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一)
从唐诗宋词中感悟中国文化
从唐诗宋词中感悟中国文化篇一:从唐诗宋词浅谈中国文化从唐诗宋词浅谈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虽然也曾经历了一些劫难,但仍然影响不了它那古老的韵味。
如果你能醉心于中国文化的研究的话,一定能感觉到它的渊博。
综观世界文化的发展史,唯一能与之相匹配的并只有古希腊的文化。
然而我认为古希腊的文化就相当于黄酒,入口很甜但回味起来却不是那么的深长。
而中国的文化则不然,活脱脱的就象白酒;入口虽然有点难度但回味起来却是那么的深远悠长。
古希腊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的差异,就缘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而造成文化上的差异。
本应没有什么值得比较的意义,但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相互发现;相互借鉴的过程;以此来看的话就有点价值了。
古希腊是一个航海国家,他们研究大多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关。
他们的商贸往来频繁,所以对数字的研究比较热衷。
再加之航海上的一些需要,一些自然现象;以及一些物理上的知识并成了他们的研究对象。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认为世间万物是由水构成的,后来逐渐的发展为;火;土;原子等等;这一个个物质代表了他们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时代和奋斗的历程。
而中国的早期哲学家认为基于阴阳两方面的平衡而生出万物的,接下来并发展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成就似乎比古希腊要先进一步!同时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生活的比较稳定。
所以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一些思想上的东西比较热衷。
中国文化的主流莫过于文学,而文学的鼎盛期莫过于唐宋两代。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
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这片古老的国土上,每一寸土地都蛰伏着诗的精灵,每一方空间都飘荡着诗的温馨。
可以说,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母体。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文化峰顶是唐诗。
《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唐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的奋斗精神、自由开放精神、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融会古今兼蓄中外的包融精神及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追求,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边塞诗更是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王昌龄得《从军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
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
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
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
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从古至今,歌颂爱国主义的诗篇不胜枚举,爱国是一个人最崇高的思想感情,更是我们小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故今日……。
唐代诗词与人文精神
唐代诗词与人文精神唐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系列卓越的文学巨匠在这个时代绽放出了无与伦比的光芒。
他们的诗词不仅带领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代的情感,更是载体和传承了唐代的人文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唐代诗词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一、唐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唐代是中国的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均达到了顶峰。
这个时代政治稳定,民生富庶,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宽容开放,多种文化思潮活跃并存。
另外,隋代的文艺复兴和经济发展为唐代文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代的文学家们创作出了许多篇文豪万古的诗篇。
二、诗词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1.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唐代诗人在创作中时常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如杜甫的《登高》中“天接云涛连晓雾,山接石廪弹清泉”表现了对祖国壮美景色的赞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现了对中华大地的感悟和中国人民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
2. 抒发人性的感受。
唐代的诗人们往往关注人性的深层次的感受。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现了物是人非的哀婉;李白的《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则是在抒发饮酒畅游的人生乐趣。
3. 弘扬人文关怀。
唐诗中常常表达了对人类问题的关怀。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疾苦的关注;崔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去年天气旧,亲朋又相逢”,表现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感慨。
三、唐代诗词与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1. 传承文化遗产。
唐代诗词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贡献了很多珍贵的篇章,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代人们通过学习、传诵、赏析诗词,了解唐代的精神文化,在传承中收获心灵的滋养和启示。
2. 养心强身。
唐诗中的文学精神、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对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情趣、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地学习和体味唐代的诗词,不仅能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写作水平,还能改善身心健康,充实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古代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无不融合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首先,古代文人崇尚礼仪之邦的传统观念贯穿于文学作品之中。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借用了古代祭祀礼仪,抒发了对国家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景。
其次,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诸如孔子的思想以及孟子的人性论等,都为古代文学提供了深邃的思想渊源。
再者,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融入了佛教的因果观念,透露出佛教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中也体现了丰富的民间文化传统。
由于中国普遍存在的农耕社会和封建制度,民间传说、民谣等民间文化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白蛇传》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传递了道教的修炼思想和古老的婚恋观念。
二、民族精神的彰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
首先,爱国主义精神在古代文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从《木兰诗》到《岳阳楼记》,古代文学家们通过吟咏家国情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次,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勤劳、坚韧、顽强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呈现。
例如《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讲述的“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以及《木兰诗》中草木遗疾、顽强不屈的形象,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努力不息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此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对人性和人道关怀的追求。
古代文人通过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深刻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例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塑造乐婉这一悲凉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痛苦和命运无情的深刻思考。
三、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诗词与中华文化
唐宋诗词与中华文化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唐宋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自汉朝以来,诗词就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唐宋时期,诗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历史。
唐诗四大家和宋词八大家,几乎涵盖了整个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他们的诗词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唐宋诗词通常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古代中国文人所提倡的“道”和“德”,可谓是继承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而唐宋诗词反映了这一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唐诗中“七绝八句九合一”的诗歌形式,以及宋词中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修辞手法,都富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此外,唐宋诗词还表现出了中国的文化多元性。
诗词中既有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也有民间文化和官方文化的交汇,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绘了丰富的北方草原景色,而李清照的《声声慢》则展现了江南女子的温柔情怀,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但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
唐宋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唐诗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对于中国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宋词中所反映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唐宋诗词的价值超越了文艺领域,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当代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宝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性。
唐宋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深远的推动作用,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学习和人生观完善有巨大的帮助。
唐宋诗词应该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唐朝的文化精神
唐朝的文化精神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时代。
在唐朝,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精神。
唐朝的文化精神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这些特点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一。
一、文学创作的繁荣在唐朝,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著名。
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代表了唐诗的杰出风格。
在唐朝,诗人们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借用优美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他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这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构成了唐诗的核心思想。
除了唐诗,唐朝的散文也有很大的发展。
韩愈的散文著作表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思和对思想的思考。
柳宗元的散文则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人性的关注而著称。
唐朝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多样化,而且在思想上也丰富多元。
二、艺术呈现的绚丽多彩在唐朝,艺术也达到了顶峰。
唐代的绘画艺术特别繁荣,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
王维的山水画和韩干的人物画都经典而著名。
他们通过古雅的笔墨,表现了自然和人物的美丽和内涵。
除了绘画,唐朝还有其他各种艺术形式。
唐代的音乐以琵琶、笛子等乐器为主,以古乐《高山流水》为代表。
唐代的舞蹈以宫廷舞和社交舞为主,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表情。
唐代的剧作和戏曲也多种多样,以《长恨歌》为例,它是一部音乐剧,融合了音乐、舞蹈和表演,展示了唐朝文化的多元特点。
三、哲学思想的兴盛唐朝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繁荣时期,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种思想学派并存。
唐代的儒家学者注重礼仪和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唐代的佛教影响较为深远,唐代的皇帝多数皈依佛教,佛教思想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唐代还有一些独特的哲学思想,如玄学和禅学,他们通过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唐朝,科学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唐代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最新满分答案
(一)唐诗的繁荣与唐代文化关系1.1唐诗发展的背景1 【单选题】唐朝时期,东亚人们共同的书面语言是()。
A、文言文B、白话文C、秦书D、汉诗文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 【单选题】在唐代文学中,占据其三分之一的文学形式是()A、唐代小说B、唐代小史C、唐代碑帖D、唐代诗歌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 【单选题】()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
A、隋朝B、明朝C、唐代D、五代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4 【判断题】《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文化、国力对唐诗的影响1 【多选题】唐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哪些政策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A、酷吏政策B、儒释道并存C、广开言路D、文化开放我的答案:BCD 得分:33.3分2 【判断题】627年是唐代的开国年。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 【判断题】唐代的文化比较保守。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1.3宗教、政策对唐诗的影响1 【单选题】唐朝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
A、小作坊老板手中B、农民手中C、商人手中D、庶族地主的知识分子手中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 【单选题】唐代的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科。
A、十B、九C、三D、二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 【判断题】唐文化不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 【判断题】汉朝末年佛教来到中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4唐诗发展的阶段1 【单选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古典诗歌进入了发展期。
()A、诗经B、离骚C、建安D、楚辞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2 【单选题】唐诗被明代的高棅划分为()个时期。
A、四B、一C、二D、三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 【判断题】唐诗分期中的盛唐和历史分期的一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 【判断题】唐朝努力以北朝的“质”来充实南朝的“文”。
唐诗三百首 传承中国文化精髓
唐诗三百首传承中国文化精髓我从小便是爱读书的,也不拘是不是名著。
上至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下至一般的报纸杂志,只要得到了,便如饥似渴的阅读。
只是贪求读书时全身心融入的愉悦,体味书中蕴含的悠久文明的剪影,并为之而深深动容!《月下独酌》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
每首都是值得花费时间去记忆背诵的好作品!我们历史课现在在学辉煌灿烂的文学,其中就提到了唐诗。
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坏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源泉。
唐诗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这种精神在唐诗中随处可见,下面将详细阐述。
首先,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凝华。
在唐代,文化繁荣和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开放,追求文学艺术成为主流。
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诗歌创作的隆盛,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其次,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
唐诗以“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诗歌的表达,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多种关系自然结合,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核心观念。
唐诗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诗人要追求“自然”的表达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思想宝库。
唐人诗歌以情感表达为主,其情感风景外显,内在体现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抒发。
唐诗中有很多诗人通过对往事、当下和未来的思考,寄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道家、佛家和儒家思想对人生思考的影响。
唐诗有很多的养生之诗,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中“身心合一”的养生观念,把诗歌作为医养身心的良药,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保养身心的价值观和养生哲学。
第四,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中国人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和感悟,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了博大的文化价值。
唐诗中的思想道理和文化背景,不仅具有古代美学价值,而且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如至情至性、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等,这些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又反映了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相关唐诗学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赋取士、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讽谏诗等,都指向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这些关键词,正能够简明有力地代表唐诗的基本精神。
我看唐代人对唐代人的诗歌评论,也是推崇尽气的精神。
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
”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
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说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
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
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假如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
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使尽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来了。
到了晚唐,好诗才成为一种能够使人终身赴之、类似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美好追求。
王建说“惟有好诗名字出,倍教少年损心神”;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
假如没有中国文化的这个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会有唐诗的这种表现。
所以,我认为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假如有谁敢说自己的生命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用中国文化的说法,我们就能够说他是得了唐诗的真精神。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
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
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唐代的诗词文化与精神风貌
唐代的诗词文化与精神风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一个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代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诗词文化的长河中,诗歌文化的影响力最为突出,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唐诗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优美的文化遗产。
一、唐诗的传统唐代的诗歌,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和律诗为主要形式,形式多样,艺术表现精湛,成为古代文学的代表。
唐代诗人崇拜自然,追求自由,以生命之力为表现对象,以生命之美为来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唐代的诗词文化受到了古诗宋词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种因素的影响。
唐代的诗人大多有政治理想和宏大的抱负,以自己的文学才华为世界贡献了许多不朽佳作。
二、唐诗的创作特征唐代的诗歌风格优美、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诗的常见题材有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抒情爱情等,写作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唐代的诗歌注重音韵和语言技巧,即“韵律音调,咏史怀古”。
唐代的诗歌表达着对自然、生活、人民和国家的热爱和关注,反映出唐代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唐诗的主要流派唐代的诗词文化经历了数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许多流派。
其中,玄学派、山水田园派和咏史怀古派是唐代诗歌的三大流派。
玄学派诗人主要是探索宇宙和人生灵魂的奥秘,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深邃、玄妙和神秘感,具有很高的哲学思考和审美价值。
山水田园派诗人主要是以写风景为主,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宁静、恬淡、无奈、悲伤等情感。
咏史怀古派诗人则以古代历史和文化为素材,反映唐代的历史事实和时代变迁。
四、唐诗的影响和价值唐代的诗词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唐诗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宝藏,也是全人类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上,更体现在它所表达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上。
唐代的诗人通过借古喻今、咏史怀古、描写人民生活等多种方式,反映出了自己作为文人的崇高理想和人类精神的共同追求。
唐诗中的人文哲理与文化价值
唐诗中的人文哲理与文化价值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诗以其精致的艺术形式、深远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人们称为“诗的天堂”。
在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和文化价值,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
首先,唐诗中的人文哲理使人耐人寻味。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进取精神的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到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这种人文哲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其次,唐诗中的文化价值使人们从中汲取智慧。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李白》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们在远离故乡的时候,往往会思念故乡的亲人和乡土风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无法言喻的,但却是每个人都能够深切感受到的。
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人对家乡的情感是如此的深沉,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唐诗中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对美的追求上。
唐诗中的意象描写非常细腻,绵密如织。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鼓声和雁声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边塞的寂寥和壮美。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抒情才华,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美的追求。
此外,唐诗中还融入了儒家思想的人文哲理。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修养,而唐诗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不易和离别的愁绪。
通过描写青草的一年一枯荣,作者告诉人们,生命的苍凉离不开岁月的轮回,离别之后仍然会有新的相逢。
这种人文哲理指引着人们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坚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唐诗三百首中的民族精神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中的民族精神读后感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集中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唐代人民对于民族精神的追求和表达。
这些诗歌呈现了唐代人民的豪情壮志、家国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唐诗三百首中的许多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例如《静夜思》这首诗,作者李白通过对寂静的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思乡的情感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流亡他乡的时候,他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内心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美好景色和亲人的温暖。
这种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正是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外一首经典的诗作是杜甫的《登高》。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登高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疾苦的关切和对祖国前途的担忧。
他在登上高山的时候,眺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叹着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愿望。
这种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国情怀的珍视。
除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外,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作品还通过对物质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豪饮的场景。
在诗中,李白豪情万丈地歌颂了酒的美好和人生的奋斗。
他以自身心境的变化来表达对优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快乐人生的追求。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正是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唐诗三百首中的民族精神广泛而深远,在文学艺术的形态上表达出了唐代人民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和对国家、家乡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作品中的民族精神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底蕴的厚重。
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使得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为后世的人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文化瑰宝,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朝代,其文化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着很高的声誉。
而唐诗则是唐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一、唐诗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统一王朝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繁荣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力基础之上的。
唐诗中不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统一的向往之情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二、唐诗所体现的崇高人文精神
唐诗中涵盖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更是崇高。
诗中对于自然、人文、哲学等方面的表达都充满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唐诗使人深思,它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三、唐诗所体现的品质文化精神
唐诗中的品质文化精神是唐朝人民美好品德的集体反映,如尊重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礼仪等等。
唐诗中对于品质文化进行的反思和展示也是唐朝文化卓越贡献的一部分。
四、唐诗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
唐诗除了体现了时代特征外,还在艺术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如新题材、新形式、新技巧的尝试等等。
这一精神风貌直接带动了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
总之,唐诗所体现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唐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多个层面上展现了唐代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
《诗经》关注现实 的“风雅”精神和
屈原的爱国心
《窦娥冤》等杂剧 对受迫害者的同情, 对元代腐败黑暗现
实的深刻揭露
《西游记》中孙悟空 藐视权威、追求自由 和个性解放的叛逆精 神以及唐僧始终如一
的慈悲心肠
壹贰叁肆伍
李白诗中安社稷、济 《三国演义》传达出作者尊仁
苍生的理想,杜甫对 政而抑霸政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
特有古性统归文 品其代成文宿创作 质自文就化、作为 和身学,的中的传 特的必中标国一统 征独然国志传大人 。
一、以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言志传统
重视抒情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 的一大特征。“诗言志。” (《尚书•尧典》)“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毛诗序》)
”
南朝谢灵运等人大力写作山水诗, 标志着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这在人类的审美历史上具有开创 意义。
健然是突顶
的意以出峰标
时象优的的志
代表势特盛唐
精现的质唐诗
神刚自就诗的
。
,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大 自然之于古人有着家园或母亲 般的归宿意义。 “庄周梦蝶” 的故事、陶渊明《神释•大钧 无私力》、李白《日出入行》 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
理想
中国文化中尊崇仁义、高扬人道人性的精神, 决定了中国文学重德尚善的基因。
三、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格精神与天地自然深刻相通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 精神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家“登 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海” 。
统景形的人里象使比 。物成古”的,用兴从
抒了典,“到的手《 情借诗最香“自法诗 的自歌早草楚然密经 传然就期美辞意集》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答案
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一)已完成1占据唐代文学三分之一的是•A、•B、•C、•D、我的答案:A2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是在•A、•B、•C、•D、我的答案:C3现存唐诗的数量,今天知名的有多少人?•A、•B、•C、•D、我的答案:B4在唐时代的东亚,人们共同的书面语言是•A、•B、•C、我的答案:D5诗发展到唐诗为现代诗歌之最盛我的答案:√错6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开始生根发芽我的答案:√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二)已完成1执政指的是•A、•B、•C、•D、我的答案:B2宋代人特别讲究()之辩。
•A、•B、•C、•D、我的答案:D3唐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哪个政策不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A、•C、•D、我的答案:A4唐代的文化是比较开放的我的答案:√5唐代是627年开国我的答案:×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三)已完成1唐代人的诗歌里面涉及到的女人的身材是以()为美的。
•A、•B、•C、•D、我的答案:C2什么时候,佛教开始全面走向中国化•A、•B、•C、•D、我的答案:A3在唐朝,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哪里•A、•B、•C、•D、我的答案:D4在唐代,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A、•B、•C、•D、我的答案:B5佛教是从汉朝末年来到中国我的答案:√6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化我的答案:√错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四)已完成1古典诗歌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发展期•A、•B、•C、•D、我的答案:C2明代高棅将唐诗划分为几个时期•A、•B、•C、•D、我的答案:A3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唐诗的繁荣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怎样的结果•A、•B、•C、•D、我的答案:C4唐诗的转变时期在•A、•B、•C、•D、我的答案:D5唐朝努力以南朝的“文”来充实北朝的“质”我的答案:×6唐诗分期中的盛唐和历史分期的并不一致我的答案:√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一)已完成1南方汉人生活在安逸富裕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文化以什么为主•A、•B、•C、•D、我的答案:A2北人对南朝文风的态度是•A、•B、•C、•D、我的答案:C3五乱中华的民族不包括•A、•B、•C、•D、我的答案:D4南北朝南北分割,学术异流,当时人认为北学•A、•B、•C、•D、我的答案:B5隋唐前的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我的答案:√6唐朝取代隋朝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我的答案:×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二)已完成1北人通过什么对南朝文风进行批判与压制•A、•B、•C、•D、我的答案:A2李世民一生中最成功的战役是•A、•B、•C、•D、我的答案:D3一般的唐诗选本里,是以谁作为唐代的第一个诗人•A、•B、•C、•D、我的答案:B4李世民20岁开始跟着太祖打江山我的答案:×5虞世南是陈朝后裔我的答案:√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三)已完成1对于“采薇”解释正确的是•A、•B、•C、•D、我的答案:A2《酒经》的第一篇是•A、•B、•C、•D、我的答案:C3义不食周粟指的是•A、•B、•C、•D、我的答案:D4伯夷叔齐不满意商纣王的暴政,建议周朝用暴力灭了它我的答案:×5王绩爱喝酒我的答案:√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四)已完成1滕王阁是谁建的•A、•B、•C、•D、我的答案:D2《滕王阁》是一首几言律诗•A、•B、•C、•D、我的答案:A3初唐四杰之首是•A、•B、•C、•D、我的答案:B4四杰按照年辈来排序,其顺序为•A、•B、•C、•D、我的答案:C5四杰命运都特别悲惨,都没有得到善终我的答案:×6《山中》是王勃的早年之作我的答案:√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五)已完成1卢照邻拜的老师不包括•B、•C、•D、我的答案:A2杨炯几岁的时候被推举为神童•A、•B、•C、•D、我的答案:B3“烽火照西京”的“烽火”渲染的是一种什么情况?•A、•B、•C、•D、我的答案:C4御史台负责监察()。
《唐诗三百首》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概览
唐诗三百首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概览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集,它收录了唐代(618年-907年)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1. 文化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艺术也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表达心情、抒发思想的主要方式。
2. 反映社会风貌《唐诗三百首》中的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
从农田劳作到政治斗争,从战乱到爱情,几乎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
通过阅读这些诗篇,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3. 描绘自然景观唐诗三百首中大量描绘了自然风光的诗篇,如山水、花草、江河等。
这些诗歌通过精妙的描写和抒发,展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美丽动人,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4. 表达情感思想唐诗三百首中有很多作品表达了诗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有的表达了爱国情怀,有的表达了孤独寂寞之感,还有一些抒发了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追求。
这些作品通过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5. 唐代文化精髓《唐诗三百首》集结了众多优秀诗人的佳作,体现出唐代文化的精髓。
其中包括对儒家思想、佛教禅宗以及道家哲学等各种传统思想和信仰的融合与传承。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对中国古代智慧与情感的凝练和传承。
6. 影响与价值《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这些诗歌不仅启迪了后世文人的创作,也对世界各国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唐诗三百首》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社会风貌、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情感思想。
同时,它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境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一)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
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
比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等。
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
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
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
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
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
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
文化既大胆拿来,又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但是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
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了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马先生说,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
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
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
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
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
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
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的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
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
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
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
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
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
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
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
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
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一、尽气、尽才的精神二、尽心、尽情的精神人生要尽气、尽才、不舍弃的精神《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
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
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
《诗经》里有句诗:“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尚书》《诗经》这两句话联系起来,我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人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惜。
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
《诗经》还有一首诗很重要:“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孔子曾说:“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表明这是中国文化思想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表达。
我们简单说,有这样几个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有则(品格)、秉彝(常道))。
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好是懿德)。
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这四个意思,归结为“人为万物之灵”这样一个古老的信念。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
我们从简单的常识讲,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辞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
有点像美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里的马赛曲。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根据我的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管如此,他还要拉住太阳,“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
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已的生命力。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身上的西域文化因素,热烈、奔放、浪漫、沛然莫之能御。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挂玉门关。
”这首小诗有一个秘密:天山以西,是他美好生命的发源之地。
另一个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自由超越精神的对他的影响,功成身退、永忆江湖归白发。
他仍然是中国文化之子。
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李白这个辞语,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我的朋友邓小军教授写文章,说李诗有一个意象系统,即太阳月亮长江黄河,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之美。
他把他的生命、才情,挥洒到那上面去了。
他连普通的差别送别,都要写到天上去。
杜甫是一个厚字。
结实扎根在地上。
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
但是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
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有作为的。
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苏东坡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
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政绩。
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让诗歌文学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
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博学多识、才华盖世的士人,不仅仅是诗人。
正是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
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点事情,都是想要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现的。
有关唐诗学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赋取士、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讽谏诗等,都指向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这些关键词,正可以简明有力地代表唐诗的基本精神。
我看唐代人对唐代人的诗歌评论,也是推崇尽气的精神,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脾、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
”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
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
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
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这就要说到隐士、说到佛道。
有人会说:隐士和佛道,不就是舍离人生、不发光不发热么?这个问题很大,我只能简单说。
先说隐士,其实唐代的隐士与后来的还是有区别的。
唐代的隐士,是布衣入仕前的等待,也是读书人得第后或罢官后的选官的等待。
所谓隐士,仅仅意味着此人没有功名,不象宋以后的隐士,根本不参加考试,不求功名,甚至甘心使自己默默无闻,老死无人知道。
所以唐代的隐士,无非是等待入仕的一种生活准备。
再说佛教。
佛教应该分开,它的社会影响是消极的,负面的,而他的人文意义却是积极的,正面的。
譬如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寒时寒杀阇梨,热时热杀阇梨。
非常刚健、积极。
莲花的喻象更是这样。
禅宗是很有自主性的。
王维佞佛,但也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雄浑刚健的边塞诗,没有人说王维会贬抑自己的生命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那些田园诗,也是围绕着人心美好的体验。
佛家与道家,在诗歌中不仅不是舍弃生命的,而且还是增加生命的美好的。
只不过是从另外的方面来勉励生命。
道家的超越精神与佛家的清洁境界,完全是创造性的,说佛教和道家是否定生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没有了佛家和道家,中国的文化精神就不完整。
这就要说到晚唐。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如果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
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是尽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来了。
上学期我去复旦大学参加杨明教授的博士论文答辩会,有一博士生写晚唐诗的论文,提出晚唐诗人有一种诗歌写作的崇拜,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苦吟诗风,就从那里出来的。
他认为苦吟就是从原先的以写诗为手段(科举功名),变成了以写诗自身为目的(为写诗而写诗)。
这样就可以更充分、更纯粹地从写诗的精神创造活动中,得到才华的表现,得到精神生命的安顿。
所以,依我的观点看,晚唐尽才的诗歌崇拜,骨子里是盛唐尽气的诗歌精神的转化形式。
王建说:“惟有好诗名字出,倍教少年损心神”;白居易说的“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到了晚唐,好诗才成为一种可以使人终身赴之、类似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美好追求。
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
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这个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会有唐诗的这种表现。
所以,我主张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