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两茎灯草优质课课堂实录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茎灯草》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茎灯草》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本节课我讲的是第三个片段《两茎灯草》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六回。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两茎灯草》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和理解“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为展现人物性格,使用的动作、神态描写手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和理解“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为展现人物性格,使用的动作、神态描写手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检查预习1.出示课题《两茎灯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他生活在300年前,所以语言和我们现代的语言不太一样。
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出文中的词语。
依次出示词语:哥子,郎中,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故此纪念。
并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
2.提出疑问:文章的严监生“记念”的是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对文中词语的描述,理解文章词语的意思,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精读课文领悟写法抓住动作描写,体会表达效果。
1.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伸出两根手指”,让学生说一说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分别猜的是什么呢?2.出示相关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让学生品读。
3.抓住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四人猜测后,严监生的动作,体会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文《两茎灯草》出自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要通过描写两茎灯草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顽强和奇迹,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材难点和重点1.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文中描述理解两茎灯草的成长过程和生命的奇迹。
2.作文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启示,思考成长中的坚持和毅力,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作文表达。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茎灯草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理解文中描写生命的主题和寓意。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心分析文本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2.启发学生树立乐观积极、勇敢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1.对《两茎灯草》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理解生命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看法。
(二)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描写、思考和作文表达将生命哲理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
2.帮助学生理解高层次的情感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1.构建情境引入:通过介绍一段关于灯草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灯草的好奇和猜想。
2.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于生命奇迹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围绕“生命力”的话题展开讨论。
(二)整体阅读1.教师朗读《两茎灯草》,并带领学生共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命力。
2.学生齐读,理解文中的情节和内涵,教师适时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分组讨论1.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书中灯草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生命奇迹。
2.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展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四)写作指导1.针对作文题目“坚持的力量”,引导学生从灯草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展开思考,辅导学生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感,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2.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对两茎灯草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通过对人物描写手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
4.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对比分析不同作家的人物描写风格,培养文学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自主查找并学习生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讨论,分组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绘人物形象,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角色扮演,通过模仿课文中的角色,体会人物情感,锻炼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课文中的两茎灯草是如何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的?
2.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其他人物描写的例子吗?它们分别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3.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描写,你会选择谁?请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描写方法,为该角色写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茎灯草》中的生字词,如“灯芯”、“摇曳”等,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分析,把握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如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培养细致观察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创作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的小练笔,提升写作技巧。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每组选择一位小组成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其他成员通过讨论,为这位角色设计一段描写性的语言。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案教学内容《两茎灯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在童年的一个夏天,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名为“两茎灯草”的植物,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故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了解“两茎灯草”的特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两茎灯草”的特点及其与作者童年生活的联系。
2. 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的表现。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图片或实物展示“两茎灯草”。
3. 课文解析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茎灯草”的特点及其与作者童年生活的联系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两茎灯草”的特点及其与作者童年生活的联系,解析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的表现。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1. 课题:两茎灯草2. 课文主旨:童年趣事,怀念童年3. 两茎灯草的特点: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4. 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的表现:语言、情感、行为等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要求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2. 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幅描绘“两茎灯草”的图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在讲解“两茎灯草”的特点及其与作者童年生活的联系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两茎灯草》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盏灯草的故事,通过灯草的生长、点燃和燃烧的过程,寓意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寓意。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培养学生的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手段。
3.分组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分组学习所需的相关材料,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把握。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许老师)本节课学生听课,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表现相当精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法新颖独特,得到全体听课老师的好评。
从整个课堂来看,老师关注了学生,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组织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课,认真作业,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所学的功课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以较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尚老师)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读、思考。
整个教学环节连贯紧密,环环相扣。
达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感悟,达成目标,获得知识的目的。
邢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
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邢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环环相扣,步步落实,层层深入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从整堂课可以看出,邢老师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一是指导书写“监”字,二是根据原文,想象严监生的做法,三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学文用文的方法,为今后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老师)邢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共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课文,了解人物形象;课外拓展,学以致用;走进原著,了解人物多面性;拓展阅读,总结全文几部分。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主线清晰,不需要再做调整。
整体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展开,时间分配非常合理,教学环节逻辑性强,始终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了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实现了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董老师)邢老师的课堂语言规范亲切,简洁有力,讲述的速度适中,步骤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极富亲和力。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还是品读体验,邢老师都出示相应的学习要求,这样能让学生在品读的同时,尽快的明确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上每个环节的过渡设计得巧妙精心,如:自由读课文,默读,快速浏览读,有感情朗读等。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两茎灯草》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对穷苦的祖孙俩,尽管生活困苦,但依然乐观、积极面对的故事。
通过描述主人公草绳上的灯草和孙子手中的灯草,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心,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受主人公的坚韧和乐观,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能够理解课文中主人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生活和情感。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分组讨论的或卡片。
七. 教学过程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情境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别是草绳上的灯草和孙子手中的灯草。
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主人公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主人公,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 两茎灯草4》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 两茎灯草4》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茎灯草》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盏灯草的故事,通过灯草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等级制度对人民的压迫。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深刻的寓意,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社会问题和人物心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寓意。
2.难点:分析人物心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难词解释4.讨论问题及写作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关注社会问题,进行拓展思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寓意和社会意义。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两茎灯草》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勤劳、善良和自私的故事。
通过描写两个灯草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人们应该勤劳善良,不要过于自私的道理。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起到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抽象的道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寓意。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会通过故事情节来领悟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品质,使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收获的道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学会通过故事情节来领悟道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两茎灯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灯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3.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故事情节来领悟道理。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勤劳善良的品质。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思考如何将勤劳善良的品质应用到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勤劳善良收获多自私懒惰收获少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家长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3课《两茎灯草》教案(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3课《两茎灯草》教案(共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两茎灯草》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含义,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分析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展开。
2.掌握重要生字词的含义。
3.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隐含的道理和寓意。
2.培养学生对自然保护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1.课文《两茎灯草》。
2.教学PPT。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3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3.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展示他们的了解。
3. 教学互动(1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讨论故事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如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对自然保护的看法,或设计一幅海报呼吁保护自然环境。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拓展任务完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故事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两茎灯草-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两茎灯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二幅是灯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选自《儒林外史》。
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3.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认读下列字:监侄痰揩(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书写下列字:监侄盏喉咙痰舅揩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组内交流难读的字。
教师相机指导:“监”应读jiàn,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jiān(监狱)。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互相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3)领读难读的词语。
3.指名朗读。
思考: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严监生在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三、感悟“吝啬”。
1.找出严监生病重的句子(直接在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一个词语形容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2.课件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精彩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作品
两茎灯草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监、痰、侄、揩”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监、挑”,正确朗读“诸亲六眷、郎中、哥子、严监生”等词语,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从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描写中,感受严监生的吝啬,体会动作、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1.我们先来猜一猜,我说你猜,猜人物,比比谁的反应快。
他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
(孙悟空)恭喜你答对了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诸葛亮)你真聪明,确实是诸葛亮。
他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没错,行者武松。
这些人物大家一猜即中,说明这些人物描写得极其成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看看你能不能猜到:他有银子十多万两,良田万亩,却极其抠门。
他是谁呢?你们能猜到吗?猜到的评语:你怎么知道的?你真的很会预习。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他,他就是来自清代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注意监在这里是个多音字,表示监督意思时,读jian,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像这样的称号还有很多,本文中的这个监生姓(严),所以叫他(严监生)。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昨天,我们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我们发现他的语言跟我们现在有所不同。
来,我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一行。
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果他都读对了,请你把掌声送给她,如果他读错了,请你举手帮他纠正。
老师想听听咱们班女孩子的声音,女孩子们读一读第二行。
老师更期待咱们班的男孩子的表现了?男孩子们,第三行起。
评语:女孩子:十分清脆、甜美、轻柔(像夜莺一样,娓娓动听)男孩子:男孩子不愧是男孩子,有着你们应有的气势。
2.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知道吗?有没有不明白的?通过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好学习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直接导入1、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老师指板书:两茎灯草)齐读课题。
2、师:在单元预习课里,我们知道了本单元主要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件出示)3、我们通过预习,还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师生共写严监生(强调“监”的写法)师补充监生资料:明清两代在国子监里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被称为监生。
当然,也可以用捐纳的办法来取得这个称号。
比如,我们书中的这位严监生。
二、整体感知初步感悟1、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听其言,观其行。
写人的文章总离不开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思考:严监生临死前是怎样的情景?用横线画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
(课件出示)(学生们读书,老师巡视指导)2、师:交流严监生动作的句子(课件出示)开火车读句子。
3、师:听了这四句话,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师:说得好,你有一双明亮的慧眼。
是呀,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几句话主要写的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和几次摇头?生:三次。
(老师板书:两个指头三次摇头)三、细读品味学习方法(一)初识“两个指头”:1、师:同学们,课文连续几次描写到了严监生头和手的动作,其中必有奥秘,想想看,此时严监生,伸着两个手指头是什么意思?他究竟想说些什么呢?不妨走进严监生临死前的情景。
2、(课件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从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指名读3、师:什么叫一声不倒一声呢?生:一声连着一声。
最新部编版(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两茎灯草》优质教学课件
书上圈画批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互学要求:
1.交流分享:组长主持,组员依次发表意见;
2.达成共识:小组商讨不同意见,合并相似点;然
后把本组找到的“没想到”,用关键词填写在白纸
上;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展学准备:组长合理分工,展学时,可以集体展
示,也可以选派代表。
意思变了
“再不回头”在这里的意思是(病情再不见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5.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
“一声不倒一声”在这里的意思是(一声连着一声)。说法变了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节选,边读边想:面对诸亲六眷做 出的错误猜测,严监生有什么表现?勾画相关语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他把两眼睁的溜
状元成才路
圆,把头又狠狠摇了
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 口道:“老爷想是因 两位舅爷不在眼前, 故此记念。”
状元成才路
他听了这话,把
状元成才路
眼闭着摇头,那手只 是指着不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 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 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 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 溜圆,把状元成才路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 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
22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严监生:
jiān 督查:监考 牢,狱:监狱
jiàn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监 生
语文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两茎灯草》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两茎灯草》这个片段,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篇例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虽然区区三百多字,但语言精炼传神,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2.尝试写作,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突出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紧扣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回顾《摔跤》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两个片段的描写方法。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读悟形象得法练笔任务一:初识人物体悟病重1.观察课文截图,感知严监生病重。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体会严监生病重。
任务二:走进人物品读得法1.找出诸亲六眷猜测的句子,了解猜测内容。
2.找出严监生回应的句子,推断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
4.品读严监生被亲人误解时的反应语句。
5.推测严监生的内心。
6.同桌讨论严监生的内心独白,完成填空。
7.感悟吴敬梓描写人物的传神之笔。
8.小结。
任务三:聚焦人物品味形象1.补充资料,了解严监生的富有。
2.播放课文短片,感知严监生的吝啬。
3.感悟吴敬梓通过“两茎灯草”这个典型事例来凸显人物特点这一高妙的写作方法。
4.小结。
任务四:练写人物初试身手1.回忆三个片段,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选择典型事例,尝试练笔。
3.师生评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
3.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我表达和创作的自信。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课文《两茎灯草》的相关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同时,设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活动,鼓励他们相互给予反馈和建议,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能力。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反馈中得到启发和改进。
同时,我也了解到学生对课文中的两茎灯草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这两茎灯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两茎灯草》中的人物描写一组,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两茎灯草,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茎灯草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创设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体验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两茎灯草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等。
3.学生能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生动性的人物形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精品教案
二、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4.简介吴敬梓。
作者吴敬梓出身官宦之家。
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之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
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及在名利驱使下的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书中对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文。
3.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4.自读课文,想一想:片段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第五单元·鲜活的人物走进文学的一方舞台,这里有着别样的精彩:作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相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命运坎坷,有的志趣非凡,有的神通广大……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各异,在文学的世界中穿梭往来,交织出一幕幕或感人或诙谐或震撼的故事。
他们如此引人入胜,让人沉醉书林,流连忘返。
翻开书,瞧,那里有精神抖擞的小嘎子、结实硬棒的祥子、爱财如命的严监生,还有手艺高超的刷子李。
这一个个鲜活而典型的人物,正在各自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他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难忘。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描写的对象来看,它们都以生动的文字刻画了鲜活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从写作方法来看,它们都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写清了人物的特点。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重点也在于让学生交流、明确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两茎灯草》教学实录
我喜欢吴敬梓刻画的严监生,所以在小朋友没有预习,读得磕磕巴巴的时候,没忍住,让他们好好读了读,并且背诵了前面的8句话。
不信,你读一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是不是感觉没有废话?当时的场景,每个人的状态,严监生的病况……认真读,真的就进入了情节。
当然,这个部分里好多东西都值得揣摩。
我最终选择的是人物出场的不同次序。
为什么要把赵氏安排在最后?如果你的文章里要安排侧面描写来突出主人公,可以怎么安排?这节课,还是有点意思的。
当然啦,还是要感谢任然老师的记录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读的过程指导学生人物不同,语气也不同)。
2.听写字词句。
“严监生的喉咙里……伸着两个指头”“他把两眼睁得的的溜圆……越发指得紧了”。
3.自行批改错误。
二、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1.师生合作读课文。
2.“两茎灯草”的题目可以换成什么?生:吝啬鬼。
3.为什么要用“两茎灯草”命名,理由是什么?4.设计严监生的个人名片。
(练习册有此题)三、结合具体语句,提炼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一)品读关键语句。
1.“严监生的喉咙里有痰……伸出两个指头”引导学生提炼出动作描写。
2.读一读这个句子,说一说哪些词语提示我们读好这句话。
生:从“一进一出”读出来他的痰想吐吐不出来,“一声不倒一声”读出他病重。
3.再读这个句子,读出病重的感觉。
(二)学习写作手法——抓住经典动作。
1.聚焦文本。
师:伸出两根手指的是谁?生:严监生2.有例可援。
师:印象中还有什么经典动作,影视剧或者电影?生:孙悟空……诸葛亮……3.总结方法。
师:经典动作才是成就人物形象的关键。
4.拓展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两茎灯草优质课课堂实录初读:读准字音师:刚才学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一点,一篇文章反复读,我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
《临死前的严监生》我们要反复读,有的文章是值得反复读的。
我做一个调查统计,课前这篇文章你们读过了吗?生:读过了。
师:注意我的用词,这篇文章课前至少读了一遍的请举手。
(生举手)师:那位女同学你读了几遍?生:3遍。
师:3遍肯定得举手啊,我说至少读了一遍的就得举手。
非常好,蒋老师伸出一个手指表示对你们的赞赏,因为严监生喜欢伸手指头嘛。
(生笑)你们猜猜蒋老师伸出哪一个手指表示对你们的赞赏。
生:大拇指。
师:都说是大拇指,为什么?生:我觉得大拇指是对人的一种赞扬。
师:是啊,约定俗成了,大拇指表示赞赏。
很好,至少都读了一遍了,有的读了三四遍了。
这篇文章应该能读下来。
我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读。
只要他读错了,字音读错了,其他同学马上举手示意,帮他点出来。
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
(一女生读课文)师:表扬她预习还比较充分,字基本上念对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把这篇课文如果要读流畅,还要反复地读。
师:下面再做统计。
这篇课文至少已经读了2遍的请举手。
(生举手)师:蒋老师当然要伸出2个手指。
猜猜看哪两个手指?有人如果要猜2个大拇指趁早把手放下。
(生笑)生:应该是大拇指和食指。
师:象形的吧,一个钩是吧?还不是,道理是有的。
谁再猜?生:我觉得应该是中指和食指。
是yeah的意思。
师:一般一二三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说声yeah,是吧?一二三──生:yeah。
再读:感受“人物形象”师:既然至少已经读了2遍了,蒋老师请你做一个判断题:严监生是个穷光蛋。
(生示意错)那严监生不是穷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生:因为屏幕上说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师:从这段话里面,看出他不是穷人。
那么从课文里面能不能看出来?生:在这篇文章的课题下面,它有一个蓝色的方框,后面一句说,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师:显而易见这是对整本书的介绍,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严监生是一个有钱人。
除了背景介绍之外,文章的一些细节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有钱人。
生:奶妈称呼他为老爷。
生:他的二侄儿问他,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说明他已经吩咐了好几笔银子了。
生:他把管庄的家人都从家里叫过来,说明这一个庄都是他的。
生:医家就说明把医术很高明的人都请来了。
师:所以种种蛛丝马迹,我们都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有钱人。
(指幻灯片)有钱到这个地步,这个时候可以看资料。
我帮你们来读一遍: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换到现在,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千万富翁。
所以他是个有钱人。
三读:梳理文章“情节”师:再统计,这篇课文至少读了3遍的请举手。
(生举手)师:好,大部分读了3遍以上。
这时候蒋老师要伸手指头,哪3个手指?很多人在比划这个手指,什么意思啊?ok!师:蒋老师这样跟大家比画,无非想要跟大家证明,严监生的这个手指很重要。
这是一个经典的细节。
他没有像我们这么变换,他伸出了几个手指啊?生齐:2个。
(师板书:两个指头。
)师:我请一个同学迅速地跟我一起来梳理课文的情节,这2个指头很多人纷纷猜测,前面猜到了吗?请个同学跟我一起来完成这个情节,哪位同学愿意?师:首先谁来猜?生:首先是大侄子。
师:猜成什么了?生:两个亲人。
(师随即板书。
)师:猜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生:摇头。
师:后来,二侄子猜成什么了?生:两笔银子。
师:猜到了吗?生:没有,还是摇头。
师:奶妈猜成什么了?生:两位舅爷。
师:猜到了吗?生:没有。
师:最后。
生:两茎灯草。
师:是谁猜的啊?生:赵氏。
师:猜到了吗?生:猜到了。
师:课文的大致情节是不是这样的?这是我的板书,很简洁,但是有时候简洁会出问题。
你最不满意的是蒋老师哪个地方的记录,写得不够准确?生:严监生的动作。
师:你为什么不满意?生:他每次都是不一样的。
师:怎么个不一样呢,有谁能说得更清楚一点?生:第一次的时候,他把头摇了两三摇,第二次的时候,把两个眼睛瞪得提溜圆,第三次的时候,他是把眼睛闭着摇头。
师:有这样一个变化。
为什么强调这个变化的动作这么重要呢?生:因为一开始,他伸了2个指头之后,他以为别人能知道他的用意。
但是大侄子没有猜到,他有点失望。
师:我注意到了你的用词是有点失望,请你抓住这个特点继续往下说。
生:后来他发现他的二侄子也猜错了,所以他的感觉就很失望,这样两个人都没有猜到了。
师:有点儿失落,继续往下讲。
生:后来奶妈说是不是两位舅爷,他就失望至极了。
师:失望之极,还要往下说吗?生:然后他就认为已经没有人会猜到了。
所以他就闭上眼睛摇头,结果他的夫人出来说是两茎灯草,然后就挑掉了一根,他就满意了,因为他节省了最后一点油。
发现他是一个守财奴。
师:他刚才是有点儿失望,有点儿失落,失望至极。
你们听明白了没有,哪位同学再说一遍,更简洁一点。
把变化过程说清楚。
生:我觉得严监生的心情就是从有点儿失望变得很绝望,从很绝望到了他妻子说了他想要的之后,他就很放心地走了。
感受“情节”设计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所起作用(1)方法一:复述师:也就是说他的动作里面可以看出他心情、心理的变化。
(师边说边板书)所以这个地方要强调要了两三摇,这个地方要强调狠狠地、眼睛争得提溜圆,这个地方要强调眼睛闭上了。
下面给大家个艰巨的任务,根据这个板书,把这篇课文的大致情节说下来。
就从这严监生伸出2个指头,大侄子走上来问。
不一定要一模一样,大致把这个情节说下来,开始准备。
(生练习复述。
师板书:情节)师:好,不是背课文,谁先来试试看。
所以你要说上蒋老师的课很轻松,未必哦。
大家听一听。
生:严监生伸出了2个手指头,大侄子上来问,是不是有2个亲人没有来?严监生摇了两三下头;二侄子来问是不是有2比银子没有吩咐,严监生眼睛睁得提溜圆,狠狠地摇了几下头;奶妈走过来,问是不是有两位舅爷没有来,严监生闭上眼睛摇了几下头;最后赵氏走过来问他是不是灯盏里面点着2茎灯草,唯恐费油,严监生点了点头,然后就走了。
师:大致情节对不对的。
课外再去练,这个对我们五年级来说很重要,再去练。
(2)方法二:还原“说书”场景师:古代的说书人是很喜欢说《儒林外史》的,更喜欢说《临死前的严监生》,而且蒋老师明确地告诉你,古代的说书人当说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有一个地方都会停下来,停下来的地方都会说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你们认为,那些说书人会在哪一个地方停下来?生:我觉得会在两位舅爷之后停下来。
师:为什么?生:因为后面是最精彩的部分。
生:我觉得因为前面三个人怎么猜都猜不对,所以把那些听的人都很想知道伸出2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师:听的人很想知道啊,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停下来,就是留了一个?生齐:悬念(师板书:悬念)师:那些从来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听到这个地方停下来,第二次想不想去听啊?想去听的当然得买票。
生:吊人的胃口。
师:说的好,有悬念,悬念的作用就是吊人的胃口。
那我就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我来说一说。
话说,那严监生伸出2个指头,大家纷纷猜测,这2个指头表示什么意思呢?这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位亲人未见面?”只见那严监生摇了摇头。
二侄子也走上前来问:“二叔,你莫不是有两笔银子未吩咐明白?”再看那严监生时,只见他把眼睛睁得溜圆,把头狠狠地摇了摇。
奶妈忍不住了,抱了哥子插嘴道:“想是两位舅爷未在跟前,故此纪念。
”那严监生闭着眼摇头,那手指头指得更加紧了。
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对严监生说:“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思。
”那么这赵氏有没有猜中这严监生的心思呢?她到底说了什么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你看,想不想继续往下听呢?我做了个实验,没有看过这个故事,看过这本书的人,我问了好几个人,没有一个人能猜得到答案。
为什么这个答案这么难猜?生:一定是有钱人,他不会想到严监生的答案是这样的。
生:以前的灯草也是很便宜,所以那么一个大富翁肯定不会为了2茎灯草,在临死前不顾自己的姓名伸出2个手指头。
师:是啊,怎么猜得到一个大富翁临死前竟然惦念着2茎便宜的灯草。
生:他一个富有的人,都有十多万银子的人。
他在临死前竟然不肯安心地去世,还一定要别人省下这么一点点油来。
师:这么一个强烈的反差,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太吝啬了。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爱财爱过生命的人。
生:前面二侄子说是2笔银子,但是他摇了摇头,所以大家猜测跟钱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师:是啊,按照常理来推测,前面的铺垫觉得跟钱没关系了,因为已经有人问过,可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
结果为的还是钱。
也就是说这个答案太出人意料了。
生:他可能是一个很寒酸的人。
因为他有钱,那么便宜的灯草,他还不肯拿出来。
为他处理后事那么多钱也应该够了。
师:是啊,按照这个情节要担心2茎灯草,让我们感觉这个人应该是很寒酸的。
所以一个强烈的反差,就像那位女同学所说的,真是太吝啬了。
因为这个结局太意外了。
(师板书:意外)(3)方法三:同类材料阅读师:有悬念,有意外,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严监生是这样的一个人。
这就是情节的魅力。
古今中外,写吝啬鬼的文章多了,很多人也都是通过情节来表现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国外的作家的描写。
师:契科夫的《醋栗》里面的两个片段。
我读给大家听:从前我们城里有个垂危的商人。
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
端来这碟蜜是为了干什么呢?悬念出来了,而且这个答案很意外。
而且这个意外的答案体现出他是一个吝啬的人。
再看第二个片段:有一回我正在一个火车站检查牲口,正巧有个马贩子摔到火车头底下,压断了一条腿。
我们把他抬到候车室里,血汩汩地流,样子真是可怕,可是他老求大家找回他的腿,老是着急……干吗要找回他的腿呢,悬念产生了,答案是很意外的,而这个意外的答案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吝啬鬼。
考虑一分钟,请大家猜测。
(生思考)师:好,我请同学来猜一猜。
第一个,端来一碟蜜是为了为什么呢?生:在临死前尝一尝蜜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他守财得连蜜都没有尝过。
师:比较常规,虽然合情合理。
生:把蜜卖掉,再赚一点钱。
师:第二个,已经伤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找回她的腿,为什么?生:腿里面有个袋子,可能里面还有很多钱。
生:他是个吝啬鬼的话,可能装在袋子里的钱并不多,他也想拿过来。
生:我估计他惦记着可能是腿上的鞋子或者裤子。
生:他是个马贩子,他摔断腿,把腿当马腿卖了。
师:有些艺术不能模仿,是来欣赏的。
因为有些东西是学也学不会的。
我们来欣赏契科夫的这两个情节的设置,看看他怎么留悬念,怎么给我们个意外的结局。
(师出示完整片段)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把他所有的钱钞和彩票就着蜜一股脑儿吃到肚子里,让谁也得不着。
再看第二个:他老是着急;原来那条压断的腿所穿的靴子里有二十卢布,他生怕那点钱丢了。
哪位同学也猜对了,给她点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