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分析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联系
感觉、知觉和注意都是人类心理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共 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 程,它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信息整合成 有意义、有组织的整体。
感觉是我们与外部环境接触的直接通 道,通过感觉我们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 皮肤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如平 衡觉、运动觉、机体觉等。
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
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受性越高,对刺激的敏感度越
高。
适应性
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 渐减弱的现象,如长时间听同 一首音乐会感到声音越来越小 。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 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
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性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 于活动对象的一种特性。
04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象,同时离开其他对象。
心理活动组织与指导行为
0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对人的行为起着
组织、指导和调节的作用。
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 象。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四)注意的转移
• 内涵: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 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一会儿…一会儿…]
• 发展特点:小学儿童注意转移能力表现出迅速发 展的趋势。
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教师针对学生不善于主动 转移注意这一特点,在上课之初,要重视组织教 学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引导到本课程的学习上 来,并使学生养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
互相说笑,而没有关注录像的内容,显然是注意分
散的表现。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活动,尽
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讲授内容难易得当,要有新意;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具体生动; ✓必须重复的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 作用。
•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根据任
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
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如看完一堂
录像教学课,要求学生转而互相讨论。注意的分散
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
是注意被动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
率。如果两个学生在看教学录像的过程中交头接耳,
• 错觉在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 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发展 • 视觉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
位。人们所获信息量的80%来源于视觉。小 学儿童视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占主导地位。
• 视觉的发展包括视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 的发展。
2 注意、感觉和知觉
7 9
5
3
三、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 不随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 强度) 刺激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 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 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
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
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的现象。
三、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皮肤觉。
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一)注意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在同一 时间里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圆点:二年级少于4个,五年级4~5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
如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轻微而缓慢
屏息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
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 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 总和是多少?
7 9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 是多 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教师心理学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一)感觉的概念(二)感觉的分类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内部感觉:痛觉、平衡觉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感觉域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反比关系。
3. 绝对感觉域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4. 差别感觉域限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三、感觉的相互作用(一)同一感受器的相互作用1。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 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
3。
感觉后效: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短暂时间。
视觉后像: 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二、知觉(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1. 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感觉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而知觉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1.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二)知觉的特性1.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第一篇:感觉、知觉、注意、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特岗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感觉与知觉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第二章第二节感觉与知觉,其主要考察内容包括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及种类、中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感觉分为不同的种类。
如根据刺激的来源,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以将各种感觉分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种;从距离和非距离的角度,又可将感觉分为距离感觉和非距离感觉;临床上把感觉分为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度感觉和内脏感觉四大类。
比较常见的感觉分类,是从感觉器官的角度来划分,即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1.视觉视觉是由外界物体所发生的或反射出的光波作用于视分析器而引起的感觉。
眼睛的视网膜是视觉的感觉器官。
光线通过眼球达到网膜上的神经细胞,转化为神经兴奋并产生冲动,经过传人神经至大脑视觉相应区的枕叶,就产生了视觉。
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2.听觉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内耳耳蜗是听觉的感觉器官。
耳分外耳、中耳、内耳,外部波首先作用于外耳,外耳的耳廓和外耳道起聚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过鼓膜进人中耳。
中耳有三块听骨起传导作用,声波经听骨传人内耳。
内耳耳蜗中的科蒂氏器上的感觉纤维,把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过传人神经传至大脑皮质颞叶的听觉中枢,便产生音高、音强和音色等感觉。
3.嗅觉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
嗅觉是由散布在空气中有气味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黏膜中的嗅觉细胞引起的。
当嗅觉细胞兴奋后,并由传人神经传达到大脑皮质的嗅觉中枢,就产生了嗅觉。
第二章 1 感觉和知觉
§2-1感觉和知觉
(2)感觉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产生的现象。
§2-1感觉和知觉
如:法国国旗(同时对比or继时对比?)
(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最初当三条色带宽度 完全相等时,人们总觉得这三种颜色在国旗上所占的分量 不相等,似乎白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最小;当把这三色 的真实面积比例调整为蓝:白:红=37:33:35时,看上 去反而相等了。)
§2-1感觉和知觉
(四)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运用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使多种分析器协同 活动。从而提高感知效果。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既听 到教师讲课的语音,又看到教师的面部表情和功作手 势,感知就很清楚 在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多种分析 器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主 体作用,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2-1感觉和知觉
知觉特性
1、选择性:背景与对象(两可图形) • 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 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 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就是选择性。 •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 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 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 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转化为知觉的对 象。
•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并不相同, 但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是形状恒常性。 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越来越小的, 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 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5 万倍,但看上去我们仍然认为煤是黑的,墙是白的,这是 明度恒常性。 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明下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人对它颜色 的知觉保持不变,这就是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教程1022注意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两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 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 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 很难直接控制的。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 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个体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 • • • •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课堂练习
重点内容
• 1、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 2、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注意:
•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小资料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 右,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 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 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 高度的注意稳定性。
3.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时进行两 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 指向不同的对象,或进行某种 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 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动作。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如个体经验、情绪等。
客观因素:如刺激物排列特点等。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把注意集 中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 上时间的长短。 • 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散。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 1、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 作用逐渐提高 •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感觉知觉与注意分析
2020/3/9
17
1.同一种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对比 • 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种感受
器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① 同时对比:月明星稀 黑人的牙 ② 继时对比:先喝糖水再吃苹果, 感觉苹果有点酸
1.同一种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联觉
• 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 种感官的感觉和。切玻璃
知觉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 体)的综合的反映。
• 知觉的特点: • 反映的是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 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部分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 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差别阈限的测定小实验
1.在你的左手上放一枚面值一元的硬币,右手 放两枚。你可以觉察到两个手上的重量差别 么?
2.把左右手上的硬币分别放进两本同样重量的 书中,然后拿起书。你现在能判断哪本书里 有两枚硬币吗?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
• 例如,把一个非常轻的物体慢慢地放在被 试的手掌上,被试不会有感觉,但如果一 次次地稍稍增加其重量,并达到一定数量 时,就会引起被试的感觉反应。这个刚能 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 差别阈限——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 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 有机综合;
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内容提要
第二章感觉知觉与注意内容提要一、感觉的概述第一节感觉和知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一)感觉概念我们丰富的心理世界的产生,都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
我们的知觉、思维、记忆等高级过程,必须建立在感觉所提供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而人的情绪体验的产生,也必须依赖于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因此,没有感觉,一切心理现象都将无从产生。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过程是人体处理信息的最初阶段,是认识世界的起点。
一个物体有各种物理属性,例如光线、声音、味道等,这些会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进行一定的加工,最终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就是感觉;同时,感觉也能反映来源于机体内部的刺激,了解身体内部的状况和变化,如舒适、疼痛、饥渴等;总的来说,不管是外部刺激或内部刺激。
当人们被剥夺了所有的外部感觉刺激时,人的心理活动都会开始受到干扰,甚至出现障碍。
研究人员曾付给大学生每人一天丰厚的报酬,要求他们在严格控制的感觉剥夺实验室中尽可能待到最长的时间。
在实验室中,被试的感觉刺激被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带上眼罩只能看见模糊的光线,带上厚实的手套以减少触觉刺激,屋子是隔音的,除了风扇的声音外什么也听不见。
尽管有很高的报酬,但是没有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很久,在经受几个小时的试验后,就已经开始出现奇怪的体验,包括幻觉(例如一群跑动的松鼠)、不能集中注意,学习能力受到很大的破坏,甚至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这项工作几乎所有的人在两三天后,因为不能忍受而退出。
由此看来,感觉不仅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始阶段,而且感觉本身也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二)感觉的一般特性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就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我们的感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对环境中的变化进行觉察,并且做出适当的反应。
那些不变的或者是重复的刺激,容易导致我们的感觉产生模糊或者消退的现象。
从黑暗的室内走到户外,在待上一段时间后,太阳光看起来就不那么刺眼,这种视觉的明适应速度比较快,只需几秒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视觉
定义: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 适宜刺激:波长为380—780纳米的光波(电 磁波)。 特性: 色调——波长 明度——强度 饱和度——成分
(2)听觉
定义: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适宜刺激: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 特性: 音调——频率 音响——振幅 音色——成分
(3)嗅觉
定义: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中 的嗅细胞而引起的感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刺激物都 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适宜外,刺激物还 必须达到适当的限度。 例:一般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 听不见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滴答声。要产生感觉,刺 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这种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 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
• 例如: 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指将自 己的听觉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关注兴奋点而将 其余的点全部过滤出去的能力。 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 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 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 则充耳不闻;若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 立即有所反应,朝说话人望去。
联觉
• 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 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 例: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 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 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 • 声音甜,笑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 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感觉适应
•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 感受性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 例:挑粪夫
•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 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觉阈限——产生感觉体验所需要的最小的物理 刺激量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 感受性高——阈限值低; 感受性低——阈限值高 例:一个人能听到比别人弱一半的声音,那么此 人听觉阈限比别人小一半,听觉的绝对感受性比 别人高一倍。
色彩的同时对比:两种颜色同时并置在一起时,双方 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的更 红,绿的更绿;黑和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 更白。
• 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 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 例:吃糖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 吃了苹果之后再吃糖,会觉得糖更甜。 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继时呈现,比它 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
(1)知觉的选择性
•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 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 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因此 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 激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激信息 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以形 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地感知客观事物来 适应环境。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平衡觉:反映头部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感觉,它是 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 时所引起的。其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反映内脏各器官活动 状况的感觉。其感受器分布于各脏器壁内。常见 的内脏感觉有:饥、渴、饱、胀、恶心、疼痛等。
(二)感觉一般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 4、联觉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到最小 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尽管刺激强度,又发生了变化, 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强度的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 例:原有100克重量中再增加1克;增加3克或更多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区别: 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知觉的概述
(二)知觉的特性和分类 1.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 暗适应:弱光的持续作用引起感觉能力的 提高 • 明适应:强光的持续作用引起视觉感受性 的降低 • 听觉适应一般较困难,而痛觉则根本不能 适应或很难适应,因为痛觉是伤害性刺激 信号,如果太容易适应,就会危机有机体 的生存。 • 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的,它对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 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4)味觉 定义:由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蕾 而引起的感觉。 味蕾主要分布于舌上。 四种基本感受器味蕾:苦、酸、咸、甜
(5)肤觉
定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肤觉的四种基本形态: 触压觉 冷觉 温觉 痛觉
2、内部感觉
运动感觉(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 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其感受器位于肌肉、 肌腱、韧带和关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