析,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和相互联系的。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在社会领域,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具有曲折性的。

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线式的,存在着周期性、循环性和飞跃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物质
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原子看作物质
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 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 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 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 不变的属性。
2、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主体。
形而上学的观点: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 不变化的。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 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唯心主义观点:“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 动。一僧曰:风动。慧能进曰:不是幡动,不 是风动,仁者心动。” (《坛经》)
(1)涵义
辩证法——黑格尔第一个用以指关于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的哲学思想,现已成为辩证法的通常含义。
法的反义词。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 矛盾的观点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行而上学——自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辩证
(2)特点
辩 证 法: 联系、发展、全面 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片面
拉美特利: “人是机器。”
(3)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它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原则界 限。 它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原则界限。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1、运动的涵义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 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 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 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 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 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 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幡 动!
风 动!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 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 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3、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1)相对静止的涵义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 形式,是指物质运动在一 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 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
董仲舒
芝诺“飞矢不动”
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夸大运 动,否定相对静止。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 同一条河流。
(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
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发展的条 件。 第三,相对静止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基 础。
自然科学领域时空观发展过程中的 三种主要理论:
• 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时期的时空观 •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广义 相对论”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最普遍、 最根本的问题。 (2)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家和派别都不 能回避的问题。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决定着哲学的方 向。
孔子思想的特点
知人而不知天
知生而不知死
知乐而不知苦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辨证性,体现了共性和 个性的统一。
(2)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 结构理论的关系
区别:哲学物质范畴揭示了一切物质形态的共
性;物质结构理论是自然科学在一定阶段上关于 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理论概括。
联系:物质结构理论是哲学物质范畴基础;哲
学物质范畴给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 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涵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其特性是一维性。 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 性。其特性是三维性。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1)物质运动 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2)时间和空间 离不开物质运动。
3、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机 械 性
人是机器
钟 齿轮 发条 游丝
人 关节 心脏 神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形 而 上 学 性
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不 彻 底 性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 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对唯 物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论 证,并贯彻到社会历史 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 主义。
(2)相对静止的表现形式:
①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 ②没有发生质变。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形而上学不变论(绝对主义):夸大相 对静止,否定运动。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 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 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 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 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 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 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 对的。
4、时间和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 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哲 学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特 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的问题。
(2)唯心主义
坚持思维或精神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物 质是由精神派生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
观念、理念、宇宙精神、绝 对观念)作为世界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绝对精 神” 、“绝对观念” 柏拉图—“理念” 朱熹—“理” 老子—“道”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

认为思维不能够反映存在,人们只能认 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其典型代表人物:休谟、康德。
• 修谟:不仅否认物质实体的存在,而且否认精
神实体的存在。认为人们只能认识感觉经验,至 于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是人的认识所无法把 握的。即在世界上,除了感觉经验之外,没有任 何其他东西。
(3)辩证法思想的历史演变
A、古代朴素辩证法
B、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C、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

“万物皆流变” “人不能两次踏 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 大成者。 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过程中 表述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 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思想。

对立
有限是局部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无限是全体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联系
无限由有限构成,无限通过有限而存在; 有限包含无限,有限体现无限。
5、坚持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

坚持时空无限性原理是坚持世界物质性 原理的必要条件。

时空的客观性、绝对性要求我们在实践 中“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时空的相对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意事 物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唯物主义 坚持存在第一性,思维或精神第二性, 精神是物质派生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 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

中国的元气说、五行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 特的原子论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 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 性质。

• 康德:外部世界——“物自体”只是感觉的素材,
是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不在空间或时间中,它不 是实体,空间和时间是主观的,是我们知觉的一 部分。但是正因为如此,可以确信,我们没有经 验到的物自体。
世界的本原问题: 世界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世界“怎么样”
辩证法
形而上学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狭义相对论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V l l 1 2 C
2
t
t V 1 2 C
2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即著名的尺缩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 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 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 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
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揭示了发 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主观能 动性的思想、历史和逻辑统一 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