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合集下载

老北京地名的传说

老北京地名的传说
纷前 来 赏花 。 慢 地 , 慢 这花 草繁 茂 的地 方就 有 了 “ 花深 处” 个名 字 百 这
时光 荏 苒 , 美 丽 的名 字 一直 流传 下 来 , 这 变成 了这里 一 条 胡 同 的名 字。 公主 坟 : 葬的 是格 格
北京有个著名 的地方叫公主坟 , 从 电视连续剧《 自 还珠格格> 热播
此 而得 。

大 栅 栏 : 旁安 过 铁栅 栏 街 该 街 东 起 前 门 大街 , 抵 煤 市 街 , 西 全长 近 3 0米 , 道狭 窄 。 0 街 旧时 曾 有“ 华市井何处有 , 栅栏 内去转游” 繁 大 的美 誉 。 大栅 栏 街原 称 廊 房 四 条 , 今 已有 近 5 0年 的历 史 。 明永 乐 十 八 年 ( 元 1 2 距 0 公 4 0年 ) 都 北 京 迁
兴 门 外 , 兴 路 和 西 三环 路 交界 处 的街 心 花 园 , 过 去 曾 葬有 清 仁 宗 复 因
嘉庆 皇 帝 的两 位 公 主( 族称 为格格 ) 得名 公 主 坟 , 位 公 主 分别 葬 满 而 两
东 西 两 边 , 边 葬 的 是 庄 敬 和 硕 公 主 , 嘉 庆 第 三 女 , 裕 皇贵 妃 所 东 为 乃
很多年轻人喜欢 的一首歌《 北京一夜》 歌里提到的“ , 百花深处”其实 ,
是 北 京真 实 存在 的一 条胡 同 。
百花 深 处 为西 城 区什 刹 海街 道 辖域 。 东 起护 国寺 东巷 , 西至 新 街
口南大街 , 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连 , 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 据传 明万
历 年 间 , 对 年 轻 的 夫妇 在 新街 口 以南 的小 巷里 买地 种 菜 , 在 园 中 一 并 栽 各种 花 草 , 有 牡丹 夏 有荷 , 来 菊黄 冬梅 香 , 春 秋 引得 城 中文人 墨 客 纷

北京地名由来

北京地名由来

北京地名由来北京地名由来丰富多样,很多地名背后都有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北京地名的由来:1. 故宫: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故宫的地名来源于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认为紫微星垣位于中天,是天帝的居所。

因此,皇帝的居所被称为皇宫,意为天帝的宫殿。

2. 天安门:位于故宫南侧,原名承天门,意为承受天命之门。

清朝时期,这里是皇帝宣布重大决策和举行庆典活动的地方。

3. 长安街:位于北京市中心,原名长治街,意为长久太平的街道。

长安街是北京最长、最宽的街道,被誉为“神州第一街”。

4. 建国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原名光熙门,意为光辉照耀的城门。

民国时期,这里设立了警察署,更名为建国门,意为新中国成立的象征。

5. 朝阳区:原名赤骥区,源于元朝时期的一个典故。

当时,一位名叫赤骥的官员在此地建立了一座别墅,后来成为皇帝的行宫。

清朝时期,这里设立了赤骥县,民国时期改为赤骥区。

6. 西单: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名喜鹊胡同。

据说,这里曾有一棵喜鹊栖息的树,因此得名。

后来,这里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区,更名为西单。

7.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原名中海子。

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以湖为中心,湖中有琼华岛,岛上建有白塔、五龙亭等建筑。

北海公园的地名来源于古代对海洋的向往,寓意皇权至上。

8.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原名清漪园,为清朝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地名取自《诗经》中的“颐养千年”,寓意皇帝长寿、国家安宁。

9.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原名圆明园,为清朝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地名取自佛教教义,意为圆满、光明。

10. 东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原名东四牌楼。

这里是明清两代四牌楼之一,分别为东、南、西、北四牌楼。

民国时期,取消牌楼,更名为东四。

以上仅为北京地名由来的部分例子,实际上,北京地名由来丰富多样,反映了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

很多地名背后都有独特的历史故事,成为了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北京地名的演变

历史上北京地名的演变

历史上北京地名的演变本文主要是借助《北京史》这一本书,写了北京从原始社会时期至现代的名称变迁,北京的名称在历史上几经变化,有很多的别名,在不同的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民族又有不同的叫法,下面会对其进行一下详细的描述。

当然,在不同时期,北京的疆域和政治地位也是不同的,在这里不会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了。

原始社会时期是史前时期,是缺少文献记载的,但还是有一些相关传说的,相传黄帝的第三代继承者颛顼(zhuan xu),曾到“幽陵”祭祀,“幽陵”就是幽州,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

相传到了帝尧时代,在幽州建立了最初的都邑,——“幽都”,因为是从原始村落发展起来的,称作聚。

直到北魏时期,这里还被称为圣聚。

帝尧还派和叔来管理幽都,治理北方。

帝舜时,又曾把治水失败的共工氏流放到这里来。

这时候的北京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但还不是政治中心。

西周时期,今房山县琉璃河镇东面的董家林村周围是燕的都城,随着燕国疆域向东北方向扩展以及山戎部族在燕山山地的发展,董家林燕国古都都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史载春秋中期的燕襄公时期,燕已经以蓟作为都城了。

蓟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在武王灭商以后,把帝尧(黄帝)的后裔分封到这里,后来蓟归于燕的统辖之下,从春秋中期开始,蓟成为燕国的都城。

秦灭燕后,燕成为边远地区,政治地位下降。

西汉初年,今北京地区为燕国,以蓟为都城,是异性诸侯王的封地。

东汉初年,今北京地区曾长期处于战乱之中。

东汉在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沿用了西汉的制度,但也有一些变化。

更适帝时期,这里划归为幽州,州牧以蓟为驻地,东汉末年,又改为州牧,为幽州,这时的幽州是抵御东北方和北方各族入侵的重镇。

在魏晋时期,北京成了北方封建割据势力的一个中心。

今北京地区在隋代包括当时幽州的大部分地区,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将幽州改称涿郡;唐初改郡为州,又改称称幽州,今北京在唐代包括当时幽州的大部、檀州全部(今密云、怀柔、平谷县境)和妫(gui)州东部(今延庆县境)地区。

北京地名来历

北京地名来历

八王坟据有关资料记载,八王坟就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较有名的一处清代王爷坟。

老居民也回忆说,从祖辈上流传下来就知道这里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坟地。

既然英亲王阿济格在努尔哈赤的众多皇子中排位第十二,为什么会对他死后的墓地称为“八王坟”呢?这是因为阿济格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列为“八王”,所以对于他去世后所葬的墓地,民间老百姓一直俗称“八王坟”,并作为地名称谓一直延续几百年至今。

英亲王阿济格生于1605年,于1651年被顺治帝赐死。

他与当朝摄政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为同母胞兄,并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

曾随皇太极攻入长城,占领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率大军直逼北京城。

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又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

随后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大军三万余人,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并招降大明军将领、兵马10万,占领63城。

英亲王阿济格后来也曾因“出师贻误战机、谎报军情”之罪被降为郡王,但又复亲王爵。

从授贝勒,到晋多罗武英郡王、封和硕英亲王、授命为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

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

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

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

由于阿济格后人在民国时期就开始拆除、变卖八王坟的地面建筑,还有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酿酒厂的开发,估计从那以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八王坟的踪迹。

致使五十年代就在这里居住的老居民们也无缘一睹八王坟“真容”。

这也可能就是八王坟至今“片瓦未存”的原因。

老北京地名是怎么来的

老北京地名是怎么来的

老北京地名是怎么来的老北京地名是怎么来的老北京以“马”命名的地方很多,仅收入各区县地名志的就有200多个,像马甸、亮马河等含有“马”字的地名,人们大多耳熟能详。

这些“马地名”都是怎么来的?有哪些趣闻和掌故?亮马河—牧马晒马之地亮马河位于东直门外,历史上水源充足,牧草丰盛,其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明永乐年间朝廷曾将御马苑设在这里,临近的河流称为牧马河,又因马匹在皇家使用前要清洗和晾晒干净,所以又将此河称为“晾马河”,后谐音为“亮马河”。

另一种说法是早年间来自东北的客商马队多经过此地,马队在进城之前都要在这条河边歇息片刻,一来可以给马喂些草料,二来可以给马洗个澡,冲掉一路征尘。

马洗好后,便将马拴在河边的大柳树上,等把马身上的水渍晾干了再进城,以图吉利,于是这条河被称为“晾马河”,后谐音为“亮马河”。

马甸—马匹交易之地马甸位于德胜门外,元代在大都城内。

明初京城北城墙南移后,将此地划到城外。

从明成化年间开始,朝廷在此与来自蒙古的马贩子进行马的交易,逐渐成为马的集散地。

清康熙年间这一带形成村落,但居住的人并不多,因多从事马匹交易,俗称“马店”。

乾隆年间,蒙古王公贡纳的马匹赶至此地,以供掌管皇宫内所用之马的上驷院官员挑选,挑选后剩余的马匹就地变卖。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马的交易移至德胜门外关厢,这里兴起了贩羊,但名称依然叫“马店”。

民国以后改称为“马甸”,延续至今。

马神庙—供奉马王之地马神庙位于海淀区阜成路北侧。

明清时往返京城与西山的马队、驼队多经过这里。

为保佑骡马、骆驼等大牲畜平安旺盛,遂兴建了一座马神庙。

马神即传说中的马王,是大牲畜的保护神。

该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正殿供有泥塑的马神一尊,三目四臂,面目狰狞。

马神两侧为泥塑的水神和草神,庙前有牌楼及山门。

清末,马神庙部分建筑被毁,但仍有牌楼和残墙。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其旧址上建立了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马神庙中心小学。

而今马神庙早已消失,只有地名尚存,多条公交线路设有马神庙站。

北京地名的由来

北京地名的由来

北京地名的由来北京市(Beijing Shi)位于东经116.4°,北纬39.9°,在华北平原北端。

为我国首都。

古称蓟。

春秋战国时为燕地。

秦为上谷郡地。

汉为广阳郡,隋唐为幽州治所。

辽置南京,也称燕京。

宋为燕山府。

金为中都。

元为大都。

明改北平府。

北京一名,始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

据《明史地理志》:“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

”顺天府下云:“永乐元年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

”永乐十九年迁都于此,改北京为京师,但习惯仍称北京。

1928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故改北京为北平。

1949年复改北京市。

据《尔雅》:“绝高为京。

”据《公羊传》:“京者何?大也。

”由于它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最高领导层所在地,故称京,又因地处北方,与南京相对而北京。

昌平县(Changping Xian)位于东经116.2°,北纬40.2°,在北京市西北。

汉置昌平县。

治所屡徙。

明景泰三年(1488年)徙今昌平县治。

据《清一统志》:“昌平城南有南沙河,此河又名昌平水,故县以水得名。

”密云县(Miyun Xian)位于东经116.8°,北纬40.3°,在北京市东北部。

后魏时置密云郡,并置密云县,因县南有密云山而得名。

据《名胜志》:“山藏云雾,县取名。

”即山藏云雾中,得名密云山,县以山为名。

也有人认为此说不确。

通县(Tong Xian)位于东经116.6°,北纬39.8°,在北京市东部。

西汉置路县,东汉改潞县。

金设通州。

据《元史·地理志》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命名。

俗称北通州,以别于江苏省之南通。

1914年改为通县。

延庆县(Yanqing Xian)位于东经115.9°,北纬40.4°,在北京市西北部。

元置龙庆州,《明一统志》卷五:“以仁宗生于此,升为龙庆州。

”永乐三年(1405年)改置隆庆卫。

明永乐十一年改隆庆州,明隆庆年因避隆庆年号,改延庆州。

【北京及各区县名的由来】1、北京。明永乐...

【北京及各区县名的由来】1、北京。明永乐...

【北京及各区县名的由来】1、北京。

明永乐...【北京及各区县名的由来】1、北京。

明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建北京于顺天府(因地处南京之北,故名“北京”)。

永乐十九年 (1421 ) ,迁都于此,改北京为京师,但习惯仍称北京。

2、东城区,以地处北京城东部而得名。

3、西城区,以地处北京城西部而得名。

4、朝阳区,1958年,改东郊区为朝阳区。

因地处朝阳门外而得名。

5、海淀区在明代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泽之地,被称为“海店”或“海淀”。

后逐渐形成集镇,故名“海淀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而得名。

6、丰台区,因境内有金代丰宜门,门外有拜郊台,故名“丰台”。

7、石景山区,因境内内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名。

石景山,“以山多石,故云。

”8、通州区,在金代时设州,是运河北端的终点,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9、顺义区,唐朝契丹别帅析纥便部内附于此,朝廷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取“归顺”之意设归顺州。

明洪武元年( 1368) ,为顺义县。

10、昌平区,西汉设置昌平县。

以昌平侯封地而得名,寓“昌盛平安”之意。

1999年,为昌平区。

11、大兴区,金贞元二年(1154年),改曰大兴,为中都大兴府治。

取“大金兴旺”之意命名,2001年,改为大兴区。

12、门头沟区,原名京西矿区,1958年设区时,因圈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故因沟得名。

13、房山区,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寝,后置“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

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14、怀柔区,唐朝开元四年(716年) ,因安置契丹部落而始建怀柔县,故治在今顺义。

取《礼记·中庸》中“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词句命名为“怀柔”,寓“招来安抚”之意。

15、平谷区,因平谷县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故名平谷。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置平谷县,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

地名历史典故

地名历史典故

地名历史典故北京的历史典故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众所周知,北京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都城,曾经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北京有许多地名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典故,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著名的地名历史典故吧。

我们来看看北京的名字来源。

北京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当时的北京是蒙古帝国的都城,被称为大都。

后来明朝建立,朱棣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之京”。

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现代首都的代名词。

在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上,有着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帝出入紫禁城的主要通道,也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新中国的成立仪式和天安门广场的反对派示威等。

因此,天安门广场被誉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北京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方之一。

再来说说紫禁城,它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北端,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

它的名字来源于紫色的禁令,表示皇帝的权威和尊严。

紫禁城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如午门、太和殿、乾清宫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和艺术的瑰宝。

紫禁城的南门是午门,它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皇帝出入的主要通道。

午门的两侧有两个石狮子,它们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石雕艺术品,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午门之外是天安门广场,这里是中国人民举行庆祝活动和游行示威的重要场所。

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还有一座重要的建筑,那就是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代表。

天坛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圜丘、祈年殿和皇穹宇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的瑰宝。

除了紫禁城和天坛,北京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历史地名,如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这些地方都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行宫和休闲场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建筑群闻名于世。

中国各省份名字的历史来源

中国各省份名字的历史来源

中国各省份名字的历史来源中国各省份名字的历史来源1、北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

辽国称燕京。

金国改称京都。

元朝称大都。

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抢夺皇帝位,在这儿出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

为留念在这儿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通过的渡头,简称津。

3、上海:北宋前期,这儿已构成居民点,从这儿上海洋,所以称上海。

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当地,其时渔民发明了一种捕鱼东西,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黑龙江省:由黑龙江而得名。

由于江水呈黑绿色,弯曲地流着象条游龙。

简称黑。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树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

即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

简称吉。

6、辽宁省: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持久安定之意,简称辽。

7、河北省:相对于黄河为北。

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区域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

因古代属冀州区域,所以简称冀。

8、河南省:相对于黄河为南,首要部分在黄河以南,由于古代属豫州区域,所以简称豫。

9、山西省:相对于太行山为西。

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疆域,所以简称晋。

10、山东省:相对于太行山为东。

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疆域,所以简称鲁。

11、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

由于湘江直通全省,所以简称湘。

12、湖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北。

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统辖,所以简称鄂。

13、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即是富春江。

简称浙。

14、江西省: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

清朝时改为江西省。

因赣江直通全省,所以简称赣。

15、陕西省:是指如今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区域称陕西。

简称陕。

古代时是秦国疆域,又简称秦。

16、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构成。

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篇一】北京名字的由来: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

”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

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10、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篇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篡政后,迁都北平后改的,意与南京相对之意。

1368年8月,明大将徐达率大军攻占了元大都。

虽然元顺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许多军队仍滞留在大都周围,时时威协着大都,元将领也速就曾兵临通州。

朱元璋当即命令大将常遇春率重兵消灭大都周围的元军。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中国各个城市的古称和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名称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地理特征、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以及政治背景。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城市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1. 北京(Beijing)古称为蓟(Ji),源于古代的蓟国。

蓟国是秦朝时期华北地区的一个国家,其首都就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

后来,在元朝时期,北京成为元朝的中都,也是蒙古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北京这个名称,则是明朝时期的称谓,意为“北方的京城”,用以区别南方的南京。

2. 上海(Shanghai)古称为海上,因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东部地区,所以得名。

清朝时期,上海由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在19世纪末的租界时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商务活动。

在当时,上海被誉为“东方的巴黎”。

3. 广州(Guangzhou)古称为番禺(Panyu),意为“落日”,传说中古人在番禺渔港目送夕阳西下,因此得名。

番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因位于珠江口,一直扮演着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角色。

而广州这个名称则源于宋朝时的称谓“广府州”,意为“广宽而丰盛的地方”。

4. 南京(Nanjing)古称为金陵(Jinling),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认为,金陵得名于宋朝时期南京南城外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另一种传说则认为,金陵得名于冯去疾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诗句“汉升陈五世,萧、曹是知名”。

无论哪种传说,都折射出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辉煌。

5. 西安(Xi'an)古称为长安(Chang'an),意为“永远安宁的地方”。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包括西汉、东汉、西晋、隋朝以及唐朝。

在古代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而西安则是明清时期的称谓,意为“西方永久安定之地”。

除了这些城市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城市也有着丰富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这些城市的古称和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

4北京地名典故

4北京地名典故

北京地名典‎故1--辟才胡同的‎传说听老人说,辟才胡同西‎口路北有一‎个大红门,大门东边是‎一所中学。

过去国民统‎治的时候,有个当大官‎的在那儿住‎过。

听说这个大‎门里的房子‎很阔气,里面有三层‎院,都空着没人‎敢住。

对门有个卖‎馄饨的,叫张二,他一边卖馄‎沌,一边带看着‎这院儿。

这时,有一个要饭‎的叫李二,带着老婆孩‎子蹲在门口‎儿。

张二问他:“你在这儿干‎嘛?”李二说:“想寻个宿。

”张二说:“这院子挺阔‎,就是没人敢‎住,你要住,钥匙在我这‎儿。

”李二说:“我一个要饭‎的,什么也不怕‎。

”就这样,李二住在一‎进门的南房‎里。

晚上,李二起来想‎看看到底闹‎什么鬼,他来到第一‎层院子,推开月亮门‎一看也没有‎什么动静;他到了第二‎层院子,也没听到什‎么,他又进第三‎层院子,看到门口有‎站岗的,正房北屋里‎灯火通明。

他走进去,站岗的给他‎打立正,他继续往里‎走,正座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见他进来了‎就说:“主人来啦!接主人。

“这位老人来‎到院里一摆‎手,灯全着了,整个院子灯‎火通明。

老人把李二‎让到正座上‎说:“公子,你可来啦!你的这些财‎产,我们给你看‎了二十八年‎啦!就是找不到‎你。

”李二说:“我整天在外‎要饭,你们上哪儿‎找我呀?”老人说:“你有个朋友‎叫张大,原来你父亲‎和他的父亲‎在同朝做官‎,你知道他在‎哪儿吗?你们的父亲被奸‎臣所害,这些财产是‎他们留下的‎,叫我们给看‎着。

”李二说:“听说张大在‎朝阳门外鱼‎市口。

败家以后,媳妇上吊死‎了,剩下他一个‎人。

他有手艺,摆个钉鞋摊‎。

”老人说:“你要用钱叫‎张大写个纸‎条,写多少给多‎少。

”李二一听,心想,见鬼了吧!第二天早上‎,李二不去要‎饭了,直奔朝阳门‎外,到鱼市口一‎打听,真有个钉鞋‎的张大。

张大问:“什么事儿呀‎?”李二说:“别在街面上‎说。

”俩人来到张‎大家里,李二说:“我住的院子‎相当阔,他们叫我主‎人,把我让到正‎座上,说那些金银‎是咱们俩的‎,他们给咱们‎看了二十八‎年啦!要用钱的话‎,你开个条儿‎,你写多少,他们给多少‎!”张大说:“这可不行,我修鞋糊口‎得啦!”李二再三央‎告,张大就顺手‎撕了块破窗‎户纸,写了白银二‎百两。

北京市市名演变过程

北京市市名演变过程

北京市市名演变过程
清朝打败明朝,1644年顺治迁都北京,也叫作清代京师,就是现在这个北京位置。

后来北京的范围扩大了,把直隶省的西山给划入北京了,又往周边扩大了一些面积。

达到了清末的这样一个范围:
民国时期分为两段,1912年清朝灭亡,但是北洋政权依旧定都北京。

到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当权,改南京为首都了,所以北京就降为北平市,划归河北省管了。

1937年日军攻占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市。

1945年日军投降,北京改名北平市。

1949年,共和国立北京为首都。

北平市改名北京市。

1952年,北京市由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7月,将河北省宛平县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

1956年3月9日,撤销昌平县,将昌平县所属行政区域(高丽营镇除外)划归北京市,并命名为昌平区。

将河北省通县所属的金盏、长店、北皋、孙河、崔各庄、上新堡、前苇沟等7个乡归北京市。

1958年3月,河北省通县专区所属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等5县及通州市划入北京市。

10月,河北省所属怀柔、密云、平谷、延庆4县划入北京市。

至此,北京市从718平方公里扩大到了现在的面积。

北京古称的演变简介

北京古称的演变简介

北京古称的演变简介北京古称的演变简介古城,一般就是指历史文化名城。

那么北京的古城是怎么演变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古称的演变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京古称的演变简介公元前1000多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的时候,北方的燕国迁都于蓟城,“蓟”由此得名。

这个地名延续时间很久,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在出土文物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而且还衍生出一系列地名,如蓟门、蓟丘、蓟苑、蓟城等。

排行第二的是“燕”。

“燕”衍生的地名也不少,如燕台、燕城、燕市、燕京等。

北京的一些学校、工厂、饭店也用“燕”来命名的,如“燕京大学”、“燕京饭店”等。

从公元1153年开始,经历了元、明、清几个朝代,历时800余年,北京一直处于国都的地位,因此又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别称、美称,如长安、春明、日下、京华、都门、帝州、帝台、王城、皇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等等。

除此以外,北京在历史上还曾经叫过“北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废封国改立郡县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大事件。

作为防范六国旧贵族复苏反抗的手段,在原六国都城地区设置郡级行政机构,北京地区叫做“广阳郡”,郡的首府就设立在原燕都的蓟城。

除了燕地和蓟城,北京小平原在更大范围上也沿用着传说中的那个字,被叫做——“幽州”西汉时期,北京地区或为国(诸侯国)或为郡,但治所都在蓟城。

作为十三州之一的幽州刺史,驻地也是蓟城。

东汉时期,幽州作为一级行政区,以蓟城为地方行政中心。

三国时期,广阳郡归曹魏所属,首府仍在蓟城。

西晋时期,北京地区属燕王封地,还是都蓟城。

从秦汉到魏晋,当朝的换了一代又一代,蓟城因为无可改变的地理优势,和长期的'文化经济积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原政治集权管辖或抵御塞北的中心城市。

东汉末到南北朝时期,所有者风云变幻,蓟城时而是割据势力的盘踞中心,时而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据点。

纷纷乱乱的战局,在摧残着这片土地上百姓们生活的同时,也把蓟城迅速地推到了政治、军事上更为重要的地位上,使得她的占有者,逐渐掌握到中国北部的控制权,和间接左右全国的实力。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大北窑:此地有陶窑,出产大量砖瓦,是建设北京城的必需品。

由于建设的需要,大量工匠涌入北京,使得北京的窑逐渐增多,并集中在南城一代。

2. 南礼士路:20世纪的前四十年,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

于是在阜成门附近租驴前往,成了当时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

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

直到解放后,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不够文雅,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

3. 灯市口: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民间称为灯节。

4. 苹果园: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太监比较得宠,揽到了很多私房钱,他于是在京西买了一大块地,种植各种瓜果。

5. 灵境胡同:朱棣皇帝有一次患病,入睡后梦见两位道士前来授药,过了几天病还真的就好了。

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并赐名为灵济宫,民国后,灵济宫所在的地方改名为读“灵济胡同”,谐音为灵境胡同。

6. 奶子房:此地原为奶妈聚居之地,专为皇室奶孩子。

这些地名都有着独特的来历和故事,展现了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一些地名的来历小组资料1、天桥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

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

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

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

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

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

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

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

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2、大栅栏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

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迁都北京后,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

至明中叶嘉靖时,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

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3、大北窑出东便门,东北方向离城3里,地势广阔,土质细腻,向来烧得好砖。

多年以来,砖窑密集。

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

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

久而久之,此地就叫“大北窑”。

4、亮马河东直门外有条小河,远来客商的马车队来到这里,经常在河里给风尘仆仆的马匹洗涮,洗完的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体,故名“晾马河”,时间长了,就叫成“亮马河”了。

5、黄庄位于中关村南一站地。

原为“皇庄”,意为皇家的庄田。

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续接上集】25、以“营”为名的地名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

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

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

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

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

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

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

一四。

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

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

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

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

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五道营”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

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

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

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

“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

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

北京地名由来演变——称为北平的时期并不长

北京地名由来演变——称为北平的时期并不长

北京地名由来演变——称为北平的时期并不长原始社会——幽陵原始社会时期是史前时期,是缺少文献记载的,但还是有一些相关传说的,相传黄帝的第三代继承者颛顼,曾到“幽陵”祭祀,“幽陵”就是幽州,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

相传到了帝尧时代,在幽州建立了最初的都邑,—“幽都”,因为是从原始村落发展起来的,称作聚。

直到北魏时期,这里还被称为圣聚。

帝尧还派和叔来管理幽都,治理北方。

帝舜时,又曾把治水失败的共工氏流放到这里来。

夏、商——冀州冀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一书。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河北西北部、山西省全境、河南北部等地区。

关于它为什么取名叫“冀”,按历史发展的次序,有以下多种解释:(1)按《释名?释州国》云:“冀州亦取地以为名也。

”王炎《禹贡辨》云:“晋地有冀,秦地有雍,则是冀、雍以地名州。

”据史料考证,古冀州境内的晋国西南部有一个叫“冀”的国家,它的国都在河东皮氏县东北的冀亭(今山西河津县)。

《水经?汾水注》曰:“汾水过冀亭南……京相璠曰:‘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古之冀国所都也。

”因而取这个国家冀的名称做为州的命名。

后来冀国在春秋中期为晋国灭亡。

据《左传?僖卅三年》云:“冀已为晋邑。

”因此,晋国辖域又称为冀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云:“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尔雅?释地篇》云:“两河间曰冀;冀,近也。

”所谓两河之间,指的是大河(黄河)和清河(古济河)之间的地带。

(2)按《周礼?职方》云:“河内曰冀州。

”所指的河内是指黄河以东、北的地区。

这时冀州一词的概念范围随着时代推移,发展扩大了。

冀州的地域已扩大到晋国以北的地方。

因此,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北部》中说:“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

”“北方名冀,而因其以名其州也。

”在《异声玉篇》中也说:“冀,北方州也,故从北。

”这时冀州所指地境已经是现山西及其以北的较大地域。

周、春秋、战国——蓟西周时期,今房山县琉璃河镇东面的董家林村周围是燕的都城,随着燕国疆域向东北方向扩展以及山戎部族在燕山山地的发展,董家林燕国古都都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史载春秋中期的燕襄公时期,燕已经以蓟作为都城了。

为何叫北京?

为何叫北京?

为何叫北京?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燕山山脉,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平原。

北京交通便利又易守难攻,是天然的定都之地,燕、辽、金、元、明、清均建都于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别称有很多,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幽州、蓟、燕京、北平、大都、京师等等,那北京是从何时才开始叫北京的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北京的历史。

据《尚书》记载,大禹分天下九州,其中并没有幽州之名,但是在《周礼》中却记载,“东北曰幽州”。

相对中原来说,幽州范围大致就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及辽宁一带。

幽州地理位置优越,古人云:“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周朝取代殷商后,分封天下,幽州为召公封地燕国。

当时在北京西南一带还有另一个封国蓟国,不过后来被燕国所灭。

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称为燕都或燕京。

燕国因远离征战最激烈的黄河流域,可以埋头发展,战国时期崛起为七雄之一,而且活的时间比较长,长达822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燕地设渔阳、上谷、右北平、广阳等郡,在北京设蓟县,是广阳郡郡治。

汉朝时,设幽州刺史部,下辖上古郡、渔阳郡、广阳郡等十一个郡国,幽州治所在蓟县(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

隋朝时,隋炀帝杨广改幽州为涿郡,并在涿郡修筑行宫---临朔宫,之后三征高句丽时,都是把涿郡当成集结兵马,储备粮草、兵器的基地。

唐朝灭隋后,又将涿郡改回幽州。

唐太宗时契丹和奚族内附唐朝,朝廷设东夷都护府(治所在营州)进行管辖。

武则天时营州之乱,契丹李尽忠攻克营州,东夷都护府废除。

唐玄宗收复营州,没有再设东夷都护府,代之以幽州节度使,治幽州(范阳郡,今北京)。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统兵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

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就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雄厚。

起兵反叛后,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自立为燕帝。

五代十国时,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辽国的支持,灭后唐建立后晋。

北京来历

北京来历

历史上有几个北京?北京是我国历史的古都之一,其Array实在历史上被称为“北京”的地方还有好几处。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都以它的发祥地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为北京;宋仁宗赵祯把从前真宗赵恒亲征时驻跸过的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建为北京;金熙宗完颜亶改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为北京;后来金完颜亮把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改称北京;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将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定为北京;明成祖朱棣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今北京市),并将都城迁于此。

天安门广场的变迁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修北京城时,在承天门以南开辟“T”形广场,清康熙年间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河上与天安门门洞及太庙、社稷坛正门相对应位置,建七座石拱桥。

在金水河两岸各设石狮一对,河的南岸还设置蟠龙华表一对,木牌楼一座。

清末,广场北自天安门往南到大清门全长672米;东西宽北端以天安门为中心,宽364米;南端以大清门为中心,宽100米。

共计面积约为112600平方米。

辛亥革命后,开放了广场。

民国三年(1914年)拆千步廊,民国三年(1914年)11月至1920年,在东、西三座门、中央公园门前修筑沥青路,在宗人府夹道修石渣路。

1924年北京开始通行有轨电车,有三条路线通过广场及东、西长安街。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大片地段垃圾成堆,一片荒芜景象。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天安门广场从此开始了新篇章。

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清运了广场全部垃圾,修筑了东、西三座门的道路和中华门与红墙间的道路,修缮了天安门城楼,修建了国旗杆和金水河两岸观礼台。

10月1日在广场隆重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大典。

1950年6月至9月和1951年8月至9月对广场先后进行两次改造,开辟了道路,铺筑了路面,拆除了花墙和牌坊;为方便交通,将金水河南岸一对石狮、华表及北岸一对石狮进行适当移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续接上集】25、以“营”为名的地名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

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

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

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

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

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

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

一四○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

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

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

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

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五道营”。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

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

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

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

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

“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

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

至于城外留下的营的地名就更多了,例如: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来广营乡,成了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望京;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

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有个“蛮子营”,是福建教官们的驻地。

北京还有许地名虽不带“营”字,但也和军营有关,如香山以东的正蓝旗、正白旗、红旗村等都是清代云梯部队“香山健锐营”的驻地。

还有德胜门外的教场口街,宣武门外的校场口胡同,都是明清两代的练兵场。

26、铁狮子坟北京西城区北太平庄地区是在元大都时期被圈在城郭以内的,虽然空旷荒凉,但毕竟还算“城里”。

明军攻克元大都之后,为了便于防守,把北城墙向南缩进了2.5公里,退到了现在护城河的位置。

于是,太平庄地区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城外。

太平庄一带坟茔很多,其中有的墓室建造讲究,以砖发券。

有普通人家的私墓,也有埋葬贫民的义地。

档案记载,1954年,北师大征用建筑用地114.93亩,起出有主坟174座,无主坟284座。

这是有坟茔的情况,掩埋地下没有坟茔的尸骨就更多了。

据经手迁坟工作的老人回忆,为了使得无主尸骨尽量都能妥善迁移,当时曾经动员老百姓参加有偿挖寻工作,挖出的无主头盖骨有数千之多。

从现在北京师范大学东门的公共汽车站名叫做铁狮子坟就可以知道,这一带原来是坟地。

老北京有许多带“坟”字的地名,如公主坟、八王坟、索家坟等。

这些带“坟”字的地名含义和我们今天的单纯意义上的墓地不同,它们大多是以坟主的姓氏或身份命名的一些自然村落。

北师大南门往西一带过去叫索家坟,就是清初康熙四大辅臣之首索尼家的坟地。

在师大为建设南部科研区购置的地界内有一座黑舍里氏墓,墓主就是索尼的孙女、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索额图的长女,一名7岁夭折的女孩,当地人称之为“姑娘坟”铁狮子坟又有所不同,它不是以某个坟主的姓氏身份命名,而是以一对铁狮子命名。

狮子自东汉以来一直作为帝王公侯陵寝镇墓的神兽,多为石狮,铁狮子少见。

这对铁狮子镇守的墓主究竟是何人,已经很难查考。

据当年参加过购地工作的老人们回忆,墓主姓白,他的后人曾经要求发掘墓穴。

挖开后,发现墓穴中有两个放置棺木的台子。

虽然没有挖掘出什么东西,但是既然有铁狮子镇墓,估计不会是一般人的坟墓,有可能早已被盗过。

那对铁狮子后来一直摆在东门口,成为北师大新校舍家属宿舍大门的标志。

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对铁狮子未能幸免,被送进了炼铁炉,化为一文不值的铁水。

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从新街口往北,有街名曰小西天;从北海公园五龙亭往西,有殿宇一座,殿名也曰小西天。

那么,北京有没有大西天呢?今北海公园北岸,有经济植物园一所,早年这里是阐福寺,进门有石池、大佛殿、万佛楼、后殿。

后殿后,尚有大圆镜智宝殿等。

《三海见闻志》载:“自石池至万佛楼统称大西天。

”又说,万佛楼为大西天。

万佛楼当初是北海北岸的主要建筑,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为了给他母亲庆祝八十岁寿辰而下令修建的。

皇太后信佛,皇宫便拨出专款铸造了一万尊金佛,供奉在殿堂里,这座楼被叫作万佛楼,万福楼或大西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侵略军到处烧杀抢掠,北海万佛楼内的万尊金佛也被抢劫一空,大佛殿内大佛身上的无数珠宝,也被八国联军盗走,随后,又放了一把大火,万佛楼被火烧毁。

民国八年(1919年)春,万佛楼附近的大佛殿及大圆镜智宝殿等又一次失火烧毁。

至此,大佛殿、万佛楼和号称大西天的一组建筑群,便化为一片灰烬焦土,只剩下了一座不怕火烧的琉璃九龙壁。

28、明光村明光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元代这里是元大都城的肃清门(现明光桥的位置),今天这里仍然保留着元大都城垣遗址。

关于明光村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以明朝第十四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庙号“明光”为名。

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在清代西直门外是一片大坟场,称为索家坟,顺治帝的首席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康熙时的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的族坟,索家坟之北即为明光村,“明光”二字在佛家含有超度之意,因靠近坟场而取名“明光村”。

29、索家坟西直门桥往北一带叫索家坟,就是清初康熙四大辅臣之首索尼家的坟地。

据资料记载,在北师大为建设南部科研区购置的地界内有一座黑舍里氏墓,墓主就是索尼的孙女、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索额图的长女,一名7岁夭折的女孩,当地人称之为“姑娘坟”。

现在这个地方应该在现在在今典花园附近。

30、西土城路元朝的城墙与明朝的城墙不同,元朝的城墙只有土,外面没有包上城砖(到了明朝城墙里面是土,外面包城砖),所以现在称之为“土城”,邮电大学西门外的土城墙是元朝时城墙的西段,所以边上的路称之为西土城路。

(明朝的城墙在新中国建国后被陆续拆除,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将拆下来的城砖用于修建防空洞,现在二环路的位置就是明城墙的位置)现在明光桥的位置在元朝时是元大都城墙的“肃清门”的位置。

31、蓟门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在金代称为“蓟门飞雨”至明代始称今名。

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

对蓟城的始建之地,众说不一,归纳起来,以下几种说法较为集中:①广安门以西、莲花池以东;②宣武门、和平门一线的南北侧;③广安门以南。

上述说法均以出土遗物为推断依据,极少文字记载。

元、明以来把德胜门外元大都城健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战国蓟门旧址。

蓟门烟树碑蓟门烟树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

但是在历史上,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

乾隆御书蓟门烟树碑位於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元大都城墙遗址上。

31、积水潭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

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

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政府进行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建设。

当时在“学习苏*联”的热潮中,1952年进行了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

根据苏*联教学经验,将全国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大学以外,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

例如北京航空学院是由清华大学航空系、天津北洋工学院航空系和厦门大学航空系合并组成,北京政法学院是由清华大学政治系、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北京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组成。

合并包括教职员工、在读学生、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

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并于1952年暑期正式招生开学。

这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把该地区称为八大学院的历史由来。

随着八大学院的兴建,在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主干路命名为学院路,马路西侧从南到北依次是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马路东侧依次是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今中国农业大学)。

学院路于1954年年底建成通车。

道路两侧除去学院占地外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地。

当时通过学院路的公交车为31路汽车,该路车首发站开始是西安门至颐和园,后改为平安里至颐和园(今331路,行车路线有所变更)。

由于道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八大学院的名声也随之远播。

今天的学院路两侧教育科研单位林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学院路南段(北土城以南)及其延长线改建成为西土城路,八所学院先后升格为大学,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学院南路位于学院路南边,同样是因为路上有几所高校而得名: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等。

33、冰窖口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

东起德胜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

因其地原有清代内宫监冰窖而得名。

凿冰窖储,古已有之。

《诗经·七月》中便有“凿冰冲冲”的记载。

延至清末民初,北京有三大冰窖,一个是北海东夹道陡山门,一个是什刹海东南,一个就是德胜门外窖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