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说课稿
会计的说课教案(初稿)(含五篇)

会计的说课教案(初稿)(含五篇)第一篇:会计的说课教案(初稿)会计的说课教案(初稿)会计平衡公式──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一、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1、学生对象财会专业高一年级学生。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对《基础会计》已经系统地学过一遍。
多数同学对会计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对会计知识的连贯性、整合性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尤其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于提高。
2、课务选择我选择的是一堂复习课,本节是第二个课时,着重复习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3、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基础,结合社会调查,将供、产、销、利润形成和分配等过程中的业务搜集起来,并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典型的经济业务。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1、地位和作用“会计平衡公式”这一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基本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
学好本节内容,为会计知识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也为会计实务操作奠定了根基。
2、教学目标体验性目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在任务情境下搜集、筛选会计信息资料,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和团结协作的力量。
结果性目标:学生从资料的搜集、判断过程中,认识到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
老师帮助学生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地位。
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愉快教学。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复习课的要求,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难点:经济业务变化对会计恒等式影响变化的四种类型4、教材处理根据教学需要,为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作了三点处理:(1)首先将“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变化关系的四种类型以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归纳出来。
《基础会计》说课(合集五篇)

《基础会计》说课(合集五篇)第一篇:《基础会计》说课《基础会计》说课稿一、说地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与审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的结构等,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说教改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由于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或由于实训条件不足,而造成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现象。
但会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光有理论而缺乏实践能力的话,必将大大降低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高[2006]第16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等意见。
因此,我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提倡,高职高专学校的会计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淡化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性教学,通过仿真模拟实训来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技能,从而使学生对原始凭 1 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产生感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
其次,实训手段可多样化。
比如,在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理论知识点时,可以把实践中常见的凭证、账页带进课堂,还可以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可能取得的各种单据,比如银行存款的回单、的票、汽车票、餐饮发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在实训中可以手工模拟训练,也可利用相关软件运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的训练。
这样多样化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材我们现在选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为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并且是2007年最新版本,由清华大学出版,周小芬主编,并配有基础会计习题集。
基础会计说课稿

说课内学法 说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说大纲
• 一、课程定位及作用 •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目标 • 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课程定位
本课程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来说既是专业核心又 是专业入门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 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具备会 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6
总课时
6 16
实训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2
4
2
4 10
4
8 22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2
第六章
财产清查
4 4
2 4
6 8
第七章 财务报表
合
计
40
30
70
实训内容与安排
学生实训感受:
• 13会计电算化 陈海燕: • 通过实训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于企业的日常 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找出了自身的不足, 对于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将会计理 论和实际相结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希望在以后的会计 课程中都能有类似的实训课程。
• • • • • • • • • • • • •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 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 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 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布置
《基础会计》说课稿

门课程,同时也是其它管理学科的基础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评价反馈→修改调整。
本课程根据会计职业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初学者的对会计知识的缺乏,做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在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特别是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围绕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采取项目化教学。
具体安排如下:项目名称项目教学内容项目能力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理论教学课时实践教学课时项目 1 会计基本知识项目 2 会计基本理论项目 3 会计凭证610861012项目 4 会计账簿项目 5 财产清查项目 6 会计报表合计8612501261258近几年来,一直使用高职规划教材,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了成熟的思考。
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将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和“做中学”。
重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难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已逐步形成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教学,建有“学做合一”多媒体室,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是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全空白,所以首先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式的互动教学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会计学基础说课稿

会计学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会计学基础》。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评价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学习后续会计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等基本理论。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能够编制会计分录。
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格式和填制方法。
了解财产清查的方法和处理程序。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
能够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初步分析。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会计等式的内涵和应用3、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分类账户的结构和功能4、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应用5、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种类和格式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对账和结账7、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的种类和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8、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9、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

《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教材之《财务管理》,李国淮主编。
(二)教材分析《基础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是专业的入门课程,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与学习要求,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职业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合理地安排了全书内容。
本门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三)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循“面向企业、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原则,结合本课程与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学的具体内涵,掌握基础会计的各章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实务题目,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比较和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在生产运营中发生的简单业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本课程根据会计职业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初学者的对会计知识的缺乏,做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在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特别是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2、教学难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五)教材处理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通过贯彻精炼理论、突出实务的原则,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增删,整合为九章,以培养学生对实际业务的处理。
基础会计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础会计》,共分为7 部分,分别是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基础会计》是高教版教材第四版第___章第___课。
本节内容是____。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这节课,在___中,占据_____的地位。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不过分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二)、教材地位:会计基础是中职初期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会计学科系列的第一门课,它的教学对后续会计的学习,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本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课程,可按照考证要求对相关知识点加以讲解。
为学生后续学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提高就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主要构建三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会计的基本知识。
如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方法等。
第二模块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专门方法。
第三模块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即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对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简单操作,包括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熟悉各种账务处理程序,掌握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方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完成会计核算全过程,具备会计上岗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教育学生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财经纪律、遵守职业道德、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
《基础会计》说课稿

《基础会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学习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会计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对象和任务。
2、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内容。
3、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种类、格式和填制方法。
5、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
2、能够熟练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
3、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会计入门1、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对象和任务。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要素的分类和内容。
2、会计等式的建立和平衡关系。
(三)会计科目与账户1、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分类。
2、账户的结构和分类。
(四)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记账规则。
2、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试算平衡。
(五)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作用。
2、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3、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六)会计账簿1、会计账簿的种类和格式。
2、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规则。
3、对账和结账。
(七)财产清查1、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2、财产清查的方法和结果处理。
(八)财务会计报告1、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和编制要求。
基础会计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代表会计教研室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说课。
下面我将从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我来介绍课程的整体设计(一)课程定位《基础会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工学结合项目课程-—按会计工作流程开发,为会计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后续学习《财务会计》、《成本计算》等课程的基础,它是会计专业大厦的基石,是支撑后续专业课程的支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工作流程。
能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独立完成一个小规模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
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认知,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
(二)课程设计对于课程设计,我们是从专业要求“一证双能力"出发的。
理论知识的掌握要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其内容参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基本包括了现行《基础会计》教材的全部内容,但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则从会计工作流程的顺序和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对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一证双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会计信息分析能力.下面我从从四个方面来谈课程设计特色(1)在教学模式上:已逐步形成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工作流程开展模拟实训,并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增加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开展,充分实现“边学边做边教,教学做合一”。
(3)在教学设计上: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流程设计项目,各项目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
(4)在考核方式上: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制定了考核标准。
理论部分考核采取闭卷的方式,按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题型与要求设计,实践部分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对企业一个月所发生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一整套核算资料。
在课程改革思路上,贯彻5个“基于"的理念。
基础会计说课稿

基础会计说课稿《会计基础》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会计基础》。
我将从七个方面来介绍这门课程。
第一课程设置,第二课程设计,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第四教学条件,第五教学效果,第六特色与改革,第七课程建设规划。
下面一一为大家讲解: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基本信息我系在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中开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无论是那个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都为其后续商务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共有68课时,其中22节实训课时。
占总课时的32%。
(二)课程定位1.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商务课程打下基础。
3.要求学生能懂得本专业的经济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中体现。
4.在完善学生职业知识结构、提升职业基本能力、养成职业基本素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课程目标因此,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三个目标:1.基本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
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方法、会计假设和原则,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借贷记账法原理及其在经济主体中的具体应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等。
2.中级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完整的会计观,帮助学生实现从会计学“门外”到“门内”的跨越,懂得本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中体现。
3.高级目标能通过财务报表知晓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二、课程设置1.设计理念:遵循高职高专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我们对本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设计思路:以能懂会用为目标,将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融合起来,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结构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知识拓展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基础会计》说课稿三篇

《基础会计》说课稿三篇篇一:基础会计(记账凭证填制)说课稿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XX、XX主编的《基础会计》辅助教材《基础会计习题集》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记账凭证的填制又是该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作为经济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学习账簿登记、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等其他后续课程的奠基石。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会计工作循环的起始环节也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篇二:《基础会计》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
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一、课程定位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
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特设置了7门核心课程。
而在这七门课程中,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为其他六门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等提供了保证。
二、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原则:对于《基础会计》来说,我们的课程设计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职业技能为主线,按照“必须、够用”与“拓宽知识面”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相结合”。
基础会计说课百度文库讲课文档

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的具体安排
教学内容 模块1、会计基本知识 模块2、会计基本理论 模块3、会计凭证 模块4、会计账簿 模块5、财产清查 模块6、会计报表
合计
理论教学课时 6 8 18 8 4 6 50
实践教学时 0 0 8 6 2 6 22
第十七页,共19页。
返回
教材使用与建设:
❖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教 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新编基础会计》,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六版
展示填制 好的日记 账
账簿的设置 和登记方法
账簿的设置 和登记方法
账簿的设置 和登记方法
对账的内容 和结账的要 求
训练:根据上述已填制完成的收付款凭证登记现 金日记账。即实例1、5、6、11、18和训练:实 例2-4、7、10、12-17、19-22所完成的凭证。
训练:根据上述已填制完成的收付款凭证登记现 金日记账。即实例1-30所完成的所有凭证。
第四页,共19页。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会计电算化 财务会计
会计报表分析
基础会计 .
财务管理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内容涉及会计行业的多个岗位,是 会计技能,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基 础,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科 目。
[Image Info]
第五页,共19页。 -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其他目标
能力目标
《基础会计》说课ppt课件

疑为主轴
l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既要善 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又要善于启 发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多问, 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通过解答一 个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 个个知识点。
13
练为主线
l通过“ 问题”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 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但作为 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还应组织学 生多练习,学会运用知识、巩固消化 所学,并在练习中进一步检验教学效 果,这是创新的必要途径。 t
14
教学方法突破
l考虑采用三条线教学: 教材教学线 活动教学线 情景教学线
15
教材教学线
l着重解决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原 理
16
活动教学线
l凡是教学内容能够用活动来实现的就 最带限度地把它转化为活动,让学生 亲自动手,在感性活动中形成理性认 识。
17
情景教学线
l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宜转化为活动的, 则利用幻灯片等创造特殊的情景,引 导学生讨论研究。
1、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方法
2、它既是前一内容的延续,又是学好后续 内容的前提。
3、如果本节内容未学,教材后面内容的教 学将无法进行。 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举足轻重 的地位与作用
6
教学目标
l 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复式记 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借贷记账 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4
复式记账原理(续)
3、复式记账的特点: ①②③ 4、复式记账的种类: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
法和增减记账法三种。 我国《企业会计准 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
←
25
二、借贷记账法
(一)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二)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三)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基础会计》课程说课教案1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说课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授课系部:经济管理系授课专业:会计电算化说课教师:陈巧会____________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础会计》课程说课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基础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学习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由浅入深的使同学们逐渐掌握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思维方式、专门方法。
2、课程作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本课程也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
二、课程目标1、目标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教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建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会计核算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好基础;情感目标: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规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以适应会计岗位的要求。
突出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智力发展、人格完善。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总体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应该源于会计工作实践,应该按照会计工作过程来组织,根据会计工作要求来设置。
(二)课程设计思路(1) 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任务化;(2) 以会计核算工作为基础,将教学过程工作化;(3)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教学做一体化(三)实践教学设计四、课程内容(一)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想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设计了四大模块、八大项目、七项工作任务。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基础会计课程是讨论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
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同学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把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育同学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推断的力量。
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有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育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力量的高级特地人才的重任。
但是,“老师讲,同学听;老师考,同学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力量的培育。
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汲取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阅历,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化争论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同学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争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学中既可以采纳比较和分析,讨论各类胜利的和失败的管理阅历,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同学独立思索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学问。
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纳,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殊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大事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同学参加课堂争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
始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月,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预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著作中,高度赞扬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确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
《基础会计》说课课件

练为主线
通过“问题”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
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但作 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还应组织 学生多练习,学会运用知识、巩固消 化所学,并在练习中进一步检验教学 效果,这是创新的必要途径。 ←
教学方法突破
考虑采用三条线教学:
教材教学线 活动教学线 情景教学线
教材教学线
着重解决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原
③知识点:期末无余额(与权益类账户比较讲解)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续)
(2)费用账户
①“T”型图表示:
②举例演示:以“财务费用”账户为例说明费用 账户的结构与登记方法 ←
③知识点:期末无余额(与资产类账户比较讲解)
巩固练习
(一)学生复习、消化所学,相互探讨提问。 (二)学生练习:用“T”型图分别表示 出“原材料”、“资本公积”、 “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帐户 的结构。 (三)教师答疑 (教师巡堂检查指导) ←
理
活动教学线
凡是教学内容能够用活动来实现的就
最带限度地把它转化为活动,让学生 亲自动手,在感性活动中形成理性认 识。
情景教学线
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宜转化为活动的,
则利用幻灯片等创造特殊的情景,引 导学生讨论研究。
第三部分:说学法
朗读记忆法
心理调节法
“脑”“手”结合法
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设计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续)
(2)权益账户 ①“T”型图表示: ②举例演示:以“应付账款”为例说明权 益类账户的结构与登记方法 ③ 知识点: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续)
3、收入和费用账户的结构和格式
(1)收入账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础会计》,共分为7 部分,分别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基础会计》是高教版教材第四版第___章第___课。
本节内容是____。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这节课,在___中,占据_____的地位。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不过分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二)、教材地位:
会计基础是中职初期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会计学科系列的第一门课,它的教学对后续会计的学习,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本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课程,可按照考证要求对相关知识点加以讲解。
为学生后续学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提高就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主要构建三大教学模块:
第一模块会计的基本知识。
如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方法等。
第二模块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专门方法。
第三模块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即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对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简单操作,包括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熟悉各种账务处理程序,掌握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方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完成会计核算全过程,具备会计上岗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教育学生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财经纪律、遵守职业道德、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会计要素:五大会计要素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2、复式记账法:演变过程、我国的运用
3、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难点
1、经济业务的核算:供应、生产、销售过程涉及的经济业务
2、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的分类、账簿的登记注意事项
3、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处理程序等
四、教法
(一)教为主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1、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着重解决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2、活动教学法:凡是教学内容能够用活动来实现的就最带限度地把它转化为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感性活动中形成理性认识。
3、情景教学法: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宜转化为案例的,则利用幻灯片等创造特殊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研究。
4、案例教学法
(二)学为主体: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要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
(三)疑为主轴: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
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多问,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通过解答一个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个知识点。
(四)练为主线:通过“问题”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但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多练习,学会运用知识、巩固消化所学,并在练习中进一步检验教学效果,这是创新的必要途径。
五、学法
(一)合作探究法:团队合作、主动参与、互相交流
(二)指导自学法:朗读记忆法、“脑”“手”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家里有没有人是做会计或者是学会计专业的,结合你自身的生活,你对于会计是怎么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在实际中理解这门专业课,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结绳记事”、“堆石”故事,这就是一种会计的演变过程之一
[设计意图]:利用案列,形象生动的引出会计整个的演变过程
2、我国的会计演变过程,从古到今的历程
西周:出现司会,月计岁会
西汉:计簿或簿书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明末清初:龙门账(进、缴、存、该)我国最早复式记账的雏形
清代:四脚账(天地合账)
3、对于上述的问题,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会计这个词,但是我们只说出了会计的职能就是干什么的,但是还没有掌握到会计的真正含义。
联系书本,引入会计的正确含义,让学生与其比较,发现异同点。
[设计意图]:提出提问,以学生为主题进行讨论,引出含义,加深理解。
4、解释含义并且要求学生朗读进行记忆。
5、根据会计的含义分析解释出会计的本质(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且两者的关系),会计的特点(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三)总结归纳
1、会计的发展过程
2、会计的含义
3、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
(四)反馈练习
1、会计师一种管理活动,是说明会计的本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是会计的特点。
2、
3、
七、教学反思
在教授课程之前,对于此次课程的主要教法、学法应该进行归纳整理,
1.引入,从什么角度引入正题,如讲故事,看视频,提问……
2.具体的知识环节,在说的过程中一定要和教学目标与教法相对应。
如:我对待这个问题时设计了三个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中的哪个目标。
3.总结归结
4.反馈练习(这个也很重要,不能多也不能丢)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
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
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
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
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