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合集下载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典型经验发言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典型经验发言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典型经验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事们,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分享我们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的典型经验。

首先,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它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福利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项目中,我们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需求,采取了以下几点经验:
1. 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我们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同时加强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和交流,使其成为农民信任和依赖的对象。

2. 推行农技示范和技术培训——我们在重点产业和主要作物上建立农技示范基地,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 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我们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应用实践,推广绿色、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为打赢农业革命提供科技支撑。

以上三点是我们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的主要经验,它们的共同目标是提升基层农技服务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深信,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在政策支持、机制建设、技术创新等多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实现“互联网+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型农技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让“农事不用忙、农民不用愁”成为现实。

谢谢大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二)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二)

前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当前农业现代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机制不完善,基层农业转型发展与创新能力较弱等原因,其发展存在多种问题。

因此,对于如何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广泛探讨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在此背景下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探讨。

一、加强机制创新,打造顶层设计一流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良好的机制创新,只有通过改进机制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拟定可行性方案制定顶层设计。

同时,必须充足考虑市场需求,对市场成熟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进行适度引导,消除机制阻碍,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成为支持生产力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推广人员素质人才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核心。

只有推广人员素质提升,才能推广技术更有力、更高效。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机制,提升整体素质在人才引导机制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将农村作为学校,设立农村学院、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推广教育精品课程和先进教学模式,在职培养和创新机制方面予以支持。

2.打造职业化推广队伍要实现职业化推广,必须设立农业职业化培训中心,根据需求设立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机构。

通过职业化培训和等级鉴定,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责任分明的职业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业整体素质。

3.增加培训机会,完善岗前培训制度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完善现有的岗前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范围。

引进先进经验,开展公开、公正、公平的培训项目,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快速提升。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推广方式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传播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保证。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互联网+,创新推广方式,是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技推广工作交流发言稿

农技推广工作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农技推广站的一名工作人员。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农技推广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在此,我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使我能够在农技推广工作中不断成长。

首先,我想谈谈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技推广工作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

因此,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农技推广的认识农技推广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农技推广的认识。

因此,我们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措施如下:1.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技推广政策;2. 组织农技培训,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3. 开展科技讲座,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优化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效率1.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责,确保农技推广工作有序开展;2.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3.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 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创新推广模式,提高农民参与度1. 推广“专家+农户”模式,让农民与农技专家面对面交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 开展农业技术竞赛,激发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3.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四、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1.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2.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总之,农技推广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精品范文】

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精品范文】

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2006年10月)近年来,我们**县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事业站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构建全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全面转变工作职能,竭力服务“三农”发展,取得可喜的进展。

到目前为止,以“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完善村屯”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仅理顺了体制,健全了机制,而且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工作成效十分显著。

我们的作法是:一、主动探索,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突破口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后,各站所普遍存在体制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人浮于事、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特别是把原来的农技推广站并入农业中心,极大地削弱了农技推广工作。

一是农技推广体系残破不堪,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农技推广体系的状况,可以说是,“网破、线断、人散”。

所谓“网破”,就是县、乡、村、屯的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已不复存在,机构只有县、乡两级,不能有效覆盖全县;“线断”,是指村屯出现断档,农技服务工作不能延伸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人散”,是指大部分原来的农技推广队伍不稳,人员流失。

机构改革后,我县10个农村乡镇中,8个乡镇都只有一名农技专业人员在岗,另外两个乡镇则没有专人抓。

二是农业灾害频发的严重后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由于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盲目施用化肥,加之对各种病虫害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预测,多种病虫害极易大面积发生。

去年我县就发生了严重的水稻稻瘟病和大豆菌核病,由于农技服务力量弱化,防灾减灾措施无法落实到位,损失十分惨重。

三是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科技、用科技,科学种田致富的意识不断增强。

【范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范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开展机制创新加快推广步伐近年来,定西市XX区(原XX县)农技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立足抗旱防灾,遵循两个规律,以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特色农业服务为宗旨,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马铃薯、中药材两大支柱产业及旱农技术推广为突破口,适时引进、试验和示范一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农技推广机制创新、试行持证上岗、科技培训及旱农技术的整合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基本情况定西市XX区地处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塞。

陇海铁路、312、310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兰州仅100公里,总土地面积3638.7平方公里,全区辖19个乡(镇),总人口47.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7万人。

海拔在1750-258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420mm左右,蒸发量1536mm,降雨一般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无霜期141天,年均气温6.3℃,全区总耕地面积172.27万亩,其中梯田面积136.8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4.44亩。

定西市XX区的农技服务体系从1990年开始,按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发展社级,普及到户"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区25个乡镇农技站,但从1996-XX年,随着管理权限的下放和财政体制改革,全区乡镇农技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出现了管理失控、上下脱节、人员流失及经营亏损等问题,全区的农技服务网络较为混乱。

自然条件严酷、耕作条件较差、科技素质低、资源匮乏是我区的区情,干旱少雨、技术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XX年以来,在全国农技中心、省农技总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创建区域农技站、建设科技示范场、试行持证上岗、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旱农技术推广、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技术服务,全面促进了我区的农技推广事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本(2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本(2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本(二)探索新机制谋求新发展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时代。

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模式。

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我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始于____年,____年来,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成功选育推广了经省州审定合格的____个粮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全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先后获得了____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____项;省部级奖____项,地厅级奖____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九五"以前,我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成立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协调和业务指导。

其次,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研和推广割裂现象明显,农业技术创新流程不能相互衔接,利益关系不明,农业科技的体制和机制都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创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内研究、州外推广"、"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情况,构建适宜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研推广体制势在必行。

"九五"以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促进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楚雄州农科所积极向州委、州人民政府争取,于____年____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州农科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雏形,为目前形成的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材料doc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材料doc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材料力求体制创新发挥技术优势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XX年,我站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确保全县粮油优质高产及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积极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真抓实干,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层层办好示范、以典型示范引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农业适用配套增产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着力推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在保障我县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取得的成绩1.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

我县粮油生产在XX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XX年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以种子为龙头的配套组装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

全县粮食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其中水稻面积万亩、总产万吨、单产536公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比上年增加万吨和12公斤,增长率分别为%和%;玉米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比上年增万吨,增幅%,平均单产393公斤、比上年增长 %;马铃薯面积万亩(其中秋马铃薯万亩、春马铃薯万亩),总产万吨(5∶1折粮)、比上年增加万吨,增幅为%,平均单产公斤(5∶1折粮);红苕面积万亩,总产万吨,较上年增长13 %、平均单产257公斤(5∶1折粮);小麦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减少%、总产吨、比上年减少%、单产149公斤;油菜种植万亩,总产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平均单产135公斤。

2.良种普及率进一步增大、单产稳步提高XX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万亩,其中杂交水稻推广面积44万亩,除糯谷外基本实现了杂交良种化,全县水稻平均单产536公斤,较去年增长 %,其中杂交水稻单产541公斤、比上年增长 %;玉米种植面积万亩,平均单产393公斤,比上年增长%,杂交玉米面积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杂交玉米的推广率较去年高个百分点,平均单产400公斤,比上年平均单产377公斤增长%;油菜种植面积万亩,单产135公斤,其中双低优质杂交油菜面积47万亩,占油菜面积的%、平均单产136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万亩,平均单产(折粮)公斤,其中脱毒洋芋万亩,占马铃薯面积的%,平均单产公斤。

农技推广培训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培训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培训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农技推广员、农民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今天的农技推广培训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致力于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培训与学习,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我们将分享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农技推广措施,希望能够为您带来启示和帮助。

第一部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推广
1. 动态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 如何使用智能农业设备实现智慧农田管理?
- 如何利用农业大数据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产量?
2. 灌溉与节水技术的推广
- 如何利用滴灌与喷灌技术实现一水多用,提高灌溉效率?
- 如何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
3. 农药与化肥施用技术的创新
- 如何制定科学的农药与化肥施用方案,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 如何利用微生物肥料替代传统化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农产品品质提升与市场开拓
1. 绿色农产品认证技术的应用
- 如何获取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 如何通过可追溯农产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2. 高效种植与养殖技术的推广
- 如何进行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
- 如何利用现代化养殖技术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3.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渠道的拓展
- 如何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 如何开辟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以上就是本次农技推广培训交流会的内容概要。

希望每一位参会人员都能在这次交流中有所收获,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实践中,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本次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一、背景介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在农技推广体系的过程中,各地区和机构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区进行农技推广体系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以下将结合实际经验,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经验交流。

二、经验交流(一)强化组织领导:农技推广体系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信任,需要形成集中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确保农技推广体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基层是农技推广的重要环节,要注重加强基层人员的培养和能力建设。

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农技推广模式: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进行。

可以引入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直接对接的模式,强化农技人员的实地服务能力,提高农技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优化技术推广方式: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

通过开展农技示范站点建设、示范农户培训等活动,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农业先进装备,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五)加强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在农技推广体系中,要注重农业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通过建立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农业科技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六)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在农技推广体系中,要注重农民培训和宣传工作。

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开展农技知识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推动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三、结语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各地区和机构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通过经验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农技推广体系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信通过不断的和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3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3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第一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____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____镇____乡,____个行政村,人口____万,土地总面积____平方公里,耕地面积____万亩,人口密度____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____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____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路____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____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____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

针对此种情况,____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依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深山区、南北部浅山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____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____亩。

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____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____台套,价值____万元。

每站配备工作人员____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直接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文(二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文(二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文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政府的支持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民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取得了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经验。

一、强化政策支持,落实责任主体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

同时,政府要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主体,明确每个环节中的职责和任务,立法完善农村农业推广法规,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

二、创新推广方法,提高农民接受度农业技术推广需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创新推广方法非常重要。

在推广过程中要注重以农民为中心,组织农民参与决策,广泛征求农民意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意愿,针对农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推广计划。

此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如举办培训班、展览会等,通过现场观摩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增加农民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对于一些难推广的技术,还可以采用示范推广的方式,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示范农户的经验分享,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优化推广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非常重要。

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运行效率,加强机构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作用,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科学素养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供系统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经营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文一、引言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构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效率。

2. 农民培训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

农民培训可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农民讲习所等形式进行。

培训内容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素质。

3. 农村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农村信息化可以提供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建立村级信息服务平台、农业技术推广网站等方式,可以将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传递给农民,并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服务。

4. 示例示范与示范推广示范与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取典型地区和先进单位进行示范示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引领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经验总结1. 抓住关键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农业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

然而,由于条件有限,往往不能全面改革与创新。

因此,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取得重要突破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最新-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材料1 精品

最新-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材料1 精品

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材料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材料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普遍受到了冲击,职能弱化。

就**县而言,其现状可以形容为“网破、线断、人散”。

“网破”是指县、乡、村、屯四级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不完善,只有县乡两级服务网络存在,且服务手段落后,机制不活,管理不畅,职能弱化;“线断”是指村屯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出现断层,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寥寥无几,即使有也没能发挥作用;“人散”是指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流失、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减少,多数乡镇只有一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甚至有的乡镇还是空白。

这样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民盼科技的要求,尤其是去年**县发生了大面积的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使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因势利导,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自去年__月份起,围绕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推行了以“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健全村屯”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经过_个多月的实践看,效果十分明显,农技推广新体系已经建立,**等三个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建成并投入工作,成立了__个村农技推广协会,发展了___户科技示范户。

通过改革,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年初组织了__个小分队驻村入户宣讲农业科技知识,现场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培训面达__以上,深受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创新体制,构建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

理顺体制是解决现行农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是优化县级,打造农技推广龙头。

在原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将县农技推广中心升格为正科级单位,核定编制__个(暂用__个),设主任_名,副主任_名(由区域站站长兼)。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8 开展机制创新加快推广步伐近年,定西市XX区(原XX县)农技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立足抗旱防灾,遵循两个规律,以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特色农业服务为宗旨,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马铃薯、中药材两大支柱产业及旱农技术推广为突破口,适时引进、试验和示范一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农技推广机制创新、试行持证上岗、科技培训及旱农技术的整合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基本情况定西市XX区地处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塞。

陇海铁路、312、310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兰州仅100公里,总土地面积36387平方公里,全区辖19个乡(镇),总人口47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7万人。

海拔在170-28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420左右,蒸发量136,降雨一般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无霜期141天,年均气温63℃,全区总耕地面积17227万亩,其中梯田面积1368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444亩。

定西市XX区的农技服务体系从1990年开始,按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发展社级,普及到户”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区2个乡镇农技站,但从1996 -2000年,随着管理权限的下放和财政体制改革,全区乡镇农技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出现了管理失控、上下脱节、人员流失及经营亏损等问题,全区的农技服务网络较为混乱。

自然条严酷、耕作条较差、科技素质低、资匮乏是我区的区情,干旱少雨、技术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1年以,在全国农技中心、省农技总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创建区域农技站、建设科技示范场、试行持证上岗、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旱农技术推广、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技术服务,全面促进了我区的农技推广事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技推广新体系的典型经验材料

农技推广新体系的典型经验材料

农技推广新体系的典型经验材料农技推广新体系的典型经验材料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构建网络健全、充满活力的农技推广新体系201X年以来,我们××县针对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与“三农”发展不相适应的实际,从解决体制弊端和沉积问题入手,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全面开展了以“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健全村屯”为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

通过半年来的实践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达到推广网络健全、队伍结构合理、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农民群众满意的改革目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立足县情实际,把改革作为破除农技推广体制弊端的治本之策税费改革后,特别是“一免三补”政策出台后,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对科技种田的渴求也十分强烈。

尤其是去年我县遭受了严重的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的侵袭,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农民对科学种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纷纷到县乡农技推广部门,甚至到省市科研部门咨询请教,一改过去被动灌输科技知识的惰性,主动要求学科技,用科技。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

从我县的情况看,整个农技推广体系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状态,无法有效发挥服务职能,满足农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需求。

从县级看,农技推广中心没化验室、培训室、标本室和实验场,检验检测设备也不健全,到下面去服务基本还是60年代的“一张嘴、两条腿,裤兜揣着一枝笔”,凭经验、凭老办法来指导农民,缺乏高科技服务手段。

整个推广队伍素质也偏低,64名农技推广人员本科生只有3个,洗煤滤布大专生只有5个,而且还都是95年以前毕业的。

农技推广人员连续几年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知识结构老化,工作全靠吃老本。

同时,工作激励机制也不健全,有人不会干事,有事没人干,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

从乡级看,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职能划入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使农技推广工作变成“一有三无”,即有工作人员,无站房,无设备,无经费。

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经验和做法

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经验和做法

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经验和做法摘要:徽县把创新贯穿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全过程,通过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手段,增强农技服务职能,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了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创新;经验做法徽县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综合协调发展的典型旱作雨养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2.67万hm2。

近年来,徽县把创新贯穿于服务体系改革的全过程,通过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手段,增强农技服务职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使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增长,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广大科技人员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重点科技项目实施、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和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27%提高到现在的49%,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完善网络体系,推进组织创新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

徽县始终把农业科技网络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不断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性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农技创新能力、农技转化应用能力和农技推广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一是不断加强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充实完善“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科技示范户,社有农民技术员”的四级科技服务网络体系。

目前全县拥有县乡农技推广服务单位16个,其中:县中心1个,乡镇农技站15个,区域农技站2个,重点乡镇农技站1个。

全县15个乡镇农技站安排大专院校毕业生长期蹲乡驻点,并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建立了档案资料室和咨询服务部,全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在村社建立了科技服务组,配备专职农民技员,发展培植了大批科技示范户,组建了15个乡镇科委,发展了农技协会、研究会、科普协会等多种形式的群众自主服务组织。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力求体制创新发挥技术优势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20xx年,我站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确保全县粮油优质高产及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积极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真抓实干,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层层办好示范、以典型示范引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农业适用配套增产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着力推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在保障我县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取得的成绩1.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

我县粮油生产在20xx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20xx年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以种子为龙头的配套组装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

全县粮食总产量56.4万吨,比上年增长7.25。

其中水稻面积45.5万亩、总产24.4万吨、单产536公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比上年增加0.29万吨和12公斤,增长率分别为1.18和2.29;玉米种植面积38.3万亩,总产15.04万吨,比上年增2.4万吨,增幅18.94,平均单产393公斤、比上年增长6.79;马铃薯面积24.4万亩(其中秋马铃薯21.2万亩、春马铃薯3.2万亩),总产5.7万吨(5∶1折粮)、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幅为8.6,平均单产234.9公斤(5∶1折粮);红苕面积23.58万亩,总产6.1万吨,较上年增长13、平均单产257公斤(5∶1折粮);小麦播种面积23.95万亩,比上年减少6.08、总产3.6吨、比上年减少6.16、单产149公斤;油菜种植47.37万亩,总产6.45万吨,比上年增加0.12万吨,平均单产135公斤。

2.良种普及率进一步增大、单产稳步提高3.示范点效果明显,带动效应较强。

今年,我站举办水稻、玉米、油菜、洋芋高产栽培及配套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示范带动交应较强。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三)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前期取得的成果。

本篇文章将继续探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的创新经验,并就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些困难展开讨论。

希望本文可以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主要创新经验技术创新现代化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科技,因此技术创新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

创新的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在实践中,我认为下面这些经验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些借鉴:1.收集全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并组织成农业技术发展系列报告,以方便农民及时获取先进的农业技术。

2.支持科技人员在基层开展技术示范,将新技术展示给农民,从而让农民掌握先进的技术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3.支持和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个体户开展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项目,推进区域的农业产业升级。

4.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及农村。

机制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制创新主要是指建立岗位分类和工资分配等激励机制,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经验:1.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考核,让农业技术人员有所依据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

2.实现收入与贡献相挂钩,尽可能多地给予创新人员相应的贡献激励、绩效奖励等。

3.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渠道,保证农技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

4.改进农技人员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胜任能力;比如,加强基层农民跨文化沟通和建议,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能力。

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项目之一,关乎到技术推广的顺利、效益和人员协调合作。

管理创新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常涉及到基层工作人员的稳定、学历、培训、薪资、信息沟通等方方面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8 开展机制创新加快推广步伐近年来,定西市XX区(原XX县)农技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立足抗旱防灾,遵循两个规律,以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特色农业服务为宗旨,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马铃薯、中药材两大支柱产业及旱农技术推广为突破口,适时引进、试验和示范一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农技推广机制创新、试行持证上岗、科技培训及旱农技术的整合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基本情况定西市XX区地处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塞。

陇海铁路、312、310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兰州仅100公里,总土地面积3638.7平方公里,全区辖19个乡(镇),总人口47.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7万人。

海拔在1750-258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420mm左右,蒸发量 1536mm,降雨一般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无霜期141天,年均气温 6.3℃,全区总耕地面积172.27万亩,其中梯田面积136.8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4.44亩。

定西市XX区的农技服务体系从1990年开始,按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发展社级,普及到户"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区25个乡镇农技站,但从1996 -2000年,随着管理权限的下放和财政体制改革,全区乡镇农技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出现了管理失控、上下脱节、人员流失及经营亏损等问题,全区的农技服务网络较为混乱。

自然条件严酷、耕作条件较差、科技素质低、资源匮乏是我区的区情,干旱少雨、技术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XX年以来,在全国农技中心、省农技总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创建区域农技站、建设科技示范场、试行持证上岗、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旱农技术推广、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技术服务,全面促进了我区的农技推广事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主要做法一是抓体制创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在近年来的农技推广体制创新方面,我们按照"建区站、抓乡站、促发展"的思路,首先是抓了中心区域站的建设工作。

针对乡镇农技站存在的管理失控、上下脱节等体制不顺的问题,20XX年在原县委、县政府和全国农技中心、省农技总站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原巉口镇农技站的基础上成立了巉口农技中心区域站, 20XX 年又相继建成了内官和西巩区站,区站隶属于区农技中心,作为区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区站搞好本区域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示范点建设工作,做好了区农技中心的业务延伸和补充工作,充分发挥了其区位优势,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步伐。

一个方面是促进了职能的相互剥离。

首先是将农技人员从原乡镇繁杂的各项中心工作和其他事务中解脱出来,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其次是将经营服务部分离出来,通过招标竞争,确定专人承包经营,使其他技术人员从经营服务中抽出身来,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第三是区域站人员由区乡两级农技人员实行竟聘上岗组成,保证了人员质量。

第四是将区站的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使广大技术人员不再为自己的生存担忧,更加有利于基层农技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其公益性职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示范场的建立促进了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

在组建区域农技站的同时,我们在巉口镇的康家庄村、内官镇的内官村和西巩镇的河畔村三个区位优势比较突出的地方建立了三个五十亩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场,通过引进、试验和示范最新、最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通过现场示范,还发挥了其显著的培训作用,使其成为展示我区旱农技术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培训基地。

其次抓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20XX年我区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主要从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这次体系改革的有关方案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区、乡镇级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对乡镇农技站的财产和职能进行界定,以保证这次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改革后各个机构的正常运转;第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学习各种文件和规章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的自觉性;第三是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岗位职责,量化考核指标,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村入户等工作实绩作为考核主要内容,把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评价纳入考核体系中,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核。

对区站站长、区站成员、乡镇农技站长的考核由区农业局牵头,区农技中心、有关乡镇负责人、驻村干部、农民代表参加评议,将评价结果纳入考核体系中,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考核,乡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则从近年来充实到基层的农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原有农技人员中选拔,保证了改革后队伍素质的提高;第四是开展竞聘上岗,按照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推行全员聘用制,对落聘待岗人员安排到临时岗位,进行培训提高。

通过这次大换血式的体系改革,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农技推广网络,提高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促进我区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抓机制创新,建立起高效、经济、科学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农技推广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在推广手段、推广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革新,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经济、科学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首先是建立起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的科技示范场,创新了推广手段。

这样形成了以科技示范场为载体的一个集技术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技术展示的平台,更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畅通,有利于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联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一般性技术推广职能的市场化改造。

在对科技示范场的管理上,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个人入股、农户加盟示范的新型的示范场企业化管理模式,即在经营项目上由职工个人入股参与经营,在试验示范项目上采取区站给予物资补贴,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这样形成以农户管理,示范场以物资补贴、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年终按一定的百分比收取有偿服务费的示范场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场健康发展,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其次是推行持证竞争上岗,创新用人机制。

从20XX年开始在全区农技系统全面推行了农技推广资格认证工作,先后有101名技术人员经综合考核取得相应资格,今年对区、乡镇农技人员进行竞聘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公平竞争,进一步优化组合,择优上岗,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量才而用,才尽其能。

三是农、科、教密切合作机制。

既推广部门的农技人员带着生产中的问题到科研机构参与科技开发,到农业院校进行研修深造,而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则带着课题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验证成果。

近年来,我们同省农科院、甘农大、定西市旱农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是活化农技推广机构内部管理机制。

针对新阶段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和特点,制定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人员录用制度和激励机制。

根据不同岗位特点,科学合理量化考核指标,把单位民主评议与服务区域内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理论研究成果与一线实践活动成效密切联系起来,把为民服务意识强弱与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合理统一起来,建立相应的奖励处罚机制。

五是市场化运作和多种经济成份广泛参与机制。

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从"大包大揽、行业垄断、不堪重负"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各种经济成份的社会力量,以各种合法方式加入农技推广活动中来,使农技推广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机构的特有活动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围绕满足最广大农民需要的广泛的社会行为。

六是开展了区(县)乡连锁经营,创新了推广方法。

以区级农技部门为主,乡镇农技站加盟实行农资连锁经营,特别是在农业科技新产品的推广中实行统一供货,统一销售,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进货渠道不畅,经营成本较高的现状,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降低了经营成本和生产成本。

三是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体制。

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全员竟聘上岗,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乡镇区域站实行垂直管理,对乡镇站实行双向管理。

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淘汰不适合搞推广且顶编占岗的人员,同进强化对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素质。

今年对所有农技人员都进行了继续教育,并聘请甘农大、省农科院及国外著名专家进行多次培训和讲座;其次调整了农技人员分布格局,通过建立人员跨级、跨区域流动机制,健全业务考核和工作激励机制,提高一线人员待遇等措施,引导鼓励农技人员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

目前我区三个区域站的站长均由区农技中心副主任兼任,其他职员由中心和乡镇农技站人员共同组成,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四是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要积极引入人性化思维,体现农民至上,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利于及时深入细致了解农民的需求,达到农技人员与农民间双向互动,变过去"浮在面上"、"重在线上"为广泛深入点上,使农民"活脑子"、"有点子"、"得票子",大力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看到样子,摸着路子。

积极应用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处理、传播手段,实施远距离广域即时服务,建立农业和农村信息数据库,根据需要随时提供各方面信息,并建立农技110服务网,逐步把广泛培训非常规作为农技推广的主要方式。

五是抓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的旱农技术推广中,我们在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对原有的一些常规技术进行了集成整合,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先后推广了膜侧沟播技术、双垄沟播技术、冬前覆膜技术、稀土材料应用、抗旱保水剂应用、网棚专用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科技新成果20项(次),应用面积达到280万亩(次),总增产粮食5000万公斤,总增产值6000多万元,使我区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1 %,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4元,人均产粮458公斤。

20XX年,重点抓了以马铃薯产业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区农技中心和区站技术人员同时蹲点示范,对马铃薯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服务,其示范点规模大、水平高,在今年定西市第一届马铃薯产销衔接洽谈会上,得到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国内2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报道,由于农技人员不断技术创新,使XX区的马铃薯走向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