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经典|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王阳明是明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学者,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一面旗帜。

他的思想理念独具特色,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人类思想史的演进,都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1.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命题。

他认为,认识和行为应该是统一了的,即我们不能将行动和认知分开,而应该是在行动中理解,不仅仅是脑中的认知。

2.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王阳明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让人们通过物体的感性认知来获取知识与智慧。

王阳明认为,格物致知是开启认知的大门,人通过观察事物来理解事物,从而达到完善自我、修身齐家的目的。

3. “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认为人心具备自知之智,因此人们凭借他们自身的感受而学习。

4.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话是王阳明在探究知识认知的过程中想到的,它告诉我们只有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不知其原因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通过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它,这也是王阳明用以辩护“格物致知”的论证之一。

5. “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王阳明的理念之一,它表达了人们应该以自我发展的方式,去担负起责任,为他人的幸福、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天生动态变化,但不会被个人的干预所影响。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不必担心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在更广泛的尺度上,自己的影响会更小。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个领域的事情,做好这个领域事情的人也不一定能从中获得乐趣。

唯有真正地熟练掌握一门技能,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8. “文如其人”这句话表明文学作品表现出作者的形象和特征,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意志和独特的思想风格。

9. “不立文字、不称师长”这句话意味着我们不能把知识的信仰建立在文书标准上。

心学王阳明全集经典语录集锦

心学王阳明全集经典语录集锦

心学王阳明全集经典语录集锦心学,又称为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种重要思想流派。

王阳明(1472年-1529年),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王阳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心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王阳明的经典语录集锦: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王阳明对于为人处事的道德原则的阐述。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以身作则,守住自己的修养和道德底线,不去伤害他人,不去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2.「知行合一。

」这句话强调了王阳明对于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和智慧。

3.「心即理,理即心。

」这句话体现了王阳明对于心理学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心理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行为的基础,理性和情感相互依存,不能割裂开来。

4.「格物致知。

」这句话是王阳明对于学习的方法论的总结。

他认为,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人们可以获得真知。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

5.「追本溯源。

」这句话体现了王阳明对于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态度。

他认为,要解决问题和实现真理,必须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途径。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句话强调了王阳明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认识。

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能明确自己的欲望和追求。

7.「百折不挠。

」这句话体现了王阳明对于追求目标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他认为,只要心存坚定,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8.「心外无物,心内无事。

」这句话强调了王阳明对于内心清净与宁静的追求。

他认为,只有心无杂念,内心无事,才能真正体验到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9.「行胜于言。

」这句话强调了王阳明对于实践的重视。

他认为,言语虽然重要,但是行动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和价值。

10.「心正则理正,心不正则理不正。

」这句话体现了王阳明对于道德和行为的看法。

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内心的道德观念决定的,如果内心不正,行为也就偏离了正道。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故事背景: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

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阳明心学十句经典语句,触动人心

阳明心学十句经典语句,触动人心

阳明心学十句经典语句,触动人心第1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原本是个一。

有真知,就有真行;没有真行,则说明也没有真知。

行不出来,根本上是因为知之不真。

比如,为什么人都知道不该说谎,却仍选择说谎呢?因为他觉得,与人交流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说实话伤人,说假话则你好我好大家好。

因此,他内心深处的认知并非“不说谎”,而是“说谎挺好”。

既然心里认为“说谎挺好”,外在的行为表现就是撒谎。

这即是“知行本一”——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第2句、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天地间的大道,本身是没有精粗的,而人们对道的认知却有深浅之分。

阳明先生比喻说,这就像走进一间房子,有人能看见房子大体是个四四方方的样子,有人能看见房中还有几根柱子,而有人能看清柱子上有多少细微的花纹。

然而,不管人如何看,房子只是那个房子。

春夏秋冬的规律,千百年来,亘古未变。

但人们对它的见解、体证有深有浅,这就形成了每个人道的层面。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生社会同样有其规律,而我们对此规律的明白与体证的程度,就体现了我们的道行。

第3句、惟知责诸人,不知及诸己《阳明先生集要》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日,市中哄而诟。

甲曰:“尔无天理。

”乙曰:“尔无天理。

”甲曰:“尔欺心。

”乙曰:“尔欺心。

”先生闻之,呼弟子,曰:“听之,夫夫哼哼讲学也。

”弟子曰:“诟也,焉学?”曰:“汝不闻乎?曰‘天理’,曰‘心’,非讲学而何?”曰:“既学矣,焉诟?”曰:“夫夫也,惟知责诸人,不知及诸己故也。

”这个故事大体是说,有一天,集市中有甲乙二人,闹哄哄地在吵架。

甲说:“你没天理。

”乙说:“你才没天理。

”甲说:“你没良心。

”乙说:“你才没良心呢!”阳明先生听了,便对弟子们说:“听之,讲学也”,你们听,他们在讲学。

弟子说:“诟也,焉学?”他们在吵架,怎么是在讲学呢?阳明先生说:“曰天理,曰心,非讲学而何。

”他们在讲天理、讲良心,不是在讲学又是做什么?弟子又问:“既学矣,焉诟?”他们明白这个学问,为什么还会吵架呢?阳明先生说,这是因为他们“惟知责诸人,不知及诸己”,他们知道天理、良知每个人都有,但是他们只知以此去苛求别人,却不知反求诸己。

王阳明最霸气十句话

王阳明最霸气十句话

王阳明最霸气十句话(最新版)目录1.引言:王阳明的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性2.王阳明的第一句话:“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3.王阳明的第二句话:“知行合一”4.王阳明的第三句话:“致良知”5.王阳明的第四句话:“诚意正心”6.王阳明的第五句话:“人心即天理”7.王阳明的第六句话:“格物致知”8.王阳明的第七句话:“事上练,刀上磨”9.王阳明的第八句话:“山中一夜雨,树竹鸣蝉思”10.王阳明的第九句话:“教唆人者,人恒教唆之”11.王阳明的第十句话:“人心齐,泰山移”12.结论:王阳明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王阳明,字伯安,号阳明,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被称为“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许多名言警句,言简意赅,深入人心。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领略王阳明的十大霸气名句。

首先,王阳明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这句话表达了王阳明的心学理念,认为人的内心就是世界的缩影,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就能理解世界。

其次,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他认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知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再者,王阳明主张“致良知”。

他强调,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本性,只要发掘内心的良知,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此外,王阳明提倡“诚意正心”。

在他看来,只有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行为上做到真正的善良。

王阳明还提出“人心即天理”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符合天理的,只要坚持善良的本性,就能顺应天理。

在认识论上,王阳明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通过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王阳明还主张“事上练,刀上磨”。

他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王阳明的第八句话是:“山中一夜雨,树竹鸣蝉思”。

这句话以景喻情,表达了人们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更容易触发内心的思考。

王阳明的第九句话是:“教唆人者,人恒教唆之”。

【语录】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_2018经典语录

【语录】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_2018经典语录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_2018经典语录在时光的长河里,有这样一位智者,他以心为舟,以行为帆,航行于浩瀚的思想之海,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智慧之光——王阳明。

他的语录,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映射着心学的深邃与博大。

一、心即理也在心学的世界里,万物皆由心生,理亦不例外。

王阳明轻抚着心中的涟漪,低语:“心即理也,知行合一。

”这不仅是智慧的启示,更是灵魂的觉醒,引领我们探寻内心深处的真理。

二、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

王阳明站在山巅,望着云卷云舒,心中默念:“知行合一,方能致良知。

”在行动中寻找答案,在知识中践行真理,这便是他给予我们的生活哲学。

三、致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心中最纯净的角落。

王阳明闭目沉思,仿佛能听到良知的呼唤:“致良知,方得自在。

”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坚定。

四、事上磨炼真正的成长,在于不断的实践与磨炼。

王阳明在风雨中前行,笑道:“事上磨炼,方显英雄本色。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的迈进。

五、心外无物万物皆由心生,心外无物可求。

他轻抚古木,感受着岁月的痕迹:“心外无物,心即是世界。

”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也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六、格物致知格物,是为了致知;致知,是为了明心。

王阳明在书卷间游走,寻觅着智慧的火花:“格物致知,方能洞察秋毫。

”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藏着宇宙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

七、静坐悟道静坐,是心灵的修行;悟道,是智慧的觉醒。

他闭目静坐,心随境转,境随心变:“静坐悟道,方见真我。

”在静谧中聆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的脉动。

八、知行并进知与行,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王阳明在田间劳作,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知行并进,方能致远。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行动的实践中成长。

九、心无挂碍放下执念,心无挂碍,方能自在逍遥。

他仰望星空,心中一片澄明:“心无挂碍,方得大自在。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方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王阳明的10个经典名言

王阳明的10个经典名言

王阳明的10个经典名言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以其深邃的理论和独特的见解而闻名于世。

他的理念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在当代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王阳明的十个经典名言,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他的思想。

一、“知行合一”这是王阳明最著名的名言之一。

他强调知识和行动的统一。

他认为,只有通过行动来实践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获得智慧和成长。

这个名言反映了王阳明对于实践主义和行动主义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真实本质。

二、“致良知”王阳明强调个体内心的良知是人们追求道德和实践之路的指引。

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固有的道德判断能力,只要我们发掘和遵循这种能力,就能够实现真正的道德行为和高尚的人格修养。

这个名言体现了王阳明对于个体的道德自律和内心掌握的重视。

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王阳明关于修身养性的一句重要名言。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自己欲望和欲念的掌控,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平衡。

只有在这种内心宁静的状态下,人们才能够安然思考和冷静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四、“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个名言强调了个体内心的重要性和无私奉献的价值。

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欲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关爱他人。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并掌控自己的内心,那么他将迷失在世间的浮华中,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五、“知识之足以养性,而行思之足以强志”这个名言强调了知识和实践的互相依存性。

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知识的获取和思考,人们才能够实现自我修养和自身的完善。

知识是养性的基础,而实践和行动则是强化个体意志力和决心的途径。

六、“非刍狗之类也,无是非之心乎?”王阳明强调了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判断力。

他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只有通过这种道德判断力,人们才能够把握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准则。

王阳明心学语录大全,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王阳明心学语录大全,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王阳明心学语录大全,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1、不孝无良知2、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4、无私心就是道5、要活得轻快洒脱6、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7、求道须深下去8、去做才是孝9、天理即是仁心10、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11、做人要“诚”12、格物致知,灭除轻傲13、参破生死,尽性知命14、“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15、静时存养,动时省察16、耐住寂寞,久久为功17、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18、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最怕是傲字21、反观自身,自我提升22、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23、养一身浩然正气24、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25、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26、心是快乐的根27、世间磨难,皆是砥砺28、不忙不乱,不焦不躁29、不动心,不烦恼30、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31、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32、只求力所能及33、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3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5、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36、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37、名与实相对。

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

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

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38、“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及背后的故事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及背后的故事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及背后的故事【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故事背景: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

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和尚不语。

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

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个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

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说尽心学境界!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

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下面这十句,尤其精彩,堪称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1、王阳明: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点题: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

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人生感悟: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

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

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

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2、王阳明: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点题: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故事背景: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

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

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人生感悟: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

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

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王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十句话

王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十句话

王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十句话
王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十句话是:
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冲亏,而不在才力也。

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简判瞎,终亦何所底乎?
6、“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7、无私心就是道。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心学经典|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心学经典|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心学经典|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故事背景: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

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语录】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_2018经典语录

【语录】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_2018经典语录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_2018经典语录在时光的长河里,有这样一位智者,他以心为灯,照亮了后世无数求知者的心灵之路。

他,便是王阳明,一位集哲学、政治、军事于一身的大家,其思想跨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

以下,让我们一同走进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的世界,感受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智慧与启迪。

一、心即理也。

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断言,更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基石。

它告诉我们,万物之理,皆源于心,心中有光,方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二、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用这四个字,打破了知与行的界限,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智慧在行动中绽放。

三、致良知。

良知,是人心本善的见证。

王阳明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内心,唤醒那份被尘世蒙蔽的纯真与善良。

四、事上磨练。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林,而在红尘。

王阳明认为,只有在生活的点滴中磨砺自己,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五、心外无物。

心之所向,即为世界。

外界的一切,不过是内心世界的投影。

学会控制心念,方能驾驭万物。

六、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物所动,只在关键时刻,以智慧为剑,斩断烦恼。

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外界的敌人,易于征服;内心的恶魔,却难以根除。

王阳明提醒我们,真正的战斗,在于心灵的战场。

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再次提及,是因为这句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知行合一的另一种表述,更是对人生实践的深刻洞察。

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向,是人生的灯塔。

没有志向的人,如同迷航的船只,终将迷失在生活的海洋中。

十、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王阳明以这句话,揭示了人心的本质与变化。

心之本体,纯净无染;意之动处,善恶立现。

学会驾驭意念,方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纯净。

王阳明的语录,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它们不仅是对心学思想的深刻阐述,更是对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

在这些语录的照耀下,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如何修炼内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故事背景: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

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凭这十句话,炼就千古心学!

王阳明凭这十句话,炼就千古心学!

王阳明凭这十句话,炼就千古心学!来源:明代大儒王阳明编辑:一叶观察(ID:yiyeguancha)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

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下面这十句,尤其精彩,堪称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图)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1、王阳明: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点题: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

但他还是很快做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人生感悟: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

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

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

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2、王阳明:我以落第动心为耻点题: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故事背景: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

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

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人生感悟: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

王阳明的十句箴言,炼就千古心学!

王阳明的十句箴言,炼就千古心学!

王阳明的十句箴言,炼就千古心学!◆◆◆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以下整理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大家共勉!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的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感悟:做事才是最靠谱的磨练。

二、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释文: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三、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释文: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四、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感悟:美丽并不只是源于外表,还有充实饱满的心。

五、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

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感悟: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知错能改才会愈发成熟、健壮。

六、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释文: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

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

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感悟:所谓对症下药,正是在摒除私欲上下功夫。

七、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释文:操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儿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感悟:专注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前提是要以你的心为导向!八、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王阳明心学经典十句

王阳明心学经典十句

王阳明心学经典十句摘要:1.引言:王阳明心学的背景和意义2.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十句详解2.1 良知天生,圣贤之道在于实现真实的自我2.2 知行合一,威力无边2.3 孔子的话与心符合才是真理2.4 随时保持内心光明,抵抗时风浇薄2.5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2.6 心中去跟随,才能克服耳濡目染的影响2.7 生死关容易过,心上的关难过2.8 意念所到之处,正确与错误无所遁形2.9 人生如梦,韶华易逝,接受命运2.10 心静止时,才能站起来3.结论:王阳明心学对现代人的启示正文:王阳明,字伯安,号阳明,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创立了“阳明心学”,倡导“知行合一”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王阳明心学的十大经典语录详解。

1.良知天生,圣贤之道在于实现真实的自我。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圣贤之道,即善良、正直、仁爱等品质。

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就是成为圣贤。

2.知行合一,威力无边。

王阳明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他强调,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

3.孔子的话与心符合才是真理。

王阳明认为,判断一句话是否是真理,要看它是否与自己的心相符合。

即使是孔子所说的话,如果不能与心相符,也不是真理。

4.随时保持内心光明,抵抗时风浇薄。

王阳明提倡,要时刻保持内心光明澄澈,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

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认为,克服外界的困难和挑战容易,而战胜内心的贪欲、私欲等恶劣品质却很难。

6.心中去跟随,才能克服耳濡目染的影响。

王阳明主张,要摒弃耳濡目染的恶劣影响,就要从心中去除对他们的跟随和依赖。

7.生死关容易过,心上的关难过。

王阳明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容易接受。

而克服心中的私欲、贪欲等,却是很难的。

8.意念所到之处,正确与错误无所遁形。

王阳明主张,意念是检验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任何错误都无法逃过意念的审视。

9.人生如梦,韶华易逝,接受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学经典|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故事背景: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

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和尚不语。

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

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山。

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

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

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5、“光不仅在烛上”故事背景: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

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

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

徐樾不理解。

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

”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

”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

”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

”徐樾拜而去。

6、“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故事背景: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

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

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

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7、“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裤么?”故事背景: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依据。

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

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

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

”大盗说:“脱就脱!”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故事背景: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

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王艮不相信。

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

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9、他一疑,事就成了故事背景:王阳明的这个计谋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造假。

他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

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

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

他还伪造了答复士实和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

他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

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员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会疑。

”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0、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故事背景: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

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

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容】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

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标准【作者】度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畅销书《帝王师:伯温》作者。

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至今已可倒背,深信王阳明事功与“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因果关系,遂以近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唯一从“知行合一”角度阐释王阳明人生的通俗全传。

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