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社会发展-第十讲

合集下载

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全章课件)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全章课件)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机械能→内能) (内能→机械能) (机械能→电能) (电能→机械能) (电能→内能 光能) (化学能→内能) (光能→化学能) (原子核能→内能→电能) (机械能→内能) (电能→化学能) (化学能→内能) (机械能→电能→内能 光能)
我们一起来闯关
3.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在能源家 族中:⑴柴薪、⑵煤炭、⑶石油、⑷天然气、⑸水能、 ⑹风能、⑺太阳能、⑻地热能等,在大量消耗各种能源 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__⑴___⑵___⑶___⑷___;会造成水 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是__⑴___(填序号)。
阳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还可以维持50亿
年以上,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
课程讲授
新课推动
我们到哪里去取太阳能?怎样获取呢?(只要太阳 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阳能,不用专门去寻找;只 要用东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发掘开采)
太阳能散布广阔,获取方便。
潮汐电站工作原理
涨潮时
退潮时
课程讲授 核能
新课推动
秦山核电站
课程讲授
新课推动
实物图
材料
塑料 铜 铁
竹条
灯的亮暗
结 论
不亮
亮 亮
不亮
铅笔芯(石 亮 墨)
课程讲授
新课推动
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材料可分为
1.导体:容易导电的材料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的材料
我们一起来闯关
4.汽车刹车时,由于摩擦,汽车的动能转化为地 面、空气的___内___能,这些能量不能自动地用来 再次开动汽车,这说明能量的转化、转移具有 _____方__向__性_____。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较大

经济、军事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经济越来越多元 人口越来越众多 规模越来越庞大 功能越来越复杂
从洞穴到城市的演进, 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的产物; 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进程; 也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改变的过程。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古埃及房屋 古希腊罗马列柱
影响因素
村落选择山区和丘陵地带,大多依山傍水,方便生活。如陆游《西村诗云:
“数家邻水自成村”。
---雷家宏《中国古代的依乡里山生傍活水》
闽北城村的“井”字格局 、浙江芙蓉村的“七星八斗”格局、粤北客家
“八卦围”格局 、福建田螺坑土楼群格局、福建侨乡塔下村格局形态…各…异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古村落》
(2022•衡水联考)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
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
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
D.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B
(2022•西城期末)“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
●这三段诗,分别描绘了人类的三种居住形式,请指出来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一、村落的产生
迁徙
定居
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 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
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出现城市。 ②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 了一批早期城市。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史料解读] 三段划线句子分别从经济、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三个角度分析了民族 资本主义的作用。①表明威胁了自然经济的地位,②打破了列强独占 中国市场的企图,③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民主革命的作用。 [问题思考] 从上述史料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 (1)民族工业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思想解放奠定了 经济基础。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及 其成因。 提示 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 原因:较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地理位置优 越,交通便利,便于引进外来技术、设备;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品经 济发展,经济基础较好。
提示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史料一 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①自然经济这个 “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威胁了。 史料二 范旭东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当他兴办的永利碱 业公司出碱时,英国卜内门公司跑来要求“合作”,遭到范旭东的拒 绝。②打破了卜内门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 史料三 通过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不难看出,③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等重大运动的发生,都是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不开的。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洲列强 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资本增加。 (2) 面粉业 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 工业又迅速萧条。
易混易错
三、曲折的发展(1927~1949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1927~1936年) (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业、农业 和交通运输业。 (2)表现 ①原来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 均获得较大发展。 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③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 A.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 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
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 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活现象的总称。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 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 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回忆:课本 P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
世界观(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
(对应)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 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 盾 的 观 点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辩证关系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矛 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 盾 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 分 的统一。 析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的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方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法

昌绪院士报告:材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昌绪院士报告:材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技名家讲座
材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师昌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6.10月于北京 月于北京
1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
前言 一、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源自 二、材料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三、为了可持续发展,当前材料科学技术应重视 为了可持续发展, 的几个环节 结语
20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些无机非金属资源也是有限的, 有些无机非金属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水泥所需原料在中国仅供 30-40年之用,因此开发新型建材也是当务之急。至于工程陶瓷如 年之用,因此开发新型建材也是当务之急。 年之用 Si3N4、SiC等,资源丰富,但需提高韧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 等 资源丰富,但需提高韧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 近年来岩石的用途不断扩大,如玄武岩、蒙脱土等,为材料的开 近年来岩石的用途不断扩大,如玄武岩、蒙脱土等, 发开辟了途径。 发开辟了途径。
21
能源
现代能源主要出自化石能源(>80%),一直到本世纪中叶, ,一直到本世纪中叶, 现代能源主要出自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提高燃烧效率, 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仍为 最主要课题。从长远看 最主要课题。从长远看UNDP估计到本世纪末有两个可能结 估计到本世纪末有两个可能结 构变化。 构变化。
17
2、向海洋要金属 、
经过亿万年 的地球表面的风 化和雨水冲刷, 化和雨水冲刷, 海水溶解各种金 属,有的浓度很 高,如 Mg(1536g/m3), , Li(0.192g/m3)等。 等
A:海水中溶解金属含量 :
金属 Mg Sr Li Zn Fe Al Mo Sn Cu U Ni V Ti Sb Ag W Au 单位(吨 立方英里 立方英里) 单位 吨/立方英里 6,400,000 38,000 800 47 47 47 47 14 14 14 9 9 5 2 1 0.5 0.02 总含量(吨 总含量 吨) 2.1×1015 × 12×1012 × 260 ×109 16 ×109 16 ×109 16 ×109 16 ×109 5 ×109 5 ×109 5 ×109 3 ×109 3 ×109 1.5 ×109 800 ×106 500 ×106 150 ×106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

2.依恋:广义: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狭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

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3.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二、填空题1.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2.亲子关系的类型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3.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4.交往中的问题儿童有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型儿童两种。

5.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7.亲社会行为的倾向在儿童出生后一年后可以看到。

8.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和挫折等。

三、选择题1.母亲在场与不在场对儿童影响不大,属于 C类型儿童。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2. 安全型依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3. A,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4.儿童依恋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C。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C.特殊情感连接阶段D.普遍情感连接阶段5. C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强化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6.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C。

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7. A,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4.5岁左右四、判断题1.学前儿童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

• 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
• 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 • 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答案:A
• (2010· 课标全国)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
。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 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
2005年
0.92吨标准煤
2600万吨
137.5万吨 96.6万吨
2010年
0.74吨标准煤
1820万吨
112.6万吨
82万吨
降低比例
20%
30%
18%
15.1%
• • • • • • •
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措施有 ①关闭化工企业,发展环保产业 ②开发推广节约和治污的先进实用技术 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 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②③分别从推广节约和治污的先进 实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正确阐述了如何实现节能 减排的目标,均应选;①主张关闭化工企业的做法是错误 的;④与题意不符。
• 思考: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提示:漫画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经济发 • 展而忽视环境保护。这启示我们应统筹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
• 1.(2009· 广东文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生活

高考政治总复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总复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
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四选三,舍去一个即 可,材料中强调的是保护生态,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能减 排,没有强调其他方面,不体现全面发展,舍去②。
观 法是统 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
筹兼顾 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2010年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
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
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点击考点
1.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经济 目标:小康社 会;经济建设 的要求 2.促进国家的 经济发展:科 学发展观;经 济持续协调发 展
提示重点
近三年高考考 频较高的知识 点依次是:促 进国民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的 措施;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性 及其内涵;全 面建设小康社 会经济建设的 新要求
答案:A
2.(2012年浙江卷)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量过剩” 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 铁矿石价格
年份 项目
2007
重点钢企利润率(%) 7.26
进口铁矿石价格(美元 /吨)Fra bibliotek92.3

第10、11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

第10、11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

第10、11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自主探究】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请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主要史实。

2、对洋务运动作简要评价,并思考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关系。

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艰难发展历程。

1、请列举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背景和主要代表企业名称。

2、自民族工业产生后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共经历了哪三次发展热潮?请说出每次热潮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请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步履艰难、发展缓慢的原因。

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掠夺和破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危害?5、在民国时期,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分别是如何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的?讲授学案【合作探究】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请问材料二中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

“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

……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

卜内门公司千方百计通过英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给永利碱厂的工作制造困难(注:例如,制碱一担,需粗盐两担。

盐价本贱,粗盐每担不过两角。

但政府抽的盐税为制盐成本的几十倍。

……永利请求北洋政府准许制碱工业用盐免税。

卜内门公司企图通过盐务稽核所阻挠免税的实现,但未能得逞),并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0讲 课题2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0讲 课题2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拓展深化
三线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其基本认识 (1)战略目标:三线建设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在西部构筑备战基地。西 部纵深地带,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天然的战略后方。三线建设的第二个战 略目标,是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 (2)基本认识:①这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 所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②三线建设,凝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的战略眼光与构思,使新中国 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新中国第一次对西部的开发。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初 国民经济的调整 召开的_七__千__人__大__会__,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1964年, (1960年冬开始)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
大目标
2.探索中的失误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多__快__好__省___地建设社会主 表现 义”的总路线
——摘编自陶希东《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等
材料导读
三线建设的特点:服务于国防;一般是重工业;分布于西南地区。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对三线建设的实施予以合理解释。 试答:_背__景__:__应__对__当__时__紧__张__的__国__际___局__势__;__国__家__工__业__东__西__部__布__局__不__合__理__; _2_0_世__纪__6_0_年__代__中__国__经__济__状__况__开__始__好__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现__实__意__义__:__巩__固__了__国__防__;__改___善__了__中__国__的__工__业__和__国__防__发__展__的__布__局__;__缩___小_ _了__中__国__沿__海__与__内__地__、__东__部__与___西__部__的__差__距__。__历__史__意__义__:__为__后__来__中__国___西__部_ _大__开__发__打__下__了__基__础__;__从__根__本___上__优__化__了__中__国__战__略__防__守__地__位__;__促__进__了__少___数_ _民__族__地__区__经__济__的__发__展__。__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教学立意】法律与教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外各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同时使用的两个基本手段。

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工具,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制力约束社会的规则。

教化是国家提倡的政教风化,是法律之外的重要补充。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课有新中国的法治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两条线索,都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所起的重大作用。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强调习总书记所说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教材分析】《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是高中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的一课。

本课有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两条线索。

分别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了解一些相关史实,但对这部分知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具有理论性、系统性。

本课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帮助其理解法律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坚实保障。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及相关成就。

认识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与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识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及作用难点:理解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时代性【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领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活动:通过《民法典颁布》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中国的法治建设发展史上是一座丰碑。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专题四 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1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
01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02
考点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03
典题引领 知能提升
04
课后达标检测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b) (1)社会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弊端逐渐 暴露(经济危机、阶级矛盾)。 (2)阶级条件:英法德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探究点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 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 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共产党宣言》 探究:(1)史料一中,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看到”和“看不到”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 “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看不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社会发展规律。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 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 (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 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 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考点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 1917 年 11 月 6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狭义的十月革命);11 月 7 日,发表了列宁 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拉开总攻的序幕,最终推翻 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 年 11 月 7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列宁起草的《__告__工__人__、__士__兵__和__农__民__书__》,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 埃,并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10课__文字与文学—世界三大宗教(华东师大版)

第10课__文字与文学—世界三大宗教(华东师大版)

基督 教 伊斯 兰教
巴勒斯坦 耶稣
信奉“救世 主”耶稣等 《圣经》
信仰真主安 阿拉伯半 岛麦加地 穆罕默德 拉等 区 《古兰经》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象形文字 创立 时间 埃及人 古代_______ 公元前3 000年 左右 ______________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两河流域的_________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一、佛教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6世纪 。 (2)时间:_____________
乔达摩·悉达多 ,被称为释迦牟尼。 (3)创立人:_______________
(4)教义:宣扬“__________”,反对 ________ 众生平等 婆罗门 的特权地位; 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耶稣降生(母玛利亚,父木匠约瑟,降生于伯利恒)
圣诞节和复活节是基督教重要节日
• 耶稣圣像
三:伊斯兰教
• 背景:1)、 6、7世纪,半岛上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 会矛盾十分尖锐。 2)、阿拉伯贵族渴望建立统一的强 大国家,人民也希望实现半岛统一。 • 时间:7世纪初。 地点:麦加。 创始人:穆罕默德。 • 教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一切穆斯林皆 兄弟。 • 经典:《古兰经》 圣物:黑色大陨石 界限,促进民族统一。 建筑: 节日:
A
)
①《伊利亚特》②《奥德赛》③《俄狄普斯王》 ④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作品中,反映阿拉伯地区早期社会情况的是 (
B)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汉穆拉比法典》D《古兰 经》 5、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悲剧之父”的是 ( A )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本节结构二、重点阐释1、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2、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比较3、工业革命的影响4、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1)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4)经济理论转型: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主要的经济思想。

(5)生产组织形式转型: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先后成为生产组织形式。

(6)社会形态转型:经济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一日一练1、(2021·广东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材料二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

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演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演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演变材料科学的进步左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事关一个产业的兴衰。

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还只是一个材料大国,离材料强国还有较大差距。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材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我国在世界材料领域占据怎样的位置?今后当重点培育哪些新材料?我国如何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加快转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人类和材料的关系不仅广泛密切,而且非常重要。

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

同时,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当代,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材料学科的发展始终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5000年前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各种用途的锋利石片,到10000年前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创造了自然界没有的新材料(陶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继陶器时代之后,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战争等方面的原因,青铜的冶炼技术被发明并逐步达到很高的水平。

后来罗马人发明了水泥,腓尼基人发明了玻璃,这些传统材料至今仍然为现代社会大量使用。

当然,这些材料本身总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在高新技术的推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其性能不断提高,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近代的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是由于钢铁材料的大规模发展,人们能够制造出无数的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给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使钢铁工业迅速增长。

钢铁材料的大量使用,对其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带动了金属材料学科(即金相学)的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能源(石油)的开发和应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汽车、飞机与其他工业。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学案(必修1)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学案(必修1)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学生用书P35]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开启新征程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②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坚持新发展理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重要性具体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材料的发展史(经典)

材料的发展史(经典)

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
•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材料是一个带有时 代和文明标志的基础。人类和材料的关系非常广泛、非常 密切。也非常重要,在这点上很少能有其他领域与之相比。 其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利用材料、制造 材料、创新材料的历史。
• 材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历来是 生产力的标志,被看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对材料 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 量,所以人类从来没有中断过追求更好的材料,让材料具 有更优异的性质或者前所未有的功能来满足人类世世代代 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的需要和追求。
绕右袖圆口作近360度的转动,使 光照方向转动,拉动转门又能改 变遮光角度 • 有巧妙的消烟灭尘装置。
• 宫灯是空心的,壁厚均匀且较薄; • 宫女的右袖是连通空心的,形成一条烟道。 • 油烟及未完全燃烧的残碳由袖部进入头腔内,
碰到腔壁冷却减速以后就会附着在腔体内侧; • 宫女的头部是可拆卸的,可定期清除积垢。
所以,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称之 为世界材料发展史。每一种新材料的发现,每一项新材料技 术的应用,都会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把 人类社会推向前进。
材料发展的历史演进
• 天然材料 陶瓷 青铜 铁 钢 有色金属 高分子材料 新型材料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类对材料的应用一直是社会文明进程的里程碑。古代 的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的兴起和广泛利用,极大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 动作用,这些具体的材料(石器、青铜器、铁器)被历史学 家作为划分某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器 时代、铁器时代等。
青铜人立像 • 国宝级文物 • 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 • 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 • 号称“铜像之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