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上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数学符号:+,-,=,>,<。

2.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术语:加数,被加数,和。

3.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来描述数学问题,进行基本计算。

4.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整数和自然数进行基本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5.学生能够掌握概括和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 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点2. 使用数学符号和术语进行基本计算3. 基本加减法的速度和准确度三、教学方法1.板书法:主要课堂教学手段,适合课堂重点知识的传授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知识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概括知识点4.互动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符号和术语:加号“+”,减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加数,被加数,和。

(2)基本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加法交换律,减法的封闭性,加减整数的规律。

自然数的加减法:加法的交换律,减法的封闭性,加减自然数的规律。

(3)整理和复习知识点:整理和复习基本数学概念,知识点,加减法口诀等。

2.教学过程(一)启发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符号和术语1.让学生通过图例展示+、-、=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符号。

2.通过讨论和探究,让学生理解被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基本的加减法。

(二)活跃课堂,掌握基本的加减法1.启发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各类加减法的方法和运用。

2.通过对加减法规律的讲解,带领学生深度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三)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点1.通过全面回顾本单元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需要重视的内容,帮助他们把握整体概念。

2.通过回顾数学口诀和专业术语等,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要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35、36页。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

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

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2. 单元研究用具:计算器、小黑板、教具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1. 复上节课学过的数字。

2. 让学生口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步骤二: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义。

2. 用教具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步骤三:引导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2. 提问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四:巩固练1.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逐一计算。

2.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头练。

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六、板书设计加法运算: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减法运算:数字相减的计算方法。

七、教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但是在拓展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符号。

2.能正确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加法和减法算式的读写,以及简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二单元相关内容。

2.教具:计算器、数字卡片、实际生活中的小物件等。

3.课件:准备相关的数字、符号和算式图片,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要求学生口算出答案,并解释答案的计算过程。

2. 讲解1.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及符号。

2.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正确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

3.教授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练习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计算给出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2.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4. 实践1.分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建立对加法和减法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及时交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尝试画锐角和钝角
教师:像这样的锐角和钝角你会画吗?你能用画直角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锐角和钝角吗?
学生思考,尝试在方格纸上画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展示、交流、汇报画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四、课堂活动
1.在图形中找角、创造角
角的用处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图形,找一找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角,都有哪些角?小组内讨论一下。
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里有角,说来听听。
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能用纸折出各种各样的角吗?谁能折?(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折角)
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折角。
折好后师指定两名学生把折好的角拿到讲台上,让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学生猜后,师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教会学生比较的方法)
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找出钟面上的角,要求学生用手划出角。
(出示三角板)师:这是一个三角板,在这上面也有角,能找出来吗?
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找角,要求学生用手划角。
(出示剪刀、扇子等实物让学生分别找这些实物上的角。)
让孩子们从自己带来的实物或学具中找角,找到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找到的角在哪里,并用手摸一摸找到的角,有什么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师巡视引导。最后全班交流感受。
破Hale Waihona Puke 冰前行二、自主探索,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师: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学生剪的各种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小调查:[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师: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

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

(媒体播放)交流汇报记录的方法及数据。

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感悟统计学习新知1、介绍“正”字记录法。

2、介绍竖杠记录法。

比较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学习“正字记录法”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3、尝试记录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

交流反馈。

引出统计表格。

(出示表格)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种类辆数(辆)小轿车10公交车8卡车11师:像这样把记录的结果用数来表示,整理在一张表中,就叫统计表。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4、尝试填写统计表师:小朋友们已经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了。

小丁丁的班级也完成了一项小调查(出示记录)。

请你们帮他把数据整理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40/2.)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表师:知道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数学相关的问题?示范:喜欢草莓的人数是喜欢橘子人数的几倍?前后两个学生进行一问一答。

交流反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3节【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3节【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节【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2.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简单的加法与减法的算式,引导学生简单的讨论并了解他们对于连加、连减的概念。

2. 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是什么意思,并如何进行这样的计算。

3. 练习环节设计一系列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4. 拓展应用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连加、连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化他们对于连加、连减的理解。

四、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思考并设计一个连加或连减的问题,明天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概念理解较为良好,但在应用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下节课需要加大练习量,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讲、讨论、练习和应用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学习内容。

但需要注意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参与,引导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谢谢!。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连加连减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522018个西瓜34个第三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教学内容教材第35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

这既是以前学习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说明估算的思路。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14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养成认真计算和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材分析】教材编排注重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活活泼的建构过程。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25+4= 77+6= 45+8=6+70= 3+21= 92+3=2、填一填,算一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

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

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

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表格)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表格)
学生回答:5根小木棒+7根小木棒=12根小木棒,12根小木棒有一个十和2个一
学生列出竖式并说出算法。
学生说出:当个位两个数字加后满十应向十位进1.
学生一一回答
学生回答: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例3:
3 5
+ 3 7
————
7 2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课题
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知道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是否会做了?一起试试看。
三、巩固练习
教材14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
(让学生说出整个计算过程,当,满十时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怎样列竖式,
而且说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回答。
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

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

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两问)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两问)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两问)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法计算来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2.明确两问中第一问的结果与第二问的关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连贯思考的习惯。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题目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

难点: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提出问题并解决。

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1)小兔采了12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9个蘑菇,(2)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少11本,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5。

1.提出问题。

师: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预设:已知美术兴趣小组有女生14人,男生比女生少5人。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男生有多少人?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

师: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尽可能画图进行分析。

引导分析:求男生的人数就是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14-5=9(人)师: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怎么计算呢?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学生明确先求出男生的人数的基础上,才能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

3.回顾反思。

师:解答正确吗?学生1:14减9等于5,男生确实比女生少5人。

学生2:14加9确实等于23。

解答正确。

师:这一题解决了几个问题?解答时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师小结: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和有关联的另一个条件去求第二个问题。

所以,一定要保证第一个问题结果的准确性。

4.小练习,强化新知。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

(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三、巩固运用1.有89只鹅,鹅比鸡多78只,鸡有多少只?鸭比鸡多27只,鸭有多少只?要求学生独立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的:知识点:⑴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⑵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剖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⑴计算:36+21= 23+75 56+30 4+52⑵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二、自主探究:⑴出示36+35=,学生试算。

交流算法。

⑵摆小棒:小组说摆法。

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⑶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⑷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⑸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

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⑹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雷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揭示同学们什么问习题?三、拓展运用:⑴“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习题。

自己动手解决问习题。

⑵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3 9 + 4 +5 3 +3 6⑶数学医院:4 9 2 1 6 5+ 4 4 +3 9 + 3 58 3 6 1 0 0说明理由。

第三习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⑷看谁加上一个雷同的加数算得快。

31+()=( ) 54+( )=()13+()=()开放习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3 2+ 6 9 + 9 + 2 8 + 6 +9 4 8 6 6 0 5 5 9 9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口算我最棒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2、算一算43=21= 64―32= 56―41= 77―43=学生上黑板笔算,教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3、(出示第17页奥运金牌榜的表格)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是要研究各国奥运金牌的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针对这张表格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

谁还记得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应用。

2.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准备1.数学教学PPT。

2.黑板、彩色粉笔。

3.数学教具:十位、个位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不退位减法问题,让学生观察问题并回答,引出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学习内容呈现•什么是不退位减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不退位减法和进位减法的区别是什么?3. 讲解示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不同的不退位减法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解释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不退位减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不退位减法进行总结,强调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不退位减法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批改。

七、课堂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优缺点,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不退位减法》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二:探究新知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

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

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 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二(1)班35名学生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师:现在我们学校准备了两辆大巴车专门来送小朋友们到博物馆参观。

但是每辆汽车准乘70人,如果让你来设计乘车方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老师设计了3种乘车方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要想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我们应该怎么办?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师:真棒!谁会列式?生:35+32=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目标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

(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

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62+17= 35+24= 3+84= 43+40=2、数学医院:17+20=19 50+26= 42+3=721 7 5 0 4 2+ 2 + 2 6 + 31 9 7 6 7 2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4、 3 7 4 5+ 2 ? + ? 45 9 7 9开放题: 3 6+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二、自主探究:1、出示36+35=,学生试算。

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

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

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三、拓展运用: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3 9 + 4 +5 3 +3 63、数学医院:4 9 2 1 6 5+ 4 4 +3 9 + 3 5说明理由。

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31+()=( ) 54+( )=()13+()=()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3 2+ 6 9 + 9 + 2 8 + 6 +9 4 8 6 6 0 5 5 9 9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

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二、练习闯关:1、看谁算的正确?57+12= 40+38= 16+52= 23+72=36+47= 28+59= 8+75= 43+37=24+68= 19+49= 85+9= 18+47=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姐姐(张)19 24 22 26 17妹妹(张)21 18 23 37 20合计(张)3、第16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哪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15开放题、第16页第11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

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三、小结。

教学后记: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出示奥运会金牌榜。

二、自主探究:1、出示金牌数统计图,观察图,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情预测:中国和美国一共得多少金牌?中国和俄罗斯一共得多少金牌?中国和英国一共得多少金牌?美国和俄罗斯一共得多少金牌?…中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金牌?俄罗斯比美国少得多少金牌?….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

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2、师:36-23该怎样解决呢?A、可以口算,30-20=10 6-3=3 10+3=13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

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三、拓展运用: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 35-31=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5、猜一猜。

9 4 6 5 8 9 0- 4 -2 5 - 1 -7 00 7 2 06、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25元 30元 18元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47-23= 89-62= 59-5= 51-31=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我们还有几题没有解决,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自主探究:1、51-36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6根,再拿出勤率捆。

(2)先拿出1根,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5根,再去掉转捆。

(3)先拿出3捆,再从2捆中拿出6根。

(4)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6根,再拿出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1-31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三、拓展运用:2、做练习三第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